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分析与试验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分析与试验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分析与试验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分析与试验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分析与试验

【摘要】水泥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外加剂适应性问题,处理不好会使新拌水泥混凝土工作性能下降,增加施工操作难度,本文主要分析的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提出改善建议,并列举试验实例分析。

【关键词】外加剂;水泥;适应性;试验

引言

外加剂已经成为商品混凝土除砂、石、水、水泥以外的重要组成成份。各种外加剂的应用更是使混凝土材料实现高性能化和绿色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有时存在不相适应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加剂的应用效果以及混凝土的性能。但是在试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水泥与外加剂按相关标准检验均合格,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却经常出现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和假凝等异常现象,导致工程无法施工,或者引发工程事故,使试验工作陷于被动。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普遍却非常重要的问题-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1 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含义

与水泥存在适应性问题的外加剂,多是减水型外加剂,并且主要是减水组分与水泥及其他外加剂组分之间存在着适应性问题,故人们经常又将“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称之为“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2 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

2.1水泥方面的因素

水泥中C3A的含量在无石膏存在的情况下,水泥中C3A迅速水化产生水化铝酸钙,在有石膏存在的情况下则形成钙矾石可以降低减水剂的减水作用。因此C3A含量增加对减水剂的吸附增大,减水作用相应的就减小。其次是水泥的陈放时间和水泥温度。水泥陈放时间越短高效减水剂对其塑化作用效果越差。水泥的温度越高水泥水化速度一般越快,减水剂对水泥的塑化效果越差。这时就会出现减水剂的减水率低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大等情况。再次水泥颗粒级配。水泥颗粒级配对高效减水剂的饱和掺量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水泥比表面积相近,水泥颗粒中小于3μm颗粒含量的增大,在减水剂的掺量较大或水胶比较大的情况下,可增强水泥浆体的初始流动性,还可加剧水泥浆体流动度的损失。掺有减水剂的水泥浆体,减水剂的浓度决定了水泥浆体的流动性,一般浓度越大浆体的流动性保持效果越好。水泥颗粒表面对减水剂的初始吸附量对水泥浆体的初始流动性有着决定作用,吸附量越大,初始流动性越好。还有水泥中的碱含量。水泥含碱量增加,减水剂的塑化效果变差,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会缩短,坍落度损失会增大。同时,碱对缓凝剂也有一定选择性,高碱水泥应选择使用酸性缓凝剂。不同的水泥品种、性质和掺量等不同对减水剂作用效果的影响也不一样。常用的混合材料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方法

1.引用标准 GB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8075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 GB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T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 GB/T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2573 水泥取样方法 GB/T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8077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4357 碳素弹簧钢丝 GB/T14684 建筑用砂 GB/T14685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J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JGJ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6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C473 混凝土泵送剂 JC474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JC476 混凝土膨胀剂 JC477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 JC/T420 水泥原料中氯的化学分析方法 3 术语 3.0.1引气高效减水剂 兼有引气和高效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3.0.2引气缓凝高效减水剂 兼有引气、缓凝和高效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3.0.3 高温缓凝剂 在温度35±3℃,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按标准GB8076第5.5.4条进行试验,能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3.0.4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 以羧酸类梳形接枝共聚物为主体的外加剂。 3.0.5 抗裂防水剂 兼有抗裂防渗、高效减水和膨胀性能的多功能外加剂。 3.0.6混凝土膨胀剂 其定义见JC476,其余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见GB8075。 3.0.7基准水泥 符合标准GB8076附录A要求的、专门用于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水泥。 3.0.8 基准混凝土 按照本标准试验条件规定配制的不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 3.0.9 受检混凝土

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标标用技标标范 通水标及减高效水标减 3.1 品标 3.1.1 木标素酸标标及丹~水率标标磺宁减5%,10%~一般标普通水标。有的高效减减水标标量少也只能到普通水标的效果。减达减 3.1.2 多标芳香酸标标、水溶性标脂酸标标、脂肪族标及其他标型的标如,改性木标素磺磺 磺宁减酸标、改性丹水率标在12%以上~一般标高效水标。减 3.2 适用范标 3.2.1 水标一般不含标标~因此适用于素混凝土、标筋混凝土及标标力混凝土。减 3.2.2 混凝土拌合物的凝标标标、硬化速度和早期强度的标展标标标度有密切标系。与温随温减着度的降低~凝标标标延标~硬化速度慢~早期强度低。 度标标水标混凝土凝标标标的影在温减响20?以下标标标著。在10?标~标高效水标普减与通水标的凝标标标比不标水标的略有延标。减减 低标标标~普通水标早期强度低~标标不标水标混凝土强度的温减减70%,80%~因此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标考标度影~不宜标使用标通水标~在日最低温响独减气温5?以上使用标合适。 普通水标的引量标大~具有标凝性~标筑后需要标标标标才能形成一定的标强减气并构 度~所以用于蒸标混凝土必标延标停标标~或少标量~否标蒸标后混凝土容易标生微裂标~表面静减

酥减独松、起鼓及标标等标量标标。因此普通水标不宜标用于蒸标混凝土。 标高效水标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标标然也着度降低而降低~但在减随温5?标标件条下~3d强度增标率仍然标高~因此高效水标可用于日最低减气温0?以上施工的混凝土。 1 高效水标混凝土~一般引量标低~标凝性标小~用于蒸标混凝土不需要延标停减气静 标标~在标标工程中已大量标用~一般比不标水标混凝土可标短蒸标标标减 1/2以上。 3.2.3 用硬石膏或工标副标石膏作标凝标的水泥~在标用木标素酸标水标标引起磺减会异常凝标~标先做水泥适标性标标。 3.3 施工 3.3.1 标入工地减水标标标标其密度;或标度,、水率标保水标的标量。减确减 3.3.2 水标的常用标量~是根据标标标果和标合考标技标标标效果而提出的。标标标果标明~减 随减减随着水标标量增加~混凝土的凝标标标延标~尤其是木标素标水标超标适宜标量标~强度标之降低~而水率增高幅度不大~有标使混凝土标标标标不标硬而影施工。标高效水标标~标量标入减会响减来会 出标泌水。 3.3.3 水标的标加方法~采用干粉加入标拌机中~由于水标的标量小~在拌减减很 合物中分散不~影混凝土的标量~尤其是木标素酸标标水标造成标部位标期不凝的匀会响磺减会个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规范

目次 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代号……………………………………………………………………………………………………………5要求……………………………………………………………………………………………………………6试验方法………………………………………………………………………………………………………7检验规则………………………………………………………………………………………………………8产品说明书、包装、贮存及退货……………………………………………………………………………附录A(规范性附录)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用基准水泥技术条件………………………………………附录B(规范性附录)混凝土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离子色谱法)…………………………附录C(资料性附录)混凝土外加剂…………………………………………………………………… 表1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表2匀质性指标…………………………………………………………………………………………………表3试验项目及所需数量………………………………………………………………………………………表4外加剂测定项目……………………………………………………………………………………………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办法》行业标准介绍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行业标准介绍 0引言 为了改善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或进行水泥质量稳定性的考核,水泥用户和部分水泥企业引用GB8076《混凝土外加剂》中的净浆流动度试验方法进行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从而进行生产控制和指导水泥的使用。这样做,虽然解决了试验方法的问题,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基准,导致结果没有可比性。 同时,当出现相容性问题时,没有评判依据。为此,2006年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下达了《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行业标准制定工作计划。经过大量的工作,该标准于2007年8月通过了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议,并建议2008年6月1日实施。为 1 ;而相容 被征服, 2 如下: 同时 ,由于 ”。3 经过试验研究表明(见表1):不同的水泥具有不同的饱和掺量点;不同的水泥在饱和掺量点时的Marsh时间和经时损失不同;不同的水泥在减水剂掺量相同时Marsh时间和经时损失不同。

另外,在保证一 ,以失3个参数 在3 (见图1),

经过研究,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和经时损失率在减水剂饱和掺量点之后趋于稳定。经试验,大多数水泥的饱和掺量点小于0.8%,个别的大于0.8%,因此选择了0.8%的减水剂掺量作为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和经时损失率的评价基准点。 4关于方法问题 根据资料[1~4],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有净浆流动度法、Marsh筒法和胶砂坍落度法几种,而且不同的文献对这几种方法给出了不同的评价。 考虑经济因素,排除了胶砂坍落度法,并对净浆流动度法和Marsh筒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两者的原理有所侧重,但基本一致,特别是Marsh筒法的高水灰比与混凝土的实际情况接近; 2)用 3)用 关性; 6)Marsh筒法试验误差影响因素少,重复性误差小于净浆流动度法。 考虑到净浆流动度法的应用历史和普遍性,以及与GB8076的兼容性,本标准将两个方法并列,供标准使用方选择。但有争议时,以Marsh筒法为准。 同时,作为标准起草单位,为了方便试验操作、减小试验误差,和河北科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自动Marsh时间测定仪,供大家选择。 5关于基准减水剂问题

外加剂试验方法

一、定义 1 1 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见GB 8075-87《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命名与定义》。 1 2 基准水泥 符合本标准附录A“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用基准水泥技术条件”要求的、专门用于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水泥。 1 3 基准混凝土 按照本标准试验条件规定配制的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 二、技术要求 2 1 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指标 掺外加剂砼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的表示。 外加剂种类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 性能指标 试验项目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减水率,% ≥8 ≥5 ≥12 ≥10 ≥8 ≥5 泌水率比,% ≤95 ≤100 ≤100 ≤100 ≤95 ≤100 含气量,% ≤3.0 ≤4.0 ≤3.0 ≤4.0 ≤3.0 ≤4.0 -60~-60~-60~-60~-60~-60~ 凝结时间之差初凝+90 +120 +90 +120 +90 +120 min 终凝-60~-60~-60~-60~-60~-60~ +90 +120 +90 +120 +90 +120

1D - - ≥140 ≥130 ≥140 ≥130 3D ≥115 ≥110 ≥130 ≥125 ≥135 ≥120 抗压强度比,% 7D ≥115 ≥110 ≥125 ≥120 ≥120 ≥115 28D ≥110 ≥105 ≥120 ≥115 ≥110 ≥105 90D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收缩率比,% 90D ≤120 ≤120 ≤120 相对耐久性指标,% 钢筋锈蚀应说明对钢筋有无锈蚀危害 缓凝减水剂引气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 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 ≥8 ≥5 ≥10 ≥10 - - - - ≥6 ≥6 ≤95 ≤100 ≤70 ≤80 ≤100 ≤100 ≤100 ≤110 ≤70 ≤80 ≤3.0 ≤4.0 3.5~5.5 3.5~5.5 - - - - 3.5~5.5 3.5~5.5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210 +210 +90 +120 +90 +120 +210 +210 +60 +60 ≤+210 ≤+210 -60~ -60~ -60~ -120~ ≤+210 ≤+210 +60~ -60~ +90 +120 +90 +120 +60 +60 - - - - ≥140 ≥125 - - - - ≥110 ≥100 ≥115 ≥110 ≥130 ≥120 ≥100 ≥90 ≥95 ≥80 ≥110 ≥110 ≥110 ≥110 ≥115 ≥110 ≥100 ≥90 ≥95 ≥80 ≥110 ≥105 ≥110 ≥110 ≥100 ≥100 ≥100 ≥90 ≥90 ≥80

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与试验方法

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与试验方法 外加剂和水泥的相容性应该是“双向适应”,实际上还是单纯强调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即混凝土外加剂如何去适应水泥。关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有多种描述。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 2003附录A 规定了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对某种水泥需选择外加剂时,每种外加剂应分别加入不同掺量;对某种外加剂选择水泥时,每种水泥应分别加入不同掺量的外加剂。对不同品种外加剂,不同掺量应分别进行试验。绘制掺量为横坐标,流动度为纵坐标的曲线。其中饱和点(外加剂掺量与水泥净浆流动度变化曲线的拐点) 外加剂掺量低、流动度大,流动度损失小的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好。 ①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检验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某种外加剂,掺入到按规定可以使用该种外加剂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水泥中,外加剂在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 中若能产生应有的作用效果,则称该外加剂与水泥相适应;若外加剂的作用效果明显低于使用基准水泥的检验结果,或者掺入水泥中出现异常现象,则称该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良或不适应。 ②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检验符合有关标准的某种外加剂掺加到用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 中,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认为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不适应。 ③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影响到混凝土硬化前,硬化过程中和硬化后的性能。涉及电化学、表面化学、水泥化学和高分子化学诸方面相互影响,十分复杂。大体上可用 3 项指标衡量,即:初始流动度,是否有明晰的饱和点和流动度损失大小。国内用水泥净浆流动度方法进行检测。 ④作者认为,应从实际应用来考虑,以在外加剂和水泥系统中,掺入某种功能性外加剂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来表示外加剂与水泥是否适应。GB50119 -2003 的方法有时会出现误判。最直观地应进行混凝土试验,通过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坍落度损失、保水性、粘聚性等及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来综合评定。快速测定方法建议采用《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 T8077 - 2000 测定胶砂的减水率或流动度;或者水泥净浆流动度及损失来判定。

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范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告 第146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19-2003,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2.1.2、6.2.3、6.2.4、7.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3年4月25日 目次 1 总则 2 基本规定 2.1 外加剂的选择 2.2 外加剂掺量 2.3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3 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 3.1 品种 3.2 适用范围 3.3 施工 4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 4.1 品种 4.2 适用范围 4.3 施工 5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 5.1 品种 5.2 适用范围 5.3 施工 6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 6.1 品种 6.2 适用范围 6.3 施工 7 防冻剂 7.1 品种 7.2 适用范围 7.3 施工 7.4 掺防冻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8 膨胀剂 8.1 品种

8.2 适用范围 8.3 掺膨胀剂混凝土(砂浆)的性能要求 8.4 设计要求 8.5 施工 8.6 混凝土的品质检查 9 泵送剂 9.1 品种 9.2 适用范围 9.3 施工 10 防水剂 10.1 品种 10.2 适用范围 10.3 施工 11 速凝剂 11.1 品种 11.2 适用范围 11.3 施工 附录A 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 附录B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及干缩率的测定方法 附录C 灌浆用膨胀砂浆竖向膨胀率的测定方法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为了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各类外加剂,使之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性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剂、早强减水剂、防冻剂、膨胀剂、泵送剂、防水剂及速凝剂等十四种外加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1.0.3 外加剂混凝土的制作与应用,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基本规定 2.1 外加剂的选择 2.1.1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通过试验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1.1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 2.1.3掺外加剂混凝土所用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并应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2.1.4掺外加剂混凝土所用材料如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试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应采用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检测项目应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确定,检测条件应与施工条件相同,当工程所用原材料或混凝土性能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再进行试配试验。 2.1.5不同品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应注意其相容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满足要求方可使用。 2.2 外加剂的掺量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 验方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引气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等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控制、质量检验和质量仲裁。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4316—1977《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pH值测定——电位 测定法》、ISO304—1978《表面活性剂——用拉起液膜法测定表面张力》、ISO672—1978《肥皂——水分的挥发物含量的测定——烘箱法》、ISO696—1975《表面活性剂——起泡力的测量——改进罗氏法》、ISO4323—1977《肥皂——氯化物含量测定——电位滴定法》和ISO6889—1982《表面活性剂——用拉起液膜法测定界面张力》。 本标准规定溶液浓度均为重量体积百分比浓度(即1g外加剂固体物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称为1%浓度溶液)。溶液均和蒸馏水配制。 1固体含量试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外加剂的固体物的百分含量。 11仪器 a.分析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1mg); b.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1~200℃); c.带盖称量瓶(25×65mm); d.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12试验步骤 121将洁净带盖称量瓶放入烘箱内,于100~105℃烘3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

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重,其质量为m0。 122将被测试样装入已经恒重的称量瓶内,盖上盖称出试样及称量瓶的总质量为m1。试样称量:固体产品10000~20000g;液体产品30000~50000g。 123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放入烘箱内,开启瓶盖,升温至100~105℃烘干,盖上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重,其质量为m2。 13结果计算 固体物含量按式(1)计算: m2-m0 固体含量(%)=---------×100 (1) m1-m0 式中:m0——称量瓶的质量,g; m1——称量瓶加试样的质量,g; m2——称量瓶加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固体含量试验结果取三个试样测定数据的平均值并精确到01mg。 2密度试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在温度20±1℃下测定混凝土外加剂溶液的密度。 21比重瓶法 211测试条件 a.被测溶液的浓度为1%或5%; b.被测溶液必须清澈,如有沉淀应滤去。 212仪器 a.比重瓶(25或50mL); b.分析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1mg); c.干燥器(风盛变色硅胶); d.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0~200℃);

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的试验研究

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的试验研究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是生产优质混凝土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检测水泥净浆流动度,对比不同矿物组成的熟料及不同条件下的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差异,为高性能水泥生产提供参考。 1 试验用材料 1)水泥、熟料:选择江山南方水泥生产过程中有代表性的样品及小磨制备对比样品。 2)混凝土外加剂:不同时间用户提供的多种外加剂。 2 试验方法 检测水泥、熟料掺入外加剂后的净浆流动度,外加剂掺量按用户提供的推荐掺量加入。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熟料矿物组成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表1 熟料净浆流动度试验记录 试样编号 熟料矿物组成(%) 水泥净浆流动 度 (mm) 窑型 外加剂 C 3S C 2S C 3A C 4AF f-CaO A0 57.57 18.76 6.77 9.73 0.94 238 5000t/d 江山南方 温州用户提 供 聚羧酸1.0% A1 56.77 19.87 7.27 9.46 0.89 257 A2 58.44 18.65 7.75 9.50 0.88 240 A3 51.54 22.45 8.17 9.83 1.06 249 A4 53.57 20.73 8.43 9.90 1.07 244 A5 56.88 17.83 8.86 9.96 1.10 238 B0 56.29 19.31 7.05 9.28 1.27 233 2500t/d 江山南方 B1 47.52 26.68 7.96 9.65 1.54 244 B2 50.08 25.96 7.98 9.44 0.98 238 B3 43.61 31.18 8.43 9.75 1.18 247 B4 56.25 16.88 9.12 10.12 1.75 255 C0 51.23 25.29 7.96 9.94 / 249 5000t/d 常山南方 C1 55.64 20.61 8.24 9.15 / 247 从表1熟料净浆流动度试验结果看: 江山南方5000t/d 和2500t/d 两条生产线熟料,其C 3A 含量从6.77%逐步增加至9.12%,C 3S 含量在43.61%至58.44%之间变动,检测熟料净浆流动度结果比较接近,熟料矿物组成与净浆流动度之间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性,与常山南方5000t/d 的熟料相比,其净浆流动度结果也未有明显差异。 3.2 水泥混合材料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2.1试验用材料 1)熟料:江山南方5000t/d 生产线生产的熟料; 2)矿渣:本地钢铁厂矿渣;

(整理)怎样调整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怎样调整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冯浩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系统试验方法,解析该方法六个实验步骤及相关注意。 关键字:外加剂水泥混凝土适应性 今天本人要与诸位探讨如何进行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的方法。 外加剂与水泥产生不适应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在使用泵送减水剂时发生更频繁。 不相适应的表现首先是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偏小,扩展度更小,可此时减水剂用量已经相当大了,通俗说法就是“打不开”;其次是坍落度损失大,有时甚至出现假凝,即在搅拌开始时水泥浆很稀,可是迅速发粘、变干,出机后混凝土和易性很差;其三是虽然坍落度和扩展度都不小,但是混凝土泌水、也有时滞后1—3小时泌水并且量大;还有时是砂浆包裹不住石子,发生离析但却并未伴大量泌水,如此这般。更有时新拌混凝土中未观察到明显不适应,可硬化后强度偏低。特定外加剂与特定的水泥发生不适应的原因可能来自三方面:水泥特性引起;混凝土组成材料、特别是其中的砂及掺合料引起;外加剂本身匹配不当所引起。究竟哪个是主要原因,就需要经过试验和分析,怎样调整到相适应,就必须进行实验。 于是、从何处着手开始试验,就摆到我们面前了。 第一步宜从检测打算使用的水泥PH值开始,也就是水泥的碱度。用PH试纸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当然用PH计更好。可以用三份水溶解一份水泥,充分搅

拌后沉淀澄清,取清液一滴置于广泛PH试纸上,观察试纸背面变色程度以确定水泥的碱性。一般PH值应在12以上,但也有的普硅水泥只有9-10,个别还更低。试验结果让我们能初步判断:水泥中可溶性碱量大还是小;水泥中的混合材是否含偏酸性的材料或石粉类惰性材料使PH值偏低。 第二步是考察。考察的第一部分是要尽量设法取得该种水泥的熟料分析结果。水泥厂每班做一次熟料的萤光快速分析,每个月有一个平均值,虽然不可能写在水泥合格证上,但也不是一个保密资料。如果我们能得到近期任何一日的熟料分析结果也可以。根据分析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水泥中的四种矿物:铝酸 三钙C 3A,铁铝酸四钙C 4 AF,硅酸三钙C 3 S和硅酸二钙C 2 S的数量。影响水泥适应 性的矿物是铝酸三钙、硅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选择缓凝剂的品种。另外根据熟料分析中的碱和硫含量数据,我们能计算出塑化度值SD,作为复配外加剂时要适当加硫酸盐还是加碱的参考依据。 虽然熟料分析单中的碱是总碱量而非单纯的可溶性碱量,但对我们快速认定SD值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将水泥溶于水后,溶液的碱含量是包括混合材在内的可溶性碱含量,对我们调整适应性的试验可能更有意义。 考察的第二部分是了解熟料磨成水泥时加多少什么种类的混合材。这对分析诸如混凝土泌水,凝结时间异常(过长、过短)的成因都很有帮助。粉磨熟料时混合材只是矿渣(水渣)或粉煤灰,则出来的成品水泥对外加剂尤是缓凝剂的适应性好,但以水渣作混合材的水泥有时泌水,这是因水渣硬度大于熟料,不易磨得与熟料同样细的缘故。混合材是煤矸石、页岩灰、窑皮等火山灰质材时,成品水泥表现为吸附高效减水剂,后者掺量必须增加很多才能得到预计的混凝土坍落度,并且扩展度还达不到要求,往往用了“牺牲剂”的效果也不明显。粉磨时混合材有石灰石粉则成品水泥易产生泌水,粉磨前在水泥中加了存放时间久的陈旧

外加剂与混凝土适应性

外加剂与混凝土适应性的分析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混凝土系统工程中外加剂的科学应用,针对水泥、外加剂,掺合料及混凝土配合比组成等诸方面因素,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从而 为合力解决外加剂适应性问题,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水泥外加剂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水平配合比质量水平 张保 砼外加剂是用于改变水泥反应的进程和新拌与硬化砼的性能。 若要充分发挥外加剂的自身效应,就必须对外加剂—水泥的相互适 应性,以及砼施工过程中的综合技术特征进行研究。其中也包含了 对属于胶结材料体系里的矿物掺合料的合理使用。 外加剂对水泥、砼的适应性既有相同性又有不相同性。相同的是:水泥是砼的主要胶凝材料,如果某种水泥和某种外加剂相互适应,那么用该水泥和该外加剂配置成砼亦应该相互适应。所不同的是,砼中其它材料性质亦可能和外加剂性能发生违勃,比如骨料中 的含碱量过高,掺合料的化学成份等等。故前者是指外加剂和水泥 矿物组成的是否适应,后者是指外加剂和砼所有材料性质的是否适应,并延伸到砼的强度等级、流态指标、搅拌方式、运输距离、施 工方法以及施工环境等等。 外加剂对水泥、砼的适应性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减水率、流 动度、泌水程度、凝结时间、塌落度损失、抗冻抗渗性能等等。这 诸多要素都和外加剂的品种,化学成份以及水泥的矿物组成,砼的

综合技术条件是息息相关的。如何平衡处理好这些因素,使其在予盾中统一,既要外加剂能达到理想的技术效应,又能够使砼获得应有的质量水平,应是砼外加剂应用研究的重点。 虽然外加剂对水泥、砼的适应性是多方面的,但按我国现在以商品砼、泵送砼为主要生产方法的工艺需求。外加剂对砼的适应性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即减水性能,粘聚程度和保塑能力。这三个问题不但是中国砼界高层研究人员所特别关注的,也是世界各国砼专家所予以关注的。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研究成果来看,和我国同济大学的研究成果基本相一致。同济大学材料科学院和工程学院为摸清我国南方各省市诸多水泥品种和各种外加剂的适应性情况,以江苏、上海、浙江、广州、深圳等城市商品砼主要水泥品种和28种外加剂进行了研究性相关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证明,对外加剂—水泥—砼相互适应主要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加剂方面的因素 1、奈系减水剂:生产奈系高效减水剂的主要原料—奈的来源、品位和纯度等对产品的性能有一定影响。奈系高效减水剂在生产过程中的磺化程度越高,则转变为带有磺酸基磺化物的奈环越多,该减水剂的分散作用也增强:水解越充分,则随后的缩聚反应越容易进行,减水剂品质越好。奈系高效减水剂分子的聚合度对其塑化效果有明显影响,一般奈系高效减水剂的聚合度为10左右较好。减水剂的状态也影响其对水泥的塑化效果,粉状减水剂的减水率约比液态减水剂低5%。 2、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作为新一代高性能减水剂,与传统的奈系高效减水剂和密胺系高效减水剂相比,不仅掺量低(0.2%~0.7%),而且塑化效果、控制塌落度损失能力

试验室资质评审混凝土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 1.1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1.2 GB23439-2017<<混凝土膨胀剂>>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为了规范试验室对外加剂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砂浆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等外加剂的进货检验。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仪器设备 4.2试件制备 4.2.1水泥: 应采用基准水泥,若无此种水泥时,可以采用熟料中C3A含量在5%~8%并以二水石膏作调凝剂(若用硬石膏时其掺量不得超过调凝剂总量的1/2)的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4.2.2砂:采用细度模数为2.6~2.9的砂,其质量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

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4.2.3石子:采用粒径为5~20mm 的卵石或碎石,其质量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采用二号级配,其中 5~10mm 占45%,10~20mm 占55%。 4.2.4水:采用清洁的饮用水。 4.2.5外加剂: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 5.试验步骤: 5.1减水率测定 减水率为坍落度基本相同时基准混凝土和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按下式计算. W 0 - W 1 W R = ——————×100 % W 0 式中:W R —减水率,%; W 0—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 3; W 1—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 3. 5.2泌水率比检验: 按下式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 B t B B = ——————×100 % B c 式中:B B —泌水率之比,% B t —掺外加剂混凝土泌水率,% B c —基准混凝土泌水率,% 泌水率的检验和计算方法如下: 先用湿布润湿容积为5L 的带盖筒(内径为185mm ,高20mm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在振动台上振动20s ,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试样表面应比筒口边低约20mm 。自抹面开始计算时间,在前60min ,每隔10min 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min 吸水一次,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每次吸水前5min ,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0mm ,使筒倾斜,以便于吸水。吸水后,将筒轻轻放平盖好。将每次吸出的水都注入带塞的量筒,最后计算出总泌水量,准确至1g ,并按下式计算泌水率。

减水剂以及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

材料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0901班 学号:0904250130 姓名:姜峰

减水剂及减水剂与水泥的相溶性 一.减水剂 1.概念:减水剂是指在混凝土和易性及水泥用量不变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和易性及 强度不变条件下,节约水泥用量的外加剂。 2.形貌组成:外观形态分为水剂和粉剂。水剂含固量一般有20%,40%(又称母液),60%,粉剂含固量一般为98%。 3.减水剂的分类: 根据减水剂减水及增强能力分为:普通减水剂(又称 塑化剂,减水率不小于8%)、高效减水剂(又称超塑化 剂,减水率不小于14%)和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不小 于25%),并又分别分为早强型、标准型和缓凝型。 按组成材料分为:木质素磺酸盐类;多环芳香族盐类; 水溶性树脂磺酸盐类。 4.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几种减水剂为:木质素磺酸钠盐减 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氨基高 高效减水剂,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等。 二.减水剂的作用机理 1.分散作用:水泥加水拌合后,由于水泥颗粒分子引力的作用,

使水泥浆形成絮凝结构,使10%~30%的拌合水被包裹在水泥颗粒之中,不能参与自由流动和润滑作用,从而影响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当加入减水剂后,由于减水剂分子能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使水泥颗粒表面带有同一种电荷(通常为负电荷),形成静电排斥作用,促使水泥颗粒相互分散,絮凝结构破坏,释放出被包裹部分水,参与流动,从而有效地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2.润滑作用:减水剂中的亲水基极性很强,因此水泥颗粒表面 的减水剂吸附膜能与水分子形成一层稳定的溶剂化水膜,这层水膜具有很好的润滑作用,能有效降低水泥颗粒间的滑动阻力,从而使混凝土流动性进一步提高。 3.空间位阻作用:减水剂结构中具有亲水性的聚醚侧链,伸展 于水溶液中,从而在所吸附的水泥颗粒表面形成有一定厚度的亲水性立体吸附层。当水泥颗粒靠近时,吸附层开始重叠,即在水泥颗粒间产生空间位阻作用,重叠越多,空间位阻斥力越大,对水泥颗粒间凝聚作用的阻碍也越大,使得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良好。 4.接枝共聚支链的缓释作用:新型的减水剂如聚羧酸减水剂在 制备的过程中,在减水剂的分子上接枝上一些支链,该支链不仅可提供空间位阻效应,而且,在水泥水化的高碱度环境中,该支链还可慢慢被切断,从而释放出具有分散作用的多羧酸,这样就可提高水泥粒子的分散效果,并控制坍落度损

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水泥对外加剂的适应性 2006-01-11 配制流态化混凝土所使用的外加剂主要有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多环芳烃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多元醇系等,单一外加剂不能满足流态混凝土的流化效果、强度、干缩、抗冻性、耐久性及运输过程中的经时损失要求,为达到综合效果,视混凝土的特性要求,需加入一部分缓凝剂、膨胀剂、早强剂以及上述外加剂的复合。目前较难控制的是混凝土经时损失,从外加剂的调制和加入方式上均应能得到解决,但搅拌站使用的是多家厂商的水泥,有不同的外加剂适应特点,不便于对各种水泥进行专配。为此,对水泥外加剂适应性的控制达到施工特性要求是水泥厂需采取一些技术措施,这也是本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 1 水泥外加剂的作用 外加剂均是表面活性剂,水泥厂所关注的是外加剂的分散作用,尽可能降低立方混凝土用水量,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达到高强度的目的。水泥与水接触即发生水化反应,机械搅拌过程使水泥分散成碎片,但这样的分散体系是不稳定的,特别是过粉磨的小粒径的粒子更容易絮凝,一部分游离水被包裹在絮凝水泥粒子团中间,水泥的持水量与水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水泥的矿物组成及水泥的分散度有一定关系,不同厂家的水泥持水量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持水量决定水泥混凝土用水量,这就构成了各厂家水泥的使用特点。外加剂的分散作用能够提高水泥凝聚体的分散度,改变结合水、吸附水和游离水的比例,提高游离水,以提高水泥浆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其作用机理有: 1)在固-液界面产生吸附,降低颗粒表面能,使水泥分散体的热力学不稳定性降低,获得相对稳定。 2)增大水泥粒子表面的动电电位,从而增大粒子之间的静电排斥,破坏了水泥粒子的絮凝结构。 3)吸附在粒子表面的外加剂形成熔剂化膜,阻止凝聚结构的形成。 4)由于在水泥粒子表面形成吸附层,产生对水泥初期水化的抑制作用,提高了游离水和水泥浆的流动性。 5)引入稳定均匀的微小气泡,减少水泥粒子之间的摩擦,以提高水泥浆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水泥分散体系是固-液分散体系,同时伴随着水泥水化过程和相变过程,随着水化的进行,液体量减少,固相量增大,逐渐失去流动性,在运输及泵运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满足施工要求。水泥的持水量和水化速度是决定用水量及经时损失的主要因素,同时构成了各厂家水泥的特点,有些适应性好,有的较差。水泥用水量可在水泥生产中适当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即助磨剂,加以解决。 2 坍落度及经时损失 坍落度6cm~8cm的基准混凝土,掺外加剂后可得到坍落度为20~22cm的流态混凝土,配置基准混凝土时,用水量越小越好,水灰比低,混凝土强度越高。现原则上要求每立方混凝土用水量控制在185kg内,各水泥厂用水量相差较大,这与水泥熟料、混合材种类及水泥细度有很大关系,用水量低的水泥混凝土强度较好。新配混凝土随时间的延长,坍落度逐渐减小,最终失去流动性,其损失的速度取决于外加剂的品种。 拌和温度及水泥的早期硬化特性!坍落度及经时损失机理主要是水泥水化反应所引起的物理凝聚现象,在这里只谈一谈水泥的水化影响。水泥的水化速度影响有矿物组成及水泥细度,

浅谈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

浅谈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 发表时间:2018-03-14T13:54:57.0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作者:冯岩军 [导读]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改善,建筑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山东广信工程试验检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改善,建筑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提供高质量和高性能的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而混凝土外加剂具有提高混凝土质量的效果,对于建筑物来说可以增加稳固性等,因此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也成为工程建筑的热点难题,在进行混凝土搅拌前,要首先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进行试验。 关键词:水泥,试验,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 前言: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外加剂由于具备一定的优势而被建筑施工广泛的应用。然而混凝土外加剂并非是统一规格的,在不同厂家的生产外加剂中也有不同,不同的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也不同,因此要做好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才能确保外加剂添加后混凝土的质量。本文首先对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进行相关的分析,支出了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试验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影响二者适应性的要素,并阐述了解决二者适应性的办法。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水泥厂、混凝土预拌长以及外加剂生产厂共同协商来实现,这样既可以高效的利用资源,也可以避免相应的资源浪费,为建筑企业增加利润的空间。 一、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检验具有必要性 工程建筑中使用的非基准水泥即使符合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也一样存在相应的剂量定量与化学成分定性适应性的情况,也可能发生不适应的现象。因此据一项研究表明,普通的减水剂包括木钙、木钠、木镁等对调凝剂中的无水石膏、硬石膏、半水石膏等均存在化学上的不适应问题,使用外加剂以后要增加用水量。而外加剂的适应问题与铝酸三钙的含量有关。不同产地的水泥中含有的成分不同,因此混凝土的外加剂并非与所有的水泥相适应。只有以试验的方式对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进行检测,最后得出相应的最优掺量,才能进行混凝土的大规模拌制。因为如果混凝土外加剂的添加多出了最优掺量,那么即使加再多的外加剂也不会起到建水的作用,而相反可能会增加副作用。同时,如果低于最优掺量,那么水泥的产品的见谁了会大规模降低。在实际工程建筑中,外加剂的掺量受到环境的因素影响,包括温度的配比等,如果温度和配比不变,适当的增加少量的缓凝剂具有延长混凝土初凝的时间效果。相反如果已经增加了最优掺量时,再继续增加掺量,那么缓凝的效果会降低。 二、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 了解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情况,就要首先明确有那些影响因素。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水泥、外加剂、骨料添加以及环境因素等。 (一)水泥方面的因素 水泥中含有的化学元素C3A,能够在水中迅速融化成铝酸钙,在有石膏存在的情况下,会生产钙矾石等产物,从而降低减水剂的碱水作用。所以C3A的含量也会相应增加,对减水剂的吸附效果也会相应变小。其次,水泥的鲜度和温度也是影响其与外加剂适应的要素之一,水泥放置的时间越短,高效减水剂对它的作用的效果会越差。同样温度越高在添加减水剂以后塑化的效果也就越差。相应的水泥的减水剂减水率也会变成,导致混凝土出现大幅度坍塌的现象,给建筑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再次,水泥的颗粒,虽然水泥颗粒级配对减水剂的掺量不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在减水剂中的掺量较大或者水胶较大的情况下,会导致水泥浆体出现流动的现象发生,导致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增大。而掺有减水剂的泥浆,通常浓度越大,浆体的流动效果就越好。因此水泥颗粒表面对减水剂的初始吸附会导致水泥浆的初始流动发生改变,导致水泥的吸附量降低。最后,水泥的含碱量。含碱量大的水泥塑化效果较差,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也会相应的增长,因此减水剂的塑化效果也会相应变短,因此其坍塌现场会时有发生。另外,碱对缓凝剂也有一定的选择性能,高碱水泥应使用酸性缓凝剂。另外,水泥的品种选择也应主义混合材的挑选,混合材的性质、掺水量和品种是影响减水剂的关键。通常混合超量有高炉矿渣粉、火山灰、粉煤灰等,好的减水剂对于火山灰等的适应新较差,对矿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适应效果较好。 (二)外加剂 首先,减水剂的种类是影响适应性的关键所在,粉剂的减水率通常通常会比液体状态低5%,水解越彻底,那么混凝土的凝聚时间就会越短,化学反应也更加容易进行,减水剂的减水率相应的也越高。通常高效的减水剂掺量会变小,其塑化的效果也会不断增加,对于经常出现假凝的水泥,可以使用这些缓凝剂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速度也会影响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同,其分散效果、凝结时间,可以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硬化与耐久性能。混凝土搅拌的速度同样会更快,导致水泥颗粒表面发生相应的硬化。快速搅拌会捯饬水泥颗粒表面遭到破坏,水泥浆体结构也会因此而发生损失并产生较大的而影响。 三、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的双向适应性 高性能高强的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导致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存在一定的适应性问题,因此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由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局域适应的关系,因此在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状况发生时,要求外加剂改变自身的成分和性能,从而来确保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通常,单纯的依靠外加剂的调整和配方不足以适应水泥的特性,依靠技术也难于实现。因此,在缓凝剂坍塌问题的解决上是较难的,因此混凝土外加剂要与水泥相互适应。在添加外加剂的同时,也要考虑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这样才能确保外加剂能够增加混凝土的质量,提升建筑物的性能。 四、如何提高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第一,提高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就要做好选料,包括水泥和外加剂的选择。因此首先要从水泥上下手,选择适合的优质水泥,同时在外加剂的掺加工艺上要选用有经验的师傅进行混合配比。建议采用少量多次掺加和后掺法来增加混凝土的性能。如果遇到了坍塌严重的混凝土,则可以采用增加外加剂掺量或者注意用水量的特点。 第二,混凝土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较为复杂,需要水泥厂、外加剂长与预拌混凝土长共同合作,对于每一批生产的水泥和外加剂分别进行检测,尽可能的将适应性较好的外加剂与水泥配合使用,这样可以避免原材料的浪费,同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能够让施工更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201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 范2013 篇一:《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告 第146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19-2003,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2.1.2、6.2.3、6.2.4、7.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3年4月25日 目次

1 总则 2 基本规定 2.1 外加剂的选择 2.2 外加剂掺量 2.3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3 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 3.1 品种 3.2 适用范围 3.3 施工 4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 4.1 品种 4.2 适用范围 4.3 施工 5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5.1 品种 5.2 适用范围 5.3 施工 6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 6.1 品种 6.2 适用范围 6.3 施工 7 防冻剂

7.1 品种 7.2 适用范围 7.3 施工 7.4 掺防冻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8 膨胀剂 8.1 品种 8.2 适用范围 8.3 掺膨胀剂混凝土(砂浆)的性能要求8.4 设计要求 8.5 施工 8.6 混凝土的品质检查 9 泵送剂 9.1 品种 9.2 适用范围 9.3 施工 10 防水剂 10.1 品种 10.2 适用范围 10.3 施工 11 速凝剂 11.1 品种 11.2 适用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