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2018年机械学院《理论力学》初试考试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64.17 KB
- 文档页数:2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一、大纲综述
理论力学是工科高等院校为机械、车辆、建筑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也是机械、车辆类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基本内容以及虚位移和达朗贝尔原理。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以及工程中典型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方法,为后续分析复杂机械结构的零件运动打下基础。
二、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试题结构
1、填空题(约占25分)
2、选择题(约占20分)
3、计算题(约占20分)
4、计算题(约占15分)
5、计算题(约占25分)
6、计算题(约占20分)
7、计算题(约占25分)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五、主要参考书
1、《理论力学(I)》第8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理论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王铎、程靳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理论力学思考题解与思考题集》,程靳主编,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2018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721高等数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例如: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方法。
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试卷题型结构1.选择题2.填空题3.计算、证明题4.专业知识运用题二、考查目标测试考生的数学功底及其实际问题应有用素质,包括对高等数学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一、函数、极限、连续(一)函数1.考试内容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法,分段函数,反函数,复合函数,隐函数,函数的性质(有界性、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
2.考试要求(1) 理解函数的概念。
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求函数的定义域。
(2) 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
(3) 了解分段函数、反函数、复合函数、隐函数的概念。
(4)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二)极限1.考试内容数列极限的定义与性质,函数极限的定义及性质,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的性质及无穷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2.考试要求(1) 理解数列及函数极限的概念(对极限定义中的“ N ε-”,“εδ- ”等形式表述不作要求)。
(2) 会求数列极限。
会求函数的极限(含左极限、右极限)。
了解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3) 了解极限的有关性质(惟一性,有界性)。
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4) 理解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
2018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632教育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例如: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教育、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四)试卷题型结构1.简答题2.论述题二、考查目标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五)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的特征2.近代教育的特征3.现代教育的特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4.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三)教育的社会功能l.教育的经济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4.教育的人口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在很多年之前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那个时候我混迹于人群之中,跟大多数的人一样,做着这个时代青少年该做的事情,一切都井井有条,只不过,我不知做这些是为了什么,只因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只是随众而已,虽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我的人生目标一直以来都比较混乱。
但是后来,对世界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我忽而发现,自己真的不过是这浩渺宇宙中的苍茫一粟,而我自身的存在可能根本不能由我自己来把握。
认识到个体的渺小之后,忽然有了争夺自己命运主导权的想法。
所以走到这个阶段,我选择了考研,考研只不过是万千道路中的一条。
不过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稳妥且便捷的道路。
而事到如今,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时隔一年之久,我终于涅槃重生得到了自己心仪院校抛来的橄榄枝。
自此之后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方向,终于不再浑浑噩噩,不再在时代的浪潮中随波逐流。
而这一年的时间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懒惰、闲散的人来讲实在是太漫长、太难熬了。
这期间我甚至想过不如放弃吧,得过且过又怎样呢,还不是一样活着。
可是最终,我内心对于自身价值探索的念头还是占了上峰。
我庆幸自己居然会有这样的觉悟,真是不枉我活了二十多个春秋。
在此写下我这一年来的心酸泪水供大家闲来翻阅,当然最重要的是,干货满满,包括备考经验,复习方法,复习资料,面试经验等等。
所以篇幅会比较长,还望大家耐心读完,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希望会对各位有所帮助,也不枉我码了这么多字吧。
宁波大学机械工程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和(892)机械原理参考书目为:1.《机械原理》,郑文纬、吴克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关于英语复习。
我提一个建议,考研单词主要是用于阅读,所以知道意思即可,建议背单词书的同学不要死啃单词书,以“过单词”的方式背单词,每个单词记忆时间不要太长,不然很容易走神,效率也会很低,背诵单词应利用好零碎的时间,如吃饭之前半个小时,饭后半个小时,也可以穿插在复习专业课期间学累了的时候。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理论力学是工科一般专业的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
也是报考林业与木工机械类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大学本科《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平面力偶。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和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静不定问题;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第四章空间任意力系力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第五章摩擦滑动摩擦;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摩擦角和自锁现象;滚动摩擦的概念。
第六章点的运动学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第七章刚体的简单运动刚体的平行移动;刚体绕定轴的转动;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轮系的传动比。
第八章点的合成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第九章刚体的平面运动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运动学综合应用。
第十章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一章动量定理动量与冲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第十二章动量矩定理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三章动能定理力的功;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动能定理;功率功率方程机械效率;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第十四章达朗伯原理惯性力质点的达朗伯原理;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轴承动反力。
宁波大学2018年机械学院《理论力学》初试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例如: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力学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主要考察考生采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只有一种题型,即计算题。
通过这一种题型便可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目标
考察考生对理论力学的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用理论力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静力学
(1)力的合成与分解
(2)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
(3)平面任意力系平衡问题
(4)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
(5)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
(6)重心与质心的计算
(7)摩擦问题,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第二部分:运动学
(1)点的运动学,矢量法,直角坐标法
(2)点的合成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
(3)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4)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5)刚体的定轴转动
(6)刚体的平面运动
第三部分:动力学
(1)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2)动量定理
(3)动量矩定理
(4)动能定理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理论力学I》(第6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文章来源:文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