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西油田古1区块黑帝庙油层开采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06.32 KB
- 文档页数:3
202P油层沉积主要受北部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位于三角洲复合体的前缘部位,其三角洲前缘呈扇形向南散开展布,逐渐由三角洲内前缘相过渡到三角洲外前缘相,以中-厚层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薄层砂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呈北西向展布。
沉积微相具有较明显河湖过渡特点。
一方面,砂体底部侵蚀强烈,由下至上斜层理、交错层理发育,顶部泥岩含有大量的植物枝叶化石;另一方面,受到湖水波浪改造作用的影响,单层砂体厚度以1m~2m为主,砂体颗粒均匀,分选较好。
1 复杂原因分析自1960年以来,P油田、A油田、AN油田共发生浅层气井涌、井喷以及固后管外冒气复杂情况51口。
其中起钻工况发生复杂井28口,占总复杂井数的54.9%;钻进工况发生复杂井21口,占总复杂井数的41.17%;固井后管外冒气井2口,占总复杂井数的3.93%,分析引起51口井复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1 起钻抽吸上部地层钻速高,钻井液性能差,经常由于泥包钻头、睹水眼等井眼循环不畅通情况起钻,在其中过程中由于井壁虚泥饼过厚,环空间隙小,造成起钻抽吸,而发生井涌、井喷等井下复杂。
1.2 钻井液密度偏低发生井涌和井喷复杂井有21起是在钻进过程中发生的。
从发生气侵的情况来看,钻开嫩四段及嫩三段黑帝庙浅气层时,钻井液密度在1.20~1.25g/cm 3,而处理井涌、井喷压稳时的钻井液密度得达到1.35g/cm 3以上,因此钻井液密度偏低是造成钻进工况井涌、井喷的主要原因。
1.3 浅层气上窜由于已钻开发井尚未封固H 层,或者发生井喷后,导致浅气进入上部胶结疏松的砂砾岩地层中(60~200m),储存和聚集成次生气藏,邻近井在表层钻进时就会发生井涌或井喷。
2 采取的主要技术对策浅气层的存在,往往是发生井喷失控事故的潜在危险。
因此,根据上述引起浅气层井复杂原因的分析,着重在井身结构、钻具组合、钻井液密度和固井方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优化。
2.1 井身结构优化套管层次及下深是井身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对于安全、优质快速、低成本钻进具有重要意义。
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分布规律及勘探潜力修立军1李国欣2欧阳健3王薇薇11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吉林省松原市1380002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北京100011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吉林油田开展了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分析及其测井解释方法的技术攻关经勘探实践发现松辽盆地南部较普遍发育有低阻油气层据29个油气田统计具有低阻油层特征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1.7108t约占目前吉林油田总储量的20左右在总结大量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岩石物理成因研究与低幅度低阻油藏的分布规律认为在生油坳陷及其区域构造背景条件下老油田主力油藏之上的披覆圈闭与之下层位的低幅度构造油气运移路径上的低幅度圈闭及局部高矿化度地层水的地区发育有规模的低阻油藏同时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勘探潜力并提出红岗阶地扶新隆起及其华字井阶地仍是低阻油层有利勘探领域关键词低幅度圈闭低阻油层成因低阻油层分布规律低阻油藏勘探目标中图分类号T E122.1文献标识码A20世纪6080年代吉林油田在石油地质理论指导下利用常规的地质地震测井及采油工艺等技术发现了一批以扶余红岗油田为代表的整装大中型油气田奠定了吉林油田的发展基础90年代后期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一批构造岩性和岩性等复杂油气藏被相继发现尤其是孔渗条件较好的低阻油层的发现给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高效的资源基础但这种油层比较隐蔽在勘探过程中如果不采用针对性的技术对策极易漏失近些年吉林油田开展了低阻油层成因机理的岩石物理综合研究及解释方法的技术攻关[1,2]在老油田开展了广泛的老井复查工作发现了一批低阻油层同时在新区勘探中也发现了相当规模的以低阻油层为主的具有较高产能的规模高效储量取得了显著效果1低阻油层勘探成果与成因分析1.1低阻油层勘探成果这里所指的低电阻油层又称低对比度油层[3]是指油层的测井电阻率值与相邻水层电阻率值的比值小于2甚至与水层相近使得测井识别比较困难勘探中极易漏失近年来勘探实践发现松辽盆地南部普遍发育有低阻油气层据29个油气田统计其中23个油气田不同程度地发育低阻油气层低阻油气层储量规模较大的油气田有9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1.7108t约占吉林油田总储量的20表1图1已发现的低阻油层普遍具有储量规模较大单井产量较高的特点低阻储量中具有较高产能的约占70大多已投入开发经济效益显著例如海坨子油田海23区块是1999年发现的萨尔图油层低幅度低阻油藏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万吨海23井初期日产油量33.17t 2001年全面投入开发目前年产原油已达到14.07104t 已累计产原油82.08104t 大老爷府油气田于19941995年发现具有低阻油层特征的低幅度层状构造油气藏目的层为泉四段扶余油层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姚家组葡萄花油层和嫩三段黑帝庙油层共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万吨天然气地质储量亿立方米试采单井产量高达29.96t (老20第一作者简介修立军男高级工程师现任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收稿日期2006-05-24石油地质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C h i na Petr ol eum E xpl or a t i onN o.52006726井)截至2004年底已累计生产原油142.921104t 累计产天然气5.549108m3在表1中具有低阻油层特征的储量当中一部分储量是在老油田主力油藏的上下层位或边部区块中通过老井复查发现的如红岗油田通过老井复查发现主力油组萨尔图油层之下与之上的高台子和黑帝庙油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万吨天然气地质储量亿立方米新北油田通过老井复查发现主力油藏黑23之上的黑22低阻油层探明储量为万吨并已经投入开发在近两年新区勘探中又发现具有单井产量较高的低阻油藏如红岗北地区的红73区块的扶余油层为一个典型低阻油藏储量规模较大初步评价低阻油层的储量可达到万吨红73井33号层试油日产油可达20t 目前局部区块已经投入开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6年可上交探明储量除上述发现具有高产的低阻油藏外构造岩性油藏的低孔低渗油层单井产量较低但储量规模较大这部分储量在一定经济技术和政策条件下具有开发价值19992003年在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在大情字井地区开展了以低孔低渗油气层测井解释与评价技术的研究包括测井系列的评价与优选极大提高了测井解释油水层的能力和试油获得率研究成果及时指导了勘探部署加快了勘探步伐也为万吨的探明储量提交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具有测井低阻油层特征的储量近万吨这些储量大部分也投入了开发1.2低阻油层成因在油藏中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成果的指导下[3,4]针对低阻油层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识到形成低阻油层的基本地质背景是低幅度圈闭一般小于40m 与较小的油水密度差即其驱替力较小一般小于0.05MPa 造成其含油饱和度较低约为5060这些低幅度油藏与初期勘探的扶余红岗等较大油田油藏幅度为70100m 中上部驱替力大于0.120.2MPa 含油饱和度大于65%相比有很大不同见图2研究发现吉林油田近期勘探目的层的淡水钻井液侵入油水层对双感应和双侧向测井的影响油层降表1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勘探成果统计表T abl e 1St at i st i cs of expl orat i on achi evem ent s for l ow -resi st i vi t y oi l l ayers i n sout hern Songl i ao B asi n注地质储量为低阻油层储量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第5期8石油地质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Y低水层升高以及中浅层泥质砂岩储层的粘土附加导电性与束缚水增加或某些断裂带地区的砂岩发育裂缝隙等使得低幅度油藏中油层的测井电阻率进一步减小形成低阻油层[3]对于低幅度油藏淡水钻井液侵入水层形成高侵剖面R i >Rt 侧向测井受侵入带电阻率R i 影响大造成油水层的侧向测井对比度更小而深感应特别是阵列深感应测井更接近水层实际电阻率Rt 这是侧向测井与感应测井的测量原理不同所致以往较长期单一使用侧向测井解释当面临低幅度油藏油水层紧邻时这一矛盾就突出了例如大老爷府油田大情字井油田勘探初期长期应用侧向测井解释油层与水层使油水层识别更加困难1999年之后广泛采用感应测井解释水层提高了识别低阻油层的能力[3]例如大情字井英台等地区多油水系统的边水油藏其局部油组或区域的地层水矿化度相对变高或变低也可导致测井识别困难的低阻油层如红75区块扶余油层2低阻油层分布规律研究据近些年低阻油层的勘探成果与成因机理研究初步认为在生油坳陷及其区域构造背景条件下老油田主力油藏之上的披覆圈闭与之下层位的低幅度构造油气运移路径上的低幅度圈闭及局部高矿化度地层水的地区发育具规模的低阻油藏2.1老油田主力油藏之上下层位发育的低阻油藏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是一个大型生油坳陷在坳陷及其周边二级构造带和岩性带是油气有利的聚集区目前在有利于油气聚集的二级构造带上三级构造已发现多个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目的层主要是那些储层物性好含油饱和度高产量较高电测井为高阻特征易于识别的油层但在这些主力油藏之上下还发育以三角洲前缘泥质薄层砂断续砂等为储层的低幅度圈闭形成含油饱和度较低的低阻油藏由于这些老油田的主力油气藏是在当时工程技术和地质认识的条件下发现的其上下的低阻油层当时未受重视而被遗漏以红岗油田为例图3当时的目的层为下白垩统姚家组萨尔图油层油藏幅度为6080m 其驱替力大于0.12MPa 油层物性条件好孔隙度为23渗透率为20010-3m2含油饱和度大于65油图1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勘探成果分布图Fi g.1D i s t ri but i on of expl orat i on achi evem ent s for l ow -resi st i vi t y oi l l ayer s i n sout her n Songl i ao Basi n图2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分布与油藏中驱替力油藏高度饱和度电阻增大率关系概念图据十几个油藏统计Fi g.2Concept graph of t he rel at i ons hi p bet w eendi st ri but i on and r eser voi r di spl acem ent pr essure(hi ghness of reser voi r)and s at urat i on (res i st i vi t y i ndex)修立军等: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分布规律及勘探潜力C h i na Petr ol eum E xpl or a t i onN o.520069层测井电阻率为4080.m 测井电阻增大率为410其下的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油藏高度低1020m 驱替力小小于0.05MPa 含油饱和度只有4550将近80的油气层测井电阻率在1220.m 而邻近水层的测井电阻率为1012.m 电阻增大率小于2呈现低电阻率特征其上的嫩江组黑帝庙油藏幅度更低埋深浅储层物性好但储层薄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含油饱和度低使得多数油气层测井电阻率低电阻增大率一般在12之间同时上部油气层钻井液浸泡时间较长更加大了油气层识别难度通过老井复查对两个层位进行试油均获较高产工业油气流并提交了油气地质储量四段扶余油层和青一段高台子油层试油获得工业油气流油气层的侧向测井电阻率与水层接近电阻增大率一般在12之间为明显低阻油气藏大老爷府构造是中央坳陷区华字井阶地一个局部低幅度构造坳陷区生成的油气在向周边隆起运移过程中在大老爷府低幅度构造聚集成藏油藏幅度只有2050m 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的薄层砂储层的岩石颗粒细泥质含量高物性差孔隙度为16渗透率为5.510-3m2由于油藏幅度低储层物性差等因素导致油层含油饱和度低一般为4055加之不恰当地采用侧向测井解释故形成大老爷府低阻油气藏海坨子油田海23区块实例在以扶余和高台子油层为主要目的层的勘探过程中钻探的海23海24井钻至青山口组时由于大量漏失钻井液而提前完钻在其上部姚家组萨尔图油层录井见到零星油气显示但测井电阻率低分析认为可能是低阻油层在没有其他好的显示层位的情况下对海23海24井萨尔图油层进行试油获得日产大于30t 的高产油流发现了海23低阻油层高产区块海23区块位于长岭坳陷与大安海坨子构造结合部位处于大安海坨子构造向南的倾没端无构造圈闭中央坳陷区生成的油气在向红岗阶地运移过程中遇到海23区块姚家组岩性圈闭而聚集成藏该油藏储层岩性差为细粉砂岩属中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为15渗透率为5.510-3m2岩性圈闭幅度低40m左右其驱替力约为0.06MPa 形成低含油饱和度45%55的岩性油藏由于储层裂缝发育钻井液侵入严重油层测井电阻率接近水层甚至比水层电阻率还低图3红岗油田油藏剖面示意图Fi g.3D i agr am m at i c s ect i on of t he oi l r eservoi r i nH onggang O i l f i el d图4油气运移路径示意图Fi g.4Pr ofi l e f or pat hw ay of oi l and gas m i grat i on2.2在油气运移路径上发育的低幅度圈闭是低阻油藏有利分布区在有利于油气聚集的二级构造带上的三级构造大多已经勘探并发现大量油气田在凹陷和斜坡上往往发育一些低幅度的构造断层岩性岩性等类型的隐蔽性圈闭油气在运移过程中遇到有效圈闭也能形成大小不等的油气藏见图4这些低幅度油藏内的油层电测井多数呈现低电阻率特征油气运移路径上的一些圈闭其幅度很低一般小于50m 多数只有1030m 同时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影响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油水在圈闭内分异不好形成低含油饱和度油层或油水同层这种油层测井电阻率特征主要表现为油水层电阻率差别小不易识别大老爷府油田实例20世纪60年代钻预探井老1井录井见到含油气显示因测井电阻率低而未下套管19931994年钻探老3老4老7等井在泉石油地质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第5期102.3局部高矿化度地层水地区是低阻油藏有利发育区松辽盆地中部组合属于陆相淡水河湖沉积地层水中的矿化度远比海相或蒸发环境沉积的地层水低多属于中低矿化度的N aH C O 3水型部分地区出现N a 2SO 4型和C a C l 2型水总矿化度含量大多数分布在520g/L 之间但局部地区地层水矿化度高达4070g/L 使油层电阻率远低于本地区下限经验标准给油水层解释增加了难度例如近年发现的红75区块扶余油层的低阻油藏主要是由于该油组地层水矿化度增高所致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地层水矿化度分布规律的研究发现存在两个局部高矿化度地层水区一是红岗地区地层水矿化度达到4070g/L 二是孤店地区地层水矿化度达到30g/L 左右分析认为此两个地区地层水矿化度高与深层酸性流体上侵有关该地区发育一条北北东向延伸的逆断层受基底断裂控制其平面延伸可长达20km 断距大断穿层位多在断裂活动期内深层富含CO 2气的酸性流体沿断层侵入到中浅层储层中一部分与地层水结合在地下温压条件下与岩石发生反应使水中所含的离子增多导致地层水矿化度增高3低阻油藏勘探目标预测在对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资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低阻油层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对各层位的低阻油层勘探潜力进行分析,明确低阻油层的勘探领域指出低阻油层有利勘探目标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为一大型的生油坳陷油源充足中浅层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亿吨其中已探明亿吨储量集中分布在扶新隆起华字井阶地和红岗阶地等二级构造带上已发现18个油气田在长岭凹陷已发现3个油田待探明储量尚有亿吨大部分储量分布在凹陷及斜坡区根据低阻油层的研究和目前的勘探成果显示出待探明储量中低阻油层所占比例将会比目前的更大因此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黑帝庙油层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高台子油层扶余油层勘探潜力的分析预测低阻油层发育区优选有利勘探目标扶余油层可探明资源量亿吨已经探明亿吨占总储量64待探明资源量为亿吨有利勘探潜力区主要分布在:红岗红岗北大安地区具备形成低阻油层地质条件约有吨的低阻油层储量勘探潜力扶新隆起围斜部位可形成具有约万吨的低阻油层储量勘探潜力长岭凹陷北部可形成约万吨的低阻油层储量勘探潜力孤店地区具有约万吨的低阻油层储量勘探潜力高台子油层已经探明储量亿吨剩余可探明储量为亿吨剩余可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英台南红岗海坨子地区可形成具有约万吨的低阻油层储量勘探潜力在大情字井查干泡乾安东地区约有万吨的低阻油层储量勘探潜力葡萄花油层已探明储量亿吨剩余可探明储量为亿吨剩余储量主要分布在英台南红岗北地区可形成具有约万吨的低阻油层储量勘探潜力储量丰度较低但产量较高在黑帝庙大情字井查干泡地区分布以岩性油藏为主的低阻油层储量约万吨萨尔图油层已探明储量亿吨剩余可探明储量亿吨综合分析剩余储量主要分布在英台四方坨子地区红岗南海坨子地区约有万吨的低阻油层储量勘探潜力储量丰度较低但产量较高黑帝庙油层已经探明储量万吨剩余可探明储量万吨剩余可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四方坨子英台红岗北地区受北部沉积体系控制在红岗阶地形成砂岩上倾尖灭油藏在塔虎城地区黑帝庙地区储层厚度薄岩性细也是低阻油层的主要分布区具有万吨的低阻油层储量勘探潜力综上所述根据各油层低阻油层勘探潜力分析对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有利勘探目标进行预测见图5认为红岗阶地扶新隆起及其华字井阶地仍是低阻油层有利勘探领域英台地区主要目的层为高台子油层和萨尔图油层在东倾斜坡背景上南北向延伸的断层与东西向砂体匹配形成的构造断层岩性等微幅度圈闭处于油气运移路径上极易形成低阻油气藏由于储层发育物性好边底水活跃具备高产条件开发效益好红岗油田下部及其周边主要目的层为扶余油层储层岩性细地层水矿化度高具备形成低阻油层的条件由于原油性质储层物性均较好单井产量较高邻近老油田开发效益好海坨子西大布苏地区主要目的层为高台子油层萨尔图油层该区储层断裂发育形成的断鼻断层岩性等低幅度圈闭处于油气运移路径上钻井液侵入严重易形成低阻油气藏储层物性较好且裂缝修立军等: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分布规律及勘探潜力C h i na Petr ol eum E xpl or a t i onN o.5200611民新庙新立油田南部的斜坡上泉四段的条带状砂体与断层配置形成低幅度断层岩性圈闭一系列低幅度圈闭处于油气向隆起高部位运移的路径上易形成低阻油气藏储层埋藏浅物性较好部分区块单井产量高效益好孤店地区目的层为扶余油层地层水矿化度高具备形成低阻油层的条件由于原油性质储层物性均较差单井产量较低花敖泡查干泡地区主要目的层为高台子油层扶余油层为岩性断层岩性油藏发育区储层细泥质含量高易形成低阻油气藏4结语根据近年来吉林油田低阻油层的勘探成果统计与成因机理研究初步认为在生油坳陷及其区域构造背景条件下老油田主力油藏之上的披覆圈闭与之下层位的低幅度构造主要油气运移路径上的低幅度圈闭及其局部高矿化度地层水地区发育规模低阻油藏参考文献[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局渤海湾地区低电阻油气层测井技术与解释研究[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2]欧阳健.渤海湾油区测井低电阻油层勘探潜力分析[J].勘探家现为中国石油勘探1998,3(4)[3]李国欣,欧阳健,周灿灿,等.中国石油低电阻油层岩石物理研究与测井识别评价技术进展[J].中国石油勘探2006,11(2):4350[4]欧阳健.油藏中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深入分析低电阻油层基本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3)图5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藏勘探目标预测Fi g.5Expl orat i on t arget predi ct i on of l ow -resi st i vi t yr eser voi r i n sout her n Songl i ao B asi n石油地质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第5期12发育边水活跃单井产量高扶新隆起带围斜部位目的层为扶余油层在新。
Emerge软件应用实例(大庆油田)前言一、立项的目的及意义为了深化新肇地区古634井-63井区的地质认识,大庆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第九采油厂承担了《大庆新肇地区古634井-古63井区三维地震资料特殊处理及精细解释》研究任务。
开展该课题研究,对于高效、经济地开发好该区块,提高开发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项研究主要对古634-63井区约47km2范围内黑帝庙油层和葡萄花油层开展研究。
工区的范围为:A:(21618500,5081750); B:(21618500,5073000);C:(2161250, 5073000); D:(2161250, 5081750)。
主要研究目的层为黑帝庙油层(KhⅡ)和葡萄花油层(KpⅠ)两套含油层系。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指标1、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落实黑帝庙油层和葡萄花油层的构造形态和断层展布。
(1)地震地质层位标定;(2)目的层的追踪、对比解释;(3)速度的求取及构造图的编制。
2、应用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分层定量预测黑帝庙油层和葡萄花油层的砂体分布,预测特殊地质体的展布。
(1)处理流程及参数的试验和选取;(2)根据井点位置,逐个井点分层预测砂岩的厚度。
3、应用烃类检测技术分层定量预测黑帝庙油层和葡萄花油层的有效厚度分布。
(1)处理流程及参数的试验和选取;(2)根据井点位置,逐个井点分层预测砂岩的有效厚度。
4、综合区域地质成果分析构造、储层及烃类检测异常特征,进行油藏评价研究,指出本区的含油富集区。
5、技术指标要求:(1)构造深度相对误差小于1%,识别断距大于5米的断层和闭合高度10米的小幅度构造。
(2)反演剖面及烃类检测剖面能反映地下的储层及其流体的变化。
(3)分层定量预测砂岩及其有效厚度的符合率达80%以上。
葡萄花油层分P上、P下两层进行预测,按小于2米、2-4米、4米以上检查。
三、采取的技术对策由于该区油层砂体薄,横向不连续,砂泥岩薄互层,含钙,单纯靠测井资料勾绘的砂体分布范围不确定性较大,砂体厚度及有效厚度难以定量预测。
稠油多元热流体开采工艺研究与应用孤岛采油厂2012年1月稠油多元热流体开采工艺研究与应用编写:韩鹏初审:陈辉审核:付继彤孤岛采油厂2012年1月一、多元热流体现场应用现状稠油多元热流体开采工艺技术自八十年代开始在国内外进行研究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国内辽河、大庆、新疆、中海油等油田进行了矿场试验应用。
多元热流体是一种由水蒸气、氮气、二氧化碳组成的高温高压混合气体,多元热流体可以提高燃烧热量利用率,增加油层能量,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
辽河油田冷43块进行了四个井组(反九点)多井次热流体单井吞吐(驱)试验,并取得了较好增油效果。
设备累计运行超过9000小时,累计注入400万方以上。
大庆油田黑帝庙稠油试采公司在浅层稠油油藏进行热流体单井吞吐(驱)试验,统计四十口单井的吞吐结果,单井单轮次平均增油500吨,最高1300吨;同时对黑帝庙油藏多轮次吞吐的三个井组进行多元热流体驱试验,累计已注入多元热流体200万方。
中海油2010年2月13日完成B28h井热流体试验,开井后日产油量峰值128吨,日平均产油60多方,截止至2011年5月31日,累计生产470天,产液量34052.91方,累计产油量21949.19方。
综上所述,多元热流体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国内各大油田均开展了现场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
目前孤岛油田稠油油藏主要以蒸汽吞吐开采为主,在吞吐开采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1、大部分稠油油藏已进入多轮次吞吐开发后期,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地层能量下降,含水升高,单纯的蒸汽吞吐效果越来越差。
2、高压注汽锅炉燃烧热效率较低,注入蒸汽热量利用率低。
3、高压注汽锅炉排放烟气温度高达200℃,热量损失大,同时烟气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二.稠油多元热流体开采工艺研究(一)多元热流体对稠油作用机理研究1、多元热流体对稠油物性影响研究利用高温PVT装置开展了CO2、N2对稠油高压物性影响研究,从其同稠油相互作用角度揭示其改善热采开发效果的主导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