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三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三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三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三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课后辅导

练习第三篇

第1题【单选题】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历史上公元前771年,280年西晋完成国家统一。两个历史事件相距( )

A、1051年

B、1050年

C、491年

D、1251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哪一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

A、成汉

B、西秦

C、北燕

D、后赵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正面影响是( )

A、加剧了南方混乱的局面

B、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使北方趋于平静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更迭”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建立与统治:______年,内迁的______人灭掉西晋。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______于______年重建晋王朝,以______为都,史称______。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_____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时人称之为“______”。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江南出现了“______,______”的景象。

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______年,东晋灭亡。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战乱和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1)此时期我国哪一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此地大规模开发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什么?(2)此地除也优越的自然条件外,还有哪些大规模开发的有利条件?(3)此时期有“八姓入闽”,他们迁入福建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总是给予我们今天很多的经验和借鉴。下面我们试着从中外经济的发展中找到有益的养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

材料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积极实力增强,专制王权与国会矛盾日益尖锐。

——《北师大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四: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需要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请问江南的迅速发展最早出现于何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江南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材料二中为了寻找黄金,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欧洲上演?

材料三中“王权与国会矛盾的激化”最终通过哪一部法律文件解决?

材料四中当“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时,英国正在酝酿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运动,请问这是哪一场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最重要的一项发明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

材料四(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举一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通过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毛泽东谈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那么曹操的作为奠定了材料一中哪个政权的基础?另外②③两个政权分别是什么?出现三国鼎立这种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是哪一次?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有哪些?

【答案】:无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西汉时属会稽部,称夷洲。230年(黄龙二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据考证,这支船队从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启程,经台州湾出海,沿海岸航行到福州、泉州,然后横渡台湾海峡,在今台南市和嘉义一带登陆。登陆后,卫温、诸葛直将台湾土著居民数千人迁往大陆。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此后,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

请完成下列问题:

三国时期,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说明了什么?

当前“台独”分子鼓吹台湾与大陆是“远亲近邻”的关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对“台独”分子的看法。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火耕而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民勤本业……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

回答问题:

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和材料三有何联系?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巨大变化?

你认为江南经济的变化对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识图回答:

此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______。

这次事件的交战双方是______。

请列举出与这次战役特点相同的我国历史上的另外两个战役的名称。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请写出以上序号所代表的西晋时期内迁各民族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④______;⑤______

当时的西晋统治者是如何压迫内迁各少数民族的?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内迁各族中哪个少数民族在4世纪后期建立的什么政权曾统一过黄河流域?

【答案】:

【解析】: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八十四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 八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早期国家的社会变革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 ④北魏⑤东晋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淝水之战留给我们的成语有( )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草木皆兵 C、三顾茅庐 D、草船借箭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读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 )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C、汉武帝的大一统 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答案】: 【解析】:

第7课南宋经济的发展

第7课南宋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标志性表现的提取、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通过对教材图片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解读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三国起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已经完成南移,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的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并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 2、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归纳出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的主题,同时引入在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更快。 二、讲解新课: (一)、农业的发展 指导读书分析、归纳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四大表现:农业技术提高、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品种交流、种植区域扩大和经济作物大量栽培。 书42页看看,引导学生讲解。 (二)、手工业的进步 1、棉纺织业。了解初始阶段的棉纺织技术,观看《纺车图》一车、二人、双纱。 2、制瓷业。了解景德镇制瓷业的概貌,并看图说说青白瓷的特点。(三)、商业的繁荣 1、北宋时在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发行了“会子”,思考: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课外收集不同的纸币或图片。 2、南宋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和繁华的商业都市。引导学生分析临安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四)、经济重心南移 教师概述从夏商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到南宋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并一直持续到今天。而今,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突出,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东西部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课堂小结: 学习与探究:P45-46

2019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六十二篇

2019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 版习题精选第六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正面影响是( ) A、加剧了南方混乱的局面 B、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使北方趋于平静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为躲避南迁少数民族的侵扰 B、战乱使他们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 C、江南相对稳定 D、江南还没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在( ) A、北方 B、南方 C、长江流域 D、长城以北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下列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与战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 A、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B、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C、风声鹤唳——官渡之战 D、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③北方战乱,人口南迁④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再现南方经济发展的农业技术是( )

A、“获湖”和粪肥 B、翻车 C、《齐民要术》 D、区田法和代田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政权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有( ) ①曹魏②西晋③东晋 ④前秦⑤北魏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内容标准〗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了解政权分立的基本特征以及江南六朝的概念 ②知道北方人口南迁和世族交往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 2.能力培养 ①识读“东汉至隋政权分合示意图” ②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作用。 ③制作“南方经济发展”的图表。 ④结合六朝经济开发的史实,联系当地实际,说说人口流动、地区交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明确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②认识六朝是东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为唐宋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教学要点〗 1.重点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成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不仅使南方增加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这是继春秋、秦汉以后,江南地区又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和发展。并对我国南北经济发展逐步走上平衡,以及在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难点混乱复杂的政权分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个中原因错综,时间漫长,政权繁多,政局杂乱,难以简洁明了地讲清楚,学生对此只要有个印象即可。

〖教学建议〗 1.政权分立的纷乱 ①通过阅读“东汉至隋政权分合示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一时期的大致情况,对长达300年的政权分立混乱的状况有个感性的认识。 ②知道这一时期江南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朝代名称,知道六朝古都南京。明确江南六朝在摆脱落后停滞状态和发展地区经济所具有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2.江南经济的发展 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江南经济开发图表”,使学生对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和概况有进一步的理解。 ①人口大量南迁 ⑴指出江南六朝“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稳定造成的,同时,江南六朝“人口大量南迁”是我国古代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⑵运用“北方人口南迁图”,使学生知道三条南迁的路线的大致情况。 ⑶分析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作用:一是改变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有利于垦辟荒地;二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结合广州地区出土的砖铭) ⑷结合六朝经济开发史实,联系当地实际,讨论人口流动、地区交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②江南经济和开发 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是与三条南下路线相应形成的巴蜀、江浙和两湖、江西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二是促进了岭南农业的初步开发。此外,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商品化的倾向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手工业的特色:突出丝织业重心由北向南转移,并成为上升中的南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城市的兴起:重点介绍建康、苏州、杭州等江南名城。 海上贸易雏形:向东到朝鲜半岛、日本、向西至印度、伊朗、大秦,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7(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自主学习 l.后期,西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2.淝水之战交战双方:前秦与之间。 3.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大量,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 和,使本来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江南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4.的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 5.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的繁荣。城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都市。 6.三国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B.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C.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D.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 基础巩固 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8.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后,主要分布在( )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 C.岭南一带D.珠江流域 9.我国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 A.东汉末年B.西晋初年 C.西晋末年D.东晋初年 10.“风声鹤唳”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 11.下面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的是( )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D.长平之战 12.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曾经出现过的统一政权有( ) ①曹魏②西晋③东晋④前秦⑤北魏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13.公元4世纪时,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是( ) A.匈奴、汉B.鲜卑、北魏 C.氐族、前秦D.羯族、前秦 14.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谢石、谢玄带兵迎击前秦军队 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15.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在( ) A.北方B.南方 C.长江流域D.长城以北 16.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江南气候温暖湿润 B.北方农民的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江南土地肥沃 17.三国时,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也就是现在的( ) A.海南岛B.台湾 C.朝鲜D.日本 18.南朝时,人口达到上百万,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是( ) A.洛阳B.建康 C.杭州D.成都 19.在唐朝之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出现这一格局的原因主要在于黄河流域( ) A.开发较早,农耕发达 B.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年级七学科历史课型自主互动主备教师设计时间授课时间课时30 授课人学习内容南方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政权分立的基本特征和六朝名称、古都。 2、掌握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路线、作用。 3、掌握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 4、明确六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非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2、3 学习难点了解混乱复杂的政权分立。学习准备自主预习,查有关资料

导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1、简述三国鼎立的局面。 2、怎样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二、自主学习,完成本课知识结构(见导学方案第68页)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想一想 1、何为“六朝”?六朝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趋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从东汉末年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你知道为什么吗?他们南迁给南方带来 了什么影响? 3、归纳南方经济开发的概况: (1)农业 1、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2、促进了岭南农业的初步开发;3农业技 术的进步和农业商品化。、 (2)手工业丝织业的重心由北向南转移并成为上升中的南方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 (3)商业健康、苏州、杭州 (4)海上贸易东到朝鲜、日本,西到印度、伊朗、大秦,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二)、议一议 1、课本P81“阅读与理解” 2、课本P83“思考与讨论” (三)练一练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呈现出的特点有( A ) ①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②科学技术成就重大 ③文化具有承上启下作用④民族融合形成第一次高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东晋流传的“王与马共天下”中的“王”指的是( B ) A、司马睿 B、王导 C、王猛 D、王羲之 3、下列朝代中,曾经统一过全国的是( C ) A、曹魏 B、蜀汉 C、西晋 D、东晋 4、下列朝代都城在洛阳的是( B ) ①魏②吴③西晋④东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下列关于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摆脱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 B、出现逐渐上升发展的重大转折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导学提纲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大量兴修,开辟耕地,精耕细作技术走向成熟。 2.作物: (1)粮食: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粟和豆类在南方扩大种植。 (2)经济作物:和茶叶成为南方重要经济作物。 二、手工业的进步 1.制瓷业:出现了窑、龙泉窑、哥窑等名窑。 2.造船业:工匠建造了适于内河航运的江船、外海航行的海船以及车船。 3.纺织业:丝织业在一带获得很大发展。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三、经济重心南移 1.开始时间:后期。 2.过程:隋朝,形成了以为中心的经济区,为整个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 3.完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 4,原因: (1)北方战乱,南方安定,大量南迁。 (2)南方地理、气候条件优越。 (3)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和经验。 (4)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巩固训练 1.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较快,耕地面积扩大了那时农民扩大耕地面积的方式有哪些() ①开辟圩田②开垦牧场③修造梯田④屯垦荒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的提高 B.南方小麦的产量大幅度增长 C.原产北方的小麦、粟和豆类在南方扩大种植 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3.在我国封建王朝中,有一个王朝在手工业生产上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它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4.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了宋代瓷器。宋朝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有名的窑厂,它们是() A.汝窑、哥窑、钧窑 B.龙泉窑、景德镇窑、哥窑 C.定窑、哥窑、汝窑 D.汝窑、哥窑、龙泉窑 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 B.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 D.中原人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5(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基础知识巩固 1.我国第一次北民南迁的高潮出现在 (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2.我国西汉时期主要人口分布在 (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江南地区 3.三国以前,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 ) A.南方 B.北方 C.东南沿海 D.珠江三角洲 4.北民南迁后主要分布在 ( ) A.黄河中下游地区 B.珠江流域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岭南地区 5.以下对淝水之战评价最恰当的选项是 ( ) A.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B.一次民族战争 C.一次兼并战争 D.一次反侵略战争 6.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不利 B.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C.战术不当 D.人心离散 7.我国古代北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方战争不断,南方相对稳定 B.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C.南方气候温暖湿润 D.北方统治者强制移民 8.列举发生在公元3~4世纪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梯级能力提升

易错题 9.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淝水之战发生于四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D.东晋军队大败前秦 10.下列战役中,不属于以少胜多的是 ( ) A.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官渡之战 创新题 11.“闻鸡起舞”的故事描写的是 ( ) A.祖逖 B.张飞 C.关羽 D.苻坚 12.秦王……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顾谓(苻)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这件事发生在 ( ) A.战国时期 B.秦抗击匈奴时期 C.三国鼎立时期 D.东晋十六国时期 13.阅读图4—21一l: 图4—21—l 请回答: (1)图4—21—1中的前秦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2)该图反映的是哪一次战役?发生在何时? (3)战役结局如何?这场战役对南北方有何影响? 14.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15.阅读下列材料: 晋朝人江统曾经提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指少数民族)志态,不与华(汉族)同”,为防“四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册)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的远古人类 1 杂的﹑高级的生物,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明白的道理:科学的发现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奉献为代价的。 2、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 3、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是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人类。P4-6 地点: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特征;a、北京人能直立行走b、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c、使用天然火,d、过着群居的生活 f、北京人上肢的进化比头部快,因为手直接从事劳动。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 一、北方农耕文化 P8-9 时间:约距今8000年前后地点:黄河中下游地区代表:西安半坡遗址 条件:气候温暖、土地肥沃,适宜粟、黍等旱地作物的生长 标志:这一地区的原始先民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文化特点: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芥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 二、南方农耕文化 P10-11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条件: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宜水稻的种植 特点: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 三、新石器时代:南、北方先民已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四、原始聚落 1、原因:农耕文明以后,早期人类慢慢的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随着谋生方式的变化,他们告别原先居住的洞穴,搭建住所,形成原始聚落。 2、概况:a、当时北方气候干燥,人们居住的一般是半地穴式的房屋。b、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炎热,房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课后练习四十七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课后练习四十七 第1题【单选题】 《西游记》描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师徒历尽艰辛到西天取经的故事,这里的“西天”是指( ) A、天竺 B、新罗 C、新疆 D、西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至今依然屹立在云南大理的古建筑,见证了当时汉族与南诏的友好交往。南诏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 ) A、苗族 B、壮族 C、维吾尔族 D、彝族和白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唐朝以她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粹。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鉴真东渡日本 B、新罗遣唐使来华 C、玄奘西行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王朝,曾先后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并在西域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其共同意义主要在于( ) A、加强经济交流 B、削弱地方权力 C、抵御外来侵略 D、维护国家统一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右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 ) A、鉴真和尚 B、高僧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学习过本课的你知道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吗( ) ①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③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④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物,激化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隋唐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最准确的应概括为( ) A、繁荣与开放 B、光照四邻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对外交流的频繁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唐朝创立的制度中,用于统治边远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当时称为( ) A、安西都护府 B、和亲 C、羁縻州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解析】: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1.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2.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A.“扬一益二” B.“苏湖熟,天下足” C.“无徽不成商” D.“湖广熟,天下足” 3.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农业、手工业获得了发展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北方战乱,经济重心南移 4.宋代时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列叙述能体现发展的有() ①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②棉纺织业从北方兴起,发展到南方 ③景德镇成为重要的瓷都④造船业发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材料解析题。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1)闻名天下的“粮仓”在哪里?根据材料指出,南方形成“粮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新的手工行业”指的是什么? (3)两宋时期出现的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有哪些? (4)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见右图(南宋瓷器)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南方出现了天下闻名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 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1)材料一中的瓷器出自哪里?宋朝时,与该窑齐名的还有哪些? (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 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3)从材料三可知,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7.材料解析题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材料一: 图 一 图二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哪一行业的生产情况?在两宋时期,图一行业出现了怎样的兴盛局面?图二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手工业繁荣的其他表现?

最新整理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学案.doc

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学案 姓名班级 2月27日 【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 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2、能力方面: 通过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标志性表现的提取,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重难点】 1、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2、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及重点知识】 【知识梳理】 一、农业的发展 1、特点:辽、宋、夏、金并立时期,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 ____的发展速度更快。 2、表现: ①南方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提高。农民在湖泊江河边筑坝修闸,开辟,在丘陵山地修造,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南方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太湖流域的和一带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原产北方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南方扩大了种植。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二、手工业的进步 1、纺织业:南宋时,在南方兴起,逐渐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的一个重要行业。 2、制瓷业:南方的制瓷发展很快,成为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 三、商业的繁荣 1、货币:为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 __时,一种名叫“ ”的纸币在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发行和流通的纸币。_______时,发行了纸币“”。 2、城市:南宋都城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 3、对外贸易: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主要有、等,政府在这里设进行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 1、情况: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起,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中期以后,移动速度加 快。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2、表现:①农业:南方的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的和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 ②手工业:南方的 ____ ,,,和等在全国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0年春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精品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获图》)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多媒体展示图标)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说明什么。答案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南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答案提示:从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3.(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学生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宋代《纺织图》、宋代海船图)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7

南方经济的发展》 〖课程标准〗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说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了解南方经济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 过程与方法 从有关历史典故或历史成语中了解人口南迁的情况。制表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口南迁是一个艰辛苦难的过程。了解劳动人民在开发江南经济中的作用,认识到社会进步是人民群众推动的。 〖教材分析〗 重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学生详细了解南方发展的具体情况,以此理解此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江南经济发展并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 帮助学生进行归纳能力的训练。通过列表了解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难点: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从社会环境上来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分裂和频繁的战乱从总体上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的,那么,为什么在动荡的时期,江南地区的经 济却能够得以发展,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重、难点突破方案:教师逐步引导,辅助以课件展示,学生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堂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查阅相关的地理资料,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划分情况。 2、收集与本课相关的成语故事。 3、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东晋南朝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表现。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由本课的知识要点和相关的图片组成。相关的地图主要有“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 〖教学设计〗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辅之以讨论法、谈话法等。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喜欢听、讲故事,学习历史的兴趣较浓,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不能分析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D卷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7七上·靖江期中) 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请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 . 白渠 B . 郑国渠 C . 都江堰 D . 大运河 2. (2分) (2017七下·卢龙期中) 假如你生活在唐朝,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①农民用曲辕犁耕地②大明宫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③家中摆着唐三彩④农民用筒车灌溉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3. (2分) (2018七下·东台月考)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A . 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B . 打退了沙俄侵略军 C . 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 . 统一了女真各部 4. (2分) (2016七上·无为期末) 下列组合错误的一组是() A . 李时珍——《本草纲目》 B . 徐光启——《农政全书》 C . 贾思勰——《天工开物》 D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2分)(2016·金华) 元朝设立宣政院,明朝加固增修长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其共同意义在于()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削弱地方权力 C . 抵御外来入侵 D . 维护国家统一 6. (2分)(2018·南通) 《马可·波罗行记》在介绍中国时说:大汉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告价,竟与纯金无则。这一记载佐证了() A . 宋明南方商业的繁荣 B . 元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元代繁华的都市生活 D . 宋元海外贸易的发达 7. (2分) (2017七下·河源月考) 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 . 张骞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自然、社会历史背景 自然背景:我国南方地区从地理上来说是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也就是说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水热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全年生长。 社会背景:两宋时期我国南方人口的增加,这就使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加之辽宋、宋夏特别是宋金作战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这更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又一大批充足的劳动力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宽松的环境。同时,宋朝与少数民族的作战中,屡屡失利,因此统治者都很重视内部实力的加强,部分地区减轻了农民的剥削和压迫,重视农业的发展。 二.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1.农业 两宋时期,由于水土气候的便利因素,南方地区最适宜种植水稻。南方的农业以种植以水稻为主。这一时期,南方在水稻的耕作技术和方法上也有新的变化,即从直插发转变为移植法,也就是秧插水稻。改变过去那种直接把稻种撒播在田里的做法,先把稻种在秧田上加以培育,然后移植到大田上栽培。也就是这种方法提高了稻苗的存活率,为水稻的稳产高产提供了条件,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水稻外,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北宋末南宋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面食的习惯,也带来了种麦的丰富经验,小麦种植在南方便有了更大的发展。小麦的普遍种植,改变了这一时期我国南方地区过去单一种稻的耕作制度,确立了稻麦轮种的先进耕作制度。这标志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随着粮食生产的增加,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及福建南部普遍种植,之后又向北推广到江西、两浙等南方各省份。这一时期,水果的生产发展很快,两浙的柑橘,越州的杨梅,苏州的梨,福建的荔枝、甘蔗。茶树在两宋时期几乎全在地区种植。 总之,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时,我国南方的农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明显的标志便是“苏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这说明当时的南方已经成为全国粮食的主要仰给地。2.手工业 采矿和冶铁。在两宋时期南方是以铜、锡、银等有色金属为优势。先进的冶铜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铜的产量,经济效益也随之增加。南方冶铁技术以广西、福建最为先进,梧州发明了铜铁合金,福建则是南方重要的冶铁基地。 南方的丝织业经过唐、五代这样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到两宋时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两浙和四川成为丝织业的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宋代的丝织品有罗、绫、绢、绸、粗绸、丝棉六种。当时南方的南京制造的云锦、苏州的宋棉、杭州的绒背棉、越州的赵罗棉、成都的蜀锦都是文明全世界的丝织品,由此也成为南方丝织业的中心。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江西景德镇是宋代具有独特风格的瓷窑,所产的瓷器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带青,因此成为青白瓷。 造船业。南方是宋朝造船业的主要基地。对于宋朝来说,漕运是保证京师粮食供应的最重要的船运部门。漕运所需的船大多是淮南、两浙等地打造,也就促使了制作技术的提高。 3.商业

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测试题

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测试题 姓名:班级: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是() A.汴京 B.临安 C.成都 D.中都 2.两宋时期,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 A.景德镇 B.扬州 C.定州 D.杭州 3.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会子 B.交子 C.银票 D.铜钱 4.两宋政府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使 B.盐运使 C.海关 D.布政使 5、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某学校七年级的一次历史探究与实践课上,老师围绕主题出示了如下图片材料,由此可知其探究的主题应是() 秧马图牛转翻车圩田图海船残骸 A.东晋时期流芳千古的书法艺术 B.宋朝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D.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7、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 A.隋唐 B.两宋 C.元朝 D.明清 8、“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完成分别是在() A.秦汉时期、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 C.秦汉时期、两宋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宋时期 1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二、材料题:(共2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苏湖熟,天下足。”指的是哪一种粮食作物?(1分) (2)在材料中,“苏”指的是哪个地方?(1分)“湖”又指的是哪个地方?(1分) (3)谚语:“苏湖熟,天下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请问什么时候开始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分) (4)试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2分) (5)为什么说“苏湖熟,天下足”?(2分) 12.阅读下列材料: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南宋诗人陆游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⑴材料中“故都”指的是哪里?是今何处?(2分) ⑵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完成的时间分别在什么朝代?(2分) ⑶试说说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原因?(3分)

华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解读提要 七年级上册共五个单元,讲述从远古到隋以前的中国历史。 一、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讲的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共3课。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的重点是北京人及其生活状况。因为根据现在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北京人的遗骨比较完备,既有头盖骨,又有肢骨,同时又遗留了大量的石器,还有用火的痕迹、灰烬尘等等,有比较全面的材料来揭示北京人的生活,可以使学生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另一些问题让学生建立一些基本的概念即可。如人类的起源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学术界仍有很多争论,教师只要让学生知道人是从某种古猿进化而来的,不是神创造的即可。关于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只要记住170万年以前元谋人就在我国境内活动了。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我国南北两大区域都有相当发达的农业文化,北方以黍米为主(以半坡为代表),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以河姆渡为代表)。教材分别介绍了南北不同的农耕文化的特点,以及他们发展的高度(包括他们的房屋建造等等)。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这一课吸收了考古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我国境内在五六千年以前,东西南北中各地都有相当高度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在起源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是通过各地不同的原始民族、原始文化汇合汇聚在一起,然后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中国文化或者说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在课文的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炎帝和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们认为,在中华民族的聚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文化,说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仅仅是从血缘角度或种族角度来讲的,而且还包括文化。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国家起源,一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变革。 国家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初一学生不易理解,主要让他们知道,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国家的过程中,原先通过原始民主方式(禅让制)来更替领导权的方式变化了,变成了世袭制,再加上国家机器、军队、监狱等,国家产生了。 在夏商周更替过程中,有一个难点需要把握的,那就是宗法制度。自商周以来,宗法制度逐渐形成,在整个社会当中起了重大作用,对我国后来的历史、社会发展都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到了后来,虽然严格的宗法制度不存在了,但是宗法观念、宗法组织的影响还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所以,如果能够将这个问题讲清楚,或者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对后来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特别是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就可以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当然,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宗法制度比较抽象,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小制作的题目,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从自己的身边开始,去了解这个问题。这个小制作是让学生填写家庭亲属世系表,通过他们的调查去了解自己家庭的发展:从我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我、我的子孙,然后我的旁系,怎样形成一个亲属集团。如果学生能自己把这个制作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

华东师范大学版本的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语言b,会不会制造工具c,会不会使用火d,能否直立行走 3,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a,战略地位重要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d,环境优美 4,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d,是因为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5,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制的"水"是指 a,长江b,珠江c,雅鲁藏布江d,黄河 6,创制"炮烙"等酷刑的是 a,夏桀b,商纣c,周厉王d,周幽王 7,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 8,商代最突出的手工业是 a,纺织业b,制陶业c,冶铁业d,青铜制造业 9,"三星堆"文化的具体地点是在 a,青藏高原b,成都平原c,云贵高原d,河南安阳 10,成语"退避三舍"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城濮之战d,长平之战 11,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三个诸侯国不包括 a,韩国b,宋国c,赵国d,魏国 12,历史上有一个"徙木为信"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a,伊尹b,姜尚c,管仲d,商鞅 13,在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 a,楚b,魏c,齐d,燕 14,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筑的 a,商鞅b,李悝c,李冰d,诸葛亮 15,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名医是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 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17,中国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是 a,哥白尼b,孔子c,拉伯雷d,屈原 18,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韩非子 19,"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是哪个军事家的名言 a,庞涓b,孙武c,韩非d,孙膑 20,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想家是 a,孔子b,荀子c,墨子d,孟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