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对肝血管瘤与肝肿瘤的鉴别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215.06 KB
- 文档页数:1
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技术。
它通过结合彩色和多普勒原理,能够提供更为丰富和直观的运动信息。
在医学和气象领域,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已经被广泛应用,为诊断和预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彩色多普勒频谱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将对彩色多普勒频谱的概念进行阐述,包括其定义和基本特点。
然后,我们将介绍彩色多普勒频谱的原理,包括多普勒效应和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彩色多普勒频谱在医学和气象领域的应用,包括心血管疾病诊断、血流监测和天气预测等方面。
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具有许多优势,可以提供更为直观和详细的运动信息。
它能够同时显示速度和方向,使得医生和气象学家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物体的运动状况。
然而,彩色多普勒频谱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高速运动的检测灵敏度较低。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彩色多普勒频谱的技术,以应对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运动情况。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介绍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对彩色多普勒频谱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行为,为医学和气象领域的诊断和预测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依据。
在未来的发展中,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技术有望进一步完善,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研究和应用空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在引言部分,首先对彩色多普勒频谱的背景进行简要概述,介绍其在医学、气象、地质勘探等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接着,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整篇文章的导读。
2. 正文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小节:2.1 彩色多普勒频谱的概念在这一小节,详细介绍彩色多普勒频谱的概念,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与传统多普勒频谱的异同之处。
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刘建军发生在肝脏的血管瘤较其他脏器多见。
本病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在0.35%-2%之间。
有人认为,发生在肝脏中的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由于肿瘤较小,大部分患者不引起症状。
一、肝脏毛细血管瘤常较小,直径一般在1-3cm,为肝内的毛细血管局部过度增生所致,单发的多见,也可为多发。
声像图表现:1、肝脏的外形、轮廓多无变化,只有当病变较大,并位于近肝脏表面处,轮廓可稍有突起。
2、大部分病变区境界清晰,回声较高而分布尚较均匀;少数病变区回声低于肝组织回声,仅与周围肝组织之间有回声较高而明显的线状境界。
3、病变区内部均可观察到细小如大头针状圆形或管状无回声区,形成筛状结构;并可观察到有些肝组织内的小血管直接通入病变内部,使病变区边缘出现凹陷性缺损。
4、病变可为单个或多个,常位于靠近肝脏边缘或肝表面处、临近肝内较大血管或与肝内血管有密切关系。
5、病变远侧回声多无明显变化。
6、随访观察,短期内病变区多无明显增大现象。
7、彩色多普勒检查:大多数较小肝血管瘤内血流难以显示,少数病例可见病变内及病变周围有相连的细小静脉血流,血流分布可以稀少或较密,对低回声型血管瘤的诊断极有帮助。
二、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本病多为单发性,一般生长缓慢。
大的血管瘤可出现上腹肿块,,肝肿大,肿块有的可压缩,有的硬而有结节感,。
切面上肿瘤呈紫颜色,系由多数囊状或筛状间隙所组成,间隔厚薄不一,囊腔内充满血液,形成的血栓及间隔可发生钙化。
声像图表现:1、肝脏有局限性增大、增厚、轮廓不规则。
2、病变区范围常较大,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间境界有的可不清晰。
3、病变内部回声强弱不一,呈条索状或蜂窝状,并有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其内侧壁多较整齐。
如有钙化灶存在,可出现小区强回声并伴声影。
4、如病变部位位于肋缘下或剑突下时,稍加重探头压力,常可观察到病变区前后径缩小,内部无回声区亦同时有缩小征象,去除压力后,仍恢复至原来图像。
肝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正常细胞的恶性肿瘤。
目前,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亚洲国家有明显的高发率。
肝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明显地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超声诊断是一种常见的肝癌诊断方法,具有非侵入性、低成本和易操作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肝癌的初步筛查和诊断。
超声诊断超声是一种基于声波反射原理的成像技术。
肝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方法,可以在不需要进行手术或穿刺的情况下快速获取诊断。
肝的超声诊断主要分为常规超声、彩超和超声引导下的活检。
其中,常规超声和彩超是一种简便经济且无创的诊断方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诊断早期的肝癌。
常规超声诊断常规超声主要是通过肝脏和肝腹部器官之间的声波反射成像来观察肝脏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通常来说,常规超声可以检测到大多数的瘤变。
在常规超声中,肝癌的影像特征包括:•观察肝内病变的不均匀性。
在肝癌的早期阶段,肝癌往往呈现为与正常肝脏组织相比较的肝内结节或肿块。
•观察肝内病变的边缘状况。
肝癌的边缘通常比较光滑,有时边缘也可能呈现不规则。
•观察肝内病变的内部回声特征。
肝癌通常呈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彩超是对超声成像中的灰度图像进行着色处理,使彩图像更容易识别。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更详细地观察肝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和肝静脉期。
肝癌的彩超诊断特点包括:•在动脉期显影明显、回声异常,血管内呈现充血、扩张和纠缠等改变;•在门脉期肿块部分占位,以密度不均指数(RI)增高为主;•在肝静脉期呈低回声,不均匀性增强,如有毗邻肝组织,则肝组织边缘与癌组织分界清,呈“鹰喙征”。
超声引导下的活检如果常规超声和彩超诊断不能确定肝病变的良恶性质,需要进行超声引导下的活检。
这个过程中,医生会利用超声成像的准确性,将穿刺针以精确的位置引导到肝脏病变处,并进行取样检查。
这个过程是无创的,安全性高且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
鉴别诊断肝癌早期的诊断是比较难的,因为肝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超声造影在肝血管瘤中的诊断韩桂梅1 吕振江2(1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辽宁营口 115007)( 2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中心医院辽宁营口 1 1 5 0 0 7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发病率约4%。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成年人多见,儿童罕见,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0.6~10。
大多数血管瘤体积小、无症状,常于体检或术中偶然发现,肝血管瘤一般生长缓慢,长期随访常常大小无明显变化。
肝血管瘤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和血管内皮细胞瘤,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可以说发生在肝脏的血管瘤几乎全为海绵状血管瘤。
肝血管瘤多数单发,约10%呈多发。
[1]。
二维超声图像呈多样性表现,多数为高回声型、少数为低回声、等回声、无回声、或混合回声。
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难以显示瘤内的低速血流,不易与恶性病变相鉴别。
所以目前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血管瘤的血流灌注和清除进行动态实时观察,可为肝血管瘤和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肝血管瘤超声造影的原理正常肝脏的超声造影原理:造影剂经末梢静脉注入后,经右心、肺循环、左心、主动脉,而后由两个途径进入肝脏:一是由腹腔动脉到肝动脉,二是经门静脉进入肝血窦。
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① 肝动脉期:表现为肝实质内动脉血管迅速显影,呈亮线状强回声,血管分支形态规则,随着造影剂进入微小血管及肝窦,肝实质回声逐渐增强。
②门脉期: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及其一、二级分支内充盈造影剂,血管呈“条带”状较强回声。
由于门静脉血流量占肝血供的2/3,此时肝实质增强较显著。
③延迟期:表现为肝组织呈均匀强烈增强,在造影剂注入后3分钟左右达到高峰,此时血管结构不显影。
二、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原理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诊断是根据血管显像期病变组织与正常肝组织动态变化的差异及延迟相两者不同的增强模式。
目前主要采用经周围静脉注射(如肘静脉团注法)超声造影剂,利用超声造影剂中微气泡可以加强背向散射信号,能提高普通灰阶超声和多普勒超声对富含微气泡组织的探测的能力;以及微气泡在声场交变电声压作用下的非线性运动产生的谐波信号,能提高声束的轴向分辨率及回声的信躁比的功能,最终通过改善后的图像质量来观察肝血管瘤的血供及不同时相等的变化,为定性肝血管瘤提供超声学依据。
简述肝血管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肝肿瘤,是由肝内血管组成的肿瘤。
它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对于部分患者,它可以引起肝功能异常、腹痛和肝肿大等症状。
因此,对于诊断肝血管瘤非常重要。
超声是最常用的肝血管瘤诊断方法之一,它是一种无创、简单、可重复性好的检查方法。
超声可以通过检查肿瘤的形状、大小、血流等特征来确定肝血管瘤的诊断。
在超声检查中,肝血管瘤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其内部血流多为中等或低速血流,且有时还可出现血管分支。
此外,肝血管瘤的声像图在压缩或扭曲下可发生变化,这也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度。
需要注意的是,肝血管瘤的超声表现与其他肝肿瘤和结节性病变有些相似,因此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
同时,对于不确定性的肝血管瘤病例,可以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来明确诊断。
总之,在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中,超声是一种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 1 -。
彩色多普勒对肝血管瘤与肝肿瘤的鉴别诊断
发表时间:
2013-08-05T16:42:43.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 作者: 孙雪英
[导读] 所以观察肿瘤内血流特征将有助于肝脏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孙雪英
(辽宁省东港市中医院 辽宁东港 118300)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185-01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血管瘤 肝癌 鉴别诊断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肝血管瘤的超声早期检出率明显提高。但由于肝血
管瘤的声像图表现的多样性,有时与肝癌很难作出鉴别。我院从
2010年2月~2011年2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肝血管瘤88例,现对
其中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有手术病理诊断确诊,肝血管造影、
CT增强造影、核磁检查及临床随访确定诊断的78例,肝血管瘤病例
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龄23~65岁,88例中经手术病理确诊者6例,经CT增强造影、肝血管造影,血液AFP检查无异常并随
访
3个月以上病灶无变化的确诊者72例。
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菲利普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0~5.0MHz。采用直接接触法,患者取仰卧位,先用二维超声扫查,了
解血管瘤的部位、大小、与周邻结构关系,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显示肿块周围及内部的血管分布将脉冲多普勒取样点置于出现彩
色血流信号处,记录多普勒血流频谱类型。若为静脉型血流频谱则为肝血管瘤的可能性大,若为动脉型血流频谱则肝癌的可能性大。
2
结果
88
例肝血管瘤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检出病灶75个,病灶最小直径0.5cm,最大11cm×12cm,其中单个病灶者50例,2个病灶者19
例,
3个以上病灶者11例。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型者60个,低回声型者14个,混合型回声者6个。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边界多为清
晰、锐利
,部分病例出现边缘回声增强。直径多<3.0cm,常为强回声,较大血管瘤内多数呈明显非均质性改变,隐约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低
回声区。低回声型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光点与小透声区相交错、重叠而成,也呈细网状结构。混合型回声声像图显示内部回声多数较肝实
质增强,其间出现散在多发的透声区,亦可出现管道样结构。
88
例肝血管瘤和6例肝癌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照检查:发现60例肝血管瘤中,有23例出现彩色血流包绕肿瘤,9例在肿瘤内见细点状
血流信号,
5例可见明显血管伸入瘤体内呈条状血流信号。经多普勒频谱分析确定上述环绕肿瘤及伸入肿瘤内的血管均为肝内静脉血流,而
以门静脉血流为主。
6例肝癌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显示有彩色血流包绕肿瘤,肿块内有较丰富星点状的彩色闪烁和树枝状血流。这些彩色血流
经多普勒频谱检测验证多数显示为动脉血流频谱。
3
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早期发现肝血管瘤的小病灶,并确定其部位,由于价格低廉、无创伤,多数患者都能接受,可以用来多次追踪检
查,对早期诊断和随访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在声像图上回声较复杂,易于与肝癌混淆,特别注意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除通常所用临床生化检查,如CT增强、MRI检查外,肝动
脉造影可以作为进一步协作确诊的检查方法。对不能进行手术探查和病理活检的病例,应密切注意临床观察和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
肝血管瘤与肝癌的彩色多普勒鉴别:彩色多普勒显像初步观察表明,由于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肝血窦的囊状扩张,血窦间有纤维组织分
隔以及迂曲变形的血管网,血流速度缓慢,无增生的动脉,以致彩色多普勒血流现象仅为流速缓慢的静脉血,找不到肝动脉血流的多普勒
频谱特征,而肝癌的血流供应主要来自肝动脉,由于肝癌肿瘤血管生长因子刺激肿瘤组织产生新生的毛细血管,从肿块四周崁入内部,并
随肿块的生长不断更新血管分布,增加血管数量,血管增生、增粗,可以检测到肿瘤内丰富的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
[1]。所以观察肿瘤
内血流特征将有助于肝脏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彩色多普勒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敏感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检查者个体差异、检查技术及观察角度等不同,
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一种方法。肝血管瘤与肝癌的血液供应不
同,所以表现为彩色血流信号以动脉血流频谱和静脉血流频谱的不同,所以比较容易作出鉴别,也容易掌握。
参
考 文 献
[1]
陈仁彬,主编.实用超声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