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橡胶发展史

橡胶发展史

橡胶发展史
橡胶发展史

百年橡胶产业史

2010-07-19 16:00:00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上海) 跟贴 0 条手机看新闻

100年前,德国化学家弗雷兹·霍夫曼研究合成橡胶的动力或许来自于德国拜耳公司前身弗里德里希·拜耳染料厂的一个悬赏令:这家公司于1906年提出,如果有人能够在1909年11月1日之前成功“研制出制造橡胶或橡胶替代品的方法”,公司将奖励发明者两万马克。

这是当时的拜耳总裁卡尔·杜伊斯堡(Karl Duisburg)的主意。当时,借助于苏格兰兽医约翰·伯德·邓禄普和法国的米其林兄弟的发明创造,人们已经给自行车、公共马车以及刚刚诞生不久的汽车装上了轮胎。

但是当时人们使用的还都是天然橡胶。这种在2000年前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们就已经学会在热带雨林生长的树木中提取汁液或者乳状物来制成的东西,到了20世纪初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时轮胎以及电气工业对橡胶急剧增长的需求,而且天然橡胶在被用作轮胎时性能也谈不上优异。这时卡尔·杜伊斯堡预见到橡胶业务有利可图,于是促成拜耳公司对天然橡胶替代品的开发研究。

在当时,他的这项提议类似于1960年代初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向美国人发起的到1960年代末让人类登陆月球的号召。

两万马克是一笔可观的数目,1909年一名工人的年薪大约是1300马克。不过以合成橡胶对人类的贡献来看,两万马克的赏金还是显得太吝啬了。 2007年全球共消费约1360万吨合成橡胶,从当年的拜耳公司独立出来的朗盛公司的橡胶产品和橡胶化学品在这一年的销售额也超过5亿欧元。

当时的化学家们已经发现,构成这种弹性材料的链分子实际上是由一排排的组分构成的,他们将之称为橡胶基质。由于这种物质很难制取,霍夫曼转而研制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物质。

霍夫曼把这种物质放到很多锡罐中加热,并耐心等待了数周乃至数月。他最终打开其中一个罐子时说了些什么,人们不得而知,人们知道的是,他在罐子里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物质,它可以随聚合温度的变化而变得很软或很硬,但是始终保持弹性。这种物质被称为甲基橡胶,它的发现标志着合成橡胶的诞生。

甲基橡胶发明以后,德国皇家专利局授予了弗里德里希·拜耳染料厂“合成橡胶制备方法”的专利,专利号是250690号。1910年,当时早已是橡胶生产巨头的大陆公司(Continental Company)则开始采用这种新型甲基橡胶制造轮胎。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为自己的轿车配上了这种新轮胎,行驶中他发电报称自己“非常愉快”。

霍夫曼就此为合成橡胶打开了一扇门。人类就此开启了合成橡胶的历史。

今天看来,在橡胶发展史上,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可以与霍夫曼媲美,他就是美国人查尔斯·固特异(Charles Goodyear)。

“我就是橡胶的挽救者。”1834年夏天,固特异的表弟来到固特异家里,劝他不要搞那种出力不讨好的橡胶研究时,这位前五金店主说。五年后,他开发的橡胶硫化技术让橡胶成为一种稳定而且不粘合的材料。

这个发明耗费了固特异无数精力,但他并没有因此致富,1860年固特异带着60万美元的负债在贫病中去世。38年后,为了纪念他,弗兰克·史柏林把自己创立的橡胶公司命名为“固特异”。

固特异曾经梦想把橡胶应用在服装、鞋、家具甚至是所有产品上,在开发出硫化橡胶技术之后,他还顺便发明了现代橡胶安全套,在此之前的安全套都是用小羊的盲肠制成的。他一直梦想让橡胶充满整个世界。

霍夫曼于100年前进行的合成橡胶实验是人类实现这种梦想的紧要一步。固特异没有赶上橡胶的好时代,在他死后不久,一个人类的创造力极大迸发的时代到来了,19 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的发明成果层出不穷,具有探索精神的研究者们发明技术、申请专利,并辅之以行动。

霍夫曼赶上了这个时代,尽管他开发出来的合成橡胶因为成本高昂而且在空气中会快速分解,于1913年就停止了生产。但是他在有生之年见证了合成橡胶接下来取得的一系列的重大技术突破—丁钠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等等,这为现在的高性能橡胶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当然,当时全世界的人民正遭遇着重大的不幸—一战和二战接连爆发。这些重大的技术进步也都是德国人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而投入研发的。二战后,人类重新开启了和平利用合成橡胶的历史。

固特异的梦想在他身后都相继实现了,从服装、玩具、技术产品到汽车工业,合成橡胶从方方面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现在,高性能橡胶已经具备非同寻常的耐热性、抗压性和耐磨性,装备了高性能橡胶轮胎的汽车已经可以以超过300公里的时速行驶,普利司通的一种直径达4米、重达5.2吨的巨型轮胎则可以负载重达365吨的货物。

现今世界上65%的橡胶应用于汽车工业—轮胎、安全气囊、密封管等。除此之外,橡胶的另一项极为重要的用途是生产以胶鞋为代表的日用品,10%的橡胶即消耗于此。

抓地力强且轻便耐磨的登山鞋、最薄可达0.03毫米的安全套、终身不漏的咖啡机、香味持久易于咀嚼的口香糖……合成橡胶提供了这些人类的现代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与合成橡胶的从无到有紧密相伴的,是大批今天人们熟知的公司,它们以合成橡胶为基础为人类创造了新的需求,人类需求的不满足又反过来促使它们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橡胶产品。米其林、固特异、杜蕾斯、箭牌、耐克、阿迪达斯……这些公司以合成橡胶为原料创造出的产品分布在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世界因它们的创新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当然,现在人类对于合成橡胶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比如环保轮胎。在满足了高速度和高抗压性之后,轮胎公司的科学家们眼下的任务是研发和制造出更环保的轮胎,诸如把填充油从有致癌可能的高芳香油转换成对健康无害的添加物。

在对合成橡胶的应用方面,工程师们总会有一些好点子。事实上,现在人类已经无法为橡胶的应用列一份详尽的清单,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些应用中,人们越来越难以看到天然橡胶的影子。合成橡胶已经成长了100年,现在,它的历史还在继续。

A 橡胶原料

自拜耳公司的霍夫曼在1909年合成橡胶以来,一百年间合成橡胶经历了多次技术进步,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投身其间,众多大型公司也因之产生。它们当中有供应合成橡胶基础原料的化学品公司,也有以橡胶为原料生产各种日用品和工业用品的公司,它们让合成橡胶日渐成为人类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

哈金森(HUTCHINSON)集团

1853年,一个美国工程师在法国创立了哈金森公司,1974年成为道达尔集团的子公司。哈金森一直在世界橡胶工业领域处于领导地位,主要生产和销售航空、铁路、汽车工业的橡胶制品,同时也从事消费品的生产。它在全球27个国家开设了119家工厂。

哈金森的产品包括军用产品、减震产品、车身密封系统、流体传动系统、传动带、密封件及医用手套和婴儿用品。著名婴儿用品品牌NUK和安全套品牌弗罗姆都属于其下属公司德国MAPA公司。

朗盛

合成橡胶的诞生得益于德国拜耳公司前身弗里德里希·拜耳染料厂的一个关于开发天然橡胶制品的悬赏令。1909年拜耳的科学家霍夫曼开发出最早的合成橡胶—甲基橡胶,拜耳因此获得“合成橡胶制备方法”的专利。1970年代后期,拜耳的研发人员研发出了抗压、耐油、耐高温的氢化丁腈橡胶。

2005年初拜耳集团化学和塑料业务进行战略重整分拆,朗盛随之诞生。

现在的朗盛是全球最大的橡胶化学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占有全球市场20%的份额,目前所有国际轮胎制造商都是朗盛的客户。朗盛公司的工业橡胶制品业务属于高性能聚合物板块,旗下有6个橡胶品牌、200多种产品,年销售额超过5亿欧元。

Vibram

意大利著名的橡胶生产厂商 Vibram以鞋底品类的专业化分工闻名。 Vibram每年生产3200万双鞋底,每一季有50种 Vibram鞋底诞生,与这家公司合作的鞋类品牌超过1000个,其专门为鞋底设计的橡胶以出色的耐磨性、良好的防滑性、均匀的质地获得了世界众多制鞋厂商的认可.。

Vibram依照产品需求,采用非常多不同的橡胶化合物,使每一款鞋底都可以呈现不同的物理特性,例如:弹性、密度、硬度、防滑性、耐磨性等。今天, Vibram的黄金八角形标志已经成为品质与高性能的同义词。

合成橡胶进化史

硫化橡胶出现

1839年,美国人查尔斯·固特异开发的橡胶硫化技术让橡胶成为一种稳定而且不粘合的材料,五年后他获得了硫化橡胶的发明专利权。

合成橡胶诞生

拜耳的化学家霍夫曼研制出甲基橡胶,它的发现标志着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合成橡胶的诞生。然而,生产这种物质代价高昂,另外,人们很快便发现,甲基橡胶暴露在空气中时也会快速分解。1913年时,人们终止了甲基橡胶的生产。

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1929年,法本公司获得了丁钠橡胶专利,不久,德国化学家Walter Bock和他的导师Eduard Tschunkur添加了另一种重要的物质苯乙烯,改进了丁钠橡胶配方,制取“丁苯橡胶”,这为合成橡胶的经济突破奠定了基础,这是第一种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合成橡胶,并很快应用于汽车轮胎胎面生产。

耐油性橡胶问世

耐油性相对较强的丙烯腈制造的橡胶于1930年4月26日获得了专利。这种合成橡胶最初以丁腈橡胶的名称面市。这种橡胶的一大特点是能从内至外抵御石油和汽油。丁苯橡胶和丁腈橡胶的面世加快了研究活动的进程,最终促成了现代高性能橡胶的出现。

石化产品开拓新空间

矿物油替代煤炭成为化工业的主要原料,合成橡胶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同时,新催化剂的出现也降低了橡胶业的原材料成本。乙烯、丙烯、丁二烯及其它烯烃类化合物成为经济实用的基础材料。这段时间内,,研究人员也大大改进了顺丁橡胶的性能。

高性能橡胶出现

拜耳公司获得了氢化丁腈橡胶专利,这种高性能橡胶具有非同寻常的耐热性,抗臭氧和防老化性。无论温度高低,都能保持突出的耐油性和耐磨损性,因此是汽车引擎舱或石油勘探的高压环境等极端条件下的首选材料。

具有特定性能的特殊橡胶

能够满足特定性能的特殊橡胶,如能符合轮胎行业对减低滚动阻力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环保橡胶,软管、减震器、传送带和线缆绝缘的特殊橡胶等等,对科研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B 轮胎

现今世界上65%的橡胶应用于汽车工业—轮胎、安全气囊、密封管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轮胎。

从霍夫曼最早开发的丁基橡胶开始,合成橡胶技术的不断进步基本上都是顺应人们对于轮胎的更高性能的要求:更好的耐磨性,更高的抗压性,更强的抓地力,等等。

人们认为用合成橡胶来制造轮胎是理所应当:使轮胎在地面湿滑的情况下具有更强抓地力的苯橡胶、能减少耗油量的钕橡胶,如顺丁橡胶,以及采用纳米技术生产的Nanoprene橡胶助剂。这些合成橡胶让轮胎得以在轮胎耐久性、轮胎安全性和能源效率方面取得进步成为可能。

现在研发人员们已经可以开发出让汽车突破300公里时速的高性能轮胎,对于他们来说,一个全新的挑战是环保,他们应该继续降低滚动阻力,减轻轮胎重量,开发噪音更小的胎纹。

大陆集团

德国大陆集团马牌轮胎1871年创建于德国汉诺威,1882年确立烈马商标,1892年生产了德国第一条充气自行车轮胎。

1955年大陆集团首家生产无内胎轮胎,1960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子午线轮胎,1987年购并美国将军轮胎及优利来轮胎(后与米其林共有),1991年以首先制造节油高里程环保轮胎而供应几乎所有欧洲车。

德国马牌目前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轿车和轻卡轮胎、工业和商业轮胎、车辆自动系统和马牌技术ContiTech。公司生产轿车轮胎、商用和工业轮胎、两轮车辆轮胎、液压和电子制动系统以及电子悬挂系统。其他的汽车工业产品还有机械传动装置以及悬挂防震系统。德国马牌技术公司 ContiTech还为机械制造业、采矿业、家具和印刷业提供产品。

固特异

为纪念查尔斯·固特异在橡胶领域的重大贡献,1898年,弗兰克·史柏林建立了以固特异命名的橡胶轮胎厂。1908年固特异推出了飞机与卡车用充气轮胎及飞艇,二战期间固特异制造了4008架哥尔赛战斗机,并为B-29空中堡垒轰炸机和盟军其它飞机提供轮胎;1947年固特异推出了客货车用的尼龙线轮胎。 1950年代以后固特异公司的经营转向多元化,研制了人工心脏、新型雷达等尖端产品。人类第一次登月时所乘月球车的轮胎就是固特异提供的。

从1960年代起,固特异进入生产子午线轮胎的时代,所生产的轮胎种类包罗万象。而合成橡胶是其发展史上必不可少的原料。

邓禄普

邓禄普·约翰·博伊德为改进儿子的自行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控性发明了充气橡胶轮胎,1888年创办邓禄普橡胶公司并很快扩展成为跨国经营的集团公司。

1929年,邓禄普公司发明了邓禄普乳胶,并在同类产品中首家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的垫椅。邓禄普是乳胶床垫的创始者,还是豪华透气性乳胶 TALALAY最大的生产商。同时,邓禄普生产的蜂窝状排列的独立袋装弹簧,以及根据人体曲线的五区设计,已成为高品质床垫的标准。

米其林

1889年5月28日,爱德华和安德鲁·米其林兄弟创立了米其林公司。1891年米其林兄弟研制出可在15分钟内拆换的自行车轮胎并申请了专利。 1895年米其林兄弟设计制造了自己的汽车,并安装了可更换的米其林充气轮胎。在巴黎—波尔多的汽车赛事中,两兄弟亲自上阵,出色地跑完了全程。

20世纪初,米其林围绕着欧洲和北美主要的汽车制造中心迅速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一战期间,米其林转而为法国政府设计和生产轰炸机,还为飞机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水泥跑道。1929年米其林制造出第一条铁路轮胎。

1946年,改变世界轮胎工业、举世闻名的子午线轮胎在米其林的工厂中“出生”了。现在米其林的产品遍及许多领域,无所不在。

轮胎进化足迹

橡胶轮胎诞生

苏格兰兽医约翰·伯德·邓禄普看到自己儿子骑着木制轮子的自行车在石头路上颠簸很厉害,于是用一根通过活门充气的管子,外面涂上橡胶作保护层,做了一个气胎。后来,邓禄普为这项发明申请了专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轮胎制造厂。

橡胶轮胎公开面世

在巴黎—波尔多的汽车赛事中,米其林两兄弟开着自己设计的安装米其林充气轮胎的汽车亲自上阵,出色地跑完了全程。

第一条合成橡胶轮胎

大陆轮胎公司用拜耳公司的科学家霍夫曼研制的最早的合成橡胶—甲基橡胶制造出了轮胎。然而,甲基橡胶成本高昂而且暴露在空气中时也会快速分解,1913年甲基橡胶终止生产。

斜交轮胎出现

斜交轮胎大幅提高了轮胎的舒适性和爆胎情况下的安全性。

纯合成橡胶轮胎问世

大陆轮胎公司推出第一批完全由合成橡胶制成的轮胎,一年以后大陆轮胎获得无内胎轮胎专利。

第一条钢带轮胎

米其林公司开发出第一条钢带轮胎,代替了纤维线织轮胎。

征服湿地

首款泥路和雪地轮胎问世。这引发了橡胶工业竞相生产能提高湿地抓地力的智能轮胎花纹和创新橡胶复合物的热潮。

原料成本降低

矿物油替代煤炭成为化工业的主要原料,合成橡胶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新催化剂的出现也降低了橡胶业的原材料成本。

子午线轮胎问世

米其林推出的第一条子午线轮胎终于解决了高舒适性和高操控精度之间的矛盾。

时速超越300公里

科学家们采用不同的橡胶混合物,让轮胎在汽车超高速行驶时,抓地力在各种外部温度条件下保持不变,超过300公里的时速不再是梦想。

呼唤环保轮胎

现在,科学家们需要开发出更环保的轮胎,他们应该继续降低滚动阻力,减轻轮胎重量,开发噪音更小的胎纹。

C 口香糖

全球老少不时在嘴里吧嗒、NBA明星们即便在赛场上仍然嚼着的一种弹性物质—口香糖是橡胶的一项妙用。口香糖中应用的丁基橡胶是合成橡胶中的领先产品,其在口香糖中的应用仅次于轮胎和医疗用品工业。

目前朗盛公司是获准食品级丁基橡胶制造的唯一供应商。朗盛在新加坡的工厂制造的丁基橡胶大约有4%用于口香糖生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制作口香糖的最基本原料是树胶。二战期间,战争中的紧张情绪让人口干舌燥,于是口香糖作为缓解战士紧张和恐惧情绪的军需品被大量供应;而嚼着口香糖,用口香糖哄逗小朋友似乎是美国大兵们的经典形象。

战后,人们开始试验口香糖合成剂和合成树脂,并取得成功,口香糖开始风靡全球。

现在,以丁基橡胶为原料的口香糖因为香味持久、易于咀嚼、便于储存,还能够保护牙齿,更加符合现代需求。

箭牌

口香糖的问世与箭牌并无关系,但真正把口香糖发扬光大的是箭牌公司。1883年,Mr. William Wrigley Jr 的“黄箭”口香糖面世。为了扩大销售,他曾两次搜集全美各地的电话簿,按照上面的地址给每人寄去4块口香糖。到1920年时,箭牌的口香糖年产量已达到90亿块,成为世界最大的营销单一产品的公司。

箭牌公司的Juicy Fruit、绿箭、益达冰凉冬清等品牌自1890年起就成为口香糖市场的领导品牌。为了迎合现代消费者的健康意识,箭牌推出了无糖口香糖,在美国市场销售几种新品牌,如益达Polar Ice、 Everest(锡盒包装)和Eclipse品牌。

D 鞋

五颜六色的人字拖,花样翻新的运动鞋,性能优越的登山鞋,也都是橡胶的杰作。以胶鞋为代表的日用品消耗了全世界10%的橡胶。

跑鞋鞋底夹层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柔软的EVA橡胶制成,能够为双足提供合适的缓冲,保护有慢跑习惯的跑步者膝关节免受运动伤害,而鞋底则往往采用丁腈橡胶,其良好的耐磨性确保了鞋底面即使在行走了数百公里路程之后也不会磨平打滑;登山鞋的鞋底则需要更特别的配方,可以让登山鞋拥有杰出的抓地力、轻便、耐磨又耐用;人字拖多是采用柔软的EVA/EVM合成橡胶制成的,最新一季的 Havaianas人字拖一共推出80余款设计,有200多种颜色。

阿迪达斯

1920年,德国人阿道夫·达斯勒在母亲的洗衣店里做出了第一双帆布帮黄皮底运动鞋。阿道夫专注于通过技术改进为运动员量身定做适合于不同运动的运动鞋,到1936年,阿迪达斯已经在运动员中声明显赫。

二战期间,阿道夫的工厂被迫停产,二战后阿道夫·达斯勒和哥哥鲁道夫·达斯勒利用帆布和汽油箱中的橡胶制做出了战后第一双运动跑鞋。尽管兄弟俩最终分道扬镳,哥哥创办了PUMA(彪马)品牌,但阿迪达斯的品牌地位并没有就此动摇。阿迪达斯运动鞋在世界赛场上的亮相是从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开始的,从此它就频频出现在各项大赛的运动员的脚上。

2006年,德国极限运动员沃尔夫冈·施万克穿着阿迪达斯的运动鞋51天内在纽约跑完了5000公里。他所选用的鞋的鞋底橡胶耐磨性极佳,而且在雨中能够提供必要的抓地力。整个过程中他只穿坏了13双鞋。

1964年,奈特与他的教练包尔门各出资500美元,成立了耐克公司,想要生产真正好的运动鞋。1980年代Nike 迅速发展。为了反击竞争对手锐步的叫阵,Nike投注了巨额经费在新产品的研发设计上,其经典产品则是1980年代末的“气体鞋”,这种鞋1990年代初正式上市,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让Nike加大了对新产品研发的力度,仅一年内即有300多种新款式在美国市场上市。

业界并非只有Nike一家看重新产品研发,专业技术使得运动鞋性能不断提升,其中,作为原料的橡胶的应用也更加细致入微。现在Nike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运动品牌。

Havaianas

1962年受到日本夹脚拖鞋的影响,巴西生产者开始制造哈瓦那人字拖。

丰富鲜丽的色彩及印花、柔软而富有弹性的 Havaianas成为市井小民到贵族甚至是巨星名人都爱的明星产品。1965年, Havaianas 每天销量1000双,几乎变成巴西国民鞋。百分百橡胶质料的 Havaianas柔软、耐磨性极佳。创立以来已在全球各地销售了不下23亿双人字拖鞋。

E 安全套

考虑到最早的安全套是用小羊的盲肠制成的,现在想要享受性爱却又不愿抚养孩子的人们没有理由不感谢橡胶。

最早的现代橡胶安全套是硫化橡胶的发明者查尔斯·固特异1839年发明的,而第一个注册安全套商标的人是德国犹太人尤琉斯·弗罗姆。早期的橡胶安全套很容易让人想起自行车内胎,1930年初,液态乳胶取代了传统的橡胶片,这使安全套的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1980年代兴起的“安全的性行为”运动让安全套市场又一次爆发。1990年,以单一聚亚胺酯为原料的安全套生产出来,其韧性是乳胶的两倍,可制成更薄、更敏感的安全套。现在日本人已经把安全套的厚度减低到0.03毫米。

现在全世界每年可以售出40亿只安全套。

杜蕾斯

1930年初,液态乳胶取代了传统的橡胶片成为安全套的主要原料。杜蕾斯所有者伦敦橡胶公司(LRC)看到了其中的商机,1932年在英国 Hackney建立了杜蕾斯安全套工厂,专注于研发新的乳胶技术。二战中,所有参战国的军方都鼓励士兵使用安全套。LRC在战争期间就扩充了杜蕾斯的生产,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来自盟军的需要。

1990年,杜蕾斯率先以一种合成原料聚亚氨酯所制成的安全套不但比以前的更薄,而且比以前的坚韧度增强了两倍,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保持最佳的敏感度。

杜蕾斯还以其非凡的广告创意而闻名。1987年,杜蕾斯推出了“当男孩遇到女孩”的系列电视广告,成为英国第一个通过电视宣传安全套的品牌。“杜蕾斯虫虫先生”的一系列广告的创新意念甚至为杜蕾斯赢得了无数欧洲广告大奖。

直到现在杜蕾斯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安全套品牌,占据了全球市场26%的份额。

1914年,出身于贫民窟的犹太人尤琉斯·弗罗姆成立了以色列-弗罗姆化妆品与橡胶制品制造与销售公司。两年后他开始生产注册了商标的安全套—比杜蕾斯还早16年。

虽然早期的橡胶安全套很容易让人想起自行车内胎,但是它在一战时还是在军营妓院中被广泛使用。弗罗姆在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地点推出了最合适的产品。弗罗姆给他的革命性产品打出的广告是“无缝、透明,闻起来无异味,不败性趣幻想;它没有隔离感,像丝绸一样精细柔软,不让人有异物感”。

到了1926年,弗罗姆在德国的两个工厂年产2400万只安全套。但是二战的到来让这位“安全套之父”远离了他辛苦创立的品牌。战后,弗罗姆的儿子被迫花174万马克买回这个品牌的使用权,他授权不来梅的一家公司生产弗罗姆安全套,这家公司就是今天的MAPA公司。MAPA现在隶属于在国际橡胶工业中具龙头地位的法国哈金森集团。

弗罗姆还是最早把安全套放在自动售货机里销售的公司,至今已有82年历史。他们的产品Fromms Act不仅是出现在自动售货机上的第一批安全套,而且他们还让米老鼠成为了自己的推销员。

作者:肖可叶蓓

导热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精)

导热高分子的发展历程 学校名称:华南农业大学 院系名称:材料与能源学院 时间:2017年2月27日

发展历程 1聚苯胺在19世纪中叶首次由Henry Letheby描述,他研究了苯胺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化学和化学氧化产物。他指出,还原形式是无色的,但氧化形式是深蓝色。第一高导电性有机化合物是电荷转移络合物。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报告说,多环芳族化合物与卤素形成半导电电荷转移络合盐。在1954年,贝尔实验室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员报告了有机电荷转移络合物,电阻率低至8欧姆- 厘在20世纪70年代初,研究人员证明四硫富瓦烯的盐显示几乎金属导电性,而超导性在1980年被证明。关于电荷转移盐的广泛研究继续今天。虽然这些化合物在技术上不是聚合物,但这表明有机化合物可以携带电流。虽然有机导体以前间歇性讨论,该领域特别通过预测的超导性BCS理论发现后激发。1963年澳大利亚人B.A.博尔托Weiss及其同事报道了电阻率低至1欧姆·厘米的聚吡咯衍生物引用了类似的高电导率氧化聚乙炔的多个报道。除了电荷转移复合物(其中一些是偶数超导体)的显着例外之外,有机分子先前被认为是绝缘体或者最好是弱导电半导体。随后,DeSurville和同事报道了在聚苯胺中的高导电性。同样,在1980年,Diaz和Logan报道了可用作电极的聚苯胺膜。 尽管大多数在小于100纳米的量子领域中操作,但“分子”电子过程可以在大规模上集体表现。示例包括量子隧道效应,负电阻,声子辅助跳跃和极化子。1977年,Alan J. Heeger,Alan MacDiarmid和Hideki Shirakawa报道了氧化碘掺杂聚乙炔的相似的高电导率对于这项研究,他们被授予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用于发现和发展导电聚合物”。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已经成为导电聚合物的重要应用。 1维基百科

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比奇集团发展历程 2004年4月份,第一家中美合资比奇洁具公司注册成立; 2005年9月份,成立杭州博杰卫浴有限公司 2005年10月份成立比奇进出口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份成立比奇电梯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份与杭州创新科技公司签合同,创建了“中国卫浴网”。 2006年年终春节团拜会上,总经理倪文校先生提出公司要实现集团化管理。在管理上要从“人管人”过渡到“制度管人”,最终实现“文化管人”的内部管理目标。 2006年11月份,成立浙江比奇厨卫设备有限公司 2007年的12月份,成立了比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07年的12月份,成立了浙江比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比奇旗下的各家子公司实行集团化管理。 2007年的12月份在长兴县泗安镇买下了绍兴振宇箱包厂,用以建造比奇酒店。 2007年的10月份与杭州双峰电子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实现了对双峰电子的控股,使杭州双峰电子有限公司成为比奇旗下的子公司。 2007年年底,制订出集团公司四年发展规划: 1、实现工业和置业年产值达到"双十亿"目标。 2、管理水平达到上市公司的标准。 3、集团公司所经营的项目中,要有一个板块上市。 2008年7月份,成立长兴比奇假日酒店 2008年11月,完成比奇厨卫设备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建设,十二月份举行了开工典礼,开始投入生产。

2008年12月,安徽农业科技公司的办公区、宿舍区、围墙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2009年7月,比奇集团收购黄石章畈温泉休闲服务有限公司,使该公司成为比奇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持续近两年的黄石温泉开发项目的谈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正式进入了项目规划与实施阶段。 2009年7月,杭州比奇实业有限公司成立,由浙江比奇控股集团和塞舌尔共和国的拓尔美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一期工程占地23亩,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预计2010年年底建成投产。借助外方的技术优势生产各类新型低耗节能智能电梯,抢占国内外中高档电梯市场。 2009年9月,比奇集团在河南信阳的房产开发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5月正式开盘对外出售。 2010年1月,比奇集团在湖北黄石章畈的温泉度假村项目奠基。 2010年1月7日,比奇集团与罗马尼亚大运河进出口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入股罗马尼亚大运河公司,并代理该公司在中国境内的部分进出口贸易。 2010年9月25日,湖北黄石黄金山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成立。该项目预计投资18亿元。由一座五星级温泉酒店和温泉小镇、大型水上娱乐园,高级温泉会所,温泉主题公园和休闲旅游地产等项目组成。将成为华中地区最具魅力的温泉景区,也将成为华中地区最令人向往的五星级休闲住宅区。

从图片看可口可乐广告的百年发展史

可口可乐的百年变装史 100多年前,美国药剂师彭伯顿调配 出一种作为头痛速效药的糖浆,希望招徕 顾客。大家却愿意把它当作热天的清凉饮 料来喝。就产生了至今经久不衰、风靡全 球的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公司创立于 1892年,百年经营中它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全球有目共睹。 可口可乐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 几个大的部分: 一、1892年到1923年,可口可乐公 司的初步发展和逐渐成熟。 二、1923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 可口可乐公司谋求全球化发展的 初始阶段。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可口可 乐公司在全球高速发展阶段。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是可口 可乐公司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阶段。 早期的广告是直接用来宣传,推销产 品,并集中介绍产品的使用功能。可口可 乐在这个时候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的是 更多的人去尝试喝可口可乐,比如那时候 的广告语中就能看出:保持和恢复你的体 力,无论你到那里,你都回发现可口可 乐(1905年的广告语);口渴时的享 受(1923年的广告语)。“口渴时的享受”, 这是直接向消费者在推销产品,也说明此 产品的使用功能是:解渴!这是当时可口 广告的诉求点。

(早期的可口可乐瓶) 在最开始,可口可乐瓶身采用的是当时市 面上通用的直筒形瓶,然后贴上纸质的商品标 签。但因为多数零售商把这种饮料与其他饮料 瓶放在一起卖,寻找可口可乐不是很容易,而 且标签很容易脱落。把商标信息刻在瓶身上也 无法突出可口可乐的与众不同。 (可口可乐的曲线瓶) 鉴于上面的缺点,可口可乐公司在20 世纪初以600万美元买下经典可乐瓶身的专 利。这一新的瓶身标识以亭亭玉立女子之形 而造,样式美观独特,再一次成为可口可乐 的品牌标识。 人们会自动的联想到这个能指分别代 表的所指含义和所指事物。 (1921年出现六连装的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的广告,不仅仅是它的平面广告的 本身,它产品的包装也会成为一种广告形式这种 六连装的可口可乐,不仅仅增加了销售量,而且 也在传达了一个信息:家庭主妇们都可以轻松地 把可口带回家,用来招待客人了。

肿瘤内科治疗的历史和发展方向

肿瘤内科治疗的历史和发展方向 发表时间:2017-12-25T09:36:44.3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作者:封梅 [导读] 并可能成为21世纪肿瘤内科重要的研究方向。未来的肿瘤内科如何发展以及理想的肿瘤内科模式是什么这些问题将等待我们的探索。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据权威部门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原本高发癌症,如胃癌、阴茎癌、鼻咽癌、食管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增长趋势放缓,而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乳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肿瘤内科治疗作为抗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对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肿瘤内科;发展;展望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uthorities had high incidence of cancer in our country,such as stomach,penile cancer,nasopharyngeal carcinoma,esophageal cancer incidence of growth has slowed,and lung cancer,colon cancer,prostate cancer,breast cancer,etc. The incidence of cancer bu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s the main treatment of cancer,tumor internal medicin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long the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tumor-tumor internal medicine,and probes into its future trend. Keywords:oncology internal medicine;Development;Looking forward to。 前言: 肿瘤内科(medical oncology)的发展历史不足百年,其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化学药物治癌,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其后的半个世纪,化疗有了很大进展。生物治疗和局部治疗的兴起为肿瘤内科增添了新的方法。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使人们期望已久的个体化治疗可能成为现实,并可能成为21世纪肿瘤内科重要的研究方向。未来的肿瘤内科如何发展以及理想的肿瘤内科模式是什么这些问题将等待我们的探索。 1.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历程 1.1肿瘤内科治疗的早期手段 不同的时代,对肿瘤内科治疗的看法不同,重视程度也不一,同样其治疗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技术的更新而出现一定的变化。肿瘤内科治疗作为延长癌症生存期、改善其生活治疗的一种手段,是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建立在肿瘤内科学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多种治疗方式,如中医中药治疗、免疫基因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目前,临床上肿瘤内科治疗多采取化学药物治疗;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及快速发展,肿瘤的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内科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大有逐渐替代化学药物治疗的趋势。 1.2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时期 上世纪50年代到目前,肿瘤内科治疗仍旧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通过分析国外相关文献发现,1946年菲利普斯和基尔曼使用氮芥成功治疗的淋巴瘤,这一举措和治疗方式也标志了肿瘤化学药物治疗的开端。随着医疗科技及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环磷酰胺(50年代)、阿霉素、卡泊(70年代)等药物均开始应用于肿瘤内科治疗中,且上述化学药物在睾丸生殖细胞瘤、儿童白血病、滋养叶细胞肿瘤等癌症的治疗上已经达到根治的效果,这也大大促进了化学药物治疗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地位的提升,为根治性治疗提供了可能。 1.3生物分子技术的产生与应用时期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物分子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抗癌药物也随之诞生。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其在肿瘤内科治疗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也大大提升了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步入21世纪后,靶向治疗的研究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指的是针对性、选择性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传递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一种的治疗方式,其主要以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内信号传递导通通道或生长因子中相关的蛋白质或酶为作用靶点。尤其是肿瘤内科治疗中,这一研究大大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2.国内肿瘤内科治疗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肿瘤内科治疗是建立在学习和总结国外先进抗癌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与肿瘤专科医院及专科医室的建立有着紧密的联系:上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自发研制出第一个抗肿瘤药氮芥,并成功量产,随后环磷酰胺、塞替派、更生霉素、平阳霉素等化学抗癌药学也陆续研发成功,这为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成立第一个肿瘤内科治疗科室(即如今的肿瘤医院);上世纪70年初,全国各地陆续成立肿瘤专科医院;上世纪90年代,多所肿瘤治疗中心在各大三甲医院成立;21世纪,全国范围肿瘤科室(仅三甲医院)就已超过500所。另外,我国科学家在肿瘤药物治疗的研发工作上获得巨大成功,也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随后,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针对精原细胞瘤研制的N-甲酰溶肉瘤素临床应用大获成功,再次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在抗代谢肿瘤药物的研制方面,我国科学家合成的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脱氧三尖杉酯碱等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大获成功,其中高三尖杉酯碱被定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三线治疗药物,这一临床应用也得到了国际上承认,这大大提升了我国肿瘤内科治疗在国际上的地位。目前,国际上应用的大多数抗癌药物,我国均能生产。 3.肿瘤内科治疗技术的未来发展 3.1未来肿瘤内科治疗技术的发展 其中,针对肿瘤细胞散播而采取的以细胞毒类药物为典型代表的化学药物治疗形式仍旧占据肿瘤内科治疗的主导地位,同时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也开始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分析显示,对于能行肝转移灶切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期阶段应用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较单纯性切除术手术治疗患者而言,其3年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期的几率大大提升。,可通过靶向作用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及进展,这大大的延长了肿瘤体与宿主共存状态的时间,另外,随着靶向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有研究分析发现,对肿瘤患者应用分子靶

三星集团发展史

美国博客回顾三星发展史:最初为食品出口商 2013年02月11日08:49 新浪科技微博我有话说(232人参与) 导语: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周日刊文称,过去1年半中,三星成为了科技行业最具权势、认可度最高的公司之一。业内人士甚至认为,三星能够与最重要的科技公司苹果、Facebook、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相提并论。那么,作为一家生产各类电子产品的公司,三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Business Insider为此回顾了三星的发展史。 以下为文章全文: 1.李秉哲于1938年在韩国大邱创立了三星。该公司最初是韩国一家食品出口商,向中国出口鱼干和面粉等商品。 2.三星于50年代至60年代开始涉足其他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和纺织。 3.三星电子创立于1969年。该公司最初生产电视机。三星的首款黑白电视机于1970年面市销售。 4.三星于70年代进入更多领域,包括石化。此外,三星也开始生产洗衣机、电冰箱和微波炉。

5.三星于80年代开始进一步关注电子行业。该公司开始生产彩电、个人电脑、视频摄录机和录音机。与此同时,三星开始向北美市场出口更多商品。 6.1989年,三星与英国石油(BP)合作,成立三星BP化学。该公司在韩国销售化工产品。 7.90年代初期至中期,三星开始生产用于个人电脑的内存及硬盘。目前,这仍是三星的一项重要业务。 8.1995年,三星推出了第一款手机,但无法正常工作。有报道称,三星董事长李健熙当时前往了生产这款手机的工厂,并将所有产品焚毁。 9.在最初的失败之后,三星于90年代末开始更认真地对待手机业务。1999年,三星发布第一款支持连接至互联网的手机。手机最终成为了三星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 10.90年代末,三星在电视机领域取得了更多进展。1998年,三星发明了全球首款能够量产的数字电视。1999年,三星推出了完整的数字电视产品线。 11.三星于21世纪初开始生产高清电视机。该公司随后开始生产蓝光播放器和其他家庭影院设备。目前,三星拥有市面上最好的高清电视机产品。

塑料百年发展史

塑料百年發展史 伦敦科学博物馆5月22日开始的纪念合成塑料问世百年的展览取名为“可塑性”。早在1926年3月,美国《塑料》杂志对塑料也这样定义:“一种物质的性质,使它可以形成任何想要的形状,而不像非塑性物质那样需要切凿。” 其实伦敦科学博物馆早在1934年就举办过盛况空前的塑料展,展品中甚至有一个完全用塑料建成,并摆满了塑料用品的房间。 2007年的展览呈现了400件经典塑料制品,既有1938年用酚醛塑料制成的棺材、塑料外壳的Ekco收音机、装饰艺术风格的壁钟、精致的烟盒,也有60年代的聚氯乙烯雨衣和靴子、1968年荷兰建筑师马蒂?祖诺伦设计的太空风格“未来住房”,还有聚亚安酯制成的2006年世界杯足球、极轻的高弹性滑雪服、可生物降解的汽车,以及能制作三维塑料模型的打印机。 科学博物馆馆长苏珊?莫斯曼说:“塑料的故事是过去百年材料世界的核心线索之一。有了塑料,才有消费革命,收音机、电视、计算机、合成纤维、一次性用具才得以大量生产。” 塑料时代的开始 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出自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100年前的1907年7月14日,他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 贝克兰是鞋匠和女仆的儿子,1863年生于比利时根特。1884年,21岁的贝克兰获得根特大学博士学位,24岁时就成为比利时布鲁日高等师范学院的物理和化学教授。1889年,刚刚娶了大学导师的女儿,贝克兰又获得一笔旅行奖学金,到美国从事化学研究。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查尔斯?钱德勒教授鼓励下,贝克兰留在美国,为纽约一家摄影供应商工作。这使他几年后发明了Velox照相纸,这种相纸可以在灯光下而不是必须在阳光下才能显影。1893年,贝克兰辞职创办了Nepera化学公司。 在新产品冲击下,摄影器材商伊士曼?柯达吃不消了。1898年,经过两次谈判,柯达方以7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1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Velox照相纸的专利权。不过柯达很快发现配方不灵,贝克兰的回答是:这很正常,发明家在专利文件里都会省略一两步,以防被侵权使用。柯达被告知:他们买的是专利,但不是全部知识。又付了10万美元,柯达方知秘密在一种溶液里。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简称中影集团、CFGC,是中国大陆最具实力的电影公司,成立于1999年2月,是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中影集团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1个电影频道,总资产28亿元。中影集团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而且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电影公司。 1999年成立的中影集团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制作与发行机构,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始终走在前端,成为带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火车头”。以下我们将从中影集团的发展概况,发展过程中所贯彻的战略,发展规模,以及它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走向来展示中影集团的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发展概况: 中影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将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等8家单位揽入旗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创作、生产、发行都各管各的,没有内在的关联导致唯有及时理顺内部关系、提高生产效率势必要成为中影集团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中影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凤凰涅盘,专攻不同领域的8家单位合并以后通过优势互补,表现出惊人的文化创造力和市场掌控能力。同时在牢牢控股的前提下,大胆吸纳来自海内外的投资与先进管理优势进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当时的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本进入,迅速扩大市场规模成为当务之急。中影集团通过发行债券,成为中国第一家发行企业债券的文化企业。并在2008年提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国内电影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中影集团成立以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了资源统一开发,人事、财务统一管理。形成了影视创作生产,发行放映,境内外合拍影片管理、协调和服务,院线经营管理,数字制作,数字影院的建设与管理,洗印加工,影片进出口,电影器材营销,后电影开发,光盘生产,媒体运营,广告,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等主业突出、多种产业门类共同发展的链条式经营模式。目前,中影集团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1个电影频道,总资产28亿元。2011年5月13日,入选第三届“文化企业30强”。 近年来,中影集团不断推进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生产规模、经营实力和融资能力不断增强,以其巨大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相继与中外多个知名公司合作。中影集团通过多种方式,广开融资渠道,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推进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提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xx院xxxxx xxxxxxx 论文摘要:自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中国人民奋斗图强的伟大历史,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中国国家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早已超出百年前先人的所有构想。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已为中国百年历史做出了不可置疑的结论。 如何看待中国的百年历史,不但是身历其中的全体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探索的世界性历史现象,更是中国思想理论界应做出正确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于这样一个以历史事实和中国现实发展为背景的课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看待,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历史逻辑的认知,否则只能如坠迷雾。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人士,偏离开这个科学的认识方法,都不可能真正正确地认识中国百年历史。这是我们在回顾中国百年历史时特别需要提出的根本问题。 关键字:辛亥革命中国近现代史外国势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运动全民抗战三年解放思考国史国情 一、引文 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不但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现代化的洗礼。正是通过这样的洗礼,中国社会才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巨变。没有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脱胎换骨”,走上现代化道路,走向民族复兴。因此,任何否定中国革命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历史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辛亥革命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百年历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要对中国百年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必须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对于这一百年历史,我们可根据社会发展的主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革命阶段,时间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是通过革命来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时间是从1949年到1978年,主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三阶段是改革发展阶段,时间是从1978年至今,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百年历史也可作个大致的时间段划分,即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革命,第二个“30年”是探索,第三个“30年”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古属"折疡"、"金镞"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伤科"等。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骨伤疾患 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是祖国医 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医骨伤科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 老最富有创造性的民族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猿人"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和发展着。70万年前,"北京猿人"已能制造粗糙的石器和原始骨器工具,在原始人居住的山洞里发现很厚的灰烬与用火烧过的兽骨,证明"北京猿人"已学会用火。20万年前"河套人"时期,石器有了很大进步,并已发明了人工取火。在烘火取暖和烤炙食物的基础上,人们发现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了原始的热熨疗法。 原始人在对付大自然灾害及抗击猛兽侵袭时,经常造成创伤,人们在伤 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一些简易的理伤按摩 手法;对伤口则用树叶、草茎及矿石粉等裹敷,逐渐发现具有止血、止痛、消肿、排脓、生肌、敛疮作用的外用药物,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人们常患筋骨痹痿之疾,《吕氏春秋·古乐》曰:"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 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 宣导之。"这反映古代人已采用舞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便逐渐产生导引法。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古代人已经能够制作一些较精细的工具,如砭刀、骨针、石镰等。《山海经·东山经》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后世郭璞注解时认为,箴石"可以为砭针治痈肿者"。在旧石器晚期(约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有骨针、骨锥和其他骨制尖状器具。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已有石镰。这种石镰,外形似近代的镰刀,可以砭刺、切割。《素问·异法方宜论》曰:"故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这说明新石器时代外科手术器械--砭镰已产生,并出现了外伤科名医--俞跗,由于当时创伤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外伤科医疗技术比其它科发达,并更早推广应用。 中医骨伤科的萌芽(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我国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奴隶社会较之原始社会在生产力、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促进了医学进步,中医骨伤科开始萌芽,出现了"疡医"。 考古工作者在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很多陶制的酒器,《战国策》曰:"帝女令仪狭作酒,进之于禹",可见夏代已有了人工酿酒,酒是最早兴奋剂、麻醉剂和消毒剂,可以通血脉、行药势,也可以止痛、消毒,这对治疗创伤疾病很有意义。商代冶炼技术有很大发展,金属器具广泛地用于生产劳动和战争中,如刀、针、斧、锯、矢和镞等。医疗工具出有了改进和提高,据《韩非子》记载,古人"以刀刺骨",说明"刀"已经作为骨伤科手术工具了。甲骨文是我国较早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疾病有几十种,其中骨伤科的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疾骨等。考古发现藁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1 什么是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我们接触的很多天然材料通常是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如天然橡胶、棉花、人体器官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纤维、塑料和橡胶等也是如此。一般称在生活中大量采用的,已经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的高分子为通用高分子材料,称具有特殊用途与功能的为功能高分子。 2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 树枝,兽皮,稻草等天然高分子材料是人类或者类似人类的远古智能生物最先使用的材料。在历史的长河中,纸,树胶,丝绸等从天然高分子加工而来的产品一直同人类文明的发展交织在一起。 2.1从天然树脂到合成树脂 一些树木的分泌物常会形成树脂,不过琥珀却是树脂的化石,虫胶虽然也被看成树脂,但却是紫胶虫分泌在树上的沉积物。由虫胶制成的虫胶漆,最初只用作木材的防腐剂,但随着电机的发明又成为最早使用的绝缘漆。然而进入20世纪后,天然产物已无法满足电气化的需要,促使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代用品。 以煤焦油为原粒的酚醛树脂,在1940年以前一直居各种合成树脂产量之首,每年达20多万吨,但此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聚合型的合成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以及聚苯乙烯的产量也不断扩大,随着众多年产这类产品10万吨以上大型厂的建立,它们已成当今产量最多的四类合成树脂。合成树脂再加上添加剂,通过各种成型方法即得到塑料制品,到今天塑料的品种有几十种,世界年产量在1.2亿吨左右,我国也在500万吨以上,它们已经成为生产、生活及国防建设的基础材料。 2.2从天然纤维到合成纤维

人类使用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但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对纺织品质量的更高要求,从19世纪起,人们就为寻求新的纺织品原料而努力。 1846年制成硝化纤维;1857年制成铜氨纤维;1865年制成醋酸纤维;1891年制成粘胶纤维。由于粘胶纤维的原料是来源丰富的木材浆粕、棉短绒及棉纱下脚料等,再加上制成的纤维性能好,以至它的产量到20世纪50年代已经超过羊毛。 尽管上述几种称为“纤维素纤维”或“人造纤维”的出现是继纺织机械发明之后的又一次纺织革命,但它仍意味着人只是用化学方法,对天然植物纤维的再加工,而通过化学方法,制取全合成的、性能更为优异的纺织纤维阶段,才迎来了第三次纺织革命。 1928年32岁的美国化学家卡罗塞斯经过6年后的研究,终于在合成的数百种产品中,找到有希望成为优良纺织纤维的聚酰胺-66(即尼龙Nylon)。 1938年德国研制出聚酰胺-6,即聚己内酰胺;1941年英国制出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商品名Dacron、“的确凉”、或涤纶;1939年德国人又研制出聚丙烯腈纤维,但到1949年才在美国投产,商品名Orlon,我国称腈纶,此又出现多种新型合成纤维,满足了多种需要,但从应用范围和技术成熟等方面看,仍以上述几种为主,其产量约占总量的90%。 2.3从天然橡胶到合成橡胶 自然界中虽然含有橡胶的植物很多,但能大量采胶的主要是生长在热带雨区的巴西橡胶树。从树中流出的胶乳,经过凝胶等工艺制成的生橡胶,最初只用于制造一些防水织物、手套、水壶等,但它受温度的影响很大,热时变粘,冷时变硬、变脆,因而用途很少。 1839年美国一家小型橡胶厂的厂主古德易(Goodyear)经过反复摸索,发现生橡胶与硫黄混合加热后能成为一种弹性好、不发粘的弹性体,这一发现推进

2016年肿瘤内科工作总结 (1) (1)

2016年肿瘤内二科工作总结 2016年在总医院、肿瘤医院领导和各部门大力支持下,遵照自治区卫计委统一部署,按照科室工作计划,本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遵旨,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德医风建设,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不断完善科室管理制度,改进诊疗服务流程,保证正常医疗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圆满完成本年度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疗工作完成情况 1、医疗指标完成情况: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住院患者共2893人,收治病种人数见图1;平均住院日为8.0天(去年为7.95天,较去年同期增加0.05天);床位使用率为95.1%(去年为95.63%,较去年降低0.62%);药占比为72.07%(去年为74.48%,较去年同期下降2.41%);平均住院费用为10882.1元(去年为9464.64元,较去年增加14.98%);接待门诊病人量为16520人次(去年为12515人次,较去年增长率32.00%)。圆满完成医疗任务,全年无医疗、护理差错、事故及医患、护患纠纷发生。

图1 2016年科室收病种人数比较 2、积极推进MDT工作开展:为进一步规范肿瘤的诊疗行为,科室积极响应肿瘤医院号召,不遗余力积极推动多学科诊疗进程,全年共开展MDT工作15次,讨论病例37例,其中消化道肿瘤12例,淋巴瘤25例。营造了很好的多学科讨论氛围。 3、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情况:申报新技术新业务3项,获批并准入2项,包括:1)CT引导下同轴胸腹腔肿物穿刺活检术:为拓展科室的业务范围,提高肿瘤的诊治水平,选派专业人员赴北京学习,目前已开展此项新技术、新业务21例,同时开展B超引导下腹盆腔及体表肿物穿刺51例,为进一步开展微创治疗奠定了基础,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培门冬酶在NK/T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过敏反应。 4、临床路径开展情况:目前科室共开展四个临床路径: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及淋巴瘤化疗,平均入径率为87.224%,平均吻合度为

百年来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_詹启生

百年来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 及未来发展趋势 詹启生 乐国安 (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摘要:自我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部分的最重要概念。对自我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直到1890年 才由詹姆士对自我开始进行了真正较为科学而系统的研究。在随后的近百年时间内,相继有弗洛伊德、 库利、米德、沙沃森、马科斯、伯恩斯、格根、包梅思德等心理学家对自我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大 量成果。从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看到,自我研究具有从静态到动态、从一元到多元、从重人文到重实证以及 从理论到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自我研究 中图分类号:B 8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67(2002)05-0027-07 个体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而这个社会化的过程首先是从自我认知开始的,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人际关系,最后形成群体的思想与行为。因此,自我逐步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中心概念。格根(K.J .Gerg en)认为,“自我在社会心理学乃至在整个心理学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概念”[1](p .8)。早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Socrates)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2](p.40),人们就开始了对自我的探索。但真正较为科学而且系统地对自我的研究还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关于自我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多成果,而且研究的视角很广,涉及的领域也很宽泛,如哲学、伦理学、宗教、语言学、社会学等等。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自我的已有研究作一初步的归纳、梳理,揭示其发展趋势,希望能为21世纪进一步深入开展自我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一、心理学史上对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 自从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以来,自我问题的研究就倍加得到重视,回顾过去的自我研究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重大事件,它们或者是从正面、或者是从负面对自我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而成为自我研究中的里程碑。 1890年:威廉·詹姆士——科学自我研究之父 心理学创立于1879年,距今已有123年了。而社会心理学创立时间为1908年,比心理学建立晚了近30年。也就是说,社会心理学是在心理学成长到“而立之年”的时候才产生并成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作为社会心理学重要内容之一的自我问题的研究,首先还得从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中收稿日期:2002-03-2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0BS H029) 作者简介:詹启生(1966—),男,江西余干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乐国安(1946—),男,江西东乡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心理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 27·2002年第5期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和现状与对未来的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518606720.html, 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和现状与对未来的展望作者:赵春艳 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要】肿瘤内科是采用一系列手段对肿瘤进行控制和消除的一门专业科室,目前我国肿瘤内科发展较快,但是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重点对肿瘤内科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目前的发展,提出了对该学科未来的展望,供相关的人员参考。 【关键词】肿瘤内科;治疗;发展;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039-01 一、前言 肿瘤世界医疗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采用先进的手法对肿瘤进行消除是世界性的难题,那么肿瘤内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专科,因此了解肿瘤内科的发展,对于今后的法杖方向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二、肿瘤内科治疗的进展和现状 1、世界肿瘤内科发展的历程 目前肿瘤内科的治疗主要是以化学手段为主。国外对于化学药物治疗的研究较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对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46年Gilman和Philips将氮芥成功的在淋巴癌中进行有效的治疗,这标志着现代肿瘤化学药物治疗逐渐拉开了历史的序幕。20世纪50年代环磷酰胺和5-氟尿嘧啶这些药物逐渐开始运用于肿瘤的治疗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顺铂、阿霉素和卡铂等逐渐运用到肿瘤内科的治疗,在滋养叶细胞肿瘤、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和儿童的白血病上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这样标志着肿瘤内科在尝试的基础上逐渐有了新的发展,可以发展到根治的层面上。上世纪90 年代,紫衫醇等新的药物也开始逐渐运用到肿瘤的治疗中,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进展。 进入21世纪,靶向治疗已经逐渐运用到肿瘤内科的治疗中去,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发生的历程以及采用细胞生物学的知识,运用生物学治疗的手段的,其作用靶点包含的位置校对,其中细胞表面的抗原,生长的因子的受体,以及形成的重要酶和蛋白质,这些都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在人体内的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形成。目前世界对于肿瘤细胞的药物已经批准了7个单克隆抗体,以及5个小分子的化合物运用于肿瘤的治疗。目前运用到肿瘤治疗的药物非常多,单细胞毒类药物就达到了70多种,而内分泌和激素药物就达到了20多种,另外靶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展历史分析

)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特征。目前,中国石化正在向规模大型化、布局集中化、炼化一体化、生产园区化方向发展。其次, 本文分析了中国石化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来看, 中国石化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东西强、中部弱”, “北方强、南方弱”,“沿海强、内地弱”的分布特征; 辽中南、京津冀和沪宁杭等八大石化产业基地已成为支撑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中国石化; 空间格局; 集聚 一、中石化的成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83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这年7月12日,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从此,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正式宣告成立。1998年5月2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划转企业交接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胜利油田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江汉石油管理

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苏石油勘探局、华东输油管理局等12个油田和输油企业划入石化总公司。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二、总部的区位选择 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公司总部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就是资金控制。作为一家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四地交易所成功发行股票上市的全球性大公司,中石化总部的视野是全球,所考虑的时间尺度也较为长远。因此,总部的区位要求可以概括为:(1)便利的交通运输;(2)及时的信息获取;(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基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国有大型企业主管部门多为中央部委和省、市政府。这些机构均位于首都、直辖市和省会。中石化的总部选择也不例外。其总部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北京是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中国第二大城市。因此,北京基本能满足中石化总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 图1中石化总部所在地 三、子公司及其区位分布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

汽车百年:汽车发展史

汽车百年:汽车发展史

————————————————————————————————作者:————————————————————————————————日期:

汽车百年 汽车发展史之一 汽车的问世离不开发明家的苦心专研 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从卡尔?本茨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跑到现在,竟然诞生了从速度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多一点的超级跑车。这一百年,汽车发展的速度是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奔驰、宝马、通用、福特、沃尔沃、丰田、本田等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让我们一起来回望这段历史,品味其中的辛酸与喜悦,体会汽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 自走车辆的探索是人类奔驰的梦想与追求。汽车同其它现代高级复杂工具如电子计算机等一样,并非是哪一个人坐在那里发明了的。发明之初的汽车也不是现在这个式样,如果你能见到当时的汽车,你也可能认为这不是汽车呢。汽车的发展也有一个漫长的历程,总的说来,汽车发展初期,能分为蒸汽机发明前、蒸汽汽车的问世、大批量流水生产汽车开始等三个阶段。 人类最初的工作劳动完全是由本身来完成,根本没有什么汽车和发动机,在未使用牛和马之前,奴隶就是一种“生物发动机”。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加强,人们不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风力。 在1712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作功,而是靠机械作功的蒸汽机。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中便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Cugnot)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到1804的年,脱威迪克(Trouithick)又设计并制造了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十吨重的货物在铁路上行驶了15.7公里。由于蒸汽汽车本身又笨又重,不符合汽车灵活机动的基本要求,而且乘坐蒸汽汽车又热又脏。为了改进这种发动机,艾提力?雷诺(Etience Lenor)在1800年制造了一种与燃料在外部燃烧的蒸汽机(即外燃机)所不同的发动机,让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的气缸里直接燃烧,产生的气体膨胀力推动活塞做功,人们后来称这类发动机为内燃机。内燃机大大地提高了气缸压力和热效率,使发动机的更小巧,功率更强。 现代发动机的发明是在使用蒸气机的基础上,仿造蒸气机的结构,在气缸中燃烧照明煤气作为开端的。首先成功制造了煤气机,在煤气机的基础上改进为汽油机,再研制为柴油机。1866年,德国工程师康特?尼古扎?奥托(CountNicholasOtto)研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立式活塞式四冲程奥托内燃机。该内燃机对进入气缸的空气和汽油混合物先进行压缩,然后点火,这种发动机活塞的四个冲程,把进气、压缩、作功及排气融为一体。为了纪念奥托的发明,人们把这种循环就称为奥托循环。1876年,经过对原发动机的改进,又发明了第一台实用活塞式四冲程内燃机,使内燃机的结构更紧凑和简化,从而推动了小型内燃机的实用化。100多年来,尽管发动机的研制在不断进行着,但奥托创建的内燃机工作原理,一直在现代汽车发动机上沿用至今。不过,奥托的内燃机以煤气为燃料,体积较大,重量约1吨,还不能用在汽车上。 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KartBenz)最初在德国的曼海姆经营奥托四冲程煤气机,后来投入到汽油机的研制。1879年,本茨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Daimler)和迈巴赫在奥托四冲程发动机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开发出了第一台卧式汽油机。紧接着,他们再接再厉,把发动机的体积尽可能缩小,终于在2年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