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家路上》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回家路上》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回家路上》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回家路上》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回家路上》教案

《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意义,熟练掌握2-5的乘法口诀。 2、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观察,看懂图意,根据图中提取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所漂亮的动物学校,里面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叮铃铃,动物学校放学了,小动物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走出校园,有的步行回家,有的骑车回家,有的坐船回家,天空中飞来一群小鸟,落在了树枝上,树下的花朵随着风儿摆动着,湖里的小鱼看到这些,也快活的游来游去。动物学校可真热闹啊。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在回家的路上到底有哪些小动物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回家路上》。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引导观察画面,合作交流: 小动物回家路上,会有哪些数学问题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瞧一瞧,图上都有什么呢?(提示有序观察)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赛。 (1)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小动物们回家的路上可真热闹呀!那么你又能发现这里有哪些数学信息呢?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许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画面来提问题吗?最近我们学习了乘法,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呢?(举例)你们请用你的火眼金星仔细观察,然后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把你提出问题写在学习纸上指定位置,并解答出来,好吗?(要求: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合作,一个找出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另一个人写出算式、口诀并解答)。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一会做完了不要举手也不要喊叫,把你的身子坐直就可以了,这样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一组的速度是最快的!好的,开始! (2)汇报交流哪一组先来汇报? 汇报时,一个人说信息和问题,一个人说算式和口诀。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汇报者的表述是否完整,并能正确回答。 过渡语:谁还有哪些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3、引导学生产生质疑

公开课秋天的雨的教案和反思

秋天的雨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设计理念】 《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如诗如画,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展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反复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的美,在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设计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能力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 【德育目标】 感受秋雨的美,激发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余韵的美。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秋天美吗?能用你知道的词语形容秋天的美景吗? 生回答完后,出示课件。 (什么样的秋天)描写秋天的词语: 天高云淡的秋天、绚丽多彩的秋天、五彩缤纷的秋天、快乐的秋天 2、师:秋天真美啊!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秋天。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回家 路上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巩固2、3、4、5乘法口诀孙宜清 教学内容:《回家路上》2、3、4、5乘法口诀巩固 教学目标:1、通过动物回家的画面展示数学信息,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2、3、4、5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的计算、提取信息、自主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理解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难点:如何构建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这一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 教学用具: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乘法口决 1、课前青蛙歌曲、加强学生对1、 2、4乘法口诀的记忆。 2、口算 二、情境演示、揭示课题 1、故事引入:太阳落山了小朋友们要赶快回家,那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而且还办了一所动物学校呢。瞧,小动物们放学了,他们三三两两地走向回家的路上呢!(板书课

题:回家路上)你们看,他们在回家路上多么高兴啊!可是却急坏了老师,因为大象老师想知道动物们是不是都已经出学校,仔细看图,些图上有些什么能把你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预测:各种动物没有排好队、没有按照一定顺序站队……. 三、出示情景图、收集信息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知道一定顺序观察很重要,因此我们观察整个图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收集信息。学会收集信息的表达方法。 2、提出问题 (1)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问题:1、船上一共有多少只猫2、桥上一共有多少只狐狸3、路上一共有多少只猴子4、学校教学大楼上有多少扇窗户5、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6、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7、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四、小组合作、解决提出的问题 1、根据所提出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信息条件来解决问题1。 2、在解决问题中不只是列出算式解答还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还要思考如果不会计算想什么办法解决 四、展示学生解决的问题 1、学生展示汇报,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图示来解决列式和可以利用加法进行计算的问题。 ×4=16(只) 4+4+4+4+4=16 四四十六 个4相加

《回家路上》教学设计公开课

《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并以此培养其学 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脑,认真计算的学 习习惯. 2.通过"你问我答"的数学游戏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技能以及有 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删去了复习旧知这一环节,把以往以知识技能为主线改变为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教材用一些小动物放学回家的画面展现了许多数学信息,采用"你问我答"的数学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教学时设计如下几个层次: 一,创设小课堂情境,感受有用的数学 (一)创设故事情境

1,情境铺垫展现信息: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及小朋友活泼可爱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回家路上"的真实情境中,使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图中的数学信息得以呈现,这不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利用信息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问题地提出与解答,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和合作交流的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二)创设教室情境 教师事先在教室布置了许多的乘法情境:每个窗台摆3盆假花2盆真花,有三个窗台;角落里各放3个地球仪,有四个角落……;加上教室原有的真实情境:如有三排灯管,每排有2个;书柜上每层5本书,有4层;有3对窗帘…… 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 二,创设大课堂情境,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数学素养之一,也是数学

秋天的雨 公开课优秀教案

11、秋天的雨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1、“爽”“柿”的字形,“扇”“梨”“粮”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一、课题导入: 1、师:同学们小时候我和你们一样,常听大人们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板书课题。(书写“雨”字的时候)你瞧,小雨点儿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啦,一起把课题读一下,生读。 2、师:,大家读了课题就明白了课题写的是秋天的—— 生:雨 二、复习生字 1、师:昨天老师让小朋友预习了课文,生字一定都会认了,下面我们就来响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好不好? 生:好 2、师:请看屏幕。 出示生字:凉爽。 3、师:谁会读?(指名) 4、师:爽字读起来很容易,写起来可不太容易,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遍,用心记住他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第二行 生:扇子,扇哪扇哪, 5、师:真好!同一个生字在两个词语中读音是不一样的,这叫多音字。一起来读一读。. 6、师:第三行 生读“衣裳,喇叭,钥匙。认读。 7、师:这一行词语中后一个字都是读轻声的 生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师:钥匙啊,很常见,也很神奇,拿着它轻轻一转,一扇扇大门就打开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 第六课时回家路上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 2-5 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咱们来看看谁的火眼晶晶最厉害,最快最准确的告诉老师答案是多少。(闪卡乘法片) 二、讲故事: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是怎么回家的?(生答)。 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 3、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4、指名说。 二、利用信息提出问题。 1、根据这幅图片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多。 船上有几只小猫? 桥上有多少只小狐狸?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 4、来看看第一个问题: 船上有几只猫? 它有什么数学信息呢?(生答:4个4) 可以怎么算?(4×4=16(只)) 那么用加法怎么算?(4+4+4+4=16(只)) 用到的乘法口诀是:四四十六 很好,现在咱们来根据所学的内容练习一下。 三、典型例题讲解:3题经典例题 1、生看题独立完成 2、点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基本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 1~3题。 (第 2 题组织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2、拓展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你喜欢的同学帮你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口诀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自觉地记忆口诀。) 五、走出课堂,感受数学的价值。 1、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会发现很多的乘法问题。 2、出示一箱酸奶,谁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下课后,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我们的教学楼内找一找、到操场上找一找;放学后,我们走出校园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场中找一找? ? 你一定会有许多欣喜地发现。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进步了? 教学过程: 这是一节综合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课。通过小动物放学回家的情境提供了很多数学信息,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时,往往把相关的条件省略。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重组情境中的相关信息,建立已知与未知相应联系的过程。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数学问题包括已知条件和问题这两个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习惯。

《秋天的雨》公开课教案(精编版)

《秋天的雨》公开课教 案(精编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3.训练词语及口语表达,积累好词佳句。 一、复习导入 1.师:孩子们,炎热的夏天慢慢过去,秋雨带着温柔和清凉,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再次伴着绵绵的秋雨去感受秋天吧!(板书课题,雨声轻轻响起)听,秋雨来迎接我们了!来,轻轻呼唤她的名字—— 2.生齐读课题:11《秋天的雨》。【读课题】 3.师:看听到大家的呼唤,秋雨滴答滴答洒下来啦,变出了很多生字雨滴。来复习一下吧。 清凉留意炎热邮票凉爽菠萝气味丰收 扇子仙子柿子香甜粮食加紧杨树 生字:一起来、这排请女生读、男生来。【各种方式读】 师:雨滴还带来了一些很可爱的词语,谁能读一读?【指名读】轻轻地香香的甜甜的厚厚的油亮亮的 师:观察一下,这些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们叫做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让词语更富有表现力。来,一起读。

谁能说一说类似的词语? 师:接下来这组词语也很神奇,它可以带动作读哦。做好准备,开始读:C.扇哪扇哪飘哇飘哇你挤我碰频频点头 二、自读:整体把握 1.师:好了,通过了秋雨的生字测验,赶紧坐端正,向着秋天出发吧!打开书P42,认真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象画面,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配乐朗读】 2.师:听完了,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秋天的雨( 生自由说:神奇、好玩、神秘) 3.师:哦,神奇你能用书中的句子告诉老师秋雨神奇在哪里吗(生寻找句子)还有吗? 4.师:诶,大家发现了吗?几位同学找到的句子连起来,其实就是一首小诗哦!一起来读读吧!(齐读)【齐读】 三、品读:入境悟情 板块一:感悟秋色美 1.师:多可爱的句子呀。那如果老师说,其实呀,小诗里每一句话都隐藏着一个有趣的秘密,你们信吗?不信啊,一起去找找!自己小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秋雨姑娘都给谁涂上了颜色?你最喜欢哪种呢?【自读】(学生读、划本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师板书:颜色)

教学设计公开课(24)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海滨小城》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练习积累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美丽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

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海滨小城到底什么样?(板书:美丽、整洁) 2、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3、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 三、导游介绍,导学“海滨” 1、提出自学要求: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B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检查自学情况。(汇报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收获) 3、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的美。(配乐) 4、风采展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当一回小导游。(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 5、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探究写作方法 屏显:A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B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2)分组讨论,互相评议 (3)汇报讨论情况。 6、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站在小城的心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色彩进行描写,所以海滨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屏显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要确定观察点;要按一定顺序;要抓景物特点) 四、游客拍照,导学“小城” 1、自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学生读书、勾画、交流) 2、抓拍你认为最美的景物介绍给大家。 3、学生自由汇报。(屏显小城美景图) 4、自由朗读后四个自然段,体会小城的美丽、整洁(音乐) 五、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1、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如:课文中说:“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那贝壳怎么能寂寞呢?)(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见解,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综合应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材从“小动物们放学回家”这一生动活泼的情境入手,展现了许多数学信息,引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采用“你问我答”的教学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图中的信息很感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他们用学过的2~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图中的问题,提高了解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培养了有条理地表明自己看法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数学游戏的方式下会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所 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 计算。 2、能力目标:提高根据题中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利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习兴 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口算题卡、教学卡片、拓展练习题单、检测题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练习 1、(看主体图)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而 且还办了一所动物学校(板书课题:回家路上)仔细看图,能把你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2、在回家的路上,大家看到了这么多的景物,真美啊!同学们,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教师随机贴卡片。 (1)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2)河里有多少条鱼? (3)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4)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5)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试做练习 1.合作解决: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大家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2.汇报交流: 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过程,说出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秋天的雨公开课教案及反思(1)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准课后的字音,了解词义。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的美景;初步感悟作者表达方式的多样,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观树叶,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来了一份礼物,你们瞧!(老师出示两片树叶,一片绿一片黄。)看到了这礼物你想说点儿什么? 生:绿色树叶是夏天时候,黄色是秋天的落叶。、、、、、、 2、对了,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秋天。(出示秋天图画的风景课件) 3、秋风送爽,送来一陈陈的寒意,带来了绵绵细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进行了预习,今天老师就来检查一下。 (多媒体出示词语) 2.解决了生字新词的问题,下面老师就邀请同学们一起走进秋天的雨。大家一起齐读课文,边读边认真感受一下,秋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齐读课文) 3.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呀!小脸上还洋溢着微笑。那大家就一起来说说秋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三、深入文本、细读品味。 同学们对秋雨的印象真好啊!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跟秋雨走得更近些吧。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2.你读出了什么?为什么说是一把钥匙呢? 夏天是多么的炎热,而秋雨的到来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迎来了秋天,它为我们带来了清凉和温暖,多么神奇呀! 3.秋天就是这样趁你没留意,不知不觉地、轻轻悄悄地来了。谁能带着这种感觉把这段话读一读。 (二)学习第二自段 1.秋雨带着我们穿过了秋天的大门,我们首先能看到了什么呢?

《回家路上》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2、3、 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练习课,是对2、3、4、 5的乘法口诀的巩固与疏理。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主动提出数学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通过动物回家的画面展示数学信息,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2、3、4、5的乘法口诀。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提取信息、自主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4.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回顾、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理解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构建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这一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 相应课件、教具。 一、情境导入 1. 故事引入:太阳落山了小朋友们要赶快回家,那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而且还办了一所动物学校呢。瞧,小动物们放学了,他们三三两两地走向回家的路上呢! (板书课题:回家路上) 你们看,他们在回家路上多么高兴啊!可是却急坏了老师,因为大象老师想知道动物们

是不是都已经出学校了,仔细看图,图上有些什么?能把你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预测:各种动物没有排好队、没有按照一定顺序站队…….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知道一定顺序观察很重要,因此我们观察整个图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收集信息。学会收集信息的表达方法。 2. 提出问题。 (1)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问题: ●船上一共有多少只猫? ●桥上一共有多少只狐狸? ●路上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学校教学大楼上有多少扇窗户? ●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 小组合作、解决提出的问题。 (1)根据所提出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信息条件来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中不只是列出算式解答还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还要思考如果不会计算想什么办法解决? 4. 展示学生解决的问题 (1)学生展示汇报,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图示来解决列式和可以利用加法进行计算的问题。 4 × 4=16(只) 四四十六 个4相加 (2)找一找图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2×6来解决?6个2连加和2个6连加都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41页练一练1~4题练习题。

教学设计公开课1

《台阶》教学设计 吴冬梅 教学目标: 1.注重熟读精思,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2.学习本文抓住一个有象征意味的特定物品展开情节的特点。 3. 品味作者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理解文章的关键语句,学会给课文做批注。 4. 体味父亲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感恩父亲。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李森祥的资料,有关台阶的文化。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台阶,总是冥冥中给人一种向上的感觉,台阶能使人登高望远,开阔眼界。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也有许多的台阶要走,在走上台阶的每一步我们都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想要成功的信念。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老一辈的人们是想要登上较高的台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今天我们学习李森祥笔下的《台阶》,了解父亲的台阶。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进门测 1、读拼音写词语或读生字注音。 凹()凼()硌()黏()撬() 门槛()xian()水chou()划尴()尬()、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言外之意:尴尬: 低眉顺眼:揩: 大庭广众:若有所失: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简单地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简要说一下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仔细品读,体会父亲形象 仔细品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做批注,表达自己的感悟,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你怎样理解父亲的这种心态? 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3、文中详细描写了父亲洗脚的情形,这是要表现什么? 4、为了建造高台阶新屋,父亲付出了哪些辛劳? 5、概括父亲有什么形象特点? 六、合作交流,探究文章主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下面的问题,理解文章的主题。

部编版《秋天的雨》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秋天的雨》优秀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我准备了以下部编版秋天的雨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能读写“颜料、邮票、淡黄、一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到秋天的雨,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能读写“颜料、邮票、淡黄、一曲”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秋色,激趣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课件出示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引导交流,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1)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2)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读通课文,认识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3) (1)框出生字,在生字框中给生字注音。 (2)标出段号,读通句子。把理解的或不理解的字词、句子标上记号,以备

教学设计公开课(29)

九年级英语写作专题指导-----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九年级249班授课教师:杨全武 导语:1.中国少年说刘萱诺:真正的强者是微笑面对苦难的人2.英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Listeningskills(听)、Speakingskills(说)、Readingskills(读)、Writingskills(写)四种技能。 一、写作目的 《标准(2021年版)》对五级写的具体要求: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5.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二、考查内容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围绕所给的文字信息、大意和要求,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进行表达。所写内容要切中题意、文理通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段落清晰、题材正确、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拼写和语法正确、大小写和标点无误、词数符合要求。

三、常用的五种基本时态 1.一般现在时:SallystudiesEnglisheveryday. 2.一般过去时:SallystudiedEnglishlastnight. 3.一般将来时:SallywillstudyEnglishtomorrow. 4.现在进行时:SallyisstudyingEnglishnow. 5.现在完成时:SallyhasstudiedEnglishfor10years. 四、常用的五种简单句型 1.主语+系动词+表语: Thedayisgettinglongerandlonger. 2.主语+不及物动词 Mywatchhasalreadystopped. 3.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SheteachesEnglish. 4.主语+及物动词+间宾+直宾Theoldladyoftentellsusinterestingstories. 5.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补IhearedTomsinginginthenextroomyesterday. 五、技巧盘点 1.审题:关键词、体裁、时态、人称 2.提纲:文章结构、词汇、句型

《回家路上》教案

《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 2、 3、 4、5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说话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观察、看懂图意。根据图中提取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重点 回顾、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乘法口诀”的相关内容。 难点 提取图中的信息,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法 创设情境 学法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周动物学校的二一班获得优秀班集体的光荣称号,听说他们班的小朋友日常行为规范做的特别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他们放学回家的路上的一张照片,想看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确实是个不错的班级,这样一支有秩序的队伍,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啊!那么同学们,你们能从这张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老师大脑现在有点乱,我们选上一个信息来分析,暂时把其它的信息存在我们的大脑银行里好吗?现在我们就用数学中的表格法来整理一下其中的一条数学信息。 师:那计算这个算式,我们可以用几的乘法口诀呢?那么3和5的都能用,用谁的更快呢?这句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整理并解决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的,把你的答案写在作业纸上。(完成作业一)展示 2、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看看你们的大脑银行里还有什么数学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请大家算一算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呢? 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加法:4+4+4+4=16(只)

秋天的雨-教案(一等奖作品)讲课讲稿

秋天的雨 洋澜小学:宋春燕 课文解读: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语言优美华丽,富于诗情画意。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雨想象成能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把秋天里树木、田野、菊花颜色的变化,想象成是秋雨给涂上的不同的色彩;把秋天果子成熟的香甜,说成是秋雨带来的气味; 把动物准备过冬,想象成是秋雨送来了信息……作者贴切地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语言清新、优美,使文章充满了感染力,有利于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语言的具体形象,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感悟语言的优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语言的优美,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题 1、师:孩子们小时候我和你们一样,常听大人们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秋天的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师:雨字读得多响亮啊,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课题写的是秋天的生:雨 师:一起来响亮地读一读吧。 生响亮地齐读课题。 师:昨天老师让小朋友预习了课文,生字一定都会认了,下面我们就来响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好不好 生:好 师:请看屏幕 二、认生字 1、凉爽。认读,书空,(爽字读起来很容易,写起来可不太容易,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遍,用心记住他的笔顺,先写一横,再写四个小X,最后写一个人字托住他) 师示范:田字格(爽) 2、扇子,扇哪扇哪,(两个扇的读音区别,指导读好多音字。 师:第三行 3、生读“衣裳,喇叭,钥匙。认读。 三、听课文整体感受。 老师:钥匙啊,很常见,也很神奇,那它轻轻一转,一扇扇大门就打开了。 秋天的雨也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为我们打开了什么呢? 1、我们一起来聆听这篇优美的课文,在听的同时同学们感受一下,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回家路上》教案

教学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22~23页:主题图、“数学游戏”、“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数学游戏的方式下会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了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能力目标:提高根据题中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口诀,根据题意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回家路上”主题图一幅,抢答卡片,“找新家”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齐背4的乘法口诀。

第一组:2×4,3×5,9×2,4×6,5×7 第二组:4×4,4×9,7×4,3×8,8×4 二、情境导入。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而且还办了一所动物学校呢。瞧,小动物们放学了,他们正在回家的路上呢! 三、交流信息。 1、引导观察,同桌交流数学信息 请你仔细地观察图画,从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请同位的同学互相交流,等一下给大家汇报,好吗?开始! 2、指名汇报,引导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发现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四、提问及解答。 1、提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指名提问,并指名回答,及时板书。 3、你还有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写在课堂本上,并解答出来。 4、展示汇报:谁愿意把自己写的展示给大家看? 五、练习及游戏。

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既能发现问题,还能用乘法解决问题,接下来,我想考考大家的口算,愿意吗?要求看算式直接说出得数,同位的同学说口诀。明白吗?准备好了吗?开始! 2、看图填空 请打开书第23页,你是怎样看这幅图的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请把乘法算式写在书上。 3、游戏:找新家。 瞧,动物们盖起了两座漂亮的楼房,他们都忙着往新家里搬呢,你能帮他们找到家门吗? 六、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已经学会2、3、4、5的口诀,你觉得学口诀有用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用到口诀的例子吗?

秋天的雨-公开课优秀教案

秋天的雨-公开课优秀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1、秋天的雨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1、“爽”“柿”的字形,“扇”“梨”“粮”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一、课题导入: 1、师:同学们小时候我和你们一样,常听大人们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板书课题。(书写“雨”字的时候)你瞧,小雨点儿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啦,一起把课题读一下,生读。 2、师:,大家读了课题就明白了课题写的是秋天的—— 生:雨 二、复习生字 1、师:昨天老师让小朋友预习了课文,生字一定都会认了,下面我们就来响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好不好? 生:好 2、师:请看屏幕。 出示生字:凉爽。 3、师:谁会读(指名) 4、师:爽字读起来很容易,写起来可不太容易,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遍,用心记住他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第二行 生:扇子,扇哪扇哪, 5、师:真好!同一个生字在两个词语中读音是不一样的,这叫多音字。一起来读一读。. 6、师:第三行 生读“衣裳,喇叭,钥匙。认读。 7、师:这一行词语中后一个字都是读轻声的 生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

《回家的路上》教案

《回家的路上》教案 教学目标 1、参考交通图的表达方式,绘画出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2、能够绘画出一路标志性的建筑、景物。 3、能够掌握绘画标志性建筑、景物的技巧。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绘画方法。 2、激发学生能大胆,自由的表达回家的人、物、景。 3、各种技巧的掌握。 教学难点 画面能够大胆、自由、生动、富有创造力。 教具准备 1、课件。 2、各种彩色粉笔。 学具准备 1、水彩笔。 2、铅笔。 3、纸张。 4、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导学生 导入语(师):小朋友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最需要准备什么工具?生:钱财。 生:衣服。 生:地图。 师:非常正确!就是地图!那小朋友们,你们会看地图吗? 生:不会。

师:那老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认识地图。看看地图是怎样给人指路的。 二、播放课件(本校附近的交通图、各种建筑物得图片、优秀作品。) 三、针对课件展开讨论。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了第一张图片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学校在地图上好小啊。 生:老师,我知道了我们学校附近都有哪些建筑。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那谁来说说第三张图(俯瞰城市图)有什么呢? 生:老师,我看到很多房子。 生:恩,这第三张图有很多的建筑,很高。哪些建筑就像耸立的魔方一样。 师:很好,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现在老师重新播放一遍,同学们相互之间讨论讨论。看看怎样才能画好回家的路。 四、自由讨论。 五、学生举手发言。 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想请小组代表来告诉老师,你们都想到了什么? 生:我们看到第二张图是一个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到底该怎么画呢? 师:有哪个小组的同学可以替他们组解答呢? 生:我觉得十字路口可以画一个十字架,然后加上小人,汽车就可以了。 师:很棒!所谓的“十字”就想字面意思一样。画一个大大的空心“十”,然后再加上小人,景物,汽车,就形成了简单的“十字路口”。 师:那看了其他的图片有谁有想法吗? 生:老师,我想到黑板上画出我们组的想法。 师:很好。 师:同学们,她画的好不好? 生:好! 六、发挥想象。学生上黑板画,教师讲解。 师:现在,老师想请各组派一个代表上来画出你们想法。 生:我来! 生:我来! (学生绘画中) 七、教师根据学生所绘图进行讲解,并做示范。

2016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回家路上(2~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活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展现信息。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 二、利用信息提出问题。 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同时找一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所提问题。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3×3=9(只) 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基本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1~3题。

(第2题组织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2.拓展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你喜欢的同学帮你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口诀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自觉地记忆口诀。) 四、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3*3=9(只)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