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校区规划设计任务计划书样本

新校区规划设计任务计划书样本

新校区规划设计任务计划书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

委托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7月

目录

第一章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概况和委托设计要求 (1)

第二章新校区建设项目概况 (6)

第三章委托设计任务书 (9)

第四章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1)

第五章规划设计要求 (15)

第六章规划设计依据 (18)

第七章规划设计成果要求 (19)

另:联系办法

附件:1、附表3 规划设计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2、主要单体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另附)

第一章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概况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原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现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是教育部首批确定的“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学校座落在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承德市。

1、学校的历史沿革

学校的前身是1903年建于天津的北洋工艺学堂,次年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是我国兴办最早的高等教育工科院校之一;1929年升办为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51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与北洋大学合并为天津大学,原河北省立工学院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改名为“天津大学附设石油工业学校”,开始面向石油行业服务;1953年政务院高教部决定,将该校划归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领导,改名“天津石油工业学校”,1955年归石油工业部领导;1958年迁至河北省承德市,划归河北省管理,1959年办专科,1960年至1964年办本科,名为河北石油学院;1963年划归石油工业部管理,1964年改为“承德石油学校”;文革后,1978年恢复普通中专办学,隶属于石油工业部;1988年复办专科教育,2000年学校转为现管理体制。

2、学校现状

目前,学校有普通专科在校生5446名,录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成人教育在籍生1500人。全校教职员工660名,其中专任教师320人,高级职务教师109人,其中教授1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58人,在读硕士研究生教师45人;学校教师来自全国70多所大学,具有合理的学缘结构;学校有20余名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类学术组织中任职,8名教师受聘于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在全国专科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学校先后派出几十名教师赴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进修、学习、访问;学校聘任了包括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17位客座教授和一批兼职教师,每年聘请外国教师到校任

教。

学校教学单位现设九系两部两中心,即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热能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管理工程系、数理系、社科系、体育部、成人教育部、信息中心、工业技术中心。目前全校在办专科专业31个,按照教育部1998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些专业可归类于工学、管理学、理学三大学科门类中的化学、机械、能源动力、电气信息、环境与安全、化工与制药、生物工程、工商管理等类别15个本科专业。

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自1993年以来,内燃机制造与维修、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焊接工艺及设备、汽车电子技术、热能工程技术、化学助剂工艺、旅游与酒店管理等8个专业先后被教育部(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电气技术专业遴选为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自1999年至今,有内燃机制造与维修、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等3个专业经教育部专家组评估验收,被教育部命名为“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1997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通过创建示范性专科学校的工作,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石油行业及地方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他们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勤恳朴实的工作作风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在1999年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学校作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介绍。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保持良好的态势,在多数省份,招生第一志愿报考人数远远超过招生人数;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达到95%以上,连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河北省专科教育层次名列第一。近几年,学校教师承担各级科研、教研课题100余项,其中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课题40余项,有国家级和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级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研究项目、省“十五”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近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教学成果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20余项,正式出版学术专著、教育部规划教材等60余部。

目前,学校占地203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500万元,生均8000多元。学校建有工业技术中心、汽车技术中心等2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学研结合校内基地,建有机械、数控、材料成形、电气、电子、热工、化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财会、旅游等几十个实验室和实训室。学校与石油行业和地方企业合作建立20多个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成立两个校企联合技术开发中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藏书60余万册(含数字图书30万册),订购国内外学术期刊1500余种,学校图书馆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CNKI知识网络二级服务站。校园网在校内外信息传输和建立教学、科研、学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

在新形势下,学校面临着“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即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核心问题。去年,河北省政府已确定学校为改办本科的重点建设学校,承德市高教园区建设已经省政府批准立项,这是学校难得的发展机遇。经过全校师生员工集思广益、反复酝酿,并通过省内外专家论证、省教育厅批准的《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十五”发展规划及2010年奋斗目标》提出了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科学定位,要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应用性、有特色的优秀本科学校。

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是“融入承德,服务河北,辐射全国”。融入承德,就是要发挥学校是地处承德的唯一的以工为主的多科性高校的地缘优势和学科特点,努力成为承德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动力源;服务河北,就是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层次、规格主要适应河北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辐射全国,就是继续为全国石油行业和其它有关行业企业培养人才及保持科技合作关系,继续保持面向全国的生源渠道。学

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定位是“以工为主,兼有理、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要在我校主干专业基础上确定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和骨干学科;要研究新世纪社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及时增加专科教育专业类别,积极发展新学科,逐步增设新的本科专业,优化专业科类结构。学校的办学层次、类型定位是“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成人教育、继续工程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并举的格局”。根据河北省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和地方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多层次多规格需求,学校应以办好普通本科技术教育为重点,随着学校的发展,还要争取硕士培养资格;同时继续发挥学校优势,办好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专业;扩大本、专科层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规模;积极开展高中后和大学后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职业岗位培训、新知识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继续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主要是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继续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已从远离社会的“象牙塔”走向社会的中心,人们不断提出许多新的高等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多样化、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民主化、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的办学理念对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学校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的发展与工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学校一直秉承着“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的传统,形成了“工学并举、道艺兼修”的办学特色。现在,我们总结学校办学经验,要进一步突出“开放办学、产学结合、崇尚实践、强化应用”的办学特色,就是要坚持我校的办学传统,积极探索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要发展国际交流、强化社会联系、沟通校际关系,实行教学管理开放、学习开放、学术开放;要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和运行机制,把我校办成在

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优秀高等学校。

4、高度重视国际和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学校建设产生的影响

1)学校建设要与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相适应。清楚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学校要为河北省及承德市培养人才、形成学习化社会、科技创新、高新科技产业化等方面承担义务。

2)学校建设要适应学校的发展定位,即学校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定位、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学校建设要体现出本校的办学特色。

3)以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指导学校的规划建设。高等学校开放办学、高等教育地方化、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产学研相结合、高等教育后勤社会化必然带来学校功能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校园规划建设理念。

第二章新校区建设项目概况

1、项目简介

为适应新世纪河北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石油行业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河北省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和200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河北省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方案》的精神,省政府决定以我校为基础,在承德市建设一所以工为主多科性的普通本科学校。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的我校《“十五”发展规划及2010年奋斗目标》确定:到200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7000人,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0000人。按照教育部的有关标准,现有校区最多只能容纳3000人,学校办学规模及办学层次的发展要求与校园面积狭小的矛盾日益突出,扩大校园面积势在必行。经河北省教育厅和省、市政府的批准,学校决定在承德市冯营子镇建设新校区。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2003年11月26日经河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冀发改社会[2003]405号”文批准。

根据学校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建设原则,新校区拟分两期建成。2003—2005年一期工程建设基本满足5000名在校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2006—2010年二期工程建成后,整个校园要满足10000名在校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新校区近期设置教学机构11系、2部、2中心。本次规划要求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流硬件条件和优雅的校园环境,为把学校建设成国内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应用性本科院校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学校新校区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及交通

,地处距市区仅4公里承德市冯营子镇,与承德市高新技术开发东区、西区隔河相望,北靠滦河,南面近山并与承德旅游职业学院、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相邻。园区环路与京承旅游公路、承唐公路以桥相连,2005年竣工的京承高速公路的市区出入口设在

新园区滦河北岸,交通十分便利。

2)、地形、地貌

我校新校区位于滦河与武烈河交汇处西南侧,其地貌单元属滦河I级阶地,地势平坦,向北东微倾,阶地高出河床3~6米。总占地1050亩,地界较规整,地势较平坦,环境优美,风景宜人。

3)、水文气象

滦河为区内主要河流,据滦河上游三道河子水文站和韩家营子水文站对滦河及伊逊河多年观测资料,历年最大流量3600m3/s,最小流量为0.69m3/s。

本区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降水多集中在6、7、8月;;;最大降雪深度27cm,;历年最多风向为西北,最大风力9级,平均为1~2级。。

4)、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远。。

5)、地质构造

勘察场区地处内蒙古地轴承德断陷盆地中部。场区周围的中低山区均为上侏罗统张家口组凝灰(角砾)岩、流纹岩、粗面岩等,场区南部凝灰岩产状,倾向NE,倾角5~15°,第四系冲、洪积层不整合于侏罗系之上。在场区西南部有一高角度正断层,倾向NE,倾角76°,断层规模小,深度浅,无近期活动迹象。

3、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在本区钻探、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结果,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按地基岩土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及成因类型等特点,场区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层,依次为:①耕土,②粉质粘土、粉土,③圆砾。现分层描述如下:

第一层①耕土(Q4pd)

褐黄色,稍湿,松散,成份主要由粉土组成,可见植物根茎及有机质,孔隙发育。

该层全区分布,厚度不大,一般为0.60~0.90m。

第二层②粉质粘土、粉土(Q4al+p1)

黄褐色一黑褐色,稍湿,可塑,孔隙发育,二者呈薄层互层产出;局部有薄层细砂及砾砂小透镜体分布。

该层全区分布,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1.10~3.50m’

第三层③圆砾(Q4al+p1)

灰褐色,中密~密实,水位以上稍湿,水位以下饱和,砾石成份以火成岩、燧石为主,砾径大于2mm含量大于50%,砾石呈亚圆状,分选性差,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局部充填少量粘性土。

该层厚度较大,层位稳定,但局部含有砂土及淤泥质粉土透镜体,砂土包括细砂、中砂及砾砂,且厚度变化较大,层位不稳定。

4、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内主要含水层为③圆砾层,为第四喜潜水,—,地下水的升降与大气降水及滦河有密切的水力联系。

5、市政外网条件(另附文)

第三章委托设计任务书

1、项目名称: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拟升办河北工业学院)新校区

2、建设地点:承德市冯营子镇

3、业主: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4、项目内容:。在校生规模10000人;其中,2005年新校区在校生5000人,2010年新校区在校生10000人。新校区近期设置11系、2部、2中心,即:机械系、电气与电子系、建筑系、热工系、化工系、管理系、计算机系、汽车系、数理系、英语系、社科系,体育部、成教部,工业中心、信息中心。各系部办学规模见附表1。

按学校提供的总建设规模311970m2进行设计(可按±5%幅度调整),大致建设规模为:教学用房:,生活服务附属用房:。见附表2(其他详情见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设计任务

本次项目设计的任务是:为建设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依据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批准的总建筑规模311970平方米和已经过学校多次论证的各单体建筑规模,本着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完成本项目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主要包括:1、总体方案设计(分概念性设计和方案设计两步进行,分别提交二个及以上设计方案及其比选);2、一个选定方案的总体规划模型(1:1000);3、在第1项基础上深化形成的本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4、主要单体建筑的方案设计(分别提交二个及以上设计方案)。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使新校区既富于时代特征,又经得起岁月的磨砺。

新校区系、专业设置及学生人数

附表1

系别专业人数合计

人数

机械工程

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本)

焊接工艺及设备

数控技术及应用

工业设计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

1190

1000

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电气技术

现代化电器与电子技术

自动化(本)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

电子信息工程(本)

1260

0人

建筑工程

系建筑工程

工程造价管理

智能建筑控制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本)

910人

热能工程

系热能与动力工程(本)

油气储运

制冷与空调

700人

化学工程

系精细化工

生物化工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

环境工程(本)

应用化学(本)

1260

管理工程

系市场营销(本)

会计电算化

电子商务

会计学(本)

旅游管理(本)

1260

计算机系多媒体与网络

计算机应用与维护

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

计算机与信息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

1120

汽车工程

系汽车电子技术

汽车检测与维修

汽车制造与维修

汽车贸易

内燃机制造与维修

交通运输(本)

1180

数理系信息与计算科学(本)280人英语系英语(本)280人

社科系法律(本、专)

金融学(本)

560人工业中心

新校区单体建筑规模一览表

附表2

号名称

建筑规模(m2)建

注一期二期合计

1

教学楼A座18900 37800 5

2

教学楼B座18900 5

3

实验楼A座(机电

21500 100300

(包括

库房6

4

实验楼B座(热工14000 6

5

实验楼C座(化工11000 6

6

实验楼D座(文理17800 6

7

实验楼E座(计算10000 6

8

实验楼F座(汽车10000 4

9

实验楼G座(工业16000 6

10

图书馆17100 17100

11

游泳馆3000 3000

12

体育馆6000 6000

13

行政办公楼6000 6000

14

会堂和大学生活10000 10000

15

教师公寓3000 3000

16

第一学生食堂7500 13000 3

17

第二学生食堂5500 3

18

学生公寓A座

9000

90000 6

19

学生公寓B座9000 6

20

学生公寓C座9000 6

21

学生公寓D座9000 6

22

学生公寓E座9000 6

23

学生公寓F座9000 6

24

学生公寓G座9000 6

25

学生公寓H座9000 6

26

学生公寓I座9000 6

27

学生公寓J座9000 6

28

学术交流中心8600 8600

29

洗浴中心3250 3250

30

后勤服务综合楼3740 7480

31

后勤服务综合楼3740

32

校医院3000 3000

33

配变电所900 900

34

换热站740 740

35

门卫200 200

36

汽车库1000 1000

37

环卫绿化用房600 600

合计

147230 164740 311970

第四章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1、规划方案要与学校发展定位相适应。学校的办学定位是:

(1)学校的总体科学定位是:学校将建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应用性、有特色的优秀本科学校。

(2)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是:融入承德,服务河北,辐射全国。

(3)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定位是:以工为主,兼有理、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4)学校的办学层次、类型定位是: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成人教育、继续工程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并举的格局。

(5)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主要是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规划建设思路:立足于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着眼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开放性、继承性、实用性的原则和市场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同时考虑学校的定位和特色以及承德地理文化的特色,把新校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方便舒适、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校区,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一流的教学科研条件。

3、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大学。作为一个新型校园的规划设计,其总体布局应充分体现校园自身特性,体现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营造有利于师生学习、生活、活动与教学科研相适应的校园空间。

二、规划原则

1、规划设计要高度重视国际和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高校校园建设产生的影响。新校园区建设要与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相适应;要以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指导学校的规划建设。

2、明确校园的功能分区的原则。根据高等教育和本校特点设计安排建筑布局。

3、坚持校园开放性、外向型原则。要充分考虑学校开放办学、高等教育地方化与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科技交流、科技产业、科技园区及其他社会开放性建筑的布局呈外向型,并适当留有发展开放性建筑和校园社会化的余地,为后勤社会化提供一定便利条件。

4、要合理利用土地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证日照、建筑间距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局部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在可能情况下,尽量利用空中和地下条件,合理建设多功能建筑,减少建筑占地,适当增加园林绿地面积,体现“低密、高容、立体化”的校园建设;并适当、妥善保留后期发展用地。

5、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规划要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的现代人文理念,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提供良好的

工作环境,并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需要而营造一种严谨、高效、自由开放的学习与研究氛围。要体现学校百年传承的文化内涵,有自己的特色;并将校园文化和城镇文化融为一体。

6、坚持生态化校园的原则。要重视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结合建筑组群,创造有层次的丰富多变的园林形态与生态化空间;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绿化系统,营造舒适宜人的校园小气候,可以考虑设计集中的校园中心绿地、生态景观、周边绿化林带;也可以合理设置园内水域,建设优美典雅的生态环境;并注意到节约能源、节水、节电、中水利用、太阳能利用的可能性。

7、坚持网络化、智能化的原则。要力争创造资源共享、交流便捷的智能型教学科研环境。新校园要着眼未来,向数字化管理迈进,使教学、科研、校园管理实现网络化、数字化。要注重采用建筑智能化、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自动化、公共安全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等先进技术的可行性、合理性。

8、坚持经济性和效率性的原则。要确立项目设计中合理降低投资和科学优化项目生命周期全成本的观念。既要优化设计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又要在规划设计中吸收价值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力求提高校园的功能和价值(包括使用功能、育人功能和美学功能),降低综合成本(建设成本、运行使用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项目的总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使用效果。

三、主要单体建筑方案设计原则

1、符合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总体规划。各建筑物的位置、面积、建筑的组合要符合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

2、鼓励创新。在适当考虑学校百年老校历史文脉和承德地方建筑特色的前提下,要对新校区建筑进行创新。各建筑既要有独特的设计,又要有内在风格的统一,要创作新校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可以适当采用坡屋顶形式。

3、体现时代特征:新校区的建筑要特别注重体现21世纪高等教育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