丁丁和牵牛花
- 格式:ppt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1
教学设想:《丁丁和牵牛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以“愿望”为主题,通过丁丁实现了让奶奶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牵牛花美丽身影的故事,表现了丁丁热爱、体贴奶奶的一片淳朴而可贵的孝心,教育学生生活中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来实现愿望。
由于我所教的学生是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对牵牛花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是不了解的,如何能让学生喜爱牵牛花,了解丁丁的美好愿望,从而在故事中悟出那些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是这篇课文的最终设想。
牵牛花不仅实现了丁丁的愿望,牵牛花也给奶奶带来了欢笑,正是小小的牵牛花,把祖孙两代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
在课文的开始,我直接以一段牵牛花的录像引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牵牛花的外形及特点;丁丁带给学生们的花种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学生亲手种花的愿望,为什么丁丁要送花种给同学们?为什么丁丁要种牵牛花?因为丁丁和牵牛花之间有一个小秘密,你想知道吗?用牵牛花作为问题引入,这一设计,既新奇又有趣,为的是捕捉孩子们好奇的心理特点,此时,阅读课文不再是一种形式,而成了孩子们解决心中的疑问、寻找答案的途径了,这种阅读方式与以往的阅读有了根本的区别,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读书的积极性。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是家庭中的核心,一个孩子的身边围绕着四个、六个甚至更多爱他、呵护他的人,从小到大,接触到的是大人们给予自己的一切一切,所有的这些在他们看来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正是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孩子们不懂得怎样去理解别人、关心别人,而丁丁作为同龄的孩子,作为学生们的好朋友,他的愿望就成了孩子们的教育点,结合这一教育点,丁丁送给同学们的花种则成了孩子们开始关注别人的起点,你种的花摆在哪里,为什么?这一思维的发散,使学生摆脱课堂,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身边的人说出自己与丁丁不同的美好愿望,再结合课后题设计出不同年龄、不同工作的人不同愿望(如环卫工人的愿望,失学儿童的愿望……)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参考了语文课本,又走进了相现实生活,学生的分小组讨论,在交流中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使人的情感在学习之后逐步得到升华,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与人文性。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丁丁和牵牛花》这篇课文主要以“愿望”为主题,通过丁丁让王奶奶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牵牛花的美丽的故事,表现了丁丁热爱、体贴奶奶的一片淳朴可贵的孝心,教育学生在在生活中关心他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愿望来实现愿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十七个生字,会写六个,培养独立识字、合作交流的能力。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要哦懂得用合适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随文识字、词。
教学难点:在文中质疑,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谜语,请大家猜一猜。
(她是一朵花,长在藤蔓上,吹着小喇叭,慢慢往上爬。
)打一植物。
(学生回答) 2猜对了,。
你们见过牵牛花吗?她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说。
(指名回答) 3(出示牵牛花挂图)瞧!多么漂亮的牵牛花啊!牵牛花不仅美丽,她还帮助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实现了愿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丁丁和牵牛花》(出示课题,学生齐读一遍)(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小组学习。
(指名读提示)出示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同桌同读课文,读准字音。
对桌互考生字,并给生字“找朋友”。
(基础差的学生跟读就可以)小组长检查,全读正确的给予花瓣奖励。
2得到花瓣的请举手,你们真棒!(给小组都得到花瓣的给予红花奖励,挂在每周一花上)3现在窝窝也想和你们一起学习生字,好吗?(出示生字,学生读一个挂一个,开火车读一遍,个别同学给予辅助。
)4小朋友,谢谢你们,老师也学会了。
可是这些淘气的字宝宝跑回了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请看着“自读提示”再度一遍课文吧!出示自读提示:丁丁的愿望是什么?是谁帮助丁丁实现的愿望?(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1读了一遍课文,谁能回答第一个问题呢?(指名回答)2最后丁丁的愿望是想了吗?是谁帮助他实现的呢?(指名回答)(四)学习生字牵牛花帮助丁丁实现了愿望,老师也有一个愿望(出示生字小黑板)如果你们把他们会写了,老师的愿望就实现了,你们愿意帮助我吗?1指名读一读。
《丁丁和牵牛花》说课材料山丹县位奇镇张湾小学史禄一、说教材:《丁丁和牵牛花》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愿望》中的一篇主题课文。
这篇充满童趣的小文章,通过描述丁丁在自家的阳台上种了牵牛花,让牵牛花攀着竹竿爬到楼上王奶奶家,让不能下楼的王奶奶也能看到牵牛花的故事。
表现了丁丁尊敬、关心老人的一片爱心。
在这个优美的儿童故事中,丁丁的愿望是美好的,丁丁的梦是美好的,盛开的牵牛花是美好的。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与人、人与花草万物之间,如果能够和谐相处,互助互爱,急人所急,解人所难,事事能为他人着想,那就不但可以给别人带来欢乐,更能够使自己真切体验到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二、说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因此,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创造能力的主渠道,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过程,让学生成为主人,会使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并促进他们各方面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尤其是学习动机得以持续。
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按教学进度,本课用2~3课时完成,我制定的第一课时的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认识10个生字,会给生字组词、造句。
(2)会写7个字当中的4个,区别“足”与足字旁。
(3)理解课文内容,大致了解丁丁的美好愿望及实现过程。
(4)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激趣导入,拓展表达,以多种形式识字学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丁丁对王奶奶的爱心,激发学生做一个关心,体贴长辈的好孩子,学会为他人奉献爱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文中解疑、文中识词、词中识字的能力。
2、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之情。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十七个生字,会写六个,培养独立识字、合作交流的能力。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孝敬老人是一种美德,懂得用合适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随文识字、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生词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谜语,请大家猜一猜:“她是一朵花,长在藤蔓上,吹着小喇叭,慢慢往上爬。
”打一植物。
(学生回答)2、答对了,你们见过牵牛花吗?她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说。
(指名回答)3、(出示牵牛花挂图)瞧!多么漂亮的牵牛花啊!牵牛花不仅美丽,她还帮助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实现了愿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丁丁和牵牛花》。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一遍)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小组学习。
(指名读提示)出示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同桌同读课文,读准字音。
对桌互考生字,并给生字“找朋友”。
小组长检查,全读正确的给予花瓣奖励。
2、得到花瓣的请举手,你们真棒!(给小组都得到花瓣的给予红花奖励,挂在每周一花上)3、现在窝窝也想和你们一起学习生字,好吗?(出示生字,学生读一个挂一个,开火车读一遍,个别同学给予辅助)4、小朋友,谢谢你们,老师也学会了。
可是这些淘气的字宝宝跑回了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请看着“自读提示”再度一遍课文吧!出示自读提示:丁丁的愿望是什么?是谁帮助丁丁实现的愿望?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1、读了一遍课文,谁能回答第一个问题呢?(指名回答)2、最后丁丁的愿望是想了吗?是谁帮助他实现的呢?(指名回答)四、学习生字牵牛花帮助丁丁实现了愿望,老师也有一个愿望(出示生字小黑板)如果你们把他们会写了,老师的愿望就实现了,你们愿意帮助我吗?1、指名读一读。
2、小组讨论:怎样能把生字书写正确?3、重点指导“足”“路”,“路”字的第九笔横撇用红笔重点标出。
《丁丁和牵牛花》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中的情节。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涉及到的常见植物。
3.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故事重点描写的绘画和模仿。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绘画和模仿,深入理解故事情节中的细节和思想。
教学方法1.朗读故事。
2.全班交流故事的细节和情节。
3.小组合作完成故事描写的绘画和模仿。
学习环节讲解故事1.朗读故事2.安排学生回答问题:–丁丁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花?(牵牛花)–为什么丁丁和小兔子想前往山顶?(为了寻找牵牛花)–故事中说到了哪些其他的植物?(草,水仙花,松树)–小溪旁边生长的植物是什么?(杨树)–作者在故事中重点描写了什么?(牵牛花)绘画和模仿1.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描写的牵牛花,并指导学生在纸上绘画。
2.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取一幅牵牛花的图画或照片进行模仿,旁边附上故事中的描写。
3.小组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模仿作品,并讨论故事中涉及到的植物。
总结1.教师让学生复述故事中的情节和细节,并强调故事中重要的思想和意义。
2.教师建议学生积极参与植物学习,因为在家中有许多植物,了解他们能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学扩展1.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带领学生去班级周围的树林和花园实地寻找牵牛花和其他的植物。
2.将教学内容扩展到植物科学类知识。
3.学生可以通过在家中养植来应用所学知识。
学习效果评估1.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可以形成优秀的合作关系、表现自己的艺术才能和创造力。
2.教师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给予建议和帮助。
参考文献无。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丁丁和牵牛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听说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丁丁和牵牛花》的内容和意义。
2.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正确运用朗读技巧,感受到课文中的情感。
3.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题目准确回答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自由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丁丁和牵牛花》。
主要内容包括: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课文中的生词解释和讨论。
3.阅读理解题目的回答。
4.课文的情感体会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回答问题引入课文主题。
例如:•“你喜欢园艺吗?你知道牵牛花是什么吗?”•“你知道牵牛花有什么特点吗?它为什么叫做牵牛花?”•“你有没有看过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丁丁和牵牛花》这篇课文?你猜一猜这篇课文是关于什么的?”2. 课文朗读和理解(15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师生共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生词解释和讨论(10分钟)•教师将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逐个解释,并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引导学生使用生词解释和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4. 阅读理解练习(15分钟)•发放阅读理解题目,并让学生准确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5. 情感体会和表达(1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情感,与自身经历或观察联系起来,进行情感交流。
•要求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方式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参与度、听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包括学习态度、情感表达能力、思维拓展能力。
五、教学拓展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可以进行以下拓展:1.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材料,让他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牵牛花”后面的词语。
2、谁还记得,《丁丁和牵牛花》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一)先通读全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找一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你是怎么找的?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3、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找到描写丁丁愿望的句子读一读。
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4、你会用“盼望”这个词语说句话吗?
5、学生练读第一自然段。
(二)自由练读二、三自然段,问:丁丁为实现自己的愿望是怎样做的?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学生质疑,其他同学给予解疑。
如不会,老师适时点拨。
学习小组内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小组中评一评。
如果你是丁丁的奶奶,你会对丁丁说些什么?
(三)丁丁最后实现愿望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假如你是丁丁,你准备怎样感谢牵牛花?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平时又是怎样孝敬长辈的?
三、课外延伸
1、丁丁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真为他高兴。
你有什么愿望?你想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用“我的愿望是。
”句式练习说话。
2、学了这篇课文,你想把自己种的植物摆在哪里?为什么?
四、指导写字
1、这一课有哪些左右结构的生字?(阳、对、给、记、路、吹)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2、写这些字要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3、学生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