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开发与开采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175.00 KB
- 文档页数:14
开采一块油气田,是一定要先开采天然气,然后才能开采石油吗?【寒木钓萌的回答(32票)】:不是,采油的同时往往伴随者天然气,因为因地质条件的不同天然气往往溶解在原油里。
在采出原油的同时,压力、温度会下降,天然气会析出,这时就需要通过多级分离器,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在一些地质条件较好的油藏,原油上方存在气顶,这有利于原油的开采,以为在地下天然气被压缩,有较大的能量,可以利用气体把原油压上来(如自喷井),这样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稳定生产,更经济一些。
【tianbill的回答(28票)】:恰恰相反,往往为了利用天然气的弹性能量,反而不会在气层射孔开采(避射)。
Neon Yasushi说的其实很对,但是可能没时间详细回答题主的问题。
那小的我就说一下吧,其实这是一个很基础的问题,学习石油工程的同学应该都可较好的解释。
首先开发和开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为油气田开发和油气田开采方向),一般认为开发指的是从油气从地层渗流到井筒(油井)的过程,而开采指的是从井筒底部(井底)流到井口分离器的过程,分离器之前属于石油工程专业的范畴(我),再之后就是储运工程同学的专长了(我媳妇)。
开发方式是指把原油从地层深处驱动到井底(近似水平流动)的能量来源,因此,也叫做驱动方式。
若驱动原油的能量来自于天然的弹性能量,则叫做弹性驱动或天然能量开发;若来自于注入水,则叫做水压驱动或注水开发;若来自于外注的化学物质,则叫做化学驱油,等等。
开采方式或采油方式,是指把原油从井底举升到井口(近似垂向流动)的能量来源,因此,也叫举升方式。
若举升原油的能量来自于原油自身的压力,则叫做自喷采油;若来自于抽油机,则叫做机械抽油(机抽);若来自于外注的气体,则叫做气举采油,等等。
我想题主应该指的是开发方式。
来自李传亮老师采油方式,还是开发方式?油气田(field)有两种定义,地质学上的定义和管理学上的定义。
地质学上将同一构造背景下的油藏组合称作一个油气田,如大庆的萨尔图、朝阳沟、宋芳屯等油田。
油藏基本名词解释1. 油藏油藏是地球内部岩石中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地点或区域。
油藏的形成通常包括沉积物质、油气源岩、运移通道和封闭构造等要素。
2. 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是一种闪亮、粘稠的液体烃类燃料,石油粘度较高,主要用于燃料、化工和制品加工等领域。
天然气是一种气态的烃类燃料,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其余包括乙烷(C2H6)、丙烷(C3H8)和丁烷(C4H10)等轻质气体,在天然气供应、加气、烟气和工业工程以及液化气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3. 储量储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一个油藏或天然气藏可开采的石油或天然气总量。
储量通常分为探明、可回收、可采和总储量等不同等级。
4. 采收率采收率是指从一个油藏或天然气藏中开采地下储量的百分比。
它通常与油藏的类型、特征、技术、水平、市场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5. 裂缝裂缝是指在岩层中的一些较小的或较大的缝隙或裂纹。
这些裂缝可能是天然形成的,也可能是在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人工形成的。
6. 井井是油气勘探和开采中最广泛使用的工具。
它是为了从地下油藏或天然气储层中抽取液体和气体而在地下钻掘的的孔道。
井通常由钻井设备和采油设备组成。
7. 采油设备采油设备包括人工提升设备、自动提升设备、注水设备、采气设备等,这些设备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油井产量和提取油气。
8. 压裂在压裂操作中,压力被用来强行将液体和气体注入岩石特定的区域,以便通过创建如裂缝或孔隙等开放通道来释放油藏中的石油和天然气。
9. 二次采收二次采收是指在旧油井中通过注入水和化学药品,来增加油藏中石油或气的采收率。
它是油田勘探和开采的常用技术手段之一。
10. 油田开发油田开发是指对油藏进行勘探、开采和提取等方面的开发。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生产和输送等环节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环保、安全和质量标准。
综上所述,油藏基本名词解释最为关键的是理解油藏、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采收率、井、压裂、二次采收、油田开发等基本概念,它们在石油勘探和开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规范石油勘探与开发是石油行业的核心领域,为了保障石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
本文将从勘探和开发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分别介绍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技术规范。
一、石油勘探技术规范石油勘探是指通过地质、物理和化学等探测技术,寻找潜在的石油资源。
下面从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三个方面介绍石油勘探的技术规范。
1. 地质勘探规范地质勘探是石油勘探的基础,其目的是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和构造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识别和划定地下石油资源的分布和性质。
在地质勘探中,需要遵循以下规范:(1)合理选择勘探区域和勘探目标,根据地质特征和成熟度评估,制订合理的勘探方案。
(2)精确定位勘探井位,根据地质构造和沉积特征,选择最佳的井位位置。
(3)严格控制勘探井的定向和测井品质,确保地质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加强勘探井的岩心取样、岩性、储层等地质参数的测试和分析,提高勘探井的解释能力。
(5)建立完善的地质勘探档案,妥善保管和管理勘探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地质资料。
2. 地球物理勘探规范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的物理场参数,如重力、地磁、地震等,揭示地下地层的性质和油气资源的分布。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需要遵循以下规范:(1)合理选择勘探方法和仪器,根据地质构造和沉积特征,选择最佳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2)充分考虑地球物理勘探与地质解释的结合,确保勘探数据的解释和应用能力。
(3)加强数据质量的控制和评价,确保地球物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不断推进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勘探的深度、分辨率和速度。
(5)加强数据的处理和解释,形成精确的地球物理勘探资料,为勘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3. 地球化学勘探规范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分析石油及其相关地质样品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揭示石油来源和成藏条件。
在地球化学勘探中,需要遵循以下规范:(1)合理选择地球化学方法和仪器,根据地质样品的性质和研究目标,选择最佳的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油课堂你必须知道的采油常识==采油的概念==通过勘探、钻井、完井之后,油井开始正常⽣产,油⽥也开始进⼊采油阶段,根据油⽥开发需要,最⼤限度地将地下原油开采到地⾯上来,提⾼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合理开发油藏,实现⾼产、稳产的过得叫做采油。
原油⽣产流道油层—近井地带—射孔弹道—井眼内部—⼈⼯举升装置—油管—井⼝—采油树—地⾯管线—计量站—油⽓分离器—输油管⽹常⽤的采油⽅法1)⾃喷采油法:利⽤油层本⾝的弹性能量使地层原油喷到地⾯的⽅法称为⾃喷采油法。
⾃喷采油主要依靠溶解在原油中的⽓体随压⼒的降低分享出来⽽发⽣的膨胀。
在整个⽣产系统中,原油依靠油层所提供的压能克服重⼒及流动阻⼒⾃⾏流动,不需要⼈为补充能量,因此⾃喷采油是最简单、最⽅便、最经济的采油⽅法。
2)⼈⼯举升⼈为地向油井井底增补能量,将油藏中的⽯油举升⾄井⼝的⽅法是⼈⼯举升采油法。
随着采出⽯油总量的不断增加,油层压⼒⽇益降低;注⽔开发的油⽥,油井产⽔百分⽐逐渐增⼤,使流体的⽐重增加,这两种情况都使油井⾃喷能⼒逐步减弱。
为提⾼产量,需采取⼈⼯举升法采油(⼜称机械采油),是油⽥开采的主要⽅式,特别在油⽥开发后期,有泵抽采油法和⽓举采油法两种。
在陆地油⽥常⽤抽油机,海上多⽤电潜泵,像⼀些出砂井或稠油井多⽤螺杆泵,此外常⽤的还有射流泵、⽓举、柱塞泵等等;==采油的三个阶段== 在⽯油界,通常把仅仅依靠岩⽯膨胀、边⽔驱动、重⼒、天然⽓膨胀等各种天然能量来采油的⽅法称为⼀次采油;把通过注⽓或注⽔提⾼油层压⼒的采油⽅法称为⼆次采油;把通过注⼊化学剂改变张⼒、注⼊热流体改变黏度,⽤这种物理、化学⽅法来驱替油层中不连续的和难开采原油的⽅法称为三次采油。
►⼀次采油—让油⾃⼰喷出来 在⼀次采油阶段,在地层⾥沉睡了亿万年的⽯油可以依靠天然能量摆脱覆盖在它们之上的重重障碍,通过油井流到地⾯。
⾃喷井开采⽰意图 这种能量正是来源于覆盖在它们之上的岩⽯对其所处的地层和地层当中的流体所施加的重压。
浅谈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石油地质是研究石油形成、分布和开采的地质学科,它与石油的形成和开采密切相关。
石油的形成主要与有机质分解和埋藏作用有关。
有机质主要由植物和动物的残骸所组成,经过长时间的埋藏和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解作用,逐渐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地质研究了石油形成的地质过程和影响因素,包括沉积环境、有机质类型和含量、成熟度等。
通过分析研究这些因素,可以预测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石油勘探和开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石油地质还研究了石油的储集条件。
石油主要储集于油气藏中,包括构造油气藏和沉积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主要分布于构造陷落地区,有典型的圆顶状构造、倒置构造等,如渤海湾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沉积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含油气的沉积岩中,如碳酸盐岩、砂岩等。
石油地质对油气藏的类型、分布和规模进行研究,为石油开采提供根据。
石油的开采是将地下的石油资源送至地表的过程,包括勘探和开发两个阶段。
勘探是通过地质调查和勘探钻探等方法,找到潜在的石油储集区域。
开发是在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石油井的钻探和生产,将地下的石油资源提取出来。
石油地质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岩性属性和物性特征等,识别和预测潜在的石油资源,为勘探和开发提供指导。
石油地质还利用地震、重力、磁力、电磁等勘探技术,进行地下构造和油气藏的检测和预测,提高勘探效率和开发利用率。
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和开采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石油地质通过研究石油形成和分布的地质规律,为石油勘探和开采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石油的形成和开采也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实践基础,通过勘探和开采实践,可以验证和改进石油地质理论。
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和开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石油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能源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石油勘探与开发资料石油勘探与开发是石油工业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对潜在石油资源的搜索、评估和提取。
本文将对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能源行业的重要性。
一、石油勘探介绍石油勘探是指通过调查、测量和研究来确定地下地质构造,找到潜在的石油储集层的过程。
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工程技术等。
通过石油勘探,能够预测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后续的开发提供依据。
二、石油勘探方法1. 地质勘探方法地质学是石油勘探的基础,通过对地质构造、岩性和构造演化等因素的研究,可以确定有利于石油富集的区域。
地质勘探方法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地质勘探、地层钻探和地质测井等。
2.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学是石油勘探中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电磁勘探和磁力勘探等手段,可以获取地下的物理信息。
地震勘探是最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特性,推断地下岩层结构和石油储集层的存在。
3. 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地球化学勘探主要通过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岩石和矿石中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含量,来推断地下石油的富集情况。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较准确地确定地下储集层的性质和石油类型。
三、石油开发技术1. 钻井技术钻井是石油开发的核心环节,通过钻井可以将地下的石油储集层开采到地面。
钻井技术包括钻井设备的选择和钻井工艺的设计,以及井壁固井和油井采气采油技术等。
2. 储层工程技术储层工程技术是为了充分开发石油储集层资源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措施。
包括人工注水、裂缝酸化、增注剂注入和水驱等,以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
3. 油田管理技术油田管理技术是对油田进行全面管理和优化配置的技术手段。
通过合理排布油井、科学调整生产参数,并采用先进的油田管理软件,可以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性石油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工程中的油田开发技术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其开采和利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而油田开发技术则是实现石油高效、可持续开采的关键所在。
油田开发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与技术。
首先,地质勘探是油田开发的基础。
通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地质学家们能够大致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储层分布以及油气的储存情况。
这就如同给地下的世界绘制一张地图,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指明方向。
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钻井技术登场了。
钻井是将井眼打到地下储油层的过程,这可不是简单地在地上打个洞。
现代钻井技术越来越先进,从直井到定向井、水平井,大大提高了油气的采收率。
而且,钻井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如何保证井壁的稳定,防止井喷等事故的发生。
完井技术则是钻井之后的重要环节。
它要确保井筒与储层之间有良好的连通性,使油气能够顺利地流入井筒。
常用的完井方法包括裸眼完井、射孔完井等。
接下来就是采油技术,这是油田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
常见的采油方法有自喷采油和人工举升采油。
在油田开发的初期,地层压力较大,油气往往能够自喷到地面。
但随着开采的进行,地层压力逐渐下降,就需要采用人工举升的方式,比如抽油机、电潜泵等,将油气从地下开采出来。
注水开发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向油层注水,可以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层压力,将更多的油气驱替出来。
同时,还可以通过化学驱、气驱等方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化学驱中常用的有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等,它们能够改变油水流度比,提高驱油效率。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改造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水力压裂,通过向地层注入高压液体,使地层产生裂缝,增加油气的渗流通道,提高油气产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在油田开发中也逐渐得到应用。
通过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油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优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油田开发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应用,还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石油开采与生产流程解析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开采和生产流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技术。
本文将对石油开采与生产的流程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石油工业。
一、勘探与开发石油勘探是找寻地下潜在的石油资源的过程。
勘探工作主要包括地质、物理和化学方法,通过分析地层构造、岩石特征和地下水位等,确定潜在的石油储量。
勘探工作完成后,开始进行石油开发。
首先是油田的布置,包括选址、准备工作等。
然后进行钻井,用钻杆将钻头送入地下,钻探石油层。
成功钻探后,进行油井完井工作,安装油井套管和阀门等。
最后,进行试油,通过抽取地下的石油,判断储量和品质。
二、采油过程采油是指将地下的石油通过油井上升到地面的过程。
主要包括原油提取、分离和储存。
1. 原油提取原油提取可以通过自然压力和人工注水来实现。
自然压力采油是指利用地下的天然压力将石油推到地表,适用于初期采油阶段。
而注水开采是指向油层注入水,提高油藏压力,使石油涌入油井。
2. 分离原油中含有不同比重的油品和气体,需要进行分离。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静态沉降、离心分离、蒸馏和萃取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原油中的油品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石油产品。
3. 储存将分离得到的石油产品储存起来,常用的储存设施包括地下油罐和地面储罐。
储存时需要注意石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三、炼油过程炼油是将原油中不同成分的碳氢化合物进行分离和转化的过程,旨在获得多种石油产品。
炼油过程主要包括精炼、裂化和重整。
1. 精炼精炼是将原油中的杂质和有毒物质去除,以获得高纯度的石油产品。
常见的精炼方法包括蒸馏、吸附、萃取和脱硫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得到汽油、柴油、润滑油等石油产品。
2. 裂化裂化是将较重的石油分子裂解成较轻的分子,以增加轻质石油产品的产量。
常用的裂化方法有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热裂化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而催化裂化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可以提高反应效率。
3. 重整重整是将石油中的短链烃转化为较长的链烃,以提高汽油辛烷值。
浅谈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
了解石油地质和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对于有效利用石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石油地质的基本概念、石油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石油开采的地质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深入探讨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之间的关系。
一、石油地质的基本概念石油地质是石油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地质条件对石油形成、分布和保存的影响规律,是为石油勘探开发服务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石油地质主要包括石油地质勘探、石油地质开发和石油地质研究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石油地质勘探是通过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寻找地下储量丰富、地质条件优越的石油勘探区域。
而石油地质开发则是通过对勘探区域的详细勘探和评价,确定油田的储量和勘探开发方案,实现生产开发目标。
石油地质研究则是对石油地质勘探和开发中地质问题的研究,包括构造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二、石油的形成过程关于石油的形成,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目前较为广泛的理论为生物起源理论。
生物起源理论是指石油是在古生物残骸沉积在海底后经过长期的沉积、埋藏和压实作用形成的,它是一种能量丰富的有机物。
石油形成的过程主要包括有机质的生成、分解和成熟三个阶段。
有机质的生成是指在古生物死亡后,其残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分解生成有机质。
有机质的分解是指在地壳深部,古生物遗体经过长期的高温高压作用,有机质发生热裂解,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有机质的成熟是指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深部经过长期的高温高压作用,形成了成熟的石油和天然气。
在这一过程中,地质条件对石油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石油开采的地质因素地质条件是石油资源丰富与否,勘探开发的难易程度和成本的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常规的影响石油开采的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构造地质、岩石学、沉积地质和地球化学等方面。
1.构造地质:构造地质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重要基础。
构造是地壳中形成的各种地质体是不断运动和变形的结果,它们对石油的分布和保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油气田的开发和开采摘要油气作为主要的能源之一,其开发和开采一直是石油行业的核心任务。
本文将探讨油气田的开发和开采过程、主要技术和挑战,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成因和类型油气是地球上形成时间较长的化石能源,主要来源于古生物残骸在地质作用下的变化和演化。
根据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特点,其类型可以分为常规油气田和非常规油气田。
常规油气田是指埋藏在地下较深处、通过地层运移和聚集形成的油气资源,常见于构造相对稳定、地质历史较长的区域。
非常规油气田则是指那些储藏条件较为特殊、经济价值相对较低、开采技术相对较新的油气田,包括页岩气、煤层气、油砂等。
开发和开采过程油气田的开发和开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勘探勘探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寻找油气藏的位置、大小、性质、分布等信息。
勘探可以通过地震、地质、物化、测量等手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油气田的存在和规模,为后续开采作准备。
评价评价是指对勘探结果进行模拟和分析,确定油气藏的特征和开采条件。
评价可以通过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工程学等手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油气田的可采储量、采收率和开采方式。
开发开发是指对油气田进行改造和建设,以满足其后续开采的需要。
开发包括石油钻井、采气井和生产设施的建造、改造和维修等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后续开采提供便捷的条件和设施支持。
开采开采是指对油气田进行采掘和生产,以获得可商业化的油气资源。
开采可以通过常规采油、压裂、水驱等方式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油气藏中的资源,实现成本和产量的平衡。
尾孔加密尾孔加密是指在油气田开采阶段结束后,采取措施对田内尚未采出或剩余的油气资源进行回收。
尾孔加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如注水、注气、注泡沫等,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对油气资源的最终回收利用。
主要技术和挑战油气田的开发和开采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和挑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勘探技术油气田的勘探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测量学等,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油气储量的准确性和开采率的高低。
石油开采的概念石油开采是指通过钻探、采油、输送和加工等过程,从地下岩层中提取石油资源的一系列技术和工序。
石油是一种天然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等元素组成,广泛存在于地球的沉积岩层中。
石油开采是为了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以及石油在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
石油开采的过程可以分为勘探、钻探、采油、输送和加工几个阶段。
首先是勘探阶段,通过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科学技术方法,对潜在的石油藏进行探测和评估,确定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况和规模。
勘探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找到潜在的石油藏位置和确定其储量。
在勘探完成后,进行钻探工作。
钻探是指通过向地下岩层钻孔,获取岩层芯样,以及安装钻井设备等方式,获取岩层地质信息和确定石油藏的位置、性质和储量。
钻探通常使用钻井平台和钻井设备,通过旋转钻头切削岩层,将岩屑带上地面。
钻探井筒的深度视石油藏的深度和勘探目的而定。
钻探后,采取采油工艺将石油从地下岩层中提取出来。
石油主要通过自然压力流出,或者通过注水、注气等方法进行压力增强,使石油进入井筒并流出地面。
采油方法包括常规采油、水驱、气驱、蒸汽驱等不同的工艺。
常规采油是指通过利用地层压力将石油从井口抽出地面,而水驱、气驱和蒸汽驱等方法则是通过注入水、气体或蒸汽等物质,增加油井内的压力,驱使石油流动。
完成采油后,石油需要经过输送工艺将其从产油地输送到加工厂或储油设施。
输送方式包括管道输送、铁路输送和海运输送等。
其中,管道输送是最常见的方式,通过建设石油管道网将石油从产油地输送到消费地。
石油管道具有输送量大、输送距离远、运输成本低等优势。
最后,石油需要经过加工工艺进行精炼和制品生产。
石油精炼是将原油中的杂质和重质分子去除,得到较纯净的石油产品。
精炼工艺包括蒸馏、裂化、重整、脱硫、脱氮等多个步骤,将原油分解成不同的组分,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煤沥青等。
制品生产包括石化企业将石油产品进一步加工为塑料、化肥、化工原料等成品。
总之,石油开采是通过勘探、钻探、采油、输送和加工等工艺,将地下岩层中的石油资源提取出来,以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浅谈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石油是一种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化石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
而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形成、分布和寻找石油的科学,是石油开采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将就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做一些浅谈。
石油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起源于古代生物的化石,经过数百万年的沉积、压缩和热解作用,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在地质学上,石油主要是在富有机质的沉积岩中形成的。
这些有机质是来自已死亡的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类群的遗体和排泄物。
这些有机质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和变质作用形成了烃类化合物,即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的形成离不开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和认识。
石油地质学通过对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石油形成的地质过程和规律。
石油地质学家通过研究沉积地层、构造构造和热流体运移等地质现象,找出了石油资源富集的规律。
石油地质学在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石油资源的勘探中,石油地质学家通过对区域地质特征的分析和认识,确定了有利的勘探目标和资源区块。
石油地质勘探是通过地质勘探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技术手段,寻找地下的石油勘探目标。
这些技术手段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钻探、测井、地质化探等,是通过对地球表面和地下的物理、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最终找到地下石油资源的方法。
一旦在地下找到了潜在的石油资源,接下来就是石油的开采。
石油地质学在石油勘探中的作用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在石油资源的开采中,石油地质学家要通过石油地质学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深化对石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环境的认识,确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和开采工艺。
石油开采是通过对石油藏地质结构、岩性、流体特性、渗透率、孔隙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出最佳的开采方式和技术参数,进行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石油地质学还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地质评价、资源储量估算、工程设计和地质风险评价等服务。
石油开采方法和开采流程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对于现代工业和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而石油的开采方法和开采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们直接关系着石油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石油开采的方法和流程。
1. 石油开采的方法石油开采的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传统开采和非传统开采两种方式。
传统开采主要包括地面开采和海底开采两种方式。
地面开采是指通过井口直接从地下开采出石油。
首先需要在地下寻找石油蕴藏层,然后通过钻井设备将地下的石油抽取上来。
而海底开采则是指将钻井设备搬到海底进行开采作业,其原理与地面开采相似。
非传统开采则采用了一些高新技术,主要包括页岩气开采、油砂开采和深水开采等方式。
页岩气开采是指通过水力压裂等手段从页岩中开采出天然气。
油砂开采是指通过挖掘和加工油砂从中提取石油。
深水开采则是指在海洋深处进行石油开采作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和成本。
2. 石油开采的流程石油开采的流程通常包括地质勘探、井口建设、原油开采和油藏开发等环节。
地质勘探是石油开采的第一步,它主要通过地质勘探手段来寻找潜在的石油蕴藏层,确定石油的蕴藏地点和规模。
地质勘探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等多种手段,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来判断是否存在石油蕴藏。
井口建设是指在勘探确定好的石油蕴藏地点上进行钻井设备的搭建和井口的开凿。
这个阶段主要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井口设计和地质工程等因素,确保井口的建设符合石油开采工艺要求。
原油开采是指通过钻井设备从地下将石油开采上来。
这个阶段需要精密的钻井设备和操作技术,确保石油可以有效地抽取上来。
同时还需要对抽取上来的石油进行采样和分析,检测其中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油藏开发是指在石油开采后对油藏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管理。
这个阶段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管理石油储量、延长油井寿命、提高采收率等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石油开采的方法和流程虽然复杂,但是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是可以保证石油开采的效率和效益的。
石油开采与生产流程简介石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开采与生产流程对于满足能源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石油开采与生产的基本流程进行简要介绍。
1. 勘探与开发阶段在进行石油开采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勘探工作,以确定潜在的石油资源储量和分布区域。
勘探工作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地震勘探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预测出石油藏区的可能位置,确定下一步的开发计划。
2. 钻井阶段钻井是石油开采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在地下钻探井口来获取地下石油资源。
首先,钻井队需要搭建钻井平台,然后使用钻机进行钻井作业。
钻井作业包括井身钻进、取心、试验和完井四个主要步骤。
井身钻进是指钻机将钻头逐渐钻入地下的过程;取心则是用取心器获得地质样本,以判断岩层性质和地下矿藏的存在;试验阶段用于测量岩层性质和找到石油层;完井是指钻探井口的处理和固定工作。
3. 采油阶段一旦钻井完成并取得了石油层,接下来就是进行实际的石油采集。
采油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常规油气开采、高压气浆注入法和水驱法等。
常规油气开采是指通过自然压力或辅助方法将石油从地下送出。
而高压气浆注入法则是通过注入高压气体或液体来推动石油流出。
水驱法则是通过注入大量的水来推动石油流出。
4. 分离与处理阶段采集到的石油还需要进行分离与处理,以获取最终的石油产品。
石油中包含着多种不同成分,分离与处理工序可将石油的不同组分进行提纯,以获得石油产品。
分离与处理通常包括石油储罐中的分离、油气处理、脱硫、脱水和降凝等工序。
5. 储运与销售阶段最后,经过分离与处理的石油产品需要进行储存、运输和销售。
石油通常储存在大型的石油储罐中,然后通过管道、铁路、公路或船运输到各个销售市场。
在销售市场上,石油产品可以通过油站等途径销售给最终的消费者。
总结石油开采与生产流程的每个阶段都非常关键,每一步都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只有经过精心的勘探工作、高效的钻井工程、合理的采油方法、科学的分离与处理手段以及可靠的储运系统,才能确保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满足我们对能源的需求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石油业石油开采知识点石油开采是指通过钻井等技术手段,将地下的石油资源采集上来并进行加工利用的过程。
在石油业中,石油开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石油开采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1. 石油开采的方法石油开采的方法主要有常规油藏开采和非常规油藏开采两种。
常规油藏开采是指通过直接钻井到油层,通过自然压力或注水等方式将石油推至地面。
常见的常规油藏开采方法包括自流采油、人工提取和水驱采油。
非常规油藏开采是指那些无法通过自然压力将石油推至地面的油藏。
与常规油藏开采不同,非常规油藏开采需要借助特殊的技术手段,如水力压裂和水平井等。
常见的非常规油藏开采方法包括页岩油开采和油砂开采。
2. 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开采之前需要进行石油勘探工作,以确定地下是否存在石油资源,并且确定石油的储量和品质。
石油勘探通常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
通过勘探找到潜在的石油储量后,接下来就是进行石油开发,即确定油井的位置和钻探的深度,并进行开采操作。
3. 钻井技术钻井是石油开采的基础工艺,主要包括钻井工程和井下作业两个部分。
钻井工程指的是在地面上进行井孔的钻探,以得到合适的井眼直径和井孔深度。
钻井工程涉及到诸多技术和设备,如钻井机、钻头、钻杆和钻井液等。
井下作业是指在井孔中进行各种勘探、测试和修井作业,以确保井孔的通畅和开采效果。
井下作业包括取心、测井、固井和完井等。
4. 油藏工程油藏工程是指对油藏进行开发和管理的工程领域。
油藏工程主要包括油藏评价、油藏模拟和油藏管理等。
油藏评价是通过采集油藏样品和进行实地测试来评估油藏的储量、产能和采收率等指标。
油藏模拟则是根据已有的勘探和生产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对油藏进行模拟和预测。
油藏管理则涉及到油藏的开发计划、生产调度和采收率优化等,以保证石油资源的最大利用。
5. 油气田开发油气田开发是指对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进行系统的采掘和利用。
油气田开发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工程、采油工程、钻井工程和油藏工程等领域的技术和知识。
石油开采业的油田开发与油藏管理1. 背景石油开采业是一个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油田开发与油藏管理是石油开采业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油田开发与油藏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术、我国油田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2. 油田开发与油藏管理的基本概念2.1 油田开发油田开发是指采用地质、工程技术手段,对油藏进行评价、勘探、开采、调整和改造,以实现油藏高效、安全、环保的开发和生产油田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油气藏评价:对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储量、可采性等进行评价2.开发设计:根据油气藏特点,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和开采工艺3.油田建设:主要包括井筒工程、地面工程、输油管道等建设4.生产管理:对油田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调控和优化,提高油藏开发效益5.油藏改造与调整:针对油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增产改造和调整2.2 油藏管理油藏管理是指对油藏进行全面监控、评价、预测和控制,以实现油藏长期稳定开发和高效利用的一系列管理工作油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油藏监测:通过生产动态监测、地球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等手段,获取油藏动态信息2.油藏评价:对油藏的开发效果、剩余油分布、可采储量等进行评价3.油藏预测:对油藏未来的生产趋势、剩余油挖潜方向等进行预测4.油藏改造与调整:根据油藏评价和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油藏改造和调整方案5.生产优化:通过调整生产参数、优化生产工艺等手段,提高油藏开发效益3. 油田开发与油藏管理的主要技术油田开发与油藏管理涉及多种技术,主要包括:1.地质技术:包括油气藏评价、地质勘探、油藏描述等2.工程技术:包括钻井、完井、压裂、酸化、调剖等3.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包括生产自动化、远程监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4.环保技术:包括油气藏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4. 我国油田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4.1 现状我国油田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油气产量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国油气产量保持稳步增长,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油田开发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非常规油气藏开发技术3.油田管理水平提升:我国油田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油藏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科学化4.2 发展趋势1.绿色开发: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油田开发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2.智能开发:大数据、等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3.综合利用:油气藏综合利用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创新研究:针对油气藏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大研发力度,推动产业创新发展5. 结论油田开发与油藏管理是石油开采业的核心环节,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油田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未来,油田开发与油藏管理将更加注重绿色、智能、综合利用和创新,以实现油藏的高效、可持续开发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策略1. 背景油气藏作为地下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对全球能源结构和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油气藏分析是油田开发的基础,而开发策略则是实现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本文将重点阐述油气藏分析的主要内容、开发策略的制定,并结合我国油气藏开发实际情况,探讨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策略在提高油气藏开发效益方面的应用2. 油气藏分析的主要内容油气藏分析是油气藏开发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地质分析地质分析是油气藏分析的核心,主要包括油气藏地质结构、储层特性、流体性质、压力特性和裂缝发育情况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地质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油气藏的地质特征,为后续的开发策略制定提供基础数据2.2 开发评价开发评价是对油气藏开发的可行性、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油气藏可采储量、生产潜力和开发寿命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评价有助于确定油气藏的开发目标和开发策略2.3 生产分析生产分析是对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了解油气藏的生产特性和发展趋势生产分析包括生产曲线拟合、生产动态监测、生产指标评价等方面的工作通过生产分析,可以判断油气藏的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为开发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3. 开发策略的制定开发策略是根据油气藏分析结果,为实现油气藏高效开发而制定的行动指南开发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开发方式选择开发方式选择是根据油气藏的特性和开发目标,确定合理的开发工艺和技术包括选择合理的开采顺序、开采速度、注水方式和压裂工艺等开发方式的选择对油气藏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3.2 开发阶段划分开发阶段的划分是根据油气藏的特性和开发目标,将油气藏开发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并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常见的开发阶段包括初期开发阶段、高产稳产阶段和剩余油挖潜阶段等不同阶段的开发策略和方法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3 开发监测与调整开发监测与调整是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对开发效果和生产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开发中的问题,并根据需要对开发策略进行调整开发监测与调整是保证油气藏高效开发的重要环节4. 我国油气藏开发实际情况我国油气藏类型多样,特大型油气藏的比重较大,且大部分油气藏处于中后期开发阶段在油气藏开发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油气藏地质复杂、开发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开发效益有待提升等5. 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对提高油气藏开发效益具有重要作用:5.1 提高开发效果通过油气藏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和生产特性,为开发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合理的开发策略有助于提高油气藏的开发效果,实现油气藏的高效开发5.2 提升经济效益合理的开发策略有助于优化开发工艺和技术,提高油气藏的开发效益通过开发策略的制定和调整,可以有效降低开发成本,提升经济效益5.3 保障能源安全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策略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油气藏的开发效果和利用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6. 结论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策略是实现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通过对油气藏的地质分析、开发评价和生产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油气藏的特性和生产状况,为开发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合理的开发策略有助于提高油气藏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我国油气藏开发实际中,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策略的应用对提高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场合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策略的应用场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油气藏评价与开发规划:在新油气藏发现后,需要进行详细的油气藏分析,以便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这包括对油气藏的地质结构、储层特性、流体性质等进行详细研究,以及对可采储量、生产潜力和开发寿命进行评估2.老油气藏的开发调整:对于已经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的油气藏,需要通过生产分析和油气藏评价,调整开发策略,以提高剩余油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3.技术研发与创新: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策略的应用有助于指导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例如,针对特定油气藏的地质特性和开发需求,研发适用的压裂工艺、注水技术或其他提高采收率的技术4.生产管理与决策: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策略为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决策者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投资决策例如,通过生产监测和分析,调整开采速度、注水方案等,以实现油气藏的高效开发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策略的应用有助于评估和减少油气藏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油气藏的绿色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注意事项在应用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策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准确性:油气藏分析的基础是准确的数据在分析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数据问题导致分析结果偏差2.多学科综合:油气藏分析涉及地质、工程、经济等多个学科领域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各学科之间的紧密合作,确保分析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3.动态监测与评估:油气藏的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进行生产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开发策略例如,根据生产数据的变化,调整开采方案和注水策略4.风险管理:油气藏开发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地质风险、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在制定开发策略时,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以降低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5.法律法规遵守: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等开发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6.技术创新与引进: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策略的应用,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引进例如,引进国外先进的开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油气藏开发的技术水平7.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策略的应用,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团队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高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的整体能力8.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平衡: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社会效益例如,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应妥善处理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减少开发对当地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过以上注意事项的考虑,可以确保油气藏分析与开发策略的应用更加合理、高效,从而提高油气藏的开发效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石油的开发与开采概念渗透率有压力差时岩石允许液体及气体通过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渗透性,渗透率是岩石渗透性的数量表示。
它表征了油气通过地层岩石流向井底的能力,单位是平方米(或平方微米)。
绝对渗透率绝对或物理渗透率是指当只有任何一相(气体或单一液体)在岩石孔隙中流动而与岩石没有物理化学作用时所求得的渗透率。
通常则以气体渗透率为代表,又简称渗透率。
相(有效)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和流动于地层中时,其中某一相流体在岩石中的通过能力的大小,就称为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
某一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是指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地层压力及原始地层压力油、气层本身及其中的油、气、水都承受一定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可分三种: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和油、气层静压力。
油田未投入开发之前,整个油层处于均衡受压状态,没有流动发生。
在油田开发初期,第一口或第一批油井完井,放喷之后,关井测压。
此时所测得的压力就是原始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系数地层的压力系数等于从地面算起,地层深度每增加10米时压力的增量。
低压异常及高压异常一般来说,油层埋藏愈深压力越大,大多数油藏的压力系数在0.7-1.2之间,小于0.7者为低压异常,大于1.2者为高压异常。
油井酸化处理酸化的目的是使酸液大体沿油井径向渗入地层,从而在酸液的作用下扩大孔隙空间,溶解空间内的颗粒堵塞物,消除井筒附近使地层渗透率降低的不良影响,达到增产效果。
压裂酸化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酸处理工艺称为压裂酸化。
压裂酸化主要用于堵塞范围较深或者低渗透区的油气井。
压裂所谓压裂就是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又称油层水力压裂。
油层压裂工艺过程是用压裂车,把高压大排量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后,加入支撑剂(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以增加注水量(注水井)或产油量(油井)。
常用的压裂液有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状压裂液、泡沫压裂液及酸基压裂液5种基本类型。
高能气体压裂用固体火箭推进剂或液体的火药,在井下油层部位引火爆燃(而不是爆炸),产生大量的高压高温气体,在几个毫秒到几十毫秒之内将油层压开多条辐射状,长达2~5m的裂缝,爆燃冲击波消失后裂缝并不能完全闭合,从而解除油层部分堵塞,提高井底附近地层渗透能力,这种工艺技术就是高能气体压裂。
高能气体压裂具有许多优点,主要的有以下几点,不用大型压裂设备;不用大量的压裂液;不用注入支撑剂;施工作业方便快速;对地层伤害小甚至无伤害;成本费用低等。
油田开发油田开发是指在认识和掌握油田地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在油藏上合理的分布油井和投产顺序,以及通过调整采油井的工作制度和其它技术措施,把地下石油资源采到地面的全过程。
油田开发程序油田开发程序是指油田从详探到全面投入开发的工作顺序。
1.在见油的构造带上布置探井,迅速控制含油面积。
2.在已控制含油面积内,打资料井,了解油层的特征。
3.分区分层试油,求得油层产能参数。
4.开辟生产试验区,进一步掌握油层特性及其变化规律。
5.根据岩心、测井和试油、试采等各项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作出油层分层对比图、构造图和断层分布图,确定油藏类型。
6.油田开发设计。
7.根据最可靠、最稳定的油层钻一套基础井网。
钻完后不投产,根据井的全部资料,对全部油层的油砂体进行对比研究,然后修改和调整原方案。
8.在生产井和注水井投产后,收集实际的产量和压力资料进行研究,修改原来的设计指标,定出具体的各开发时期的配产、配注方案。
由于每个油田的情况不同,开发程序不完全相同。
油藏驱动类型油藏驱动类型是指油层开采时驱油主要动力。
驱油的动力不同,驱动方式也就不同。
油藏的驱动方式可以分为四类:水压驱动、气压驱动、溶解气驱动和重力驱动。
实际上,油藏的开采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驱动能量,也就是同时存在着几种驱动方式。
可采储量可采储量是指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从油气藏中能采出的那一部分油气量。
可采储量随着油气价格上涨及应用先进开采工艺技术而增加。
采油速度油田(油藏)年采出量与其地质储量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称做采油速度。
采油强度采油强度是单位油层厚度的日采油量,就是每米油层每日采出多少吨油。
采油指数油井日产油量除以井底压力差,所得的商叫采油指数。
采油指数等于单位生产压差的油井日产油量,它是表示油井产能大小的重要参数。
采收率可采储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率,称做采收率。
采油树采油树是自喷井的井口装置。
它主要用于悬挂下入井中的油管柱,密封油套管的环形空间,控制和调节油井生产,保证作业,施工,录取油、套压资料,测试及清蜡等日常生产管理。
递减率、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油、气田开发一定时间后,产量将按照一定的规律递减,递减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的百分数。
自然递减率是指不包括各种增产措施增加的产量之后,下阶段采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
综合递减率是指包括各种增产措施增加的产量在内的递减率。
油田日产水平油田实际日产量的平均值称为日产水平。
由于油井间隔一定时间需要在短期内检修或进行增产措施的施工等,每日不是所有的油井都在采油,所以日产水平要低于日产能力。
油井测气测气是油井管理中极重要的工作之一,只有掌握了准确的气量和气油比,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油井地下变化情况,掌握油田、油井的注采等关系,更好地管好油井。
目前现场上常用的测气分放空测气和密闭测气两大类。
测气方法常用的有三种:(1)垫圈流量计放空测气法(压差计测气);(2)差动流量计(浮子式压差计)密闭测压法;(3)波纹管自动测气法。
分层配产分层配产就是根据油田开发要求,在井内下封隔器把油层分成几个开采层段。
对各个不同层段下配产器,装不同直径的井下油嘴,控制不同的生产压差,以求得不同的产量。
机械采油当油层的能量不足以维护自喷时,则必须人为地从地面补充能量,才能把原油举升出井口。
如果补充能量的方式是用机械能量把油采出地面,就称为机械采油。
目前,国内外机械采油装置主要分有杆泵和无杆泵两大类。
有杆泵地面动力设备带动抽油机,并通过抽油杆带动深井泵。
无杆泵不借助抽油杆来传递动力的抽油设备。
目前无杆泵的种类很多,如水力活塞泵、电动潜油离心泵、射流泵、振动泵、螺杆泵等。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还是游梁式抽油机深井泵装置。
因为此装置结构合理、经久耐用、管理方便、适用范围广。
泵效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与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叫做泵效。
其计算公式为:η=Q液/ Q理×100% 式中η为深井泵效;Q液为油井实际产量(吨/日);Q 理为泵的理论排量(吨/日) ,泵效的高低反映了泵性能的好坏及抽油参数的选择是否合适。
影响泵效的因素有三个方面:(1)地质因素:包括油井出砂、气体过多、油井结蜡、原油粘度高、油层中含腐蚀性的水、硫化氢气体腐蚀泵的部件等;(2)设备因素:泵的制造质量,安装质量,衬套与活塞间隙配合选择不当,或凡尔球与凡尔座不严等都会使泵效降低。
(3)工作方式的影响:泵的工作参数选择不当也会降低泵效。
如参数过大,理论排量远远大于油层供液能力,造成供不应求,泵效自然很低。
冲次过快会造成油来不及进入泵工作筒,而使泵效降低。
泵挂过深,使冲程损失过大,也会降低泵效。
提高抽油泵泵效方法(1)提高注水效果,保持地层能量,稳定地层压力,提高供液能力。
(2)合理选择深井泵,提高泵的质量(检修),保证泵的配合间隙及凡尔不漏。
(3)合理选择抽油井工作参数。
(4)减少冲程损失。
(5)防止砂、蜡、水及腐蚀介质对泵的侵害。
气举采油当地层供给的能量不足以把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时,油井就停止自喷。
为了使油井继续出油,需要人为地把气体(天然气)压入井底,使原油喷出地面,这种采油方法称为气举采油。
海上采油,探井,斜井,含砂,气较多和含有腐蚀性成分因而不宜采用其它机械采油方式的油井,都可采用气举采油。
气举采油的优点是井口、井下设备较简单,管理调节较方便。
缺点是地面设备系统复杂,投资大,而且气体能量的利用率较低。
油田注水利用注水井把水注入油层,以补充和保持油层压力的措施称为注水。
油田投入开发后,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油层本身能量将不断地被消耗,致使油层压力不断地下降,地下原油大量脱气,粘度增加,油井产量大大减少,甚至会停喷停产,造成地下残留大量死油采不出来。
为了弥补原油采出后所造成的地下亏空,保持或提高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并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必须对油田进行注水。
油田注水方式注水方式即是注采系统,其指注水井在油藏所处的部位和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排列关系,可根据油田特点选择以下注水方式:①边缘注水,其分为缘外注水、缘上注水和边内注水三种;②切割注水;③面积注水,可分五点法注水,七点法注水,歪七点法注水,四点法注水及九点法注水等。
分层配注在注水井内下封隔器把油层分隔开几个注水层段。
下配水器,安装不同直径的水嘴的注水工艺叫分层配注。
为了解决层间的矛盾,把注水合理地分配到各层段,保持地层压力,对渗透性好,吸水能力强的层控制注水;对渗透性差、吸水能力弱的层加强注水。
使高、中、低、渗透性的地层都能发挥注水的作用,实现油田长期高产稳产,提高最终采收率。
井下作业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根据油田调整、改造、完善、挖潜的需要,按照工艺设计要求,利用一套地面和井下设备、工具,对油、水井采取各种井下技术措施,达到提高注采量,改善油层渗流条件及油、水井技术状况,提高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这一系列井下施工工艺技术统称为井下作业。
油层伤害类型油层伤害是指油层渗透能力因某种原因造成了人们不期望的下降。
油层伤害有机械颗粒伤害,粘土膨胀伤害,油水乳化伤害,石蜡、胶质、沥青、树脂沉积伤害,化学结垢沉淀伤害,油水界面张力(毛管力)变化伤害,岩石润湿性变化伤害,生物细菌堵塞伤害等。
防止油层伤害最基本的方法是做入井流体与油层、原油、油层水配伍性试验,避免油层发生不期望的变化;作业压井液的密度要选择适当,避免漏入大量压井液,伤害油层。
试井试井是通过改变油、气、水井的工作制度,同时进行产量、压力、温度等参数的测试,来分析油、气层的特性,研究油、气藏不同的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它是掌握油、气藏动态的重要手段,是制订合理的开采制度和开发方案的重要依据。
稳定试井稳定试井是逐步地改变油井的工作制度(对自喷井是改变油嘴直径;对气举井是改变注气量;对抽油井是改变冲程和冲数),然后测量出每一工作制度下的井底压力,油、气、水产量,含砂量和油气比。
所谓稳定指的是产量基本上不随时间变化。
不稳定试井不稳定试井是改变油井工作制度使井底压力发生变化,并且根据这些压力变化资料分析研究油井控制范围内的地层参数和储量、油井的完善程度、推算目前的地层压力和判断油藏的边界情况等。
由于井底压力变化是一个不稳定过程,所以称做不稳定试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