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非手术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53.56 KB
- 文档页数:2
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的治疗齐建飞;万世奇;杨劼;王自鸿【摘要】目的总结40例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治疗经验.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40例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患者,男32例,女8例;年龄4~13岁,平均9岁;左腕11例,右腕29例.8例患儿行麻醉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2例患儿均在门诊手法整复.常规术后第1、3、7 d,2周、4周、6周、8周摄X线片,8周后每个月复查X线片至6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Gartland and Welley评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40例经6~12个月随访,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两侧桡骨等长,下尺桡关系正常,掌倾角尺偏角正常,克氏针固定均未出现针道感染.Gartland and Welley评分结果,优38例,良2例.结论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治疗首选手法整复,但决不能按成人Colles骨折的复位手法整复,牵引不能复位重叠移位骨块,整复失败后,就需要行麻醉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8(024)012【总页数】3页(P1117-1119)【关键词】儿童;尺桡骨;干骺端;伸直型;骨折【作者】齐建飞;万世奇;杨劼;王自鸿【作者单位】北京怀柔医院骨科,北京 101400;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北京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北京 100035;北京怀柔医院骨科,北京 10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1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包括竹节样骨折、不完全青枝骨折、完全骨折。
尺桡骨远干骺端完全骨折,骨折端背向移位,短缩重叠,是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骨折中最严重的一类,这类骨折闭合复位和维持复位的失败率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完全骨折伤后腕部呈现“背侧刺刀样畸形”俗称“背靠背”骨折,这类骨折处置不当会因医源性损伤,加重软组织肿胀,骨折复位不佳、损伤骨骺,导致骨折畸形愈合,下尺桡关系不匹配,影响前臂旋转及腕关节功能,因此充分认识这类骨折的受伤机制,骨折线及移位趋势,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本文自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对参与治疗的40例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分别采用手法整复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病因】本病多由于间接外力引起,摔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部背伸,手掌着地。
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绝大多数是腕背伸受伤,其轴向作用力大部分经中央柱和外侧柱,经舟状骨、月骨传导至桡骨远端,由于头状骨位于舟、月骨之间,所以作用力主要集中在舟月韧带上,易造成舟月韧带损伤而发生舟月分离,桡骨远端关节面往往呈粉碎状。
由于掌屈不利于背侧结构的修复,尺偏使舟月分离加大,并使肱桡肌紧张,易造成桡侧移位,不利于改善腕关节不稳定。
【症状】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的一些临床表现:手腕疼痛肿胀,尤其以掌屈活动受限。
骨折移位严重者,可出现餐叉状畸形,即腕部背侧隆起,掌侧突出。
尺骨茎突轮廓消失。
腕部增宽,手向桡侧移位。
尺骨下端突出,桡骨茎突上移达到或超过尺骨茎突水平。
桡骨远端有压痛,可触及向桡背移位的骨折端,粉碎骨折可触及骨擦音。
【饮食保健】【护理】(1)及时的门诊复查:复查时间一般以第1周每2天复查1次,1周后每周复查1次。
首先检查绷带松紧及肿胀情况,骨折固定时根据手腕及前臂肿胀情况随时调整夹板绷带和石膏夹的松紧度。
4周时摄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可解除固定,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2)防止肌腱、神经损伤:一般克雷氏骨折在固定时,多采用掌屈尺偏位固定,可使腕管内压力增加,有的易压迫正中神经,有的可因骨折端畸形愈合,加上长时间固定,可造成拇长伸肌腱断裂,在复查过程中应与予重视,一旦发现应及时手术探查治疗。
(3)早期应控制旋前移位:固定时应将患肢保持在旋后15°位或中立位。
旋前固定往往使前臂旋后功能受限,应及时纠正,放回到旋后位,否则将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
(4)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患者应克服因功能锻炼所致的怕疼怕肿,担心骨折脱位的顾虑。
在准确的复位及局部牢固外固定下,及早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
先进行被动活动,再进行主动活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
固定当日即可进行活动手指关节,握拳松拳活动,活动次数逐渐增多,同时做肩肘关节的屈伸运动。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术后康复治疗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一旦发生意外伤害,桡骨远端骨折的情况相对普遍。
其多因交通事故、跌倒以及暴力等情况所致。
在发生桡骨远端骨折后,出现剧烈的疼痛、肢体功能障碍,可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需要给予及时治疗。
想必会有朋友会问怎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治疗后怎样进行康复功能恢复?本次就和大家一起在下文中了解下关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康复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远端距离关节3厘米范围内发生的骨折。
该位置是松质骨和致密骨的连接点。
此位置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很容易导致骨折。
腕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桡骨远端,较好的恢复腕关节的功能很有必要。
此种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稍多。
二、桡骨远端骨折的类型1.伸直型(柯氏骨折)在临床上多见伸直型,此种类型多见间接暴力导致。
例如跌倒等情况。
若远端松质骨受到暴力的干预可产生骨折。
儿童可出现骨骺分离;老年人可由轻微的外力引起的,并且经常为粉碎性,导致桡骨短缩。
粉碎骨折可波及到关节面以及合并伴尺骨茎突撕脱和下尺桡关节脱位。
2.屈曲型(史密斯骨折)此种类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导致的因素与伸直型相反。
其是因为在发生跌倒后,手背着地,从而导致远端朝向掌侧和尺侧发生移位。
3.巴通氏骨折该种骨折类型一般是指骨折线在桡骨远端关节面呈纵斜行,并且伴有腕关节脱位的情况。
在发生跌倒的过程中,患者的手背接触地面后,力量向上传送。
桡骨的关节表面则是因近端腕骨的撞击导致的。
三、临床表现在发生桡骨远端骨折后,可见腕部肿胀、按压后有明显的疼痛感,可对患者的手以及腕部的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
然而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其可表现为餐叉状的畸形。
在上文中我们了解到屈曲型与伸直型相反,因此其畸形状也相反。
四、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1、手法复位外固定该疾病在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法复位,其效果比较显著,在进行复位后,需要使用石膏、小夹板之类予以固定。
固定范围需超腕关节固定。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微创克氏针置入并外固定架修复探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分析用微创克氏针置入并外固定架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42例采用微创克氏针置入并外固定架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用Cooney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从腕关节功能恢复及X射线检查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的优为21例,良为15例,可为5例,差为1例,总有效率为96.4%。
结论微创克氏针置入并外固定架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治疗简单,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
【关键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微创克氏针置入外固定架修复桡骨远端骨骺在解剖上处于自然力学薄弱区,容易骨折。
在治疗中单纯闭合复位但掌倾角欠满意,单纯石膏、克氏针、夹板外固定固定后不稳定骨折易发生移位,而采用粗大内固定器则对骨骺破坏大,功能恢复差,骨骺畸形发生率高。
所以临床要达到固定稳定,并发症小,骨骺损伤少,恢复功能良好,简单实用,良好外形的统一存在诸多困难。
我院采用微创克氏针置入并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的患者,共计42例。
受伤均为间接暴力导致,为新鲜闭合骨骺骨折(X片确诊),如合并症发生,伤后在1-8天来我院治疗。
年龄在4-16岁之间,男女未统计,骨折分型为Salter-Harris形态学分型中Ⅱ,Ⅲ和Ⅳ型。
手术均无禁忌症。
1.2治疗方法。
①进行简单的复位,牵引后前臂旋前,保持腕关节掌屈尺偏位置。
②选择直径小于 1.5mm的克氏针经皮穿过骨折远端,桡骨茎突及尺骨切迹为进针点,“八”字方向进针,进一步撬拨复位,在C臂机下调适角度。
③确定复位良好后,钉入骨折近端,可穿出皮质0.1-0.2cm。
④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者,可横向1枚克氏针贯穿尺桡骨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637100)桡骨远端骨折了怎么办?术后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呢?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通常会伴随着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损伤并容易累及到腕关节,所以桡骨骨折后的有效的关节康复性训练,对术后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会影响到患者之后的生活质量。
一、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怎么办?什么是桡骨骨折呢?桡骨骨折一般多发于什么样的情况下呢?一般是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3厘米左右的骨折,在是骨松质与骨密质的交界处骨痔比较薄弱的地方,是骨折高发的地方,而且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中。
患者在伤后,前臂会发生肿胀和疼痛,严重时还会出现畸形的情况,前臂与手的活动会受到限制,局部还会有压痛感。
一般的治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手术治疗,一种是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靠医生来进行手法复位,通过石膏和夹板进行固定,手术的方式是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最好要在损伤后尽快的进行。
但是一定要注意避免骨筋膜室综合症,骨筋膜室综合征会出现持续性的剧烈疼痛,感觉麻痹,不能活动等。
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等,X片检查是桡骨远端骨折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综合显示出骨性结构上的改变,但由于患者的损伤情况不同,如果是情况比较严重或者骨折粉碎程度高的患者,应该在X线片检查的基础上,再采用CT检查,进一步的明确诊断。
针对粉碎性骨折或者难以进行复位,还有复位后不容易维持的患者,则通常需要手术进行复位。
但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移位的骨折情况,就可以使用石膏带固定腕关节,还可以使用小夹板来固定,固定腕关节功能位一般要在3周或者4周左右。
如果发现患者有移位的伸直型骨折或者是屈曲型骨折的情况,可以去专业的骨科医院让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法的复位。
如果检查出是由于骨折畸形连接而导致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家属就应该考虑让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时的纠正畸形与内固定。
如果患者的下尺桡关节出现了脱位,同时还影响到了前臂旋转,则要考虑及时的切除尺骨小头,并伴随影响前臂旋转的情况出现,则可以考虑切除尺骨小头。
桡骨远端骨折护理措施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在肘关节以下部位发生骨折。
这种骨折常见于运动损伤、跌倒或车祸等外力作用下,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下面将介绍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措施。
1. 伤口处理:对于有伤口的患者,首先要进行伤口处理。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洗伤水清洗伤口,去除杂质和污垢。
在清洗后,用无菌纱布或敷料进行覆盖,避免二次感染。
2. 疼痛管理:桡骨远端骨折会导致剧烈的疼痛,因此疼痛管理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
同时,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和紧张情绪,以减轻疼痛感。
3. 固定与支撑: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固定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用石膏固定或手术固定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固定方式。
固定的目的是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
4. 日常护理:患者在骨折康复期间需要进行日常护理。
首先是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防止感染。
其次是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此外,还应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促进骨折的愈合。
5. 康复训练:骨折康复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康复训练包括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和功能锻炼等。
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由专业的康复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6. 饮食调理:骨折期间,患者的饮食也需要进行调理。
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的饮食,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骨骼的恢复。
此外,还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消化系统的功能。
7. 病情观察:护理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骨折部位的稳定性、疼痛程度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心理支持: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
包括倾听患者的诉求、缓解其焦虑和紧张情绪、积极引导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等。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步骤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步骤可能会因医生的偏好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基本步骤:
1. 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
确保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3. 手术暴露:在手腕背部做一个小切口,暴露桡骨远端骨折端。
4. 骨折复位:使用牵引、撬拨等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到正常的位置。
5. 内固定: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或髓内钉。
将内固定物固定在骨折端,以保持骨折的稳定。
6. 检查固定:在固定完成后,检查骨折端的位置和固定的稳定性。
确保骨折端对齐良好,固定牢固。
7. 关闭切口:冲洗切口,逐层缝合,以关闭手术切口。
8. 术后处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给予适当的止痛和抗感染治疗。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帮助恢复手腕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指导,具体的手术操作可能因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决策。
如果你对具体的手术步骤有更多的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骨科医生。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健康教育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需要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伤口护理:术后应按医生指导进行伤口清洁和换药。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并注意防止感染。
2. 活动锻炼:术后一段时间内,应避免用力活动,保持伤骨固定。
但也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锻炼,如肢体轻柔活动、肌肉收缩等,以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3. 使用辅助工具:根据医生的建议,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手杖或短期使用背板帮助修复。
4. 饮食调理:骨折术后需要更注意饮食调理,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加速骨骼的愈合。
同时,避免食用过多的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以防止发生体重增加和其他健康问题。
5. 药物使用:根据医生的处方正确使用相关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等,用于预防感染和减轻疼痛。
6. 康复训练:术后适当的康复训练对恢复骨折早期功能非常重要,可以选择理疗、牵引等物理疗法,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逐渐恢复训练。
7.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确保骨折恢复良好,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重要提示:以上建议仅为一般性指导,请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咨询医生并遵循医嘱,以获取更准确和有效的健康教育。
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非手术治疗
发表时间:
2016-05-30T11:44:39.3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作者: 赵旭
[导读]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造船分部 儿童骨折愈合快,必须尽早治疗,经过努力,手法均能复位,应重视早期功能锻炼。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造船分部
辽宁大连 116001
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骺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治疗
42例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者,应用手法复位,夹板 外固
定,去除固定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42例中40例骨折达解剖复位,2例功能复位,所有病例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儿童骨折愈合
快,必须尽早治疗,经过努力,手法均能复位,应重视早期功能锻炼。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骺骨折;非手术
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约占全身骨骺骨折 的30%,主要好发于5岁~15岁少年儿童。有人认为此损伤有两种体位:一为腕背伸桡偏位,
二为单纯腕背伸位[
1]。对这类骨折,我们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 该骨折4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者中,男34例,女8例,年龄最大者16岁,最小者2岁,平均年龄9岁。伤后24h内就诊者40例,24h~1周内就诊者2例。
桡骨远端骨骺骨折为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前臂旋前,腕背伸位手掌着地,由地面冲撞力量交集桡骨远端而发生,其中伸直型36
例,屈曲型
2例。依据损伤后移位情况,将其归纳为以下3种类型。Ⅰ型:骨折轻度成角,桡骨远端骨骺从干骺后端完全分离,向背侧移位
为
1/3~1/2,骨骺及干骺端均无骨折,周围骨膜大多未受损伤,共20例;Ⅱ型:骨折明显成角,桡骨远端骨骺从干骺端完全分离,移位为
3/4
至完全移位,整个骨骺连同一小块三角形干骺端骨折块从干骺端分离,共18例;Ⅲ型:骨折明显成角畸形,骨骺向背侧完全移位,相互
重叠或骨骺纵形裂伤或伴有尺骨远端骨骺分离或骨折,共
4例。
1
.2 治疗方法
1
.2.1 手法复位:
一般2人即可整复,整复前先了解受伤机理,局部肿胀情况、末梢手指运动、血运情况。排除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合X线片,
认清骨骺移位方向及程度,复位时
无需麻醉,患者 取平卧位,患肢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术者与助手作拨伸牵引,在牵引的同时
矫正侧方或旋转移位,
Ⅰ型者,术者用一手放在远端背侧,另一手放近端掌侧,同用力挤按,即可复位。Ⅱ型和Ⅲ型者,在Ⅰ型基础上,
术者改手掌挤按法为拇指侧顶挤按法,以利集中力量,矫正较大移位。复位后用右手拇食指顺伸屈肌腱由远而近,反复按摩数次,以疏理
经络,使气血通畅,分离骨片及尺骨骨折也随之复位。
1
.2.2 固定:
固定用 夹板外固定。夹板固定时在骨折远端背侧、近端掌侧各置一棉垫,若有桡侧移位,则背侧棉垫向桡侧延长。患处置棉絮,厚薄
适中,伸直型骨折,背侧夹板超腕关节,掌侧不超腕关节;屈曲型者,掌侧夹板超腕关节,背侧不超腕关节,夹板的长度以至肘横纹下
2.0cm
为宜,并以绷带固定。固定完成后摄片,若骨折复位不理想,则再次复位固定,直至骨折对位对线满意。固定完成后将患侧前臂置功
能位,屈肘
90°,颈腕悬吊固定。
1
.2.3 功能锻炼:
固定后即可进行握拳活动,固定时间3周~6周,中途随时复查并调整 夹板松紧度。3d~1周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位置,若移位可再复
位固定,若没有特殊情况
1周后骨折很少再发生移位,解除固定后即用中药局部“熏洗”及理疗,加强腕部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转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42例 骨折均愈合良好。随访时间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年,随访观察两前臂等长,腕外形正常对称,发育无异常,前臂旋转功能
正常,腕关节功能与健侧对比无差异,均达到优良以上效果。
3
讨论
3
.1 关于诊断:
虽然有的患者骨折移位明显,但也有他院漏诊、误诊者,对于移位小的患者,则更易漏诊。预防方法:一定要仔细询问病史,检查患
处,对有明确外伤史,局部有压痛,虽然肿胀不明显者,也要考虑骨折存在。有些无侧方移位者,骨折处所带骨片极小,在正位片上极易
误诊漏诊,只显示骨骺线重迭或缩小,在侧位片上则显示骨骺向背侧移位明显。对于有疑义的片子可以进一步行
CT或MRI检查确诊。
3
.2 关于复位:
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由于暴力的冲击,使骨骺产生背侧、桡侧不同程度移位,有时带有一块三角骨片,严重时造成尺骨远端骨折和骨
骺纵型裂损。我们认为应尽早采用轻柔一次性准确复位。只有尽早、轻柔才能确保儿童骨骺生长发育不受影响,确保关节面平整,有利于
腕关节功能恢复,注意复位时必须在持续牵引力作用下进行,复位手法必须轻柔、稳、准,切忌使用暴力或反复捻搓骨骺,以免损伤骨骺
生发层,造成以后发育畸形。整复的重点除骨折对位外,更要重视尺倾角、掌倾角的恢复。近早的解剖复位可减轻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
有利于肿胀尽快消退,以及软组织修复,缩短疗程。
3
.3 关于固定:
棉垫不宜太大,约1.0cm×4.0cm,厚1.0cm;若位置不准,可引起移位。固定后要勤观察。每天查看夹板松紧度,及时调整,发现病
情变化随时拍片。
3
.4 关于功能锻炼:
必须重视早期功能锻炼。在夹板固定后即开始握拳,以及后期腕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显的尤为重要。一般3~5d肿胀开始消退,疼痛也
明显减轻,早期配合舒筋活血的中药[
2],外用“熏洗”以及理疗对减少腕关节因创伤引起的后遗症有明显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
1] 谭振华,王华丽,于兰先,等.儿童桡尺骨远端骨折背侧移位的损伤仿机制及治疗手法的探讨[J].中医正骨,1997,9(5):6.
[
2] 李明光.手法整复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3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8(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