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判断类实验试题归纳

遗传判断类实验试题归纳

遗传判断类实验试题归纳
遗传判断类实验试题归纳

遗传判断类实验试题归纳

1、判断显、隐性性状

此类试题从表现型来看,是对性状的显、隐性作出判断;从基因水平看,是对基因的显、隐性作出判断。所以一旦判断出某种性状是由显性还是隐性基因控制,同时也就可以对个体的基因型作出判断。

解题规律:(1)选择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如果后代出现了新的性状,且比例较大,则可以判定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选择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如果后代只表现某一种性状,则可以判定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提示:第一种规律就植物而言可采用自交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适用于动物时,要采用一雄多雌或多对杂交组合的方法,因为无论动物还是植物,依据后代进行判断时,后代的数目理论上应该是无限多的;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所以上述方法也可用于判断基因突变情况。

【例1】石刁柏是一种名贵蔬菜,属于XY型性别决定。野生型石刁柏叶窄,产量低。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现已证明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结论)。

命题分析:本题以基因突变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显、隐性状的判断。对于植物来说,自交是首选的方法,等同于用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这一方法。

答案:选用多株阔叶突变型石刁柏雌株和雄株进行杂交,若杂交后代出现了野生(窄叶)型,则为显性突变所致;若杂交后代仅出现突变(阔叶)型,则为隐性突变所致。

2、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

研究性状的遗传时,首先应该判断所研究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其次要明确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这是解决遗传类习题的规律。

解题规律:(1)若通过一次杂交就可以确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则可以选择雄性为显性性状,雌性为隐性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雄性只表现隐性性状,雌性均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后代雌、雄个体中表现型相同且都有显性和隐性性状或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种群中个体随机杂交,如果后代雌雄中表现型及其比例相同,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如果后代雌雄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不同,则为伴性遗传。(3)正交和反交法,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且性状的出现与性别有关,则为伴性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但性状的出现与性别无关,只与母本性状一致,则为细胞质遗传。

提示:在已知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前提下,第一种方法是最为快捷的方法,ZW型生物在选择亲本性状及后代表现型时与XY型相反;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最显著区别就是往往在后代不同性别中出现的情况不同,这是判断是否是伴性遗传的基本出发点,所有的方法都是在此基础上演绎出来的。解答问题时,应先就各种情况进行遗传图解演算,知道了常染

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后代出现的情况,只需将这些事实用文字表达出来,并给出相应结论即可。

【例2】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高等动物和一些植物的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的类型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甲类和乙类两种。甲类是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如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如XY。乙类是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如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如ZZ。

材料二、家蚕中的雌雄个体的吐丝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家蚕中的油蚕(皮肤正常B对皮肤油纸样透明b为显性)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若用雄性油蚕和雌性正常蚕交配,F1中雄蚕都是正常蚕,雌蚕都是油蚕。

(1)家蚕的性染色体类型是甲类,还是乙类?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家蚕皮肤透明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3)试绘出能解释材料二中家蚕现象的遗传图解。

(4)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就能对问题(3)所作的解释作出判断。试写出这种杂交实验亲代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的规律,即性状在性别

中出现的几率不等,考查了获取信息,在新情境下解决新问

题的能力。材料二中,杂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的性状不同,说

明是伴性遗传,如果是XY型性染色体的遗传,亲本雄性应

选择显性性状,雌性选择隐性性状,后代雌性为显性性状,

雄性为隐性性状,但材料中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所以确定

为ZW型;第(4)小题的关键是“对问题(3)所作的解释

作出判断”,而对问题(3)解释时,即按伴性遗传,所以问题(4)的实质就是选择亲本的基因型,通过一次杂交,明确家蚕皮肤透明的性状遗传为伴性遗传。

答案:(1)乙类(2)Z(3)如右图所示(4)Z B Z b Z B W

3、判断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判断纯合子与杂合子,即判断是否可以稳定遗传;还可以与基因突变相联系,对突变后的个体基因型进行判断。隐性性状的个体基因型为纯合子,所以判断个体基因型一定是对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判断。

解题规律:(1)测交是最常用的方法,将显性性状的个体与隐性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显性性状的个体为杂合子;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显性性状的个体

则为纯合子。(2)自交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亲本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如果后代有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杂合子,反之亲本为纯合子。

提示:自交的方法适用于植物,操作最为简单,且纯合个体不会消失,如果植物用测交,一旦基因型确定,则纯合子不再存在;测交适合于动物,但要注意测交后代个体数不能太少。

【例3】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经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存在致死基因,它能引起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请回答:

(1)导致上述结果致死基因具有________ 性致死效应,位于______ 染色体上。让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出现致死的几率为__________ 。

(2)从该种群中任选一只雌果蝇,如何鉴别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常染色体遗传与性染色体遗传的判断,因为致死基因导致后代雌雄比例失调,所以一定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若位于常染色体上,致死基因在雌雄中出现的几率均等,不会引起雌雄比例偏离1:1)。如果位于Y染色体上,则后代中不会出现雄性,所以一定是在X染色体上,再判断显隐性,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致死,则雌性中出现致死基因的几率大于雄性,不会出现后代中雌性多于雄性的现象,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要确定某一雌果蝇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理论上与隐性个体杂交是最佳方案,但因为雄性隐性个体致死,不存在,所以只能用显性个体,即任选一雄性果蝇即可。

答案:(1)隐 X 1/8(2)将该只雌果蝇与种群中任一雄果蝇交配,统计子代雌、雄果蝇的数目,若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为1:1,说明该雌果蝇为纯合子;若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为2:1,说明该雌果蝇为杂合子。

4、判断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即判断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还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问题。

解题规律:(1)从遗传规律的实质这一角度出发,可以通过鉴定花粉基因组成来判断是否符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通过测交的方法判断。(3)通过自交的方法进行判断。

提示:无论测交还是自交,其实质都是通过配子种类和比例进行判断;无论哪种方法,材料的数量是制约因素。

【例4】某生态系统中的某种昆虫体色有绿色和灰色之分(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决定体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两条性染色体上某些区段是同源区段,即在两条染色体上能存在相同基因或者等位基因;还有某些区段是非同源区段,即不同性染色体特有的区段,上面没有相同基因或者等位基因)。现有以下两组杂交方式:

第一组:雌性FF×雄性ff→F1绿色→F2绿色:灰色=3:1,且灰色为雄性

第二组:雌性ff×雄性FF→F1绿色→F2绿色:灰色=3:1,且灰色为雌性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这对遗传性状遵循的

遗传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遗传图解解释第二组遗传现象出现的原因。

命题分析:第一组和第二组互为正交和反交,后代都表现为绿色,所以绿色为显性性状,又因为F1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且为3:1,所以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昆虫体色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所以基因存在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书写基因型时X和Y染色体上都要写明。

答案:(1)绿色基因分离定律(2)如右图所示

5、判断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生物的变异有可遗传和不可遗传两种情况,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变异,所以判断生物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相当于判断是受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影响。

解题规律: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以观察其性状是否改变。

提示:将引起变异的环境条件改变以便对照,则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如果变异是染色体变异则还可以通过制片显微观察,观察其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是否发生改变。

【例5】某生物兴趣小组饲养了一批纯合的长翅红眼果蝇幼虫,分装在10支试管中,准备放在25°C培养箱中培养(果蝇生长的最适温度),由于疏忽,其中有2支试管未放入培养箱,当时气温高达37°C,十天后观察发现,培养箱中的果蝇全为长翅,而未放入培养箱中的果蝇出现了残翅。

(1)残翅性状的出现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你认为出现残翅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2)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实验步骤:

a 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伴性遗传--题型总结(附答案)--超级好用

伴性遗传与遗系谱图 一.遗传系谱图解法: 1.确定是否伴Y 遗传:基因只在Y 染色体上,没有显隐性之分,患者全为男性,具有世代连续性,女性都正常。若患者男女都有,则不是伴Y 遗传。再进行以下判定。 2.确定系谱中的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 双亲正常,其子代中有患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双亲患病,其子代中有正常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 的遗传: 在已确定隐性遗传中: 若有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者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在已确定显性遗传中: 若有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者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人类遗传病判定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 4.若无明显特征只能做可能性判定: 在系谱中若该病代代相传:显性可能性大。 若患者男女各半,性状表现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常染色体的可能性大; 若患者女多男少,性状表现有性别差异,X 染色体可能性大。 在系谱中若该病隔代相传,隐性可能性大: 若患者男女各半,性状的表现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常染色体的可能性大; 若患者男多女少,性状表现有性别差异,X 染色体的可能性大。

图遗传病类型一般规律遗传特点 无中生有为隐性;女患的父 隔代遗传男女发病率 常隐亲正常可否定伴性遗传 相等 有中生无为显性:男患的女连续遗传男女发病率 常显 儿正常可否定伴性遗传相等 无中生有为隐性;但是无法 隔代遗传 常隐或 X 隐否定是伴性遗传,两种情况 都要考虑 有中生无为显性;但是无法 常显或 X 显否定是伴性遗传,两种情况连续遗传 都要考虑 父亲有病女儿全有病最可连续遗传患者女性多最可能 X显 于男性 能 X 显 非 X 隐女性患者的儿子正常可以 隔代遗传否定伴 X 隐性遗传 二、判一判 结论:该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病。 结论:初步认定该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普通遗传学》2004试题及答案

《普通遗传学》试题(A)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生物类专业2004级本科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客观题答题卷 [客观题题目]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首页表中)(每小题2分,共34分) 1.狄·弗里斯(de Vris, H.)、柴马克(Tschermak, E.)和柯伦斯(Correns, C.)三人分别重新发现 孟德尔(Mendel, G. L.)遗传规律,标志着遗传学学科建立的年份是(B)。 A. 1865 B. 1900 C. 1903 D. 1909 2.真核生物二价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的时期是减数分裂的(D)。 A. 前间期 B. 细线期 C. 偶线期 D. 双线期 3.某被子植物,母本具有一对AA染色体,父本染色体为aa。通过双受精形成的种子子 叶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B)。 A. aa B. Aa C. Aaa D. AAa 4.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传递的是(A)。 A. 不同频率的基因 B. 不同频率的基因型 C. 亲代的性状 D. 各种表现型

5.人类中色素缺乏症(白化病)受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色素由显性基因A控制。表现型 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病小孩。他们另外两个小孩均患白化病的概率为(A)。 A. 1/16 B. 1/8 C. 1/4 D. 1/2 6.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 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C)。 A. Ddrr×ddRr B. DdRR×ddrr C. DdRr×ddrr D. DDRr×ddrr 7.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雌蝇杂合体和红眼 雄蝇交配,子代中眼色的表现型是()。 A. 雌果蝇:? 红眼、?白眼 B. 雌果蝇:?红眼、?白眼 C. 雄果蝇:? 红眼、?白眼 D. 雄果蝇:?红眼、?白眼 8.染色体的某一部位增加了自身的某一区段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称为()。 A. 缺失 B. 易位 C. 倒位 D. 重复 9.对一生物减数分裂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后期I出现染色体桥,表明该生物可能含有 ()。 A. 臂间倒位染色体 B. 相互易位染色体 C. 臂内倒位染色体 D. 顶端缺失染色体 10.缺失杂合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缺失环中包含()。 A. 一条缺失染色体 B. 两条缺失染色体 C. 一条正常染色体 D. 两条正常染色体 11.通常把一个二倍体生物配子所具有的染色体称为该物种的()。 A. 一个同源组 B. 一个染色体组 C. 一对同源染色体 D. 一个单价体 12.有一株单倍体,已知它具有两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发现其全部为二价体,说明 它是来自一个()。 A. 同源四倍体 B. 异源四倍体 C. 三体植株 D. 四体植株 13.假定在一个植物株高由A, a和B, b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决定,基因效应相等且可累加。 双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中与F1植株高度相等植株约占()。 A. 1/16 B. 4/16 C. 6/16 D. 15/16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一果蝇遗传性状的观察 背景知识 果蝇是在世界各地常见的昆虫,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Drosophila)。果蝇属有3000多种,我国发现800多种,遗传学研究中通常用的是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果蝇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它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方便;世代周期短(约12天即可繁殖一带);突变性状多;染色体数目少,基因组小;实验处理十分方便,容易重复实验,便于观察和分析。果蝇的遗传学研究广泛而深入,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互换等方面十分突出,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果蝇仍然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果蝇的基本特征及鉴别雌、雄果蝇的方法,熟悉常见突变型。 2.了解果蝇生活周期特征及各阶段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 野生型和几种常见的突变型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三、仪器设备 双筒立体解剖镜,培养瓶(粗平底试管或牛奶瓶)及麻醉瓶(与培养瓶一致的空瓶),白瓷板,毛笔。 四、药品试剂 乙醚,玉米粉,酵母粉,蔗糖,丙酸。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生活周期的观察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其完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明显的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图1-1)用放大镜从培养瓶外即可观察到这4个时期,也可取出用立体解剖镜仔细观察。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低温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减低,高于30℃使果蝇不育甚至死亡。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25℃培养条件下果蝇从受精卵到成虫约10天,其中卵和幼虫期5天,蛹4天。成虫果蝇在25℃时约成活15天。 卵:受精卵白色,椭圆型,腹面稍扁平,长约0.5mm,在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他能使卵附着在事物上。 幼虫:受精卵经24h就可孵化成幼虫,幼虫经2次蜕皮到第3龄期体长可达4~5mm。肉眼观察可见幼虫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沟状口器。 蛹:幼虫4天左右即开始化蛹。化蛹前3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渐次形成一个菱形的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羽化。 成虫:刚从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较肥大,翅还未展开,体表也未完全几丁质化,所以成半透明的乳白色。透过腹部体壁还可以观察到消化道和性

遗传规律题型归纳

遗传规律题型归纳 一、基础知识 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2.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3.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 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 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 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 4、水稻的糯与非糯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 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请回答: (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F1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花粉有__________种类型。 二. 根据一个亲本或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求解相应配子的种类或数目 1.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_个精子,_________种精子。 (2)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则另外3个精子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 (3)如果要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的两种精子,至少需要________个精原细胞。 2、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性动物,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种精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三. 根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求解杂交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或比例

遗传学考试判断题

1、F’因于是从Hfr细胞中不准确地切除F 因子时产生的。√ 2、减数分裂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和交叉的顺序是先交换后交叉。√ 3、倒位杂合体的倒位环内发生一次交换,则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4、表现型为右旋,基因型为杂合的椎实螺自交后代的表现型, 一定是右旋的。√ 5、显性突变表现得早而纯合体检出得晚,隐性突变表现得晚而纯合体检出得快。√ 6、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如果倒位圈内某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一次交换,则可出现后期Ⅰ桥。√ 7、基因型一致的群体遗传方差等于零。√ 8、基因纯合进度上,自交大于回交。× 9、缺失圈、重复圈、倒位圈三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10、一般来说,一个群体越小,遗传漂变的作用越大。√ 11、当转座子所编码的转座酶基因发生缺失等突变后,该转座子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再转座到新的位点。× 12突变的重演性导致复等位基因的存在。×13、转导与转化的不同之处在于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的。√ 14、遗传力是指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差或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它是性状传递能力的衡量指标。× 15、选择不仅可以累积加强变异,而且还能创造变异。× 1、杂种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纯种的等位基因不发生分离。× 2、倒位杂合体的倒位环内发生一次交换,则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3、表现型为右旋,基因型为杂合的椎实螺自交后代的表现型, 一定是右旋的。√ 4、易位杂合体会导致半不育性,产生半不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相邻 式分离和交替式分离的机会大致相似引起的。√ 5、突变的重演性导致复等位基因的存在。× 6、一个群体广义遗传率一定大于等于狭义遗传率。√ 7、细胞学上观察到的染色体交叉位置不一定是发生交换的位置。√ 8、在杂种优势的利用上,双交种比单交种的杂种优势大。× 9、基因纯合进度上,自交小于回交√ 10、由于母体核基因的影响,使子代表现母本的现象叫母体遗传,又叫前定作用。×1、同源染色体指的是着丝粒相连,纵向排列的,形态、大小一致的染色体×。 2、基因既是功能单位,又是交换和重组的单位,是不可再分割的基本单位。√ 3、测交子代表型的种类和个体数正好反映了被测个体所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数目。√ 4、细菌Hfr×F-时,基因离原点越近,进入F-细胞越迟。× 5、在XY的生物中,只要具备Y染色体,就表现正常的雄性。× 6、一般用符号2n+1+1表示四体。√ 7、母性影响的实质是核基因的遗传,符合经典的遗传方式× 8、细胞分化并不是基因丢失或永久失活的结果× 9、遗传工程又称作基因工程或DNA重组技术×

遗传学实验常考题

遗传学实验考题 1、固定植物材料的卡诺氏(Carnoy)固定液配方是什么? 配方:无水酒精3份:冰醋酸1份或无水乙醇6份,氯仿3份,冰醋酸1份 2、固定动物材料的卡诺氏(Carnoy)固定液配方是什么? 3、有丝分裂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一种常见方式,存在于所有的细胞当中。这一过程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一次,结果形成两个核,分裂为两个细胞,每个核中含有二倍体的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不减半。 4、有丝分裂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目的:①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 ②掌握植物有丝分裂样品的制备方法,学会观察各 种有丝分裂的细胞 5、制作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自来水浸泡蚕豆(1 至2天)——萌发3~4天——取根尖

(1~1.5cm)秋水仙素处理——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4小时,70%的酒精保存(4°C)(水洗)——0.1mol/L HCl 水解(60。C8至10分钟)——洗后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20分钟)——压片法制片,观察(低倍到高倍) 6、制作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时需用哪些工具、器皿?用具:镊子,培养皿,温度计,温浴锅,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等。 7、制作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时需用哪些药品和染液?盐酸,碱性品红,改良苯酚品红染色酒精,秋水仙素,卡诺氏固定液 8、减数分裂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原理:在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一个二倍体到单倍体的减数分裂过程:动物的精巢分化出精母细胞,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单倍染色体的精子。对精母细胞分裂过程的观察,可用来了解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基因分离定律题型题型(详细好用)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一、名词: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4、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8、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 dd Dd 全显 (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 ....与方法 1、正推法 (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合子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3/4,显性个

遗传学考试试题库(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变异(variation):指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各个个体之间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时子代甚至产生与亲代完全不同形状表现的现象。 遗传(heredity):指在生物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各个体之间在各方面相似的现象。 二、填空题 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Lamarck提出了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等学说;达尔文发表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于1892年提出了种质学说,认为生物体是由体质和种质两部分组成的;孟德尔于1866,认为性状的遗传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确定了基因的连锁程度,创立了基因学说。沃特森和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式,揭开了分子遗传学的序幕。遗传和变异以及自然选择是形成物种的三大因素。 三、选择题 1、被遗传学家作为研究对象的理想生物,应具有哪些特征?以下选项中属于这些特征的有:( D ) A.相对较短的生命周期 B.种群中的各个个体的遗传差异较大 C.每次交配产生大量的子代 D.以上均是理想的特征 2、最早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建立起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科学家是:( ) A James D. Watson B Barbara McClintock C Aristotle D Gregor Mendel 3、以下几种真核生物,遗传学家已广泛研究的包括:( ) A 酵母 B 果蝇 C 玉米 D 以上选项均是 4、根据红色面包霉的研究,提出“一个基因一种酶”理论的科学家是:() A Avery O. T B Barbara McClintock C Beadle G. W D Gregor Mendel 三、简答题 如何辩证的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遗传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变异是生物进化产生新性状的源泉,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遗传和变异都有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名词解释 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首先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分开,然后以每一条链分别做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新的DNA链,这样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 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以3‘→5‘走向为模板的一条链合成方向为5‘→3‘,与复制叉方向一致,称为;另一条以5‘→3‘走向为模板链的合成链走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称为滞后链,其合成是不连续的,先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断(冈崎片断),最后连成一条完整的DNA链。 联会:亦称配对,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在纵的方向上两两配对的现象。 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复等位基因:是一个座位上的,因而产生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他们都影响同一性状的状态和性质,这个座位上

伴性遗传习题解题方法的总结

有关伴性遗传的常见习题解题方法的总结 人类遗传病的判定 解题方法:先要判断出致病基因的位置以及显隐性,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别写出个体的写出基因型及表现型及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其中遗传病的性质可以依据以下步骤来判断: 第一步:确认或排除Y 第二步:判断致病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1)无中生有为隐性 (2)有中生无为显性 (3)有无生有无显隐都可能,这时我们可以看患者代代(指各亲代与子代之间)是否具有连续性。如果有连续性的往往是显性致病基因控 制的遗传病(可能性大但不是否定隐性遗传);不连续的则由隐性 致病基因控制。 X染色体上。 首先考虑后者,只有不符合X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时,才可判断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否则两种染色体上的情况都要考虑。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患病为伴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家系图谱,仅供参考

练习: 1. 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家系的是甲、丙、丁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

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几率为3/4 2.(2006天津卷)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 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3. (06广东)下图为某家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该 病不.可能是()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细胞质遗传病 【答案】1A 2C 3C 4.右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或a,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病。 (2)Ⅰ—2和Ⅱ—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 是。 (3)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 (4)Ⅲ—2若与一携带致病基因的女子结婚,生育出患病女孩的概率

伴性遗传练习题

伴性遗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性染色体的不正确叙述是() A.生物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 C.XY型的生物体细胞内含有两条异型性染色体 D.XY型的生物体细胞内如果含有两条同型性染色体,可记作XX 2 ?公牛的下列细胞中,肯定具有丫染色体的一组是() A.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B ?受精卵和红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和心肌细胞 D ?精子和神经元 3.人体正常细胞有46条染色体,配子中有23条染色体,某正常女性可以得到祖父 的染色体数目应为() A. 22 条 B . 23 条 C . 0~22条 D . 0~23条 4.芦花鸡的羽毛(成羽)是一种黑白相间的斑纹状,但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 头顶上有一个黄色斑点。控制芦花的基因在Z 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 养鸡场为了多养产蛋母鸡,要大量淘汰公鸡,你建议如何配种来达到这个目的() A.芦花母鸡X非芦花公鸡 B.芦花公鸡X非芦花母鸡 C?芦花母鸡X芦花公鸡 D.非芦花母鸡X非芦花公鸡 5.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例基本相等,其原因是() ①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且比例为 1 : 1,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 ②女性产生两种卵细胞,男性只产生一种精子 ③男性产生的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机会相等 ④女性产生的两种卵细胞与精子结合机会相等 ⑤含X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含XY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男性

A.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 ④⑤ 6 ?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 B )对窄叶(b ) 呈显性,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无此基因。已知窄叶基因 b 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体宽叶雌株(X 3 乂)同窄叶雄株(XV )杂交,其子 代的性别及表现型分别为( ) A .1/2 为宽叶雄株, 1/2 为窄叶雄株 B .1/2 为宽叶雄株, 1/2 为窄叶雌株 C .1/2 为宽叶雄株, 1/2 为宽叶雌株 7.有对夫妇,一方正常,另一方色盲。子女中,女儿表型与父亲相同,儿子表 型与母亲相同,则母亲的基因型,儿子的基因型,父亲的基因型,女儿的基 因型依次为( ) 8.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所生的子女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子女全部正常 B ?女孩中一半正常,一半色盲 C ?后代中一半正常,一半色盲 D ?女孩正常,男孩半数正常,半数 色盲 9.某男子的父亲患色盲病,而他本人色觉正常。他与一个没有色盲病家族史的 正常女子结婚,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色盲病的概率是( ) 10. —位只患白化病的人(a )的父亲为正常,母亲中只患色盲(b ),则这白化 病人 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性母细胞后期中可能的基因型是( ) A. aX 3 或 aY B . aX B 或 aXb C . aaX B X B 或 aaYY D . aaX B X B 或 aaX^ 11.一位正常的女子,她的双亲正常,但有一位同时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弟弟,如 该女 子与一位患白化病但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则生出一个正常儿子的机率 是( ) D .1/4 为宽叶雄株, 1/4 为宽叶雌株, 1/4 为窄叶雄株, 1/4 为窄叶雌株 ①BB ②X B X B ③Bb ④xy ⑤bb ⑥xy ⑦XV ⑧乂丫 A.③⑤③⑤ ④ B .④⑥⑦④ C .⑥⑧⑦④ D .②⑦⑧ A .1/2 B . 1/4 1/16

遗传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外显子 2、复等位基因 3、F因子 4、母性影响 5、伴性遗传 6、杂种优势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假设这两个位点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若把真实遗传的高茎黄子叶个体与矮茎绿子叶个体进行杂交,F2中矮茎黄子叶的概率为。 2、人类中,苯丙酮尿症的常染色体隐性纯合体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缺馅。如果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一个正常表型的儿子。问:儿子是此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3、大麦中,密穗对稀穗为显性,抗条诱对不抗条诱为显性。一个育种工作者现有一个能真实遗传的密穗染病材料和一个能真实遗传的稀穗抗病材料,他想用这两个材料杂交,以选出稳定的密穗抗病品种,所需要类型有第______代就会出现,所占比例为_______,到第________代才能肯定获得,如果在F3代想得到100个能稳定遗传的目标株系,F2代至少需种植_________株。 4、某一植物二倍体细胞有10条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可观察到个双价体,此时共有条染色单体,到中期Ⅱ每一细胞可观察到条染色单体。 5、人类的性别决定属于型,鸡的性别决定属于型,蝗虫的性别决定属于型。 6、有一杂交:CCDD ×ccdd,假设两位点是连锁的,而且相距20个图距单位。F2中基因型(ccdd)所占比率为。 7、遗传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义遗传力是_________方差占________方差的比值。遗传力越_____,说明性状传递给子代的能力就越_____,选择效果越________。 8、萝卜甘蓝是萝卜和甘蓝的杂种,若杂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36,甘蓝亲本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为9条,萝卜单倍体数应为______条,可育的杂种是________倍体。 9、在臂间倒位情况下,如果倒位环内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一次交换,则后期将形成四种形式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染色体,染色体,染色体。他们的比例为。 10、遗传病通常具有和的特点,目前已知的遗传病大体可归纳为三大类,即、、。 11、基因工程的施工程序可分为四个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顺反子中,把两个突变点分别位于两条染色体上称为式,若有互补,表明两个突变点位于顺反子中;若没有互补,表明它们位于顺反子中。检验两个突变点是否属于一个基因即顺反子的实验叫,是由首先提出的。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Aabb与AaBb杂交产生A_B_类型子代的比率为() A、3/8 B、5/8 C、7/8 D、9/16 2、亲代传给子代的是() A、基因型 B、表现型 C、基因 D、性状

普通遗传学实验期末模拟试题

普通遗传学实验期末模拟试题 化生系 09级生物技术一班陈以相学号:20091052108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巨大染色体(giant chromosome):某些生物的细胞中, 特别是在发育的某些阶段, 可以观察到一些特殊的染色体, 它们的特点是体积巨大, 细胞核和整个细胞体积也大, 所以称为巨大染色体, 包括多线染色体和灯刷染色体。多线染色体是一种缆的巨大染色体,常见于某些生物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里德某些细胞中。由核内有丝分裂产生的多股染色体单体平行排列而成。灯刷染色体是形如灯刷状,是一类处于伸展状态具有正在转录的环状突起的巨大染色体。常见于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 因此它常是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含有4条染色单体的二价体。卵母细胞发育中所需的mRNA和其他物质都是从灯刷染色体转录下来合成的。 2、遗传病(genetic disease):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 控制的疾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基因突变,所以根据遗传病所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程序,可将遗传病分为三大类: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 3、果蝇杂交技术:是指通过选择不同表型的果蝇按杂交组合类型(例如长翅和残翅个体交 配)进行交配,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验证控制不同表型的遗传物质(基因)在世代间的传递规律的杂交技术。 4、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从性遗传又称性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 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在杂合体(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无角,这说明在杂合体中,有角基因H的表现是受性别影响的。 5、突变体(mutant):是指携带突变基因的细胞或个体。突变体往往具有与野生型不 同的表型,例如果蝇野生型是灰体长翅红眼,则突变体可能是灰体残翅白眼等类型的果蝇。 6、Barr body :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 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此即为巴氏小体。又称X小体,通常位于间期核膜边缘。 7、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 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此时,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叫做模式生物。 8、聚丙烯凝胶电泳:聚丙烯凝胶电泳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单体和少量交联剂甲叉双 丙烯酰胺(简称Bis)通过化学催化剂(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TEMED)作为加速剂或光催化聚合作用形成的三维空间的高聚物。聚合后聚丙烯酰胺形成网状结构,具有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适用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分离,且分离效果好。

遗传的基本规律题型总结

遗传的基本规律题型总结 一:对遗传中的一些概念及实验过程的理解 1.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 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3、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的小麦,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甲ⅹ乙 B.甲ⅹ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ⅹ甲,乙ⅹ乙 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别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二:分离定律的实质及验证 5、下列现象或方法能够证明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 ①F1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②F1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③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不同颜色数量之比为1:1 ④由雄蜂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雌蜂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6、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 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 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 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三: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7、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牛为显性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 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 四:自交和自由交配

遗传大题题型归纳

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及染色体变异 1、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3、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A、测交后代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色,无色籽粒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色,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 4.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 9 2 C.5/9 5、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 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 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6、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A.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左图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 D.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中占的比例为1/16 7、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组合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基因组合BB和Bb控制红色,基因组合bb控制白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6种表现型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植株占3/16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稳定遗传的后代有4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D.大花瓣与无花瓣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色小花瓣的概率为100%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③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④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⑤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长

遗传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遗传学试题一试卷 一、简答题(共20 分) 1、同一物种不同基因型﹝如AA、Aa 、aa ﹞差异的本质是什么?试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什么是纯合基因型、杂合基因型、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2、牛和羊吃同样的草,但牛产牛奶而羊产羊奶,这是为什么?试从分子水平上加以说明。 3、已知Aa 与Bb 的重组率为25% ,Cc 的位置不明。AaCc 的测交子代表型呈1:1:1:1 的分离。试问怎样做才能判断Aa 和Cc 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基因,还是具有最大重组率的连锁基因? 4 、在细菌接合过程中,供体染色体DNA 进入受体的长度不及全长的1/2 ,那么怎样才能用中断接合法定位染色体DNA 上的全部基因? 三、填空题(共10 分) 1、三价体存在于、等非整倍体的减数分裂中。 2、三联体密码中,属于终止密码的是、及。 3、把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记为2n ,核DNA 含量记为2c ,那么玉米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染色体DNA 分子数目为,核DNA 含量为。 4 、根据质核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的发生过程,可把它分成不育和不育两种类型。 四、论述题(10 分)试说明遗传学三大定律的内容、其细胞学基础和各自的适用范围。 五、推理与计算题(共40 分) 1、(8 分)香豌豆花的紫颜色受两个显性基因 C 和P的控制,两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呈隐性状态时花的颜色是白色的。下列杂交组合后代花的颜色和分离比例将是怎样的? A、CcPp×CCPp B、CcPP×CCPp C、CcPp×ccpp D、ccPp ×CCPp 2、( 6 分)基因a、b、c、d 位于果蝇的同一染色体上,经过一系

遗传学实验题(自制)

遗传学实验题 常见题型:①验证突变类型(显性突变、隐性突变)或基因型(DD、Dd) ②验证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③判断基因所在位置(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中的常染色体遗传、伴性遗传、XY同源区遗传) ④设计育种方案 典例1:体色是划分鲤鱼品种和检验其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鲤鱼品种的体色不同,是由于鱼体鳞片和皮肤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及其数量分布差异所致。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进行杂交实验。 a:黑鲤和红鲤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皆表现为黑鲤 b: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既有黑鲤也有红鲤,且黑鲤:红鲤约为15:1。 (1)鲤鱼体色中的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分析实验结果推测:鲤鱼的体色是由________对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 _________定律。 (3)为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科研人员又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纯合黑鲤和纯合红鲤做亲本杂交获得F1; ② ③ 预期结果 _。 (4)一条雌性鲤鱼的眼型表现为异型眼,该异型个体与双亲及其他个体的眼型均不同,假如已知该眼型由核内显性基因E控制,则该变异来源最可能是。 典例2:请根据下列不同遗传问题情形,回答有关问题。 (1)若果蝇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体色,B-b控制翅的刚毛,两对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两种果蝇先后进行如图杂交: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控制正常刚毛和截刚毛的基 因位于染色体上。 (2)写出F1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刚毛基因(B)和截毛基因(b)这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刚毛雄果蝇表示为X B Y B、X B Y b、X b Y B,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只表示为X B Y。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只,请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遗传图解,并用文字简要说明你的实验方案。 遗传图解: 说明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A、a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B、b表示)是两对独立 (1)根据组杂交试验的结果,可判定这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2)第2组亲本中黄色无纹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个染色体组。 (3)第3组杂交试验后代比例为2:l,请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根据这种判断,若第二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第2组杂交试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