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结构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结构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结构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结构图

六年级数学知识结构图

一、扇形统计图

第1课时:认识扇形统计图

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描述数据的特点

扇形统计图 2.联系百分数意义,能对扇形统计图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

3.根据扇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2课时:选择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

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了解各自的不同特点,根据不同统计图从不同角度分析

3.扇形统计图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二、圆柱和圆锥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圆锥的认识

1.特征:上下一般粗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有一个面是曲面

从生活中找圆柱

圆柱的认识 2.名称:底面、高

(直圆柱) 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有无数条高

手段:以上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

1.生活中的圆锥

圆锥的认识 2.特征1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名称:1个底面1个侧面1条高(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手段: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

圆锥的体积: 1.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

手段: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

2.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圆锥体积解决相关问题

三、解决问题策略

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

1.从不同角度理解条件,进一步感受转化,将分数转化成比或将比转化成分数。

2.能根据问题特点灵活选择学过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解答方法,有效地解决关于分数、百分数和比的实际问题。

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画图、列举、分高等各种策略的解决过程,灵活选择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应用策略思考的过程。

2.存在三种策略都可以解决有关大船小船的问题。

四、比例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含义,学会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方格纸把简单的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体会图形的相似变换

1.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和理解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

2.比例的意义式子

2.会判断怎样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依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

1.认识和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3.比例尺 2.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3.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并进行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换

4.比例尺是一个比,并不是一个测量工具,通常前项为1

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4.比例尺的应用距离和图上距离(前提:先统一单位,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特殊:实际距离小于图上距离的,如精密零件等的比例尺():1

五、确定位置

1.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

在具体情况中认识北偏东(西)、南偏东(西)方向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准确性。

2.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在平面图上):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用字母表示的方向,进一步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并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3.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确定方向的方法,能根据平面图上的位置关系用方向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六、正比例和反比例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否成正比例

经历根据正比例关系描点画图的过程,初步认识正比例关系的

2.正比例图像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初步理解图像上的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并

能借助图像进行数据的估计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3.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并能说明理由

总复习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意义

正整数数位顺序表

整数的整理读数写数(先分段后读数)

0 改写省略(改写:点小数点或加万、亿)

负整数(省略:找万位或亿位点小数点,四舍五入)

小数的意义

数位和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表)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小数的性质

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分类(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又分为循环小数和不循环小数)3.因数和位数: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判断:两数之间的关系

(1)倍数关系(2)公因数只有1的(3)一般关系的

求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意义

读法和写法

4.分数分类(真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分为带分数、整数)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基本性质(通分约分)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分子相同

意义

读写

5.百分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折扣利率税率及各种率

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表示两种量一数之间的关系。

区别:分数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质量---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人民币—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时间—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6.常见的量月(大月:1.3.5.

7.

8.10.12 每月31天)

(小月:4.6.8.9.11每月30天)平年2月28,闰年2月29

月(上旬中旬下旬)

1.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分数先通分后加减)

2.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3.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

7.数的运算 4.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5.减法性质a-b-c=a-(b+c)

1.步骤: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8.解决问题找出答案——回顾反思

的策略 2.策略画图

列表

列举

转化

假设

1.意义

2.数量与数量关系运算律计算公式

1.用字母表示数 3.求值注意书写格式

4.简写乘号省略不写与1相乘省略

数字在字母之前

9.式与方程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相同的数,结果不变

2.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相同的数,结果不变

1.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关系

3.方程 2.解方程:求方程的的解的过程(根据等式的性质)

3.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步骤:审—找—设—列—解-检-答

1.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名称: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

3.联系

10.比 4.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面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5.化简比: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前项与后项化最简比

6.注意比的后项不能是0,比值是一个数,也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而

1.意义:表示两个比的式子

2.名称:内项外项

3.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

11.比例 4.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5.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6.有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计算

7.正比例(两量同向变化)

8.反比例(两量反向变化)

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

定义:两条射线组成1个角

角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叉开的大小有关

垂直:两直线相交成直角画垂线:过线上一点,过线外一点

平行: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画法:过直线外一点

点: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只有位置,没有大小方向,不可测量

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过2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两端无线延长射线有一个端点,向一边无限延长线段有两个端点,能测量长度

三角形(按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四边形:

圆:圆的各部分名称,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圆心决定圆的位

平面图形的周边与面积

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上下前后、东南西北、方向距离、数对)

方向(辩认方向、根据方位角度与距离描述路线图的方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统计与可能性:

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测量、实验、查阅资料)

整理数据的方法(分类整理、分段整理、按顺序排)

描述数据的方法:统计表、统计图、求最大值最小值一般步骤求平均数看数据的分布情况

分析数据

得出分析结果

统计方法: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

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统计量:求平均数

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与多少有关

青岛版小学数学知识结构脉络图

青岛版小学数学知识结构脉络图 同和小学 魏建 6.常见的量 (1)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等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 (2)不同单位的改写 数与运算 数与 代数 比与例比 式与方程 常见的量 1.数的认识 (1)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意义、读写,认识数的组成、数位和计算单位。 (2)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 (3)大数的改写,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4)因数和倍数的认识,知道奇数、偶数、合数、质数的概念,会求最小公倍数合作大公因数。 2.数的运算 (1)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算理和计算方法 (2)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简便计算 (3)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3.运算定律和基本性质 (1)认识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 (2)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3)积、商的变化规律 (4)分数、小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4.比与比例 (1)比和比例的认识 (2)比例的基本性质,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分类 5.式与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公式 (2)方程和等式的意义 (3)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4)列方程解决问题

平面图形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1.线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2)认识平行与垂直 (3) 图形 与几何立 体 图 形 2.角 (1)认识角 (2)角的大小和分类 (3)量角和画角 3.多边形的认识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 (2)认识正方形、长方形 (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4)认识圆的各部分组成及相互关系 4.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周长 (2)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的面积 5.立体图形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 (2)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 (3)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或容积 (8) 6.图形变换 (1)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变换 (2)平移和旋转现象及作图 (3)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9) 7.位置 (1)认识8个方向 (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10)

高等数学上册知识点

高等数学上册知识点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高等数学上 册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一) 函数 1、 函数定义及性质(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2、 反函数、复合函数、函数的运算; 3、 初等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双曲 函数、反双曲函数; 4、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函数 )(x f 在0x 连续)()(00 x f x f x =→ 第一类:左右极限均存在。 间断点 可去间断点、跳跃间断点 第二类:左右极限、至少有一个不存在。 无穷间断点、振荡间断点 5、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与最大值最小值定理、零点定理、介值 定理及其推论。 (二) 极限 1、 定义 1) 数列极限 2) 函数极限 左极限:)(lim )(0 0x f x f x x - →-= 右极限:)(lim )(0 0x f x f x x +→+ = 2、 极限存在准则

1) 夹逼准则: 1) )(0n n z x y n n n ≥≤≤ 2)a z y n n n n ==→∞ →∞ lim lim a x n n =∞ →lim 2) 单调有界准则: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3、 无穷小(大)量 1) 定义:若0lim =α则称为无穷小量;若∞=αlim 则称为无穷大量。 2) 无穷小的阶:高阶无穷小、同阶无穷小、等价无穷小、k 阶无穷小 Th1 )(~ααββα o +=?; Th2 αβαβαβββαα' ' =''''lim lim lim ,~,~存在,则(无穷小代换) 4、 求极限的方法 1) 单调有界准则; 2) 夹逼准则; 3) 极限运算准则及函数连续性; 4) 两个重要极限: a) 1sin lim 0=→x x x b)e x x x x x x =+=++∞→→)11(lim )1(lim 1 0 5) 无穷小代换:(0→x ) a) x e x ~1- ( a x a x ln ~1-) b) x x ~)1ln(+ (a x x a ln ~)1(log +)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一) 导数

高等数学知识点总结 (1)

高等数学(下)知识点 主要公式总结 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 二次曲面 1) 椭圆锥面:2 2 222z b y a x =+ 2) 椭球面:122 222 2=++c z b y a x 旋转椭球面:1222222=++c z a y a x 3) 单叶双曲面:122 222 2=-+c z b y a x 双叶双曲面:1222222=--c z b y a x 4) 椭圆抛物面:z b y a x =+2222 双曲抛物面(马鞍面):z b y a x =-22 22 5) 椭圆柱面:1222 2=+b y a x 双曲柱面:122 22=-b y a x 6) 抛物柱面: ay x =2 (二) 平面及其方程 1、 点法式方程: 0)()()(000=-+-+-z z C y y B x x A 法向量:),,(C B A n =ρ ,过点),,(000z y x 2、 一般式方程: 0=+++D Cz By Ax 截距式方程: 1=++c z b y a x 3、 两平面的夹角:),,(1111C B A n =ρ,),,(2222C B A n =ρ, ?∏⊥∏21 0212121=++C C B B A A ;?∏∏21// 2 1 2121C C B B A A == 4、 点 ),,(0000z y x P 到平面0=+++D Cz By Ax 的距离: (三)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1、 一般式方程:?????=+++=+++0 022221111D z C y B x A D z C y B x A 2、 对称式(点向式)方程: p z z n y y m x x 0 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结构图[1]

例1:什么叫比例比例的意义 比例基本性质 2 例2例3:解比例 4:例5例6求实际、图上距离,比例尺 3:成正比例的量 4——例6:成反比例的量 7: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圆锥的体积计算 例2:圆锥的重量计算 :填写统计表 :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数的改写 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简易方程 例4:分数应用题 例5:用比例解应用题 质量单位 名数的改写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比例:表示两个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外项 3.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4.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5.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6.比例的意义: 两个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于连接起来 80:2=200:5 80:200=2:5 师:以上这些比中,有整数比也有小数比和分数比,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把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比例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通过学习要求同学们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根据不同要求,正确地列出比例式。师:什么叫比例?(启发学生回答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师:(1)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两个) (2)是否任意的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呢?(不是) (3)组成比例的条件是什么?(比值相等) 师: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连成比例式。这就是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条件。 7.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和反比例 - 正比例 1.、用文字来描述: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高等数学》 各章知识点总结——第6章

第6章 微分方程总结 1.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 一阶微分方程y '=?(x , y ) 或M(x)N(y )dx +P(x)Q(y )dy =0能写成 g (y )dy =f (x )dx 两边积分可得通解。 2.齐次微分方程 dy y ()dx x =φ,令x y u =, 即y =ux , 有)(u dx du x u ?=+, 得??=-x dx u u du )(?。 3.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1)齐次线性 0)(=+y x P dx dy 用分离变量法可求得通解P(x)dx y Ce -?=。 (2)非齐次线性方程)()(x Q y x P dx dy =+ 由齐次方程常数变易法可得通解 ])([)()(C dx e x Q e y dx x P dx x P +??=?-。 4.伯努利方程 n y x Q y x P dx dy )()(=+ (n ≠0, 1),以y n 除方程的两边, 得 )()(1x Q y x P dx dy y n n =+-- 令z =y 1-n , 得线性方程 )()1()()1(x Q n z x P n dx dz -=-+. 5.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 (1)y (n )=f (x ) :积分n 次 1)1()(C dx x f y n +=?-, 21)2(])([C dx C dx x f y n ++=??-,? ? ?. (2)y ''= f (x , y '):设y '=p(x) , 则方程化为 p '=f (x , p )。 (3)y ''=f (y , y '):设y '=p(y), dy dp p dx dy dy dp dx dp y =?=='',原方程化为 ),(p y f dy dp p = 6.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1)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y ''+py '+qy =0 (2)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y ''+py '+qy =f (x )

《高等数学》 各章知识点总结——第9章

第9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总结 一、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1、n 维空间 2R 为二元数组),(y x 的全体,称为二维空间。3R 为三元数组),,(z y x 的全体,称为三 维空间。 n R 为n 元数组),,,(21n x x x 的全体,称为n 维空间。 n 维空间中两点1212(,,,),(,,,)n n P x x x Q y y y 间的距离: ||PQ = 邻域: 设0P 是n R 的一个点,δ是某一正数,与点0P 距离小于 δ的点P 的全体称为点0P 的δ 邻域,记为),(0δP U ,即00(,){R |||}n U P P PP δδ=∈< 空心邻域: 0P 的 δ 邻域去掉中心点0P 就成为0P 的δ 空心邻域,记为 0(,)U P δ =0{0||}P PP δ<<。 内点与边界点:设E 为n 维空间中的点集,n P ∈R 是一个点。如果存在点P 的某个邻域 ),(δP U ,使得E P U ?),(δ,则称点P 为集合E 的内点。 如果点P 的任何邻域内都既有 属于E 的点又有不属于E 的点,则称P 为集合E 的边界点, E 的边界点的全体称为E 的边界. 聚点:设E 为n 维空间中的点集,n P ∈R 是一个点。如果点P 的任何空心邻域内都包含E 中的无穷多个点,则称P 为集合E 的聚点。 开集与闭集: 若点集E 的点都是内点,则称E 是开集。设点集n E ?R , 如果E 的补集 n E -R 是开集,则称E 为闭集。 区域与闭区域:设D 为开集,如果对于D 内任意两点,都可以用D 内的折线(其上的点都属于D )连接起来, 则称开集D 是连通的.连通的开集称为区域或开区域.开区域与其边界的并集称为闭区域. 有界集与无界集: 对于点集E ,若存在0>M ,使得(,)E U O M ?,即E 中所有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不超过M ,则称点集E 为有界集,否则称为无界集. 如果D 是区域而且有界,则称D 为有界区域.

专升本高等数学知识点汇总

专升本高等数学知识点汇总 常用知识点: 一、常见函数的定义域总结如下: (1) c bx ax y b kx y ++=+=2 一般形式的定义域:x ∈R (2)x k y = 分式形式的定义域:x ≠0 (3)x y = 根式的形式定义域:x ≥0 (4)x y a log = 对数形式的定义域:x >0 二、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单调性 当21x x <时,恒有)()(21x f x f <,)(x f 在21x x ,所在的区间上是增加的。 当21x x <时,恒有)()(21x f x f >,)(x f 在21x x ,所在的区间上是减少的。 2、 函数的奇偶性 定义: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区间D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即若D x ∈,则有D x ∈-) (1) 偶函数)(x f ——D x ∈?,恒有)()(x f x f =-。 (2) 奇函数)(x f ——D x ∈?,恒有)()(x f x f -=-。 三、基本初等函数 1、常数函数:c y =,定义域是),(+∞-∞,图形是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 2、幂函数:u x y =, (u 是常数)。它的定义域随着u 的不同而不同。图形过原点。 3、指数函数

定义: x a x f y ==)(, (a 是常数且0>a ,1≠a ).图形过(0,1)点。 4、对数函数 定义: x x f y a log )(==, (a 是常数且0>a ,1≠a )。图形过(1,0)点。 5、三角函数 (1) 正弦函数: x y sin = π2=T , ),()(+∞-∞=f D , ]1,1[)(-=D f 。 (2) 余弦函数: x y cos =. π2=T , ),()(+∞-∞=f D , ]1,1[)(-=D f 。 (3) 正切函数: x y tan =. π=T , },2 ) 12(,|{)(Z R ∈+≠∈=k k x x x f D π , ),()(+∞-∞=D f . (4) 余切函数: x y cot =. π=T , },,|{)(Z R ∈≠∈=k k x x x f D π, ),()(+∞-∞=D f . 5、反三角函数 (1) 反正弦函数: x y sin arc =,]1,1[)(-=f D ,]2 ,2[)(π π- =D f 。 (2) 反余弦函数: x y arccos =,]1,1[)(-=f D ,],0[)(π=D f 。 (3) 反正切函数: x y arctan =,),()(+∞-∞=f D ,)2 ,2()(π π- =D f 。 (4) 反余切函数: x y arccot =,),()(+∞-∞=f D ,),0()(π=D f 。 极限 一、求极限的方法 1、代入法 代入法主要是利用了“初等函数在某点的极限,等于该点的函数值。”因此遇到大部分简单题目的时候,可以直接代入进行极限的求解。 2、传统求极限的方法 (1)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求极限。 (2)利用等价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 (3)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4)利用罗比达法则就极限。

高等数学各章知识结构复习课程

高等数学各章知识结构 一.总结构 数学中研究导数、微分及其应用的部分称为微分学,研究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的部分称为积分学.微分学与积分学统称为微积分学. 微积分学是高等数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数学许多分支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宇宙奥秘乃至人类自身的典型数学模型之一. 恩格斯(1820-1895)曾指出:“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什么像17世纪下半叶微积分的发明那样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 微积分的发展历史曲折跌宕,撼人心灵,是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科学方法论和对人们进行文化熏陶的极好素材(本部分内容详见光盘). 微积分是近代数学中最伟大的成就,对它的重要性无论做怎样的估计都不会过分. 冯. 诺伊曼 注:冯. 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匈牙利人),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在纯粹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等许多分支,从集合论、数学基础到量子理论与算子理论等作多方面,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与经济学家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奠定了对策论的基础,他发明的“流程图”沟通了数学语言与计算机语言,制造了第一台计算机,被人称为“计算机之父”.

微积分中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1.“极限”方法,它是贯穿整个《微积分》始终。导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极限;定积分是一种特殊和式的极限;级数归结为数列的极限;广义积分定义为常义积分的极限;各种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都分别是某种和式的极限。所以,极限理论是整个《微积分》的基础。尽管上述各种概念都是某种形式的极限,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独特和十分丰富深刻的内容,这是《微积分》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 2.“逼近”思想,它在《微积分》处处体现。在近似计算中,用容易求的割线代替切线,用若干个小矩形面积之和代替所求曲边梯形面积;用折线段的长代替所求曲线的长;用多项式代替连续函数等。这种逼近思想在理论和实际中大量运用。 3.“求极限、求导数和求积分”是最基本的方法。熟练掌握求极限、求导数和求积分的方法,学习《微积分》就不会遇到太多困难,甚至能做到得心应手。 4.“特色定理”是《微积分》的支柱。夹逼定理、中值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等是《微积分》中最深刻、最基本、最能体现《微积分》特色的定理,支撑起《微积分》的大厦。 5.“综合运用能力”是《微积分》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注重综合运用极限概念与方法的能力、综合运用导数与积分相结合的各种方法的能力、综合运用定积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一元和多元相结合方法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数学上册知识点

高等数学上册知识点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高等数学上册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一)函数 1、 函数定义及性质(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2、 反函数、复合函数、函数的运算; 3、 初等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 数、双曲函数、反双曲函数; 4、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函数)(x f 在 0x 连续)()00 x f x = 第一类:左右极限均存在。 间断点 可去间断点、跳跃间断点 第二类:左右极限、至少有一个不存在。 无穷间断点、振荡间断点 5、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与最大值最小值定理、零点定 理、介值定理及其推论。 (二)极限 1、 定义 1) 数列极限 2) 函数极限 左极限:)(lim )(0 0x f x f x x - →-= 右极限:)(lim )(0 0x f x f x x +→+ = 2、 极限存在准则

1) 夹逼准则: 1))(0n n z x y n n n ≥≤≤ 2) a z y n n n n ==→∞ →∞ lim lim a x n n =∞ → 2) 单调有界准则: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3、 无穷小(大)量 1) 定义:若0lim =α 则称为无穷小量;若∞=αlim 则称为无穷大 量。 2) 无穷小的阶:高阶无穷小、同阶无穷小、等价无穷小、k 阶无穷小 Th1 )(~ααββαo +=?; Th2 αβαβαβββαα' ' =''''lim lim lim ,~,~存在,则(无穷小代换) 4、 求极限的方法 1) 单调有界准则; 2) 夹逼准则; 3) 极限运算准则及函数连续性; 4) 两个重要极限: a) 1sin lim 0=→x x x b)e x x x x x x =+=++∞→→)11(lim )1(lim 1 5) 无穷小代换:(0→x ) a) x e x ~1- (a x a x ln ~1-) b) x x ~)1ln(+ (a x x a ln ~ )1(log +)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高等数学各章知识结构

高等数学各章知识结构一.总结构 的部分称为积分学.微分学与积分学统称为微积分学. 微积分学是高等数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数学许多分支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宇宙奥秘乃至人类自身的典型数学模型之一. 恩格斯(1820-1895)曾指出:“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什么像17世纪下半叶微积分的发明那样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 微积分的发展历史曲折跌宕,撼人心灵,是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科学方法论和对人们进行文化熏陶的极好素材(本部分内容详见光盘). 微积分是近代数学中最伟大的成就,对它的重要性无论做怎样的估计都不会过分. 冯. 诺伊曼注:冯. 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匈牙利人),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在纯粹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等许多分支,从集合论、数学基础到量子理论与算子理论等作多方面,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与经济学家合着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奠定了对策论的基础,他发明的“流程图”沟通了数学语言与计算机语言,制造了第一台计算机,被人称为“计算机之父”. 微积分中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1.“极限”方法,它是贯穿整个《微积分》始终。导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极限;定积分是一种特殊和式的极限;级数归结为数列的极限;广义积分定义为常义积分的极限;各种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都分别是某种和式的极限。所以,极限理论是整个《微积分》的基础。尽管上述各种概念都是某种形式的极限,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独特和十分丰富深刻的内容,这是《微积分》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 2.“逼近”思想,它在《微积分》处处体现。在近似计算中,用容易求的割线代替切线,用若干个小矩形面积之和代替所求曲边梯形面积;用折线段的长代替所求曲线的长;用多项式代替连续函数等。这种逼近思想在理论和实际中大量运用。 3.“求极限、求导数和求积分”是最基本的方法。熟练掌握求极限、求导数和求积分的方法,学习《微积分》就不会遇到太多困难,甚至能做到得心应手。 4.“特色定理”是《微积分》的支柱。夹逼定理、中值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等是《微积分》中最深刻、最基本、最能体现《微积分》特色的定理,支撑起《微积分》的大厦。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在《圆》这一单元中,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我对这一单元教材的认识和我的主要教学策略: 一、课标要求: 关于圆,在第一学段(1—3年级)的要求是: 1.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的特征。初步了解它是轴对称图形。 3.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并会用各种平面图形拼图。 在本学段,即第二学段(4—6年级)的要求是: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3.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在本册之前各册教材出现的平面图形都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比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五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初步认识圆并能够对基本图形进行分类。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尝试用不同的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进行设计和拼组。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初步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并知道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本册的第四单元《圆》,要认识圆的基本特征,会画圆,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会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在这一单元里,教材还利用学生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探讨圆的轴对称特点,给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使学生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这一单元是一年级认识的基本平面图形(圆形)的延伸,也是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相关知识的基础,更是学生在第三学段学习更多相关几何知识的起点,可见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三、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有: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 圆的认识包括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间的关系)、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加深对圆的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对于圆的周长,让学生通过用线绕一绕,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滚等方法来测量,然后再通过填表,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的规律,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对于

专升本高等数学:复习内容、知识框架及特点

高等数学考试题型主要有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应用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证明题(8分)。那么,高等数学复习内容和特点有哪些呢?该如何学习数学呢? 专升本高数的特点 专升本高等数学在出题上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期末考试题及其他测试,高等数学在出题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每道题都只考单独的一个知识点,不具有综合性,53道题53个知识点,题量大,但题简单,只要你会了一个知识点,就能保证会做一道题。 专升本高等数学的知识框架

1、函数,极限和联系 包括三个内容:(1)高数主要研究对象--函数(2)研究工具--极限(3)联系。 2、一元函数的微分学 重要内容:(1)导数与微分(2)中值定理与导数应用(3)一元函数的积分。 积分分为:定积分与不定积分。解不定积分或者定积分的方法:(1)直接法(2)分布积分法(3)换元法。 3、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 重点内容:(1)向量代数(2)平面与直线(3)二次曲面 4、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学。多元微分(多元的函数求偏导)二重积分(重点掌握) 5、无穷极数(工程中的近似计算会用到。包括:竖向极数和幂级数) 6、常微分方程 分为:一阶微分方程、高阶微分方程和二阶线性微分方程;一阶微分方程考的比较多。其中,5和6是应用章节。 高数学习方法 1、高数学习要有自信。高数是可以考满分的,因为都是标准答案,要是会的话成绩分数会很高的。 2、高数学习提分空间很大。有个同学从20分到最后考到130

分。不要担心基础差。在学习过程中会用到的基础知识老师上课时都会补充,这些问题老师都会顾及的到。 3、基础差的同学不要先做题,要先看书。 4、在开始学习高数时要重点掌握五类基本初等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会画图像和了解基本性质。和求极限问题。以后学习起来就会很简单。 5、不要急躁。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贪多求快。

同济大学 高数上册知识点

高等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 函数与极限 (一) 函数 1、 函数定义及性质(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2、 反函数、复合函数、函数的运算; 3、 初等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双曲函 数、反双曲函数; 4、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函数)(x f 在0x 连续)()(lim 00 x f x f x x =→ 第一类:左右极限均存在. 间断点 可去间断点、跳跃间断点 第二类:左右极限、至少有一个不存在. 无穷间断点、振荡间断点 5、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与最大值最小值定理、零点定理、介值定 理及其推论. (二) 极限 1、 定义 1) 数列极限 εε<->?N ∈?>??=∞ →a x N n N a x n n n , , ,0lim 2) 函数极限 εδδε<-<-?>??=→A x f x x x A x f x x )( 0 , ,0 ,0)(lim 00 时,当

左极限:)(lim )(0 0x f x f x x -→-= 右极限:)(lim )(0 0x f x f x x + →+= )()( )(lim 000 + -→=?=x f x f A x f x x 存在 2、 极限存在准则 1) 夹逼准则: 1))(0n n z x y n n n ≥≤≤ 2 ) a z y n n n n ==→∞ →∞lim lim a x n n =∞→lim 2) 单调有界准则: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3、 无穷小(大)量 1) 定义:若0lim =α则称为无穷小量;若∞=αlim 则称为无穷大量. 2) 无穷小的阶:高阶无穷小、同阶无穷小、等价无穷小、k 阶无穷小 Th1 )(~ ααββαo +=?; Th2 αβαβαβββαα' ' =''''lim lim lim ,~,~存在,则(无穷小代换) 4、 求极限的方法 1) 单调有界准则; 2) 夹逼准则; 3) 极限运算准则及函数连续性; 4) 两个重要极限: a) 1sin lim 0=→x x x b) e x x x x x x =+=++∞→→)11(lim )1(lim 1 5) 无穷小代换:(0→x ) a) x x x x x arctan ~arcsin ~tan ~sin ~

高等数学各章知识结构

高等数学各章知识结构一.总结构 数学中研究导数、微分及其应用的部分称为微分学,研究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 应用的部分称为积分学 .微分学与积分学统称为微积分学 . 微积分学是高等数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现代数学许多分支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宇宙奥秘乃至人类自身的典型数学模型之一 . 恩格斯( 1820-1895)曾指出:“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什么像17世纪下半叶微积分的发明那样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 微积分的发展历史曲折跌宕,撼人心灵,是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科学方法论和对人们进行文化熏陶的极好素材(本部分内容详见光盘). 微积分是近代数学中最伟大的成就,对它的重要性无论做怎样的估计都不会过分. 冯 . 诺伊曼 注:冯. 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匈牙利人),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在纯粹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等许多分支,从集合论、数学基础到量子理论与算子理论等作多方面,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与经济学家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奠定了对策论的基础,他发明的“流程图”沟通了数学语言与计算机语言,制造了第一台计算机,被人称为“计算机之父”.

微积分中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1.“极限”方法,它是贯穿整个《微积分》始终。导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极限;定积分是一种特殊和式的极限;级数归结为数列的极限;广义积分定义为常义积分的极限;各种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都分别是某种和式的极限。所以,极限理论是整个《微积分》的基础。尽管上述各种概念都是某种形式的极限,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独特和十分丰富深刻的内容,这是《微积分》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 2.“逼近”思想,它在《微积分》处处体现。在近似计算中,用容易求的割线代替切线,用若干个小矩形面积之和代替所求曲边梯形面积;用折线段的长代替所求曲线的长;用多项式代替连续函数等。这种逼近思想在理论和实际中大量运用。 3.“求极限、求导数和求积分”是最基本的方法。熟练掌握求极限、求导数和求积分的方法,学习《微积分》就不会遇到太多困难,甚至能做到得心应手。 4.“特色定理”是《微积分》的支柱。夹逼定理、中值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等是《微积分》中最深刻、最基本、最能体现《微积分》特色的定理,支撑起《微积分》的大厦。 5.“综合运用能力”是《微积分》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注重综合运用极限概念与方法的能力、综合运用导数与积分相结合的各种方法的能力、综合运用定积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一元和多元相结合方法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图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图数与计算 数一数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上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数的认识(读、写、顺序、比较大小)

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下11~20各数的认识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表内乘法(一)乘、除法的初步认识 2~6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 表内乘法(二) 7~9的乘法口诀 万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2~6的乘法口诀 求商 表内除法(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下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有余数的除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估算) 笔算 初步认识:平均分一个物体 简单的大小比较、加减法 三上 三位数加、减(包括两位加进位成三位)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笔算) 三下

钝角(与直角比较来认识) 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整十、整百、整千除一位 几百几十除一位 笔算 口算:乘整十、整百(估算) 笔算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四上大数的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 用计算器计算(包括探索规律)亿以内数的认识 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及相应的几百几十乘一位 笔算:包括“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整十、整百、整千除一位 几百几十除一位(估算) 笔算:包括“商的变化规律”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高等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主要公式总结 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 二次曲面 1) 椭圆锥面:2 2222z b y a x =+ 2) 椭球面:122 222 2=++c z b y a x 旋转椭球面:1222222=++c z a y a x 3) 单叶双曲面:122 222 2=-+c z b y a x 双叶双曲面:1222222=--c z b y a x 4) 椭圆抛物面:z b y a x =+2222双曲抛物面(马鞍面):z b y a x =-22 22 5) 椭圆柱面:1222 2=+b y a x 双曲柱面:122 22=-b y a x 6) 抛物柱面: ay x =2 (二) 平面及其方程 1、 点法式方程: 0)()()(000=-+-+-z z C y y B x x A 法向量:),,(C B A n =ρ ,过点),,(000z y x 2、 一般式方程: 0=+++D Cz By Ax 截距式方程: 1=++c z b y a x 3、 两平面的夹角:),,(1111 C B A n =ρ ,),,(2222C B A n =ρ , 22 22 22 21 21 21 2 12121cos C B A C B A C C B B A A ++?++++= θ ?∏⊥∏210212121=++C C B B A A ;? ∏∏21//2 1 2121C C B B A A == 4、 点 ),,(0000z y x P 到平面0=+++D Cz By Ax 的距离: 2 2 2 000C B A D Cz By Ax d +++++= (三)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结构图

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例如:65X 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 1/3X 5表示求5个1/3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1/3 X 4/7表示求1/3的4/7是多少。)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注意: 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也可以直接约分。 (交叉约分) 分数化简约分的方法: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也可以将小数与分母直接约分再计算。 r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2、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3、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分 数 乘 法 的 计 分 数 乘 法 乘 法中 比 较 大小的 1 、

分 数乘 法分 数 混 合 运 算 分 数 乘 法 的 解 决 问 题 (小结: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整数混合运算顺序: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带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然后算括号外面 的。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 用。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a x b )x c = a x ( b x c ) (a + b)x c = a c + b c 画 线 段 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先画单位一的量,注意两条线段的左边要对齐。 (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 图。 找 单 位 丨 1、单位“T 在分率句中“分数”的前面; 2、或在“占”、“是”、“比” “相当于”的 后面。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 T的量x分数=具体量 解 决 问 题 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1)单位“ T的量x(1+分数)=另一个部分量

考研数学线代知识框架

考研数学线代知识框架

考研数学线代知识框架 [摘要]不仅专业课需要知识框架,数学也是如此。一个优秀而全面的知识框架有助于厘清整体的解题思路。下面分享的是凯程考研老师精心整理的线代知识点框架。 线性代数的学习切入点:线性方程组。换言之,可以把线性代数看作是在研究线性方程组这一对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学科。 线性方程组的特点:方程是未知数的一次齐次式,方程组的数目s和未知数的个数n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解,有三个问题值得讨论:(1)、方程组是否有解,即解的存在性问题;(2)、方程组如何求解,有多少个解;(3)、方程组有不止一个解时,这些不同的解之间有无内在联系,即解的结构问题。 高斯消元法,最基础和最直接的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其中涉及到三种对方程的同解变换:(1)、把某个方程的k倍加到另外一个方程上去;(2)、交换某两个方程的位置;(3)、用某个

每一行的第一个不为零的元素称为该行的主元。 对不同的线性方程组的具体求解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有唯一解、无解、有无穷多解),再经过严格证明,可得到关于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别定理:首先是通过初等变换将方程组化为阶梯形,若得到的阶梯形方程组中出现0=d这一项,则方程组无解,若未出现0=d一项,则方程组有解;在方程组有解的情况下,若阶梯形的非零行数目r等于未知量数目n,方程组有唯一解,若r 在利用初等变换得到阶梯型后,还可进一步得到最简形,使用最简形,最简形的特点是主元上方的元素也全为零,这对于求解未知量的值更加方便,但代价是之前需要经过更多的初等变换。在求解过程中,选择阶梯形还是最简形,取决于个人习惯。 常数项全为零的线性方程称为齐次方程组,齐次方程组必有零解。 齐次方程组的方程组个数若小于未知量个数,则方程组一定有非零解。 利用高斯消元法和解的判别定理,以及能够回答前述的基本问题(1)解的存在性问题和(2)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一. 函数的概念 1.两个无穷小的比较 设0)(lim ,0)(lim ==x g x f 且l x g x f =) () (lim (1)l = 0,称f (x)是比g(x)高阶的无穷小,记以f (x) = 0[)(x g ],称g(x)是比f(x)低阶的无穷小。 (2)l ≠ 0,称f (x)与g(x)是同阶无穷小。 (3)l = 1,称f (x)与g(x)是等价无穷小,记以f (x) ~ g(x) 2.常见的等价无穷小 当x →0时 sin x ~ x ,tan x ~ x ,x arcsin ~ x ,x arccos ~ x , 1? cos x ~ 2/2^x , x e ?1 ~ x ,)1ln(x + ~ x ,1)1(-+αx ~ x α 二.求极限的方法

1.两个准则 准则 1. 单调有界数列极限一定存在 准则 2.(夹逼定理)设g (x ) ≤ f (x ) ≤ h (x ) 若A x h A x g ==)(lim ,)(lim ,则A x f =)(lim 2.两个重要公式 公式11sin lim 0=→x x x 公式2e x x x =+→/10 )1(lim 3.用无穷小重要性质和等价无穷小代换 4.用泰勒公式 当x 0→时,有以下公式,可当做等价无穷小更深层次 ) ()! 12()1(...!5!3sin ) (! ...!3!2112125332++++-+++-=++++++=n n n n n x x o n x x x x x x o n x x x x e )(!2)1(...!4!21cos 2242n n n x o n x x x x +-+++-= )()1(...32)1ln(132n n n x o n x x x x x +-++-=++ )(! )) 1()...(1(...! 2) 1(1)1(2n n x o x n n x x x +---+ +-+ +=+ααααααα )(1 2)1(...53arctan 1212153+++++-+-+-=n n n x o n x x x x x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图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图 1.找出已知条件并列表1.数表结合解决问数学思想和方画线段辅助理解问 题。整理问题。 2.图形结合题。2.倒推思想解决法的思想。问题。 1.物体的正面、侧面和1.间隔问题。 2.平移和1.方位辨别;2.统计知1.找规律:根据已知上面。2.统计知识:画旋转(顺时针和逆时应用知识识:分类统计。 3.概率的推测未知的。2.确概率知识“正”字表示次数。3.轴针)3.统计知识:各种知识:“可能性” 定位置:行和列。对称图形(对称轴) 统计图。 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列出加1.加法、减法、乘法和1.平均数问题。2.混合1.工程问题。2.1.量的计算问题。2.混1.解答三步计算的应应用题法、减法一步算式,并注明单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运算应用题。3.各种量百分数的实际合运算应用题。用题。2.相遇问题位名称。题。2.各种量的应用题。的应用题。应用。3.比例。掌 1.角的测量。2.平行和长方体、正方握 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1.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1.圆的认识,圆的周相交。3.三角形 的性质。体、圆柱、圆锥项几何初步知识圆的直观认识;2.长方体、正识。2.多边形。3.角的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面积计算。2.多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 的表面积和体目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认识。周长和面积计算。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5.垂线。积计算。 1.时间单位的认识。 2.1.面积单位的认识和换 1.钟面的认识。 2.人民币的认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简算。2.24时计时法;时量与 计算统计单位—升和毫升。体积单位识和简单计算。单计算。3.重量单位的间段的计算。3.年、月、 认识。日。4.千米和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