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备考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01 KB
- 文档页数:7
九年级历史备考方案
备考方案是复习工作的项目蓝图,也是师生展开教学活动的行为指南。接下来X为你整理了初中历史备考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历史备考方案(一)
(一)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为全面迎接20XX年中考,打好20XX年中考攻坚战,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2月——4月份月底):“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阶段(20XX年5月份):专题复习,经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因此在复习的第二阶段,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比较对照,形成知识网。
第三阶段(20XX年6月初至中考前):综合复习,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查漏补缺、热点讲解、模拟测试,每一
周一次强化训练,根据多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二)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六本书的内容很多,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根据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初中历史备考方案(二)
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
时间大约在2月10-5月1日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规定的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在此阶段复习时,注意充分利用“复习要点”,
以课本为基础,回归课本,厚书薄读,以专题为载体,针对性复习,全面把握历史知识体系。在复习过程中,采取教师系统讲解与学生熟记相结合,实行预测—复习—检测,巩固练习与检测相结合。这一阶段以学生复习为主,教师指导。这是打好基础的关键,这一遍要细要慢,一般是要先从教材中找到考点,然后分析考点,最后还要强化识记考点;
第二阶段是综合训练
针对中考、题型分析、加强训练,回归课本,这一阶段,老师讲解为主,时间是在5月1日-5月27日,将四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因此,认真研究中考改革态势,深入剖析中考命题思路,引导学生科学训练,确保能在中考中轻松夺取高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既是真题也是范题,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认真研究这些考题,有益于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复习方法、整合复习内容,更有益于挖掘内涵、明确目的、总结规律以便结合实际指导复习。根据中考试题来编制综合试卷。
第三阶段是查漏补缺
模拟测试,时间大约在5月27日——中考,根据列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把握试题解题特点,加强解题方法的研究指导,提高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能力。加
强学生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的解题策略指导,注重新题型探究式问答题的研究,只有这样,历史复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才会烤出好的成绩。
初中历史备考方案(三)
一、以教材为本,选好复习指导用书,做好知识“移栽”。
学生手上多、乱、杂的资料和试卷让学生在考场上无从找起,徒耗时间。所以要以教材为本,选好一本复习指导用书,要求每一位同学备齐所有课本,把它放在书桌的一角,充分利用时间的边角碎料,随时翻看,哪怕是无意识的,熟悉课本和抓住每一课的框架,识记提纲和要领。对于平时在课堂、练习、考试或老师补充的新知识点,要做好“移栽”,记录到教材或复习用书的相应的知识点处,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很快地查找到。
二、明确各复习阶段重点,理性细致巩固,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1、全面复习,侧重基础,理、背、思、讲、练五步紧密结合。
理:就是师生共同整理历史线索。
背:就是背诵基本知识点,“理”是复习的开端和前提,“背”是复习的基础和关键。
思:运用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点引起学生对重大事件、历史概念的注意。
讲:“思”是“讲”的铺垫,“讲”是“思”的落实,针对学生“思”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教学法突出一个“精”字:即讲课时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练:就是紧跟做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背”“思”“讲”的基本知识,要做到难易适中、基本的知识、概念、观点基本掌握。
2、纵横比较,构建知识网络,深化思、讲、练。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着知识掌握不系统,认识不完整的情况,以单元复习为主,侧重于细节和各个单元中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点、线成面,做到点实,线清,面广。
3、全面演练,教授方法,提升能力。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全面演练知识、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和应考的薄弱环节。
1、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
要帮助学生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因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学"活"历史,提高自身认识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