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_敖梦
- 格式:pdf
- 大小:115.65 KB
- 文档页数:3
HER2靶向载HSV-TK基因并具有核定位效应的纳米超声造影剂制备张月1,周厚妊1,罗语岑2,辛莹1,刘小奇1,刘治军1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110004;2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摘要:目的制备一种以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为靶点同时载有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且具有核定位效应的纳米超声造影剂,并探讨其理化特性和体外超声显影效果。
方法采用前期课题组构建的胍基化SS-PAAs类阳离子聚合物AGM-CBA,制备AGM-CBA/HSV-TK载体基因复合物并测定其粒径,采用薄膜水化—机械振荡法制备生物素化脂质体,以桥联亲和素—生物素法制备以HER2为靶点的靶向纳米级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
对超声造影剂的外观形态、粒径、电位等进行表征;使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HER2抗体与造影剂连接情况;使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观察靶向纳米造影剂的超声显影效果。
结果AGM-CBA/HSV-TK载体基因复合物粒径为(96.73±1.27)nm,所制备的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呈相对规则圆整的球形,粒径为(550.93±10.19)nm,Zeta电位为(-9.75±0.74)mV。
HER2抗体与造影剂成功连接。
体外超声成像显示,纳米超声造影剂呈细腻均匀的点状密集高回声。
结论成功制备出HER2靶向载HSV-TK基因并具核定位效应的纳米超声造影剂,且体外超声显影效果理想。
关键词:纳米超声造影剂;靶向;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1.16.005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1)16-0020-04Preparation of HER2-targeted nano-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carrying HSV-TK gene and with nuclear localization effectZHANG Yue1,ZHOU Houren,LUO Yucen,XIN Ying,LIU Xiaoqi,LIU Zhijun1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110004,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prepare a 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targeted nano-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carring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gene and with nuclear localization effect,and to detect i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ultrasound contrast in vitro effects.Methods The guanidine of SS-PAAs(poly amino amine)containing disulfide bond type of cationic gene carrier guanidine butyl amine monomer(AGM)and N,N'-double acryloyl in AGM-CBA(CBA)polymerization products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AGM-CBA/HSV-TK carrier gene complexes and determine the particle size.The thin-film hydration-mechanical oscillation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of bioti⁃nylated liposome,the bridging avidin biotin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nano-scale lipid microbubble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targeting HER2.The appearance morphology,particle size and potential of ultrasonic contrast agent were character⁃ized.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detec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ER2antibody and contrast agent.Doppler color ultrasound instrument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ultrasonic development effect of targeted nanometer contrast agent.Re⁃sults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vector gene complex AGM-CBA/HSV-TK was(96.73±1.27)nm,and the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prepared was relatively regular and round,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550.93±10.19)nm and a Zeta po⁃tential of(-9.75±0.74)mV.The HER2antibody was successfully linked to the contrast agent.In vitro ultrasound imaging showed that the nano-ultrasonic contrast agent showed dense and high echo.Conclusion HER2-targeted nano-ultrason⁃ic contrast agent containing HSV-TK gene and with nuclear localization effect has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and the ef⁃fect of in vitro ultrasound development is ideal.Key words:nano-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targeting;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pes simplex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801712)。
超声分子成像进展钱梦騄;程茜;周红生【摘要】超声分子成像是在超声医学成像的基础上,利用靶向超声造影剂为分子探针,以可视化和定量获取活体组织细胞的分子信息为目标的影像术.它不用进行手术活检,不仅可以给出病灶的空间信息,而且能确定它的性质,并可在低的临床风险下,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和对疗效进行评估.本文对现有的核医学分子成像,磁共振分子成像,光学分子成像和光声分子成像技术作了简单介绍,着重讨论了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和应用的进展.【期刊名称】《应用声学》【年(卷),期】2013(032)003【总页数】8页(P182-189)【关键词】分子成像;超声;光声;靶向造影剂【作者】钱梦騄;程茜;周红生【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上海200092;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站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1 引言超声分子成像(分子影像学)是以超声医学成像为基础,利用微纳米超声造影剂作为靶向定位的分子探针[1],来获取活体组织/病灶的抗原表位(分子信息),实现对组织细胞和分子的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高分辨率医学成像技术。
它不仅能像现有的医学超声成像技术那样,给出组织/病灶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的空间信息,更重要是它能得到病灶“质”的信息:它是“良”性还是“恶”性,它包含有哪些分子过程,它对治疗的响应,它扩散和转移的速度等时变特性。
由于分子成像能不用手术或活检就可对病灶进行病理学诊断,对患者和疾病提出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并能进行疗效评估的诊疗技术。
因此,自 1999年以来,超声分子成像随着分子生物学、医学超声影像术和纳米技术[1]的发展而迅速兴起,并在肿瘤[2]、动脉粥样硬化[3]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疗中取得重要进展。
由于分子本身太小而难以用现有的无创医学成像技术直接成像,因此利用特殊和敏感的靶向定位造影剂作为分子探针来探测感兴趣的抗原表位(分子信息)是分子成像的核心。
超声造影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进展马千清; 龚儒杰【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9(048)016【总页数】4页(P2830-2833)【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Crohn病; 综述【作者】马千清; 龚儒杰【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超声科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透壁炎症,涉及肠壁的所有层,并可能影响从口腔到整个胃肠道、肛门[1],常见于远端小肠和近段结肠。
可能会伴有广泛或多发性肠腔狭窄、穿孔、脓肿和瘘管等[2]。
所以对于CD的检查、活动性评估及随访显得尤为重要。
CD常见的检查方法有肠镜、X射线钡餐、核磁共振(MRI)、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像(CT)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肠镜是CD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其具有侵袭性,存在有穿孔风险,且不能评估会阴区并发症,如瘘管及脓肿,而且肠镜只能探查88%的肠段[3]。
X线片钡餐及CT具有放射性,反复检查可能会有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儿童及育龄期妇女,MRI耗时长且价格昂贵,因此并没有被广泛应用。
超声造影是非侵入性的,没有电离辐射,更适合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
口服及静脉造影剂的引入提高了小肠病变的超声图像质量,使得超声检测CD的整体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有提高[4]。
本文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在C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患者准备及探头的选择检查前患者应禁食6 h。
先使用凸阵探头(3~5 MHz)探查腹部整体情况,对疾病进行初步评估,再使用线阵探头(4~12 MHz)仔细观察病变部位,观察增厚的肠壁及是否有并发症。
2 正常肠壁声像图正常肠壁表现为多层区域,中心处具有高回声肠内容物。
超声造影可以观察到5个不同的层面,由内向外分别为:强回声的黏膜层、低回声的黏膜肌层、强回声的黏膜下层、低回声的固有肌层、强回声的浆膜层[5-6]。
3 超声造影诊断CD的主要标准(1)肠壁增厚(≥3 mm,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正常肠壁层次结构模糊或消失;(2)小肠扩张(直径大于25 mm);(3)肠管狭窄(直径小于10 mm);(4)受累肠壁脂肪增生,可见“爬行脂肪征”;(5)蠕动减少;(6)其他并发症:如瘘管、脓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7]。
声诺维原理声诺维(Sonovue)是一种超声微泡造影剂,用于超声成像技术中,以提高超声波的回声信号,从而更好地显示血管和组织中的血流情况。
声诺维的原理是基于声学原理和物理机制。
以下是声诺维的详细介绍:声诺维是由气体、外壳和内核组成的微泡造影剂。
其外壳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内核为纯气体。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声诺维的微泡受到振动,发生压缩和扩张,从而反射或散射超声波。
由于声诺维的微泡与血液中的红细胞大小相近,因此可以在超声波下清晰地显示出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声诺维的原理基于声学原理和物理机制。
当超声波遇到声诺维的微泡时,微泡会受到交替的压力和拉力的作用,导致其发生振动。
这种振动使得微泡与周围介质之间的密度和速度差异发生变化,从而反射或散射超声波。
反射或散射的超声波可以被超声探头接收并显示在屏幕上,形成可观察的回声信号。
声诺维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以下优点:1. 提高超声波的回声信号:由于声诺维的微泡可以强烈地反射或散射超声波,因此可以显著提高超声波的回声信号,从而更好地显示血管和组织中的血流情况。
2. 安全性高:声诺维的外壳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因此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小。
同时,声诺维的微泡大小与红细胞相近,可以通过肾脏自然排泄,不会在体内残留。
3. 可重复性好:由于声诺维的微泡可以在体内循环并自然排泄,因此可以在不同时间重复使用,以观察病变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4. 可用于多种超声成像技术:声诺维可以用于多种超声成像技术,如彩色多普勒成像、能量多普勒成像和超声造影等。
总之,声诺维是一种基于声学原理和物理机制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可以提高超声波的回声信号,更好地显示血管和组织中的血流情况。
其具有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好、可用于多种超声成像技术等优点。
在临床应用中,声诺维可以用于各种血管疾病、肿瘤和炎症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超声靶向微泡造影剂及其主要研究进展
茹翱;田新桥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2(28)5
【摘要】@@ 自20 世纪60 年代Dr Joiner 通过左心导管注射靛青绿后发现超声回声信号增强,1968 年美国Rochester 大学Gramiak 等[1]首次将自制的微泡(microbubble)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来,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超声靶向微泡(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造影剂的出现,使其在超声医学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超声靶向微泡造影剂, 对疾病进行靶向显影与治疗,为疾病的研究、诊治提供了一种新型、经济、前景广阔的方法.【总页数】3页(P694-696)
【作者】茹翱;田新桥
【作者单位】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诊断与治疗炎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J], 陈文颖;郑凯
2.靶向微泡造影剂超声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 [J], 王宇;申锷;胡兵
3.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药物运载体在疾病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姚春芳;李永芳
4.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基因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J], 杨磊;马晓娟
5.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增强肿瘤显像的研究进展 [J], 田南;屈亚威;刘海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包裹阿霉素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张子栋;严飞;李翔;靳巧锋;常胜合;郑海荣【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年(卷),期】2010(027)005【摘要】目的:研究包裹阿霉素超声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其体外显影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用双乳化法对盐酸阿霉素进行包裹,并测量其粒径;以乳腺癌细胞MD-MBA-231为研究对象,用超声空化效应细胞内给药,以MTT法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并与阿霉紊裸药进行比较.结果: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包裹阿霉素的超声造影剂,粒径分布均匀(1μm左右),载药量为3.14%,包封率为35.84%,体外能够显著增强显影效果,作用24小时后,相同浓度抑制率差别不是很大,48小时和72小时后,高浓度给药差异较大.结论:本研究为超声成像与给药一体化研究奠定了基础.【总页数】5页(P2161-2165)【作者】张子栋;严飞;李翔;靳巧锋;常胜合;郑海荣【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河南省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52;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保罗.C.劳特伯生物成像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55;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保罗.C.劳特伯生物成像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55;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保罗.C.劳特伯生物成像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55;郑州大学河南省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52;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信息与健康工程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730.53【相关文献】1.包裹Gd-DTPA的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体外显影实验 [J], 敖梦;王志刚;冉海涛;郭大静;余进洪;李奥;陈维娟2.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显影实验 [J], 沈红霞;郑元义;周洋;赵建龙;罗银灯;王志刚3.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J], 杨峰;黄国祥;袁淑仪;庞泓;王金林;龚时文4.载阿霉素碳量子点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J], 李阳;朱建华;侍慧慧;巩亚翔;刘阳;徐群为5.阿霉素丙二醇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J], 戴单单;陈光辉;徐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超声单晶探头的进展和新技术医学超声成像技术是现代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单晶探头作为超声成像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成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单晶探头在医学超声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涌现出许多新技术。
本文将探讨医学超声单晶探头的最新进展和新技术。
单晶探头材料与制造工艺的进步传统的超声探头主要采用多晶材料,如压电陶瓷,但多晶材料存在晶粒间界,容易产生声波散射和声波衰减,影响成像质量。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单晶探头应运而生。
单晶材料具有无晶粒间界、声波传播效率高、声波衰减低等优点,能够提供更高的成像分辨率和更清晰的图像质量。
近年来,单晶材料的制造工艺不断改进,例如采用单晶生长技术、单晶切割技术等,使得单晶探头的制造更加精确和高效。
同时,单晶材料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例如单晶硅、单晶锗、单晶氮化铝等,为单晶探头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单晶探头设计的新理念随着单晶材料制造工艺的进步,单晶探头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传统的单晶探头设计主要关注声波的传播效率和成像分辨率,而现代单晶探头设计则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临床需求。
例如,一些新型单晶探头采用了曲面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组织的形状,提高成像质量。
一些单晶探头还集成了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传感器,能够提供更多的生理参数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
单晶探头与新技术结合的应用单晶探头作为医学超声成像系统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成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单晶探头在医学超声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涌现出许多新技术。
未来,单晶探头将继续朝着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等方向发展,为医学超声成像提供更加优质的解决方案。
单晶探头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单晶探头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心血管、腹部、妇科等领域的诊断中。
其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性,使得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器官的细微结构,更准确地评估病变情况。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2006AA02Z4F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430230)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30770565)。[作者简介]敖梦(1982-),女,重庆人,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超声诊断与治疗。E-mail:happymeng520@yahoo.com.cn[通讯作者]王志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影像学研究所,400010。E-mail:wzg62942443@163.com[收稿日期]2008-10-08 [修回日期]2008-11-12
Progressofultrasoundcontrastagentsbasedonhighmolecularpolymer
AOMeng,WANGZhi-gang*,RANHai-tao(InstituteofUltrasoundImaging,the2ndAffiliatedHospital,ChongqingUniversityofMedicalSciences,Chongqing400010,China)
[Abstract] Inrecentyearsvariousultrasoundcontrastagentsgotgreatdevelopmentinresearchandclinicalapplication.Ultrasoundcontrastagentswhichmadewithhighmolecularpolymercurrentlybecomethehotspotasitsadvantagesofbio-compatibility,uniformparticlesize,compressperformanceandlongdurationenhancement.Thepreparationandapplicationofhighmolecularpolymerultrasoundcontrastagentswerereviewedinthisarticle.[Keywords] Ultrasound;Contrastmedia;Highmolecularmaterials;Progress
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敖 梦综述,王志刚*,冉海涛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影像学研究所,重庆 400010)
[摘 要] 近年来各种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取得了很大发展。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由于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粒径大小均匀,抗压性能好,显影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高分子材料;进展[中图分类号] R44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475(2009)03-0293-03
自1968年Gramiak和Shah首次报道通过注射盐水产生小气泡使右心室显影增强以来,相继出现了各具特色的超声造影剂。目前所用的超声造影剂均为内含不同气体成分的微气泡,其外壳材料多数为表面活性剂类、人血蛋白质类、脂类等。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国外有学者用高分子材料与空气或其他难溶性气体制备出微泡超声造影剂,其具有微泡均匀度好、体内稳定性高、体内外存留时间长、抗压力性能好、声衰减微弱等特点。由于具有上述优势,高分子材料造影剂成为超声造影剂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就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要综述。1 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制备高分子聚合材料为分子量一般在5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主要组成物的材料。在超声造影剂中已采用的高分子材料有氨基丁二酸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多聚糖、海藻酸盐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制备方法目前一般采用W/O/W或O/W/O乳液-溶剂挥发法,再采用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形成白色流动粉末。另外,通过改变高分子聚合条件从而设计造影剂的声学特性;亦可在制备过程中根据需要/量身定做0适合的造影剂,如通过调节制备参数可以调节粒径的大小,制成纳米级微粒。这种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工艺同常规微泡造影剂不同,可包裹药物或载基因[1-2]。
#293#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年第6卷第3期 ChinJIntervImagingTher,2009,Vol6,No32 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在显影方面的研究211心脏显影 Acusphere公司研制的AI-700是一种经静脉注射的用于心肌超声造影(MCE)的超声造影剂,以PLGA为外壳,填充氟碳气体。研究结果显示,超声频率在2125MHz时,在观察的10min内其背向散射积分基本维持较高水平(约60dB),诊断用高功率超声(MI为116)对其照射20min,其浓度和大小的变化在测定误差内,说明微泡不易被击破[3]。由于其在成像过程中不易被超声束破坏而保持声学特性,因此适用于实时的负荷超声心肌造影。快速灌注AI-700后,与核显像相比,二维和三维MCE均能准确地探测到灌注缺损,并能预测梗死的大小[4]。总之,该造影剂可以提供延长的心室显影和数分钟的心肌增强显影。目前Acusphere公司该产品已经进入Ó期临床试验。德国学者报道的LK565是一种以合成的氨基丁二酸聚合物材料为外壳的新型超声造影剂,内含空气,平均直径为3Lm。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最高剂量时白细胞计数出现一过性升高;低剂量时彩色多普勒信号均显著增高;中到高剂量时显影持续5~20min[5]。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左心室显影明显增强达8min,并且三维超声心动图结合LK565能增强心内膜轮廓,使左心室容量分析法与对照法(如心室造影术)有更大的相关性。LK565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和常规超声造影剂是一致的[6]。赵育英等[7]自制的新型多聚体超造影剂通过周围静脉注射使左心室腔产生明显的增强显像,左心室显影峰值出现在左心室显影后3~5个心动周期,持续高强度显影15s以上,触发成像模式可见心肌显影同时能检测梗死区心肌。212肝脏及肾脏显影 冉海涛等[8-9]研制的高聚显,亦采用PLGA为成膜材料,内含空气。其显影效果研究显示,在二次谐波、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模式下,无论MI高低,高聚显均能明显增强肝血管、肝实质回声强度和肾多普勒血流信号,作用时间持续约30min;造影后肝实质峰值回声强度较造影前平均增高(10136?2113)dB,且高MI(112)状态下肝血管、肝实质回声强度和肾多普勒血流信号均较低MI(0124)时明显。普通诊断用超声仪所发射的声波无法或很难击破微泡,提示即使在高MI情况下,高分子超声造影剂也能实现实时超声造影。213其他 郑元义等[10]应用自制PLGA超声造影剂实现了兔大腿VX2肿瘤淋巴结的显像,为外科手术中寻找与清除肿瘤转移淋巴结提供了一种简易的辅助方法,同时为以后超声造影剂包裹药物和基因治疗淋巴结内转移肿瘤的研究打下了基础。3 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治疗方面的研究311载药或基因 高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药物负载能力,适应的药物范围较广,可以是固态、液态,可以是疏水性、亲水性。同时延缓药物降解、延长药物释放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刺激性等,常用于制备抗菌素、神经递质受体拮抗剂或抗肿瘤药物微球[1-2,11]。冉海涛等[12]采用PLGA作为成膜材料,将阿霉素(ADM)包裹入微泡,制成ADM-PLGA声学造影剂,其符合理想微泡超声造影剂的条件。在载基因方面,罗亮等[13]发现多聚体超声造影剂能够满足携带DNA片段的需要,可以选作携带基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进而用于超声定位微泡靶向基因释放转染。国外有学者[14]将带负电荷的PLGA微泡与正电荷的PEI/DNA质粒结合形成PL-GA/PEI/DNA微粒,将其经静脉注入体内并施加超声辐照,结果显示其能增强肿瘤细胞转染效率。312制成靶向性微泡 通过调节聚合比例,可以调节粒径的大小和释放速率。可制成纳米级微泡,使其易于通过生理屏障,在体内具有独特的分布,同时高分子材料易于进行表面修饰,带上具有专一识别功能的基因或物质,从而构建成靶向性微泡,如结合叶酸[15],连接特异型配体[16-17]以及抗体[18-20]等,对肿瘤细胞、炎症等具有靶向性,达到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等目的。4 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不足与展望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造影剂外壳较白蛋白、脂质硬,需要较高的声学输出才能引起微泡的非线性振动或破裂,产生增强的对比成像,因此容易产生生物学效应(如肺出血、毛细血管破裂等)。另外,也是由于该造影剂外壳较硬,超声显像时其谐振性较差;在制备造影剂时会加入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对人体可能有潜在的毒性;由于高分子材料昂贵的成本,使其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高分子材料的日趋多样化和制备工艺的不断完善,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不仅应用于显像诊断,其在药物控释及体内药物靶向传递等方面所展现出的优良性能将在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 WangZX,WangZG.Treatmentofultrasoundcontrastagentsfor
#294#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年第6卷第3期 ChinJIntervImagingTher,2009,Vol6,No3geneordrugdelivery.ChinJIntervImagingandTher,2006,3(4):306-308.汪朝霞,王志刚.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或药物治疗研究.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6,3(4):306-308.[2] LiuXB,WangZG,XuCS,etal.PreparationofmicrobubblescontaininghypocrellinandvisualizationtorabbitVX2livertumor.ChinJIntervImagingandTher,2008,5(10):1508-1510.刘学兵,王志刚,许川山,等.载竹红菌素脂质微泡的制备及对兔VX2肝肿瘤的显影实验.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8,5(10):1508-1510.[3] StraubJA,ChickeringDE,ChurchCC,etal.PorousPLGAm-icroparticles:AI-700,anintravenouslyadministeredultrasoundcontrastagentforuseinechocardiography.JControlRelease,2005,108(1):21-32.[4] YaoJ,TakeuchiM,TeupeC,etal.Evaluationofanewultra-soundcontrastagent(AI-700)usingtwo-dimensionalandthree-dimensionalimagingduringacuteischemia.JAmSocEchocardio-gr,2002,15(7):686-694.[5] ZotzRI,SchenkS,KuhnA,etal.SafetyandefficacyofLK565--anewpolymerultrasoundcontrastmedium.ZKardiol,2001,90(6):419-426.[6] GeislerT,RostHC,WildPS,etal.Freehandthree-dimensionalassessmentofleftventricularvolumesandejectionfractionwithultrasoundcontrastagentLK565.EurJEchocardiogr,2007,8(1):19-29.[7] ZhaoYY,ZhiG,XuY,etal.Preliminaryexperimentalstudyonanintravenouspolymerechocontrastagent.ChinJUltrasoundMed,2004,20(2):84-87.赵育英,智光,徐勇,等.新型多聚体超声造影剂的初步实验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2):84-87.[8] RanHT,RenH,WangZG,etal.Productionofanovelhighmolecularpolymerultrasoundcontrastagentsandinvitroexper-iment.ChinJUltrasonogr,2002,14(10):774-776.冉海涛,任红,王志刚,等.一种新型高分子聚合材料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体外显影实验.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14(10):774-776.[9] RanHT,RenH,WangZG,etal.Effectsofhighmolecularpol-ymerultrasoundcontrastagentsonultrasoundimagingofrabbit.ChinJUltrasonogr,2006,15(5):378-380.冉海涛,任红,王志刚,等.自制高分子聚合材料超声造影剂显影效果动物实验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5):378-380.[10] ZhengYY,WangZG,RanHT,etal.Effectsofpolyiacticogly-colicacidultrasoundcontrastagentontumorlymphnodeima-ging.ChinJUltrasonogr,2006,15(1):54-57. 郑元义,王志刚,冉海涛,等.聚乳酸-羟基乙酸超声造影剂增强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