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煤六矿二_1煤煤层气含量控制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5.59 KB
- 文档页数:3
伦掌井田二1煤层煤层气赋存规律研究摘要:安阳伦掌地区含煤地层十分发育,煤层气资源丰富,本文通过对研究区的地质背景、沉积背景与煤层分布特征、煤阶、煤层气含量、储层渗透性、地下水动力学特征等特征进行的研究,总结了本研究区的煤层气赋存规律,提出了本区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及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为该区煤层气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煤层气构造煤阶渗透性含气量赋存规律1前言伦掌井田为安鹤煤田北段深部含煤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最北部,与河北省交界。
山西组二1煤层为该区主要煤层,煤层埋藏总体为西部浅东部深,含煤地层总体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地层倾角6~17°,一般10°左右。
煤的空气干燥基含气量两极值为6.53~27.36m3/t,平均值为18.19m3/t,煤层含气量资源十分丰富。
2煤层气储层特征2.1煤层厚度与结构本区可采煤层主要是二叠系山西组底部的二1煤,煤厚2.78~8.40m,平均5.75m,由煤层厚度频次分布直方图(图2-1)可以看出,煤厚多在4~7m之间。
煤厚变化不大,仅局部有变薄、增厚现象。
煤层厚度大为煤层气生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1煤层直接顶板多数为泥岩和砂质泥岩,透气性不好,对煤层中煤层气起封闭作用,因此该区煤层气含量普遍较高。
煤层结构以简单结构类型为主,在47个见煤点中,18个孔有夹矸,夹矸1~2层,仅3孔含2层,其余均含1层,夹矸厚度为0.06~0.90m,岩性为泥岩。
由于受构造影响,二1煤以粉状为主,粒状、鳞片状次之,块煤少许。
因此煤的比表面积较大,这也是导致煤层气含量急剧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2煤阶(煤类)与煤层气成因一般来讲,在保存条件相同或类似的条件下,煤阶直接影响煤中含气量的大小和煤储层中孔隙-裂隙的发育情况,所以煤阶对煤层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2.1 煤类的确定本区已经确定二1煤层煤类为焦煤、瘦煤和贫瘦煤。
确定结果见表2-1。
表2-1煤类确定结果表2.2.2 煤类平面分布特征本区从南到北依次分布着少量的贫煤、贫瘦煤,大量的瘦煤和焦煤,少量的肥煤,呈条带状排列。
煤质分析精确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2-04-28T14:34:45.715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5卷1期作者:李媛[导读] 煤质检验是指对一批煤炭中的几项主要指标进行检测,根据不同的标准,确定该批送检煤炭的具体用途的流程。
李媛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一九勘探队河北邯郸,056004摘要:煤质检验是指对一批煤炭中的几项主要指标进行检测,根据不同的标准,确定该批送检煤炭的具体用途的流程。
在检验过程中,一旦主要指标出现误差,就会影响送检煤的分类判断,从而影响煤炭的具体应用。
因此,在煤质的检验过程中,控制误差至关重要。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煤质分析精确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质分析精确度;影响因素;控制策略分析引言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更加高效利用现有资源。
短时间内我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能源的消耗无法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形势依然严峻。
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高质量、高效率地利用好煤炭资源,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
煤炭资源的实际利用过程中,煤质化验分析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高质量的煤质化验分析可以切实提高煤炭相关企业的发展效益。
为了更加高效科学的利用好煤炭资源,就势必要求我们总结改进煤质化验分析方法。
本文通过总结煤质分析,为煤质的定级分类、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提供更加准确客观的数据支撑。
1煤炭品质分析的定义煤质分析的本质是提前了解一种煤炭的性质和组成方法以及内部结构,准确把握相关特性后,通过专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煤炭指标的测试和研究,最后采取样品煤,完整的流程被称为煤质分析。
在一般的煤质化验中,煤质分析是最常规的环节之一,完整的化验流程还包括对其他几种煤质属性的测量,如煤的可磨性和水分含量、挥发和灰分等,进行煤质化验时,测试内部碳的含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排除相关因素干扰后,还会存在人为操作的误差、分析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化验机器老化等硬件问题、样品的煤粒度以及进行煤质分析时所处的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准性造成一定影响。
鹤煤六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鹤煤六矿含水层、隔水层及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强度等水文充水条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有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及太原组上段石灰岩岩溶裂限含水层,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矿井及周边老空水的位置、范围、积水量清楚;矿井年涌水量为中等类型。
根据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标准,确定了鹤煤六矿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为进一步进行矿井水害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含水层;充水条件;水文地质类型1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鹤煤六矿矿井南起张庄向斜轴部,北、西大体上止于F40断层和二1煤层露头线,东止于二1煤层-800底板等高线。
2含水层根据矿区勘探资料结合矿井开采资料,按岩性特征、水力性质、富水空间及对可采煤层的影响等因素,矿井范围内可划分为5个含水层,分别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石灰岩、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上段和太原组下段石灰岩、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和新生界砾岩含水层。
①第四系及新近系洪积、冲积孔隙裂隙含水组:由砂、砾石(层)及新近系砾岩组成,覆盖于煤系地层之上,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条件较好。
本含水组距二1煤顶板含水层300余米,厚度较大,对二1煤开采无直接影响。
②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由二1煤顶板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和二1煤底板(S)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两段组成。
含水层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含裂隙承压水,,易被疏干,属二1煤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③太原组上段石灰岩含水层(C2t上):由L7~9三层石灰岩组成,含水层厚0.89~9.76m。
含水层厚度小,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以静储量为主,属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④太原组下段(C2t下)石灰岩含水层:由L1~4共4层灰岩组成,含水层厚5~16.57m。
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中等,富水性中等,含岩溶裂隙承压水,是二1煤底板充水的间接含水层。
⑤奥陶系中统(02m)石灰岩含水层:02m石灰岩含水层于矿区西部山区广泛出露,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充足,富水性中等,通过断层直接或间接补给L2、L8灰岩含水层和二1煤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对矿井构成严重的威胁,是二1煤底板的间接充水含水层。
安鹤煤田二1煤孔隙结构特征及煤层气可采性赵升;邵龙义;侯海海;王德伟;李振;唐跃;姚铭檑;张家强【摘要】基于低温氮吸附以及压汞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安鹤煤田二1煤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了煤储层孔隙特征对该区煤层气开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鹤煤田煤储层中的孔隙以微、小孔(<100 nm)为主,中、大孔(>100 nm)其次.煤样的低温液氮吸附回线可以划分为3类,孔隙类型主要为开放的、连通性好的细瓶颈(墨水瓶)状孔,部分为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相比于华北其它地区,安鹤煤田煤储层的BET比表面积较大,总孔体积和孔隙度较小,且进汞饱和度中等,退汞效率相对较好.压汞曲线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其反映的孔隙连通性均较好.结合低温液氮吸附和压汞实验,并对比华北其它地区,可知安鹤煤田煤储层的孔隙结构较利于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可以作为华北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优先选择.%Based on nitrogen adsorption at low temperature and mercury injection experiments ,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Anyang -Hebi coalfield coal No.II1 pore geometry features , analyzed impacts from coal reservoir pore features on CBMexploitation .The result has shown that the reservoir pore sizes have mainly micropores , transitional pores ( <100nm), while mesopores, macropores (>100nm) the second.Coal sample low temperature liquid nitrogen adsorption loop can be partitioned into 3 categories; pore types have mainly open, better connectivity narrow neck (inkbottle) typed pores, partial one end closed airtight pared to North China other areas, coal reservoir BET surface area is larger , total pore volume and porosity smaller , mercury injection saturation medium and with-drawal efficiency relatively good in this coalfield .Mercury injection curves can be partitionedinto two types , curves reflected pore con-nectivity are all bined with liquid nitrogen adsorption at low temperature and mercury injection experiments , compared with other areas in North China , coal reservoir pore geometry in the coalfield is more favorable to CBM desorption , diffusion and percola-tion, thus the area can be the priority selection of CBM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North China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8(030)005【总页数】7页(P28-34)【关键词】安鹤煤田;二1煤;孔隙结构;可采性【作者】赵升;邵龙义;侯海海;王德伟;李振;唐跃;姚铭檑;张家强【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4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 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煤是一种复杂的多孔介质,煤中孔隙是指煤基质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1]。
总732期第三十四期2020年12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鹤煤矿区二1煤层底板承压含水层赋存特征及防治技术张杰(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地测部,河南鹤壁458008)摘要:鹤煤矿区现有三矿、中泰矿业、六矿、八矿、九矿五对生产矿,水文地质条件相似。
近年来,各矿均进入了井田深部生产,都面临着煤层底板高承压岩溶水的突水隐患。
本文通过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溶特征,研判突水规律及其原因,总结承压水突水影响因素及特征,提出以深部补充勘探、划分三区、超前探查、注浆加固、安全评价、带压开采技术措施为技术手段的承压水害防治技术路线。
关键词:岩溶特征;补给水源;突水通道中图分类号:TD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34-0100-03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Techniques of Confined Aquifer in Floor of Coal Seam No.2in Hebi Coal Mine AreaZHANG Jie(Hebi Coal power Co.,Ltd.Geodetic Surveying Department,Hebi Henan458008)Abstract:There are five pairs of production mines in He coal mine area,namely No.3Mine,Zhongtai Mining Co., Ltd.,No.6mine,No.8mine and No.9mine,with similar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In recent years,each mine has entered the deep production of the mine field,and will face the hidden danger of water inrush from the high pressure karst water in the coal seam floo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kars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mining area,this paper studied and judges the law and causes of water inrush,summari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inrush from confined water,and put forward the technical rout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nfined water disaster by means of deep supplementary exploration,division of three areas,advanced exploration, grouting reinforcement,safety evaluation and mining under pressure.Keywords:karst characteristics;recharge water source;water inrush channel近年来,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各生产矿井均进入了井田深部生产,作用在煤层底板的承压水水压逐步增大,高承压岩溶水将成为影响深部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防治技术难度随之加大。
146煤层气是一种赋存于煤炭的气体,由煤的煤化作用生成,是一种可以利用工艺技术开采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非常规天然气。
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成分与常规天然气相同,燃烧热值与天然气也基本一致。
可作为一种清洁新能源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是一种高效的新能源。
本文重点对影响煤层气赋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1 煤层气赋存影响因素煤层气主要以吸附形态存在于煤储层中。
煤层气分布主要受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埋深以及煤层物性等因素控制[1]。
1.1 地质条件影响构造演化史控制含煤层系沉积埋深史和热演化史,从而控制了煤层气生成、赋存及成藏过程,在盆地层次上控制着煤层气聚集区带的形成和分布。
在成煤期后,构造沉降作用通过不断增加煤层上覆地层厚度,使煤变质程度和煤储层压力增加,促进煤生烃作用和煤层气吸附保存;生烃期后的构造抬升作用则使煤层上覆地层遭受剥蚀,煤储层卸压,并促使裂隙发育,导致煤层气解吸、逸散和逃脱[2]。
1.2 埋深的影响煤层气的赋存与压力成正相关关系,与温度成负相关关系。
即随着压力的增加,有利于煤层的保存;随着温度的升高,煤层气易处于游离态。
随着煤储层深度的不断加大,储层压力与温度均不断增加,压力的增加对煤层气的赋存有着积极的正效应,温度的升高对煤层气的赋存产生负效应。
埋深增加时,压力的正效应大于温度的负效应,煤层气的赋存量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增加。
但当埋深增加到一定程度,煤层气的压力正效应小于温度的负效应,不利于煤层气的赋存。
另外,随着埋深的增加,储层的物性不断降低,有利于煤层气的赋存[3]。
1.3 水文条件的影响煤储层一般含有大量的水。
水利作用对煤层气的保存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又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在水力运移过程中煤层气发生逸散破坏,主要存在于断层构造附近。
水力封堵作用对煤层气的赋存有着积极的作用,主要存在于构造简单的向斜。
1.4 物性的影响煤层物性条件主要包含了煤变质程度、煤层厚度以及煤体结构等。
煤层的变质程度直接对煤的生气量有直接关系,并且影响着煤层的孔隙度、渗透率。
《平煤六矿煤层瓦斯解吸影响因素及损失瓦斯量补偿计算研究》篇一一、引言平煤六矿作为国内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其煤炭资源丰富,煤层气含量高。
然而,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煤层瓦斯的解吸问题一直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平煤六矿煤层瓦斯解吸影响因素及损失瓦斯量补偿计算进行研究,对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减少瓦斯事故、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煤层瓦斯解吸影响因素分析1.地质因素煤层瓦斯的解吸与地质因素密切相关。
地质构造、地层厚度、煤层埋藏深度等都会影响煤层瓦斯的含量和解析速度。
例如,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煤层瓦斯含量往往较高,解吸速度也较快。
2.煤质因素煤质是影响瓦斯解吸的另一重要因素。
煤的孔隙结构、煤阶、含水率等都会影响瓦斯的吸附和解析。
例如,孔隙结构发达的煤炭,其瓦斯吸附能力强,解吸速度也较快。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温度、压力等也会影响煤层瓦斯的解吸。
温度升高和压力降低都会加速瓦斯的解吸。
此外,开采过程中的通风条件、工作面瓦斯浓度等也会对瓦斯解吸产生影响。
三、损失瓦斯量补偿计算研究为了减少瓦斯事故、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对损失瓦斯量进行补偿计算。
补偿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如下:1.测定瓦斯含量和解析速度首先需要对煤层瓦斯含量和解析速度进行测定,了解瓦斯的分布和解析情况。
这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监测等方法实现。
2.计算损失瓦斯量根据测得的瓦斯含量和解析速度,结合煤矿生产实际情况,计算损失瓦斯量。
损失瓦斯量主要包括采空区瓦斯、通风泄漏瓦斯等。
3.制定补偿方案根据损失瓦斯量的计算结果,制定相应的补偿方案。
补偿方案可以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技术措施如加强瓦斯抽采、优化通风系统等;管理措施如加强瓦斯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等。
4.实施补偿方案并评估效果制定好补偿方案后,需要将其付诸实施,并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的瓦斯事故发生率、煤炭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评估补偿方案的效果。
鹤壁矿区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灾害形式,其发生与否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鹤壁矿区位于河南省南部,煤炭资源丰富,但煤与瓦斯突出问题也较为突出。
本文将从矿区地质构造入手,探讨其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一、矿区地质背景鹤壁矿区位于华北克拉通西南缘,是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区,主要由华南造山带晚期隆升抬升而形成。
矿区内煤系地层发育,主要包括上二叠统的煤系地层、下三叠统的煤系地层和上侏罗统的煤系地层等。
其中,上二叠统的煤系地层是鹤壁矿区的主要煤层,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采矿条件。
二、矿区地质构造特征鹤壁矿区是一个典型的板块构造运动区,受到多期构造事件的影响,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
主要特征如下:1.断层:矿区内断层发育,分为结构断层和脆性断层两类。
结构断层主要为逆冲断层,分布较广;脆性断层则主要为深大断裂带和中小型正常断层,对煤层分布和存在具有较大影响。
2.褶皱:矿区内褶皱分布较广,长波褶皱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区域,短波褶皱则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区域。
褶皱不仅对煤层存在和分布产生影响,也对瓦斯运移、富集等产生一定影响。
3.地层倾角:矿区内地层倾角较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地区。
这将对煤层开采和瓦斯运移产生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治。
三、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机理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一种灾害形式,其发生机理多种多样。
在鹤壁矿区,主要与以下地质因素有关:1.断层:在煤层断裂发育的地段,突出形成比较容易。
断层有不同的滑移类型及位移量,对运移和富集的瓦斯有影响。
2.褶皱:在褶皱的前部和褶皱脚部,突出形成的可能性较大。
这是由于褶皱在构造作用下受到挤压和牵引,导致煤层应力状态复杂,易发生变形破裂。
3.地层倾角:当煤层倾斜度较大时,瓦斯从高点向低点运移,容易形成突出。
这是由于在大斜角煤层中,瓦斯向下运移时会产生气体密度不平衡现象,在高地点相对集聚,多在倾斜度超过30度的区域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