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鼻窦手术 ()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27
慢性鼻窦炎与鼻腔解剖变异的联合鼻内镜手术刘 蓓 梁建平 朱习平 陆秋天 何 宁 唐凤珠(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南宁 530021)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合并鼻腔解剖变异的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15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腔鼻窦解剖变异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术中并对鼻中隔偏曲、中鼻甲变异及下鼻甲肥大同期进行处理纠正。
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共治愈126例(8018%),好转25例(16%),无效5例(312%),总有效率为9618%,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及术中应注意观察及判定其有无明显鼻腔解剖变异,对相关解剖变异应同期在鼻内镜下予以处理矫正,可通畅鼻窦引流,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复发。
关键词 鼻窦炎;内窥镜;解剖变异;中鼻甲;鼻中隔中图分类号:R765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2930X(2008)0320453202 2004年4月至2005年11月我们对15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腔鼻窦解剖变异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术中同期对各解剖变异予以处理纠正,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1 临床资料:本组15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中,男112例,女44例。
年龄17~65岁,平均3417岁。
病程6个月至42年。
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或抽吸性脓痰、头痛、嗅觉减退及鼻痒、流清涕、打喷嚏。
既往有鼻息肉、鼻窦炎手术史者29例。
全部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 T轴位及冠状位扫描。
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Ⅰ型68例,其中1期13例,2期51例,3期4例;Ⅱ型80例,其中1期8例,2期55例,3期17例;Ⅲ型8例。
112 手术方法及鼻腔解剖变异: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及对疼痛的耐受能力选择麻醉方式。
病变范围较广或既往有鼻窦手术史及筛窦骨质呈板障型者多采用全身麻醉。
本组局麻104例,全麻52例。
手术采用Me sser klinger术式,根据术前鼻窦CT扫描及术中所见摘除息肉,开放病变鼻窦,伴鼻腔解剖变异影响鼻窦引流者则采取相应处理。
鼻内镜手术致眼内直肌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思考宾蓉发布时间:2023-07-05T07:26:25.455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8期作者:宾蓉[导读] 目的通过总结鼻内镜鼻窦手术导致的严重眼眶并发症,特别是眼肌损伤的临床特征、处理经验及预后的评估,以期引起鼻内镜外科医生的重视,自我警醒,并探讨此类并发症的更佳治疗手段。
方法通过对相关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分析判断眼眶并发症情况,包括眶内出血、眼外肌、视神经及眼球等组织有无损伤及其部位、程度,分别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眼内直肌损伤所致的特殊类型斜视。
结果 10例患者中4例因并发严重视神经损伤视力丧失或其他原因放弃后期的斜视矫正手术;6例接受斜视手术患者中,1例内直肌和下直肌同时损伤患者一期斜视术后眼位矫正不满意,放弃二期斜视手术,5例单纯内直肌损伤患者斜视术后第一眼位基本正位,外形上获得较好的改善,但是,患侧眼球的内转运动却不能完全恢复至正常,存留或轻或重的运动受限,侧方位注视仍有较明显复视。
结论鼻内镜手术导致的眼肌损伤复杂、严重,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和眼位偏斜为最常见临床表现。
此手术为非常规斜视手术,处理比较棘手,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且由于缺乏对照研究,很难评价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即使患者术后第一眼位基本恢复至正位,但是都难以完全取得眼肌的功能复位要求,故重在预防。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摘要:目的通过总结鼻内镜鼻窦手术导致的严重眼眶并发症,特别是眼肌损伤的临床特征、处理经验及预后的评估,以期引起鼻内镜外科医生的重视,自我警醒,并探讨此类并发症的更佳治疗手段。
方法通过对相关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分析判断眼眶并发症情况,包括眶内出血、眼外肌、视神经及眼球等组织有无损伤及其部位、程度,分别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眼内直肌损伤所致的特殊类型斜视。
结果 10例患者中4例因并发严重视神经损伤视力丧失或其他原因放弃后期的斜视矫正手术;6例接受斜视手术患者中,1例内直肌和下直肌同时损伤患者一期斜视术后眼位矫正不满意,放弃二期斜视手术,5例单纯内直肌损伤患者斜视术后第一眼位基本正位,外形上获得较好的改善,但是,患侧眼球的内转运动却不能完全恢复至正常,存留或轻或重的运动受限,侧方位注视仍有较明显复视。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技术及要点:1.避免裸露骨质。
这一原则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开放鼻窦,开放气房,切除病变黏膜,力求不裸露骨质。
骨质裸露的范围越大,创面愈合更困难,纤毛上皮无望生长,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不可能恢复。
2.重点保护筛窦。
筛窦气房最多,手术涉及范围最大,筛窦是术后诸鼻窦组引流的中心,筛窦生理功能恢复程度影响着整个术腔生理功能恢复。
3.保留轻度和中度病变的黏膜。
在改善鼻窦通气引流的情况下,轻度和中度病变的黏膜是可以逆转的。
4. 可控的视野和适用的手术器械FESS技术要点:1.病变组织的切割技术:开放鼻窦和气房,以清除病变组织和病变黏膜,应使用切钳或电动切割器。
切割技术能准确控制鼻窦和气房开放的大小,而且能有效控制切除病变组织的范围和深度,准确保留不应切除的组织,避免损伤正常黏膜。
2.切除病变黏膜深度:限于上皮和上皮下层,保留黏膜下层和骨膜。
3.黏膜病变程度判断及取舍:▲轻度表现为水肿、充血或肿胀,表面光滑平整。
应予保护和保留。
▲中度除水肿、充血肿胀外,表面呈颗粒样粗糙,多有潴留性小脓囊肿。
原则上保留,挤破潴留小脓囊肿,排出囊内物。
▲重度表现有两种特征:切除,但不裸露其下面的骨质。
①黏膜剧度水肿增厚,或黏膜表面呈广泛多发性大泡样囊泡。
②表现为黏膜广泛息肉样变或息肉形成。
4.上颌窦、额窦和蝶窦自然口处理:▲原则:恢复自然口通畅,并非常规行自然口扩大。
只需切除引起窦口阻塞的病变组织,对窦口骨质和黏膜尽可能不予干预。
▲自然口扩大:避免环形切除扩大窦口。
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向后囟门扩大,保留前囟门,彻底切除钩突尾段骨质,适当保留其黏膜。
额窦口和蝶窦口也应侧向扩大,保留额窦口后缘和蝶窦口下缘黏膜完整。
▲技巧:切钳和切割钻,扩大额窦和蝶窦口使用蘑菇形切钳(可避免窦口周围黏膜撕脱,不裸露窦口骨质)。
5.中鼻甲取舍及处理:▲保留的中鼻甲:黏膜完整,“甲泡”切除外侧半者保留甲泡内黏膜,保留中鼻甲基板垂直部下缘。
鼻内镜手术步骤有哪些?鼻内镜手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手术类型,并且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也逐渐变得成熟,这是一个小的手术。
鼻内镜手术是利用光学内窥镜行鼻或鼻窦的外科处理,鼻内镜手术能够获得较为清晰的术野,可将病变彻底清除,手术创伤小,且术后不会影响鼻功能的正常功能,得到了患者的喜爱。
那么鼻内镜手术步骤有哪些呢?什么是鼻内镜手术!鼻内镜手术,也可称之为功能性内镜手术,主要是借助鼻内镜良好的照明工作,再加上配套的手术器械,促使手术操作更具精细。
将传统根治性或全部刮除鼻窦内黏膜的破坏性手术,不断完善和优化,转至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维持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结构,形成较好的引流和通气,促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逐渐恢复的功能性手术。
另外,鼻内镜手术还可根据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得到靠自身鼻腔和鼻窦的生理功能的恢复,达到治愈鼻炎、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目的。
且因鼻内镜具有导光性强角度广、术野范围广等特别,可直接窥视到鼻腔内的许多重要部位及鼻咽部的细微病变。
鼻内镜除了手术治疗作用外,还可开展摄影,保存资料的作用。
鼻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手术彻底,精细操作等优点,不仅可以彻底清除鼻炎、鼻窦炎和鼻息肉,还可对鼻中隔偏区进行矫正,从而显著降低术后复发几率。
据统计,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超过80%几率是可以根治的。
鼻窦镜手术的发展!因鼻腔和鼻窦的生理研究相对是比较缓慢的,再加上鼻窦所处部位比较深,视觉设备的研究没有什么突破,导致鼻窦手术长时间都没有重大突破。
以往中,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常采用传统鼻窦手术治疗,就是切除大部分中鼻甲,并将窦内黏膜全部刮除的根治性疗法,虽有一定疗效,但这类手术具有较大的破坏性。
1966年,德国将柱状镜理论和冷光源系统结合在一起,制成了一个望远型硬直鼻内镜。
这个望远型硬直鼻内镜具有视野广泛、导光能力强等优点。
上世纪70年代初,奥地利鼻科学家开创了经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新领域,就是说鼻内镜可通过各种角度,将窦内隐藏部位的病变彻底清除。
2012年2月关键词:穴位贴敷;耳穴压豆;老年性便秘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4-0163-01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性便秘62例的护理马素霞*李雪梅*杨生华**平度市中医医院内科(266700)2011年12月23日收稿*江西省遂川县人民医院(343900)2011年12月22日收稿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部疾病临床护理的重要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的处理及出院指导;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治愈148例,好转21例,无效11例,治愈率82.2%,总有效率93.8%;11例治疗无效患者9例为未按时到医院复查和换药的患者,2例联系不上。
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鼻窦炎;鼻息肉;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4-0163-02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体会罗永明*崔慧玲*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主要为鼻塞、流浓涕、嗅觉减退伴头痛反复发作等表现。
由于该病较难根治且容易复发,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功能性鼻内窥镜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临床注意力开始向手术后护理及综合治疗倾斜[1]。
许氏[1]研究认为,单纯依靠手术而不注重术后护理并不可能获得可靠的疗效的观点已得到广泛的共识。
我院近两年来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18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科行鼻内镜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80例,其中男125例,女55例;年龄15~68岁,平均36.5岁;根据术前鼻内镜检查,鼻窦CT 检查结果,按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2]诊断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Ⅰ型27例,Ⅱ型92例,Ⅲ型61例。
真菌球型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治疗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效果。
方法:对23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功能性鼻内镜下手术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学确诊为真菌感染。
随访6~10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见黏膜光滑,窦口通畅,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为手术提供清晰的视野,利于微创开放各组鼻窦,避免损伤,同时保护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利于恢复,减轻痛苦。
关键词鼻内镜真菌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是真菌在鼻腔鼻窦引起的一种感染性或变应性疾病。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对于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取得很大的进展,已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
我科自2007年3月~2008年9月收治23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23例患者中,男7例,女16例;年龄31~57岁,病程6个月~14年,鼻塞头痛伴脓涕12例,原因不明的涕中带血或鼻出血5例,鼻腔内异味2例,颜面部胀痛眼痛4例,鼻部疼痛2例。
鼻内镜、鼻窦冠状及水平位CT检查:①中鼻道有干酪样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9例,下鼻甲肥大11例,鼻中隔偏曲6例,伴息肉样物7例,中鼻甲肥大5例;②所有患者CT检查,均为单侧发病。
局限于单侧上颌窦16例,蝶窦2例,病变位于单侧上颌窦同时伴有前组筛窦阻塞性炎症5例。
CT提示:窦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及散在不规侧斑块状钙化灶16例(含有2例蝶窦病变者),余虽未有钙化灶的改变,但均有不同程度窦口扩大,窦壁骨质增厚等影像学改变及病理检查。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在局麻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上颌窦病变者扩大上颌窦口,2例加行柯-陆(Caldwell-Luc)入路手術,鼻内镜下见窦腔内黑褐色、黄褐色或黄色豆渣样干酪坏死物,窦腔内黏膜呈暗红色,水肿明显,增生肥厚,部分患者表面增生明显,呈粗颗粒或卵石样改变。
对筛窦有病变者,在内镜下彻底清除筛窦阻塞性炎症;蝶窦病变者行蝶窦开口扩大术,术中用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术腔,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5天,布地萘德喷鼻,均未用全身抗真菌药物,随访鼻腔冲洗1~3个月。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作者:翟普尚卢新周鹏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为慢性鼻窦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将8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实施负压置换治疗,B组53例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A、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6.23%,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鼻窦手术作者单位:472200 河南省卢氏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慢性鼻窦炎是指细菌感染导致鼻腔黏膜发生非特异性炎性改变[1]。
慢性鼻窦以流脓涕、鼻塞、嗅觉衰退、头痛等为典型表现,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
负压置换治疗是慢性鼻窦炎常用治疗方法,但是治疗后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本院对5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疗效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3例均为从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均符合《中华耳鼻咽喉》相关诊断标准及分型[3]。
按随机数字表将83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2~50岁,平均(24.5±6.5)岁;Ⅰ型12例,Ⅱ型25例,Ⅲ型3例。
B组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10~47岁,平均(23.8±6.9)岁;Ⅰ型17例,Ⅱ型33例,Ⅲ型3例。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实施负压置换治疗。
用l%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收缩鼻粘膜,擤尽鼻涕,取仰卧位并垫肩,使下颌颏部与外耳道口连线与水平面(即床平面)垂直,将以0.5%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为主并配入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的混合液约2 ml注入治疗侧鼻腔,用连接吸引器(负压不超过24 kPa)的橄榄头塞入治疗侧前鼻孔,同时指压另一侧鼻翼以封闭该侧前鼻孔,令患者连续发断续的“开、开、开”音,同步开动吸引器,持续1~2 s即停,如此重复6~8次。
论著A r ti c l e s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田玉玲[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不同临床分型分期的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以及变态反应炎症与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关系。
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87名患者常规术前用药,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内镜下随访。
结果I~Ⅲ型治愈率分别为88.24%、84.38%、57.14%。
I型与Ⅲ型、Ⅱ型与Ⅲ型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型与Ⅱ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变应性体质组和非变应性体质组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60.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出现轻微并发症3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临床分期、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系。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临床分型分期;变态反应;疗效[Abstract]Objective T o discuss curative effect of endoscopic sinusitis surgery(ESS)curing chronic sinusiti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linical types and allergy.Methods87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chronic sinusitis and meeting the standard of the diagnosis before surgery and then give them endosopic surgery,follow regularly up the patients after endoscope.Results Cure rate was88.24%for type1,84.38%for type2,57.14%for type3,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ure rate between type1and type2,ther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ure rate between type1and type3,type2and type3;cure rate was60.00%f or the allergic group and87.1%for the group who was not allergic,ther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ur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ree cases of minor complications,no other serious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ES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curing chronic sinusitis,and the effect was influenced by clinical types and allergy.[Key Words]chronic sinusitis;endoscopic sinusitis surgery;clinical types;allergy;effect慢性鼻窦炎是鼻科的常见疾病,其带来的鼻阻,头痛,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其致病因素复杂,确切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机体自身及环境多种因素,包括感染,变态反应炎症,遗传,空气污染等有关,故药物保守治疗以及传统手术疗效常常不佳,且复发率高,疾病迁延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