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一、简介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肩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由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肢节痛”范畴,多为上肢筋脉、肌肉、关节等软组织受风、寒、湿邪外袭,闭塞经络,气滞血瘀所致,主要表现为“肩痛累月,肩关节如胶连接不能举”,又称之为“肩凝症”。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成功找到了位于下肢腓浅神经上的特定穴位“肩痛穴”。平衡针灸法针刺肩痛穴治疗离周炎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

二、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包括肩周炎、颈椎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肩袖损伤、颈肩肌筋膜炎、脆性骨软骨炎、冈上肌腱断裂等引起的疼痛。

(一)西医诊断

1.40~50岁以上,缓慢起病,多有受凉或外伤史。

2.肩部疼痛逐渐加重,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3.体征检查:肩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

4.X线检查阴性。

(二)中医诊断

1.风寒阻络:肩部疼痛、抬举困难、手指麻木,微恶风寒,舌淡红苔白,脉浮熙。

2.气虚血瘀:肩部疼痛、上举困难、肩部活动不便、面色灰白、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3.寒湿凝络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三、禁忌症

孕妇禁用。

四、操作规范

(一)病人取仰卧位,暴露膝关节下肢。选穴肩痛穴,该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点,在穴位上消毒。

(二)取穴原则交叉取定右侧病变取左侧穴位,左侧病变取右侧穴位,即左右上下交叉取穴原则。交叉取穴是平衡针法的特色之一。

(三)针刺方法采用28号3寸毫针1支,行直刺法,进针约2.5寸,可行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待出现针感即可出针,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

(四)出针快速出针,并以酒精棉球按压针孔1分钟,以防出血。

五、注意事项

(一)在急性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不能进行功能锻炼。待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可配合适度的功能锻炼,否则会增加新的炎症和水肿。

(二)在急性期、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严禁在局部进行机械性治疗。如推拿按摩、火罐、刮痧、针灸针刀,药物封闭、理疗烤电等,都会加重肩关节的急性炎症和水肿。

(三)对体质虚、体质过敏、伴有慢性病的病人,针刺肩痛穴后可出现局部痛或不适感觉,可以通过交叉针刺膝痛穴缓解。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症)技术

一、简介

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世界各国的患病率高达10%~20%,并可导致脑血管、心脏和肾脏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已由上个世纪70年代的5.8%左右上升到目前的11.88%。肝阳上亢证是中医辨证的一个客观证型,即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病因、病理、病位、病势的综合表现,也是中医肝病的临床常见证型之一,临床上主要见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患。据统计,高血压病中肝阳上亢证比例约占87.33%,并且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型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高血压病证型。

耳尖放血疗法是一种传统的针灸特效疗法,有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其具有方法简单,作用迅速,疗效满意、无副作用等特点。

二、适应症

(一)年龄1 8~70岁。

(二)高血压处于2级低、中、高危险层,且有肝阳上亢症状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

(三)尤适用于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三、禁忌症

(一)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二)合并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三)身体极度虚弱及有出血倾向者。

四、操作规范

(一)器械

一次性无菌采血针。

(二)操作步骤

1.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用碘酊和酒精严格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人,深度约1~2mm,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临床上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一般是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大概每侧穴位放血5~10滴,每滴直径约

5mm(如黄豆大小)。

2.治疗时间及疗程一周3次,12次为一个观察疗程。

五、注意事项

(一)医生手指和患者治疗部位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患者治疗时取仰靠坐位,防止发生晕针;挤压时不能局限于耳尖局部,应从较远的范围向耳尖进行轻微的挤压,尽可能减轻或消除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在治疗过程中,当发现患者耳廓小而薄.血液循环不佳、出血量不足的情况下,通常要对耳尖部位进行挤压,但有可能导致放血部位小血肿的发生。当发现放血部位有小血肿

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血肿部位1分钟,以防止血肿变大。一般血肿会在两天后消失。

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技术

一、简介

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50%~60%。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方法,包括推拿手法、机械牵引、理疗、药物和功能锻炼等。有研究显示,颈椎关节内外环境力学失衡,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病理环节之一,推拿手法、机械牵引和功能锻炼可不同程度地改善颈椎关节的力学环境,因而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仍然存在不足。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首先着眼于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柔和而又具有渗透力的手法松解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调整颈椎不良的位置关系,使之恢复正常,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适应面广、痛苦小、安全可靠等优点。

二、适应症

18~70岁,男女不限,早中期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轻度)颈椎病。

三、禁忌症

中度和重度脊髓型颈椎病者,局部皮肤破损者及有皮肤疾患者。

四、操作规范

(一)器械准备

普通治疗床。

(二)详细操作步骤

1.患者取俯卧位,以一指禅推法、掖法和按揉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10min。

2.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其头端,双手重叠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20。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间,持续时间不少于lmin,反复5遍。

3.以示、中.环三指指腹着力,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两手协同,交替进行,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

4.以中指指腹着力,以中等强度力量沿项韧带及其两旁自下而上弹拨,两手交替进行,反复5遍。

5.以中等强度力量勾揉风池,风府穴、阿是穴,按揉肩井穴各2min。

6.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颈椎至极限位(约45°),不做扳法,反复5遍。

7.自颈根部将颈椎微微托起,然后边拔伸两手边向头部滑移至发际,反复5遍。

(三)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次总时间约20min,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四)关键技术环节

施力方向与力的作用点把握。

五、注意事项

(一)必要时在皮肤表面涂以少量介质,以免损伤皮肤

(二)如病情加重或皮肤损伤时应停止治疗,采取相应针对性处理措施。

董氏手法治疗腰椎闻盘突出症技术

一、简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的基础上,由于外力或积累性劳损的作用,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邻近的神经根或后纵韧带的窦椎神经而出现的,以根性坐骨神经痛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当某种原因(如劳损、运动损伤、不良姿势、外来暴力)破坏了脊-盆-髋构架系统的力学平衡,而引起椎小关节紊乱、腰椎曲度改变、骨盆倾斜、髋关节应力不均衡、软组织痉挛,脊神经受卡压等变化,临床上直接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的产生和治疗效果。

脊-盆-髋调正手法是董清平教授承家传手法,并从四十余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的系列手法,其特点是从中医整体医学出发,通过系列手法调正脊-盆-髋力学构架系统,使脊柱维持正常生理曲度,恢复三维立体的力学平衡,松解周围软组织痉挛,从而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二、适应症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或多次发作,但未经任何治疗。

(二)病情为轻、中度,休息后症状可减轻。

(三)年龄在60岁以下,排除其他腰椎疾病和全身性疾病。

三、禁忌症

(一)病史超过半年,经常发作,经多种非手术治疗无效。

(二)首次发病即出现剧烈疼痛,下肢症状明显,呈被迫体位,难以行动及入睡。

(三)出现神经麻痹,表现为肌肉瘫痪或出现直肠、膀胱功能障碍。

(四)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病史较长,影响生活和工作。

(五)合并腰椎管狭窄、骨质疏松等改变及其他合并症,或曾进行腰椎手术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六)病情为重度,或CT、MRI显示髓核巨大突出或脱出。

(七)60岁以上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八)合并骨盆或髋关节疾病,不能实施手法者。

四、操作规范

(一)松脊手法

1.棘旁点穴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患侧,两手拇指相对,按顺序由下至上点按骶l至2患侧棘突旁(相当于棘突6约1厘米,又称为“内夹脊穴”)。点按强度以患者能忍耐为度,相当于10kg左右重量,每穴持续3秒,反复操作3次。

2.牵引下棘旁点穴手法:患者俯卧位,由两助手分别把持其腋部、踩部,由轻渐重对抗牵引,持续1分钟。牵引力不超过患者体重,患者腹侧面与床面接触。在牵引状态下,术者进行上述点穴手法。操作方法同前,反复2次。

3.小斜扳手法:“小斜扳”是指手法使腰椎产生的旋转角度小于普通大力斜扳,不超过(15±3)°。手法轻、缓,不发力。(1)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呈现屈膝屈髋放松状态,健侧下肢伸直。(2)术者肘部推顶患者肩前部向后上方;另一肘部推按臀部髂骨翼处向前下方。(3)两肘互相配合,同时使腰部旋转(15±3)°,放置支点偏下腰段。

(二)旋盘手法

1.臀中肌点穴手法:接前法,患者仍侧卧,患侧在上。术者用两手拇指点接臀中肌压痛点(即髂骨翼与大粗隆顶点之间的压痛点)。点按强度先轻后重,以患者能忍耐度,相当15kg重量,持续1分钟。

2.牵引下旋转盆手法:患者俯卧位,两助手对抗牵引方法同前。术者两手把持患者髂骨两翼左右交替旋搬骨盆。骨盆旋转角度为20°左右,手法应轻缓(防止猛搬),左右交替旋搬各3次,15秒内完成。

3.调髋手法:此手法操作前先做患者两侧髋关节内收内旋活动度检查。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术者将患者一侧下肢屈髋屈膝90°,然后内收内旋髋关节至最大限度;再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侧髋关节;比较两侧髋关节内收内旋活动度。调髋手法反复进行3次。

(1)髋内收内旋手法:用于髋关节内收内旋活动度较差一侧。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该侧,一手使其屈髋位,并尽

力推膝部向内,呈内收内旋位,另一手稳定同侧肩部(不要离床)。持续6秒钟左右,然后逐渐将下肢伸直。

(2)髋外展外旋手法:用于髋关节内收内旋活动度较好一侧。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该侧,将其踝部置于对侧大腿上,使髋关节呈“4”字位,即髋外展外旋位;一手按压膝部向下,另一手按压对侧髂前上棘使骨盆稳定不离床面,两手同时用力,持续6秒钟左右,然后逐渐将下肢伸直。

(3)双侧屈髋屈膝手法:术者两手把持双小腿,使双下肢屈髋屈膝,双膝贴近胸壁至最大限度,持续6秒钟左右,然后将双下肢伸直。

4.治疗时间及疗程治疗隔日1次。30天(治疗15次)为l 疗程,进行l~2个疗程。

五、注意事项

(一)手法操作力度、角度及活动范围应严格控制在操作规范的标准范围之内,并以患者能够忍耐为度。

(二)各项手法作用不同,相互关联,操作时须按脊-盆-髋规定程序进行。

(三)手法轻柔,节奏均匀,缓和平稳。“松”为关键,通过每一步手法,逐渐达到松脊、松盆、松髋的目的,以恢复脊-盆-髋的力学平衡。

(四)治疗中如出现腰、髋部不适或轻微疼痛,确定为周围软组织反应者,可继续治疗。

(五)治疗中如出现腰、腿疼痛等症状加重,确系因手法治疗导致者,应暂停治疗,卧床静养、限制活动并佩戴腰围保护,待症状缓解后,做腰椎CT复查,腰椎间盘突出无加重者可恢复治疗。否则应停止手法治疗,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火针加拔罐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

一、简介

火针加拔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是汇集了火针疗法、刺血疗法、火罐疗法与赞刺针法等传统针灸方法优势特色,提炼形成的一种综合方法。本疗法通过将火针针尖烧红至发白,以其高温灼刺皮损局部,凭借火针针身粗大以及赞刺针法的多针浅刺,能够造成疱疹皮损局部完全开放,再加上火罐强力的吸附作用,使局部毒邪与恶血尽数裹挟而出,受损局部得到新血充分濡养从而达到止痛和愈病之功。

二、适应症

适用于各年龄段急性期各型带状疱疹患者。

三、禁忌症

(一)血友病患者及患有其他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禁用。

(二)妊娠的妇女禁用。

(三)合并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忌用。

(四)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者忌用。

(五)瘢痕体质者忌用。

(六)面部、会阴部带状疱疹忌用。

(七)哺乳的妇女及婴幼儿慎用。

(八)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者慎用。

四、操作规范

(一)器械准备

火针针具:点刺专用火针,以钨钢为原材料制成。规格:中号火针直径为0.75mm,粗火针直径为1.2mm。购置火针困难或在应急情况下,可以规格为0.30×25mm的标准针灸针代替火针,但限烧针10次。

火罐:1~5号通用玻璃火罐。

医用脱脂棉球、止血钳、95%酒精。

火柴或打火机。

(二)操作步骤

1.患者体位

根据带状疱疹皮损部位取坐位或卧位,以患者自感舒适、利于放松,便于医生操作为宜。

2.选穴和治疗次序

在疱疹起止的两端及中间选定治疗部位,先于最早出现皮疹的部位即发疹的始端——“蛇头”施行治疗,再于后发疱疹的中间部——“蛇腰”与尾端——“蛇尾”施行治疗。如果患者皮损面积较大、局部疱疹数量较多,可分批治疗。

3.消毒

以75%酒精行常规皮肤消毒,若皮损局部已发生皮肤破溃者则换用安而碘消毒,以减轻患者局部刺激和疼痛。

4.火针赞刺

左手持止血钳夹持浸有95%酒精的医用脱脂棉球并点燃,使火焰靠近患者皮损部位并距先前选定的针刺部位约10~

15cm,注意防止火焰或燃烧的酒精滴下灼伤患者。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将针尖、针体探入火焰的外焰烧红或烧至发白。

烧针后以疱疹簇为单位呈“品”字形点刺。要求时间在一秒钟以内,针尖仍发红时果断、迅速地刺入带状疱疹皮损部位,直入直出,不得歪斜、拖带。

水疱、丘疹或红斑区采用中、粗火针点刺,进针深度以针尖刺破疱疹,达到其基底部为度。对于较大的脓疱或血疱即直径0.5cm以上者,用粗火针点刺。所刺针数,根据疱疹簇的大小确定,以簇中疱疹数量的1/3至1/2为宜。刺后用消毒脱脂棉球挤净疱液。

5.拔火罐及留罐

根据疱疹簇面积大小,选用适当型号的火罐于火针点刺后在受针局部吸拔,以火罐能罩住疱疹簇,使火针刺点被纳入罐内为度,如果疱疹簇面积过大,可并用多个火罐。留罐时间5~10分钟,以局部皮肤轻度瘀血为度,通常可拔出少量血液或渗出液。

若起罐后局部出现血疱,可再用火针点刺。

治疗结束后,以消毒棉球擦净局部皮肤表面污液,如皮肤表面破溃明显者,可敷以无菌纱布并保持创面干燥清洁。

6.治疗时间及疗程

患者就诊的前三天每日行本法治疗一次,之后隔日治疗一次。

本疗法无固定疗程限定,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病人耐受情况决定治疗次数,当疱疹结痂、疼痛消失即可终止治疗。

五、注意事项

(一)医生注意事项

1.加强训练以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如医生本人畏惧火针者,不要轻易施用火针疗法。

2.火针针具因反复多次加热烧灼,易发生老化即变形、变软而影响临床操作,要选用品牌火针并定期检查火针质量,对品质降低的火针要及时更换。

3.火针针刺前要注意无菌消毒,消毒后避免局部再污染。

4.火针针刺及拔罐时注意防止火焰或燃烧的酒精滴下灼伤患者。

5.关节、大血管及重要脏腑与器官周围慎用火针。

6.面部及其他肌肉菲薄部位宜选用细火针,减轻患者疼痛。

7.治疗过程中医生要细致观察皮肤的颜色及患者的反应,出现滞针、疼痛剧烈、出血、晕针、感染等意外情况时,按照意外情况应对方案及时处理。

(二)患者注意事项

1.火针针刺后局部有小红肿及轻度搔痒属正常情况,禁止搔抓以防感染。

2.火针治疗后24小时内不可洗浴针刺局部,以防感染。

天灸防治支气管哮喘技术

一、简介

天灸治疗法通过药物敷贴穴位,使药物由表及里,循经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体现内病外治之功。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及复发率均很高,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天灸疗法对于本病有较好的预防复发作用。

二、适应症

符合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及中医哮证缓解期和发作期属“哮证”,排除有禁忌症的患者。

三、禁忌症

(一)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二)哮喘持续状态或病情划分为重度、危重患者。

(三)孕妇、血证、发热及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

四、操作规范

(一)药物的准备

以清代《张氏医通》治疗哮喘方为基础,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按4∶4∶1∶1的比例共研成细末(80目),新鲜老姜去皮后,石磨磨碎,再用纱布包裹过滤绞汁,用密闭容器保存在4~8℃低温下,用时倒出(姜汁低温保存下不超过48小时,常温中暴露在空气中姜汁有效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把药

针灸按摩科适宜技术操作规范指南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一.针灸 1、严格无菌操作,针具必须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止遗漏、断针。采用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到零位。经常检查针灸是否完好,如不锐利或有弯曲时应及时修理,不易修直时应更换。 2、针灸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 3、对初次接受针灸的患者,如情绪紧张时,要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疑虑,争取患者积极配合。 4、针灸室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应诊病人,做好门诊病历及就诊登记,建立治疗观察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效果,不断改进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5、针灸室外作人员应坚持岗位学习,定期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6、针灸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严禁在工作室内吸烟和喧哗。

二.推拿 1、凡需推拿治疗的病人,需经推拿室医生详细检查病情并根据病员的体质强弱、老幼、性别、肥瘦等不同情况选择推拿部位及手法后,选好适当的体位,让病人暴露治疗部位,术者应按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的原则进行施术治疗。 2、在对异性病员推拿时,治疗部位暴露要适当,在进行治疗时要严肃认真,不得与病人开玩笑、聊天等。 3、在治疗室推拿时,术者要文明施术,选用手法要得当,不得为省力用肘部或脚跟等粗暴手法,更不能敷衍了事。 4、在保健性推拿时,病人应穿背心、裤衩、盖好按摩大单后可从上而下,先背后腹,先上肢后下肢,先舒盘扣点穴的原则进行施术。

5、推拿医生应坚持不懈的练功,不断提高推拿技术,真正达到有力、持久、均匀、深透的手法要求。 6、推拿医生在治疗后应及时洗手,注意清洁卫生。 7、推拿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不得在工作室内吸烟、喧哗。 中频治疗仪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试题----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序号科室姓名计时得分 项目要求分值扣分细则扣分 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着装整洁。 5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操作前准备医生洗手,核对,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20 未洗手扣2分,未核对扣2分,未评 估扣2分。 物品 治疗盘(内铺治疗巾)、75%酒精、探棒、棉签、镊 子、一次性耳豆贴、弯盘(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 5 用物缺一项扣1分,一项不符合要 求扣0.5分。 患者 核对患者、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5 漏一项扣1分,不解释扣2分,解释 不到位扣1分。 体位舒适合理(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取体位)。 5 体位不正确扣3分,不舒适扣2分。 操作流程定位 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 选区内找敏感点。 5 30 选穴定位不正确扣3分,选穴定位 时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 皮肤 消毒 再次核对穴位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其范围视耳 廓大小而定,以擦净耳部油脂为度)。 5 未消毒扣5分,消毒不符合要求一 处扣2分。 压豆 压豆方法正确:取压豆贴依次按压在相应穴位上, 并依次按压。 15 按压时未询问患者感觉每穴扣2分, 按压方法不正确扣5分、籽偏离穴 位每穴扣5分、粘贴不牢每穴扣3分。观察 按压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有头晕等不适情况。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5 未观察扣2分,未询问扣2分,未告 知扣2分。 操 作后整理 再次核对,合理安排体位。 5 10 未核对扣2分,体位不舒适均扣2分。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物品处理符合要求。 (探棒用75%酒精擦拭消毒)。 5 未洗手扣2分,未口述探棒消毒处理 扣3分。 合计70 注:操作时间为5分钟,从消毒皮肤开始计时至压豆完成结束,每超时10秒扣1分。 监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

2016年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临清市中医院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聊城市卫计委印发的《2016年全市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聊卫中[2016]6号)及临卫发[2016]49号要求,为了推进我院市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院受临清市卫计局委托,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实施了临清市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管理,特成立了以卫计委领导为督导,院长为组长,业务院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为成员的临清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任务。 二是科学制定项目推广实施方案。我院印发了《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计划》等实施文件,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有效推进。 三是实施项目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我市培训要求,培训教材统一选用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编写的《基层中医适宜技术100法》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护理人员中医适宜技术使用手册》。把在我院培训的277名基层医生分为4批次进行,首先对我市乡镇医疗机构的52名中医及中医爱好者进行了培训,培训推广适宜技术项目10项以上,随后3批次对225名村卫生所人员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训不少于8项的适宜技术。根据实际培训内容主要有选择性地增加了一些火罐、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

术。培训期间严格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统一命题,对参培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截至目前,通过培训使我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达到95%以上。 二、困难问题 一是项目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尤其是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资料用具不多,尽管我们组织制作了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基础、中医药传统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课件,但由于条件限制还是显得很不够完美。 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是培训的多,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知数。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效果和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主动选择中医药技术服务从而不断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效果。 临清市中医院 二0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松木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程…

.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毫 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图1-1指切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

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精选3篇)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精选3篇)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 时间一晃而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活动告一段落了,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吧!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工作总结的开头该怎么写吧,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1 根据《**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精神,**县中医院在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开展了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的各项工作,根据项目要求,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师资培训 从今年年初开始,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制定了《**县中医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实施方案》,从3月1日起至4月30日先后选派8名中医药技术骨干赴**西中医学院参加师资培训,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脱产培训,理论学习15天,实践操作15天,并在**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市中医医院进行实践操作培训,全部取得优异成绩,考核合格。 二、项目实施情况 我院按照《**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制定了《**县中医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

技术培训推广实施方案》,围绕“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达100%”的目标,狠抓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人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从6月1日开始,对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和178个村卫生室的182名中医人员分六期共42天时间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培训内容以《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为主要依据,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筛选部分项目,采取集中培训形式,通过理论讲授,观看教学录像资料,临床实践等方式,让每位学员熟悉并掌握25个常见病的针灸、推拿、刮痧技术。西医人员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重点学习培训《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以及《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有关内容,使其通过培训能够为广大群众开展中医药服务。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县中医人员的中医理论水平和用中医中药医疗疾病的技能,将进一步解决全县广大群众的看病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让广大的群众受益。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2 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为了推进医院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医院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实施了基层中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现将该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 方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强化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提升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肃州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建立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激发医务人员使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居民使用和掌握中医药防病治病基本知识,提高社会中医素养,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氛围,并最终为群众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实施原则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因人立项、广泛参与,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严格审核项目申报人资质、设施设备、团队协调等条件,评估医疗安全环境,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运用辩证施治原则,因人、因病、因时开展和推广适宜技术。 三、实施范围 区属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证书的医务人员。 四、实施阶段

申报阶段(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有医务人员根据申报条件,在本单位同意的基础上,提交申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申报。 审核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1月31日):由区卫生局根据申报资料及实际工作情况,确定项目实施人(或团队)。 实施阶段(2014年2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有项目实施人负责实施,区卫生局进行督查、巡查,随时了解项目进展及实施质量,作为年终项目验收依据。 验收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有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进行验收,出具项目验收评估报告。合格者,拨付项目经费,不合格者,予以相应处罚。 五、项目内容 区卫生局设立以下适宜技术项目进行招标: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技术、穴位埋线治疗相关适宜病种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技术、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技术、电针配合艾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上病下治推拿法治疗肩周炎技术操作、四步十法推拿治疗失眠技术、健脑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技术、三步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小针刀治疗

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项目一、三棱针点刺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结膜炎 主治:急性结膜炎。 症状:初期病症包括眼睛刺痒、有异物感、结膜充血、或眼部分泌物增加。后期病症包括畏光、流泪、眼睑肿胀、结膜严重水肿或出血。双眼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病。当眼部分泌物及充血消失后,表示病人已经康复。 操作要点: 1、取穴:耳尖、太阳穴。 2、三棱针点刺法:在针刺局部,先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乙醇棉球脱碘,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挟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刺入3-5mm 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单验方:野菊花30g,酒大黄6g,水煎服,日一剂。 注意事项:1、对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工作,以消除思想顾虑;2、操作手法宜轻、稳、准、快,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刺入过深,创伤过大;3、严格消毒,防止感染;4、体弱、贫血、低血压、妇女怀孕和产后等,要慎重使用。 考核要点:1、三棱针点刺法治疗急性结膜炎的操作与注意要点;2、中药组成与剂量。 项目二、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 主治:急性腰扭伤 症状:患者有搬抬重物史,常能听到清脆的响声。伤后重者疼痛剧烈,当即不能活动;轻者尚能工作,但休息后或次日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起床。检查时见患者腰部僵硬,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在损伤部位可找到明显压痛点。 操作要点: 取穴:后溪、人中、腰痛穴。 1、病在足太阳经,针刺后溪穴。 2、病在督脉,针刺人中。 3、病在足太阳与足少阳两经,针刺腰痛点。 针后可选命门、委中及局部阿是穴刺络拔罐放血。 注意事项:1、精神过度紧张者或患者处于饥饿,疲劳时不宜进行针刺;2、怀

孕者谨慎进行针刺;3、有凝血障碍者不宜进行针刺;4、机体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5、急性腰扭伤伴随出现典型下肢放射痛而且针灸疗效不显者,应注意有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并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考核要点:取穴的准确性、针刺的规范性及熟练程度。 项目三、解毒明目饮外洗联合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麦粒肿 主治:麦粒肿,又名睑腺炎,俗称“针眼”。 症状:初发时眼睑红肿、疼痛,数日后硬结变软化脓,脓头破溃后,脓液排出,红肿迅速消退,疼痛减轻。 方药组成: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干鲜均可。加水500克,浸泡1小时,武火煎开,文火煎煮20~30分钟,煎煮2次,头煎内服,二煎取干净纱布趁热洗患眼,每日2至3次。 操作要点:准确选取耳尖部位,在点刺局部先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乙醇棉球脱碘,点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挟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刺入3~5mm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注意事项: 洗时闭眼,避免烫伤。 针刺时注意:1、对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工作,以消除思想顾虑。2、操作手法宜轻、稳、准、快,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刺入过深,创伤过大。3、严格消毒,防止感染。4、体弱、贫血、低血压、妇女怀孕和产后等,要慎重使用。 考核要点: 1、解毒明目饮的组成与剂量; 2、三棱针点刺法治疗麦粒肿的操作与注意要点。 项目四、三棱针点刺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 主治:带状疱疹。 症状: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或灼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5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

中医常见操作规程.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 金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穴位贴敷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穴位埋线疗法操作规范…… 13、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4、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机操作规程 15、低频脉冲治疗仪操作规程 16、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操作规程 17、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18、超声波治疗操作规程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图1-1指切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强化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提升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肃州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建立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激发医务人员使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居民使用和掌握中医药防病治病基本知识,提高社会中医素养,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氛围,并最终为群众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实施原则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因人立项、广泛参与,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严格审核项目申报人资质、设施设备、团队协调等条件,评估医疗安全环境,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运用辩证施治原则,因人、因病、因时开展和推广适宜技术。 三、实施范围 区属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证书的医务人员。 四、实施阶段 申报阶段(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有

医务人员根据申报条件,在本单位同意的基础上,提交申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申报。 审核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1月31日):由区卫生局根据申报资料及实际工作情况,确定项目实施人(或团队)。 实施阶段(2014年2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有项目实施人负责实施,区卫生局进行督查、巡查,随时了解项目进展及实施质量,作为年终项目验收依据。 验收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有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进行验收,出具项目验收评估报告。合格者,拨付项目经费,不合格者,予以相应处罚。 五、项目内容 区卫生局设立以下适宜技术项目进行招标: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技术、穴位埋线治疗相关适宜病种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技术、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技术、电针配合艾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上病下治推拿法治疗肩周炎技术操作、四步十法推拿治疗失眠技术、健脑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技术、三步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小针刀治疗相关适宜疾病、熏洗疗法治疗相关适宜疾病、针刺治疗相关适宜疾病、拔罐治疗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资料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资料

-1-

目录 第一章推拿基本知识……………………………1-2页第二章推拿的手法………………………………3-7页第三章推拿的手法………………………………8-13页

第一章推拿基本知识 一、推拿的基本素质与要素 推拿医生的三项基本素质:良好的医德、健康的体魄、过硬的功夫。 推拿医生的临床三要素:诊断要明确、经穴要准确、手法要得当。 二、推拿时的几点注意 1、态度和蔼、严肃、要有同情心,要及时与患者交流,详细向患者交代治疗中的反应和禁忌事项,以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心情。 2、医生要保持仪表端正,应洗手,剪指甲,冬天要暖手后再施术,体位要端正,除小儿推拿外,医生不可坐位。施术中不允许吸烟,食点心,不允许与患者开玩笑或有刺激性的谈话。 3、手法要得当:不过猛、不过重、不浮躁。 三、推拿后的反应 推拿后患者都有一些反应,如疼痛等症状加重或疗效非常明显,疼痛症状似乎完全消失等,这些都是推拿后常见的反应,要及时告诉患者,解除患者的误解。我们把这些反应归纳为三期:不适期、轻快期、疲倦期,取得疗效后可再分为两期:恢复期,痊愈期。 四、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1、运动器官疾病:常见的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肢体关节病,肩与关节软组织损伤,脱位,瘫痪(偏瘫和截瘫)。2、内科疾病:胃痛,胃下垂,腹泻,糖尿病,失眠等。 3、儿科疾病:泄泻、疳积、发热、惊风、夜啼、盗汗、遗尿、肌性斜颈、小儿脑瘫等。 (二)禁忌症:1、有结核菌、化脓菌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进行推拿。2、癌症一般不做推拿。3、皮肤病,正在出血的肢体部位不宜推拿。-1-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 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4年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切实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全面提升中医药诊疗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的优势,缓解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在卫生院及社区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有效防治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和优势。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客观有效与简便易行相结合,挖掘整理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筛选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好服务。 二、推广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基层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机制,在卫生院及社区推广不少于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 在要求时限内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保证卫生院的中医药人员以及乡村医生都能接受培训,熟练掌握、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广大人民群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

三、推广范围及对象 培训范围:蛟河市中医院 培训对象:全体医务人员。 四、推广工作内容 以《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为基础筛选出的符合本乡实际情况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卫生院掌握不少于10项适宜技术,村卫生室掌握不少于4项适宜技术。 五、推广工作实施 1、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考核和落实。 2、推广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专家指导与自学为辅,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训推广与临床使用相结合,确保培训与推广实效。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书面考核,评估培训成果。 3、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门诊暨中医特色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设在卫生院中医科,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支持、指导开展推广培训。 4、推广基地成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指导开展村级医疗机构推广培训工作,为村级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提供咨询指导。 六、推广工作时间安排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一、针刺法 二、拔罐法 三、穴位按摩法 四、刮痧法 五、湿敷法 六、灸法 七、电针法 八、耳针疗法 九、小针刀 十、穴位注射疗法

一、针刺法 一、毫针法 毫针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 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2、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证 (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小儿囟门未闭合时的头顶腧穴部位。 4、告知 (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及时通知医师。 (2)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

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 5、物品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 6、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遵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的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 (7)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中医适宜技术练习题及答案

目录 敷熨熏浴类技术A1型 (1) 敷熨熏浴类技术A2型 (4) 敷熨熏浴类技术A3型 (5) 敷熨熏浴类技术A4型 (5) 刮痧技术A1型 (6) 刮痧技术A3型 (8) 刮痧技术A4型 (9) 灸类技术A1型 (9) 灸类技术A3型 (12) 灸类技术A4型 (12) 推拿技术A1型 (13) 推拿技术A4型 (22) 针刺类技术A1型 (23) 针刺类技术A2型 (33) 针刺类技术A3型 (37) 针刺类技术A4型 (41) 中药炮制类技术A2型 (44) 中药炮制类技术A4型 (45) 中药炮制适宜技术A1型 (45) 中药炮制适宜技术A3型 (49)

敷熨熏浴类技术A1型 1、常用的中药热熨法有 A、中药熨法 B、盐熨法 C、铁屑加醋热熨法 D、蚕砂热熨法 E、以上都是 2、热熨敷疗法的适应症有 A、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 B、吐泻 C、高热 D、丹毒 E、中暑 3、下列不属于热盐熨敷法的是 A、坐骨神经痛 B、关节疼痛 C、小便不畅 D、冬季咳嗽 E、颈椎病 4、()对风湿性关节疼痛有显著疗效 A、热盐熨敷法 B、葱熨法 C、蚕砂熨法 D、铁屑加醋热熨法 E、以上都可 5、( )主治急性渗出性湿疹 A、金银花水 B、蒲公英水 C、野菊花水 D、马齿苋水 E、薄荷水 6、不属于中药熏洗的作用是 A、调和阴阳 B、舒筋活络 C、祛湿止痒 D、活血化瘀 E、美容润肤 7、()多用于创伤感染、皮肤溃疡等,尤其发生于腹部及腰背部者 A、全身熏洗法 B、淋洗法 C、局部熏洗法 D、坐浴熏洗法 E、足熏洗法 8、严重肢体缺血,禁止使用超过()度的熏洗液进行中药熏洗。 A、25 B、30 C、38 D、35 E、40 9、下列关于中药熏洗疗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夏季熏洗后,要注意避风,必须待汗解和穿好衣服后再外出 B、如在熏洗过程中患者感到头晕不适,应停止洗浴,卧床休息 C、肛肠科患者应在排净大小便后再进行熏洗 D、如熏洗无效者或病情反而加重者,无需停止,增加熏洗次数即可 E、熏洗期间饮食宜清淡 10、不适合中药熏洗治疗的疾病是 A、麻疹 B、脚湿气 C、足跟痛 D、冻疮 E、急性传染病 11、下列关于筋瘤及中药熏洗疗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筋瘤多因先天禀赋不足,经脉薄弱,致血壅于下,日久则交错盘曲而成 B、临床可见:肢体沉重、胀痛、休息后可缓解 C、中药熏洗法可用金银花、马齿苋、黄柏、苦参、乳香、没药等熬药熏洗 D、熏洗时每次浸泡1小时 E、每日1-2次,7-10天为一疗程,连用2-3疗程 12、中药熏洗疗法的禁忌证叙述不准确的是 A、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忌用熏洗疗法。 B、严重化脓感染疾病忌用熏洗疗法。 C、妇女妊娠期间不宜进行熏洗疗法。 D、婴幼儿不宜进行熏洗疗法。 E、餐前餐后60分钟内不宜进行熏洗疗法。 13、中药熏洗疗法后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A、注意避风寒 B、及时添加衣物 C、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熏洗 D、饮用温开水或温糖水 E、以上都是 14、常用中药熏洗治疗的方法是 A、淋洗法 B、全身熏洗法 C、局部熏洗法 D、热罨法 E、以上都是 15、中药熏洗的作用有 A、舒筋活络 B、祛风散寒 C、祛湿止痒 D、活血化瘀 E、以上都是 16、不属于中药熏洗疗法的禁忌证是 A、急性传染病 B、严重化脓感染疾病 C、麻疹前期 D、严重高血压 E、妊娠期间

十项中医适宜技术技术操作考核表

十项中医适宜技术技术操作考核表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表 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单位姓名得分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素质要求 10 服装、鞋帽整齐。 5 根据病情特点,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医师操洗手,戴口罩。 2 作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25 物品 6 前要时备浴巾,屏风。准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6 与配合。备患者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施灸部位,保暖。 6 再次核对;明确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定位 5 点燃艾条,灸法正确。 10 操 艾条与皮肤距离符合要求。 2 作施灸及时除掉艾灰。 5 流 35 程艾条灸至局部皮肤稍起红晕,施灸时间合理。 5 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 5 灸后艾条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灸毕 3 施灸完毕,合理安排体位 3 操 15 整理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5 作艾条处理符合要求。 后施灸部位准确、操作熟练、皮肤情况、患评价 7 者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 操作熟练,灵活;运用灸法正确。技能熟练 5 15 回答全面、正确。理论提问 10 合计 100 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2(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

考核时间: 年月日 1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表 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单位姓名得分 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 5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素质要求 10 5 服装、鞋帽整齐。 5 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医师操 2 洗手,戴口罩。作 治疗盘,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罐,火前物品 25 6 柴,小口瓶。准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备 6 配合。患者 6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施灸部位,保暖。 定位 5 仔细观察施术部位;检查罐口有无损坏。 5 酒精棉球干湿适当。 5 点燃的明火后在罐内中下段环绕,未烧罐口拔罐操 作准确扣在已经选定的部位,罐内形成负压, 10 流 35 吸附力强,安全熄火,点燃的明火稳妥、迅程速的投入小口瓶。随时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红紫的程 观察 5 度,皮肤有无烫伤或小水泡;留罐时间l0 分钟,询问患者的感觉。 起罐 5 起罐方法正确。 3 拔罐完毕,合理安排体位。 整理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5 作 15 火罐处理符合要求。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及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常用 技术 操作规程

目录 1、艾条灸操作规程 2、拔罐法操作规程 3、推拿法操作规程 4、刮痧法操作规程 5、熏洗疗法操作规程 6、中药离子导入法操作规程 7、电针法操作规程

艾条灸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禁忌症】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25项中医适宜技术

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 一、从基层卫生实际出发,为鼓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临床医疗服务人员运用适宜技术服务群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了25个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内容包括25个疾病的简单诊断和治疗操作。 25个常见病包括:感冒头痛、偏头痛、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牙痛、急性咽痛、急性胃痛、痛经、急性腰扭伤、落枕、腱鞘囊肿、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足跟痛、腮腺炎、小儿泄泻、小儿食积、小儿遗尿、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 二、为使参加培训人员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诊治疾病,我局还组织专家编写了针灸、推拿、刮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作为本目录的第二至五部分,供各地在培训中使用。内容包括: 1.掌握针具选择、体位选择及消毒; 2.掌握毫针刺法---进针手法、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捻转)操作规范; 3.掌握得气的表现,熟悉得气的意义、不得气原因及如何促使得气; 4.熟悉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5.掌握留针和出针; 6.掌握针刺注意事项; 7.掌握针刺异常情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出血、血肿)处理及预防; 8.掌握灸法---艾条灸、温针灸的操作规范; 9.熟悉腧穴的定位方法; 10.掌握60个常用腧穴的定位,包括: 列缺、少商、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 迎香、四白、地仓、颊车、 下关、头维、天枢、梁丘、 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内庭、三阴交、地机、阴陵 泉、血海、后溪、肩贞、天 柱、风门、肺俞、脾俞、胃 俞、委中、肾俞、大肠俞、 关元俞、秩边、承山、昆仑、 至阴、太溪、水泉、内关、 肩髎、外关、关冲、瞳子髎、 率谷、风池、环跳、阳陵泉、 太冲、关元、承浆、百会、 水沟、神阙、中脘、大椎、 印堂、太阳、鱼腰、耳尖、 夹脊。 11.掌握拔罐法---火 罐(闪火法); 12.掌握三棱针法--- 点刺法; 13.熟悉耳针疗法; 14.掌握成人推拿常用 手法,包括:滚法、揉法、 摩法、擦法、推法、按法; 15.掌握推拿的适应 症、禁忌症; 16.掌握常用小儿推拿 常用穴位及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天 门、坎宫、太阳、耳后高骨、 腹、腹阴阳、脐、七节骨、 脾经、大肠、八卦、三关、 六腑。 17.掌握刮痧的操作规 范。 一、25个常见病简单诊断 与治疗操作 一、感冒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 合谷、列缺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 痛部位 刮痧:前额、太阳穴、 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 窝、腘窝。 二、偏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 率谷、头维、外关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 痛部位 三、麦粒肿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 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 应点 四、急性结膜炎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 阳、耳尖 五、牙痛 毫针刺:合谷、颊车、 下关、内庭 六、急性咽痛 三棱针点刺放血:少 商、商阳、鱼际、耳尖 七、落枕 毫针刺:天柱、大椎、 后溪、落枕穴 按摩:疼痛部位 刮痧:疼痛部位 八、急性胃痛 毫针刺:中脘、足三里、 梁丘 艾灸:中脘、足三里、 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 痛 刮痧:背部:脾俞、胃 俞;腹部:中脘、天枢;上 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 部:足三里 九、痛经 毫针刺:关元、中极、 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 艾灸:关元、中极 刮痧:关元至中极、地 机至三阴交、次髎 十、急性腰扭伤 毫针刺:腰痛穴、阿是 穴、委中 刺络拔罐:阿是穴,配 委中穴放血 刮痧:疼痛部位,委中 十一、腱鞘囊肿 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 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 有波动感 围针刺法:囊肿局部 十二、肱骨外上髁炎 (网球肘) 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 巾时痠痛加重 阿是穴围针加灸 十三、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 水泉 十四、腮腺炎 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 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 放血 十五、小儿泄泻 1.辨证 (1)伤食:腹胀腹痛, 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 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 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 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 指纹紫滞。 (2)阳虚:食后作泻, 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 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 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 细微。 (3)外感:便稀多沫, 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 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 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 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 粘液,肛门灼热发红,舌质 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2.推拿治疗 基本治法: (1)取穴:脾经、内 八卦、大肠、小肠、脐、腹、 七节骨、龟尾。 (2)操作: 1)患儿坐位或仰卧 位:补脾经200次,运内八 卦100次,推大肠300次, 清小肠200次; 2)患儿仰卧位:以 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 各200次;

中医门诊部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门诊部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门诊部技术操作规程 1、经穴光疗技术 【概述】 经穴光疗技术照射法是根据疾病性质的不同,利用光的辐射能照射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主要为温热效应,与灸法类似。 【操作方法】 穴位照射,即单独照射某一穴位,在反射罩前加用锥形管,以利于红外线集中投射。用锥形管时,光辐射量减弱,可令病人接近反射罩,锥形管前端距照射部位为5,10cm。穴区照射,即以某一腧穴为中心,包括邻近腧穴在内的某一局部,反射罩与照射部位距离40,60cm。 治疗剂量应根据机体部位、病人感觉及皮肤温度来决定。 【适应症】 1、多种炎症,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慢性炎症。 2、软组织肿胀性疾病。 3、肌肉痉挛性疾病。 4、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 【注意事项】 1、在感觉障碍的区域照射要多加注意,以免因感觉迟钝引起灼伤。

2、严重的肢体血液循环障碍时,应慎用或禁用。这是由于周围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时,照射的热量很难被带走,易于发生灼伤。局部代谢增加,使供血不足而更加缺氧,导致局部病情恶化,甚至坏死。 3、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有出血性倾向或出血性疾病等不宜应用。 4、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头晕、恶心、欲吐、倦怠、乏力等情况,应停止治疗,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 2、中药换药技术 【目的】 换药法是对疮疡、跌打损伤、虫咬伤、烫伤、烧伤、痔瘘等病症的伤面进行 清洗、用药处理、包扎等操作的方法。其目的是观察伤口变化,保持引流通畅,控制局部感染,保护并促进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顺利愈合。通过换药,药物直达病位,可起到清热解毒、提脓祛腐、生肌收口、镇痛止痒等作用。 【用物准备】 治疗盘、0.5,碘伏、生理盐水、双氧水、换药碗、弯盘、镊子、剪刀、探针、纱布、无菌干棉球、油纱条、胶布;相应药液或各种散、膏、丹等外用药,必要时备药捻;酌情备绷带、橡皮单、治疗巾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伤口,垫橡皮单、治疗巾,必要时屏风遮挡。

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计划

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计划 篇一: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计划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创建省级和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认真对照《安徽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标准》相关要求,对我们在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和推广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本着发掘自身优势,努力使优势达到有效发挥和提高;找出问题所在,不足要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原则,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计划 1、积极建立和健全中医药队伍,完善中医相关科室设置和基本设备的配备,为进一步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和推广适宜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中心现有中医药人员9人,其中副主任中医师2人,主治中医师3人,引进中医人才(中医学院应届毕业生)1人,主管中药剂师1人,推拿针灸专业人员有待引进和加强。 2、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推广和应用的力度,我们要根据中心实际技术力量和社区对中医药的需求制定适宜技术项目和具体推广办法,扩大应用面,提高受益面,在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和疑难杂症疗效差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中心已具备一定的中医技术力量和病员基础,但是基本

上集中在解决专科疾病和疑难杂症方面,而相关中医康复科室没有集中设置,未形成浓厚中医康复氛围,更没有深入社区开展经常性、持续性的中医康复活动,尤其是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不多不规范,相关的健康教育跟不上,此外由于居民认知度不高,参与的积极性不大,结果没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养生保健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工作与政府的要求,居民的希望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工作要注意和加强改进的重点。 3、我们要积极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提高工作, 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实用,需要及时改进和总结,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同时我们要借助社区卫生培训基地有利平台,以及我们在构建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和理论体系方面具有的领先优势,认真做好对全科医生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使用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为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实施方案 1、根据《建设标准》的要求和中心的实际情况,高标准,严要求,克服困难,努力使中医药人员数量、科室设置、开展适宜技术项目和疗效评估方面达标。 2、为了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要根据社区居民实际健康需求和中心自身中医药特色,制定可行性工作计划和实施项目如我中心在“痛点注射治疗颈椎病、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