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职业教育社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召开等作者: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9年第06期5月26日,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在昆明隆重举行。
云南省副省长、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高峰,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李益生,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童凤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云南省教育厅代表、民主党派代表、人民团体代表和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省级组织代表先后致辞表示祝贺。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保健,省政协副主席罗黎辉出席纪念大会。
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云南省统战系统、民主党派和职业教育界、民办教育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600余人。
纪念大会上,大家共同回顾了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走过的70年光辉历程。
会上,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对全省优秀团体社员、优秀社员、优秀社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云南省副省长、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高峰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李益生共同为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温暖工程贫困学生助学基金”揭牌,并为新成立的职业院校职教社工作委员会授牌、授印。
中职就业率连续四年超95%李玉珠在5月26日举行的教育部2009年第9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介绍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他说,从2005年到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589.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64.24万人,平均就业率达95.77%。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从专业就业情况来看,就业情况最好的专业是加工制造类,就业率高达97.25%;其次是信息技术类,就业率为96.55%,商贸旅游和土木水利工程类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处于就业率的平均水平。
从毕业生数量上看,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最多,占毕业生总数的27.46%;其次是信息技术类,占毕业生总数的23.23%;毕业生数最少的是资源与环境类专业。
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
我们是一群共同坚守理想,乐于为华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致力于让中华职业教
育发挥更大作用的人士。
我们瓦解历史,考察现状,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传统也满怀敬意,积极向前。
将中华职业教育提升到世界一流并承载华夏传统文化,如今是我们最美好的梦想。
我们积极拓展职业教育,吸引更多具备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为实现全民就业
目标而努力;我们重视教学质量,加强课程设置,提高师资力量,按照中国职业教育的本
质特性,开发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式;我们注重开拓立体化和多角化的学习方式,培养
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及专业能力素质的学生,建立就业和创业服务平台,引进新兴职业和
未来型技术,助推职业教育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关注课程体系调整及同步竞争力,开发国际化标准的职业教育认证课程及考试机制;我们关注视野的开拓,跨越地域,
开拓国际深度合作,有效的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技术,让中华的职业教育在国际上取得知
名度,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
我们希望,利用这个机会,以弘扬中华文明的光芒,让其更加灿烂;利用职业教育,
勇于走在创新现代化进步的前列,为建设国家和人民提供服务。
我们以传承千年文明为历
史责任,以积极向前驱动社会发展为使命,让中华职业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期待中华文
明继续传承,中华职业教育助力实现就业创业,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在职业的道路上更加张狂,把梦想变为现实。
我们凝聚信念,互联情感,以克服一切困难,以充满伟大勇气,宣布中华职业教育社
立志、筑梦、实践,向前!。
中华职业教育社课题
职业教育是指通过学习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接受职业
训练的基础上,能够胜任特定职业的教育体系。
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
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是应对人才短缺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途径之一。
中华职业教育社课题旨在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华职业教育社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职业教育的现状、发展趋势、政策研究及实践案例等。
通过深入研究职业教育的问题和需求,提出
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发展。
同时,中华职业教育社
与各地职业院校、企业等机构合作,共同探讨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
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
济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中华职业教育社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与
改革发展。
期待中华职业教育社未来能够取得更多重要成果,为我国
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陈昌智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作者: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15期尊敬的俞正声主席,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周年。
我谨代表中华职教社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社建设的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我社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代表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华职教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团体,长期以来,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1945年7月,创办人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主席留下了著名的“窑洞对”佳话。
1957年5月,周恩来总理出席立社40周年纪念大会并讲话,他指出:“职教社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团体,从职教社所走过的道路,也可以看出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
”刚才,孙春兰同志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总书记的贺信为职教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俞正声同志出席会议并将做重要讲话,刘延东同志出席了会议。
这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对中华职教社的殷切期望,希望同志们要认真学习贺信和讲话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
诞生于100年前的中华职教社,因应潮流而生,顺应时代而进,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秉承“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宗旨,把推进职业教育同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紧密结合,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首开现代职业教育之先河,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引领者1917年5月6日,为改革传统教育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弊端,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等48位社会贤达,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职业教育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成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
立社早期,职教社积极建立职业教育事业体系,创办了许多现代职业教育史上的“第一”,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职教社主动“化私为公”,积极投身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努力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作贡献。
革故鼎新:中华职业教育社百年薪火传承作者:马庆发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17年第05期[摘要]百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揭示了中国职业教育艰难曲折的历程;与此同时,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留下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思想瑰宝。
百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人文精神、教育精神和职业精神三大方面。
传承与弘扬职教社精神的首选路径:一是阅读黄炎培,走进黄炎培;二是研究和实践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探索需求导向职业教育发展新思维。
[关键词]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需求导向[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09-0005-07弹指一挥间,迄今中华职业教育社立社业已百年,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1917年5月6日,来自教育界的蔡元培、黄炎培、严修、范源濂、袁希涛、陈宝泉、张伯苓、周怡春、蒋维乔、邓翠英、顾树森、郭秉文等个中翘楚,来自实业界、出版界乃至政界的著名人士,包括张謇、伍廷芳、唐绍仪、汤化龙、王正廷、张元济、陆非连、史量才、穆藕初、余日章、梁启超、宋汉章,以及尚在美国留学的蒋梦麟等48名贤达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
尽管他们的教育背景有所不同,学术思想也存在分歧,但却对职业教育怀有共同的情结、期盼和希冀。
职教社成立时发表的《宣言书》特别强调,职教社以“推广职业教育”“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为适于职业之准备”为目的。
职教社大力倡导和推进职业教育,拉开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帷幕。
百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揭示了中国职业教育艰难曲折的历程;与此同时,也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留下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思想瑰宝。
一、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精神财富作为“非政府组织”(NGO)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具有“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职业教育社会团体的特点。
事实上,理解和提炼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百年精神是一项艰巨而又非常困难的任务。
这是因为,笔者与黄炎培时代并不处于“共时性”(synchrony)的同一历史阶段,而是通过“文本”(TEXT)阅读、理解和解释,产生或形成“历时性”(diachrony)关系。
革故鼎新:中华职业教育社百年薪火传承
马庆发
【期刊名称】《教育与职业》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百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揭示了中国职业教育艰难曲折的历程;与此同时,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留下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思想瑰宝.百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人文精神、教育精神和职业精神三大方面.传承与弘扬职教社精神的首选路径:一是阅读黄炎培,走进黄炎培;二是研究和实践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探索需求导向职业教育发展新思维.
【总页数】7页(P5-11)
【作者】马庆发
【作者单位】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理论研究委员会,上海 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筚路蓝缕:兴办职业教育的艰难探索r——纪念中华职业教育社百年华诞 [J], 刘金録
2.中华职业教育社百年沧桑传承先哲精神铸就今世辉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侧记 [J], 孙波
3.中华职业教育社百年沧桑中华职业教育社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意义 [J], 于志晶
4.中华职业教育社百年沧桑百年风雨路拳拳职教情——纪念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周年 [J], 马翠娥
5.百年传承振兴中华矿业教育薪火相继再谱改革创新华章学校隆重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职教社推动职业教育传承发展非遗文化的经验做法我搞中华职教社推动职业教育传承发展非遗文化这事儿也有段日子了,一开始那真是摸不着头脑。
我就想着先得让职校的学生对非遗感兴趣,于是找了好多非遗的实物或者图片带到学校去展示。
比如说剪纸,我带了各种精美的剪纸作品,有传统的窗花样式的,还有那种特别复杂的人物剪纸。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也就看个新鲜,没多少深入了解的想法。
我试过跟他们光讲这剪纸怎么剪,多有艺术价值,可他们听不进去。
后来我就想啊,这跟介绍美食似的,光说成分和健康价值可不行,得让他们尝尝。
对于非遗,就得让他们体验体验。
那我就带了剪纸工具和材料,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尝试剪。
这一剪可不得了,学生们慢慢就来了兴趣,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也能创造出一些有趣的图案。
这时候我就再给他们讲剪纸背后的文化内涵,像是不同的剪纸图案在不同节日或者场合的寓意。
这就好比先让孩子们玩泥巴,玩高兴了再给他们讲陶瓷文化。
在推动职业教育传承发展其他非遗项目时,像刺绣也是类似做法。
我联系了一些刺绣艺人,拉到学校来当手艺师傅。
最开始的时候,这些艺人师傅不太会教学生,总是按照教自己徒弟那种传统方式,一上来就说针法。
可是职校的孩子没多少基础啊,一听针法就晕头转向了。
后来我们商量着,让艺人们从简单的图案开始,教学生绣一些小标志,像小花朵或者小动物之类的。
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快看到成果,就有动力继续学了。
而且我们还发现,与企业合作特别重要。
有些非遗相关的企业,因为传承的需要,愿意和我们合作。
比如说有做陶瓷的企业,他们就到学校设立专门的工作室。
我们让有兴趣的学生到工作室实习,在企业工匠的带领下参与一些简单的陶瓷制作环节。
不过这里面也有问题,就是企业的生产任务有时候和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太匹配。
我们就通过协商,在忙季的时候学生帮忙做一些无关紧要的杂活了解流程,闲季的时候能深入学习技艺。
还有啊,宣传这关可不能漏。
我想着以前推销东西的方式,搞活动发传单肯定不行。
中华职教社结题报告范文中华职业教育出版社结题报告一、项目概述本次结题报告是针对中华职业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中华社”)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估。
该项目旨在推动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出版和推广,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项目目标1. 研发出符合职业教育需求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以满足学校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2. 提高教材的质量和有效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3. 建立健全的销售和推广网络,扩大产品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
4. 提高品牌知名度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项目总结1. 项目成果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中华社圆满完成了项目的各项任务,并取得了以下成果:(1)编写了多本职业教育教材和教辅材料,覆盖了多个专业领域。
(2)优化了教材结构和内容,提高了教材的教学效果和实用性。
(3)建立了完善的销售和推广网络,拓展了产品的市场份额。
(4)提升了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树立了中华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权威地位。
2. 项目亮点(1)团队合作:团队成员之间密切配合,高效沟通,有效推进项目进展。
(2)创新思维:在教材的编写和推广过程中,积极探索新方法,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3)质量保障:严格把控教材的质量,确保教学内容准确、全面,符合教育教学要求。
四、项目评估1. 目标达成情况经过对项目目标的评估,中华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整体目标达成情况良好。
(1)已成功研发出多本教材和教辅材料,供学校和学生使用。
(2)教材的质量和实用性得到了较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3)销售和推广网络建立并稳定运营,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4)品牌知名度和企业形象得到了良好的提升。
2. 问题与改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改进和解决。
(1)教材的更新换代:由于职业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教材内容需要及时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新的行业需求和教学模式。
(2)市场扩张:进一步扩大销售和推广网络,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新用户。
(3)人才培养:加强团队成员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整体团队素质。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未来。
在此,我代表中华职教社,向大家发表以下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回顾一下中华职教社的历史。
自成立以来,中华职教社始终秉承“教育兴国,技能强民”的宗旨,致力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职业教育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
职业教育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大批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就业质量。
3. 职业教育是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职业教育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选择,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1.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 加强校企合作。
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 完善职业教育政策体系。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职业教育财政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发展。
4. 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
各位同仁,职业教育的发展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复兴。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207理论争鸣文_吴梦琦浅析解放前的昆明中华小学摘要:昆明中华小学创办于抗日战争时期。
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文献资料的整理,对昆明中华小学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其于解放前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
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凸显昆明中华小学的独特性、创新性,以期启示当今儿童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华职业教育社;昆明中华小学;教训合一;儿童教一、昆明中华小学的缘起昆明中华小学创办于1943年,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黄炎培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简称职教社)云南办事处继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之后开办的私立小学。
校址在兴隆街职教社内。
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其前身是中华职教社云南办事处和云南分社,下文中简称滇社)于1939年5月在昆明建立。
立社之初,先后得到云南省、昆明市教育及文化、金融、实业界知名人士的支持。
并坚守中华职业教育社实施职业教育的目的:“某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廿八年四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召开工作讨论会于昆明,检讨以往,策进来兹。
会议成果之一即为本省办事处之成立。
承省教育厅之协助,拨借昆市大兴街十九号为处址,福照街···,五月十五日办事处宣告成立。
工作侧重三项:一为职业补习教育,与本省教育厅合设第一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一为职业指导,创设昆明职业指导所;一为社会服务。
”“本校创立主要目的,系为便利昆明市区儿童之就学,同时为求小学教育切合抗建需要,详借以研究实验,使现行小学课程、教材、教法及训导方式有所改进,提供关系方面参考;”——摘自《中华职业教育社云南办事处五年来工作纪要》1942年秋天,由于昆明市区小学校遭敌机轰炸而被疏散乡下,导致市区失学儿童众多,滇社便开办了小学升学预备班两班,尽力容纳失学儿童。
第二年滇社便拟定了设立小学的计划书,准备在小学课程、教材、教法及训导等方面做些改进及实验,立即得到教育当局与社会人士赞许,便组织校董会,积极筹备,1943年9月正式将小学升学预备班改设为昆明市私立中华小学,班次每学期都有增加,至1945年秋,已办成六年级的完全小学,这也是全国职教系统中第一所学校。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发展正文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发展职业教育是指为学生提供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教育体系。
它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旨在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就业后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就业率。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发展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增加了他们就业的机会。
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提供了各行各业所需的技术和技能,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职业教育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
通过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职业教育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职业教育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而且提升了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职业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
其中之一是与高等教育的不平衡发展。
在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较快,但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发展却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平衡,也使得职业教育在社会地位和待遇上受到一定的贬低。
此外,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优化职业教育的体制与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同时,职业教育学校应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职业教育在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筚路蓝缕:兴办职业教育的艰难探索作者:刘金録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第02期摘要: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中国上海成立。
值此立社100年之际,回顾职教先贤的奋斗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风雨如晦、战乱频仍的旧中国,中华职业教育社同仁不避艰险,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典范,堪称一代楷模。
关键词:兴办;职业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社;探索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2-0093-04中华职业教育并非坐而论道的教育团体,而是身体力行,兴办了许多职业教育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
这些教育实体不仅培养了数量可观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对端正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比较有代表性的社办教育事业当属以下几例。
一、中华职业学校中华职教社成立之次年,即1918年6月,在上海市陆家浜建立了中华职业学校。
据庞翔勋、金兆祺同志在《记中华职业学校》①一文中回忆,中华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载明:“同人鉴于我国今日教育之弊病,在为学不足以致用,而学生之积习尤在鄙视劳动而不屑为,致毕业于学校而失业于社会者比比。
根本解决,惟有提倡职业教育,以沟通教育与职业。
虽然,空言寡效,欲举例以示人,不可无实施机关,故特设此职业学校。
”根据上述宗旨,学校制定了四条办学方针:学以致用;知能并重;培育美德;注重创新。
黄炎培为学校的题词“劳工神圣”,充分体现了他的“作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的理念和“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理想与目标。
学校初建时设铁工、木工、纽扣、珐琅四科,1920年增设商科和职业师范科。
此后,至1952年轻工业部接管,学校共先后设置16个专业,培养毕业生7 000余人。
以该校铁工科(后称机械科)为例。
其培养目标是工程助理员、制图员和工厂管理人员。
训练标准是:了解掌握机械设备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绘制机械图样,指导零件制造和整机装配;能从事零件测绘和初级机械设计;能制定简单机械制造工艺规程。
中华职业教育社简介
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17年5月6日,由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创立。
该社以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改革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为职志,追求“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理想。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职教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服务科教兴国战略、推动职业教育研究、开展职业教育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