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导体激光器特性测量

半导体激光器特性测量

半导体激光器特性测量
半导体激光器特性测量

1

/)(+=

-KT

E E e

1

/)(+=

-KT

E E e

th=

τe

光的偏振 实验报告.doc

光的偏振 实验仪器: 光具座、半导体激光器、偏振片、1/4波片、激光功率计。 实验原理: 自然光经过偏振器后会变成线偏振光。偏振片既可作为起偏器使用,亦可作为检偏器使用。 马吕斯定律:马吕斯指出:强度为I0的线偏振光,透过检偏片后,透射光的强度(不考虑吸收)为I=I0cos2。(是入射线偏振光的光振动方向和偏振片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 当光法向入射透过1/4波片时,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之间的位相差等于π/2或其奇数倍。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波片,并且光的偏振和云母的光轴面成θ角,出射后成椭圆偏振光。特别当θ=45°时,出射光为圆偏振光。 实验1、2光路图: 实验5光路图: 实验步骤: 1.半导体激光器的偏振特性: 转动起偏器,观察其后的接受白屏,记录器功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的角度,求出半导体激光的偏振度。 2。光的偏振特性——验证马吕斯定律: 利用现有仪器,记录角度变化与对应功率值,做出角度与功率关系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5.波片的性质及利用: 将1/4波片至于已消光的起偏器与检偏器间,转动1/4波片观察已消光位置,确定1/4波片光轴方向,改变1/4波片的光轴方向与起偏器的偏振方向的夹角,对应每个夹角检偏器转动一周,观察输出光的光强变化并加以解释。

实验数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五: 数据处理: 实验一: 计算得半导体激光的偏振度约为 故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接近于全偏振光。实验二: 绘得实际与理论功率值如下:

进行重叠发现二者的图线几乎完全重合,马吕斯定律得到验证。实验五:见“实验数据”中的表格

总结与讨论: 本次实验所用仪器精度较高,所得数据误差也较小。 当光法向入射透过1/4波片时,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之间的位相差等于π/2或其奇数倍。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波片,并且光的偏振和云母的光轴面成θ角,出射后成椭圆偏振光。特别当θ=45°时,出射光为圆偏振光,这就是实验五中透过1/4波片的线 偏光成为不同偏振光的原因。XX大学生实习报告总结 3000字 社会实践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人生需要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是凭空出来的,是需要成本的,失败就是一种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预示着的人生的收获即将开始。 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打一份工,为以后的成功奠基吧! 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板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记得老师曾说过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面对你从没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的理

实验报告——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谱测量

实验报告——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谱测量 实验时间:2017.03.04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参数; 2、测量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和光谱特性; 3、了解外腔选模的机理,熟悉光栅外腔选模技术; 4、熟悉压窄谱线宽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半导体激光器 激光(LASER)的全称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意为通过受激发射实现光放大。 激光器的基本组成如下图: 必要组成部分无外乎:谐振腔、增益介质、泵浦源。 在此基础上,激光产生的条件有二: 1)粒子数反转 通过外界向工作物质输入能量,使粒子大部分处于高能态,而非基态。 2)跃迁选择定则 粒子能够从基态跃迁到高能态,需要两个能级之间满足跃迁选择定则,电子相差 的奇数倍角动量差。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1960年7月8日,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 1962年世界上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发明问世。 2.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是激励方式,利用半导体物质(既利用电子)在能带间跃迁发光,用半导体晶体的解理面形成两个平行反射镜面作为反射镜,组成谐振腔,使光振荡、反馈、产生光的辐射放大,输出激光。 没有杂质的纯净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如果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杂质原子,则在导带之下和价带之上形成了杂质能级,分别称为施主能级和受主能级。 有施主能级的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有受主能级的半导体称这p型半导体。在常温下,热能使n型半导体的大部分施主原子被离化,其中电子被激发到导带上,成为自由电子。而p型半导体的大部分受主原子则俘获了价带中的电子,在价带中形成空穴。因此,n 型半导体主要由导带中的电子导电;p型半导体主要由价带中的空穴导电。 若在形成了p-n结的半导体材料上加上正向偏压,p区接正极,n区接负极。正向电压的电场与p-n结的自建电场方向相反,它削弱了自建电场对晶体中电子扩散运动的阻碍

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半导体激光器P-I 特性测试实验 同组人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 2. 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 3. 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 (平均发送光功率)-I (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ZY12OFCom13BG 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台 2. 光功率计 1台 3. FC/PC-FC/PC 单模光跳线 1根 4. 万用表 1台 5. 连接导线 20根 三、 实验原理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处于高能级E 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 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是一种阈值器件。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 )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30~50°,水平发散角为0~30°),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0.1~1.0nm ),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 )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P-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 th 尽可能小,I th 对应P 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测试方法见实验四)大, ……………………………………装………………………………………订…………………………………………线………………………………………

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

实验一 半导体激光器P-I 特性测试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 2. 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 3. 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 (平均发送光功率)-I (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ZY12OFCom13BG 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台 2. 光功率计 1台 3. FC/PC-FC/PC 单模光跳线 1根 4. 万用表 1台 5. 连接导线 20根 三、 实验原理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处于高 能级E 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 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是一种阈值器件。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 )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30~50°,水平发散角为0~30°),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0.1~1.0nm ),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 )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对于线性度良好的半导体激光器,其输出功率可以表示为 P e =)(2th D I I q -ηω (1-1) 其中int int a a a mir mir D +=ηη,这里的量子效率η int ,表征注入电子通过受激辐射转化为光 子的比例。在高于阈值区域,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的ηint 接近于1。 1-1式表明,激光输出功率决定于内量子效率和光腔损耗,并随着电流而增大, 当注入电流I>I th 时,输出功率与I 成线性关系。其增大的速率即P-I 曲线的斜率,称为斜率效率 D e q dI dP ηω2 = (1-2) P-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 th 尽可能小, I th 对应P 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测试方法见实验四)大,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并且要求P-I 曲线的斜率适当。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斜率太大,则会出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激活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

半导体激光器实验报告

半导体激光器实验报告 课程:_____光电子实验_____ 学号: 姓名: 专业:信息工程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半导体激光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 (2)掌握半导体激光器耦合、准直等光路的调节 (3)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考察其在光电技术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1.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 半导体激光器大多数用的是GaAs或Gal-xAlxAs材料。P-n结通常在n 型衬底上生长p型层而形成,在p区和n区都要制作欧姆接触,使激励 电流能够通过,电流使结区附近的有源区产生粒子数反转。 2.半导体激光器的阈值条件 当半导体激光器加正向偏置并导通时,器件不会立刻出现激光震荡,小电流时发射光大都来自自发辐射,随着激励电流的增大,结区大量粒 子数反转,发射更多的光子,当电流超过阈值时,会出现从非受激发射 到受激发射的突变。这是由于激光作用过程的本身具有较高量子效率的 缘故,激光的阈值对应于:由受激发射所增加的激光模光子数(每秒) 正好等于平面散射,吸收激光器的发射所损耗的光子数(每秒)。 3.横模和偏振态 半导体激光器的共振腔具有介质波导的结构,所以在共振腔中传播光以模的形式存在。每个模都由固有的传播常数和横向电场分布,这些 模就构成了激光器中的横模。横模经端面射出后形成辐射场,辐射场的 角分布沿平行于结面方向和垂直于结面方向分别成为侧横场和正横场。 共振腔横向尺寸越小,辐射场发射角越大,由于共振腔平行于结面方向 的宽度大于垂直于结面方向的厚度,所以侧横场小于正横场的发散角。 激光器的GaAs晶面对TE模的反射率大于对TM模的反射率,因而TE模需要的阈值增益低,TE模首先产生受激发射,反过来又抑制了TM 模,另一方面形成半导体激光器共振腔的波导层一般都很薄,这一层越

实验1NdYAG固体激光器实验

hv 2 1 (a) 2 1 (b) 2 E 1 (c) 图1、光与物质作用的吸收过程 Nd :YAG 固体激光器实验 一、 实验内容与器件 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光电特性 2、掌握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二、 实验原理概述 1. 激光产生原理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以归结为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有三种过程: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 如果一个原子,开始处于基态,在没有外来光子,它将保持不变,如果一个能量为hv 21的光子接近,则它吸收这个光子,处于激发态E 2。在此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光子都能被原子吸收,只有当光子的能量正好等于原子的能级间隔 E 1-E 2时才能被吸收。 激发态寿命很短,在不受外界影响时,它们会自发地返回到基态,并放出光子。自发辐射过程与外界作用无关,由于各个原子的辐射都是自发的、独立进行的,因而不同原子发出来的光子的发射方向和初相位是不相同的。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 在外的光子的影响下,会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并两个状态间的能量差以辐射光子的形式发射出去。只有外来光子的能量正好为激发态与基态的能级差时,才能引起受激辐射,且受激辐射发出的光子与外来光子的频率、发射方向、偏振态和相位完 全相同。激光的产生主要依赖受激辐射过程。激光器主要有:工作物质、谐振腔、泵浦源组成。工作物质主要提供粒子数反转。 hv 21 2 E 1 (a) E 2 E 1 (b) hv 21 hv 21 图2、光与物质作用的受激辐射过程

泵浦过程使粒子从基态E 1抽运到激发态E 3,E 3上的粒子通过无辐射跃迁(该过程粒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能量转变为热能或晶格振动能,但不辐射光子),迅速转移到亚稳态E 2。E 2是一个寿命较长的能级,这样处于E 2上的粒子不断积累,E 1上的粒子 又由于抽运过程而减少,从而实现E 2与E 1能级间的粒子数反转。激光产生必须有能提供光学正反馈的谐振腔。处于激发态的粒子由于不稳定性而自发辐射到基态,自发辐射产生的光子各个方向都有,偏离轴向的光子很快逸出腔外,只有沿轴向的光子,部分通过输出镜输出,部分被反射回工作物质,在两个反射镜间往返多次被放大,形成受激辐射的光放大即产生激光。 2 YAG 固体激光器 固体激光器基本都是由工作物质、泵浦系统、谐振腔和冷却、滤光系统构成。固体激光器工作物质是固体激光器的核心。影响固体激光器工作特性的关键是固体激光工作物质的物理和光谱性质,这主要是指吸收带、荧光谱线、热导率等。实验中,我们采用掺钕钇铝石 榴石(Nd:YAG)作为工作物质,它的激活离子是钕离子(Nd 3+),其吸收谱线如图4所示,在可 见光和红外区域有几个较强的吸收带,我们关注的是808nm 附近的吸收谱线。在本实验中,半导体激光器是用来做固体激光器的泵浦光源。我们采用了输出波长为808nm, InGaAlAs/GaAs 量子阱结构设计、光斑预整形、输出功率大于2W 的多模半导体激光器,工作电流可调,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对其进行温度控制。 图4 3:Nd YAG +晶体的吸收光谱(300K ) YAG 中3Nd +与激光产生有关系的能级结构如图5所示。它属于四能级系统。其激光上 能级3E 为33/2F ,激光下能级2E 为43/2I I ,43/2II I ,其荧光谱线波长分别为1.35m μ和1.06m μ,49/2 I 相应于1E 。由于1.06m μ比1.35m μ波长的荧光强约4 倍,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腔镜镀膜,E 1 E 3 E 2 图3、三能级系统示意图

实验三、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综合实验

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综合实验 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Diode-Pumped solid-state Laser,DPL),是以激光二极管(LD)代替闪光灯泵浦固体激光介质的固体激光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在光通信、激光雷达、激光医学、激光加工等方面有巨大应用前景,是未来固体激光器的发展方向。本实验的目的是熟悉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和调试技术,以及其调Q 和倍频的原理和技术。 【实验目的】 1.掌握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2.掌握固体激光器被动调Q的工作原理,进行调Q脉冲的测量; 3.了解固体激光器倍频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与装置】 1.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上世纪80年代起,生长半导体激光器(LD)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使得LD的功率和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也极大地促进了DPSL技术的发展。与闪光灯泵浦的固体激光器相比,DPSL的效率大大提高,体积大大减小。在使用中,由于泵浦源LD的光束发散角较大,为使其聚焦在增益介质上,必须对泵浦光束进行光束变换(耦合)。泵浦耦合方式主要有端面泵浦和侧面泵浦两种,其中端面泵浦方式适用于中小功率固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空间模式匹配好等优点。侧面泵浦方式主要应用于大功率激光器。本实验采用端面泵浦方式。端面泵浦耦合通常有直接耦合和间接耦合两种方式。 ①直接耦合:将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面紧贴增益介质,使泵浦光束在尚未发散开之前便被增益介质吸收,泵浦源和增益介质之间无光学系统,这种耦合方式称为直接耦合方式。直接耦合方式结构紧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较难实现,并且容易对LD造成损伤。 ②间接耦合:指先将LD输出的光束进行准直、整形,再进行端面泵浦。常见的方法有: 组合透镜系统聚光:用球面透镜组合或者柱面透镜组合进行耦合。 自聚焦透镜耦合:由自聚焦透镜取代组合透镜进行耦合,优点是结构简单,准直光斑的大小取决于自聚焦透镜的数值孔径。 光纤耦合:指用带尾纤输出的LD进行泵浦耦合。优点是结构灵活。 本实验先用光纤柱透镜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快轴准直,压缩发散角,然后采用组合透镜对泵浦光束进行整形变换,各透镜表面均镀对泵浦光的增透膜,耦合效率高。本实验的压缩和耦合如图 2所示。

半导体激光器实验报告

实验13半导体激光器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学特性、光学特性。 2.掌握半导体激光器耦合、准直等光路的调节。 3.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考察其在光电子技术方面的应用。 4.掌握WGD-6光学多道分析器的使用 【仪器用具】 半导体激光器及可调电源、WGD-6型光学多道分析器、可旋转偏振片、旋转台、多功能光学升降台、光功率指示仪 【实验原理】 1、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 半导体激光器的全称为半导体结型二极管激光器,也称激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的英文名称为laser diode,缩写为LD。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用的是GaAs或GaAlAs材料。P-N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如图13-1所示,P-N结通常在N型衬底上生长P型层而形成。在P区和N区都要制作欧姆接触,使激励电流能够通过,这电流使得附近的有源区内产生粒子数反转(载流子反转),还需要制成两个平行的端面起镜面作用,为形成激光模提供必需的光反馈。 图13-1(a)半导体激光器结构

图13-1(b )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图 2、半导体激光器的阈值条件 阈值电流作为各种材料和结构参数的函数的一个表达式: )]1ln(21[8202R a D en J Q th +?=ληγπ 这里, Q η是内量子效率,0λ是发射光的真空波长,n 是折射率, γ?是自发辐射线宽, e 是电子电荷,D 是光发射层的厚度, α是行波的损耗系数,L 是腔长,R 为功率反射系数。

图13-2半导体激光器的P-I特性 图13-3 不同温度下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特性 3、伏安特性 伏安特性描述的是半导体激光器的纯电学性质,通常用V-I曲线表示。V-I曲线的变化反映了激光器结特性的优劣。与伏安特性相关联的一个参数是LD的串联电阻。对V-I曲线进行一次微商即可确定工作电流(I)处的串联电阻(dV/dI)。对LD而言总是希望存在较小的串联电阻。 图13-4典型的V-I曲线和相应的dV/dI曲线 3、横模特性 半导体激光器的共振腔具有介质波导的结构,所以在共振腔中传播光以模的形式存在。每个模都由自己的传播系数β和横向电场分布,这些模就构成了半导体激光器中的横模。横模经端面出射后形成辐射场。辐射场的角分布沿平行于结面方向和垂直结面方向分别成为正横场和侧横场。 辐射场的角分布和共振腔的几何尺寸密切相关,共振腔横向尺寸越小,辐射场发射角越大。由于共振腔平行于结面方向的宽带大于垂直于结面方向的厚度。所以侧横场小于正横场 θ=,d表示共振腔宽度。共振发射角,如图13-5所示;侧横场发射角可近似表示为:d/λ

激光实验报告

激光实验报告 he-ne激光器模式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使学生了解激光器模式的形成及特点,加深对其物理概念的理解;通过测 试分析,掌握模式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本实验使用的重要分光仪器——共焦球面扫描干 涉仪,了解其原理,性能,学会正确使用。 要求: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测量he-ne激光器的相邻纵横模间隔,判别高阶 横模的阶次;观察激光器的频率漂移记跳模现象,了解其影响因素;观察激光器输出的 横向光场分布花样,体会谐振腔的调整对它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激光模式的一般分析 由光学谐振腔理论可以知道,稳定腔的输出频率特性为: vmnq?l1/21lc[q?(m?2n?1)]cos-1[(1—)(1—)] r2?r12?l (17) 其中:l—谐振腔长度; r1、r2—两球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 q—纵横序数; m、n—横模序数;η—腔内介质的折射率。 横模不同(m、n不同),对应不同的横向光场分布(垂直于光轴方向),即有不同的光斑 花样。但对于复杂的横模,目测则很困难。精确的方法是借助于仪器测量,本实验就是利用 共焦扫描干涉仪来分析激光器输出的横模结构。 由(17)式看出,对于同一纵模序数,不同横模之间的频差为: ??mn:mn?ll1/2 c1(?m??n)cos-1[(1-)(1-)] (18) r1r22?l? 其中:δm=m-m′;δn=n-n′。对于相同的横模,不同纵模间的频差为 ??q:q?c?q 2?l 其中:δq=q-q′,相邻两纵模的频差为 ??q?c 2?l (19) 由(18)、(19)式看出,稳定球面腔有如图2—1的频谱。 (18)式除以(19)式得 ll?mn:mn1?(?m??n)cos-1[(1-)(1-)]1/2 r1r2??q? (20)设:????mn:mn ??q ; s=1?cos-1[(1-ll)(1?)]1/2 r1r2 δ表示不同的两横模(比如υ00与υ 比,于是(20)式可简写作: 10)之间的频差与相邻两纵模之间的频差之 (?m??n)?? s (21) 只要我们能测出δ,并通过产品说明书了解到l、r1、r2(这些数据生产厂家常给出), 那么就可以由(21)式求出(δm+δn)。如果我们选取m=n=0作为基准,那么便可以判断出 横模序数m、n。例如,我们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得(δm+δn)=2,那么,激光器可能工作于 υ00、υ10、υ01、υ11、υ20、υ02。 2.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由两块镀有高反射率的凹面镜构成,如图2—2。反射镜的曲率半径 r1=r2=l。 图 2-2 由于反射镜的反射率相当高,注入腔内的光束将在腔内多次反射形成多光束,从多光束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常用光纤器件特性测试实验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 2、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 3、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平均发送光功率)-I(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量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注入电流,并画出P-I关系曲线。 2、根据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计算半导体激光器斜率效率。 三、预备知识 1、光源的种类 2、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内部结构、发光原理 四、实验仪器 1、ZY12OFCom13BG3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 2、FC接口光功率计1台 3、FC/PC-FC/PC单模光跳线1根 4、万用表1台

5、连接导线 20根 五、实验原理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是一种阈值器件。处于高能级E 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 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 )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30~50°,水平发散角为0~30°),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0.1~1.0nm ),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 )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阈值电流是非常重要的特性参数。图1-1上A 段与B 段的交点表示开始发射激光,它对应的电流就是阈值电流th I 。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激活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将开始出现净增益的条件称为阈值条件。一般用注入电流值来标定阈值条件,也即阈值电流th I 。 P-I 特性是半导体激光器的最重要的特性。当注入电流增加时,输出光功率也随之增加,在达到th I 之前半导体激光器输出荧光,到达th I 之后输出激光,输出光子数的增量与注入电子数的增量之比见式1-1。 ( )()d P I e P hv e hv I η???==?? (1-1) P I ??就是图1-1激射时的斜率,h 是普朗克常数(6.625*10-34 焦耳g 秒),ν为辐

光的偏振实验报告

光的偏振实验仪器: 光具座、半导体激光器、偏振片、1/4波片、激光功率计。 实验原理: 自然光经过偏振器后会变成线偏振光。偏振片既可作为起偏器使用,亦可作为检偏器使用。 马吕斯定律:马吕斯指出:强度为I0的线偏振光,透过检偏片后,透射光的强度(不考虑吸收)为I=I0cos2??。(??是入射线偏振光的光振动方向和偏振片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 当光法向入射透过1/4波片时,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之间的位相差等于π/2或其奇数倍。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波片,并且光的偏振和云母的光轴面成θ角,出射后成椭圆偏振光。特别当θ=45°时,出射光为圆偏振光。 实验1、2光路图: 实验5光路图: 实验步骤: 1.半导体激光器的偏振特性: 转动起偏器,观察其后的接受白屏,记录器功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的角度,求出半导体激光的偏振度。 2。光的偏振特性——验证马吕斯定律: 利用现有仪器,记录角度变化与对应功率值,做出角度与功率关系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5.波片的性质及利用: 将1/4波片至于已消光的起偏器与检偏器间,转动1/4波片观察已消光位置,确定1/4波片光轴方向,改变1/4波片的光轴方向与起偏器的偏振方向的夹角,对应每个夹角检偏器转动一周,观察输出光的光强变化并加以解释。 实验数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五: 数据处理: 实验一: =0.986 计算得半导体激光的偏振度约为2.74?0.0165 2.74+0.0165 故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接近于全偏振光。 实验二: 绘得实际与理论功率值如下: 进行重叠发现二者的图线几乎完全重合,马吕斯定律得到验证。 实验五:见“实验数据”中的表格 总结与讨论: 本次实验所用仪器精度较高,所得数据误差也较小。 当光法向入射透过1/4波片时,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之间的位相差等于π/2或其奇数倍。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波片,并且光的偏振和云母的光轴面成θ角,出射后成椭圆偏振光。特别当θ=45°时,出射光

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测试

实验八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测试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 2、掌握半导体激光器耦合、准直等光路的调节。 3、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考察其在光电子技术方面的应用。 [实验仪器] 1、半导体激光器及可调电源 2、光谱仪 3、可旋转偏振片 4、旋转台 5、光功率计 图1. 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 [实验原理] 1、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 至今,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用的是GaAs或Ga1-x Al x As材料,p-n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P—n结通常在n型衬底上生长p型层而形成。在p区和n区都要制作欧姆接触,使激励电流能够通过,这电流使结区附近的有源区内产生粒子数反转,还需要制成两个平行的端面起镜面作用,为形成激光模提供必须的光反馈。图1中的器件是分立的激光器结构,它可以与光纤传输线连接,如果设计成更完整的多层结构,可以提供更复杂的光反馈,更适合单片集成光路。 2、半导体激光器的阈值条件:

当半导体激光器加正向偏臵并导通时,器件不会立即出现激光振荡。小电流时发射光大都来自自发辐射,光谱线宽在数百唉数量级。随着激励电流的增大,结区大量粒子数反转,发射更多的光子。当电流超过阈值时,会出现从非受激发射到受激发射的突变。实际上能够 观察到超过阈值电流时激光的突然发生,只要观察在光功率对激励电流曲线上斜率的急速突变,如图2所示;这是由于激光作用过程的本身具有较高量子效率的缘故。从定量分析,激光的阈值对应于:由受激发射所增加的激光模光子数(每秒)正好等于由散射、吸收激光器的发射所损耗的光子数(每秒)。据此,可将阈值电流作为各种材料和结构参数的函数导出一个表达式: )]1 (121[820 2R n a D en J Q th +?= ληγπ (1) 这里,Q η是内量子效率,O λ是发射光的真空波长,n 是折射率,γ?是自发辐射线宽,e 是电子电荷,D 是光发射层的厚度,α是行波的损耗系数,L 是腔长,R 为功率反 射系数。 3、横膜和偏振态 半导体激光器的共振腔具有介质波导的结构,所以在共振腔中传播光以模的形式存在。每个模都由自己的传播常数m β和横向电场分布,这些模就构成了半导体激光器中的横模。横膜经端面出射后形成辐射场。辐射场的角分布沿平行于结面方向和垂直于结面方向分别成为侧横场和正横场。

试验二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曲线的绘制

实验二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曲线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原理。 2、了解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关系。 3、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曲线的测试及绘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 测量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和注入电流,并画出P-I关系曲线。 三、实验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与驱动电流的关系如图2-1所示,该特性有一个转折点,相应的驱动电流称为门限电流(或称阈值电流),用I th表示。在阈值电流以下,激光器工作于自发发射,输出荧光,光功率很小。在门限电流以上,激光器工作于受激发射,输出激光,光功率随驱动电流迅速上升,基本成线性关系;激光器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类似于正向二极管的特性,如图2-2所示。 图2-1 激光器的功率特性图2-2 激光器的伏安特性 阈值条件就是光谐振腔中维持光振荡的条件。设受激发射所产生的光介质的平均增益系数(单位长度上的增益)为g,光介质的平均损耗系数为a,则光谐振腔产生和维持 光振荡的条件为光子在光谐振腔中来回反射一次所产生的光能增益大于或等于光能的损耗,用公式表示为: (2-1)

式中L 为光谐振腔的长度,r1、r2分别为光谐振腔两端镜面的反射系数(O1为电流侧向扩展因子,可使ξ接近1,故能获得小的门限电流。激光器功率特性的线性程度对模拟光纤传输系统的非线性失真指标影响很大。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与发光二极管LED 不同,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是一种阈值器件。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30—50°,水平发散角为0~30°),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20GHz)直接调制。 对于线性度良好的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可以表示为: (2-4) 其中 (2-5) 这里的量子效率ηint ,表征注入电子通过受激辐射转化为光子的比例。在高于阈值区域,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的ηint 接近1。 式(2-4)表明,激光输出功率决定于内量子效率和光腔损耗,并随着电流而增大,当注入电流I>I th 时,输出功率与I 成线性关系,其增大的速率即P-I 曲线的斜率,称为斜率效率 D e q h dI dP ηω2= (2-6)

光学综合实验报告

光学综合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序号实验项目课时实验仪器(台套数)房间指导教师 1 焦距测量 (分别在焦距仪和光学平台上测 量)4 焦距仪(3-4)、 光学平台及配件(1-2) 西北付辉、樊宏 2 典型成像系统的组建和分析 (在光学平台上搭建显微镜、望远 镜、投影仪) 4 光学平台及配件(1-2)东南付辉、樊宏 3 典型成像系统的使用 (使用商用典型成像系统)4 显微镜(3)、望远镜(3)、 水准仪(2) 东南付辉、樊宏 4 分光计的使用 (含调整、测量角度和声速)4 分光计(3-4)、超声光栅 (2) 东南付辉、樊宏 5 棱镜耦合法测波导参数 4 棱镜波导实验仪(2)西南郎贤礼、李建全 6 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测试 4 半导体激光器实验仪(2)西南郎贤礼、李建全 7 电光调制 4 电光调制仪(2)西南郎贤礼、李建全 8 法拉第效应测试 4 法拉第效应测试仪(2)东北郎贤礼、李建全 9 声光调制 4 声光调制仪(2)西南郎贤礼、李建全

10 干涉、衍射和频谱分析 4 光学平台(1-2)东北丁苏红、刘志健 11 迈克尔逊干涉仪 4 迈克尔逊干涉仪(4)东北丁苏红、刘志健 12 氦氖激光器综合实验 4 氦氖激光器综合实验仪 (3-4)西南 西北 丁苏红、刘志健 13 光学仿真实验 4 计算机(2)东南丁苏红、刘志健 实验时间安排: 12月23或24日晚开始(具体时间届时通知)。每晚(7:00-10:30);前四日轮流进行,每次一个半班。第5天后不分班。大约开放12-14个晚上。每位同学的实验项目不少于八个。 实验报告内容: 内容:1、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2、现象分析、数据计算和实验总结。(手写或计算机编辑不限)。 上交:实验结束后十天内由班长收集上交给教师刘志健。 考试: 实验结束后的一至三天。类型为简答题。成绩:实验表现(30)+实验报告(30)+考试成绩(40) 目录 1、焦距测量--------------------------------------4 2、典型成像系统的组建和分析----------------------7 3、典型成像系统的使用----------------------------10 4、分光计的使用----------------------------------10 5、棱镜耦合法测波导参数--------------------------14 6、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测试--------------------22 7、电光调制--------------------------------------29 8、法拉第效应测试--------------------------------38 9、声光调制--------------------------------------46 10、干涉、衍射和频谱分析--------------------------47 11、迈克尔逊干涉仪--------------------------------58 12、氦氖激光器综合实验----------------------------63

激光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氦氖激光系列实验 一、实验内容:1、氦氖激光器的调节 2、氦氖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3、氦氖激光器发散角测量 4、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观察、分析、判断激光器的模式组成 二、实验仪器: 氦氖激光器、调节板、谐振腔反射镜、半内腔氦氖激光器、激光功率指示仪、共焦扫描仪、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1.氦氖激光器半内腔谐振腔的调节使用激光准直法:用已有的准直氦氖激光器,首先调节氦氖半腔激光器,然后加入输出镜,利用准直氦氖激光器,调节输出镜,使全反镜和输出镜平行,满足激光产生的条件。实验图示如下: 天津市拓普仪器有限公司 -3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装置 天津市拓普仪器有限公司 谐振腔反射镜 调节板 氦氖激光器 半外腔氦氖激光器 2. 激光功率稳定性是指功率随时间的漂移,功率漂移大小。激光管点燃20-30分钟以后,将激光光束打到激光功率指示仪探头中心位置,连续记录激光器的功率以及时间。并绘制时间t 和功率p 之间的关系曲线。根据公式(以取十次为例) 10/10 1 0∑== i i P P 其中:0P 为十次测量的平均值。 激光器功率漂移 =η%100/0??P P 其中2/)(min max P P P -=? 固定输出镜,调至出光,旋转输出镜俯仰倾斜旋钮,结合功率计,将其输出调至最大。打开激光器电源并预热20~30分钟,将激光器光束对准激光功率指示仪探头中心位置,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测量氦氖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

3. 用刀口法可以测定光斑的大小和验证光斑的光强分布是高斯分布。实验中使刀口平行于y 轴,沿垂直于x 轴方向移动当刀口缓慢推入光束时,设刀口挡住了a x ≤的所有点。未被刀口挡住而通过的光功率P 用余误差函数表示为: )2( 2 ),(0a W erf c P dxdy y x I P a = = ?? 如果先用刀口把光束全部挡住,然后把刀口缓慢拉出时,未被刀口挡住而通过的光功率可用相应的误差函数表示。 )exp(),(2 2 2 σ y x p y x I +- = )2( 2 10 σ a erfc p p = 其中2/W =σ是数理统计中的标准偏差。根据上式作出的归一化高斯分布和相对功率与刀口位置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可以证明,相对功率为0.25和0.75的点分别位于高斯分布曲线极大值两侧,其距离σ6745.0=p e 。所以从由实验得到的相对功率与刀口位置的关系曲线就可确定p e 的值。算出σ值后就可计算P/0P 的理论值,进行曲线拟合。如果拟合的好,就证明基横模光强是高斯分布。用p e 的值可以计算光斑大小:

光的偏振实验报告

实验仪器: 光具座、半导体激光器、偏振片、1/4波片、激光功率计。 实验原理: 自然光经过偏振器后会变成线偏振光。偏振片既可作为起偏器使用,亦可作为检偏器使用。 马吕斯定律:马吕斯指出:强度为I0的线偏振光,透过检偏片后,透射光的强度(不考虑吸收)为I=I0cos2??。(??是入射线偏振光的光振动方向和偏振片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 当光法向入射透过1/4波片时,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之间的位相差等于π/2或其奇数倍。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波片,并且光的偏振和云母的光轴面成θ角,出射后成椭圆偏振光。特别当θ=45°时,出射光为圆偏振光。 实验1、2光路图: 实验5光路图: 实验步骤: 1.半导体激光器的偏振特性: 转动起偏器,观察其后的接受白屏,记录器功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的角度,求出半导体激光的偏振度。 2。光的偏振特性——验证马吕斯定律: 利用现有仪器,记录角度变化与对应功率值,做出角度与功率关系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5.波片的性质及利用: 将1/4波片至于已消光的起偏器与检偏器间,转动1/4波片观察已消光位置,确定1/4波片光轴方向,改变1/4波片的光轴方向与起偏器的偏振方向的夹角,对应每个夹角检偏器转动一周,观察输出光的光强变化并加以解释。 实验数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五: 数据处理: 实验一: 计算得半导体激光的偏振度约为 故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接近于全偏振光。 实验二:

绘得实际与理论功率值如下: 进行重叠发现二者的图线几乎完全重合,马吕斯定律得到验证。 实验五:见“实验数据”中的表格 总结与讨论: 本次实验所用仪器精度较高,所得数据误差也较小。 当光法向入射透过1/4波片时,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之间的位相差等于π/2或其奇数倍。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波片,并且光的偏振和云母的光轴面成θ角,出射后成椭圆偏振光。特别当θ=45°时,出射光为圆偏振光,这就是实验五中透过1/4波片的线偏光成为不同偏振光的原因。

激光实验报告

激光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氦氖激光器实验 一.实验内容: 1、氦氖激光器的调节; 2、氦氖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3、氦氖激光器的发散角测量; 4、氦氖激光器的模式分析 二.实验仪器和方法: 仪器:氦氖激光器实验台,光功率计,锯齿波发射器,示波器,刀口,反射镜等 实验方法: 1 使用自准直法:用已有的准直氦氖激光器,先调节氦氖半腔激光器,然后加入输出镜,利用准直氦氖激光器调节输出镜,使全反镜和输出镜平行,满足激光产生的条件。 2 固定输出镜,调至有激光输出,旋转输出镜倾斜旋钮,配合功率计,将输出调至最大,在激光器点燃20分钟后,测量氦氖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随时间的变化。 3 利用刀口法测量法,测量功率随刀口位置的变化曲线,测量传输距离,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氦氖激光器的光斑直径,发散角。 4 将氦氖激光器,扫描F-P腔,光电探测器依次排列,并调整至共轴,接示波器,在一个上升沿中观察氦氖激光器模式,调节输出镜,观察不同谐振腔的模式并测量模式间频率间隔。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调整过程中,氦氖激光器已经调节完毕。而且由于仪器的问题,可调节的范围很小,细小的变动可能会导致激光无法产生。

刀口宽度mm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功率P/uW 0 0 0 0 0 0 0.1 0.2 0.2 0.4 0.5 0.7 0.9 刀口宽度mm 0.65 0.70 0.75 0.80 0.85 0.90 0.95 1.00 1.05 1.1 1.15 1.2 1.25 功率P/uW 1.2 1.4 1.6 2.0 2.4 3.0 3.5 4.6 5.2 5.8 6.9 8.3 9.6 刀口宽度mm 1.30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1.90 功率P/uW 11.6 13 14.3 17.7 19.9 22.5 25.5 28.3 32.6 36.3 39.4 42.8 46.4 刀口宽度mm 1.95 2.00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功率P/uW 49.3 54.6 60.0 64.0 70.0 75.8 82.0 85.0 92.2 102.2 108. 4 109. 110. 刀口宽度mm 2.60 2.65 2.70 功率P/uW 110.0 110.0 110.0 四.实验收获与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