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机理
- 格式:pdf
- 大小:233.44 KB
- 文档页数:5
细菌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研究进展戴芸芸;钟卫鸿【摘要】木质纤维素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其生物降解需要多种微生物协同完成。
细菌具有生长快、结构简单、适宜酸碱性条件生长等特点,在降解木质纤维素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介绍了近年来报道的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细菌种类,综述了细菌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机理及木质纤维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The biodegradation of lignocellulose needs the participation of synergism of multi-microorganisms due to its complexed natural structure.Bacteria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degradation of lignocellu-lose due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such as rapid growth,simple structure,suitable for acid and alkaline conditions. The types of bacteria for degrading lignocellulose in recent years are introduced,and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detection methods for content of lignocellulose are summarized.【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6(033)006【总页数】6页(P11-16)【关键词】细菌;木质素;纤维素;生物降解【作者】戴芸芸;钟卫鸿【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32;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52.78;X172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开发利用是解决目前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其主要成分天然纤维质原料的结晶性和木质化限制了其可利用性[1]。
木质纤维素的酶解技术研究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主要来源于农业废弃物(如秸秆)、林业废弃物(如木屑)以及工业废弃物(如造纸浆渣)等。
将木质纤维素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如生物燃料、生物化学品和生物材料,对于解决能源危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酶解技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方法,在木质纤维素的转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木质纤维素的组成与结构木质纤维素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
纤维素是由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分子取向性。
半纤维素是由多种不同的糖单元组成的支链聚合物,其结构较为复杂。
木质素则是一种无定形的芳香族聚合物,填充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间,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为植物提供机械强度和抗微生物侵蚀的能力。
由于木质纤维素的复杂结构,其直接利用存在诸多困难。
纤维素的结晶区难以被水解,半纤维素的复杂结构需要特定的酶来分解,而木质素则会阻碍酶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接触。
因此,在进行酶解之前,通常需要对木质纤维素进行预处理,以破坏其结构,提高酶解效率。
二、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方法预处理的目的是降低木质纤维素的结晶度、去除木质素、增加孔隙率和表面积,从而提高酶对底物的可及性。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主要包括机械粉碎、微波处理和超声波处理等。
机械粉碎可以减小木质纤维素的颗粒尺寸,增加表面积,但能耗较高。
微波和超声波处理可以通过产生热效应和空化效应,破坏木质纤维素的结构,但设备成本较高。
化学法包括酸处理、碱处理和有机溶剂处理等。
酸处理可以有效地水解半纤维素,但可能会导致糖的降解和设备腐蚀。
碱处理可以去除木质素,但会产生大量的废水。
有机溶剂处理可以选择性地溶解木质素,但有机溶剂的回收和处理较为困难。
生物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产生的酶来分解木质素。
例如,白腐菌可以分泌木质素降解酶,对木质素进行分解,但处理周期较长。
三、酶解过程中涉及的酶酶解木质纤维素主要涉及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降解酶。
木质素的化学改性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摘要:化石资源的枯竭和环境危机促使科学工作者开发和利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木质素作为一种成本低廉、开发潜力大的生物降解天然高分子材料已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木质素;化学改性;高分子材料;应用前言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有着巨大的可利用量,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其清洁高效利用能够缓解化石能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也与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相符。
现有技术对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开发利用较为完善,在热化学转化、生化转化、材料合成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1木质素结构特征木质素结构可以拆分为不同甲氧基含量的三种苯基丙烷单元,根据苯环连接的甲氧基数量从多到少分为紫丁香基丙烷单元(S型木质素)、愈创木基丙烷单元(G型木质素)和对羟苯基丙烷单元(H型木质素)。
本节主要概述木质素中的官能团、单元连接以及酰化/交联结构。
2木质素的降解机理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含芳环的天然高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种类丰富,在植物界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储量巨大,具有代替石油的潜力。
同时,随着工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纸质品需求量逐年增加,在造纸工艺中提取完造纸所需纤维素后剩下的造纸黑液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
研究表明木质素生物降解过程主要包括化学结构变化。
侧链氧化是木质素降解过程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使木质素的单体之间的连接发生断裂,降解成低分子物质,其中涉及的主要是Cα-Cβ键和醚键的断裂,随之将断裂处与苯环相连的末端碳原子氧化成酸。
去甲基化过程与酚类物质的形成有关。
在堆肥期间,降解物中的的烷基酚含量相对增加;侧链氧化解聚和去甲基化后得到的木质素是以单环为主的芳香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开环而实现完全降解。
3木质素基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3.1木质素/淀粉复合材料淀粉是一种植物来源天然高分子。
淀粉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羟基,使其制品吸水性较强,在高湿度环境下,力学性能下降严重,这给扩大其应用领域带来了困难。
枯草芽孢杆菌在生物质降解中的应用及其机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具有许多生物学特性,如高度耐受性、多样的代谢能力和生物降解能力等。
近年来,枯草芽孢杆菌在生物质降解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生物质是指由植物原料或有机废料组成的可再生资源,包括木材、秸秆、农作物残渣等。
利用生物质资源进行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枯草芽孢杆菌在生物质降解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首先,枯草芽孢杆菌在生物质降解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木质纤维素分解上。
木质纤维素是木材和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分,其降解对于生物质的利用至关重要。
枯草芽孢杆菌通过生产纤维素酶、木质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多种降解酶,能够高效地分解木质纤维素,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糖类和其他有机物质。
这种能力使得枯草芽孢杆菌在生物质糖化和生物燃料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次,枯草芽孢杆菌还能降解生物质中的木质素。
木质素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和高度抗降解性。
然而,通过分泌多种木质素酶,如锯末素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等,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有效地降解木质素,释放出其中蕴含的能量。
这对于生物质的完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提高生物质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解产物的品质。
此外,枯草芽孢杆菌还表现出对生物质中其他成分的降解能力。
例如,它可以分解纤维素素和淀粉等多糖类物质,将其转化为可溶性糖和其他有机物。
同时,枯草芽孢杆菌还能分解生物质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
这些降解能力使得枯草芽孢杆菌在生物质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从机制上来看,枯草芽孢杆菌的降解能力主要归功于其多样的代谢途径和降解酶的产生。
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复杂的代谢网络,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将生物质降解产物转化为能量和其他中间产物。
同时,枯草芽孢杆菌能够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调控降解酶的合成和分泌,以适应不同生物质降解物的降解需求。
木质纤维素木质纤维素是一种常见的天然聚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是植物体的主要结构成分之一。
它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键连接而成的多糖。
木质纤维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使细胞壁具有适当的刚度和形态,同时还可以促进植物的导水和传递养分。
木质纤维素的化学结构木质纤维素的基本化学结构由葡萄糖分子组成,它们通过特定的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长链状的结构。
在实际的植物细胞壁中,木质纤维素通常与其他的多糖以及一些辅助结构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支架结构。
木质纤维素的性质及应用木质纤维素具有一定的耐水性和机械强度,在工业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木质纤维素可用于纸浆和造纸工业,作为包装材料、卫生纸、纸质衬板等的原料。
此外,木质纤维素还可以通过化学修饰,变成纤维素醋酸盐等高附加值的材料,用于制备纤维素纤维、纺织品、食品添加剂等。
木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在自然界中是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的,这是通过一系列的酶参与的生物降解过程。
微生物通过产生特定的纤维素酶来分解木质纤维素,最终将其分解成二糖和单糖等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
这种生物降解的过程对于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木质纤维素的研究前景随着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对木质纤维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人们致力于发展高效的生物工艺方法,提高木质纤维素的利用率和降解效率,以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
同时,基于木质纤维素的可再生特性,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开发新型的生物基材料、生物燃料等。
综上所述,木质纤维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聚合物,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相信木质纤维素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
微生物降解秸秆的原理是秸秆是指农作物收获后剩余的茎秆、叶片等农作物植物体的残留物。
它包含丰富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聚合物。
这些聚合物的结构复杂,不易被一般条件下的生物降解。
在厌氧阶段,厌氧微生物通过产生一系列酶来分解秸秆中的有机物质。
首先,产生的外源酶,如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作用于秸秆的主要组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将其切割成较小的多糖和寡糖。
然后,这些多糖和寡糖被微生物细胞上的内源酶作用,进一步降解成单糖和其他简单的有机酸、气体等。
这些产生的有机物质在好氧阶段进一步被微生物降解。
好氧微生物利用这些有机物质作为能源和碳源进行生长和代谢。
它们通过产生酶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更简单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
同时,这些好氧微生物也会产生热量,从而促进降解过程。
微生物降解秸秆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起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厌氧产气菌能够分解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产生甲烷等气体。
厌氧消化细菌能够分解纤维素,产生乙酸和氢气等。
而好氧菌则能够利用这些产物进一步降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微生物降解秸秆的速度和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秸秆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决定了其降解的难易程度。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间的连接性以及木质素的稳定性都会影响微生物降解的效果。
此外,环境条件也十分重要,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均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微生物降解秸秆,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优化微生物群体以及调整降解过程中产生的酶等手段来提高降解效果。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等手段来改良秸秆的结构,提高其可降解性。
这将有助于解决秸秆处理的问题,降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能有效利用秸秆资源。
微生物降解秸秆的原理
微生物降解秸秆是指微生物利用秸秆中的有机物质进行代谢和分解的过程。
微生物降解秸秆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酶的作用:微生物产生的酶能够分解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多种复杂有机物质,使其分解成较简单的有机物。
例如,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能够分解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从而释放出其中的营养物质。
2.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微生物能够利用秸秆中的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和能源进行代谢和生长。
通过代谢作用,微生物能够将复杂的有机物质转化为较简单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从而实现秸秆的降解。
3. 微生物间相互合作:秸秆中的降解微生物往往存在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
例如,一些菌种能够分解纤维素,而另一些菌种能够利用分解纤维素产生的简单糖进行生长和代谢。
微生物间的相互合作使得秸秆降解的效率更高。
4. 环境因素影响:微生物降解秸秆的效率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pH值等。
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作用的进行。
综上所述,微生物降解秸秆依靠微生物产生的酶的作用,利用秸秆中的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和能源进行代谢和生长,微生物间相互合作,同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最终实现秸秆的降解。
堆肥有机物的降解反应有哪些1、蛋白质的降解。
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利用自身合成的蛋白酶将物料中的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氨基酸经微生物的脱氨作用生成有机酸与NH3,经微生物脱羧作用生成胺与CO2.胺再经一系列酶催化反应(氨氧化酶、脱氢酶等)生成有机酸,后被彻底氧化为H2O和CO2.2、脂质的降解。
脂质经真菌脂肪酶的水解作用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甘油继续在甘油激酶的作用下生成甘油-3-磷酸,进而在磷酸甘油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二羟丙酮磷酸,最终进入真菌线粒体和细菌的拟线粒体的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为H2O和CO2.脂肪酸进行β-氧化,经过一系列的氧化、水化、进一步氧化、硫解反应下生成乙酰-CoA、FADH2、NADH,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分解为H2O和CO2,FADH2、NADH经过氧化磷酸化生成大量ATP供微生物生命活动。
3、淀粉的降解。
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必须先依靠微生物胞外水解酶的作用将其分解为单糖等形式。
单糖进入微生物细胞内,经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激酶等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和NADH,NADH经氧化生成ATP,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分解为H2O、CO2和ATP。
4、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
木质纤维素构成了所有植物的主体部分,通常也大量存在于生活垃圾和农业废物中。
木质纤维素中纤维素占40%到60%,半纤维素占20%到35%,木质素占15%到30%。
微生物通过合成纤维素酶来降解纤维素,纤维素酶主要包括C1、CX和β-葡萄糖苷酶3部分,C1酶破坏纤维素中晶体状结构后,CX酶进行水解反应,水解部分纤维素及纤维素衍生物,最后由外切β-1,4-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萄糖苷酶将纤维素链分解,生成葡萄糖,纤维二糖等小分子物质。
最终经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被完全分解。
5、木质素的降解。
木质素分子中含有芳香基、酚羟基、醇羟基、羰基、甲氧基、羧基、共轭双键等活性基团,可进行氧化、还原、水解、卤化、硝化、磺化、醇解、烷基化、酰化、缩合或接枝共聚等化学反应,化学性质较为复杂,溶解性差,难以被酸水解。
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酶系特性及其应用摘要木质素是潜在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利用白腐真菌对其进行降解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简述了白腐菌降解木质素酶系及催化作用以及白腐真菌的降解机理,介绍了白腐真菌在农作物秸秆、造纸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生物堆肥中的应用。
关键词白腐真菌;木质素;解酶;应用木质素是由苯丙烷单元通过醚键和碳-碳键连接而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高分子芳香族类聚合物,组成单元的结构及其连接键复杂而稳定,使得木质素很难降解[1]。
在植物组织中木质素与半纤维素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并将纤维素分子包埋其中,形成一种坚固的天然屏障,使一般微生物很难进入其中分解纤维素。
因此,纤维素的分解关键在于木质素的降解。
在自然界中,木质素的完全降解是真菌、细菌和相关微生物群落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真菌起重要的作用,典型的木质素分解真菌是白腐真菌[2]。
1白腐真菌白腐真菌是一类能使木材呈白色腐朽的丝状真菌。
分类学上白腐真菌属于真菌门,主要为担子菌纲,少数为子囊菌。
它相对于纤维素类成分更易降解木质素,在腐朽木质素过程中几乎是同时破坏多糖和木质素,能在一定条件下将木质的主要成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全部降解为CO2和H2O。
由于白腐真菌能够分泌胞外氧化酶降解木质素,所以白腐菌被认为是目前最为理想的的一类降解木素的真菌[3]。
目前研究较多的白腐真菌种类有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彩绒革盖菌(Coridus versicolor)、变色栓菌(Thametes versicolor)、射脉菌(Phlebia ra-diata)、凤尾菇(Pleurotus pulmononanus)、朱红密孔菌(Pycnoporus cinnabarinus)等[4]。
2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在20世纪80年代,木质素降解酶有了突破性研究。
1983年美国的Tien和Kirk带领2个研究小组[5],分别从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发现了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简称Lip)。
2013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文丘里流量计如图所示,ρ1=ρ2,如果管道中通过的流量保持不变,管道轴线由原来的向下倾斜45°变为水平,U 形测压计的读数为( )。
题1图A .2h ∆ B .ΔhC hD .2Δh 【答案】B【解析】根据连续性方程:Q =Av 。
式中,Q 为管道中流量;A 为横截面积;v 为流速。
已知管道中通过的流量保持不变,横截面积不变则流速不变;将管道轴线变为水平,两点处压强不变。
根据伯努利方程:22g g v pz C ρ++=。
式中,z 为位置水头;22g ν为速度水头;gp ρ为压强水头。
压差计两侧高度差恒定,仍为Δh 。
2.平流管中心流速0.8m/s ,管径20mm ,管中流量为( )。
A .1.156×10-4m 3/sB .2.51×10-4m 3/sC .1×10-3m 3/sD .5.02×10-4m 3/s 【答案】B【解析】根据圆形管内流量计算公式:24Q Av d v π==。
式中,Q 为流量;d 为管径;v 为流速。
代入数据计算得:Q =2.51×10-4m 3/s 。
3.图中穿孔板上各孔眼大小形状相同,每个孔口的出流速度关系为( )。
题3图A.v1>v2>v3>v4B.v1=v2=v3=v4C.v1<v2<v3<v4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本题中,1、2、3、4号孔均处于液面以下,属于孔口淹没出流。
淹没出流的流速与孔口深度无关,即各孔口流速相等,即v1=v2=v3=v4。
4.水力最优的矩形明渠均匀流的水深增大一倍,渠宽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渠道中的流量()。
A.变大B.变小C.不变D.随渠道具体尺寸的不同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根据明渠均匀流体积流量计算公式:12532312231i AQ AR in nχ==。
碱预处理木质纤维素产物我们来了解一下碱预处理的基本原理。
碱预处理是将木质纤维素暴露在碱性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将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破坏,使其更易于分解和提取有价值的产物。
这一过程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相对较为经济高效。
碱预处理木质纤维素产物的主要应用之一是生物质能源的生产。
通过碱预处理,木质纤维素的结构可以被部分破坏,使其更易于被微生物降解。
这样一来,木质纤维素可以被转化成生物气体、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从而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碱预处理还可以提取木质纤维素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纸张、纺织品和建筑材料等。
半纤维素则可以被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如二甲基亚砜等。
因此,碱预处理木质纤维素产物对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碱预处理还可以改善木质纤维素的性质和性能。
通过破坏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碱预处理可以增加其比表面积和孔隙度,从而增强其吸附能力和催化活性。
这使得碱预处理木质纤维素产物在环境治理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在实际应用中,碱预处理木质纤维素产物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碱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需要解决。
其次,碱预处理的条件和参数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产物的产率和质量。
此外,碱预处理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的碱预处理方法和技术。
例如,利用离子液体、微生物和酶等新型溶剂和催化剂进行碱预处理,可以提高产物的选择性和产率。
此外,采用循环利用废液和能源回收技术,可以降低碱预处理的成本和环境影响。
碱预处理木质纤维素产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碱预处理,木质纤维素可以得到有效提取和改善,从而应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提取以及性质和性能的改善。
然而,碱预处理木质纤维素产物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决方案。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碱预处理木质纤维素产物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树叶做生物质燃料的原理木质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组分,它存在于树叶中。
将树叶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的原理涉及到纤维素的分解和转化过程。
树叶是植物中的主要光合作用器官,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
树叶中的有机物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
其中,纤维素是最主要的成分,占据了木材中的大部分。
纤维素是由大量葡萄糖分子串联而成的聚合物,其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对生物降解的难度。
纤维素的分解需要通过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来实现。
在生物质燃料生产中,主要是通过生物处理来分解纤维素。
生物质燃料的生产过程中,常常涉及到生产微生物,例如细菌和真菌。
这些微生物具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酶系统。
纤维素酶是一类专门分解纤维素的酶,通过水解纤维素链中的β-1,4-糖苷键来降解纤维素。
这些酶可以将纤维素分解为低聚糖或单糖,然后进一步进行代谢。
在生物质燃料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树叶与水、微生物和底物混合在一起,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
首先,树叶被打碎和粉碎,以增加纤维素的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和酶的作用。
接着,适量的水和微生物菌种加入树叶中,形成混合物。
对于底物的选择,可使用一些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和淀粉,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纤维素酶的产生。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对底物的代谢产生纤维素酶。
这些酶能够定向地降解纤维素,将其分解为低聚糖,如葡萄糖和木糖。
然后,这些低聚糖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进一步转化为醇类、有机酸或其他化合物。
发酵过程中,一般需要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PH值等条件,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产生。
此外,还需要进行适时的搅拌、通气和营养物质的补充,以提高发酵效率和产物的质量。
发酵结束后,可以通过过滤、除杂、浓缩等工艺步骤来获得纤维素酶和有机物产物。
纤维素酶可以进一步纯化和固定化,用于下一批树叶的处理。
而有机物产物可以经过蒸馏、提纯等步骤,得到生物质燃料,如生物乙醇、生物甲烷和生物柴油。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单独某一种预处理方法并非对任何原料都有较好的效果。
目前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分步组合法和生物法几大类。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预处理主要是增大比表面积、孔径,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和聚合度。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机械粉碎、机械挤出、高能辐射等[1] 。
1.1 机械粉碎机械粉碎即将物料切碎、碾磨处理成10〜30mm或0.2〜2mm的颗粒,比表面积增高,结晶度、聚合度降低,可及度增加,有利于提高基质浓度和酶解效率,但不能去除木质素及半纤维素。
粉碎分为干粉碎、湿粉碎,包括球磨、盘磨、辊磨、锤磨、胶体磨、机械挤出等,胶体磨适用湿物料,而球磨对干、湿物料都适合。
由于粒径与能耗相关,经济性不高,效果单一,故粉碎常与其他方法相互补充[2] 。
研究表明,甘蔗渣、麦秆经球磨与盘磨粉碎后酶解率及乙醇得率均显著提高;经宽角X 射线衍射分析,球磨主要通过降低结晶度改善酶解,而盘磨则主要依靠去纤维化。
机械挤出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预处理新技术,处理效果受到设备尺寸及参数的影响。
物料通过挤出器时在热、混合和剪切作用下引起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依靠螺旋挤出转速及温度打破木质纤维结构,引发去纤维化、纤维化效应,缩短纤维长度,改善了酶对底物的可及性[1]。
1.2 高能辐射高能辐射是用高能射线如电子射线、丫射线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可使纤维素聚合度下降,降解为小纤维片段、寡葡聚糖甚至纤维二糖,使结构松散,打破纤维素晶体结构,增加反应活性。
采用丫射线辐照处理秸秆,可使纤维素酶解转化率提高至88.7%。
KIM等[3]证明电子束照射确实能增加纤维素的酶解率:稻秆用80kGy、0.12mA、1MeV 的电子束照射后酶解葡萄糖得率达52.1%,比直接酶解的22.6%增加近30%。
2 化学方法2.1 酸预处理酸法是研究得最早、最深入的化学预处理方法,分为低温浓酸法和高温稀酸法。
低温浓酸(如72%H2SO4、41%HCI、100%TFA)处理效果通常优于高温稀酸,能溶解大部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是其毒性、腐蚀性及危害大,需要特殊的防腐反应器,酸回收难度较大,后期中和需消耗大量的碱,因此应用受到限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