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菜生产现状

油菜生产现状

油菜生产现状
油菜生产现状

油菜生产现状、趋势和

育种目标

黄山市农业技术指导站

张跃飞

二○一一年八月

一、世界油菜生产基本情况

2010年油菜主产国面积、单产、总产

全世界种油国24个,总面积3.8亿亩,各大洲面积大

小依次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世界油菜平均单产111公斤,欧洲平均单产190公斤以上,尤其是德国平均单产高达240公斤;单产最低的是印度,亩产仅70公斤左右。

加拿大1942年开始引种油菜,澳大利亚1970年才开始发展油菜,是油菜生产的一个新区。而我国油菜种植已有数千年历史,油菜单产和品质都不及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国。

二、中国油菜发展史

﹤一﹥中国油菜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油菜面积、单产增加了3倍多,总产增加了10倍多。

目前,我国油菜面积、总产约占世界的30%,是最大的油菜生产国。湖北省油菜面积、总产约占全国的1/6;

我省油菜面积、总产约占全国的10%(1150万亩、160

万吨)。

2010年全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500万吨,目前国产食

用植物油不足1000万吨,自给率约37%(粮食自给率

95%,石油自给率55%),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自给

率>60%才是比较安全的。我国上年进口油菜籽200万

吨。2011年我国菜籽油进口量将会达到100万吨、豆

油300万吨、棕榈油200万吨、葵花籽油20万吨、花

生油5万吨、橄榄油5万吨、亚麻籽油2.1万吨。

﹤二﹥中国油菜单产与品种改良

——油菜品种改良对产量的贡献率估计超过45%

三、油菜生产发展的趋势

(一)油菜生产面积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1)我国油菜油总量约500万吨,仅占国产食用植物油50%左右,有很大需求量。

双低油菜油的品质好,消费量增加;低硫苷饼可作饲

料,市场需求量大。

油菜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与粮食争地矛盾少,发

展油菜生产是解决食油和蛋白饲料供应的重要途径(2)我国还有冬闲田约1亿亩,利用3000—5000万亩发展油菜生产,即从现在油菜面积1.2亿亩(湖北省约1900万亩)发展到1.5亿亩,茬口条件是具备的。

当然,能不能种植这么大的面积,还有许多限制条件,如劳力、经济效益等等因素。

(二)杂交油菜面积仍将继续发展

1972年华中农业大学发现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Pol cms),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细胞

质雄性不育类型”。

1985年,陕西农垦中心育成第一个油菜杂交种“秦油2号”

加拿大是发现双低油菜最早的国家,1968年育成第一个低芥酸品种“欧罗”,1974年育成第一个双低油菜品

种“托尔”(都是常规种)。

澳大利亚太平洋种子公司1988年育成第一批pol cms 双低杂交种Hyola38、hyola40等。

油菜杂交种应用的第一个十年(1985-1994),全世界(加、澳、中、丹等国)总共审定了22个油菜三系杂

交品种,其中17个注明不育系来源的品种中,就有13

个是利用pol cms的杂交种(76%)。

双低杂交种与双高常规品种产量和品质对比

目前我国审定的油菜杂交种90%以上为双低杂交种。80年代中期,加、澳、欧洲等国就实现了油菜双低化,因此我国农业部2003年明确规定,今后培育的食用油菜品种(组合),如不达双低标准,含油量不超过40%的,各地品种审定委员会一律不予审定通过。

油菜品质改良是各种农作物中最有成效的作物之一:(1)不但改良了主产品(油)的品质,而且改良了副产品(饼粕)的品质;

(2)品质改良的幅度很大,从根本上改变了菜油的品质;

(3)“双低+杂优”,品质和产量上得到同步改良;

(4)“优质+杂优”解决了优质与高产矛盾,杂交种已在国际范围内普及,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棕榈酸C16: 0

硬脂酸C18: 0

油酸C18: 1 →二十碳烯酸C20: 1→芥酸C22: 1 ↓↖阻上碳链延长(二十二碳烯酸)

亚油酸C18: 2

↓←阻止减饱和作用

亚麻酸C18: 3

目前世界各国杂交油菜占油菜总面积的比例平均为50%,其中:

●中国:约65%

●加拿大:>70%

●欧洲27国:平均50%

其中:德国55%、法国50%,英国45%,丹麦45%,捷克35%,波兰25%,瑞典70%,瑞士80%,乌克兰50%。

●澳大利亚约5%

●印度:很少

——只经过25-35年,杂交油菜从无到有,全世界已达50%,欧洲预计10年内杂交油菜面积将达到80%。油菜是各种大田作物中杂交利用最快的作物之一。

(三)轻简化栽培发展迅速

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轻简化栽培的发展,免耕直播、免耕移栽、棉林套播等技术都已大面积示范、推广,我省免耕直播、移栽等轻简化栽培面积已达70%。

我国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活化劳动成本

高。每亩10个工计算, 成本600元左右。

栽培要低耗、高效,必须合理密植(欧洲油菜常规种每亩25000-36000株,杂交种20000-25000株/亩),充

分利用光能、节约肥料。

我国油菜栽培存在问题是密度过稀,特别是迟播油菜,应以密补迟,如江苏大丰,2009年示范400亩华杂7

号,10月30日撒播,撒播5-6万株,产量超过120Kg/

亩。

(四)油菜品质改良进一步提高

加拿大最近公报的双低油菜的标准是:油中芥酸含量<2%,饼粕中硫苷<30umol/g。

双低油菜的定义:双低油菜是指菜油的脂肪酸组成中,芥酸含量低于2%,每克菜籽饼粕中硫甙(硫代葡萄糖苷)总含量低于30微摩尔的油菜籽。

硫甙其本身无毒,但在芥子酶的作用下会产生有毒物质:

芥子酶

硫代葡萄糖苷——→恶唑烷硫酮、异硫氰酸盐、腈

目前食用油的品质改良,主要是在双低的基础上降低

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含量,提高油酸含量。

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

资料来源:根据加拿大Pos Pilot Plant Corporation ,Saskatoon ,1994的资料作了一些补充。

芥酸既是人体不能利用的脂肪酸,又是食后促使皮肤黄花老化的有害物质之一。

油酸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是衡量食用油脂肪酸组成品质的重要指标。吸收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易使胆固醇升高,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大,也易得肥胖症。 油酸能降低血内总胆固醇,特别是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利的),而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利的),减少心血管疾病。

加拿大、芬兰、瑞典、美国科学家研究证明,食用双低油菜油其胆固醇总量较常规饮食的人群低15-20%,其胆固醇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较常规饮食人群也低15-20%,说明双低油菜是最有利于健康的食用油。

(1) 双低油菜油的饱和脂肪酸只有5%,是普通食用油最低的,这是油菜油作为食用油的第一个优点。

(2) 双低油菜单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C18:1)含量特别高,这是第二个优点。

现在的双低油菜的油酸含量平均为65%,仅次于橄榄油(75%)。

——欧洲有人认为,油酸75%,亚油酸15%,亚麻酸<3%是理想的食用油。

——这是我们一致强调要创建“优质双低油菜”品牌的原因!目前我国双低油菜开发较好的省份是陕西、湖北、四川、贵州、安徽。

(五)生物技术在油菜改良中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油菜小孢子培养标记技术在国内外育种实践中已得到

广泛应用;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已开始应用于育种实践;

油菜转基因育种,在一些国家已得到大面积应用。在

加拿大,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已达70%以上;2005年

加拿大转基因雄性不育杂交种已超过油菜面积50%。

我国还未开放转基因油菜。

此外抗病、抗虫、维生素A、E含量高以及生产塑料

的转基因油菜也在研究中。

(六)油菜精深加工将得到较快的发展

近年推广的低温冷榨技术提高了油和饼的营养品质。

在菜饼中提取植酸、多酚、浓缩蛋白等工艺已经成熟,

并开始商业化生产;

在油品加工中,组配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健康水平

的“个性化”食用油等等,将更有利于市场需求。

——在这一方面我国主要问题是加工设备、工艺落后,规模小、竞争力差,要防止国际垄断控制。

四、当前油菜育种的重点目标

我国油菜品质(食用油)改良的主要目标

我国油菜生产面临的挑战是:

●食用油供不应求;

●人们对品质要求越来越越高;

●劳力不足,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因此选育“高效”、“低耗”、“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油菜品种,就是要选育在品质、产量、抗逆性(抗干旱、病虫、草害、盐碱、渍害、倒伏等)、生产效率(肥料利用率高、适合机械化)和生态安全(少用农药)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杂交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在“双低+杂优”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

(一)提高含油量育种

●提高含油量有很大的潜力。据前苏联学者估计,油菜

含油量将来可能达到65%-70%

●近几年,由于引进快速、无损伤、绿色的近红外分析

技术,油菜含油量提高很快,目前一些研究单位(华

中农业大学、中国油料所)已筛选到一批含油量超过

50%的材料,如已用于大面积推广的品种“中双11号”

等。

●通过各单位10年(2005—2015年)努力,有望育成一

批含油量达50%左右的品种,将来油菜品种含油量突

破60%是有可能的。

●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有矛盾,波兰学者提出:油份+

蛋白质含量大于80 %这一综合目标。

(二)加强抗菌核病等抗逆能力育种

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抗病性,是防治菌核病最有效的

途径。

要求抗性比中油821强,病情指数低于50%,在不进

行药剂防治情况下,一般损失率控制在5%左右就认为

是安全的。

加强选育抗虫、旱、渍、盐、寒害的品种。

可采用在现有资源中筛选抗逆材料,利用近缘种抗逆

资源、建立轮回选择群体及转基因等途径以提高品种

的抗逆能力。

(三)急需选育适合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品种适合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品种就是要求具有抗倒、抗病、抗裂、抗除草剂、花期集中、株型紧凑适于密植、耐迟播早熟(三熟地区)等特性。要实现油菜生产机械化,当前重点要解决播种和收获问题。

1.油菜机械播种的不利因素主要是:

(1)种子小,播种量控制难度大;

(2)种子小,贮存养分少,要求整地质量高;

(3)南方水田油菜占80%,土壤粘重,整地质量不易保证。

2.油菜机械化收获不利因素主要是:

(1)无限花序,花期长达30天,在一株上角果成熟不一致;

(2)角果易开裂,机械操作损失大;

(3)植株高大、招风,茎杆木质化程度低,容易倒伏;

(4)收获时节雨水多,种子沾在果壳上,壳籽不易分离。

——关于机收的“一次性”和“两段”收获问题:

◆加拿大多为“两段”收获,先割倒,后熟一周左右再用

机械铲起脱粒。因为加拿大8月份以后气温迅速下降,利用后熟解决绿籽问题,缺点是费工、费能源。

◆欧洲主要是一次性联合收获。因为欧洲90%以上为冬

油菜,8月收获,此时气温高,成熟好,有利于联合收

割,缺点是收获时间弹性少、损失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品种特性、栽培技术与机械性能要相互配合,在品种性状上加以改良,以符合机械化的需要: 一是品种要求半矮杆(欧洲一般株高1.8m,提出选育

1.2-1.3m的半矮杆品种)、抗倒伏,机械收获半矮杆品

种,机械行走速度可提高25%;

二是植株紧凑、适于直播密植,花期集中,成熟比较一致;

三是不易裂角,收获时落粒少;

四是种子具有一定的休眠时间,不易穗上发芽;

五是耐迟播、早熟。

√早熟与产量有矛盾:

长江流域油菜生育期220-240天,平均单产220-240市斤(110-120Kg),平均每日1市斤(我市日产籽8两)。今后品种审定必须考虑早熟的品种产量要求应降低标准。(四)注意选育低耗、高效的“节约型”品种

也就是说要选育省工、省肥、省水、省农药的品种。

例如筛选硼、磷、氮高效利用的品种。

加拿大已育成产量相当,但施氮量减少50%的品种。

加拿大计划大力发展具有抗旱、抗黑胫病、耐瘠、抗

裂角的芥菜型油菜,用作工业原料,但芥菜型油菜高

感根肿病。

菌核病萌发侵染循环图

18

19

20

我国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综述了我国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生产特点,不同油菜优势区的种植机械化规模及机械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由此提出了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适度规模种植、引导规划不同农作物合理时空布局、加强油菜收获机械技术的专题研究、加快品种改良等建议。同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高密度栽培管理模式,推行以密补迟、以密省肥、以密控草等更加适宜油菜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 关键词: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机械化生产;增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植物油脂的人均摄入量逐年增加[1]。植物油脂中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营养价值较高。从不同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构成分析可见,目前推广的“双低”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其油脂中油酸仅次于被公认的保健油——橄榄油,因此菜子油的营养价值较高。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其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占世界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的30%左右[2]。国产食用植物油中,约50%来自油菜子[3]。但传统油菜生产采用手工操作,每公顷仅需用工180~225个,占生产总成本的60%~70%;而加拿大、德国等国家采用全程机械化操作,每公顷仅需用15个工,生产成本远低于我国,效益显著提高[4]。这种用工量大、劳动力成本高、机械化水平较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制约了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因此,油菜生产机械化是提高油菜综合生产力,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的必经之路。 1 我国油菜生产特点 1.1 油菜种植面积大,但经营规模小 1.2 种植区域广、种植模式多 我国油菜种植遍及全国各地,北至黑龙江,南迄海南岛,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抵沿海各省,从东部平原到青藏高原都有油菜种植。在极其广泛的种植区域内,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很大,油菜播种期和收获期都有很大不同,3~10月均有油菜播种和收获,一年四季都有油菜生长,从而形成了我国油菜品种、栽培制度和栽培技术的多样性。 2 油菜生产机械化现状与问题 2.1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规模 我国油菜2007-2011年油菜育苗移栽、直播和机械收获面积如图2。近5年全国育苗移栽、直播和机械收获平均面积分别为381.7万、321.4万和27.8万hm2。机械收获面积逐渐增加,从2007年的13.9万hm2增加到2011年的52.1万hm2。

油菜籽产业现状及冷榨工艺研究与应用讲解

我国油菜籽产业现状 及其冷榨制油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2012年9月10日 摘要:油菜籽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菜籽是一种优质的油料和蛋白资源,先进的制油工艺是菜籽高效加工利用的基础。目前,脱皮低温压榨技术是菜籽制油工业发展的趋势[1]。冷榨制油是指油料在入榨前不经蒸炒等高温处理,入榨温度为常温或略高于常温及压榨过程料温较低的榨油方法。本文先介绍了我国油菜籽的产业现状,然后着重介绍了油菜籽直接冷榨制油的工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了油菜籽冷榨饼的浸出特性;对油菜籽直接冷榨油的特性和精炼方法也作了分析和研究。应用油菜籽脱皮冷榨制油技术,可有效地保留菜籽油中的有效成分,减少了精炼污水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6]。 关键词:油菜籽;产业现状;冷榨;冷榨油;冷榨饼;浸出 Abstract: Canol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oil crops, rapeseed is a high-quality oil and protein resources, state-of-the-art system oil process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rapeseed efficient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urrently, peeling cold pressed technology rapeseed-oi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rend [1]. Cold pressing oil is without cooking and other high-temperature processing, before the oil into the virgin is at room temperature or slightly higher than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squeezing process material temperature lower oil extraction method.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China's rapeseed industry and highlights rapeseed direct cold pressing oil technology, operating methods and precautions; analysis of the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rapeseed cold-pressed cake; cold pressed oil rapeseed directly features and refining methods made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 rapeseed peeling cold pressing oil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retain the active ingredients in the rapeseed oil, reduce the discharge of sewage refining, is conduciv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6].

2019年油菜菌核病防控技术方案

2019年油菜菌核病防控技 术方案

油菜菌核病是我国长江流域秋播油菜产区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重庆、四川等省(市)及陕西汉中和河南信阳等地区。近年来,由于夏季雨水偏多,西北春油菜产区也逐渐偏重发生。为做好2019年我国油菜产区菌核病防控工作,确保油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防控处置率总体达到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占防控面积的40%以上;常发区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重发区防治效果达到6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 二、防控策略 采取“预防为主、统防统治”的防控策略。播种时和菌核病发生初期施用生物菌剂,降低田间菌核数量;防治关键时期,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各施药一次进行预防;大力推广应用无人机等植保高效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1.重发区:长江流域秋播油菜产区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为菌核病重发区,注意重点防控。 2.常发区:浙江、重庆、四川、河南信阳和陕西汉中地区为菌核病常发区,注意关键期防控。 3.轻发区:云南、贵州、陕西关中、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为菌核病轻发区,注意适期防控。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1)田间管理措施:开沟排水,做到雨住沟干,不留渍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菌核萌发;(2)水旱轮作:条件适宜地区建议进行水旱轮作,有效减少田间菌核数量;(3)施用生物防治菌:结合播种深翻,施用盾壳霉或木霉菌等生物菌剂,可加速腐烂土壤中菌核,减少田间菌核数量。 2.药剂防治。适时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防控。雨水较多的情况下,花瓣带菌率高,有利于菌核病发生。(1)生物防治:菌核病发生初期,采用盾壳霉、木霉菌或地衣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防治。(2)化学防治:始花期施用,重点保护油菜茎基部;盛花期施用,阻断花瓣接触侵染。可选用咪鲜胺、菌核净和多菌灵等乳剂或水剂为主的药剂适时防控。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出现抗性产生。 3.加强统防统治。在油菜花期推荐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迅速控制病害蔓延,减轻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减少为害损失。 注意花期施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农药,提高油菜生产质量。

关于油菜生产和市场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油菜生产和市场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解当前油菜籽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情况,研究完善油菜籽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根据省农委有关通知要求,XX县农业局组织专门调查小组,深入茅草街镇、厂窖镇、麻河口镇等6个油菜重点产区,对油菜籽生产及市场价格情况进行调研,并认真研究分析。现将调研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油菜籽产销基本情况 (一)生产情况。2018年我县春收油菜面积57.0万亩,同比增长0.3%,亩平均单产131公斤,同比增产1.5%,总产7.5万吨,同比增加2.7%。其中优质油菜种植面积55.8万亩,优质率98%。油菜籽产量质量好于往年,收获的油菜籽杂质率为4%,较去年降低0.5%;出油率 37%,较去年提高1%。 (二)收购情况。今年,我县油菜籽收购价格持续低迷,始终在3.0-3.6元/公斤的低价徘徊,菜籽油价格也在12-16元/公斤低位,并呈下降趋势。农民出售意愿不高,菜籽收购进度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放缓。以压榨企业为主的收购主体受市场影响,收购、加工意愿并不强烈。 (三)成本利润情况。调研显示,今年我县油菜籽每亩生产总成本在455元左右,包括种子费10元,化肥费80元,农药费10元,机耕、机收费115元,用工费240元。按收购价3.4元/公斤,每亩产值445元,核算每亩净亏10元。 (四)市场分析。根据调查统计,当前,农户存籽量约占总收成的28%,自榨食用油占23%,出售商品率49%。本地压榨企业全年计划收购菜籽量约为6万吨,同去年持平,目前,已完成计划收购量的62%,同比降低10%,开工率、压榨量均较去

年同期大幅降低。据本地压榨企业收购意向,预计到今年9 月底,将完成收购计划85%。 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民持观望心理。临储政策取消后,油菜籽收购价格应声而落,再加上收购补贴细则暂不明确,农民出现惜售心理。二是压榨企业资金缺口大。去年以来,油菜籽压榨企业持续亏损,加之今年临储政策取消,贷款难度加大,部分企业很难拿出足够资金收购油菜籽。三是罐容紧张。目前,由于菜籽油销售不畅,去库存进度缓慢,占用了企业大量罐容,有效闲置罐容比较紧张。四是压榨利润仍然在保本或亏损边缘徘徊,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的积极性不高。总的说来,当前菜籽收购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矛盾焦点就是菜籽、菜油价格过低。 (二)对策建议。一是建议省里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油菜籽种植补贴政策,以打消农户观望惜售心理。二是要想方设法为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让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收购菜籽。三是要加快油料去库存速度,缓解企业收购压力。四是要推进油菜籽副产品产业开发,拓展增收渠道。可将“双低”油菜籽榨油后剩下的菜籽皮、脱臭馏出物“变废为宝”,从中开发出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化妆、日用化工等行业的植物多酚、植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深加工产品,以扭转亏损颓势。 三、产业展望及政策建议 (一)2018年种植预期 由于受今年菜籽市场价格低迷的影响,农民种植意愿受到影响,调研受访的农民均表示将调减来年油菜种植面积。在当前政策及市场形势下,预计2018年我县油菜种植面积将有所调

油菜生产现状

油菜生产现状、趋势和 育种目标 黄山市农业技术指导站 张跃飞 二○一一年八月

一、世界油菜生产基本情况 2010年油菜主产国面积、单产、总产 全世界种油国24个,总面积3.8亿亩,各大洲面积大

小依次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世界油菜平均单产111公斤,欧洲平均单产190公斤以上,尤其是德国平均单产高达240公斤;单产最低的是印度,亩产仅70公斤左右。 加拿大1942年开始引种油菜,澳大利亚1970年才开始发展油菜,是油菜生产的一个新区。而我国油菜种植已有数千年历史,油菜单产和品质都不及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国。 二、中国油菜发展史 ﹤一﹥中国油菜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油菜面积、单产增加了3倍多,总产增加了10倍多。

目前,我国油菜面积、总产约占世界的30%,是最大的油菜生产国。湖北省油菜面积、总产约占全国的1/6; 我省油菜面积、总产约占全国的10%(1150万亩、160 万吨)。 2010年全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500万吨,目前国产 食用植物油不足1000万吨,自给率约37%(粮食自 给率95%,石油自给率55%),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自给率>60%才是比较安全的。我国上年进口油菜籽200 万吨。2011年我国菜籽油进口量将会达到100万吨、 豆油300万吨、棕榈油200万吨、葵花籽油20万吨、花生油5万吨、橄榄油5万吨、亚麻籽油2.1万吨。 ﹤二﹥中国油菜单产与品种改良 ——油菜品种改良对产量的贡献率估计超过45%

三、油菜生产发展的趋势 (一)油菜生产面积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1)我国油菜油总量约500万吨,仅占国产食用植物油50%左右,有很大需求量。 双低油菜油的品质好,消费量增加;低硫苷饼可作饲 料,市场需求量大。 油菜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与粮食争地矛盾少,发 展油菜生产是解决食油和蛋白饲料供应的重要途径(2)我国还有冬闲田约1亿亩,利用3000—5000万亩发展油菜生产,即从现在油菜面积1.2亿亩(湖北省约1900万亩)发展到1.5亿亩,茬口条件是具备的。 当然,能不能种植这么大的面积,还有许多限制条件,如劳力、经济效益等等因素。 (二)杂交油菜面积仍将继续发展 1972年华中农业大学发现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Pol cms),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细胞 质雄性不育类型”。 1985年,陕西农垦中心育成第一个油菜杂交种“秦油2号” 加拿大是发现双低油菜最早的国家,1968年育成第一个低芥酸品种“欧罗”,1974年育成第一个双低油菜品 种“托尔”(都是常规种)。 澳大利亚太平洋种子公司1988年育成第一批pol cms 双低杂交种Hyola38、hyola40等。 油菜杂交种应用的第一个十年(1985-1994),全世界(加、澳、中、丹等国)总共审定了22个油菜三系杂 交品种,其中17个注明不育系来源的品种中,就有13 个是利用pol cms的杂交种(76%)。

油菜生产技术复习训练题 -答案

油菜生产技术复习试题集与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 1、油菜生育期有播种出苗期、()和角果成熟期。 A、苗期、开花期、吐絮期 B、苗期、蕾期、花铃期 C、苗期、蕾薹期、开花期 D、蕾薹期和开花期 2、油菜生育期最长阶段是() A、苗期 B、开花期 C、蕾薹期 D、角果成熟期 3、湖北栽培油菜的主要品种是()。 A、冬油菜 B、春油菜 C、半冬性油菜 D、均可 4、油菜籽发芽最适宜温度为【】℃。 A 5——10 B 10——20 C 16——25 D 25——30 5、油菜根茎交接部位叫根颈,其粗细是安全越冬的主要指标。根颈的作用是() A 储藏养分 B 连接根、茎 C 支持身体,防止倒伏 D 保护 6、油菜苗期土壤湿度应不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A 50% B 60% C 70% D 80% 7、油菜花芽分化开始于() A 出苗期末 B 苗前期 C 苗后期 D 蕾薹期初 8、油菜蕾薹期一般【】。 A 不追肥 B 轻施肥 C 重施肥 D 喷叶面肥9、油菜根系属于【】 A、直根系 B、须根系 C、定根 D、不定根 10、油菜病虫害要重点防治【】 A 菌核病 B 地老虎 C 蚜虫 D 叶斑病 11、油菜最适宜的收获时间一般以全田【】左右角果呈淡黄色为好。 A 50% B 75% C 2/3 D 80% 12、造成油菜大量华而不实原因主要是【】 A 缺氮肥 B 缺钾肥 C 缺磷肥 D 缺硼肥 二、多项选择 1、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生长占优势的生育期是【】。 A 苗期 B 开花期 C蕾薹期 D 角果成熟期 2、影响油菜开花、传粉、受精的主要因素有【】。 A 温度 B光照 C 湿度 D 养分 3、油菜属于【】作物。 A、长日照 B、经济 C、短日照 D、油料 4、油菜的叶分为【】 A 子叶 B 真叶 C 先出叶 D 剑叶 5、杂交双低油菜合理施肥原则有() A、施足底肥 B、早施活棵肥 C、补施冬腊肥 D、重施蕾苔肥 三、综合选择题 杂交油菜育秧技术有4个要点:一是选好秧田,培肥床土。二是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和县植保植检站二O二一年三月一日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预计偏重流行。 二、预报依据: ①田间菌源充足。近年来,我县油菜菌核病均呈中等以上程度流行,田间菌源广泛存在。 ②田间病情略重于去年。叶发病于2月19日初见,接近常年,近日普查,病田率45.5%,叶病株率平均1.3%,略高于偏重发生去年。③易感品种种植比例较大。我县主栽油菜品种,抗病能力差,利于发病。④气候条件有利于菌核病的流行。近期雨水较多,田间湿度高,另据省气象局预报预计3-4月份平均气温略偏高,但阶段性波动较大,降水量适中,油菜菌核病发生气象等级较高。偏湿的油菜田环境和未来的气候对油菜菌核病的流行总体有利。 三、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 近期雨水较多,应加强油菜田田管,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确保田间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 2、化学防治 ⑴防治适期、次数:分别在油菜盛花初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20-30%)开始第一次用药防治,盛花期(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进行第二次防治。 ⑵防治药剂:可选用亩有效成分啶酰菌胺15-25克,或菌核净40-60克,或腐霉利37.5克。施药时可加入叶面肥一起喷施,增加植株抗逆性。 ⑶防治方法:细水喷雾,力求均匀周到,确保植株上下受药均匀,以提高防治效果,亩喷药液量,机动喷雾器不少于30公斤,电动喷雾器不少于45公斤。 注:对于蚜虫发生较重田块,可每亩使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兼治油菜蚜虫。注意花期用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中国油菜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油菜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黄凤洪“钮琰星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2 菜籽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菜籽油在我国国产油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食用油的提供消费量为1700万吨,国内生产850万吨,其中:菜籽油350万吨,花生油240万吨,大豆油110万吨,棉籽油150万吨,其他如葵花、芝麻、茶籽油15.2万吨。 在中国菜籽基本都用于榨油。近年来我国菜籽种植面积约733万公顷,产量1100万吨。目前全国有油菜籽加工企业1300多家,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油菜产业带,其中约1000多家在长江沿岸。我国油菜籽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差距很大,有日处理最30吨、50吨的小型加工厂,也有日处理能力超千吨的大型加工企业,如天颐科技日处理能力达到2000吨左右。目前全国设计总生产能力约2200万吨左右,高于长江流域油菜产量1倍以上。绝大部分的油菜籽加工企业是年加工能力小于5万吨的企业。 目前我国菜籽加工主要以传统的预榨浸出工艺为主。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双低菜籽的普及,菜籽加工技术正在逐步改进提高。加工企业正向规模化、大型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中国油菜的品质状况 油菜籽含有极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含油量一般为35%一42%,蛋白质20%~28%。双低油菜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合理,与WHO/FA0推荐的氨基酸组成模式相近,菜籽蛋白是一种全价蛋白,消化率为95%一100%,蛋白效价为2.8~3.5,比大豆蛋白高,营养价值等于或优于动物蛋白,可以说,菜籽蛋白是一种优良的植物蛋白。油菜种子中也含有一些抗营养物质如植酸、单宁等。饼粕中另含有一定量的硫代葡萄糖甙,双高菜籽的硫甙含量为150p.mol/go 近年来,我国双低油菜的育种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1年全国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已达330万公顷,2002年达到473万公顷,2003年超过530万公顷,其中湖北和安徽等地2003年油莱双低化达90%以上,居全国领先水平。通过双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目前我国双低油菜品种的硫甙含量一般低于50btmol/g,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不同品种的油菜其化学成分有~些差异,双低菜籽的主要化学组成见表1。、 t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2001BA501A05) ¨作者简介:黄风洪(1965一),男。湖北江陵人,研究员,从事油料加工研究

10年云南油菜生产现状

2010年云南省油菜生产现状调查报告 【发稿时间:2010-3-9 14:00:29】【作者:符明联李根泽吴进明】【主题词:油菜生产现状调查报告】 【责任编辑:符明联】【稿件来源:云南省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 体系研发中心】 【审核发布:冯稚进】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研的通知》(云农(科)字〔2010〕5号)要求,结合云南省油菜生产区域布局和产业发展现状,由云南省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组织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区域推广站站长,对包括五个区域推广站所在县在内,代表不同生态区域的全省11个油菜主产县的198户农户的基本情况、2009-2010年油菜生产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及与油菜生产相关的其它情况等共140个项目进行了入户调查,整个调查工作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完成。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点选择 综合考虑油菜生产的代表性、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及产业发展趋势,选择了代表不同生态条件、生产水平、栽培模式、种植制度的11个县。包括:滇东北的罗平县、威信县、泸西县;滇东南的富宁县;滇中的峨山县、禄丰县;滇西北的玉龙县,滇西南的临翔区、陇川县;滇西的腾冲县、隆阳区。每个县抽样3个调查点(不同乡镇),每个点随机调查6户。供调查农户198户。 二、调查表设计 调查表参考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油菜生产现状调查表》,根据云南油菜产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调查项目包括农户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家庭人口数、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年度培训情况、拥有农机具、役畜情况等)、耕地情况(面积、是否转包、水田、旱地等)、种植情况(小春各种作物种植面积)、2009年和2010年油菜种植情况(种植面积、品种、各种投入、田间管理、油菜苗情现状等)、2009年和2010年家庭经济状况(年收入及构成、各种补贴到位情况等)及农户关心的油菜相关问题(品种技术需求、专业协会情况、加工企业情况、农技部门情况等),共140项。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常杂油61号油菜生产技术规范

HNZ常德001-2013常德市农业技术规范 HNZ常德001-2013 常油杂61号油菜栽培技术规范 常德市农业局制定 湖南省农业厅批准实施 发布日期:2013年月日

常油杂61号油菜栽培技术规范 为规范常油杂61号油菜的栽培技术,制定本规范。 1 产地环境 要求空气新鲜,水质优良。土壤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重金属含量低,无工业三废污染,耕作层20~25厘米,有机质含量1%以上,pH值6.5~8。产地环境符合NY/T846的条件。 2 品种来源 常油杂61号油菜是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用自选的三系不育系“6918A”与恢复系“2679C”于2006年配制而成的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杂交油菜组合,2010年12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油2010027”。 3 植物学特征 3.1 植株性状 株高194厘米左右,株型为扇形紧凑;子叶肾脏形,苗期叶为圆叶形,叶绿色,顶叶中等,有裂叶2~3对;分枝数9.8个左右,主花序长85厘米左右;茎绿色;黄花,花瓣相互重迭。 3.2 果实性状 单株有效角果496.9个,主花序角果长7厘米左右,每果种子粒数20.4粒。 3.3 种子性状 种子黑褐色,近圆形,千粒重3.1克。 4 生物学特征 4.1 生育期 9月下旬播种,次年5月上旬成熟,生育期215天左右。 4.2 结果习性 主花序结果密度每厘米1.4个。 4.3 抗性 苗期抗旱、耐湿、抗寒性好。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较强,抗倒性好。 4.4 适应性 适宜在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汉中及安康等地种植。 4.5 产量 每亩产量170~180公斤。 5 品质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1%,饼粕硫苷含量23.1微摩尔 /克,含油量41.1%。 6 栽培技术要点 6.1 播种期 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育苗,直播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为宜。 6.2 播种量 一般每亩苗床播种量为0.5~0.7公斤,大田用种100克左右,苗床与大田比为1:5~7。直播每亩用种控制在0.2~0.3公斤。 6.3 育苗 6.3.1 苗床选择 土壤肥沃,背风向阳,不要在森林边或距村庄较近处育苗,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田地不宜育苗。—2—

油菜籽生产国形势分析

油菜籽生产国形势分析 经过对世界十大油菜籽生产国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后总结出以下特点: 1、世界十大油菜籽生产国生产了世界绝大部分的油菜籽。十个国家5年平均年产量在世界油菜籽的生产量中占了93%。 2、世界十大油菜籽生产国的油菜籽年产量从93/94年度到99/00年度7年间基本处于逐年增长的态势。这也是世界油菜籽总产量逐年增长,并创下历史新高的原因。 3、在这十个国家中:中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波兰、澳大利亚、捷克8国的油菜籽年产量的增长幅度是很高的。这可以从对8国“93/94年度的产量”,“5年平均产量”,“99/00年度的产量”这3组数字的比较看出:93/94年度起始年度8国油菜籽年产量分别低于8国5年平

均年产量;而8国5年平均年产量分别低于99/00年度终止年度的油菜籽年产量。 4、世界十大油菜籽生产国中: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油菜籽和菜子油的消费大国,也是食用油油脂和油菜籽的纯进口国。主要原因是两国人口众多,两国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占了1/3,并且两国人民对植物油和菜籽油的消费有一定偏好,两国基本上消费世界1/3的植物油和一半的菜子油,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两国植物油和菜籽油的消费会继续呈增长态势。单凭两国的国内油料和油菜籽产量是不能满足对菜籽油以及植物油的消费需求,因此两国依靠进口来弥补油脂短缺。为了保护国内的压榨工业,两国政府希望更多地进口油料而非半成品或产品油。最近印度又将再度调高植物油进口关税;但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根据中国和加拿大、美国、马来西亚3国的双边协议中国未来将放宽对油脂的进口配额。按照中国目前的压榨工业平,还不足以和国际同行竞争,因此进口油脂将会比进口油料更有利。

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1、技术要点 (1)播栽前准备。①品种选择。选择具有抗倒伏、抗裂角、抗病、株型紧凑等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②种子处理。种子进行精选处理。播种前,晒种4~6小时,选择相应防治药剂进行拌种,提高播种后的抗病虫害能力。③耕整地。旋耕、开沟和施肥,尽量选择复式机具作业,田块表面应无过量的残茬。确定适宜开沟深度和宽度。根据当地土壤肥力进行配施肥料。④播种育苗。采取油菜机械化移栽技术时,可以通过苗床,做到适时早种。苗床应做到精细及时的间苗、施肥、治虫、排灌等管理措施,有利于培育壮苗。移栽时采取均匀的行株距,保证一定的密度,均有利于增产。建议移栽前25~35天播种。 (2)栽培。油菜的栽培方式分为直播和移栽两种。①机械直播。播种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提倡早播。播种行距25厘米~30厘米,亩播种量150~250克,播种深度5~25毫米,油菜出苗株数每亩1.5万株左右。播种期推迟时应适当加大播种量。在播种机具选择上,优先选择具有一次完成浅耕灭茬、开沟作畦、播种、施肥等多种工序联合直播机,或少、免耕油菜精量播种机。播种作业质量应量符合下列指标要求:漏播率≤2%,各行播量一致性变异系数≤7%,行距一致性变异系数≤5%。②机械移栽。一般在育苗播种25~35天后进行机械移栽。移栽期为11月上旬以前,移栽密度一般每亩1.2万株左右、行距30~40厘米。油菜裸苗移栽时,苗高在20厘米~25厘米之间,叶龄在4叶1心~5叶1心。选择适宜移栽机或选择其他能完成开沟、栽苗、浇水、施肥、覆土等复式作业的机具。 (3)田间管理。①施肥。合理追肥,保证油菜苗数。直播油菜一般在间苗后施苗肥,定苗后施第二次追肥;移栽油菜第一次追肥在幼苗成活时施,第二次在植株长成3片至5片新叶时施。②植保。注意病虫草害防治和田间管理。在植保机具选择上,可采用机动喷雾喷粉机、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手动喷雾器等机具进行机械化植保作业。 (4)收获。①收获方式与机具选择。分为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两种方式。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收获方式。对于直播油菜或株型适中的移栽油菜应选用联合收获,对植株高大、高产的移栽油菜采取分段收获。收获期多雨或有极端天气的地区,采用分段收获安全性高。因田间开有纵、横向排水降渍沟不便于小型轮式机作业,可选择适宜的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或割晒机、捡拾收获机。作业前,需对割台主割刀位臵、拨禾轮位臵和转速、脱粒滚筒转速、清选风量、清选筛等部件和部位适当调整。②收获时机选择。采用联合收获方式时,应在全田90%以上油菜角果外观颜色全部变黄色或褐色,完熟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进行。采用

油菜生产现状及其对策

巢湖市油菜生产机械化汇报材料 一、油菜生产形势 我市是个农业大市,油菜是秋冬种的主导产业,常年种植面积40多万亩。近年来,由于受种植效益偏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影响,种植面积下滑、总产下降。主要因为:一是种植效益偏低。由于国家实行了小麦最低收购价,并逐年提高,加之实行了农资综合补贴,种粮效益提高。二是劳动强度相对较大。我市油菜生产以育苗移栽为主,在生产过程中的育苗、移栽、收割等各阶段劳动强度都相对较大。2012年全市预计种植面积为31.7万亩,总产5.56万吨。其种植品种以秦优10号、华协102、秦优12等“双低”品种为主。 二、油菜机械化生产推广情况 2000年开始,原巢湖市在安徽省内率先试点油菜生产机械化收割作业。2007年以来,原巢湖市作为全国十个油菜生产机械化试点地区之一、安徽唯一一个油菜生产机械化试点地区,推广油菜生产机械化过程中的播种、收割、秸秆还田作业。2007年-2009年获“农业部油菜种植机械化示范地区称号”,2009年-2012年获“安徽省油菜种植机械化示范地区称号”。 近年来,我市油菜机械化种植 摘要:湖南油菜种植面积不断加大,油菜单产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生产等轻简栽培技术得到有力发展。但目前湖南油菜生产仍存在劳动力相对不足,针对不同耕作制度的适宜品种缺乏且配套技术不够等众多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湖南油菜生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湖南;油菜生产;限制因素;对策

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油菜常年种植面积约667万hm2,年均产量1000万t以上,种植面积和总产平均约占世界的30%。我国油菜单产水平逐年提高,但油菜种植面积持续减少,总产量增加缓慢,产不足需。油菜主产区的耕作水平较高,但施肥及机械化程度较低。既然农民种植油菜能盈利,农民就会扩大油菜的种植面积,从而提高油菜产量,保证国内供给,减少油菜进口。然而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成为油菜净进口国,并且还呈现一种扩大趋势,原因何在?我国油菜进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俩个方面。一由于种植油菜品种的原因,国产菜籽出油率、蛋白质等含量低于国外菜籽,而芥酸、硫苷含量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我国油菜生产基本还是一家一户的零散种植模式。即便农民种植油菜的每公顷收益较高,但是由于我国油菜的这种小规模的种植结构模式,农民种植油菜的总收益并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近年来,湖南油菜种植面积一路攀升。2007年,在市场消费的强力拉动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种植面积由2006 年的76.6 万hm2 增加到100万hm2,其后继续一路上扬,2008 年为120 万hm2,2009 年达到126.6 万hm2,创造了湖南油菜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个高峰。目前,湖南油菜生产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菜籽产量约占全国总产的14%左右,均居国内前列,湖南油菜生产的发展为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安全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油菜生产和市场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油菜生产和市场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当前油菜籽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情况,研究完善油菜籽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根据省农委有关通知要求,XX县农业局组织专门调查小组,深入茅草街镇、厂窖镇、麻河口镇等6个油菜重点产区,对油菜籽生产及市场价格情况进行调研,并认真研究分析。现将调研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油菜籽产销基本情况 生产情况。2015年我县春收油菜面积万亩,同比增长%,亩平均单产131公斤,同比增产%,总产万吨,同比增加%。其中优质油菜种植面积万亩,优质率98%。油菜籽产量质量好于往年,收获的油菜籽杂质率为4%,较去年降低%;出油率37%,较去年提高1%。 收购情况。今年,我县油菜籽收购价格持续低迷,始终在元/公斤的低价徘徊,菜籽油价格也在-16元/公斤低位,

并呈下降趋势。农民出售意愿不高,菜籽收购进度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放缓。以压榨企业为主的收购主体受市场影响,收购、加工意愿并不强烈。 成本利润情况。调研显示,今年我县油菜籽每亩生产总成本在455元左右,包括种子费10元,化肥费80元,农药费10元,机耕、机收费115元,用工费240元。按收购价元/公斤,每亩产值445元,核算每亩净亏10元。 市场分析。根据调查统计,当前,农户存籽量约占总收成的28%,自榨食用油占23%,出售商品率49%。本地压榨企业全年计划收购菜籽量约为6万吨,同去年持平,目前,已完成计划收购量的62%,同比降低10%,开工率、压榨量均较去年同期大幅降低。据本地压榨企业收购意向,预计到今年9 月底,将完成收购计划85%。 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民持观望心理。临储政策取消后,油菜籽收购价格应声

常油杂83号油菜生产技术规范

常德市农业技术规范 HNZ常德003-2012 常油杂83号油菜栽培技术规范 Often oil miscellaneous 83 rape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常德市农业局制定 湖南省农业厅批准实施 发布日期:2012年月日

常油杂83号油菜栽培技术规范 为规范常油杂83号油菜的栽培技术措施,制定本规范。 1 产地环境 要求空气新鲜,水质优良。土壤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重金属含量低,无工业三废污染,耕作层20~25厘米,有机质含量1%以上,PH值6.5~8。产地环境符合NY/T846的条件。 2 品种来源 常油杂83号油菜是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用自选的三系不育系“6918A”与恢复系“2578C”配组选育的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杂交油菜,2012年5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湘审油2012003”。 3 植物学特征 3.1 植株性状 株高172厘米左右,株型为扇形紧凑;子叶肾脏形,苗期叶为圆叶型,叶绿色,顶叶中等,有裂叶2~3对;分枝数7.7个,主花序长75厘米左右;茎绿色;黄花,花瓣相互重迭。 3.2 果实性状 单株有效角果335.3个,主花序角果长7厘米左右,每果种子粒数21粒左右。 3.3 种子性状 种子黑褐色,近圆形,千粒重3.5克。 4 生物学特征 4.1 生育期 9月下旬播种,次年5月上旬成熟,生育期215天左右。 4.2 结果习性 主花序结果密度每厘米1.4个。 4.3 抗性 苗期抗旱、耐湿、抗寒性好。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较强,抗倒性好。 4.4 适应性 适宜在湖南省内种植。 4.5 产量 每亩产量170~180公斤。 5 品质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芥酸含量未检出,饼粕硫苷含量26.63微摩尔 /克,含油量41.75%。 6 栽培技术要点 6.1 播种期 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育苗,直播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为宜。 6.2 播种量 一般每亩苗床播种量为0.4~0.5公斤,大田用种100克左右,苗床与大田比为1:5。直播每亩用种控制在0.2~0.3公斤。 6.3 育苗 6.3.1 苗床选择 土壤肥沃,背风向阳,不要在森林边或距村庄较近处育苗,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田地不宜

油菜及我国油菜种植简介

油菜及我国油菜种植简介 中国是油菜的起源地之一,种植油菜的历史已有几千年。油菜生产分布在全国各地,已经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现达一亿亩,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其总产量也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我国是世界食用油第一消费大国,国内油料生产严重不足,约60%依靠进口,故应扩大油菜等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与增加产量。 油菜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种子中的油和饼粕。油菜种子含油丰富,现在品种含油量都在40%以上。菜油是很好的食用植物油,含丰富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富于营养,而且也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榨油后的菜饼含有30%以上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和大豆饼相近,是良好的精饲料。现在我国推广的油菜品种都是低芥酸和低硫苷(简称“双低品种”),因人体不易消化吸收芥酸,而饼粕中硫苷的分解产物对动物有害。油菜花期较长,花部有蜜腺,是良好的蜜源作物。故油菜可以促进农、牧、副业的发展。 油菜是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与其他粮食或经济作物实行复种轮作,便于利用土地,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发展粮食和油料生产。油菜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很广,较耐寒,根能深入土中,在有积雪覆盖的地区也能安全越冬,也可以作为盐碱地或新垦红壤荒地的先锋作物和绿肥作物。我国各省除了极度荒漠干旱或长期积水的地区外,均可以种植油菜。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水稻区,油菜和水稻轮作。黄河流域及黄淮地区通常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大部分地区是旱作。西北及北方、东北春油菜区则是旱地一年一熟。由于种植油菜可以改良土壤,特别适宜和谷类作物轮作。油菜根系能分泌多种有机酸,溶解土壤中难溶的磷素,提高磷素的有效性。因此油菜是用地养地、改良土壤的良好作物。 栽培的油菜包括白菜型(Brassica rapa)﹑芥菜型(Brassica juncea)和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三类。在起源上芥菜型油菜由白菜型油菜与另一亲本黑芥(Brassica nigra)杂交后演化而来,而甘蓝型油菜则由白菜型油菜与我们熟悉的甘蓝(Brassica oleracea)杂交而来。我国为白菜型油菜的起源地之一,历史上我国的油菜主要是白菜型油菜为主,西部地区为芥菜型油菜,,作为蔬菜和收获种子榨油。芥菜型油菜则由国外传入我国后演生出多种类型,除油用外还可作蔬菜用,如榨菜和大头菜等。现在全国主要栽培的是原产于欧洲的甘蓝型油菜,解放后才从国外引进,因其产量高且抗病虫而广泛推广。 白菜型油菜一般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原产陕西、山西冬油菜区的品种冬性强,表现叶色浓绿,苗期生长缓慢,呈匍匐生长,也厚而组织致密,主根膨大,越冬期间心叶内茎生长点明显低于地面,越冬抗寒性强。花芽分化迟,冬前不现蕾,现蕾也不抽薹。原产长江流域、西南和华南的品种多为春性和半冬性品种,也色较淡,苗期生长迅速,根系不发达。花芽分化早,冻害严重。白菜型品种一般耐旱性差。白菜型油菜一般对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病等抗病性弱,发病较重。霜霉病的发生与春雨造成的渍害密切相关。白菜型油菜品种生育期较短,能迟播早收,在高寒山区,有些适应性很强的品种,在生产上有利用价值。 芥菜型油菜一般主根较深,叶面具有茸毛,并密被蜡粉,故抗旱性和耐瘠性都很强。我国北方冬性强的芥菜型品种株型匍匐,越冬时生长点下陷,能耐低温。芥菜型油菜的生育期一般比白菜型油菜长,成熟期偏晚,但分枝部位高,适于密植。就抗病性来说,介于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之间。即不及甘蓝型油菜抗病,但比白菜型油菜感病轻。芥菜型油菜种子较小,一般千粒重1.5~2.5g。种皮暗褐、红褐或黄色。有辛辣味或辛辣味很重,故称辣油菜或苦油菜。 甘蓝型油菜在我国栽培油菜中所占比例最大,一般植株高大,茎粗叶茂。苗期株型因品种特性不同而异。我国甘蓝型油菜品种一般株型半直立,生育进程较快。甘蓝型油菜抗霜霉病能力强,耐寒、耐湿、耐肥,产量高而且较稳定。而且对病毒病、菌核病等的抵抗力比芥菜型和白菜型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