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讲解_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知识讲解_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知识讲解_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知识讲解_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知识梳理】

要点一:直线坐标系

(1)定义:一条给出了原点、度量单位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或者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直线坐标系. 要点诠释:

一般地,我们约定数轴水平放置,正方向为从左到右.

(2)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法则:P ←????

→一一对应

实数x . (3)记法:如果点P 与实数x 对应,则称点P 的坐标为x ,记作P (x ).

当x >0时,点P 位于原点右侧,且点P 与原点O 的距离|OP |=x ;当x <0时,点P 位于原点左侧,且点P 与原点的距离|OP |=-x

要点二:向量及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定义: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叫做位移向量,本书简称为向量.从点A 到点B 的向量,

记作AB u u u r .点A 、B 分别叫做向量AB u u u r

的起点、终点.

向量的长度:线段AB 的长叫做向量AB u u u r 的长度,记作|AB u u u r

|.

相等的向量:数轴上同向且等长的向量叫做相等的向量.

数量:我们可用实数表示数轴上的一个向量AB u u u r ,这个实数叫做向量AB u u u r

的坐标或数量.

要点诠释:

要正确区分向量、向量的长度、向量的坐标(数量)这几个概念,它们分别用AB u u u r

、||AB uuu r 、AB 来表示;两个

向量相等,必须长度和方向都相同;零向量是起点和终点重合的向量,它的长度为0,方向不确定.

(2)位移向量的和:在数轴上,如果点A 作一次位移到点B ,接着由点B 再作一次位移到点C ,则位移AC u u u r

叫做位移AB u u u r

与位移BC uuu r 的和,记作AC AB B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要点诠释:

作和向量的规律特点:前一个向量的终点是下一个向量的起点(尾首相接),而和向量是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首尾相连).

(3)数量和: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具有关系AC =AB+BC .

要点诠释:

①这个公式反映了数轴上向量加法的坐标运算法则,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

②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有关系AC =AB+BC ,但不一定有|AC u u u r |=|AB u u u r

|+|BC uuu r |,它与A 、B 、C 三

个点的相对位置有关.

(4)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向量的坐标计算公式:设AB u u u r

是数轴上的任意一个向量,点A 的坐标为1x ,点

B 的坐标为2x ,则21AB x x =-.

一般地,数轴上的任意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它的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用d (A ,B )表示A ,B 两点的距离,可得数轴上两点A ,B 的距离公式是21()||||d A B AB x x ==-,.

要点三: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平面上有两点A (1x ,1y ),B (2x ,2y ) ,则

两点间的距离为d (A ,B )=|AB |=2

2

2121()()x x y y -+-.

要点诠释: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一个很重要的公式,要熟练地掌握,记住公式的形式,对于两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相等的情况,可以直接利用距离公式的特殊情况求解.

要点四:中点坐标公式

若A (1x ,1y )、B (2x ,2y ),则线段AB 的中点M (x ,y )的坐标计算公式为122x x x +=

,12

2

y y y +=. 要点诠释:

此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注意把问题向数轴上转化,体现了数学上的转化思想. 要点五:坐标法

1.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代数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叫做坐标法,其体现的基本思想是数形结合思想.

2.用解析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1)选择坐标系.坐标系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以后的论证是否简洁.原则:选择坐标系要使得问题所涉及的坐标中尽可能多地出现零.为此,常常有以下约定:①将图形一边所在的直线或定直线作为x 轴.②对称图形,则取对称轴为x 轴或y 轴.③若有直角,则取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④可将图形的一个定点或两个定点连线的中点作为原点.

(2)标出图形上有关点的坐标,按已知条件用坐标表示等量关系. (3)通过以上两个程序,把几何问题等价转化为代数式来计算. 【典型例题】

类型一:向量及数轴上点的距离公式

例1.已知A 、B 、C 是数轴上任意三点.

(1)若AB =5,CB =3,求AC ; (2)证明:AC+CB =AB ;

(3)若|AB |=5,|CB |=3,求|AC |. 【答案】(1)2(2)略(3)2或8

【解析】 (1)AC =AB+BC =AB -CB =5-3=2.

(2)证明:设数轴上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 x 、B x 、C x ,则AC+CB =(C A x x -)+(B C x x -)=B A x x AB -=,

故AC+CB =AB .

(3)当点C 在A 、B 两点之间时,由下图①可知|AC |=|AB |-|BC |=5-3=2;

当点C 在A 、B 两点之外时,由上图②可知|AC |=|AB |+|BC |=5+3=8. 综上所述,|AC |=2或8.

【总结升华】 向量及向量长度的计算应熟练地运用公式AB =B A x x -,及|AB |=||||B A A B x x x x -=-进行求解.对于(3)要注意点B (或点C )的位置,若不确定应分类讨论.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x a b =+,2x a b =-. 求AB 、BA 、d (A ,B )、d (B ,A ).

【答案】2b - 2b 2||b 2||b

【解析】 21AB x x =-=()()2a b a b b --+=-,

12()()2BA x x a b a b b =-=+--=,

d (A ,B )=21||2||x x b -=, d (B ,A )=12||2||x x b -=.

【变式2】 关于位移向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数轴上任意一个点的坐标有正负和大小,它是一个位移向量

B .两个相等的向量的起点可以不同

C .每一个实数都对应数轴上的唯一的一个位移向量

D .AB u u u r

的大小是数轴上A 、B 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

【答案】 B

【解析】 一个点的坐标没有大小,每个实数对应着无数个位移向量。||||B A AB x x =-u u u r

,不一定为||||||||B A AB x x =-u u u r

.故选B .

【变式3】化简AB AC B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等于 ( ) A .2BC u u u r B .零位移 C .2BC -u u u r D .2AC u u u r

【答案】 C

【解析】 ∵ AB AC CB AC B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2AB AC BC AC BC AC BC B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故选C .

【总结升华】 巧用公式AC AB B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例2.已知A 、B 是直线l 上的定点,C 点在线段AB 上,D 点在AB 的延长线上,且AB =6,||||43

||||AC AD CB D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求向量DC u u u r

的坐标.

【答案】420

7

- 【解析】 如图,以l 为数轴,不妨令A 为坐标原点,点B 在数轴上的坐标为6,设C 、D 在数轴上的坐标分别为1x 、2x ,

由图可得11||463||x AC AC CB x CB ===-u u u r u u u r ,解得1247x =,又22||4

63

||x AD AD BD x DB ===-u u u r

u u u r ,解得224x =.

∴ 向量DC u u u r 的坐标124

207

DC x x =-=-.

类型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中点坐标公式

例3.已知点A (-3,4),B (2,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得|PA |=|PB |,并求出|PA |的值.

【思路点拨】本题利用x 轴上点的坐标特点,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题。 【解析】 设P (x ,0),则有

||PA =;

||PB ==.

由|PA |=|PB |=

解得95x =-

,从而得905P ??

- ???

,,且||PA =.

【总结升华】寻找题中的关系,并利用关系求解是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点(1,2),A B -,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PA PB =。

【答案】P 的坐标为(1,0)

例4.已知菱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 (a ,b ),B (-b ,a ),O (0,0),求它的第四个顶点C 的坐标. 【答案】(a -b ,a+b )

【解析】 ∵ ||||OA OB ==

||AB =

∴ ||||AB OA ≠,且||||AB OB ≠. ∴ A 、B 为两相对顶点. 由

22O C A B x x x x ++=,22

O C

A B y y y y ++=

得 C x a b =-,C y a b =+,

∴ 顶点C 的坐标为(a -b ,a+b ).

【总结升华】 弄清概念,记准公式,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举一反三:

【变式1】平行四边形ABCD 的顶点A (-1,-2),B (3,-1),C (5,6),求顶点D 的坐标。

【答案】(1,5)

例5.已知△ABC 的顶点分别为A (-a ,0),B (a ,0),C (0).

(1)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2)求这个三角形的中线长.

【思路点拨】(1)已知三角形三顶点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三边长即可证明。(2)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三边中点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得中线长。

【答案】(1)略(2|a

【解析】 (1)证明:||2||AB a ==,

||2||BC a ==,

22||(0)(03)2||CA a a a =--+-=.

∵ |AB |=|BC |=|CA |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2)由(1)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 它的三条中线长相等.

∵ 线段AB 的中点坐标是0(00)2a a -+??

=

???

,,,

即线段AB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O ,又点C 的坐标为(0,3a ), 线段OC 是△ABC 的一条中线,它的长为||3||OC a =, 故这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长均为3||a .

【总结升华】(1)此三角形的顶点都是特殊点,点A 、B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遇到这类题目要特别注意

审题,画出草图,切忌盲目计算.本题若取BC 边的中点,计算BC 边上中线的长,不仅增加了计算量,而且容易出错.此题意图在于训练审题和计算技巧.(2)已知平面内三点,判断三点位置关系的方法:第一步求出三点两两确定的线段长度,第二步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作出判断.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三角形的顶点分别为A (1,-1),B (-1,3),C (3,0). (1)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2)求△ABC 的面积.

【解析】 (1)证明:∵ 22||(11)[3(1)]2025AB =--+--==,

22||(31)[0(1)5AC -+--=, 22||[3(1)(03)255BC =--+-==,

∴ 2

2

2

||||||AB AC BC +=,

∴ △ABC 是以A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2)∵ 由(1)知∠A 为直角, ∴ △ABC 的面积11

||||255522

S AB AC =

=??=g . 【总结升华】先求出每两个点间的距离,再用勾股定理验证即可.根据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利用三角形的面积

公式可以求出面积.

例6.求函数22()1237413f x x x x =-++-+的最小值.

【答案】42 【解析】221227(6)1x x x -+=-+Q ,

22413(2)9x x x -+=-+

∴ 如图所示,可设A (6,1)、B (2,3)、P (x ,0),则 ()||||f x PA PB =+.

要求()f x 的最小值,只需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PA |+|PB |最小. 设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B ′,则B ′(2,-3). ∴

||AB '==

∴ 当B '、P 、A 三点共线时取等号,即|PA |+|PB |

的最小值为()f x

的最小值为. 【总结升华】(1)涉及无理式,尤其是含平方根的形式,可以通过构造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 (2)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常常用到对称的思想. 举一反三:

【变式1】

求函数y =

【解析】 原函数化为

y .

设A (0,2),B (1,-1),P (x ,0),借助几何图形可知它表示x 轴上的动点P 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的和. 当A 、P 、B 三点共线时,函数取得最小值. ∴

min ||y AB ===.

例7.已知一个函数与函数2

23y x x =--+的图象关于点M (2,1)成中心对称,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思路点拨】设出所求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的坐标,然后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这个点关于M 点的对称点,这个对称点一定在已知曲线上,把对称点的坐标代入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可得。

【答案】2

1023y x x =-+

【解析】 设A (x .y )是所求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

∵ 两函数的图象关于点M 成中心对称,∴ 点A 关于点M 的对称点B (0x ,

0y )一定在函数2

23y x x =--+的图象上.

∵ 线段AB 的中点是M ,

∴ 002212

x x y y +?=???+?=??,,

∴ 0042x x y y =-??

=-?,

.

而点B (0x ,0y )在函数2

23y x x =--+的图象上,

即2

00023y x x =--+.

∴ 2

2(4)2(4)3y x x -=----+, 即2

1023y x x =-+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

【总结升华】本题中点A 、B 都是动点,且分别位于两条不同的曲线上,它们由对称相联系.解题的过程是用

点A 的坐标表示点B 的坐标,然后由点B 在已知函数的图象上,代入点B 的坐标,从而得到点A 的坐标满足的函数关系式.

举一反三:

【变式1】点P (2,-1)关于点(3,4)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A .(1,5) B .(4,9) C .(5.3) D .(9,4)

【答案】 B

【解析】 设所求的点的坐标为(x ,y ),由

232x +=,(1)

42

y +-=,得x =4,y =9.故选B . 【总结升华】一般地,点00()x y ,

关于点(a ,b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02a x -,02b y -). 类型三:坐标法

例8.用坐标法证明:如果四边形ABCD 是矩形,则对任一点M ,等式2

2

22

AM CM

BM DM +=+成立。

【思路点拨】根据矩形的特征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出各点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坐标公式写出所求线段

的长度。

【证明】取矩形ABCD 的两条边,AB ,AD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有A (0,0),B (a ,0),C (a ,b ),D (0,b )

在平面上任取一点(,)M m n ,因为2

2

2222()()AM CM

m n m a n b +=++-+-

22

2222()()BM DM m a n n b m +=-++-+

所以2

2

22

AM CM

BM DM +=+

【总结升华】本题利用解析法,合理建立坐标系,设出各点坐标进行求解证明。 举一反三:

【变式1】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求证:2

2

2

2

2()AB AC AD DC +=+ 【证明】以BC 为x 轴,BC 的中点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设(,0),(,0),(0,0),(,)B a C a D A b c - 则2

2

22

22(),()AB b a c AC

b a

c =++=-+

2

2

2222()AB AC a b c +=++

而2

2

222

2()2()AD DC a b c +=++ 故2222

2()AB AC AD DC +=+。

平面直角坐标系经典题含答案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测试题(一)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相信你一定会选对!) 1.某同学的座位号为(),那么该同学的位置是( ) (A )第2排第4列 (B )第4排第2列 (C )第2列第4排 (D )不好确定 2.下列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点是( ) (A )(2,3) (B )(2,-3) (C )(-2,-3) (D )(-2,3) 3.若轴上的点到轴的距离为3,则点的坐标为( ) (A )(3,0) (B )(0,3) (C )(3,0)或(-3,0) (D )(0,3)或(0,-3) 4.点(,)在轴上,则点坐标为( ). (A )(0,-4) (B )(4,0) (C )(-2,0) (D )(0,-2) 5.一个长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为(-1,-1),(-1,2),(3,-1)?,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 ) (A )(2,2) (B )(3,2) (C )(3,3) (D )(2,3) 6.线段AB 两端点坐标分别为A (),B (),现将它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A 1B 1,则A 1、B 1的坐标分别为( ) (A )A 1(),B 1() (B )A 1(), B 1(0,5) (C )A 1() B 1(-8,1) (D )A 1() B 1() 7、点P (m+3,m+1)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为( ) A .(0,-2) B .(2,0) C .(4,0) D .(0,-4) 8、点P (x,y )位于x 轴下方,y 轴左侧,且x =2 ,y =4,点P 的坐标是( ) A .(4,2) B .(-2,-4) C .(-4,-2) D .(2,4) 9、点P (0,-3),以P 为圆心,5为半径画圆交y 轴负半轴的坐标是 ( ) A .(8,0) B .( 0,-8) C .(0,8) D .(-8,0) 10、将某图形的横坐标都减去2,纵坐标保持不变,则该图形 ( ) A .向右平移2个单位 B .向左平移2 个单位 C .向上平移2 个单位 D .向下平移2 个单位 11、点 E (a,b )到x 轴的距离是4,到y 轴距离是3,则有 ( ) A .a=3, b=4 B .a=±3,b=±4 C .a=4, b=3 D .a=±4,b=±3 12、如果点M 到x 轴和y 轴的距离相等,则点M 横、纵坐标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互为相反数 C .互为倒数 D .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13、已知P(0,a)在y 轴的负半轴上,则Q(2 1,1a a ---+)在( ) A 、y 轴的左边,x 轴的上方 B 、y 轴的右边,x 轴的上方 14.七年级(2)班教室里的座位共有7排8列,其中小明的座位在第3排第7列,简记为(3,7),小华坐在第5排第2列,则小华的座位可记作__________. 15. 若点P (,)在第二象限,则点Q (,)在第_______象限. 16. 若点P 到轴的距离是12,到轴的距离是15,那么P 点坐标可以是________. 17.小华将直角坐标系中的猫的图案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平移前猫眼的坐标为(-4,3),(-2,3),则移动后

(完整版)3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及经典练习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 1、记作(a ,b ); 2、注意:a 、b 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历史: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最早引入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 ; 2、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 3、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 平行于x 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 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三、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四、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五、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一、判断题 (1)坐标平面上的点与全体实数一一对应( ) (2)横坐标为0的点在 轴上( ) (3)纵坐标小于0的点一定在轴下方( ) (4)到 轴、 轴距离相等的点一定满足横坐标等于纵坐标( ) 坐标轴上 点P (x ,y ) 连线平行于 坐标轴的点 点P (x ,y )在各象限 的坐标特点 象限角平分线上 的点 X 轴 Y 轴 原点 平行X 轴 平行Y 轴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第一、 三象限 第二、四象限 (x,0) (0,y) (0,0) 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不同 x >0 y >0 x <0 y >0 x <0 y <0 x >0 y <0 (m,m) (m,-m) P (x ,y ) P (x ,y -a ) P (x -a ,y ) P (x +a ,y ) P (x ,y +a ) 向上平移a 个单位 向下平移a 个单位 向右平移a 个单位 向左平移a 个单位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测试题(9班专用) 一、填空题 1.已知点A (0,1)、B (2,0)、C (0,0)、D (-1,0)、E (-3,0),则在y 轴上的点有 个。 2.如果点A ()b a ,在x 轴上,且在原点右侧,那么a ,b 3.如果点()1,-a a M 在x 轴下侧,y 轴的右侧,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4.已知两点A ()m ,3-,B ()4,-n ,若AB ∥y 轴,则n = , m 的取值范围是 . 5.?ABC 上有一点P (0,2),将?ABC 先沿x 轴负方向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沿y 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三角形上与点P 相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6,如图所示,象棋盘上,若“将”位于点 (3,-2),“车”位于点(-1,-2),则“马”位于 . 7,李明的座位在第5排第4列,简记为(5,4),张扬的座位在第3排第2列,简记为(3,2),若周伟的座位在李明的后面相距2排,同时在他的左边相距3列,则周伟的座位可简记为 . 8.将?ABC 绕坐标原点旋转180后,各顶点坐标变化特征是: . 二、选择题 9.下列语句:(1)点(3,2)与点(2,3)是同一点;(2)点(2,1)在第二象限;(3)点(2,0) 在第一象限;(4)点(0,2)在x 轴上,其中正确的是( ) A.(1)(2) B.(2)(3) C.(1)(2)(3)(4)D. 没有 10.如果点M ()y x ,的坐标满足 0=y x ,那么点M 的可能位置是( ) A.x 轴上的点的全体 B. 除去原点后x 轴上的点的全体 C.y 轴上的点的全体 D. 除去原点后y 轴上的点的全体 11.已知点P 的坐标为()63,-2+a a ,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是( ) A.(3,3) B.(3,-3) C. (6,-6) D.(3,3)或(6,-6) 12.如果点()3,2+x x 在x 轴上方,y 轴右侧,且该点到x 轴和y 轴的距离相等,则x 的值为( ) A.1 B.-1 C.3 D.-3 13.将某图形的各顶点的横坐标减去2,纵坐标保持不变,可将该图形( ) A.横向右平移2个单位 B.横向向左平移2个单位 C.纵向向上平移2个单位 D.纵向向下平移2个单位 14.下面是小明家与小刚家的位置描述: 小明家:出校门向东走150m ,再向北走200m ; 马将车8题图

(完整版)《平面直角坐标系》典型例题解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章节复习 知识点1: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知识解析: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符号特征如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1、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M(-2,3)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2x+1)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若点P(a,a-2)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A.-2<a<0 B.0<a<2 C.a>2 D.a <0 4、点P(m,1)在第二象限内,则点Q(-m,0)在() A.x轴正半轴上 B.x轴负半轴上 C.y轴正半轴上 D.y轴负半轴上 5、若点P(a,b)在第四象限,则点M(b-a,a-b)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 -- ,在第四象限,则实数x的取值范 A x x 围是. 7、对任意实数x,点2 ,一定不在 - (2) P x x x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8、如果a -b <0,且ab <0,那么点(a ,b)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 象限. 9、已知点A (1,b)在第一象限,则点B (1 – b ,1)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0、点M (x ,y )在第二象限,且| x | – 2 = 0,y 2 – 4 = 0,则点M 的坐标是( ) A (– 2 ,2) B .( 2 ,– 2 ) C .(—2, 2 ) D 、(2,– 2 ) 11、若0<a <1,则点M (a – 1,a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2、已知点P (3k – 2,2k – 3 )在第四象限.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A 、23 <k < 32 B 、k <23 C 、k >32 D 、都不对 13. 下列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点是( ) A. (2,3) B. (2,-3) C. (-2,-3) D. (-2,3) 14. 点P 的横坐标是-3,且到x 轴的距离为5,则P 点的坐标是( )

(完整版)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大全

初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大全 1、有序数对: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队,叫做有序数对。 2、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两坐标轴的交战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第一象限:x>0,y>0 第二象限:x<0,y>0 第三象限:x<0,y<0 第四象限:x>0,y<0 横坐标轴上的点:(x,0) 纵坐标轴上的点:(0,y) 4、距离问题:点(x,y)距x轴的距离为y的绝对值 距y轴的距离为x的绝对值 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点A(x1,0)点B(x2,0),则AB距离为x1-x2的绝对值 点A(0,y1)点B(0,y2),则AB距离为y1-y2的绝对值 5、绝对值相等的代数问题:a与b的绝对值相等,可推出 1)a=b或者 2)a=-b 6、角平分线问题 若点(x,y)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 若点(x,y)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 7、对称问题:一点关于x轴对称,则x同y反 关于y轴对称,则y同x反 关于原点对称,则x反y反 8、距离问题:坐标系上点(x,y)距原点距离为 坐标系中任意两点(x1,y1),(x2,y2)之间距离为 9、中点坐标:点A(x1,0)点B(x2,0),则AB中点坐标为 10、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 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 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1

平面直角坐标系常见题型

平面直角坐标系常见题型 1.数轴上表示5的点与表示 – 1的点之间的距离是 ; 2.已知数轴上的点A 、B 所对应的实数分别是2.1-和 4 3 ,那么A B = . 3.经过点Q (2,0)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 . 4.经过点P (-1,5)且垂直于y 轴的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 . 5.点(2,3)P -在第___________象限. 6.如果点A (a ,b )在第三象限,那么ab _____0 (填“<”,“=”或“>”) . 7.如果点A (2,n )在x 轴上,那么点B (2-n ,1+n )在第_________象限. 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3a -,2)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那么a 的值是 . 9.如果点P 在第二象限,且点P 到x 轴的距离是3,到y 轴的距离是5,那么点P 的坐标是 . 10.点A (–2,3)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的坐标为 ; 11.点P (–1,0 )关于y 轴的对称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 12.点A (–3,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 ′的坐标为 ; 13.已知点P (1-m ,2)与点Q (1,2)关于y 轴对称,那么m =____________. 14.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将点(3,2)A -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所得的点的坐标是 ________________.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2,6)向下平移3个单位到达点N ,点N 在第______象限. 16.已知△ABC 的顶点坐标是A (-1,5)、 B (-5,5)、 C (-6,2). (1)分别写出与点A 、B 、C 关于原点O 对称的点A ' 、B '、C '的坐标; A '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C ' ____________; (2)在坐标平面内画出 △C B A ''';(写结论) (3)△C B A '''的面积的 值等于____________. B A C 6 5 4 3 2 1 O 1 -6 2 3 4 5 6 x y -5 -4 -3 -2 -1 -1 -2 -3 -4 -5 -6

平面直角坐标系专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专题 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 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 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 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 ,过P 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 轴,y 轴上,垂足所对应的数a,b 分别叫点P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有序数对(a ,b )称为点P 的坐标。 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注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点P 到轴的距离: 点p (x ,y )到x 轴的距离为 ,到y 轴的距离为 。 六类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①象限点②轴上点③平行于轴的直线上点④象限角平分线上点⑤到两轴距离相等的点⑥对称点 例题与习题: 1.已知点P(3a-8,a-1). (1) 点P 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为 ;(2) 点P 在第二象限,并且a 为整数,则P 点坐标为 ; (3) Q 点坐标为(3,-6),并且直线PQ ∥x 轴,则P 点坐标为 . 2.如图的棋盘中,若“帅” 位于点(1,-2)上, “相”位于点(3,-2)上, 则“炮”位于点___ 上. 3.如图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若用(0,0)表示A 点,(0,4)表示B 点,那么C 点的位置可表示为 。 4.过两点A (3,4),B (-2,4)作直线AB ,则直线AB( ) A 、经过原点 B 、平行于y 轴 C 、平行于x 轴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点)1,2(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的坐标是 ;点)3,2(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B 的坐标是 ;点)2,1( C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C 的坐标是 . A B C 第3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型例题含答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点复习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记作),(b a 。注意a 与b 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2.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相互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通常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A ,过点A 作横轴的垂线,垂足在横轴上的坐标为a ,过点A 作纵轴的垂线,垂足在纵轴上的坐标为b ,有序实数对),(b a 叫做点A 的坐标,其中a 叫横坐标,b 叫做纵坐标。 3.各象限内的点与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4. 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5.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6.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y x P 到X 轴距离为y ,到y 轴的距离为x 。 7.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简单记为“左减右加,上加下减” 二、典型例题讲解 考点1: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2,3)在第( )象限.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2.若点)2,(-a a P 在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2<<-a B.20<a D.0

(完整版)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doc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 1 、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2 、 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一点 P 的坐标,都和惟一的一对 有序实数对 ( a,b ) 一一对应;其中, a 为横坐标, b 为纵坐标坐标; 3 、 x 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 0 ; y 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 0 ; Y 坐标轴上的点 不属于 任何象限; b P(a,b) 4 、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征: 1 象限 横坐标 x 纵坐标 y -3 -2 -1 0 1 a x -1 第一象限 正 正 -2 第二象限 负 正 -3 第三象限 负 负 第四象限 正 负 小结:( 1 )点 P ( x, y )所在的象限 横、纵坐标 x 、 y 的取值的正负性; ( 2 )点 P ( x, y )所在的数轴 横、纵坐标 x 、 y 中必有一数为零; y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P (a,b) ,则 a 点 P 到 x 轴的距离为 b P ( a, b ) (1 ) b ; ( 2 )点 P 到 y 轴的距离为 a ; (3 ) 点 P 到原点 O 的距离为 PO = a 2 b 2 b 6 、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O a x a) 在与 x 轴平行的直线上, 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 Y A B 点 A 、 B 的纵坐标都等于 m ; m X b) 在与 y 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 Y C 点 C 、 D 的横坐标都等于 n ; n D X

平面直角坐标系题型总结

《平面直角坐标系》 考点1: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知识解析: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符号特征如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1、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M(-2,3)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2x+1)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若点P(a,a-2)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A.-2<a<0 B.0<a<2 C.a>2 D.a<0 4、点P(m,1)在第二象限内,则点Q(-m,0)在() A.x轴正半轴上 B.x轴负半轴上 C.y轴正半轴上 D.y轴负半轴上 5、若点P(a,b)在第四象限,则点M(b-a,a-b)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 A x x -- ,在第四象限,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7、对任意实数x,点2 (2) P x x x - ,一定不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8、如果a-b<0,且ab<0,那么点(a,b)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考点2:点在坐标轴上的特点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 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坐标原点(0,0) 4、已知点P(m,2m-1)在y轴上,则P点的坐标是。 考点3:对称点的坐标 知识解析: 1、关于x轴对称A(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 2、关于y轴对称A(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 3、关于原点对称A(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 1、点M(2 -,1)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2 -,1 -)B. (2,1) C.(2,1 -) D. (1,2 -)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点(2,-3)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点 是(). A.(-3,2) B.(3,-2) C.(-2,3) D.(2,3) 3、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上,点B的坐标为 (2,1).如果将矩形OABC绕点O旋转180°,旋转后的图形为矩形OA1B1C1, 那么点B1的坐标为( ). A. (2,1) B.(-2,l) C.(-2,-l) D.(2,-1) 4、若点A(2,a)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B(b,-3)则ab的值 是 .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2)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点 B(a,2),则a=. 6、点A(1-a,5),B(3,b)关于y轴对称,则a+b=______. 7、如果点(45) P- ,和点() Q a b ,关于y轴对称,则a的值 为.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一、目标与要求 1.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3.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 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4.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5.坐标表示平移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的应用。 二、重点 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 三、难点 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其中a表示横轴,b表示纵轴。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

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 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 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 系的原点。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 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 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 坐标。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 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 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4)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到x轴的距离为|y|;点到y轴的距离为|x|;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x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 (2)关于y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横反纵同) (3)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与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横纵皆反) 8.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的点和坐标的规律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 适用学科初中数学适用年级初中二年级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60 知识点1、物体位置的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标1、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 2、会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教学重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和由坐标变化探求图形之间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思考我们能否用数字来表示棋子的位置呢?

二、复习预习 数轴 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记为0;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 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称为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单位长度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 如上图,利用数轴能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呢?接下来我们将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行、列定位法 2,方向定位法 3、经纬定位法 4,区域定位法 5,方格定位法

考点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坐标轴: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称为y轴,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O为原点 3、象限: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平面,两条坐标轴将平面分成的四个区域称为象限,按逆时针顺序分别记为第一、二、三、四象限

专题八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综合题

专题八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综合题 1.如图,⊙P 的半径为2,圆心P 在抛物线y =x 2-2上运动,当⊙P 与x 轴相切时,圆心P 的坐标为_______. 2.如图,⊙O 的半径为2,C 1是函数y =12x 2的图象,C 2是函数y =-12 x 2的图象,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 3.如图,矩形ABCD 的长AB =6 cm ,宽AD =3 cm .O 是AB 的中点,OP ⊥AB ,两半 圆的直径分别为AO 与OB .抛物线y =ax 2经过C 、D 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cm 2. 4.如图,C 是⊙O 优弧ACB 上的中点,弦AB =6 cm ,E 为OC 上任意一点,动点F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1 cm 的速度沿A B 方向向点B 匀速运动,若y =AE 2-EF 2,则y 与动点F 的运动时间x (0≤x ≤6)秒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正方形AOBC ,反比例函数y =k x 经过正方形AOBC 对角线的交点,半径为 (4-22)的圆内切于△ABC ,则k 的值为_______. 6.如图,三个半圆彼此相外切,它们的圆心都在x 轴的正半轴上并与直线y = 33 x 相切,设半圆C 1、半圆C 2、半圆C 3的半径分别是r 1、r 2、r 3,则当r 1=1时,r 3=_______. 7.如图,直径为5的⊙M 的圆心在x 轴正半轴上,⊙M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 于C 、D 两点,且CD =4,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 、B 、C 三点,顶点为N . (1)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 (2)直线CN 与x 轴交于点E ,试判断直线CN 与⊙M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设Q 是(1)中所求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试问在 (1)中所求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以A 、B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型例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章节复习 考点1:考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知识解析: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符号特征如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1、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M (-2,3)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2,2x +1)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若点P (a ,a -2)在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a <0 B .0<a <2 C .a >2 D .a <0 4、点P (m ,1)在第二象限内,则点Q (-m ,0)在( ) A .x 轴正半轴上 B .x 轴负半轴上 C .y 轴正半轴上 D .y 轴负半轴上 5、若点P (a ,b )在第四象限,则点M (b -a ,a -b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A x x --,在第四象限,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7、对任意实数x ,点2(2)P x x x -,一定不在..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8、如果a -b <0,且ab <0,那么点(a ,b)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考点2:点在坐标轴上的特点 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 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坐标原点(0,0) 1、点P (m+3,m+1)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为( ) A .(0,-2) B .(2,0) C .(4,0) D .(0,-4) 2、已知点P (m ,2m -1)在y 轴上,则P 点的坐标是 。

人教版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题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0∠a,则点P)2, (a -应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 ,1 (2+ -m一定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B C∥x轴,则() A.点B与C的横坐标相等 B.点B与C的纵坐标相等C.点B与C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相等 D.点B与C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不相等 4.若点P) , (y x的坐标满足0 = xy则点P必在() A.原点 B.x轴上 C.y轴上 D.x轴或y轴上 5.将△ABC各顶点的横坐标分别减去3,纵坐标不变,得到的△A'B'C'相应顶点的坐标,则△A'B'C'可以看成△ABC() A.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 B.向右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 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 D.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 6.点P(2,-3)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的坐标是() A.(-1,-5) B.(-1,-1) C.(5,-1) D.(5,5) 7.过点A(2,-3)且垂直于y轴的直线交y轴于点B,则点B坐标为() A.(0,2) B.(2,0)C.(0,-3)D.(-3,0) 8.已知点B在四象限内,且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则点B的坐标是() A.(2,-3) B.(3,-2) C. (-3,-2) D.(3, 2)或(3,-2) 9.已知点A(3a+6,a-3)在x轴上,则点A的坐标为() A.(3,0) B. (-2,0) C . (0,-5) D. (15,0) 10.如图,把图○1中△ABC经过一定的变换得到图○2中的△A'B'C',如果图○1的△ABC上点P的坐标是) , (b a,那么这个点在图○2中的对应点P'的坐标是()A.)3 ,2 (- -b a B.)3 ,2 (- -b a C.)2 ,3 (+ +b a D.)3 ,2 (+ +b 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2,-2)和点Q(2,4)之间的距离等于________个单位长度,线段PQ和中点坐标是____________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5 ,2 (+ -b a在y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13.已知点P) ,2 (a -,Q)3,(b,且PQ∥x轴,则= a_________,= b___________ 14.已知三点O(0,0),A(-2,0),B(-2,3)围成的△ABO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15.点P) , (b a在第四象限,则点Q) , (a b-在第______象限 16.已知线段AB=3,AB∥x轴,若点A的坐标为(1,2),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点P在第二象限两坐标轴所成角的平分线上,且到x轴的距离为3,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平面直角坐标系经典练习题

@ 《平面直角坐标系》章节复习 考点1:考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知识解析: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符号特征如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1、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M (-2,3)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2,+1)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点P (m ,1)在第二象限内,则点Q (-m ,0)在( ) A .x 轴正半轴上 B .x 轴负半轴上 C .y 轴正半轴上 D .y 轴负半轴上 4、若点P (a ,b )在第四象限,则点M (b -a ,a -b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A x x --,在第四象限,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6、对任意实数x ,点2(2)P x x x -,一定不在.. (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7、如果a -b <0,且ab <0,那么点(a ,b)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考点2:点在坐标轴上的特点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坐标原点(0,0) 1、点P (m+3,m+1)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为( ) A .(0,-2) B .(2,0) C .(4,0) D .(0,-4) 2、已知点P (m ,2m -1)在y 轴上,则P 点的坐标是 。 : 考点3:考对称点的坐标 知识解析: 1、关于x 轴对称: A (a ,b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 ,-b )。 2、关于y 轴对称: A (a ,b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 , b )。

(完整版):平面直角坐标系经典例题解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重点考点例析】 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 例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m,m-2)在第一象限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思路分析:根据第一象限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正,可得出m的范围. 解:由第一象限点的坐标的特点可得: 20 m m > ? ? -> ? , 解得:m>2. 故答案为:m>2. 点评: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的知识,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第一象限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正. 例1 如果m是任意实数,则点P(m-4,m+1)一定不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思路分析:求出点P的纵坐标一定大于横坐标,然后根据各象限的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解:∵(m+1)-(m-4)=m+1-m+4=5, ∴点P的纵坐标一定大于横坐标, ∵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 ∴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一定大于纵坐标, ∴点P一定不在第四象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例2 如图,矩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分别由点A(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2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A.(2,0)B.(﹣1,1)C.(﹣2,1)D.(﹣1,﹣1) 分析:利用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由于矩形的边长为4和2,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求得每一次相遇的地点,找出规律即可解答. 解答:解:矩形的边长为4和2,因为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时间相同,物体甲与物体乙的路程比为1:2,由题意知: ①第一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行的路程和为12×1,物体甲行的路程为12×=4,物体乙行的路程为12×=8,在BC边相遇;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 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2、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一点P 的坐标,都和惟一的一对有序实数对 (b a ,) 一一对应;其,a 为横坐标,b 为纵坐标坐标; 3、x 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0;y 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0 坐标轴上的点 不属于任何象限; 4、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征:

小结:(1)点P ( y x ,)所在的象限横、纵坐标x 、y 的取值的正负性; (2)点P (y x ,)所在的数轴横、纵坐标x 、y 必有一数为零;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点P ),(b a ,则(1) 点P 到x 轴的距离 为b ; (2)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a ; (3) 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为PO = 2 2b a + 5、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a) 在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 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 点A 、B 的纵坐标都等于m ;

y 点C 、D 的横坐标都等于n ; 6、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a) 点P ),(n 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1n m P -, 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P (b a ,) a b x y O X Y A B m B X a b b) 点P ),(n 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2n m P -, 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n m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3n m P --,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关于x 关于y 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 7、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a) 若点P (n m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相等; b) 若点P (n m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基本练习: 练习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点P (2,5-+m m )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为 练习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点P ( 4,22 -+m )一定在象限; 练习3:已知点P ( )9,12 --a a 在x 轴的负半轴上,则P 点坐标为 ; 练习4:已知x 轴上一点 A (3,0),y 轴上一点 B (0,b ),且AB=5,则 b 的值为; 练习5:点M (2,-3)关于x 轴的对称点N 的坐标为 ; 关于y 轴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 的坐标为。

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题 A 卷?基础知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4分×6=24分) 1.点A (4,3-)所在象限为( ) A 、 第一象限 B 、 第二象限 C 、 第三象限 D 、 第四象限 2.点B (0,3-)在()上 A 、 在x 轴的正半轴上 B 、 在x 轴的负半轴上 C 、 在y 轴的正半轴上 D 、 在y 轴的负半轴上 3.点C 在x 轴上方,y 轴左侧,距离x 轴2个单位长度,距离y 轴3个单位长度, 则点C 的坐标为() A 、(3,2) B 、 (3,2--) C 、 (2,3-) D 、(2,3-) 4. 若点P (x,y )的坐标满足xy =0,则点P 的位置是() A 、 在x 轴上 B 、 在y 轴上 C 、 是坐标原点 D 、在x 轴上或在y 轴上 5.某同学的座位号为(4,2),那么该同学的所座位置是() A 、 第2排第4列 B 、 第4排第2列 C 、 第2列第4排 D 、 不好确定 6.线段AB 两端点坐标分别为A (4,1-),B (1,4-),现将它向左平移4个单位 长度,得到线段A 1B 1,则A 1、B 1的坐标分别为() A 、 A 1(0,5-), B 1(3,8--) B 、 A 1(7,3), B 1(0,5) C 、 A 1(4,5-) B 1(-8,1) D 、 A 1(4,3) B 1(1,0) 二、填空题( 1分×50=50分 ) 7.分别写出数轴上点的坐标: A ( ) B ( ) C ( ) D ( ) E ( ) D C B -5 -4 -3 -2-1 012 3 4 5

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典型例题 2

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典型例题 例1. 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4,5)→(5,5)→(5,4)→(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路径,那么 1大道1街2街3街4街5街6街 分析:图中确定点用前一个数表示大街,后一个数表示大道. 解:其他的路径可以是: (3,5)→(4,5)→(4,4)→(5,4)→(5,3); (3,5)→(4,5)→(4,4)→(4,3)→(5,3); (3,5)→(3,4)→(4,4)→(5,4)→(5,3); (3,5)→(3,4)→(4,4)→(4,3)→(5,3); (3,5)→(3,4)→(3,3)→(4,3)→(5,3); 规律:明确数对的表示含义和格式,寻找规律确定路线.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例2 .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 (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 (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北 敌方战舰A 分析: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例3. 写出如图1中A,B,C,D各点的坐标. 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的坐标是由横坐标和纵坐标组成的一个有序数对,横坐标要写在前面.横坐标的确定方法是过点作横轴的垂线,垂足在横轴上所对应的数就是该点的横坐标;再过点作纵轴的垂线,垂足在纵轴上所对应的数就是该点的纵坐标. 因为A在横轴上对应的数是2,在纵轴上对应的数3,所以点A的坐标是(2,3),其它三点的坐标类似可以确定,分别是B(3,2),C(-2,1),D(-1,-2). 例4.一群小孩子在操场上手拉手地围成一圈,组成了一个优美的图案.小明站在旁边发现他们当中八个人恰好站在拐角处的A、B……、H点,而且建立某个坐标系后可测得这八个点的坐标分别是A(0,4),B(-1,1),C(-4,0),D(-1,-1),E(0,-4),F(1,-1),G(4,0),H(1,1).你知道这群孩子围成的图案是什么吗?请把它画出来. 分析:要知道由A、B……、H点围成的图案,只须在坐标系中描出这些点的位置,然后用折线把它们连结出来就可以知道其图形是如图2的图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