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导学案

(完整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导学案

(完整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导学案
(完整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导学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槐乡五月》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美生活美,表达了作者对槐乡五月深深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美妙动听,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对称的句式错落有致,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倡导自主、协作的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品味语言文字、朗诵优美词句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快乐幸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受。 教学重难点: 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感悟槐乡孩子的热情纯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飘溢;那里的孩子热情好客,纯朴可爱,于是,人们称这里为“槐乡”。同学们,让我们沐浴着轻柔的春风,迈着轻盈的脚步,一起走进槐乡,走进槐乡的五月,好吗?

[板书:槐乡五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去感受槐乡的气息。 2、同学们读得真投入,似乎被槐乡的美景迷住了,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是呀,五月的槐乡,处处飘香;五月的槐乡,笑声飞扬,难怪作者写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课件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4、朗读2遍。 三、品读赏析,感受槐乡美景 1、的确是这样,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不信,你听:[课件出示:在五月,洋槐开花了(吆喝)音乐声中播放画面] 2、槐花美吗?赶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边读边体会,槐花有什么特点?槐花给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 3、白 (1)读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2)齐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槐花洁白无瑕,似瑞雪,如白银,咱们边读边想象。 4、美 (1)读有关词句。 [课件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2)请美美地读一读,细细想一想,你欣赏到了什么? (3)咱们来体会体会这个“抱”和“挂”字,从“抱在一起”你感受到什么?从“挂满枝头”感受到什么? 对,这个“抱”字,把槐花写活了,“挂”字把槐花写美了,这是一种团结之美,一种生机勃勃之美,一种充满生命之美。谁来把这种美读出来? (4)这么美的槐花,在作者眼中像什么?在你的眼中呢? (5)槐花美,你们的想象力美,作者的语言更美,咱们来试着记住这些优美的文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04分) 1. (3分)看拼音写汉字。 qǐng zuòshì qíng qīng tí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8分) (2017一下·温州期末) 我会拼一拼,写一写yīn wèi jiě jie yǐ jīng xīng x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àn fǎgù xiāng fēi cháng huǒ b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分)查字典填空。 (1)“谓”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琴”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4. (3分)写出近义词 俯看—________ 仿佛—________ 将来—________ 5. (2分)写出反义词 俯看—________ 将来—________

6. (3分)加偏旁变成课文《小池》学过的字: 也________ 木________ 青________ 7. (6分)填入适当的词 茂密的________ 低陷的________ 高耸的________ 庞大的________ 美丽的________ 丰富的________ 8. (6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奇异________ 强烈________ 美丽________ 反义词:寒冷________ 幸福________ 温和________ 9. (5分)填空 远望________,翡翠和蓝玉合壁,蔚为________。“翡翠”是指________,“蓝玉”是指________。“合壁”有两种解释:①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而配合得宜。②指两种东西摆在一起对比参照。本文中“合壁”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10. (3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________ 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________ ③大片水域壮观景象,通常修饰相对平静的江河湖泊。________ 11. (4分)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星罗________布难以________数 用之不________ 水天相________ 12. (3分)根据课文《海滨小镇》内容填空。 ①“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热闹”的意思是________。

完整版台阶导学案及答案

十一台阶 (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1. 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 特点。( 重点)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 难点)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 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凹凼()门槛尴尬()撬( . (2)文学常识积累课文选(),()涎水()砌() . )憋()半晌() . 集《》,所以本文的体裁是( )代作家。黏性() .

揩() . )。作者(3)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 2.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三、互动(一)交流讨论并质疑“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二)三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特1.课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他身上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2.文中处处流露出“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3.你认为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父亲形象有什么特殊用意?(三)古人说“疑为学之始”。说的是,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发问,善于独立思考;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真正的独立学习的开始。通过阅读本文,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向全班同学提出来,大家共同来讨论解决。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A.凹凼(ào)烦燥(zào) ) B.尴尬(ɡānɡà)阴凉(yīn) 第1 页共10 页 C .卵石(lu ǎn)揩一把(kǎi)D.砌(2.指出没有用比的句子(A.那极短的,似收割的庄稼茬,高低不,灰白而失去了生机B.父又像自己,又像是我C.上一会儿就了黄豆大的露D.他的白得像一3.内 ( 一) 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松舀米(yǎo)有一天,父 ..... 地跨上了三台,到第四,他 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下去的候像是被什么西硌了一硌,他停了一 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便“嘎”地()了一声,父身子晃

《台阶》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点】 1.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法。 【学习难点】?台阶?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在本文中是屋主人地位的象征,人都有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所以造一幢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是文中父亲最大的心愿。 2.走近作者 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剧本《天下粮仓》、《卧薪尝胆》等。 3.相关资料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新授导入】 我们学过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爱,父亲身上的慈爱和坚强、艰苦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泪水模糊的晶莹泪光中的背影上,父爱是世上最无私、最深沉的爱,表达是这么简单,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其普通而又撼人心魄的细节。今天再来学习一篇讴歌父亲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向《台阶》,走近文中的这位父亲。 【预习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凹.凼(ào)烦燥.(zào)B.尴尬 ..(ɡānɡà)阴.凉(yīn)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D.砌.缝(qì)舀.米(yǎo)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B)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解释加点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 ....,但他做得很认真。 小得不值得提。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 ....的模样。 好像失去了什么。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 ....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案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资源课文磁带、挂图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沿海国家,你们知道在我国最南端有什么嘛?那里有金色的海滩,辽阔的大海、美丽富饶的群岛。今天,我们就到美丽的南沙群岛去看一看。指板书:是一个岛吗?理解“群岛”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课题)对于这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相信认真的学生一定能找到答案。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字词 (三)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1.你找到答案了吗,那南沙群岛共有多少个岛啊?从哪知道的?请你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还知道了什么? (1)第一句:这真是个美丽的传说!“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从“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你能体会到什么? (2)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3)作者不仅用美丽的传说,还用数字和成语写出了岛的数量之多,写的得真好,想不想读一读1、2句【生读1、2句】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岛屿星罗棋布,美如珍珠,你们读得真不错。 ⑷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就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他们会怎样生活,请细细读读第三句。 师总结: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为之骄傲,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第1自然段。 2、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多读读。 【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哪里最吸引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交流有海洋生物、矿产资源、海洋动力。】 2、出示第二句。如果老师把这一句改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她有很多很多的海洋生物,有很多很多的矿产资源,有很多很多的海洋动力。】自己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生读句子】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点拨:多到什么程度?】 3、过渡:为了进一步说明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具体说明。齐读第三句。从“仅”这个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4、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了资料,那你能结合自己的资料用这样的总分句式来说一说吗? 【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有(海星),有(乌贼)。南沙群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有(锌),有(天燃气)。南沙群岛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有(潮汐)】 5.师:南沙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这些都说明什么?(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所以这一句是这一自然短的---中心句。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第三自然段】 1、南沙不仅物产丰富,景色也十分迷人,是个迷人的世界”。请大家默读第三小节,用横线划出你认为写出南沙美丽的句子。 2、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你认为南沙美丽的句子。 生交流,指生说美在哪?和他一样也找这个句子的同学,可能你觉得美的理由和他不一样,你可以补充一下。 3、(1)【(出示2、3句)】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蓝天、海水的句子。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海水幽兰深邃,天空一碧如洗,置身其中,我看很多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美丽的南沙群岛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 一,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难以计数选第2个,其余选第一个。 二,找错别字。 1,座布 2,仅计 三,选词填空。 1辽阔广阔宽阔 2蕴藏蕴含 3胜地圣地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航行捕鱼,开垦种植,搏击风浪的汗水;生息繁衍的烟灰。 2,难以计数珍贵,极为丰富矿产资源,用之不竭。第二波斯湾。 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海洋生物矿产资源海洋动力。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画第一句。 2,标点有逗号 2个顿号逗号句号 3.好像未来舞动 4,蓝玉,翡翠,水天相连,五彩缤纷。南沙群岛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庐山的云雾 一,先组词,再填空。 反向写字暴风 返回一泻千里瀑布 方访火伙包泡 二,填上合适的词。 神秘顶 茫茫座 舒服座 秀丽条 三,写成语。 1,一泻千里 2,腾云驾雾 3,千姿百态 四,填空。 1,雄伟 2,美丽的南沙群岛真令人流连往返。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幻无常一泻千里。 2,千姿百态。随风飘荡,一泻千里;四蹄生风,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六,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1,千姿百态 2,笼罩山头,缠绕半山,弥漫山谷,阻挡山峰。绒帽,玉带,大海,天幕。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4,那些云彩不知从哪里飘过来的,一朵朵散落在天空,仿佛茫茫草原上欢快的羊群。不一会儿,调皮的羊儿们开始玩耍起来,一只只首尾相连,就像一条夕阳下飞舞的巨龙。不知为何巨龙又盘旋起来,慢慢地聚拢成一座巨大的山峰,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大约是风姑娘不愿意这座大山吓坏了孩子们,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大山就碎成了无数小块,像极了一群顽皮可爱的小白兔。孩子们高兴地笑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微笑着承受一切 一,选择正确读音, 输赢选第二个,其余选第一个。 二,照样子,写写。 清风习习 秋雨绵绵 威风凛凛 白发苍苍 银光闪闪 北风呼呼 生机勃勃 三,造句。 1,他用询问的目光望想大家。 2,病人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发生了意外。 四,选择关联词语。 1,因为所以 2,虽然但是 3,不仅还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2,失声痛哭,没有掉一滴眼泪,桑兰很坚强。 1,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2,桑兰非常喜欢体操。 3,桑兰你真坚强! 4,不屈不挠百折不挠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雪儿 一,查字典,填空。 1,A 点哀伤 2,S 直刀旁 10 二,填空。 道明媚轻轻 只蓝蓝咕咕 双漂浮喃喃 三,选词填空。 1,顽强坚强 2,连续陆续继续 四,仔细观察课本上的雪儿插图,用几句话描写出雪儿的样子,尽量用到下面的词语。 雪儿的羽毛雪白雪白的,长着一双金黄的眼珠,一见到我就咕咕只叫。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8《台阶》导学案

8《台阶》导学案 一、学习目的: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二、掌握基础知识: 读熟课文,划出词语,并识记下列字词: 凹( ) 凼( ) 门槛( ) 涎( )水揩( ) 嘎( ) 筹( )划黏( )尴尬( )撬( ) 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四、探究人物形象: 提示: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 1、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谈谈“父亲”这一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五、细节探究: 1、文中那些地方描写老屋的三级台阶?每一处描写的作用是? 2、第五段中:父亲为何一年洗一次脚?为何洗了脚后觉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3、第13段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 4、第21段中为什么说父亲露出尴尬的笑? 5、第26段中为什么父亲总觉得不对劲?

6、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若有所失的模样? 7、第30段的含义?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 B.尴尬(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 D.砌缝(qì)舀米(yǎo)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解释加粗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辛勤劳作,在半个月的过年中还要编织草鞋。因此父亲是一个淳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一、1.A(āo,躁)2.B 3.(1)小得不值得提。(2)好像失去了什么。(3)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4.A C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学设计(萧雨萱)

《台阶》教学设计 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萧雨萱 (学生课前上白板) 一、导入 同学们,台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样事物,父亲也是我们并不陌生的一个称呼。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的父亲,看看这一位父亲和台阶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板书:《台阶》李森祥) 二、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们继续用小组导学的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现在我们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派代表来给我们讲解重点的字词,从音形义三个方面。” 1.第一组上台圈画重点字词、注音、解释(音形义) 师:“好,接着我们请负责问题的小组来提出看完文章后感兴趣的问题。” 2.第九组收集将问题归纳好,提出来。 (1.为什么这样心心念念一辈子的台阶造好了,会觉得不自在?(落实在第六题造完台阶后的细节解读) 2.文章中的台阶到底有着多少层的含义?落实在最后写作实践台阶到底意味着什么) 师:“好,同学们听清楚了吗?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是······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读这篇文章,看看当我们课上完的时候能不能迎刃而解。” “现在我们请第二组的同学来给我们讲一讲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他们又可以将文章划分成几个部分?” 2.第二组标段、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每个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 师:“非常好,讲述了父亲花费了一辈子的时间去建造一个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接下去请第三小组给我们讲题目、首尾段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我帮你们把这些都打出来了。” 4.第三组题目、首尾段的作用 题目:台阶(全文核心意象、全文的线索和脉络、)

首段:“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引人思考,发端。) 尾段:“怎么了呢,父亲老了。”(似问非问,心情复杂,引人唏嘘) 师:“接着我们有请第四小组来给我们介绍作者和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概括内容主题思想,介绍作者,以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请负责语言赏析的小组,找一找这篇文章中有修辞、描写或者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这些语句。” 第五组圈画出文中修辞、描写、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赏析(每一类2-3句) 师:“读到这里,我们都可以感觉的这个台阶绝非是我们生活中普通的台阶,它在这里直接意味着什么?(地位)。那么为了这样重要的台阶,父亲到底付出了什么呢?请第六组根据相关的细节,用一句话将台阶和父亲给串联起来。” 6、第六组找出相关细节依据,用这样的句式:从_____我能读到,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_________。(明确:找到文章描写细节,为了这个象征着物质和精神双重追求的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时间、年华、) 师:“这样意义重大的、饱含父亲心血的台阶造完之后,父亲怎么样了呢?(找出细节26-28段)” (父亲表现出了“不自在”) 师:“诶,我们想当我们完成了我们一个长期的目标的时候,比如说同学们在期中考试的时候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名次,大家会有怎么样的心理呢?你会感觉不自在吗?那么这里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刚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父亲在达成了自己想要的目标的时候,反而会觉得不自在呢?在这里给大家一个提示:两种台阶一个父亲”——小组讨论 1.渴望“尊重”的追求并没有真正的实现; 2.使我们和过去的日子有些疏远, 邻里间有了距离。3.与“乡里之间”不再无拘无束,坦诚融洽,打招呼不自在;4.闲下来,生活没有了动力,父亲也劳累,没有了劳动无所适从。)师:“那么读到这里,父亲这个形象从模糊在我们眼前渐渐清晰了起来,现在我们请第七小组的同学来给我们概括一下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七组:你是怎么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结合文本全面分析。他是一个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全册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完整版)《台阶》导学案及答案

十一台阶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1.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重点)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难点)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凹凼.( ) 门槛.( ) 涎.水( ) 砌.( ) 黏.性( ) 尴尬 ..( ) 撬. ( ) 憋. ( ) 半晌.( ) 揩. ( ) (2)文学常识积累 课文选自集《》,所以本文的体裁是()。作者(),()代作家。 (3)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 2.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并质疑“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三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 1. 课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他身上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2.文中处处流露出“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3.你认为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父亲形象有什么特殊用意? (三)古人说“疑为学之始”。说的是,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发问,善于独立思考;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真正的独立学习的开始。通过阅读本文,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向全班同学提出来,大家共同来讨论解决。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B.尴尬 ..(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 D.砌.缝(qì)舀.米(yǎo)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课内阅读 (一)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依课文把空缺的三个词语填上,正确的一项是() A.惨叫粗暴烦躁 B.惨叫粗野烦恼 C.喊叫粗暴烦恼 D.喊叫粗野烦恼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 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B.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C.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D.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3)父亲一生的追求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这个人物?受到什么启 发? (4)文中如何描写“我”的行动?“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018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人教最新苏教版 语文配套教学设计 各课内容如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文 1 长城和运河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3 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习1 课文 4 微笑着承受一切 5 雪儿 6 花瓣飘香习作2 练习2 课文 7 菩萨兵 8 李广射虎9 少年王勃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3 练习3 课文 11 赶海12 荷花 13 古诗两首习作4 练习4 课文 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15 水上飞机16 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5 练习5 课文 1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8 狼和鹿19 放飞蜻蜓 习作6 练习6 课文 20 恐龙21 槐乡五月22 海底世界23 日月潭的传说 习作7 练习7 课文 24 寓言两则25 争论的故事26 剪枝的学问 习作8 练习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 学校:X X小学 班级:X X年级 任课教师:X X X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课文及 教案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 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 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 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 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 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 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能够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 魅力的旅游胜地。 【教案】 教学要求】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边默读边思考,初步理解一个自然段中的几层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南沙、热爱祖国辽阔海疆的思 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在中国的最南端,那里有金色的海滩,黝黑的礁石,雪白的浪花清澈的海水,五彩的海龟……真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热带风光图。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今天,我们大伙儿,就去走一走,瞧一瞧。 二、出示课题。(“美丽”用红粉笔写)齐读,读了课题,你觉得课文会写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四、指导生词。 1、出示生字词。 Liaokuoyujiaoluohaohan 辽阔岛屿礁石星罗棋布浩瀚 kujinanguikuangyu 宝库仅仅黑暗海龟心旷神怡海域 a、读准生字的音。 重点:阔、屿、仅、旷 b、想办法记字形。 礁阔域 c、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台阶 (1课时 )导学案及答案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环节四:精讲点拨,释疑解难(导学-查) 有一天,....,便“嘎叽”地()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地一把推开我:......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依课文把空缺的三个词语填上,正确的一项是() A.惨叫粗暴烦躁B.惨叫粗野烦恼 C.喊叫粗暴烦恼D.喊叫粗野烦恼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 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B.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C.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D.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环节五:学以致用,巩固拓展(测评) (3)父亲一生的追求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这个人物受到什么启发 (4)文中如何描写“我”的行动“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反思: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凹凼.(dàng ) 门槛.(kǎn) 涎.水(xián) 砌.(qì) 黏.性(nián) 尴尬 ..(gāngà) 撬.(qiào) 憋.(biē) 半晌.(shǎng) 揩.(kāi) (2)文学常识积累(作者、作品、文体、背景、国籍、朝代等) 课文选自小说集《台阶》,所以本文的体裁是(小说)。作者(李森祥),(当)代作家。(3)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

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2.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三、课堂互动探究 (二)三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 1. 课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他身上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明确:父亲有着农民在温饱基础上而产生的获得地位、获得尊重的较高层次上的人性要求,并为之不辞辛劳地奋斗,他勤劳诚实、朴实厚道、勤俭坚韧。 2.文中处处流露出“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明确:“我”对父亲充满了热爱、崇敬、同情、悲悯,因而全文基调是感伤的。 3.你认为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父亲形象有什么特殊用意 明确:父亲的形象启示我们:中国农民身上的优秀品质是值得景仰与赞叹的,然而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光靠父亲这样的奋斗是没用的,还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制度,提高农业生产力,让农民真正富起来。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加粗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B.尴尬(ɡān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D.砌缝(qì)舀米(yǎo) 答案:A(āo,躁)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B)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课内阅读 (一) (1)依课文把空缺的三个词语填上,正确的一项是(A) A.惨叫粗暴烦躁B.惨叫粗野烦恼 C.喊叫粗暴烦恼D.喊叫粗野烦恼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 案及练习题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字:撒、璧、俯、魅 词:辽阔、晶莹、岛屿、浩瀚、繁衍、蕴藏、储量、美誉、翡翠、碧波浩淼、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 1、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 2、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3、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4、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主要内容: 《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句向我们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主要写了南沙物产富饶。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8课《台阶》导学案

八台阶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点】 1、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法。 【学习难点】“台阶”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在本文中是屋主人地位的象征,人都有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所以造一幢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是文中父亲最大的心愿。 2.走近作者 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剧本《天下粮仓》、《卧薪尝胆》等。

3.相关资料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自主学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B.尴尬 ..(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D.砌.缝(qì)舀.米(yǎo)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解释加点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 ....,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 ....的模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 ....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台阶

8、台阶 课型:自读课主备:李小玲明小堂万储章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谊的语言。 2、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详略安排。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一、【自学与检测】 导入: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含蓄的、坚忍的,如果我们不用心体会就会常常把它忽略。父亲默默承担着家庭的责任,是家庭的脊梁骨,经年累月的辛苦压弯了他的腰板……今天我们就来跟随作者的步伐一起去感受父亲的“台阶”。 认真预习课文两遍,完成下列题目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凹凼()门槛()尴尬()戏谑()烟瘾()蹿上()瞬间()胯骨() 硌 ( ) 涎( )水揩( ) 嘎( ) 黏( ) 撬( ) 2、解释下列词语。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自言自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梗概。 4、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5、找出本文的“文眼”。你如何理解本文的“文眼”? 6、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7、本文有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找出并说说它的妙处。 二、【探究与拓展】

(一)课堂探究 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8~l1题。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裸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8、“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9、从第⑥段中的加粗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 10、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