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上杭县实验小学:吴秋菊

一、说教材

(一)教材说明

1、教材地位:《圆柱和圆锥》是《人教版义教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领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几何形体知识,也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内容前后联系如图:

圆的周长和面积积积

圆柱、圆锥和球

五年级下学期

六年级上学期

六年级下学期

多棱柱和多棱台

中学几何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

↓↓↓↓

由此可见,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基本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丰富了形体知识。学好这部分知识,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内容结构:

本单元内容分三段教学,依次是圆柱、圆锥和球的认识(球作为选学内容,在此不赘述)。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和复习。计划用9至10课时教学,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例题呈现是由圆柱到圆锥,既符合知识呈现的一般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材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何根据学情和生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要求,又是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最好见证。基于此:我对本单元教材作如下处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

2、知道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并逐步渗透猜想、归纳、类比、推理、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

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和圆锥,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灵活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应充满观察、操作、实验、探究、发现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根据本单元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用数学活动来链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思考,以此来实施开放、活动、实践的教学,正如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本单元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活跃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情景教学法。

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以通过多媒体模拟神州5号载人航天飞机发射场景以及圆柱圆锥的实物图,如:茶叶筒、花草树木枝干、北京天坛、永定土楼、比萨斜塔、导弹头、航天飞机等等,让学生感知圆柱圆锥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选择,也是大自然的选择,特别是圆锥在世界建筑和尖端科技领域方面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巧妙揭示圆柱圆锥中蕴含的内在秘密。这样安排导入,一下子就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诱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强烈的内在动力。同时利用多媒体让静态的圆柱和圆锥动起来,让学生头脑中的模糊的图像立马清晰生动起来。

2、悬念激趣法

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课始吴老师一改平常穿着,换上了厨师穿戴(白色厨师帽,白色袖套和围裙)以及备好一些厨房用具(油桶、鸡精粉等),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学生纷纷提出相关圆柱的问题(如制作一顶厨师帽,一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材料等);而在学习圆柱体积时,则创设悬念“吴老师每天都要喝牛奶,为了方便饮用,现把一袋牛奶倒入老师专用杯,这个杯子能装下吗?”,学生大胆猜测,要想解决够不够装的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发现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3、实例验证法.

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在实际运用所学圆柱的表面积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如解决厨师帽用布料多少,粉刷圆柱形沼气池的四周及底面需要水泥多少,制作圆柱形油桶需要铁皮多少以及在购买材料时至少需要多少,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等启迪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4、迁移转化法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让学生回忆圆面积切拼成近似长方形面积,借助长方形面积推导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话锋一转:请大家猜一猜圆柱体体积计算又与哪些条件有关呢?你打算怎样研究圆柱的体积?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纷纷通过切拼的方法,亲历数学家发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一样的过程,感受了猜测、转化、操作、观察、类比、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创造的时空,为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的。

5、实验演示法。

有些知识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实验,反复操作,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奥秘。因此,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怎样的联系?在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前提下,教师再有针对性的演示一番,证明了学生的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利用实验演示法,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发挥桥梁和启智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以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它既顺应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又可集中注意,激发兴趣,使学生在亲自创造中获得真正的理解,同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这样的认识,本单元的教学我在讲究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主要采用如下学习方式:

1、自主探究法

如,在学习圆柱的认识时,让学生课前自己亲自收集相关圆柱的实例,如茶叶桶,玻璃杯等,引导学生对这些圆柱实例进行观察和分类,相继安排了五次活动:活动一: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探究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的区别;活动二:让学生亲自选一选材料,动手做圆柱。活动三:用比一比、印一印、量一量、剪一剪等方法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活动四: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圆柱;活动五:最后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圆柱等活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探究,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了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自主探究法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

2、合作交流法

以小组合作活动为载体,通过完成系列小组活动来让学生在做中学。可以相信,做中学,学生将投入更多的热情,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将更具有目的性,将更自发地调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这样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将是真切的心智活动的结果,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在合作中更显现自己的个性。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的研究过程都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剪一剪、切一切、拼一拼、比一比,试一试、量一量、议一议等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合作交流法的运用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分享集体的成果。

3、实验验证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为了让学生亲自参与“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重要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然后再让学生用等高不等底(或等底不等高)(或既不等高又不等底)的空圆锥、空圆柱盛沙做实验,学生自主发现有时装不下,有时不够装,有时刚好装满,从而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不是所有的圆锥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只有具备了“等底等高”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让学生自主实验,经历验证,不断提升对科学探索发现的能力。

4、尝试练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本单元在教学具体例题时,均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尝试解答,让他们初步体验到正确运用公式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①制作一顶圆柱形厨师帽究竟在购买材料时怎样才能做到既不浪费,又美观实用;②圆柱形茶杯能否装得下一袋牛奶呢等活生生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独立尝试练习中品尝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建议

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每节课怎样让学生发现、探索、创造是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主动获取新知,采用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永远保持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针对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说说我的教学建议:

1、圆柱的认识例1例2

★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直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重点:会自制一个圆柱。

★教学策略:

㈠联系生活,自然引入

通过多媒体模拟人民在土楼生活的场景和圆柱的实物图,如:茶叶筒、汽油筒、木桩、花草树木枝干等等,让学生感知圆柱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选择,也是大自然的选择,巧妙揭示圆柱中蕴含的秘密。

㈡操作实践,自主探究

⑴活动一:探究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的区别

①让学生说说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的区别。

②课件演示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平面围成的图形,圆柱可以滚动说明它有一个曲面、可以直立说明它还有平面。

这样先让学生调用已有的经验来说,再通过多媒体来加以验证,学生对圆柱的认识将更准确,为后面概括圆柱的特征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活动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⑵活动二:以4人小组为单位做圆柱。要求自己挑选所需的材料制作圆柱,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做成的圆柱最多。(材料有:橡皮泥、小刀、纸、光盘、硬币、长方形或正方形框架等等)

①学生动手做圆柱。

②小组汇报做圆柱的思路。多媒体同步演示将学生的思路动态地显示出来。

学生做圆柱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而不管是用光盘叠积、还是长方形旋转、还是刀切圆柱、还是纸卷圆柱,学生能做出来、其思维就已经突破了材料本身的限制,而且因人不同,学生的做法具有鲜明的个性选择。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经历一个整理概括的过程,他们的能力就在这做与说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数学思想就在这做与说中得到了培养。

⑶活动三: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测量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间的关系。

①说说圆柱各个部分的名称。

②测量一个圆柱,说说你的发现。

让学生在动手测量中来发现底面之间、高之间、底面与侧面之间的关系,这样得出的圆柱的特征将是学生印象最深的。而且测量本身也引导了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步骤,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

⑷活动四: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其中的一部分是圆柱形的。

㈢应用发现,实践体验

活动五:四人组讨论并制作:用老师所发的统一规格的这一张纸做一个尽可能大的圆柱。以上教学从学生亲近、熟知的茶叶罐、茶杯等实物引入,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质疑内化的过程中,认识圆柱的各个组成部分,知道圆柱和直圆柱之间的关系,掌握圆柱的特征,自主完成对圆柱知识的构建。教师只是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圆柱的表面积例3例4

【人教版六下数学】《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人教六年级下册的《圆锥的认识》。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教材的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 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趣生疑,疑促做,做中出真知!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的第二课时。也就是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首先说一说这节课的内容。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最后一个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又学习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播放课件)圆锥的体积也是在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基础上的又一个延伸,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播放体积公式课件) 2、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有了清楚的认识,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具体问题,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年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3、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所述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4、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空心圆柱、圆锥容器、装有水的水桶。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说学法 有句话说的非常好“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实验转化法 有些知识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实验,反复操作,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奥秘。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做好操作的准备;其次,告诉他们操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点;第三,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发现、总结。这样通过实验操作推导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合作、概括归纳等能力。 2、尝试练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本节课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解答,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 濮阳市油田皇甫中学:郭泽伟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也就是课本42页到44页的内容。本节课我想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信息窗1让学生结合实物分别提出有关圆柱和圆锥的问题及特征。教材分两小段安排,第一小段,安排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第二层次,认识圆柱的直观图、侧面和高。第二小段,引导学生探索圆锥的特征。例题后的练一练,要求学生看图说出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和圆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并理解圆柱和圆锥的高。 (四)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准备利用直观教具,采用引导探究、观察演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知识。 学法方面,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进行学习。【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导入新知 1、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它是什么图形?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它飞快地旋转,想象一下,会形成什么形体?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2020年)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我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圆锥的体积,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在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公式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圆锥体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部分的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特征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体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 以课件演示法、引导法、实验演示法为主,实现教学目标。用课件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体,并显示出直观图,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初步空间观念;用课件演示圆锥的高,帮助学生理解高的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身份,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如何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利用实验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寻求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 三、说学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体。学生做实验的方法获取知识,自己动手测量圆锥的高。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围绕着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之中,通过自己观察比较、操作实验、讨论小结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从而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索新知识。

圆柱和圆锥的教材分析_说课稿(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圆柱和圆锥的教材分析_说课稿(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版块中图形的计算。包括: 圆柱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重点: (1)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2)圆锥体积的计算。 3、教学难点: (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2)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四、说教材 一、特点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点、线、面和体的关系 课标教材新增设了一个由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立体图形。这一内容的增加能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个完整的认识。分别在教材的11页和24页,通过快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和直角三角形纸的小棒,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全面地认识圆柱和圆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在做转动纸片活动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猜测,再操作。教学这一环节时我们分了三步进行:①猜一猜:转出来是什么形状?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倒水的实验,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教课书43页例1是直接利用公式求体积,例2是已知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小麦的重量,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个例子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学生基本情况 六年级四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9人,以前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七学期对圆锥、圆柱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学习,学生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对圆柱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能熟练地计算,但也有少数学生立体观念不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因此学习效率差。 三、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课是立体图形(圆锥的体积)的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通过具体教具进行教学,从而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我采用具体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圆柱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尝试计算圆锥的体积,以达到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一开始,用口算,口答的形式引入课题,一是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二是为新授课作为辅垫,为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紧接着提示课题,以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其规律,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一环节是本节的难点,必须让学生理解清楚,特别是对三分之一的理解。 然后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例1,直接告诉底面积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计算,教师不必多的提示,只要学生会做就行。例2是已知圆锥形的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要求小麦重量,实际旧就要先求体积。 学生尝试解答后,教师特别引导,要求体积,这个题不知道底面积,则要先求底面积,二是要让学生讨论,如果这堆小麦知道直径和高,你能想办法测出来吗?这样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 最后,设计了三个巩固练习,都是在基本求出圆锥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训练,这样即满足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又使优生能有所提高。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docx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鹤壁市湘江小学朱文举 一: 、说教材 ::::《圆锥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圆柱体的体积以及圆锥的认识的基 础上进行学习的。 ::::内容包括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具体运用。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全面 掌握圆柱体和圆锥之间的本质联系,同时提高了运用所学的数 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 程;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理性思考的 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科学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四、说教法 以谈话法、实验法为主,讨论法,探究实践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知识是直观几何。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不是靠严格的论证,而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根据课题的特点,主要采取让学生做实验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然后通过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学法 ::1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能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想,学生不能想的,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想,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说。 ::2 、学生学习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通过自己操作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小结、推导出圆锥的计算公式,从而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索新知识。

圆柱与圆锥说课稿

圆柱与圆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20页《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学生已经在一年级的时候初次认识了圆柱,已经会辨别;圆锥这一立体图形没有见识过,从未接触;在六年级上学期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积累了一些观察﹑探索立体图形特点的学习经验,这些都为本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三、设计意图: (一)预习设计: 由于本课属于观察物体领域的内容,须借助于直观的实物或模型帮助体验,感悟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的特点,因此我在设计时安排了两个环节:1.课前准备(即收集生活中的实物和学具的制作)2.自学教材内容,自主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二)新授设计: 在课一开始,让学生先回顾以前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拿出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实物,让学生分别展示,介绍。从而自然引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小小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并提出交流和汇报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倾听和主动发言的机会,试图改变只有少数几个优秀同学唱独角戏的局面。在大组汇报的时候,尽可能地让学生代表边

演示边介绍发现的圆柱和圆锥的名称和相关特征,其他小组提出相关补充或修改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相机课件演示,更加深了印象,凸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比较﹑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图片,再次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三)练习设计: 本环节安排了说一说,判一判,连一连,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动,试图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单第4题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在解题时有点难度,我觉得这时要适当点拨,指导一下。 四、试教反思: 本节课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为主,帮助为辅,我进行了尝试。从教学内容方面,本部分知识适合采取这种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动的空间。从学生方面,学生的求知欲较强,活动能力相比有大的提高,他们能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情感方面来看,他们喜欢合作交流的方式。但是由于本课准备得比较匆忙,有些环节的处理不够细腻,不太成熟,对课堂上生成的一些“意外”估计不足,教学机智不够灵活,所以还要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圆锥的体积》优秀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五、相应的试一试及练一练。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难点:⑴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⑵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⑵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⑶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学具准备:⑴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⑵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准备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实验操作法。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学生已经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利用实验法,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发挥桥梁和启智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逐步从具体的操作过渡到内部语言。 2、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三法优化组合。几何知识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在做实验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假如这句话中去掉等底等高这几个字还能否成立,并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重要意义,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圆锥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加深了等底等高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 碧云小学叶红霞 1、 说教材: 1、 《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 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3、4、5题。 2、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2) 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3) 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 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 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一定量的细沙。 2、 说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 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

说课稿-圆柱和圆锥

圆柱和圆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版块中图形的计算。包括: 圆柱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重点: (1)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2)圆锥体积的计算。 3、教学难点: (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2)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四、说教材 一、特点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点、线、面和体的关系 课标教材新增设了一个由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立体图形。这一内容的增加能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个完整的认识。分别在教材的11页和24页,通过快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和直角三角形纸的小棒,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全面地认识圆柱和圆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在做转动纸片活动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猜测,再操作。教学这一环节时我们分了三步进行:①猜一猜:转出来是什么形状?②自己动手快速转动小棒,验证自己的猜想。③强化辨析:出示 4 2 3 2 2 4 2 3 问:这两个长方形分别以4或2为轴旋转,得到的圆柱体一样吗?为什么? 多找几个学生回答,最后得出结论:以长方形的哪条边为轴旋转,哪条边就是圆柱的高,那么另一条边是圆柱的底面半径。 最后再让学生具体说说上面两个长方形旋转后得到的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通过上面三步层层递进,让学生对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有了完整的认识。(圆锥的教学跟圆柱类似,在这就不再多做解释。)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教案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我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圆锥的体积,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在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公式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圆锥体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部分的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特征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体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六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一)复习旧知,课前铺垫(二)提出质疑,弓I入新课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认识》。(下面是我说课的流程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说明。(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不用说) 《圆锥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内容。圆锥是小学阶段所认识的立体图形之一。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圆锥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学习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学目标:(不用读)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观察与操作、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4、(目标已经制定好了,要想真正实现,可谓难关重重,这个难关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和测量圆锥的高。 (难关就在前面,如何克服呢,我首先在教具和学具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模型,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圆锥型实物,两把直尺或三角板,制作圆锥的材料、直角三角形和学习卡。 (当然除了在教具和学具上做充分的准备还是不够的,在教法学法上同样要下一番功夫)。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在教学中我采用观察法,操作法、交流法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新课标也把学生学习的过程视为“转的”过程,推广学习的实践性。而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幷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巧妙的架起一座求知的桥梁。 学法将渗透在教学活动当中,而学习活动也是学生掌握学法的唯一途径。因此,在教学上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转动的陀的陀螺导入新课,通过一系列的动手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着这三种学习方法,积极实施了新课标中倡导的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的

2017—2018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4《圆锥的体积》word说课稿[精品教案]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1页-13页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初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知识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特制定以下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2、通过动手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重点是: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习难点是: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活动法,归纳总结法。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三、说学法 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引出课题:通过复习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3、以旧引新,探究新知。 通过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此时我会拿出已经准备好了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然后提问以下几个问题:这两个容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谁的体积更大?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问学生:“你用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呢?”这时候,肯定要有一部分聪明的或者已经预习课本的同学会说:“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或水,在倒入圆柱形容器,看几次能倒满。”这时候就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验证他们的猜想。 教师只需要做最总结: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就能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1/3Sh(板书,特别的用红颜色粉笔写出等底等高和公式) 4、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通过“算一算”和“试一试”让学生掌握公式的运用。 5、巩固练习,拓展深化,依次练习“练一练”中第1题,第4题和第5题。当然在练习的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以便得到及时的解决。 6、质疑问难,总结升华 在此环节中,我会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是

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上杭县实验小学:吴秋菊 一、说教材 (一)教材说明 1、教材地位:《圆柱和圆锥》是《人教版义教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领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几何形体知识,也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内容前后联系如图: 圆的周长和面积积积 圆柱、圆锥和球 五年级下学期 六年级上学期 六年级下学期 多棱柱和多棱台 中学几何知识 → → → → → →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 ↓↓↓↓ 由此可见,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基本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丰富了形体知识。学好这部分知识,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内容结构: 本单元内容分三段教学,依次是圆柱、圆锥和球的认识(球作为选学内容,在此不赘述)。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和复习。计划用9至10课时教学,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例题呈现是由圆柱到圆锥,既符合知识呈现的一般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材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何根据学情和生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要求,又是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最好见证。基于此:我对本单元教材作如下处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 2、知道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并逐步渗透猜想、归纳、类比、推理、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 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和圆锥,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小学数学说课稿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说课搞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20页《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学生已经在一年级的时候初次认识了圆柱,已经会辨别;圆锥这一立体图形没有见识过,从未接触;在六年级上学期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积累了一些观察﹑探索立体图形特点的学习经验,这些都为本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三、设计意图: (一)预习设计: 由于本课属于观察物体领域的内容,须借助于直观的实物或模型帮助体验,感悟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的特点,因此我在设计时

安排了两个环节:1.课前准备(即收集生活中的实物和学具的制作)2.自学教材内容,自主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二)新授设计: 在课一开始,让学生先回顾以前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拿出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实物,让学生分别展示,介绍。从而自然引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小小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并提出交流和汇报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倾听和主动发言的机会,试图改变只有少数几个优秀同学唱独角戏的局面。在大组汇报的时候,尽可能地让学生代表边演示边介绍发现的圆柱和圆锥的名称和相关特征,其他小组提出相关补充或修改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相机课件演示,更加深了印象,凸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比较﹑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图片,再次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三)练习设计: 本环节安排了说一说,判一判,连一连,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动,试图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单第4题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在解题时有点难度,我觉得这时要适当点拨,指导一下。 四、试教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人教六年级下册的《圆锥的认识》。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教材的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 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目标2、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会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说课人:李阳桂 一、说教材 《圆柱与圆锥》是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所学的内容。《圆柱与圆锥》复习课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意在通过回顾梳理,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串成线,联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加深各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中对本学段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巩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梳理、合作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整理、探究、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为:知识的梳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为:认识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教师来说,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作为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并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取的教学、学法概括为以下三句话:回顾整理,以学生为主。巩固知识,以练习为主。拓展提高,以思维为主。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上,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回顾梳理、建构网络。这个环节当中,我主要设计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让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所学内容,然后师生共同将这单元所学的相关内容,用树状的形式呈现出来,此环节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与复习的能力,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伏笔。第二部分我让学生自主填写表格,来回顾学过的知识,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复习课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光后六(4)班班数学教师,下面是我的说课,请评委指正。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含有曲面围成的最基本的立体图形。由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扩展到研究圆锥的体积,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内容。 内容包括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P43)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具体运用(P43例1、例2)。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全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之间的本质联系、提高几何体知识掌握水平,为学习初中几何打下基础,同时提高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 关键: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二、说教法 以谈话法、实验法为主,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知识是直观几何。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不是靠严格的论证,而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根据课题的特点,主要采取让学生做实验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主要引导学生做了三个实验。 一是比较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强调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这个必要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 各位领导、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圆柱、圆锥是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内容安排上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教材简析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起始课,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特征。 (2.)经历探索圆柱、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 难点:认识援助和圆锥的高。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找”中学,在“比”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教学过程: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出示长方体、正方体,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立体图形 2.课件显示例1情境图 3.说说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圆柱体? 4、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 5.教学圆柱的认识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学生举例) (2)认识圆柱的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