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品出口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8
中美贸易战对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中美之间贸易关系的紧张,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中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海南省的水产品出口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美贸易战对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美贸易战导致关税升高,进口美国的水产品成本大幅上升。
海南省一直以来依赖进口的鱼类种苗,包括美国的鰤鱼种苗,随着贸易战的升级,鱼类种苗的进口成本大幅增加。
这给海南省水产品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使得中美之间的贸易环境更加不确定。
贸易摩擦和对抗措施的升级可能导致中国水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受到限制。
美国对中国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可能加强,对海南省的出口企业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这可能导致一些企业被禁止向美国出口,或者需对产品质量进行进一步改进,增加出口成本。
一是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培育。
通过加强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培育,可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在中美贸易战期间取得稳定的销售收入。
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更多种类的产品、加强品牌宣传等方式吸引国内消费者的关注。
二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
海南省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寻找新的出口市场。
可以主动与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品进口商进行合作,开拓新的出口渠道,并加强与这些进口商的合作关系。
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力度。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力度,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减少对进口种苗的依赖。
海南省可以加大对水产品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并减少因进口种苗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四是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加强对水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和引导,如提供贷款支持、减免税收、加强监管等,帮助企业渡过中美贸易战的难关。
政府可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贸易摩擦的解决,为水产品出口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机会。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海南省可以缓解中美贸易战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扩大国内市场的份额,并积极寻找新的出口市场。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建议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建议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频被曝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消费信心。
为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必须加强监管并提出相应对策。
本文就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1.监管体系不完善:目前,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监管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较为单一,监管规范缺乏刚性约束等问题阻碍了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监管力度不够:尽管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监管力度不够。
一些违法生产企业存在漏洞,难以被有效追责,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无法彻底得到解决。
3.监管信息不透明:消费者对于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缺乏了解,监管信息公开度不高,导致消费者无法及时了解产品的安全情况,容易购买到具有潜在风险的水产品。
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建议1.健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机构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监管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
同时,建立统一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和规范,明确监管事项和责任,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2.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追责机制,对违法企业进行严肃处理,确保违法生产行为受到有效制止,并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加大对违法生产企业的巡查和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水产品,坚决保护消费者权益。
3.提高监管信息透明度:建立统一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向消费者公开监管结果和评估报告。
推动建立可追溯体系,加强与供应链相关方的信息共享,形成全方位的监管网络,使消费者能够准确了解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情况。
4.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素质,引导消费者理性、科学地选择安全的水产品。
同时,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开展专业培训,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食品安全态势。
广东省水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作者:李武歌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4期摘要:广东省发展水产业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资源优势,但是由于绿色壁垒的阻碍,广东出口水产品曾经的优势不断弱化,出口前景不容乐观。
本文分析了广东省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广东水产企业发展,提高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增加广东省水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水产品;出口贸易;对策一、广东省水产品出口现状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密切,广东省水产品也慢慢走向了世界舞台而被大众接受。
广东省作为国内水产行业的重要出口省份之一,凭借其价格和资源优势,国际优势得到体现。
据海关调查显示,广东省水产品在2013年产量872.5万吨,同年度进出口总量约为6300万吨。
贸易总额约为202.6亿美元,增幅较大。
其中出口量为395.9万吨,出口额为202.6亿美元,水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处于贸易顺差趋势,同比增长了5.8%。
广东省水产品出口在全国水产品出口发挥作用较大,水产品总产量达872.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85%;出口量54.76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3.83%,出口额95.9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7.36%,其出口地位举重若轻。
但是,近年来广东水产品的出口也存在一些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以至于阻碍了水产品的出口。
二、广东省水产品出口贸易中面临的问题(1)出口市场及品种单一广东水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主要是欧美国家和地区以及俄罗斯、日本等地,出口格局比较集中,使得广东省的水产品出口很容易受某些国家和地区政治因素和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容易引起同行业贸易伙伴的注意,因此也比较容易引起贸易摩擦,我国贸易摩擦发生最频繁的行业之一就是水产行业,有些国家会频繁的使用反倾销手段来限制进口。
(2)水产品出口质量安全问题广东水产品出口经营主体主要是以小规模的经营方式为主,质量安全隐患仍然是水产品出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引言水产品是人们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然而,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本文旨在探讨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改善水产品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问题分析1. 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农业化肥、污水排放等造成的水体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从而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生长环境。
水体污染可能导致水产品中富集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
2. 养殖环境及饲料问题养殖环境和饲料质量也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些养殖场面临水产养殖空间不足、养殖密度过大等问题,导致养殖环境脏乱差,水产品易受到疾病的影响。
同时,饲料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劣质饲料的使用可能引发水产品中含有化学添加剂、抗生素残留等问题。
3. 加工过程存在风险水产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风险,即便是从养殖环节中获得的健康水产品,也可能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
例如,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水源不洁净,处理工具不符合卫生要求等,可能导致水产品的细菌污染。
三、解决对策1. 加强水体保护与治理为了改善水产品质量,首先需要加强水体保护与治理工作。
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减少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提高水体质量。
同时,引入先进的水质检测技术,加强对水体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水体污染问题。
2. 规范养殖环境及饲料管理加强水产品养殖环境及饲料管理是保障水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加强对水产养殖场的监管,严格养殖区域的规划与管理,确保养殖密度适中,预防水产疾病的发生。
此外,加强饲料质量监管,对饲料进行抽检,杜绝劣质饲料的使用。
3. 健全加工管理体系针对水产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应建立健全的加工管理体系。
加强对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加工水源的检测力度,确保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水源符合卫生标准。
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研究题目: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1. 研究问题及背景水产品是全球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营养价值。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食品需求的提高,水产品国际贸易逐渐成为全球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旨在探究水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趋势,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2. 研究方案方法2.1 数据收集通过搜集与水产品国际贸易相关的公开数据和研究报告,建立全球水产品贸易数据库。
数据包括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和出口数据、交易量、价值以及主要贸易伙伴等。
2.2 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排除数据中的异常值和缺失值,并进行统一的单位和格式转换。
2.3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水产品国际贸易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究水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贸易伙伴关系以及影响贸易的因素。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3.1 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通过对水产品国际贸易数据的分析,总结不同水产品的贸易量和价值变化趋势,比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差异。
3.2 水产品国际贸易趋势结合全球经济和贸易环境的变化,分析水产品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贸易模式、市场竞争、贸易等因素对水产品贸易的影响。
3.3 影响水产品国际贸易的因素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水产品贸易的因素,包括渔业资源、市场需求、贸易和环境因素等。
分析各因素对水产品贸易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4. 结论与讨论4.1 结论总结水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影响因素,对全球水产品贸易的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估。
4.2 讨论讨论水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全球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影响,探讨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和建议。
以上提供的研究方案和方法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水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为相关产业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数据采集,明确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浙江水产品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浙江水产品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是水产品生产、加工、对外贸易大国,水产品贸易在中国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6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 (2006 SOFIA)的统计,自2002年起,中国成为世界水产品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浙江省作为水产品生产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水产品总产量持续高速增长,出口总量也随之快速增长。
2008年全国水产品出口量257万t,出口额78.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和13%,出口额占世界水产品出口额的10%,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2009年作为渔业大省的浙江省在努力克服美国对虾类的反倾销和欧盟设限致我暂停输欧鱿鱼出口的情况下,水产品出口数量达39万吨,出口额1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8.11%,列全国第四位,超额完成“十五”计划中确定的“全省水产品出口20万吨,出口额8亿美元,比九五末翻一番”的任务。
浙江省已向六大洲70多个国家地区出口水产品,其中2004年对韩国、日本、香港和欧盟市场的出口额占总额的85.79%。
韩国和日本是浙江省最大的出口市场,2008年水产品出口分别为14.18万t、2.06亿美元和10.13万t、4.36亿美元;印尼市场是浙江省水产品出口的主要转口贸易市场,2008年出口1107万t、0.41亿美元。
浙江省水产品出口贸易方式主要依靠一般贸易出口,而来料加工贸易比例不大。
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作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研究了水产品养殖、流通、加工,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合乎规范的渔业体系。
Adams & Behrlnan1982认为水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是,如果集中度过高导致一个出口波动频繁的国家难以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稳定或反向波动来平息或改善这种不稳定,则有必要分散出口市场,而这正是决策部门推行贸易多元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清光照夫和日本东京水产大学教授岩奇寿男,其《水产经济学》1986一书,对日本水产品的市场机制、价格形成、对外贸易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分析了日本渔业的生产函数、水产品需求弹性和价格变动趋势,为水产品市场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浙江水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李杰来源:《商情》2018年第13期【摘要】本研究在综合分析浙江省属产品对外贸易情况尤其是出口情况的基础上,分析该省水产品出口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浙江省水产品出口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因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可对其他地区相关产业和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浙江省水产品出口品牌贸易壁垒浙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也居于全国前列,这些都为该省水产品出口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
新时期的水产品经济发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浙江省必须对国际国内经济的新环境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为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实现本地区水产品出口的发展,浙江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和方法推动渔业及相关贸易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弥补现存产业的不足,不断提高水产品外贸产业的实力和水平。
浙江渔业及相关贸易企业在海外市场进入中表现出比较强劲的势头,在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海外拓展和经营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浙江省水产品出口现状(一)出口规模扩大浙江水产品在港澳台地区、韩国、日本、西欧等国家非常受欢迎。
水产品出口一直是浙江水产品销售的主要方式之一。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浙江水产品出口产量从2006年到2013年明显下降,从2006年的5.5万吨下降到2013年的2.86万吨。
2013年出口量虽同比下降,但是出口额却上升,是由于海参等海珍品出口比重增加所致。
2014—2016年,该省水产品出口的水产品保持了较高质量,产品合格率达99%,面向俄罗斯、泰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品总量有所提升,与此相对的是对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出口呈现出一定的下降。
2014—2016年,浙江省水产品出口贸易进一步大发展,累计对外出口水海商品金额分别为129.24亿元、165.27亿元和168.41亿元。
(二)出口地区集中浙江省水产品主要面向日本、韩国、美国和西欧,这些地区所占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三。
渔业经济学 综合实习大作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中国水产品出口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是一个水产大国,加入WTO后,水产品出口业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每年水产品出口总额只占总产量的10%左右,为了解决国内卖鱼难的现象,扩大水产品出口志在必行。由于水产品存在易腐性、不容易保存等特点,实现在短期内扩大出口,就必须要分析影响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水产品质量问题、水产品出口结构、水产品出口市场等,并在这些问题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解决措施。 1.我国水产品出口现状 随着中国水产品产量的持续高速增长和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的大幅度提高,水产品对外贸易和水产业对外开放也得到长足发展。自2000年起,我国水产品出口额已连续4年居各类农产品出口额的首位,进入我国出口重点商品之列。2000年水产品出口额达到49.1亿美元。2005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为623万吨,净出口总额120.1亿美元,其中出口量257万吨,出口额78.9亿美元,同比增长6%和13%。全年实现贸易顺差50.6亿美元,同比增加16.3亿美元。其中,水产品出口额占到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2%。2010年的中国作为全球水产品生产第一大国, 年产量为5190万吨。同时,中国水产品对外贸易在世界水产品市场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中国水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水产品出口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5.8%上升到2010年的28%,无疑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创作出了重要贡献。水产品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近几年,尤其是从2000年以来,我国水产品出口却接连受创。如2001年亚洲国家出口到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的虾类产品中被检测到氯霉素残留,2003年恩诺沙星和2005年的“孔雀石绿”事件,以及美国对我国对虾倾销案调查,日本频繁对从我国进口的鳗鱼设置关卡,禁止我国生产的紫菜出口到日本等,这些事件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国水产品的出口,阻碍了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创汇。我国水产品出口之所以如此屡屡受阻,重要的几个原因就是:1.水产品质量问题2.水产品出口结构3.水产品出口市场4.国外技术壁垒措施等。因此,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改善,使我国水产出口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水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1)水产品质量 质量安全问题是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最根本因素。 我国渔业已实现了从“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转变,我国的水产品出口也以养殖产品为主。水产品质量主要受几个因素影响:一是随着企业污水、生活用水和各种垃圾不断的排入近海和湖泊河流,水产品生长环境特别是养殖水产品的养殖环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赤潮、蓝藻等发生频繁,不利于水产品的生长和繁殖,水产品的质量下降。二是部分水产品企业为了追求效益,高密度养殖,违背了水产品的生长规律而不能生产出正常的产品,因此部分企业加大药物的投入,有的甚至使用激素来促进水产品的成长,使得水产品所含的药物超标,从而影响这类水产品的出口。三是水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不大,技术落后、设施陈旧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也不强,已有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通过HACCP、ISO9000、欧盟等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也少。 2)水产品出口种类与市场结构 出口水产品种类与结构不合理是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内在因素。 1.水产品出口种类集中,我国水产品出口品种主要集中在冻片、烤鳗、冰鲜鱼。2000年开始,冻小虾仁及冻对虾出口额有较大增长,但出口额仍然低于冻鱼片,2002年开始养殖虾类出口大幅度增长,而我国水产品生产中占较大比重的贝类、藻类出口额却相对较小。出口水产品种类过于集中、出口产品结构构成不合理影响了水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我国出口水产品种类过于集中,多样性开发不足。我国水产品出口中:烤鳗、墨鱼、鱿鱼、罗非鱼和对虾等占有很大的比重,超过出口水产品总额的一半以上,而且,我国出口水产品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自己的优势品牌,产品附加值低。例如, 2005年,贝类、烤鳗、墨鱼及鱿鱼等主要水产品出口均不同程度出现量增价跌现象。原因是从事同一品种的出口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低价竞销严重,导致了量增价跌,还容易引发各种贸易摩擦问题。另一方面,出口产品结构构成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目前我国水产品的加工比例仅占产量的8%左右,而在加工水产品中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初级冷冻产品类上,深加工能力十分薄弱,加工品附加值不高。例如, 2005年我国加工水产品出口,初级冷冻水产品占54%,深加工品占46%。原因是我国的水产品加工技术落后,据报道我国水产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只有不到10%达到目前世界先进水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品种结构非常单一,主要集中在少数品种上,很多品种的出口量甚至为零;在水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含量也不高。而且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出口的主要水产品只是在数量上体现优势,完全属于数量扩张型增长,在产品成本、产品质量、产品市场、产品内涵上没有优势可言,甚至在产品形态、产品包装上都与别人相同。因此,我国出口的水产品,商品附加值非常低,我们的产品绝大部分只能延伸到出口国的口岸。真正进入他国消费市场的产品,都是被进口商重新包装,印上外国品牌商标的产品,还要被国际知识产权所保护。这都极大影响了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不利于水产品出口贸易的长期发展。 2.水产品出口市场分布仍然集中,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较差我国水产品出口虽然遍及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出口市场分布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韩国和欧盟,其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88.6%,其中出口日本占40%,出口美国占13.7%,出口韩国和欧盟占25.3%,仅日、美、韩三大市场就集中了我国水产品出口额的70%以上,市场分布过于集中。这种贸易格局不利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一旦某国实行贸易保护,就会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 3.改善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建议 1)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不可否认,原料型水产品出口是利用我国丰富的水产资源及劳动力资源优势,其利润低,以消耗资源为代价,是现阶段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流,然而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不能只满足生产低层次、低附加值的产品,要提高产品档次,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今后要关注国际水产品加工发展趋势,要加强半成品型、成品型产品的研制和出口。虽然成品型产品对加工技术、管理要求高、对自动化、机械化水平要求也很高、投资成本大。但是加工出口的利润也很高,是水产品加工出口的发展方向。提高水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同时,要尽量消除影响水产品生产的外在因素,例如规范排污企业的污染等,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处罚。其次,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政府在加大水产品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养殖环境,降低水产品生产和加工成本的基础上,实施一套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从检测技术和法律约束两方面进行实施,利用外部制约机制约束水产品生产和加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例如,制定药物使用的最高限额,规范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药物超标现象。再次,加工企业要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设备等,改善企业生产技术和环境,严格卫生质量标准,开展HAC-CP、ISO9000、欧盟等质量体系认证,提高加工水产品质量。 2)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目前,中国水产品出口过分集中于四个主要市场,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又针对中国设置了贸易壁垒,因此应避免对这些市场的过分依赖,可以针对出口市场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调整出口品种,在着力稳定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挖掘其进口潜力。2005 年,中国对俄罗斯、中东、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可以根据这些国家和地区人们对水产品的不同喜好,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出口,扩大在新兴市场上的占有率,逐步减小对四个主要市场的依赖度。 3)扩大水产品深加工,促进加工水产品的出口。水产品加工出口不仅可以抢占水产品国际市场,还可以促进捕捞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一批相关行业如调味品等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产品深加工更是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率的“四高”特点,大力发展水产品深加工,才能从根本上 带动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增强企业实力,扩大水产品出口。首先,要利用国家或企业的信息服务体系,了解国际市场需求,抓住消费者的喜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生产加工适销对路的产品。只有这样,中国在水产品出口上才能掌握出口主动权,并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其次,改善水产品加工的工艺流程、包装,进行技术创新等,使之能与国际流行的HACCP准则及FAD规范相结合。还要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保措施等,从根本上改善加工水产品的各种品质,为出口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水产品加工向纵深方向发展。要生产加工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要的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迅速占领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杨倩.中国水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9,(11):138-134 [2]王洛斋.我国水产品出口必须重点关注的六大问题[J].中国渔业经济,2004.4 [3] 王兴芹.我国水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及对策[N].安徽农学通报,2007-08-19(20) [4] 黄忠慰.我国水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及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10-10(10) [5]王峰.张小栓.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7(6):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