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551煤矿微地震监测系统简介和技术参数
- 格式:docx
- 大小:102.10 KB
- 文档页数:6
KJ21矿压监测系统介绍及配置工作面部分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0月15日1 矿压监测意义及目的顶板灾害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
据统计,2005年全国煤矿共发生顶板事故1805起,占总数的55%,居第一位,死亡2058人,占全国煤矿总数的34.7%,仅次于瓦斯灾害,居第二位。
预测预防顶板灾害已成为我国煤矿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矿压观测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井下实际情况,便于做到防范于未然。
长期进行矿压观测,分析矿压显现规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预报顶板灾害。
因此,矿压观测是煤矿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压观测主要内容包括支架工作阻力,顶板离层量观测,锚杆(索)受力,煤体应力。
根据观测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观测方式,一是人工采集,即矿压观测人员定期到井下采集数据,上井后传入计算机,采用专用软件进行分析;二是在线传输,即在地面可以直接看到井下传感器数据。
随着我国计算机水平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矿压监测系统主要采用在线监测,与采集式系统相比,在线观测拥有显著的优点:(1)矿压观测人员不需要每天下井采集数据,观测效率高;(2)地面人员能实时掌握井下支架受力情况,及时预报顶板来压情况;结合五家沟矿的实际情况,采用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KJ21矿压监测系统监测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
2 国内矿压监测存在问题问题一:矿压设备售后服务人员多数不懂矿压矿压监测及数据分析具有理论性及专业性较强,多数矿压设备生产厂家售后服务人员对矿井生产、采煤方法、矿压理论基本不了解,无法通过矿压数据分析矿压显现规律,无法评价支架与地质条件适应性及巷道支护质量,不能深入地培训矿压观测人员,造成矿方矿压监测结果无法指导生产实践,成为摆设。
问题二:煤矿矿压监测设备投入大,人力投入少近年来随着煤矿经济效益的好转以及对矿压认识的深入,在矿压监测设备方面投入不断加大,但受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矿压监测方面人力投入少,相当一部分矿井没有专门矿压数据分析人员及矿压设备维护人员,导致矿压监测作用没有正常发挥。
顶板动态监测系统技术标招标人:招标编号:投标人:目录一、概述二、设计依据三、设计原则四、系统监测内容五、系统功能六、系统组成七、主要技术参数八、系统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九、系统现场测点布置与安装十、产品简介十一、一、概述随着人类社会对于能源需求的增长,同时也局限于现今的能源结构,由于其它的新型能源,例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还不具备足够的开发技术或广泛推广的条件,煤、石油、天然气至今仍然是人类主要的能源形式。
尤其是我国现今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是主要的能源形式,它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
我国电力工业能源的76%、家庭消费能源的80%以及能源化学原料的60%都是由煤炭提供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需保证煤炭的高效生产,这就为我国的煤矿开采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
安全生产是煤炭开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各类煤矿事故中,顶板事故仍居前位。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开采强度的增大和向深部开采转移,顶板安全等问题越来越凸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锚杆支护为主要形式的巷道稳定性。
现有的支护参数到底有多大安全系数?需要监测手段进行评估及潜在的危险性预测。
二是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多大?压力集中程度多高?支承压力高峰位置在何处?支承压力前移速度是多少?等等,这些与超前支护和冲击地压密切相关因素监测问题;三是工作面支护稳定性和安全性。
工作面支护工作状态怎样?支护是否满足控制顶板的要求?工作面上覆岩层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步距多大?来压时对目前支护系统有多大影响等。
我国几乎所有煤矿都面临开采顶板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由于局限于相对落后的监测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而被忽略,这是顶板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因此,安装一套技术先进、稳定、安全可靠的“矿压实时监测系统”,对促使煤矿安全上一新台阶具有实际意义。
二、设计依据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3836.1-2010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3836.2-2010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GB3836.4-2010 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GB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MT209-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210-1990 基本试验方法MT286-1992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方法MT/T 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T899-2000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三、设计原则●可靠性系统经过相关部门检测,取得合格证、防爆证、安标证,能够在煤矿恶劣环境下长期工作,确保系统可靠运行。
矿山压力监测系统KJ513、综采支架在线监测、矿压、矿山压力监测系统、矿压监测系统概述、配置清单
编辑:山东诚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产品图片
(2)、产品介绍
1、概述
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控是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生产技术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对优化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搞好顶板控制、减少顶板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液压支架的压力数据监测可以观测综采工作面顶板当前压力并总结顶板来压规律,及时做出相应的工作部署。
2、系统组成:
A、地面监控中心:
监测服务器、打印机、UPS不间断电源、电源避雷器、信号避雷器、KJJ220数据传输接口、分析软件
B、井下监测:
KJF12通讯分站;
GPD60矿用本安型压力传感器;
GMC20矿用本安型钻孔应力计
C、其它
YHC9采集仪、电缆、二通、三通、电源
4、井上与井下组网方式:
A、独立CAN总线传输
B、以太环网传输(交换机)
C、光纤传输(光端机)
5、技术指标
A、最大监测容量:8台分站(每台分站可接32台传感器)。
B、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不大于1.0%。
C、最大巡检周期:系统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 s。
D、最大传输距离:通讯分站与监测仪最大传输距离:2Km。
煤矿地震槽波探测软件CSSWD V2.3.0功能简介编写:冯磊、杜鹏伟河南理工大学2024年11月15日一、软件功能概述煤矿地震槽波探测软件(CSSWD)是一款针对煤矿井下地震槽波数据处理软件,可用来解决采煤工作面内煤层厚度、断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的识别和探测。
软件包括多分量地震显示、地震波场分离、频散曲线提取、旅行时质量检测、理论频散曲线、观测系统分析和层析成像反演、震源漂移校正等多种功能模块。
该软件采用多页面、多窗口布局模式,可根据操作习惯,自由布局页面分布,提高分析效率,是一款便于操作的综合性全图形化槽波数据处理软件。
图1煤矿地震槽波探测软件(CSSWD)主界面二、软件特色功能1、槽波地震数据支持国际标准地震数据格式,包括Seg2、SegY、SU等格式,且支持单分量、双分量、以及三分量地震数据;2、实时显示槽波数据采集观测系统,检测震源和检波器相对关系,确定地震波射线覆盖范围,并可随时观测选择地震道在对应观测系统图中的分布;3、支持多分量地震剖面显示方式,可以对多分量地震数据进行合并显示,以及X、Y、Z分量独立显示;4、提供时频域的自适应协方差矩阵极化波场分离技术,对槽波地震双分量信号进行坐标旋转,直接提取勒夫型槽波地震数据;5、基于S变换的地震槽波频散曲线提取技术,能够快速准确显示槽波频散特征,并提供全自动和半自动拾取功能;6、全图形化鼠标数据拾取,包括地震剖面能量、已经频散旅行时数据,自动保存数据,并可输出tomcat、tomo2D等格式数据;7、图形化旅行时数据分析模块,通过检测板颜色变化规律,检查旅行时数值拾取的合理性,并可同步地震剖面及频散图,实时进行调整;7、提供理论勒夫型槽波频散曲线分析,可根据研究区煤层特征,设定具体参数,便于分析频散特征,确定拾取旅行时的最佳参数;8、提供Tomo2D和Tomcat两种图形化层析算法,可自由选择合适的反演算法,并可同步显示层析反演结果图像。
对KJ768煤矿微震监测系统相关探讨作者:倪俊华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19期【摘要】微震监测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探技术。
KJ768煤炭微震监测系统是实时监测煤矿微震事件的计算机在线监测系统。
微震监测技术是研究岩土工程中岩体变形破裂现象的一种地球物理学方法。
近年来,在矿山、水利工程、交通隧道、天然气石油储存工程、地热工程、核废料处理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微震监测技术 KJ768 应用微震监测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探技术。
KJ768煤炭微震监测系统是实时监测煤矿微震事件的计算机在线监测系统。
系统将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融为一体。
实现了复杂环境条件下对煤矿井下的微震事件变化情况的自动监测和分析。
1 微震监测技术原理其技术原理为:岩体发生破坏前后,将持续一段时间以声波的形式释放积蓄的能量,从而产生声发射与微震等物理现象。
通过对岩体破坏微震动信号的监测,经计算处理,可以得到岩体发生破坏的微位置坐标、详细时间和能量级别等信息。
进而结合地质、开采和岩体力学理论,判别震动和能量释放与开采活动的因果关系,为生产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2 微震监测技术2.1 系统结构及组成系统包括六个组成部分:(1)计算机及数据处理软件;(2)GPS授时装置;(3)KJJ185矿用网络交换机;(4)KJ768-F矿用本安型监测分站;(5)配接传感器;(6)KDW127/12B矿用隔爆兼本安电源。
2.2 功能及用途KJ768煤矿微震监测系统能够监测能量大于100J,动态范围110dB的微震现象。
本产品通过井上和井下布置的拾震器对矿山微震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可给出矿山微震波的能量、频谱等特征。
本产品系统软件能对矿山微震事件的位置和能量分布进行定位处理与可视化显示,得到岩层活动(顶板断裂、应力分布等)情况,可用于矿井冲击地压、动载矿压、上行开采等不同灾害的监测预警。
技术说明书尤洛卡矿业安全工程股份有限公司KJ623煤矿用冲击地压地音监测系统技术说明书尤洛卡矿业安全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科技大学煤矿灾害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概述在煤矿开采中,煤岩体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称为“冲击地压”或“冲击矿压”。
采场冲击地压已成为引发煤矿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煤矿普遍采用动态仪来观测顶板下沉速度,使用压力表测量支柱载荷等方法实现对顶板来压的预测,这些方法实施较方便,但实现连续预测困难较大且繁琐,信息量少。
地音即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 )是指煤岩体在受力变形或破坏过程中以弹性波的形式释放应变能的现象。
地音信号的多少、大小等指标的变化反映了煤岩体受力情况。
通过对煤岩体地音频度和能量的参数的统计分析,了解地音在突出(或冲击地压)前的活动规律及特征,从而可以实现地音监测技术对矿井动力灾害的预测预报。
我国在80年代开始引进了波兰SAK地音监测系统、ARES-5/E监测系统,90年代开始又陆续引进了波兰的微震监测系统。
由于成本、服务等因素影响在推广方面受到了限制。
我公司生产的KJ623冲击地压地音监测系统于2008年立项研发,采用了先进的DSP处理技术和嵌入式采集分析技术,集成了计算机技术最新应用成果,形成了国内第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音监测系统,其技术性能指标均优于进口同类产品水平。
KJ623冲击地压地音监测系统地音测量方法采用了煤岩体声发射载体传导测量技术,系统结构采用了RS485总线+以太环网结构,传输系统兼容目前现代化矿井的主要通讯形式。
KJ623地音监测系统的两级总线结构和分布式处理能力可形成全矿井的地音实时监测系统。
二、地音监测系统应用目的1)针对冲击地压发生的特点,在部分开采区域实施地音监测。
为本矿冲击地压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2)通过实施地音监测,确定局部应力作用范围和强度,为钻孔卸压提供指导。
三、地音监测系统主要功能1)通过监测地音事件参数指标的变化,用以确定监测范围内的煤岩体内部受力破裂过程中所伴随的地音强度和频度,并以图表的形式实时在线显示,超过预警幅度时,报警显示。
KJ1煤矿巷道顶板离层报警监测系统技术说明KJ1顶板离层报警监测系统是由泰安市尤洛卡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开发的用于煤矿井下掘进及回采巷道的围岩松动和顶板离层运动的新一代监测系统。
系统包括:1)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2)接收主机;3)井下通讯分站;4)报警监测分站;5)传感器;6)防爆电源;六个组成部分。
系统的数据传输和接收硬件部分采用了与ZYDC—1综采监测系统相同的结构和技术。
该系统与2002年5月立项研究开发,2003年7月定型生产,先后推广到北京矿务局木城涧矿、兖州矿业集团鲍店矿、枣庄矿务局付村矿、峰峰矿务局薛村矿等推广应用。
其中木城涧矿使用了4套该系统。
KJ1型顶板离层报警监测系统主要技术特点:1.现场部分采用总线式结构设计,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本系统井下部分采用隔离485工业总线设计,监测分站之间使用一条通讯/电源电缆。
由于采用了低功耗和差时工作设计,整系统采用单一本安电源供电,(电源主通讯分站安装在控制台上),供电及信号共用一条电缆,简化了系统结构。
2.先进的数字通讯系统本系统采用的RDS二线平衡式时分数字通讯系统。
与以往的矿用通讯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平衡式浮地通讯。
大大降低了共模干扰(强电磁电场干扰),光电隔离数技术,可抗1500V电压冲击。
(2)时分制数字传输,无硬件容量限制,通讯协议灵活,节点数可任意扩充,无硬件操作。
(3)对通讯线路无特殊要求:井下各种通讯线路均能满足系统要求。
可用电话线传输、信号峰值电压小于5V;对其他通讯系统无任何影响。
(4)具有二种数字校验方法,可保数据通讯正确无误。
3.监测分站智能化设计监测分站基本的监测单元。
由独立的微处理(CPU)控制,可同时检测4组传感器数据,采用LCD(4行)可同时显示4个通道的顶板离层信息:绝对位移量、相对位移量。
可独立设定报警参数,超限后自动报警。
4.系统故障自诊断能力系统采用监测分站、通讯分站和地面接受机三级通讯容错技术,同时具有系统故障自诊断能力,操作人员可直观地了解监测分站的工作状态,方便了系统维护。
矿井水文监测系统说明书一.概述与功能介绍矿井水文监测系统是一种矿用数据采集和控制装置。
可以对矿井下的水文情况进行实施监测,包括水位、水压、流量、涌水突变、水温等,也可配接离层、矿压、瓦斯、负压等其他多种矿用传感器,采集各种测量数据。
所有数据通过电话线传至地面微机,由微机进行数据分析,打印报表,绘制历史曲线。
也可与瓦斯检测系统连接,通过瓦斯监测系统实现数据的报表、曲线以及异常情况报警。
二、系统组成该系统包括计算机、通信接口、监测分站、和各种监测仪器。
电话线水文监测系统框图下面介绍一下主要几个监测仪器的功能:1.水压监测仪:包括矿井水文观测孔水压监测和管道水压监测;监测仪器直接与监测分站连接,也可独立工作,掉电后数据不丢失,也可与瓦斯浓度监测报警系统连接,通过瓦斯报警系统对钻孔水压数据进行记录、存盘、报表、打印,同时可以借助瓦斯浓度监测报警系统,设定水压报警上限和报警下限,实现异常数据地面报警功能。
A)仪器与监测分站连接时,仪器输出200-1000Hz频率信号,与瓦斯监测系统的分站或者断电仪信号完全匹配,已经通过安标办认证,并取得煤安证。
B)仪器本身配接6V电池组一块,能够再无外部电源的情况下独立工作1年多,监测仪在无人职守的情况下,能够全天候自动定时记录钻孔水压并储存,掉电后数据不丢失。
所有数据可通过红外遥控取数器取回,送入微机存盘、处理,通过专用分析软件处理,实现报表、曲线、显示和打印。
数据也可导入Excel表,通过Microsoft Excel 对数据进行编辑。
数据报表2.水位监测仪:主要包括井下水仓水位观测和排水明渠内水位的监测;3.流量监测仪:主要包括排水渠内流水量的实时测量和管道内水流量的实时测量,流量监测仪能够对明渠内水流的流速流量、水位和流量变化率进行实时监测,尤其是流量突变的情况,能够发出报警信号!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井下涌水的变化情况。
对于管道流量的测量主要是通过管道流量计来进行。
KJ251A型煤矿人员管理系统本系统是加强入井人员管理、提升生命保障、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理想产品。
结合煤矿井下特殊的作业环境该系统采用远距离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远程通讯技术、计算机编程与网络技术以及防爆技术等可实现对入井人员的实时监测、跟踪定位、轨迹回放、考勤管理、报表查询、信息网络发布、双向通讯、人机交互、紧急搜救、生产调度等功能,为煤矿安全生产以及紧急救援提供第一手可靠的决策实时信息。
该系统可方便接入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无须重复布线,减少投资。
主要功能特点a. 跟踪定位功能:系统对井下人员进行实时地跟踪监测位置自动显示。
b. 考勤管理功能:系统能够实时地记录作业人员出入井时刻;自动生成井下作业时间;可对全矿井、部门、干部或员工进行月考勤、工时统计及报表打印。
c. 双向通讯功能:系统不仅能够接收识别卡发送信息,还可以对全矿井或部分区域内目标进行群发“撤离”命令、对单个目标下发“撤离升井”或“回电话”命令。
中心站终端显示命令下发确认;地面可自由对命令进行撤销。
d. 自动识别功能:乘车出入的工作人员无需下车,在车辆进入监测区域后,就可自动完成人员定位及考勤功能。
e. 数据存储功能:矿用读卡器和分站具有实时存储多条数据信息功能;即使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均能够存储不少于2小时的数据信息。
f. 查询统计功能:能够对井下人数、区域人数、超时员工、上下井人数、系统运行信息等进行统计;对井下员工信息、分布情况进行查询。
g. 求救报警功能:识别标识卡可发送求救信息,中心站进行报警提示,提供地址、时间等营救信息。
h. 求救操作记录功能:识别卡能够对报警操作进行实时记录,防止无故误操作,保证报警信息的有效性。
i. 门禁功能:根据需要在煤矿井下限制员工进入特殊区域。
如果有未经许可人员接近该区域可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地面监控主机也会发出报警信号。
j. 电子巡更功能:可对瓦检员等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巡更管理。
k. 井下搜救功能:利用中心站提供的井下人员的大致地点,借助手持式读卡器可对井下人员进行精确搜寻。
KJ21煤矿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简介KJ21煤矿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简介1 系统简介及监测⽬的KJ21煤矿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主要⽤于实时、在线监测、超前⽀承压⼒、煤柱应⼒、锚杆(索)载荷、巷道变形量。
长期进⾏矿压监测,还可以进⼀步揭⽰矿压显现规律,加强⼯作⾯管理。
KJ21煤矿顶板监测系统⽤于实时在线监测⽀架⼯作阻⼒,主要监测⽬的如下:(1)顶板来压及⽀架⼯况实时监测与预警通过实时监测⼯作⾯⽀架⼯作阻⼒,对⽀架初撑⼒、末阻⼒、安全阀开启率、不保压率、不平衡率、来压步距进⾏实时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倾⾓⼯作⾯⽀架发⽣倾倒和歪斜,减少顶板事故和顶板灾害。
(2)矿压显现规律研究通过分析⽀架⼯作阻⼒与时间关系曲线,总结⼤倾⾓⼯作⾯上、中、下等不同位置的矿压显现规律,包括来压时间、来压步距以及来压强度,为预测、预报顶板来压及⽀架选型提供依据;(3)⽀架与地质条件适应性评价分析⽀架⼯作阻⼒分布特征,研究围岩与⽀架的相互作⽤关系,评价⽀架与地质条件适应性,优化后续⼯作⾯⽀架⽀护强度;2 系统配置(1)为监测⽀架受⼒情况及顶板来压情况,在塔拉后煤矿⼯作⾯布置16台⽀架压⼒记录仪,监测数据通过信号转换器接⼊以太环⽹交换机,共使⽤3台矿⽤隔爆兼本安电源进⾏供电。
详细设备清单如表1所⽰。
表1 KJ21煤矿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设备清单3 仪器使⽤环境条件(1)环境温度:0~+40℃;(2)平均相对湿度:不⼤于98%(25℃);(3)⼤⽓压⼒:80~110KPa;(4)场所:有甲烷、煤⽓等爆炸性混合物,有污⽔及其它液体浸⼊的场合;4 系统技术指标(1)该系统⽀持多个⼦系统和多元矿压参数监测,系统⽀持最多达16个独⽴采区(测区)的矿压监测,每个测区检测内容包括:综采⼯作阻⼒、围岩应⼒、锚杆⽀护应⼒、巷道变形监测多元参数监测。
(2)系统每台本安型电源负载的传感器测点不少于20个;(3)系统所有硬件设备需取得防爆认证、煤矿安全标志和检验合格证书。
20211新疆钢铁157浅谈KJ768煤矿微震监测系统的应用朱兴会(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KJ768煤矿微震监测系统是实时监测煤矿微震事件的计算机在线测量系统。
系统将计算机监测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融为一体,实现了复杂环境条件下对煤矿井下的微震事件变化情况的自动监测和分析。
论文针对KJ768煤矿微震监测系统在新疆焦煤1890煤矿两年多的应用实践,介绍了系统安装、数据处理、软件升级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煤矿微震事件的监测分析。
关键词:微震监测;微震事件;爆破作业;拾震器;全长锚固;定位精度中图分类号:TD6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224(2021)01-0058-03Application of KJ768Micro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 in Coal MineZHU Xing-hui(Xinjiang Coking Coal(Group)Co.,Ltd)Abstract:KJ768coal min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 is a computer onlin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micro earthquake events in coal mines.The system integrates computer monitoring technology,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ensor technology,and realizes 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of micro earthquake events in coal mines under complex environment conditions.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of KJ768coal min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 in Xinjiang Coking Coal1890mine over two years is introduced.The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in system installation,data processing and software upgrading are introduced,so as to better apply to th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micro earthquake events in coal mines.Key words:microseismic monitoring;microseismic events;blasting operations;vibration Pickup;full-length anchoring;positioning accuracy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八九o煤矿于2017年开展了一水平主采5号、6号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
目录(一)KJ101N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优势(二)KJ101N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第一部分KJ101N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优势一系统的技术优势和创新点镇江中煤电子有限公司是行业中资深的专业制造企业,我国第一套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创始者,以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独特的创新意识所著称,企业综合实力国内三强,公司技术团队拥有一批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系统开发队伍。
1技术创新优势1)全新概念的耐高浓瓦斯冲击瓦斯气体检测方法甲烷传感器应用我公司的发明专利,使催化检测元件在任何瓦斯浓度环境下不受损伤,用户不必再为瓦斯突出等原因担心传感元件的损坏。
甲烷传感器只用一对黑白元件,全量程内不停测,不保护,不用切换热导元件,实现不间断0.00-100%CH4的精确测量,在0.00-10%CH4量程内有0.01%CH4的分辨率,在10-100%CH4量程内有良好的线性和极好的重复性,多次成功地记录过瓦斯突出的全过程,已成为用户一致推崇的名优品牌。
2)长寿命、高稳定性的瓦斯传感器甲烷传感器的恒温工作模式使检测元件具有极长的工作寿命,预期寿命可达三年,在义煤集团李沟井等地有长达五年以上的使用记录,许多元件终止使用不是因灵敏度衰减,而是日久后气室粉末冶金罩被煤尘阻塞才更换。
甲烷传感器独创的稳零技术,可使传感器零点与精度具有超低漂移性能,现场有100天不调校未超标的记录,远远超过国家新标准的15天。
仪器在全量程下只设一个软件调零,由红外线遥控操作,使用非常方便。
详见《全量程瓦斯传感器研制细节和鉴定过程》。
全量程甲烷传感器,实现了0.00-100%的连续测量,获江苏优秀专利成果奖。
3)系统优异的抗干扰性能KJ101N系统最突出的优势是具有无可比拟的抗干扰性能,应用自己的多项专利技术,杜绝了监控系统异常大数干扰,2007年6月,KJ101N监控系统在常州检测中心率先通过了电磁兼容测试,首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抗干扰性能的最高记录,其中瞬变脉冲群和浪涌冲击都超过了国家最高标准4级,打破了煤矿安全仪表无法通过电磁兼容标准的技术瓶颈。
KJ551 煤矿微地震监测系统简介
KJ551煤矿微地震监测系统是北京科技大学与北京安科兴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微地震监测系统,适用于煤矿、金属矿的矿震、冲击地压(岩爆)、煤与瓦斯突出、底板突水、顶板溃水、煤(矿)柱破裂等矿山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KJ551微地震监测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光纤传输技术,最满足大型矿井的信号传输要求,监测范围也大大增加。
该系统可监测到三维破裂场,采用专用软件,即可对监控对象任意切片,不仅能提供矿岩破裂程度的各种参数,还能提供即时图像,实现了实时监测的CT 功能,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KJ551煤矿微地震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一、主要技术参数
1、系统组成
微震监测系统包含用于采集和记录井下震动信息的硬件和软件,其中硬件包含微震监测主站(KJ551-F)、微震监测子站(KJ551-F1)、矿用本安型拾震传感器(GZC60)、地面监控主机、数据处理计算机、工控机、信号传输电缆、信号传输光缆、本安装置、井下不间断电源等;软件包含微震数据采集软件、微震数据定位和能量计算软件、微震信号分析软件(可实现滤波、频谱计算、去噪、小波分析)、微震结果三维展示软件、远程监控软件等。
2、系统功能
(1)岩体震动信号的采集、记录和分析;
(2)微震信号的定位和能量计算;
(3)波形分析,包括对采集信号的滤波、去噪、小波分析、微积分等分析;
(4)多通道显示和对比分析;
(5)基于INTERNET的远程监控与数据处理(微震数据处理中心提供数据分析和处理服务);
(6)微震结果三维展示,可实现微震定位结果的平面、剖面、空间的精确显示,实现基于时间范围、能量范围、区域范围的各种筛选展示,实现微震数据结果的各种统计分析。
3、系统特点
KJ551微震监测系统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微震监测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基于以太网的信号传输模式
监测信号的传输采用非常成熟的以太网技术,基于IP/TCP协议,保证了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且井下主机可直接并入工业环网,不必铺设专用信号电缆和光缆,节省初期投资;
(2)可扩展性强
KJ551微震监测系统的井下监测分站可以实现多级并联同时工作的方式,每台分站12通道,最多可扩展至10台级联,共120通道,完全满足了大型矿山的
监测需求;
(3)可靠的拾震传感器
拾震传感器选用无源自感应震动传感模块,灵敏度达到180V·m/s,可感受到微弱的震动信号,保证了记录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丰富的软件
系统配备了微震数据采集软件、微震数据定位和能量计算软件、微震信号分析软件(可实现滤波、频谱计算、去噪、小波分析)、微震结果三维展示软件、远程监控软件等软件,每个软件自成体系,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软件部分包括用于完成微震信号(震动)提取、可视化分析、波群分离和筛选等功能的软件和用于岩体震动信号三维精确定位和能量计算的软件。
配套软件包括具有矿震频次、能量和震源集中度规律分析、日程报表等功能的软件、SURFER日常图形分析报表软件、与三维CAD地质模型结合的微震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软件(微震三维可视化软件)。
(5)波形分析功能强大
可对采集的波形进行微积分、高通、低通、带通滤波、频谱计算和分析、去噪、时域分析、幅域分析、小波变换等分析,满足工程需要;
(6)定位方法科学
选用P-S波定位计算方法、单纯形法、双曲线法、组合法等定位方法,为精确定位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7)能量计算精确
充分考虑拾震传感器性能、震源机制和破裂尺度、微震波传播速度、衰减规律等因素,精确计算震源能量;
(8)自动化程度高
可实现微震信号的自动采集、定位,自动化程度高。
4、技术参数
(1)通道数——24通道(说明:保证定位精度);
(2)定位精度——工作面附近误差8米以内,全矿井误差20米以内(说明:达到可监测预警煤矿动力灾害、采动影响等目的需要);
(3)传输距离——不小于40公里(说明:保证全矿井高精度监测);
(4)数据传输方式——光缆传输(说明:利用矿井环网主光缆,减少敷设
电缆的投入
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可靠性,避免电缆传输的干扰和信号衰减);
(5)检波器频率范围——0.1-1500HZ(说明:包括了矿井岩石破裂和矿震信号);
(6)采样频率——1000HZ以上(说明:采样频率越高,分辨率越高,定位精度越高);
(7)传输速率:≥10M/S(百兆网结构)(说明:保证24个以上检波器的数据有效传输);
(8)同步参数——光电耦合同步,误差小于10-6秒(说明:保证各测点数据同步);
(9)能够实现本地和异地远程监控——方便售后服务和数据处理;
(10)采用TCP/IP通信协议,能够与本矿工业环网兼容——减少敷设电缆费用;
(11)防爆等级——井下主要用电设备有MA标志;
微地震监测系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