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区经济林5年规划(正确)

山区经济林5年规划(正确)

山区经济林5年规划(正确)
山区经济林5年规划(正确)

1 总论

项目提要

项目名称古浪县南部山区生态经济林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主管单位古浪县人民政府

项目法人古浪县林业局

项目法人代表王兴(古浪县林业局局长)

建设目标充分利用南部山区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和独特的自然条件,采用人工栽植山杏、沙棘、柠条的方式,完成20万亩坡耕地

的生态经济林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大水源涵养林建设,为改善

区域生态环境,加速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发挥显著的作用。建设地点涉及县境内的古浪镇、黄羊川镇、黑松驿镇、十八里堡乡、古丰乡、干城乡、新堡乡、横梁乡等8个乡镇及十八里堡、

昌灵山2个国有林场。

建设内容与规模完成山区20万亩坡耕地植被恢复,人工栽植山杏、沙棘、柠条。

建设期限建设期限4年(即2012-2015年)。

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

项目效益该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使林区天然植被得以很好的恢复,使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提高,空气湿度相对

增加。并能带动当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同

时,可促进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山区粮果比例逐步趋于

合理。

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3、《全国造林技术规程》(GB/T);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古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6、《关于古浪“十二五”扶贫开发项目论证储备指导纲要》。

结论与建议

通过综合分析论证,该项目立项依据充分,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切合实际,布局合理,项目建设内容和发展方向符合林业发展和重点治理的宗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因此,建议上级部门尽快立项实施。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背景及由来

中共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下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为了抓住和用好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县委主要领导在深入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古浪“十二五”扶贫开发项目论证储备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南部山区建成全县生态经济林区,这是宏观发展战略的科学体现,更是古浪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机遇。经济要发展,生态必先行。古浪县南部山区是全县生态屏障中的战略高地,是全县人民生命之源泉,山区林业建设影响全县山、川、沙三大区域内的农牧业生产和发展,山区林草植被以其特有的森林作用与生物贮水和调节功能,发挥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成为山区生态、经济发展中有效、持久、可靠的“天然水库”和“绿色银行”。但由于现有森林植被少,天然林林分质量差,造成了森林的逆向演替,祁连山雪线上升,水源减少,涵养功能衰退,水库蓄水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多达2055平方公里(水蚀),占土地总面积的%,侵蚀模数3699吨/平方公里.年,平均每年流入3条水系的泥沙量达760万吨,大部分淤积到曹家湖、十八里堡、柳条河等水库。目前,全县水库有效库容仅占设计库容的60%,导致土地生产能力降低,库区淤积增加,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制约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此,根据我县南部山区社会、经济及自然条件现状,在充分调查、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古浪县南部山区生态经济林种植规划”。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古浪县土地面积广阔,光热资源丰富,在发展特色林果业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近年来,我县林业产业建设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这条主线,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着力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节水与增收的关系,强化政策扶持和开拓创新,积极扶持发展林产业,特别是县上确定的酿造葡萄、红枣、枸杞为主栽品种的生态经济林得到发展。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我县1∕3为沙区的环境制约,我县特色林果业发展仍然十分缓慢。全县现有的生态经济林面积小,主要品种为枸杞、红枣、葡萄、梨等。而发展以山杏、柠条、沙棘为主的生态经济林,填补了我县发展山区生态经济林的空白。林业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资源类型多、产业链条长、市场空间广、发展潜力大。实施林果产业发展建设项目,对提高农民收入,加快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2.2是我县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我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环境压力日趋明显。加快山区生态经济林建设,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发挥其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作用,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加森林的固碳能力,减缓温室效应,实现间接减排,扩大环境容量,提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

2.2.3是促进经济发展和职工增收的有效措施

加快山区生态经济林发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加水源涵养林的面积,促进山区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拉长林药、苗木培育、森林生态旅游等二、三产业链条,增加职工收入,缓解周边群众就业压力,拓宽农民增收的渠

道。

3 项目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置

项目规划区主要为古浪县东起新堡乡,西至古丰乡南部浅山区域,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平均宽30公里,涉及古浪镇、黄羊川镇、黑松驿镇、十八里堡乡、古丰乡、干城乡、新堡乡、横梁乡8个乡镇,95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万亩,非林业用地面积万亩。

3.1.2地形地貌

山区8个乡镇属祁连山系东端支脉冷龙岭余脉毛毛山—乌鞘岭的延伸部分,向东消逝于黄土高原,其地质结构上属于祁吕构造带。由于地质运动的多次上升和沉降运动,形成了低垒式的山地和地堑式的平原地形。在各种地质构造作用下,由于沉积性和侵蚀切割、堆积作用强度不同,形成了以东西走向为主脉、南北走向为次脉,地貌复杂多样,有亚高山、中山、丘陵及农耕台地。海拔高度在2100—2900米之间。

3.1.3气候特征

山区气候为大陆性祁连山高寒亚干旱气候和河西冷干旱气候。据古浪县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4.9℃,极端最低气温-26.4℃,极端最高气温33℃,年日照时数小时,日照百分率59%,≥10℃的有效积温1949℃,多年平均降水量300—360.7毫米,大气相对温度53%;年蒸发量1777.1 毫米,干燥度—,无霜期142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水、霜冻、冰雹等,对当地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3.1.4土壤及植被状况

由于海拔高度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壤、植被类型多样。土壤主要为灰褐土、黑钙土和山地栗钙土;天然植被以克氏针茅杂草为主,部分区域分布天然云杉、桦树、金银露梅和锦鸡儿等树种,人工植被主要有青杨,柠条和河柳。

社会经济概况

规划项目区涉及古丰乡、新堡乡等8个乡镇,95个自然村和祁连山自然保护局十八里堡和昌灵山2个国有林场,截止2010年底,山区总人口数为万人,占古浪县总人口的%,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项目区总人口的%。项目区内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畜牧业为副。2010年农作物种植面积3.7万公顷,粮食产量达万吨,存栏大牲畜万头,存栏猪万头,存栏羊万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00元。

政策环境条件

近年来,中央、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林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省出台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1000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发展规划(2010-2012年)的通知〉》(甘政办发〔2010〕218号)。市政府于今年四月出台了《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威市100万亩特色林果基地发展规划的通知〉》(武政发〔2011〕90号);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以枸杞、红枣、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制定出台了《古浪县红枣、酿造葡萄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优惠政策,建立完善扶持机制,为我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林果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这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为进一步发展我县林果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环境。

技术保障条件

全县现有林业技术人员124名,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5人。在多年的林业生产建设中,培养了一批懂科技、熟业务、技术硬、业务精的林业技术骨干。林业推广、服务机构健全,林业科技力量雄厚,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林业生产和科技工作基础。为了切实做好我县林果栽培技术服务工作,全力推进古浪林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县上进一步完善了“专家—县—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专家顾问负责解决技术服务中的关键环节和疑难问题;县技术服务小组负责制定技术服务方案,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定期发布技术服务信息;林业站负责对技术员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技术员负责本单位、村组技术指导,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包干,科技助理员分村包干,技术员分片包干,常年服务,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南部山区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和独特的自然条件,采用人工栽植山杏、沙棘、柠条的方式,完成20万亩坡耕地的生态经济林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大水源涵养林建设,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速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发挥显著的作用。同时增加林场职工和造林大户经济收入,有效转变林业只投入,不见效益的经营模式,发展以林养林的“三效模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向荒山、荒地要效益,为全县林业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要求,以保护和修复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冰川、森林、草地为主的综合生态系统、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保证,以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结构,发展主导产业,突出名特优品种,努力建设重点突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把生态经济林产业培育成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

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效益兼顾的原则。

南部山区作为保障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为县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生态贡献,在其生态环境面临严重问题的情况下,必须结合实际情

况,始终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依托山区土地资源优势,集中连片、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生态经济林,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

(2)坚持创新机制,多元化筹措资金的原则。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地方政府对山区生态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充分调动农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构建山区生态经济林产业经营体系。

(3)坚持综合治理、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

南部山区生态经济林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艰巨性的工程,必须根据全县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的特点和差别,按照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做到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分类实施。

(4)坚持优化结构、稳步发展、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原则。

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规模向合理调整结构,实现集约经营;注重常规品种和常规技术,大力发展适生优质品种,积极推广高新技术;注重生态经济林初级产品生产向产、加、销协调发展转变,全面提升生态经济林果品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5)坚持科技支撑为先导,加强生态监管的原则。

积极进行南部山区适用的生态变迁规律与治理的科学研究,以先进、科学的各类生态保护与治理技术支撑项目建设。同时要水资源利用管理与生态环境管理并重,通过构建和完善生态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项目建设任务

完成山区20万亩坡耕地植被恢复,人工栽植山杏、沙棘、柠条。

5 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的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涉及古浪县境内古浪镇、黄羊川镇、黑松驿镇、十八里堡乡、古丰乡、干城乡、新堡乡、横梁乡8个乡镇,95个自然村和祁连山自然保护局十八里堡和昌灵山2个国有林场。

技术方案

(1)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山杏、柠条、沙棘为主。

(2)种苗规格:根系完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一级合格苗木。

(3)密度:110株/亩,株行距2×3米。

(4)结构配置:三角形配置,块状混交。

(5)树种配置:山杏:柠条:沙棘=7:2:1

(6)造林方式:人工植苗造林。

(7)整地方法:鱼鳞坑或穴状整地。

(8)造林时间:春季4月10—5月10日,秋季10月25日—11月15日。

(9)抚育管理:造林结束后,指定专人管护,严禁作业区内放牧、樵采等各类破坏植被的行为,按时施放药物防治病虫及鼠兔害,危害严重区域采取涂刷防啃剂等措施,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对栽植苗木进行定期灌水,确保苗木的健康成长。

6 消防、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节能措施

消防

6.1.1设计依据

(1)《森林防火条例》;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J57-94);

(3)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2〕354号)。

6.1.2消防措施

(1)在设计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森林防火有关规定,制定严格的野外用火和用火审批制度,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规章制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施工阶段,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严格用火、强化责任意识,扩大巡视检查范围及频率,降低火灾的发生危险,确保施工建设中的消防安全。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6.2.1设计依据

全面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和建设部《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6.2.2生产过程中职业安全

由于项目建设区地处沙区,施工道路崎岖不平,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制度,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6.2.3防范措施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建设单位应对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的单位提出具体的要求,确保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并负责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条件。在人员培训时应有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制定完整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施工中应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要求施工,确实做到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并确保工程质量。

节能

6.3.1设计依据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和《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规定要求,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3.2主要节能措施

本项目是生态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能源消耗是苗木栽植后的补水,要合理利用生态用水,按照节约能源的要求,在气候干旱影响造林成活时采取有效措施,适当对苗木进行补水,通过科学管理达到节能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7 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

山区气候为大陆性祁连山高寒亚干旱气候和河西冷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水、霜冻、冰雹等,对当地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由于海拔高度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壤、植被类型多样。土壤主要为灰褐土、黑钙土和山地栗钙土;天然植被以克氏针茅杂草为主,部分区域分布天然云杉、桦树、金银露梅和锦鸡儿等树种,人工植被主要有青杨,柠条和河柳。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素

(1)项目建设过程中部分地段的植被可能会受到轻度破坏,但其整体上呈现出林草植被快速自然恢复状况。

(2)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及废物,可通过填挖平衡、废物利用、及时清运、等多种有效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3)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尘土等短时期内对环境有一定影响,但完工后可自行消除。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因素

(1)工程建设需要一定数量的造林苗木,将会有助于促进林木种苗市场的活跃,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工程建成后必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林草植被,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工程建设可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可为当地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有利于当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环境保护措施

(1)在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施工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2)施工必须设置一定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对周围植被的破坏。

(3)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应制定出较为规范的管理办法,随时产生,随时清理。对环境影响较少的垃圾应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堆放,不能就地处理的垃圾,应及时清运或掩埋,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施工过后应及时清理周围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并妥善处理,保持场地优美整洁。

环境影响评价

南部山区生态经济林建设项目是一项旨在恢复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公益性项目,基本上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即使个别项目的建设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通过以上的一些防护和补救措施,也将得以基本控制,可以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8招标方案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3号令)、《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9号令)的有关规定,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以此为依据编制招标方案。

招标范围

本项目建设涉及招标类型:工程招标。

工程招标范围包括:南部山区生态经济林建设项目招标。

招标组织形式

根据《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的规定,本项目建设单位不具备自行招标的条件,需成立专门的招标机构,代表建设单位进行招标。

根据《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一章第四条规定,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当进入经政府批准成立,为建设工程发包、承包、分包以及与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材料、设备采购交易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和进行招标投标活动的固定场所这一有形市场,通过招标投标择优选定中标人,本项目招标应在政府指定的固定场所开展招标活动。

招标方式

根据《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第五章第十四条规定: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含20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材料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勘察、设

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单项合同估算在上述三种一下,但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包括3000万元)以上的林业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

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7500万元。因此,本项目建设采用公开招标。

9 项目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

林业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实施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立项目办公室,实施单位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坚持目标管理责任制,组织领导好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作业施工、督查指导、资金运用,检查验收等,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资金保障

在资金使用时,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外部财务监督和内部财务约束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加大资金的监管力度,努力做好资金的使用,保证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和任何理由进行挤占、挪用、截留,确保项目建设的各项财务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承包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项目建设全程跟踪管理,严格按作业设计、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施工,对重点环节和工序实行质量检验制度。工程结束后及时组织验收,严格“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验收制度。加强工程后续管理,扎实做好抚育管护工作,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档案,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建设成效。

管理保障

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承包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项目建设全程跟踪管理,严格按作业设计、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施工,对重点环节和工序实行质量检验制度。工程结束后及时组织验收,严格“谁

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验收制度。加强工程后续管理,扎实做好抚育管护工作,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档案,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建设成效。技术保障

围绕项目建设的主要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以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科技水平,并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在项目内的应用,增加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建立健全科技保障组织体系,组织林业技术人员负责做好项目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同时要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使之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科技人员施展才能的舞台。

10 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

该项目建设期限为4年(2012-2015年)。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012年:人工栽植山杏万亩。其中:黑松驿镇万亩,古浪镇万亩,黄羊川镇万亩,十八里堡乡万亩,古丰乡万亩,干城乡万亩,新堡乡万亩,横梁乡万亩。

2013年:人工栽植山杏、沙棘万亩。其中:黑松驿镇万亩,古浪镇万亩,黄羊川镇万亩,十八里堡乡万亩,古丰乡万亩,干城乡万亩,新堡乡万亩,横梁乡万亩。

2014年:人工栽植山杏、柠条、沙棘6万亩。其中:黑松驿镇万亩,古浪镇万亩,黄羊川镇万亩,十八里堡乡万亩,古丰乡万亩,干城乡万亩,新堡乡万亩,横梁乡万亩。

2015年:人工栽植山杏、沙棘、柠条10万亩。其中:黑松驿镇万亩,古浪镇万亩,黄羊川镇万亩,十八里堡乡万亩,古丰乡万亩,干城乡万亩,新堡乡万亩,横梁乡万亩。

11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1.1.1投资估算依据

(1)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

(2)《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价指南》;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根据当地的类似工程造价情况。

11.1.2编制说明

(1)建设单位管理费估算参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

(2)工程监理费估算参照国家物价局、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发布工程建设监理费有关规定的通知》(价费字(1992)479号);

(3)招标费计算估算参照原国家计委发布的《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

(4)工程咨询费估算参照原国家计委发布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计价格(1999)1283号);

(5)勘察、设计费估算参照原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

投资估算

该项目共需投资7500万元,具体投资标准为(预算依据为三北防护林乔木林投资标准):

(1)苗木费:2390万元(其中初植费1694万元,补植费696万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

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产业规划内容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等有密切的关系。产业发展与规划内容体现创新、特色和区域一体化等理念。立足行业和区域,但又要跳出行业和区域自身的限制,从长远来设计和确立产业发展蓝图,构建创新型的产业体系。产业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产业空间引导和产业发展政策等。 一、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可分为不同的阶段,产业发展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发展的驱动因素、产业政策、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区域经济影响作用明显不同。因此,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前提条件是要立足不同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从更广阔的区域背景条件出发,搞清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特征。 (一)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 产业发展水平需要从行业和区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首先要从不同行业的国际和国内发展趋势和特征出发,分析该行业在国际或国内同行业中的发展地位和优势,判断和分析该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其次要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分析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水平。有时从行业角度来看,某行业并不代表本行业发展趋势和最高水平,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有些行业在区域发展中地位不一定突出,但它也许代表着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应该从行业自身和区域视角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准确分析和把握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不同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制定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基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跳出区域或行业自身的束缚,从更广阔的区域和行业视角来分析产业整体、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内部等在发展水平、产业关联、资源利用、区域优势发挥、生态和环境保护、产业用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基本格局及其特点分析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方案例文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方案例文 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20xx年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均纯收入mmm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xx 年,村集体收入从20xx年的9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xx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21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21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十三五”末(2021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

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以农业、传统花炮产业、花木业、纺织业、食品业为主导,工业低产出、高耗能、高污染,农业管理经营落后,第三产业缺乏,未发挥区位优势联动周边长株潭园区集约发展) (一)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根据**镇原有纺织、食品、花木、油茶、机械制造、花炮以及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商贸、休闲旅游业进行分析。在**镇规划期内,选择花炮花木、机械制造、休闲旅游作为主导产业。 1、农业富民 (1)着重发展花木及其配套产业:**镇将以绿色健康为主题,发展以油茶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目前**已引入湖南粮食集团在园区食品工业基地成立了湖南金霞油茶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8-10亿元打造油茶生态文化博览园。同时,**拟依托电子市场建设的良好条件,做强做大花木种植、交易、集散产业,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推进规模经营。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做精做细,发展赏花,看花,木雕,精油等相关配套产业,将**镇建设成为“中国花木之乡”。

(2)加强区域协作:依托柏加镇的花木发展的辐射优势、**镇电子交易市场及较好的交通条件,将浏阳市百里花木走廊的花木资源交易集中到**镇,不断促进资源的积聚和影响范围的扩大。 (3)跨行业发展:加大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合作,确定农业在食品工业、旅游业产业链中的地位。 2、工业强镇 (1)环保科技示范园建设:浏阳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浏阳市环保科技示范园。园区实现产业定位转型,退出印染产业,定位为以汽车零配件、机械制造、医疗器械、油茶综合开发、大型食品企业为主的综合型园区,形成一园二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和食品工业基地)的格局。机械制造基地争取引入整体实力较强、创新能力较强、与区域关联度较强的企业,及与区域大型企业合作能力较强的零部件生产企业。食品工业基地则争取依托当地特色菜肴发展熟食加工,如黑山羊制品,湘未蒸菜等,打造独具品牌,同时在巩固现有食品工业的基础上,将生物技术、有机食品以及食品饮料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知名品牌,做强入园企业。 (2)对接长株潭产业:长株潭产业的基本特点为以产业园为依托集聚发展,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产业逐渐向“两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达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达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三大特色产业:以天府药业、天予药业、琦云药业、天然药业、福瑞药业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产业,以川环科技、川鼓、同达博尔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以达钢集团、正源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 丰富的天然气、硫磺、中药材、生物质等资源优势,具有依托化工、冶金、机电、中药生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的20%。 节能环保 ◆重点项目:①清洁能源汽车发动机及整车制造项目;②金恒机械清洁能源汽车发动机缸体项目;③川环科技高性能FVQM涡轮增压柔性管路系统生产线项目;④川鼓公司高效节能风机项目;⑤同达博尔节能空调项目;⑥佳境环保公司垃圾发电项目;⑦开江废旧橡胶回收综合利用项目;⑧宣汉国华环保科技公司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水污染及大气污染防治处理设备、噪声治理设备研发项目;⑨新达泵业大型高效节能污水处理泵项目;⑩达钢钢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宣汉s13型、调容高效节能变压器生产项目;?利用废旧汽车、工程机械、机床和农业机械等生产的再制造产品项目。 ◆重点产品:清洁能源汽车,汽车发动机,高效节能风机,节能空调,固体废弃物、污染物处理设备,S13型变压器。 新材料 ◆重点项目:①达钢集团600兆帕及以上含钒高强度钢项目;②达钢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③宣汉正源公司微玻纤及VIP纳米芯材项目;④渠县玄武岩纤维项目;⑤万源山水矿业公司石膏晶须制造项目;⑥达兴能源公司烯烃及下游产品项目;⑦渠县凌强无机盐公司纳米碳酸钙项目;⑧瓮福达州公司电子级磷酸及磷酸综合利用项目;⑨玖源化工聚苯硫醚及纤维项目;⑩大竹苎麻再生纤维素纤维产品开发项目;?达钢集团含钒玻璃项目;?达钢集团钒钛催化剂项目;?高品质轴承、齿轮钢、工模具钢开发项目;?高性能白炭黑项目。 ◆重点产品:含钒高强度钢材,锂电池负极材料,微玻纤,玄武岩纤维,电子级磷酸,聚苯硫醚纤维,苎麻再生纤维素纤维,含钒玻璃,石膏晶须,苎麻再生纤维素纤维,含钒玻璃,白炭黑。 生物产业 ◆重点项目:①地奥天府药业公司地榆升白片等现代中药项目;②琦云药业公司现代中药有效成分提取项目;③四川银杏实业公司银杏叶生物制药项目;④四川天予药业公司中药材产业化开发及循环利用项目;⑤达州苎麻、油橄榄等农作物生物育种及产业化项目;⑥渠县生物农药产品开发项目;⑦大竹县春宇林产生物育苗及生物药品研发项目;⑧开江县橄榄叶提取苦苷和葛根提取异黄酮项目;⑨新型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项目;⑩中药复方新药开发项目;?淀粉基塑料生物基材项目;?工业用糖化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现代发酵关键酶制剂项目;?阿玛宁公司洛神花提取项目;?利根葛业葛根精深加工项目。 ◆重点产品:淀粉基塑料,工业用糖化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地榆升白片,回生口服液,活力苏口服液、慢肾宁合剂,生物农药,银杏、橄榄叶、葛根等中药提取物。 电子信息 重点项目:①四川鹏翔电子公司智能燃气表、电表、水表开发项目;②四川维奇光电新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8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汤家河镇新庄村 18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18年3月) 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四个一”帮扶后进村工程,扎实推进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改善农村广大群众的生活生存状况,提高人均收入和幸福指数,我驻村工作组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与镇、村领导共同谋划,积极探索该村发展的新思路、新规划,争取实现村民增收、百姓乐业、社会和谐的崭新局面。 一、村情调研及现状分析 区位:新庄村位于汤家河镇政府驻地西偏北3里处。 交通:村内共有3条主街道,基本实现硬化。 人口和自然环境:现有耕地1995亩,人口743人,党员43人,人口在全镇平均线以上(全镇村均人口662人)。村庄聚落成长方形,街道东西走向房舍多为砖混、砖木结构,平房焦顶。 经济状况: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葡萄。养殖业主要以貂、貉、狐狸珍皮动物为主。非农产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务输出,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50人,主要从事建筑和园区、港口厂矿企业劳务。全村人均纯收入8632元。18年以来加大投入的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初步改善。 当前面临的问题: 1、部分群众思想落后。思想过于保守,进取意识差,进而导致种植结构老化,新的种植模式推广实施缓慢,并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到位,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市场信息不灵通,驾驭市场能力较弱。 2、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差,尤其是路面硬化面积较小,汛期多出现积水情况,虽有改善,但是部分地区秦光依然存在,给村民带来很多不便。公益事业发展缓慢,群众福利待遇、休闲文娱活动无场地、设备。 3、缺乏人才支持。虽然乡镇经常开展技术培训,但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懂技术、会管理、开拓市场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另一方面一些优秀人才,不安

[2021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

[XX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 《XX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xx~2020年)》一、经济林产业建设的基本情况(一)政策背景。近年来,XX区委、区 ___非常重视林业发展,为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大力发展经济林,我区在“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中,就把发展经济林作为一项经济支柱产业来抓,现在正在制定的《XX区“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也把发展经济林作为一项重要工程经来抓。根据“林造经〔xx〕60号《关于开展<全国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xx-2020)>安徽省部分编制工作 ___》”的文件精神,我区在现有经济林发展规划上,重点发展特色经济林,突出区域特色和规模效应,在已建成的经济林 ___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特色经济林 ___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扎扎实实地做好落实工作。 (二)产业现状。截至xx年,全区干鲜果品经济林 ___达到255公顷,年产值3472.8万元,占全区林业总产值的20%,其中红枣18公顷,柿子68公顷,苹果38公顷,梨18公顷,葡萄55公顷,桃21公顷,杏12公顷,香椿25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逐渐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从单一发展乡土品种向引进优良品种方向发展,从 ___扩张向提质增效方向发展,涌现了一批专业村,部分农民依靠种植干鲜果品经济林而脱贫致富。

(三)成功经验。一直以来,我区把发展经济林产业作为林业发展,壮大林业实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大事来抓,大力宣传发展经济林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通过转变观念,选择适合我区的气候、土壤,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的新、优经济林品种。我区涌现了一批干鲜果品专业村、专业户如伍明镇梁营行政村发展柿树、中市办事处西湖农业示范园发展葡萄、行流镇、闻集镇沿沙河两岸的行政村大 ___发展香椿等。二是经济林建设逐步向产业化、 ___化、规模化、集约化迈进。目前我区林业基本形成了以伍明镇梁营行政村柿树为 ___,以中市办事处西湖生态园葡萄为 ___,以行流镇、闻集镇沿沙河两岸的行政村香椿为 ___。三是经济林发展技术指导到位。每到管理时节,区 ___就 ___一批专家对我区经济林 ___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培训达3次以上,培训人员达0.2万人次。 (四)存在问题。近年来,在各级党委、 ___的重视和政策引导下,我区经济林发展较快,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过去我区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缺乏长远性、科学性和延续性,对市场的预测能力不强,水果品种、品质、 ___波动等原因,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发展经济林的积极性。二是经济林优良品种选育、繁殖以及新技术 ___应用滞后,存在较大 ___的低效益经济林,产品单产和 ___果品

xx村产业发展扶贫规划

xx村产业发展扶贫规划 一、xx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唐林行政村位于xx公桥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约 4.5公里,距xx县城约13公里,大片土地分布在清沟以南,整 村地理环境南高于北,地势平坦开阔,低洼地面积较大,境 内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二)人口及资源概况 全村辖17个自然庄,36个村民组,共1408户、人口6934人;可耕地面积6200亩,人均耕地0.9亩;有劳动力4330人,其中男劳力2330人,女劳力2000人。村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养业和外出务工收入,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有小麦、玉 米、等,畜牧养殖以黄牛、山羊、生猪、肉鸭为主。 (三)贫困人口情况 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唐林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农民 受教育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致富技能少,缺乏致富门路,贫困人口较多。全村现有贫困户259户,贫困人口909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81户689人、低保贫困户53户,189人、五保贫困户25户31人。 二、发展现状 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唐林村党支部、 村委会一班人和驻村工作队按照乡党委、政府制定的的农业

发展战略,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 依托优质土地资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发展露地瓜菜、中 药种植、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着力推进扶贫连片开发。露 地瓜菜约1200亩,畜禽养殖大户5户、散养农户430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推进,农民生产经营方式、方法和致 富发展意识正逐步改变。 三、农业现状及产业发展优势 (一)农业现状分析; 一是交通条件较差。虽然修建了几条通村水泥路,但自 然庄农户道路、农田道路多为泥土路面,村庄道路交通条件 差,农产品运销及村民出行困难,桥梁配套不足,严重影响 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 活条件的改善。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唐林村属于洪洼地区,多年 来上级投资较少,农村基础设施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水利设 施较为薄弱,没有灌溉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水利 条件较差,谷河沿岸易涝,旱涝保收田面积较少。农业用电 线路不配套,生产用电困难,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三是农业投入不足。由于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增 多,农业生产粗放,种养效益不高,特别是受粮价波动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低落,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不足。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新乡的总体规划,我就新安村在统筹城乡发展,如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面临的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新安村基本概况: 新安村位于木头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470户,1267人,劳力190人,其中党员54人。全村耕地面积130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稻谷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00亩,稻谷种植面积4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50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7200元,是我乡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新安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新安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区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臵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安村的发展很难

跟上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新安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油菜、乌梅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够好,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2004年到2013年,油菜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油菜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2008年至今,玉米、稻谷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乌梅、油菜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油菜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

2016年度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立项。 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特色经济林是我省农村优势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对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粮油食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木本油料产业的决策部署,完善政策措施,提高科技水平支撑,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经济林生产基地。2015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办字〔2015〕169号),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关于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规山函〔2015〕242号),明确申报名特 优经济林示范项目主要包括木本油料、林下经济、干鲜果品等,扶持对象为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国有林场以及经有权部门认定或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林(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建设国家木本油料和特色经济林示范样板,推动特色经济林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项目预算。 2016年7月省林业厅、省财政厅下达《关于下达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 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鲁林规字〔2016〕176号),15个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总投资9935.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760万元(中央3400万元,省级1176 万元、地级152万元、县级32万元);自筹资金5175.8万元(含投工投劳10.9万工日折资1576.28万元)。 (三)项目计划实施内容。 主要建设优质核桃、油用牡丹、板栗、无花果、优质苹果等特色经济林,林下种植黄芪、射干、板蓝根等中药材,核桃、板栗早期间作大豆、花生、辣椒等经济作物,油用牡丹间作楸树绿化苗和元宝枫、樱桃等林下经济作物。15个名优经济 林等示范项目,总任务量15150亩,包括必要的田间道路、灌排设施、工作室、 温室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各项目实施方案规定具体建设内容。分布在潍坊(诸城市)、东营(垦利县)、威海(荣成市、临港开发区)、泰安(东平县、宁阳县)、淄博(周村区)、莱芜(雪野旅游区)、菏泽(单县、成武县、巨野县)、临沂

特色产业实施方案

政府发(2011)45 关于上报《白杨乡2011年农业特色产业实 施方案》的报告 县农办: 经乡党委、政府会议研究决定,制定了《白杨乡2011年农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草案,现随文上报,请审批。 特此报告 白杨乡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农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报告 抄报: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白杨乡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印

白杨乡2011年农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富庶、魅力、和谐新白杨建设步伐,集全民之智,举全民之力,把我乡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做大、特色做强,以特色产业的最大化,早日实现富民强乡的目标,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府“举特色旗,走富民路”的总体思路,发挥比较优势,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统一思想认识,采取强力措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把我乡建设成为康县南部农业特色产业的强乡,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二、工作思路 坚持“半山林下养鸡羊,深山林缘种香菇药材,全乡发展大鲵养殖”的产业布局,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大动作,重点发展大鲵养殖、畜禽、菌药三大特色产业,走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的路子,真正实现从种粮解决温饱向发展特色产业达到小康目标的迈进,实现从矿产资源开发的短效产业向农业资源开发的长效产业转变。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根据市场需求,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鼓励发展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优、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潜力产业。 2.坚持区域化布局,点、线、面同步推进。注重发挥区域、资源、技术、产业、市场等优势,因地制宜,创新特色,积极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着力“点”的建设,推进高效农业示范点和专业村的建设;注重“线”的构建,重点推动康阳公路、火烧河线、竹园线等沿线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突出“面”的提升,依托区域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大园区。 3.坚持科技创新,注重创优品质品牌。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着力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加强绿色产品及基地认证,实施品牌化战略,推动标准化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4.坚持尊重群众,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相结合。发展现代农业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也是市场主体,在坚持规划引导、政策推动、科技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 篇一:凤凰镇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区××镇某某村民委员会 ××镇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20xx-20xx年) 为了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转型,实现我村“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富民强村”总体目标,我村将集中精力,加大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强禽畜、攻林特、带旅游、兴工贸”发展思路,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某某村位于××镇北部,距离镇政府×公里,东临××河,西接××村,南与本镇××村交界,北与本镇××村接壤。全村版图面积×平方公里,现有×个村民小组,×户,农业人口×人,主要居住在×个自然湾,劳动力×人。共有耕地×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山林面积×亩,水面×亩。××年度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按照“产业化富民”战略要求,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化水平,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本村特点,从 本村实际出发,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重要手段,加强规划,分类指导,实现产业富民,科技兴村,生态和谐,全面发展。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品。 3、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原则。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拓展农村内部的增收空间。同时,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技术、经验和项目返乡创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4、科技为先,合作经济带动的原则。切实把加(转载于:书业网: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快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根本途径。按照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引进示范和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品种改良、节本增效、产后加工增值、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重点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以带动力强的专业合作社对本村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强化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的服务功能。 5、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的原则。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适度整

经济林规划目标

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的意见、建议及目标 五原县位于河套平原的东南部。总面积38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2万亩。土壤土层深厚,年平均气温6.8℃,全年日照时数3206小时,无霜期136天,属于干寒果树亚带。全县光照充足,日夜温差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具备多种经济林的生长条件。而且,五原县交通便利。京藏高速公路和包兰铁路横穿其中。国道、省道、县道阡陌相通,通讯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可为全县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基础保障。经济林不仅能为人们提供粮食、果品和油料产品,而且还具备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经济林是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性很强的林种,发展经济林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五原县经济林发展现状 根据2014年五原县林业产业普查报告数据显示,全县现有达产经济林面积6330亩,产量为1732220公斤,产值为4974.74万元。其中:水果种植面积282亩,产量为522500公斤,产值为135.86万元,品种主要以苹果梨、早酥梨、苹果为主;中药材种植6048亩,产量为1209720公斤,产值为4838.88万元,品种主要以宁杞1.2号为主,主要集中

在隆兴昌镇同联村和五星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种单一。在我县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可选择的经济林品种相对较少,且主栽品种也不够突出,没有形成适合自己栽培的名优特招牌品种。 2.经营管理粗放。由于分散经营,零星栽植,没有形成连片种植规模,且在技术与资金方面投入不足,致使经济林生产产量低,品质差,收不抵支,严重的挫伤林农的积极性。 3.先进适用技术匮乏。一是生产者素质低下、技术力量薄弱,妨碍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县、镇、村技术规范和技术要点不健全;三是林业科技人员和科技经费不足,引进试验及推广示范先进适用技术工作难以开展;四是技术培训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一些实用技术不能及时送到林农手中,严重阻碍了经济林产业的发展。 4.果品销售观念陈旧。果品销售仍然停留在简单的鲜果销售。一是果品包装粗放、规格简单、且标准不一;二是贮藏设备简陋,果品无法得到保鲜增值的目的;三是我县及周边县市没有果品深加工企业,深加工能力极其有限。 5.市场调研与开拓能力不够。虽然果品产量有所增加,但由于果农市场信息不灵,一是广大农民对发展经济林产业没有明确定位,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二是在果品销售过程中仍是买方市场,经常出现市场疲软乃至滞销,极大地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方案(最新)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按照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X”计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的基本情况 我市绿色食品产业起步于90年代中期,发展于本世纪初,目前已具产业化雏形。成为调整林区经济结构,致富农民和林业职工的重要优势特色产业。X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3.5亿,农民和务农职工人均绿色食品纯收入达到700元。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将绿色食品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五大特色产业之一,进行专题推进,绿色食品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生产基地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全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已发展到24处。种植业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到52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8%。已建成省级绿色水稻基地1处20万亩,市级绿色大豆基地1处20万亩,市级无公害蔬菜基地5处10万亩,刺嫩芽、刺五加、笃斯等山野菜、山野果改培基地8处12万亩,黑木耳等超千万袋食用菌基地6处,300万只绿色肉鸡基地1处,千头绿色奶牛基地1处。 二是龙头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产业化水平有所提高。全市现有精洁米、蔬菜加工产品、山野菜、食用菌和山野果饮品等规模以上绿特食品加企业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能力8万吨,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全部实行订单生产,带动农户和职工5万人。

三是市场网络初步形成,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市已在铁力局和X区建立了二处绿特色食品批发市场,入驻企业分别达到20家以上。在省内外建立各类营销网点69个,山特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与日本、南韩建立了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年出口量在4000吨以上。在品牌建设上,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目前全市有12家企业,13种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30种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5种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了统一打造品牌,全市成立了绿色食品协会,在国家商标局统一注册了“X大森林”集体商标,现已有24家绿特色食品企业在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此商标。同时,各龙头企业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商标获省著名称号。 虽然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来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X林区经济的支撑和产业替代作用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一是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参与资源深度开发,科技研发及市场开发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对基地和农户带动能力不足。二是龙头企业不能与基地实现有效的对接,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润均沾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三是营销手段落后。特色农产品仍以产地经销为主,既缺乏有现代营销理念和才能的营销人员和经纪人队伍,也缺乏连锁经营,配送经销等现代营销手段。四是产品知名度低。特色产品品牌过多、过杂、过滥,不能合力出击.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现有政府序列服务队伍萎缩,龙头企业服务功能尚未发挥出来,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发育不成熟。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重点。

宁都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宁都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杨东海1 刘秋生2 邱新华3 (1.宁都县林业局342800 2. 国营宁都县赖村林场 3.宁都县林业局)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宁都县通过促进山林权属流转,争取产业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埠外资金,加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等手段发展特色经济林,全县特色经济林呈现出发展速度快,林农从经济林产业收入中增收快的良好发展势头,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1 经济林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特色经济林发展的基础条件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地处东径115°40′-116°17′,北纬26°05′-27°08′之间。东邻石城、广昌县,南接瑞金市、于都县,西连兴国、永丰县,北毗乐安、宜黄、南丰县。 宁都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3℃,常年绝对低温-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4℃,≥10℃的年活动温5635℃,年降雨量1760mm,无霜期283天,是油茶、果、茶叶、竹等经济林的最适宜生态区域。 宁都县域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居赣州第一,江西省第三,其中山地占73%,耕地占10%,水域占4%,概称“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山地面积447余万亩,其中有坡度25℃以下适宜经济林发展的山地80多万亩。 宁都县辖12个乡,12镇,2个国营垦殖场,288个行政村,总人口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4934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8元。直接从事经济林种植的农业人口21.5万人,林业总产值43438万元,其中经济林产值23223万元。 宁都交通以公路为主。现有的交通干道有昌厦一级公路和319国道,鹰(潭)瑞(金)汕(头)高速和南(宁)泉(州)两条高速公路已通车。京九铁路、韶赣铁路傍境而过,距瑞金火车站70公里,距兴国火车站80公里。规划中的鹰瑞汕铁路贯穿南北。县城到赣州160公里、南昌310公里、厦门510公里、广州620公里、深圳700公里、珠海780公里。县乡公路全部硬化,实现了村村通公路,95%的村级公路已硬化。 1.2 特色经济林的发展规模 根据近期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我县现有各类经济总面积30.9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6.9%,主要栽培品种为油茶、柑橘类、毛竹、板栗、茶叶、梨等,其他品种栽植规模小。 1.2.1 油茶 现有油茶面积6.8万亩(不含散生),占经济林总面积的22.1%,年产茶油342吨。主要分布在大沽、小布、对坊等乡镇。我县已经列入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县,每年将以新造2万、改造2万亩的速度发展。 1.2.2 柑橘 现有柑橘山上部分面积12.5万,占经济林总面积的40.5%,栽培品种有脐橙、温州蜜柑、(加工)甜橙、椪柑、南丰蜜桔、甜柚,年产6.3万吨。主要分布在梅江、竹笮、赖村、青塘、田头、长胜、对坊、黄石、固村、固厚、田埠、会同、湛田、石上、安福、东山坝、

特色产业扶贫方案

特色产业扶贫方案 特色产业扶贫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7〕25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关要求,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制定了《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参照实施方案有关要求,配合对口部门,加强沟通衔接,及时反映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共同推进特色产业增收工作。 2017年5月15日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中办发〔2017〕25号)文件精神,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部署要求,按照《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意见》要求,依据农业行业扶贫开发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林业扶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围绕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以促进扶贫对象增收为目标,以改善生产生态条件为保障,着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增收,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立足贫困地区自身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选择最适宜的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尊重农民意愿,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3.坚持重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重点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林场、种养专业户,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合的经营主体使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村和贫困户,鼓励工商资本进入产前、产后环节,把农村生产领域更多地留给贫困农户。 4.坚持产业间协调发展。树立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行种养结合模式,促进种养加协调发展。 5.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和生态条件,防止过度开发,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17年,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实现布局合理,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林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贫困农户力争实现每户掌握1-2项农林牧业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农林牧业增收项目,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贫困地区初步构建农村特色产业体系,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实现脱贫目标。 二、区域主导产业 (一)六盘山片区。大力发展马铃薯、小杂粮、玉米、中药材、苹果、红枣、核桃、沙棘、肉苁蓉、藤芒等优势特色产品,加强专用春小麦、马铃薯和油菜等优质种子生产建设,积极推进高原夏菜、球根花卉、压砂瓜、啤酒大麦、酿造葡萄等

金刚台乡金刚台村茶产业发展规划

金刚台乡金刚台村2011-2020茶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我村茶产业发展,促进茶农收入增加、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村按照市、县壮大发展茶产业的要求,充分利用本村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无性系茶,强力推进茶产业,打造茶叶专业村,为群众发家致富开辟了一条好路子 (一)拥有明显的产业优势 1、生态条件好。我村地处大别山河南境内最高峰金刚台北麓,水源洁净,土壤肥沃,立体气候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优质绿色有机茶的自然生态条件。 2、茶叶品质优。我村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200-700米的丘陵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病虫害少,所产茶叶具有香浓、味纯、耐泡、有效成份含量高,无污染的内在品质。 3、发展空间大。我村组组宜茶,户户产茶,发展空间大。无公害茶叶基地2400亩。 4、政策机遇好。县委、县政府近年来连续出台鼓励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初步形成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5、富余劳力多。我村有农村劳动力780人,完全可以保证茶叶发展的劳动力需要。加之茶农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基本技能较熟练,为茶叶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

1、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目前,全村茶叶基地面积达到3000亩,茶叶年产量45吨,总产值1500余万元。 2、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村不断引进“竹叶青”“乌牛早”等优良无性系茶叶品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认真学习种茶、制茶的先进技术,不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茶叶生产技术水平,名优茶比率由原来的8%提高到30%,茶叶在全乡人均纯收入中的贡献率已达到10%。 3、群众积极性高。从2006年至今,群众腾田种茶,每亩收入平均达到5000元左右,最高的地块可达12000元。目前,山上山下、田间地头种的全部是茶叶,并且全部是群众自发种植。 4、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我村通过优化、整合茶叶资源,完善管理体制,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村茶叶生产人员已达220人,茶叶专业加工大户10余户,建成茶叶生产合作社2个,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格局。 5、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注册了“金刚碧绿”、“龙山碧芽”、“信阳红”红茶等一批茶叶商标,多次在国家、省、市获奖。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地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全乡8.96平方公里,茶园面积仅3000亩(其中还包括部分零星茶园),茶叶原料生产不足,每到春茶上市,总会出现加工企业抢鲜叶、消费者抢茶叶的现象,由于面积小、发展速度慢限制了茶叶产业的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