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产品宣传

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产品宣传

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产品宣传

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北京市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始建于1998年,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命名为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 2010年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议验收,是北京市首批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也是北京市第一个农业项目规划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统一,由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的农业项目,园区核心区面积2300亩,规划辐射面积111.4平方公里,涉及小汤山、兴寿、崔村、百善4个镇。

2010年8月,科技部与北京市政府签订了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城的协议,确定北京昌平国家农业园区将作为先行试点之一,根据“立足北京、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定位,按照“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以要素集聚武装现代农业、以信息化融合提升现代农业、以产业链创业促进现代农业”的思路开展国家农业科技城建设。

目前,园区现已有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吉三多(北京)油脂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森淼种业有限公司、北京市正兴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42家农业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国有企业、股份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企业总占地18875亩,其中国有土地 6865亩,联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52.6万平方米,保鲜库、加工车间等7.1万平方米。常年提供各种礼品特菜、草莓的采摘、装箱和配送,充足供应各种鲜切花、盆裁花及苗木种苗。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文章来源:xx农业和渔业局发布时间: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发展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10年12月9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成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一、园区概况 园区建设地点位于深圳市宝安、龙岗、光明和坪山四区,采取“一区多园”的模式建设园区,建设面积为万亩,其中3万亩为基本农田,从2011年到2020年逐步建成。 二、园区规划建设情况 (一)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吸引国内外先进生物育种企业入驻,通过在粮食作物、蔬菜花卉、畜禽等领域建立1-2个生物育种创新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充分合作,将产业化的新品种推向市场。 通过科研成果和专利有效转化,形成生物育种产业支撑体系,以技术创新成果及知识产权为依托,构建深圳在国内外农业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育种硅谷”。 (二)发展思路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的发展思路:整合现有生物育种资源,引进国际生物育种科研团队和龙头企业,引领该领域发展,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能力。建设面向国际的种业技术创新四大平台,以规模化的技术研发创新、产业化推进发展,通过对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转让,支撑及催化我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服务。 (三)规划布局

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基础和生物产业现状,空间上将在深圳市内建设核心区和示范区,在深圳市外设立辐射区。 1、核心区 核心区总面积8500亩,是园区创新、研发、科技、服务和管理的高度聚合区域,通过构建生物育种产业创新平台,组建国际顶尖生物育种专业人才智库,探索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在核心区,通过技术链、信息链、产业经营链和宏观管理链等动态链条及科技、品牌和服务对接的耦合机制,促使园区在结构、功能方面更趋合理和完善,使核心区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增长极和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核心区重点发展涵盖粮食作物、蔬菜花卉、畜禽等农业品种在内的生物育种产业体系,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若干创新科技园。 2、示范区 示范区总面积35540亩,主要开展重点技术和项目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利用现有科研机构与生物育种企业,基于核心区的生物育种技术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等,通过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产业化推进、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和专业化布局,实现科技与生产及市场的有效对接。 3、辐射区 辐射区是在核心区和示范区建设基础上,大力发展异地生物育种基地与推广生物育种技术,推进生物育种创新成果产业化工程,带动国内广东、新疆、河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区推广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和成果。 三、园区建设进展情况 (一)引进了九个国际知名的生物育种科学家团队。目前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引进首批九个生物育种创新团队,分别是邓兴旺博士领衔的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杂交水稻创新团队、杨焕明院士领衔的华大基因创新团队、张曙光博士领衔的生物太阳能创新团队、朱英国院士领衔的能源植物创新团队、杨雅生博士领衔的创世纪转基因棉创新团队、范云

农业科技园区指南

农业科技园区指南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总体部署和《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具体要求,建立一批符合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一、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强科技引导与示范。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我国新阶段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 农业科技园区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了一批农业示范园(区)。但是,这些农业示范园(区)存在着一些较普遍的问题,如重复建设,缺乏宏观指导;盲目引进,经济效益不高;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完善,发展缺乏活力等。因此,农业科技园区也是正确引导和规范现有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农业科技园区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农业科技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 农业科技园区把政府指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政府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并对园区内企业进行监督,保障农民利益;企业作为园区建设主体,接受政府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和进行产业化经营;中介组织开展咨询、评估与培训,并提供各类中介和科技服务;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入股或通过与企业签订产品购销合同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接受技术指导与培训。 (一)指导思想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2020年6月25日)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 2020年6月25日

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 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 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科发农〔2020〕1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委、局)、水利(水务)厅(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各分行: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 2020年6月25日(此件主动公开)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01年由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指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指导小组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有关部门、地方批准建设的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条园区建设与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拓展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四大功能,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 第三条本办法主要包括园区申报、审核、建设、管理、验收、监测、评价和评估等工作。

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提要 背景意义 农业进入新阶段以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促进农业由以资源为依托的数量型农业向以技术为依托的效益型农业转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其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科技进步,其有效途径是政策引导和建园设区进行示范。年以来,某进行了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成功探索,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了种、养、加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加工、储运等整个技术体系的水平,并且形成了一种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园区运行机制和科技推广机制。 某的农业类型和基础条件,都在河南及黄淮海地区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年月,温家宝副总理指示在某建立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因此,建立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对于引导与其农业特点和类型相似地区农业的发展,促进河南乃至黄淮海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总体目标 采取综合规划、统一指导、区域布局、分步实施的方式,到年示范园完成预期建设目标,年示范区初见成效,到年基本建成符合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科技园区。具体指标为每亩土地产值元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元人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以上。 布局与重点 园区总体规划设计为“一园九区”:花卉产业化示范园(核心区,万亩)、花卉产业化示范区(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万亩)、中药材生产示范区(万亩)、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区(万亩)、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万亩)、农作物种子产业化示范区(万亩)、畜牧业生产示范区(养殖奶牛、肉牛、肉羊、生猪为重点)、农产品加工示范区(个重点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农村城镇化科技示范区(个)。“一园”是某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和建设重点,通过“一园”的建设,为其他个示范区提供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包括土地、资金、人才等规章管理制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示范,从而带动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 投资概算 园区概算总投资万元。其中示范园投资万元,示范区投资万元。拟申请国家投资万元,地方财政配套万元,自筹万元。 效益情况 示范园项目完成后,将达到年产万株(穗)名优花木接穗、万株优质花木种苗、万盆盆景花卉、万只鲜切花、万盆蜡梅造型盆景、万株优质花卉种苗等产品的生产能力。项目年新增总产值万元,新增利税万元,其中新增税收万元/年。项目区农民年新增人均纯收入元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示范区项目完成后,测算年增效益万元。 二、园区概况 地理位置 某市位于中原腹地,地理座标为东经°'-°'、北纬°'°'之间,辖一区二市三县,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境内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国道及省道纵横交错,市区距郑州国际机场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自然条件 某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之间,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千卡,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的农耕期天左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的持续日数为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之间,无霜期为天。

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2010年12月由科技部等部门批准建设的全国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是黑龙江垦区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腹地,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32°31′38″-134°32′19″,北纬46°49′47″-48°12′58″之间,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福前铁路贯穿全境,境内有佳抚、饶抚和同抚三条省级公路通过,省道总里程273.3公里。 园区属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年平均气温1.8℃,极端最低温度-41℃,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小时,无霜期120-135天,年平均降雨量541.1毫米。园区内“三江环绕、七河贯通”,水资源丰富。区域内有洪河、挠力河2个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有乌苏里江、黑龙江勤得利2个省级自然(湿地、特种鱼类)保护区。 园区管理机构为园区管理委员会(简称“园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履行政府职能,行政级别为副厅级,属管局公务员编制,主要职责是园区建设重大事项决策,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制定配套政策,沟通协调和监督管理以及园区的建设规划、招商引资、土地征用、基本建设、技术推广、企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 在总体规划上,园区按照“一园多区”的原则,构建“一轴

七区三带”的建设格局。园区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其中:核心区10万亩,示范区300万亩,辐射区3000万亩。核心区以建三江局直地区至七星农场43作业站佳抚公路20公里沿线区段为轴心,分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区、寒地水稻标准化生产试验区、农产品加工研发区、生态小城镇建设示范区、绿色生猪与鲟鱼养殖试验示范区、国内外科技合作区等七大功能区;示范区沿佳抚(佳木斯-抚远)、建东(建三江-东安)和建勤(建三江-勤得利)三条省级公路建设900公里科技示范带,涵盖建三江管理局的整个农业生产区域;辐射区域包括垦区东部的宝泉岭、红兴隆、牡丹江管局以及富锦、桦川、同江、抚远、饶河及宝清等市县的广大区域。 园区以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等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为技术支持,成立了园区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政策制定以及重大项目的咨询论证,指导科研项目的引进、开发与实施。 园区立足于建三江管局“绿色米都”优质粳稻生产基地,以绿色水稻生产和粳稻米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并以绿色猪、鲟鱼养殖为辅,形成产业完善、协调发展的农业支柱产业格局,建成一批具有规模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园区以“绿色、生态、环保、健康”为理念,以“种植中心”、“加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滨州总体规划

目录 一、总体规划提要 (3) 1.1背景意义 (3) 1.2总体目标 (3) 1.3布局与重点 (3) 1.4投资概算 (4) 二、园区概况 (5) 2.1核心区现状 (5) 2.2示范区概况 (8) 2.3辐射区概况 (10) 三、背景与意义 (12) 3.1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12) 3.2环渤海经济圈、黄河经济带发展的现实需要 (12) 3.3中国农业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12) 3.4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需要 (13) 3.5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 (14) 四、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目标 (15) 4.1指导思想 (15) 4.2园区建设基本原则 (15) 4.3规划理念 (16) 4.4目标 (20) 五、产业发展规划 (22) 5.1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22) 5.2产业发展原则 (24) 5.3产业发展定位 (25) 5.4重点产业链构建 (26) 5.5农业重点技术应用 (33) 六、园区的布局、功能与发展重点 (39) 6.1园区布局 (39) 6.2园区功能 (39) 6.3核心区建设 (40) 6.4示范区建设 (62) 6.5辐射区建设 (67) 七、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70) 7.1强化组织管理 (70) 7.2完善运行机制 (71) 7.3建立信息平台 (73) 7.4建设物流网络 (81) 八、园区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与效益分析 (89)

8.1投资估算 (89) 8.2资金筹措 (90) 8.3效益分析 (90) 九、政策与保障 (92) 9.1科技保障体系 (92) 9.2政策保障体系 (92) 9.3投入保障体系 (93) 十、建设进度与安排 (94) 10.1筹备阶段 (94) 10.2建设阶段 (94)

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一、园区基本情况: 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01年9月由科技部批准试点,同年12月由省政府批准组建运行,并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系列,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吉林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2月24日批准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区划调整,核心区域位于公主岭市响水镇,规划面积19.96平方公里,是集农业科技创新、技术示范推广和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 园区地理位置的优势:园区交通优势明显,毗邻长春市永春镇,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成为长春市新的宜居区域,京哈高速公路、硅谷大街通往范家屯镇的快速公路、长春市的前进大街在此经过。这里位于长春市的南部,没有工业项目,没有污染。水土完全可达绿色有机标准。园区示范区(响水镇)占地144平方公里,目前纯绿色蔬菜、水果种植已形成规模,已建成的高标准大棚有3000多栋,形成了供应长春地区的集散地。这里物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民风淳朴,政治生态良好。是您投资兴业的良好选择! 园区科技环境优势 园区得到了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技支撑。

园区发展理念:走创新发展之路,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走经营开发发展之路,走玉米全株产业发展之路,走科技引领发展之路。 园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目标: 园区发展规划和招商重点: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实施“一城三区七产十园”发展战略。“一城”就是在响水新区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城。“三区”就是在响水新区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区、科技贸易区和生态宜居区;“七产”就是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健康养老业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等七大产业;“十园”就是规划建设十个特色农业示范展示园。包括:百花百果园;农业种植园;特种玉米产业园;法国生态园;以色列农业产业园;荷兰农业示范园;稻田养蟹示范园;蔬菜生态园;玉米技术集成园;种养加循环农业产业园。以点带面,引领全市现代化农业发展。发展目的就是把园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现代农业科技城和国家一流园区。园区招商标准是:1、无污染项目;2、投资强度高项目;3、税收强度高项目;4、投资额度超亿元项目。 响水核心区总体规划图:响水核心区总体布局分为,高新技术产业区、科教贸易区、生态宜居区。 高新技术产业区: 主要建设:种子硅谷,农畜食品精深加工,航空食品,农机农业产业化,以色列、法国、荷兰农产品示范园。 科教贸易区:

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本情况简介

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地情况简介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2007年组织申报到2010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以来,得到自治区、自治州及霍城县两届援疆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清水河作为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建设工作一直紧锣密鼓的开展,霍城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署,并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钱志福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费晓忠为副组长及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清水核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清水镇政府办公大楼内,已安排4名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 一、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概况 园区采用“一园三区”建设模式,其中“清水河核心区”建在霍城县清水河镇;“察布查尔现代农业示范区”建在察布查尔县绰霍尔乡和南岸干渠新垦土地开发区内;“特克斯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在特克斯县草原畜牧区内。园区规划总规模为3552.1公顷,其中:清水河核心区为612.1公顷,占园区总面积的17.23%,该区包括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试验示范区(311.4公顷)、农林牧产品加工区(154.3公顷)和农牧产品仓储物流园(146.4公顷)三个示范区; 特克斯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为1360公顷,占园区总面积的38.29%,其中包括高效农区畜牧业示范区(666.7公顷)和高效草地畜牧业示范区(693.3公顷)两个示范区; 察布查尔高效林业示范区为1580公顷,占园区总面积的44.48%,该区包括新垦土地综合开发示范区(1333.33公顷)和高效林业示范区(246.67公顷)两个示范区。

二、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1)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面向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新疆农业科技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围绕伊犁河流域大规模水土资源开发,以下游引导上游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区域优势,突出科技引领和产业带动,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引领伊犁河流域380万亩水土资源开发;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园区建设成为我国西部现代农业的科技示范基地和对中亚地区的科技展示的窗口,全面促进伊犁河流域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2)园区建设的指导原则 伊犁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遵循以下四方面原则:一是有利于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二是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三是有利于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提高提高各族农牧民收入和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四是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园区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园区建设立足于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大规模开发的科技需求,面向中亚市场,体现国家向西开放宏伟战略目标的实施,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引导园区优质农产品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十二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时间:2012-11-19 12:57来源: 作者: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有关内容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第1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于2001年由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实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建设新模式。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时期,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2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称园区)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将园区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化示范基地、农村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园区建设要带动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效模式和科技支撑。 第3条“十二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重点建设、集成资源、创新发展的思路,全面实施“一城两区百园工程”(简称121工程),即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杨凌国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以及120个左右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第4条本办法适用于科技部等部门联合进行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审批、建设、管理、验收和评估等。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可参照本办法。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5条科学技术部联合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银行成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领导小组,科学技术部为组长单位,农业部为副组长单位,其他部门为成员单位。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对园区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制定园区发展规划。该小组成员原则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有关程序 进行必要调整。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2018年1月) 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01年由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指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指导小组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有关部门、地方批准建设的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条园区建设与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拓展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职业农民培训四大功能,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创新驱 —1—

动发展的高地。 第三条本办法主要包括园区申报、审核、建设、管理、验收、监测、评价和评估等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科技部联合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成立园区协调指导小组,科技部为组长单位,农业部为副组长单位,其他部门为成员单位。园区协调指导小组负责对园区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组织制定并发布园区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第五条园区协调指导小组管理办公室(简称园区管理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负责园区统筹协调和日常管理。园区管理办公室委托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开展相关工作。 第六条园区管理办公室聘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园区专家工作组(专家工作组工作规则另行制定),负责园区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并参与相关论证、评审、过程监管、验收、评估等工作。 第七条园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成立园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制定地方配套政策。园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当地科技主管部门,负责辖区—2—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本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本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适应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而出现的一种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的新模式。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把园区建设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名牌产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但是,园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给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现将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卫市现有各类农业园区385个,其中中卫城区156个,中宁214个,海原15个。按园区级别分,区级科技园区2个(中卫城区、中宁各1个)、市级科技园区16个、县级园区125个、乡镇级园区242个;按园区类型分,种植业132个;养殖业231个;其它22个。经济效益好且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有122个。 基本作法 1.领导重视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卫市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确定了我市枸杞、草畜、蔬菜、鸡、猪、西甜瓜、马铃薯、优质米等八大特色产业,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

专门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去年市财政在镇罗观音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和宣和养鸡科技园区共投入资金400万元,市直机关干部借对帮扶为园区农户担保贷款2369万元。另外,市上专门抽调了70名农牧林业科技人员深入优势产业园区实行技术承包或开展创业行动,有效地增强了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同时,有关镇也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强化对科技园区建设的领导,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园区建设的发展。观音、瑞应、宣和、永康、枣园、舟塔、大战场、高崖、海城等科技园区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协调,切实做好“三通”、作物列段调田等基础性工作,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加快了科技园区的建设步伐。中宁县为了推动奶牛园区建设,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关于百项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县上每年拿出50万元扶持发展奶产业,并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加快了奶牛园区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有奶牛园区13个,奶牛存栏数量从20xx年的1000余头增加到20xx年7000余头。 2.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为科技园区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拓宽投资渠道是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程的有效保障。从农业科技园区投资机制分析,镇投资为引导性扶持,

各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一、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突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的漳州市漳浦县境内,距漳州市区26公里。也是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国家两部一办(外经贸部、农业部、国台办)批准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所在地。 园区以花卉、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及其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重点组织实施"3321"科技示范工程,即建设3个分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个产业科技园--花卉科技园、果树科技园、茶叶科技园;2个科技中心--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一个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核心区规划面积1.5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区32万亩。花卉科技园开发面积7600亩,果树科技园开发面积7100亩,茶叶科技园开发面积2200亩。 核心区位于漳州市漳浦县官淂镇的马口至长桥农场的三古之间,沿324国道两侧左右各1公里,长10公里,总面积1.5万亩,分为"三园二中心一基地,即花卉科技园、果树科技园、茶叶科技园、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农产品加工基地。 示范区在核心区周边,位于324国道三古至盘陀之间,长33公里,宽1公里,总面积约5公里。是园区科技成果示范和产业化开发的园地,重点建设若干示范项目和示范点、示范企业,形成以点带面格局。

辐射区:位于马口至盘陀324国道沿线各乡镇和农林场圃,总面积约32万亩。 核心区建设期计划总投资1.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0.8亿元,流动资金0.2亿元。本项目设计达产期年新增水果26.25万箱,花卉180万箱,茶饮料2.5万箱,速冻蔬菜(菇)50.15万箱,年新增产值38986万元。投资利润率25%;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1.7%,税前15.2%;税后投资回收期10.4年,税前6.4年。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投资利润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5%以上。 存在问题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尤其在对台对外引进方面,应进一步吸引、扶持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以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现有企业整体技术含量要进一步提高,增强产品竞争力。企业主体的科技投入需加大。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咨询等中介服务要进一步拓宽。 二、江西南昌农业科技园 南昌农业科技园位于南昌市昌北蛟桥,西起梅林森林公园,东到赣江,南临国家级南昌经济技术开放开发区,北接鄱阳湖,面积约18平方公里,核心项目区距南昌市中心仅11公里,距昌北国际机场约8公里,西靠"京九"铁路,105国道,昌九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园区气候温和,湿润,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地表水系除赣江、鄱阳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doc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2018 年 1 月) 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自 2001 年由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指由国家农业科 技园区协调指导小组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有关部门、地方批准建设的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条园区建设与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 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农业农村发展 新动能,着力拓展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 和职业农民培训四大功能,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创新驱 —1—

动发展的高地。 第三条本办法主要包括园区申报、审核、建设、管理、验收、监测、评价和评估等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科技部联合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 学院、中国农业银行成立园区协调指导小组,科技部为组长单位,农业部为副组长单位,其他部门为成员单位。园区协调指导小组 负责对园区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组织制定并发布园区发展规划、 管理办法。 第五条园区协调指导小组管理办公室(简称园区管理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负责园区统筹协调和日常管理。园 区管理办公室委托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开展相关工作。 第六条园区管理办公室聘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园区专家工作组(专家工作组工作规则另行制定),负责园区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并参与相关论证、评审、过程监管、验收、评估等工作。 第七条园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成立园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制定地方配套政策。园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当地科技主管部门,负责辖区—2—

各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各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一、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突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的漳州市漳浦县境内,距漳州市区26公里。也是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国家两部一办(外经贸部、农业部、国台办)批准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所在地。 园区以花卉、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及其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重点组织实施"3321"科技示范工程,即建设3个分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个产业科技园--花卉科技园、果树科技园、茶叶科技园;2个科技中心--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一个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核心区规划面积1.5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区32万亩。花卉科技园开发面积7600亩,果树科技园开发面积7100亩,茶叶科技园开发面积2200亩。 核心区位于漳州市漳浦县官淂镇的马口至长桥农场的三古之间,沿324国道两侧左右各1公里,长10公里,总面积1.5万亩,分为"三园二中心一基地,即花卉科技园、果树科技园、茶叶科技园、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农产品加工基地。 示范区在核心区周边,位于324国道三古至盘陀之间,长33公里,宽1公里,总面积约5公里。是园区科技成果示范和产业化开发的园地,重点建设若干示范项目和示范点、示范企业,形成以点带面格局。 辐射区:位于马口至盘陀324国道沿线各乡镇和农林场圃,总面积约32万亩。 核心区建设期计划总投资1.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0.8亿元,流动资金0.2亿元。本项目设计达产期年新增水果26.25万箱,花卉180万箱,茶饮料2.5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 园区名称渭南市秦川牛产业开发科技园区申报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 二零零一年十月五日

目录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错误 (一)合作社概况 ........................... (二)运营状况 ........................... 1.主业发展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010年财务及分配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项目立项背景......................... 错 (一)必要性分析 ........................... (二)优势分析 ........................... 1.政府重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资金有保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销售有保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饲料资源充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市场分析 ........................... 1.国际产品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国内乳品市场供需现状与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市场分险分析及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项目目标.......................... (一)合作社现有生产能力及规模 ................ 错误!未定义 (二)项目目标 ........................... 四、项目建设方案......................... 错 (一)主要建设内容 ...........................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

附3 编号 内蒙古自治区 农牧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 园区名称内蒙古杭锦后旗海龙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申报单位巴彦淖尔市海龙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 7 月 20 日

一、编写内容 1. 实施方案提要 2.目的意义 3.建设现状与工作基础 4.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5.总体任务、考核目标、布局与进度安排 6.各功能区的任务、考核目标与进度安排 7.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 8.投资总预算、年度预算与资金筹措 9.效益与风险分析 10.专家评估意见 11.盟、市科技局意见、签字盖章 二、编写说明 1. 按要求准确、如实编写。 2. 本方案按A4纸打印。 3.本方案一式5份。

1.实施方案提要 1.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内蒙古杭锦后旗海龙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项目建设单位:巴彦淖尔市海龙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海龙公司董事长李海龙。 项目建设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春光村二社。 1.2项目建设目标 1.2.1总体目标 项目完成投资9822万元,项目建成后,新增优质农畜产品生产能力1082.5吨,资产规模达到13710.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8108万元,递延资产850,流动资产4152.5万元。 1.2.2经济目标 项目建成后,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上交税收500万元,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 1.3项目技术重点 智能控制技术和实施农业相结合,努力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创造精准农业的范例;种植、养殖和加工储运销售相结合,实现种养加一体化经营。 1.4项目建设内容

高效种植区建设半地下式智能化温室53座,每座占地面积3.13亩,总占地面积165.89亩,总投资1200万元;以色列智能化连栋温室1座,占地9亩,投资800万元。 高效特种畜禽养殖基地1处,占地10000平米,投资1000万元。 科技培训服务及办公楼1座,建筑面积3100平米,投资500万元。 集垂钓、采摘、餐饮、农耕为一体的生态餐厅1处,投资1500万元。 11000平米以农产品加工包装、保鲜和贸易为主的物流园区1处,投资1500万元。 项目还将配套供电、给水、排水、道路、场区硬化、绿化、机电井、围栏等附属设施。 1.5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 1.5.1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982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5574.84万元,设备购置705.24万元,土地占用费1678万元,生物资产购置650万元,科技服务费用2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14万元。 项目铺底流动资金600万元。 项目建设投资9222万元投资中,固定资产投资7958.09万元,生物资产和递延资产投资850万元,项目其他费用414万元。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设计思路 1、评估指标要突出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功能要求,能够引导园区规范发展。 2、评估指标要突出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园区共性指标和相对性指标评价,便于园区间相互比较。 3、评估指标要涵义清晰、相对独立,并尽可能定量评价。 4、评估指标能够准确定义、易于量化,所需数据便于采集。 二、评估指标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评估指标由六大方面19个具体指标组成。 1、建设进展总体评估 指标1:园区建设发展总体情况。以园区规划实施方案为基础,重点对科技研发、技术培训、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等是否达到园区建设基本要求进行定性评价。 2、科技创新转化能力。 指标2:技术研发投入。园区各种来源的技术研究开发(R&D)投入水平及其增长情况。 指标3:技术研发平台。入住园区内各级(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各类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数量。 指标4:技术研发成果。园区建设期间取得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及专利、标准等。 指标5:科技项目聚集度。进入园区的国家、省部科技项目数量及完成质量。 指标6: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等实际推广应用状况。 3、科技创业服务能力

指标7:园区科技培训。用园区建设以来年均举办各种技术培训和技术讲座的次数、培训人数,以及园区接待参观考察的人次数等。 指标8:园区科技创业。用园区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规模、孵化企业数量及开发产品。 指标9:园区科技特派员。园区科技特派员的数量、管理机制与发挥效果等。 指标10:园区信息服务水平。用园区信息服务平台的网络建设水平、信息种类与数量、信息服务范围与效果。 4、带动产业发展能力 指标11:园区内部企业聚集度。园区企业聚集度=入园涉农企业总数/园区所在地涉农企业总数×100%;园区企业增长率=建园以来涉农企业增加数量/建园年限×100%; 指标12:园区企业发展能力。园区企业发展潜力=园区企业产值增长率/园区所在地企业平均产值增长率;园区企业融资能力=园区企业金融资本/企业总投入资本×100% 指标13:园区三次产业的融合度。园区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例变化情况。 5、综合效益 指标14:示范区增产增效水平。示范区主导产业年人均产值/核心区主导产业年人均产值比值×100%。辐射区主导产业年人均产值/核心区主导产业年人均产值×100%。 指标15:土地产出率。核心区年度总产值/核心区建设面积;示范区年度总产值/示范区建设面;园区核心区(示范区)土地产出率/园区所在地土地产出率。 指标16:园区农民增收情况。园区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所在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所在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00%;(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所在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所在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00%。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2018年1月) 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01年由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指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指导小组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有关部门、地方批准建设的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条园区建设与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农业农村发展—2—

新动能,着力拓展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职业农民培训四大功能,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 第三条本办法主要包括园区申报、审核、建设、管理、验收、监测、评价和评估等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科技部联合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成立园区协调指导小组,科技部为组长单位,农业部为副组长单位,其他部门为成员单位。园区协调指导小组负责对园区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组织制定并发布园区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第五条园区协调指导小组管理办公室(简称园区管理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负责园区统筹协调和日常管理。园区管理办公室委托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开展相关工作。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