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橡胶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212.50 KB
- 文档页数:10
丁腈橡胶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丁腈橡胶生产现状中国现有5套丁腈橡胶生产装置,2019年总产能为23万吨/年,无闲置产能。
其中,中国第一套生产装置为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于1962年从原苏联引进,采用高温间歇乳液聚合技术生产丁腈橡胶硬胶。
后期兰州石化公司引进Zeon公司生产技术,于2000年4月投产,采用低温乳液聚合技术生产丁腈橡胶软胶。
经过多年技术研究与装置改造开发,兰州石化公司丁腈橡胶生产工艺得到很大的改善,目前可同时生产硬胶和软胶,生产能力达6万吨/年。
中国丁腈橡胶生产装置现状中国丁腈橡胶产量维持增长趋势,到2019年中国丁腈橡胶产量增长至20。
9万吨,同比上升5。
03%,2019年中国丁腈橡胶生产装置负载率达到90。
9%。
2014-2019年中国丁腈橡胶产量变化情况二、丁腈橡胶消费情况2019年中国丁腈橡胶表观消费量为27。
9万吨,相对于2018年增长了1。
3万吨,增长幅度达到4。
49%。
目前丁腈橡胶最大的消费市场是密封制品,其需求约占总量的50%,保温发泡材料所占市场份额也维持在30%左右,胶辊及其他消费市场份额约占20%。
在密封制品的市场份额中,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消费量达到了总消费量的70%,在工业、航天等方面应用约占30%左右;橡胶发泡材料依靠其隔热、隔音、减震等方面的性能优势在工程建筑、桥梁道路、船舶等行业占据着丁腈橡胶重要的市场份额;优良的耐油性、耐磨性与耐老化性同样使丁腈橡胶在印刷、塑料加工及矿业输送带等领域应用广泛。
2014-2020年中国丁腈橡胶表观消费量变化情况中国丁腈橡胶应用领域消费量占比情况三、丁腈橡胶进出口现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中国产能增速明显高于下游需求增速,由此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亟需解决。
尽管2019年丁腈橡胶装置无闲置产能,但其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即使总产能利用率达到了90%,但在国外丁腈橡胶的影响下国产化率仍然没有达到70%,进口量依然占有较大份额。
橡胶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战略、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战略,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推动我国由橡胶大国向橡胶强国迈进。
10深度DEPTH REPORTS努力实现世界橡胶工业强国中期目标 ——橡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解读(下)“十四五”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橡胶行业通过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和绿色化实现转型,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自动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生产效率、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产业集中度、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上,加快橡胶工业强国建设 步伐。
橡胶工业总量要保持平稳增长,但年均增长稍低于现有水平,继续稳固中国橡胶工业国际领先的规模影响力和出口份额。
争取“十四五”末(2025年)进入橡胶工业强国中级阶段。
1.主要产品产量预测和规划目标“十四五”主要产品产量预测目标和规划建议见表1。
深度DEPTH REPORTS深度DEPTH REPORTS 2.坚持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通过数字化建设轮胎共享研发平台,解决橡胶行业共性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建立产品开发专用软件,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使企业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
以轮胎为例,推进轮胎标签制度,全面实施轮胎行业绿色路线图,积极研发应用绿色新材料、先进工艺和装备,由逆向开发转向正向开发,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建立轮胎滚动阻力、噪声和力学研究室,提升轮胎综合性能研发能力;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相关标准和法规;从结构、配方、工艺、装备和测试等方面对绿色轮胎性能指标进行技术研究,并形成产业化生产。
再生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再生橡胶制造行业市场供需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再生橡胶产业行业发展现状:中国是一个生胶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中国每年再生胶消耗量的50%左右需要进口,寻找橡胶原料来源及其代用材料是中国奋斗不息的任务。
因此,认真妥善处理好废旧橡胶,对充分利用再生资源、摆脱自然资源之匮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具有极为深远的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
再生橡胶一直是世界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它一方面可以代替橡胶,缓解了天然橡胶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使废旧橡胶实现了回收再利用,解决了废旧橡胶污染环境的问题。
2010年我国再生橡胶产量达到280万吨,再生橡胶产量由“十五”期间的600万吨发展到“十一五”的1225万吨,中国再生橡胶产量已经连续多年占全球再生橡胶产量的8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再生橡胶生产与消费大国。
2012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再生橡胶制造行业企业数量为152家,再生橡胶制造行业资产合计61.35亿元,同比增加26.88%;实现销售收入185.69亿元,同比增加19.56%;完成利润总额11.70亿元,同比增加14.75%。
由于中国橡胶工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中国再生橡胶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
再生橡胶生产能力超过600万吨/年,生产企业数量达1000余家,区域性规模生产能力基本都达到15万吨以上。
河北主要集中在唐山、沧州、保定;山西主要集中在平遥、汾阳;江苏集中在南通、泰州、宿迁、徐州;浙江集中在温州、宁波、杭州;山东集中在莱芜、济南、潍坊、青岛;江西集中在高安、新余;河南集中在焦作、温县、新乡;四川集中在都江堰、雅安、隆昌。
中国再生橡胶工业在生产规模、企业规模、品种档次、工艺技术、装备配套、出口创汇等方面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继20世纪80年代成为全球最大再生橡胶生产国之后,中国已跻身全球再生橡胶工业发达国家行列。
橡胶加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橡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电子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橡胶加工专用设备则是将橡胶原材料转化为各种橡胶制品的关键工具。
随着橡胶制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橡胶加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行业现状目前,橡胶加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在全球范围内,一些知名的企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也有众多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技术层面来看,近年来橡胶加工专用设备在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例如,一些新型的密炼机、硫化机等设备能够实现更加精确的工艺控制,提高橡胶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市场分布方面,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由于橡胶制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橡胶加工专用设备的需求旺盛,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二、市场需求驱动因素(一)橡胶制品市场的持续增长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橡胶制品在轮胎、密封件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增加。
同时,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对高性能橡胶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这直接推动了橡胶加工专用设备的市场需求。
(二)技术升级换代的需求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橡胶制品企业对设备的技术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设备制造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
(三)环保要求的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橡胶加工过程中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
这就需要新型的环保型橡胶加工专用设备来满足市场需求,例如低能耗、低排放的设备。
三、行业发展趋势(一)智能化与自动化未来的橡胶加工专用设备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实现自我诊断、远程监控和控制,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二)高精度和高性能为了满足高端橡胶制品的需求,设备将朝着高精度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能够生产出更加精密、质量更高的橡胶制品。
(三)绿色环保环保型设备将成为主流,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等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
1 中国橡胶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王亚莉 2010级化学教育 摘要:简述了橡胶工业在我国的重要性和橡胶工业经济运行的状况,阐述了橡胶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橡胶产品产量和橡胶消费量的转变说明了我国橡胶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我国橡胶工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对我国橡胶工业的稳定发展提出了措施建议。本文就对我国橡胶工业的以上各种情况作了以下的介绍。
关键词:橡胶工业、现状、趋势、措施 引言 中国橡胶工业以国有、国有控股和民营企业为主体,与外商独资、合资企业一起,三种经济成份共同打造第一橡胶大国。并且中国橡胶工业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调整结构取得进展,为继续保证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克服困难增强了必胜信心。[1]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行业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线,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加快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在极为复杂的形势和严峻挑战面前,保持了橡胶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局势。[2] 中国橡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国际市场作出重大贡献,并拉动了国际上天然胶、合成胶及橡胶机械等产业的振兴和繁荣。在2011年,行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全年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出口增幅呈现持续回落趋势,主要产品结构及出口结构稳步调整优化。但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行业经营效益下滑。
1. 橡胶工业的重要性 200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改革开放暴露了行业的差距,全行业奋 2
起狠抓产品质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成就了中国橡胶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国橡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已经定位于自主创新。中国橡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国际市场作出重大贡献,不仅以物美价廉产品出口,同时也拉动了国际上天然胶、合成胶及橡胶机械等产业的振兴和繁荣。橡胶行业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围绕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的生产领域,以科技为先导,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不断满足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求,使整个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 橡胶工业经济运行状况 在2011年,行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全年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出口增幅呈现持续回落趋势,主要产品结构及出口结构稳步调整优化。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行业经营效益下滑。 据对轮胎、力车胎、胶管胶带、橡胶制品、胶鞋、乳胶、炭黑、废橡胶综合利用、机械模具、橡胶助剂、骨架材料11个分会412家重点会员企业的统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122.11亿元,同比增长16.97%,实现销售收入3110.31亿元,同比增长17.58%;实现出口交货值882.51亿元,同比增长27.05%。行业实现利税177.26亿元,同比下降2.95%;实现利润98.11亿元,同比下降9.03%。341家重点企业中(不包括助剂、骨架两个专业委员会)50家亏损, 亏损面14.66%;亏损额8.87亿元。2011年协会统计行业及各个专业现价工业总产值增长状况见图1,2011年与2010年橡胶行业主要指标增幅对比见图2,2011年橡胶行业主要指标同比增长趋势见图3:[3,4] 3
3. 橡胶行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平稳放缓,增长幅度较上年度明显回落 受我国汽车等相关行业发展减速,国际经济复苏缓慢,以及原材料、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橡胶工业经济增长放缓,与2011年上年相比增幅明显回落。根据协会对重点会员企业的统计,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现价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和出口交货值的增长幅度呈现逐月平稳放缓的趋势,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见上图3)。全年增长幅度较上年有明显的回落,其中现价工业产值回落5.62%,销售收入回落7.74%,出口交货值回落7.47%(见上图2)。细分行业中,轮胎三项指标分别回落1.74%、4.14%、8.92%,胶管胶带三项指标分别回落6.79%、10.4%、19.71%,力车胎受摩托车行业回升的拉动,销售收入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1.73%和8.79%。[3] (2) 主要产品产量增幅出现大幅回落,部分产品出现负增长 2011年,受下游市场低迷、需求减少的影响,轮胎等橡胶制品增幅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落。根据协会对重点会员企业的统计,综合外胎产量增幅回落13.5%,仅增长2.54%;自行车胎产量增幅回落14.77%,同比增幅为-2.4%;输送带产量增 4
幅回落12.98%,V带产量增幅回落5.69%;胶管产量增幅回落20.28%。其它如胶鞋、汽车减震制品、“O”型密封圈、乳胶产品的产量增幅与上年同期均有不同幅度的回落,其中胶鞋等产品产量为负增长。 (3)行业出口增幅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国际市场上,美国经济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增长明显低于市场预期,欧元区各国在主权债务危机中愈陷愈深,经济低迷,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受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行业出口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根据协会对重点会员的统计,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幅度较年初收窄10.76%。细分行业中,轮胎收窄16.98%,力车胎、胶管胶带、橡胶制品、乳胶分别收窄7.03%、53.59%、27.37%、21.8%。 (4)轮胎等产品结构以及出口产品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虽然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增幅持续下降,但轮胎等产品结构以及出口产品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根据协会对重点会员企业的统计,轮胎子午化率达到86.65%,较上年提高2.46%;出口轮胎中,出口子午胎量占出口轮胎总量的90.27%,较上年增加2.05%,优质、高价的轮胎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加大。 (5)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价格大幅波动,行业控制成本难度大,效益下降 2011年,行业所需天然橡胶的价格在年初时一路飙升,不断出现新高,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后,又出现断崖式波动。受天然橡胶价格影响,主要合成橡胶价格先是跟随上涨,而后也是巨幅波动。行业所需大宗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增加了行业控制成本的难度,使行业经营效益一路下滑。根据协会对重点会员企业的统计,全行业利润比上年度下降9.03%,亏损额比上年度增长100.12%,亏损面达14.66%,比上年度增加4.69%。具体细分行业中,轮胎行业利润比上年度下降16.19%,亏损额比上年度增长92.25%,亏损面达到25.58%,比上年度增加6.98%。[5]
4. 橡胶工业的发展现状 2011年,我国橡胶工业经历了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内需拉动乏力,以及天然橡胶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运行难度加大,但仍保持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不仅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局势,而且运行质量也有所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5
4.1 主要产品产量 2007年至2011年我国主要橡胶产品产量[5,6]如表1: 表1 “十一五”中国橡胶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年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轮胎/万条 33000 35000 38000 42000 45300 子午胎/万条 23000 26365 30000 35000 39000 摩托胎/万条 12000 13200 13700 14800 15800 自行车胎/万条 52000 60976 66464 73000 78000 输送带/万m2 17000 24490 27429 33700 36000 V带/万Am 99000 138889 158333 172500 188000 胶管/万标米 55000 88889 89778 107500 117000 胶鞋/亿双 80.6 84.5 81.2 80 81.6 炭黑/万吨 230 248 283 325 380 助剂/万吨 56 60 66 76 84 再生胶/万吨 195 245 250 270 292 胶粉/万吨 25 25 25 30
4.2橡胶消费量 2011年及今后我国橡胶需求继续增长,但增幅降低。2011橡胶消耗预计703万吨,增幅为8.9%。其中天然橡胶324万吨,合成橡胶379万吨。2011年我国橡胶工业面临巨大风险和严峻的挑战,但也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橡胶工业历经30年改革开放的磨砺,特别这两年经受了国际金融风暴的严峻考验,获得了发展。我们坚信,在新的一年里,全行业将坚持科学发展,调结构、转方式, 进一步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坚持创新, 努力培育我国橡胶工业发展新优势, 加快由大向强的转变,保持我国橡胶工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6]
5. 橡胶工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橡胶工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技术装备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品出口大幅度增加,目前出口占总产量的45%,出口已经成为拉动橡胶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几乎与内销平分秋色,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橡胶产品制造大国。但是由于2008年下半年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使中国橡胶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面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可能出现的首次负增长,危机过后中国橡胶工业发 6
展的出路何在,应该引起企业、行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5.1 出口比例大是陷入困境的内在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配套齐全等综合优势,通过吸收外资和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逐步形成全球高水平的橡胶产品制造业基地。我国人口多而资源少,在国内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必然通过出口拓展市场空间,橡胶产品特别是轮胎出口每年增长较快,目前轮胎出口占到轮胎总产量的40%以上。可以说,出口比例大是我国橡胶工业整体竞争力增强的必然结果,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以美国为首的高消费市场严重萎缩,过多依赖出口拉动增长的中国橡胶工业反而陷入了困境。 5.2 国际橡胶产业转移是陷入困境的外部原因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开始形成,发达国家只保留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环节,而将非核心产品、制造环节尤其是组装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其中很多转移通过跨国公司境外投资方式完成,国际橡胶产业巨头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等以及几乎所有知名橡胶公司纷纷在中国设厂,将部分低技术含量的橡胶产品转移到中国生产,一部分强占了中国的配套市场,一部分返销母国或其他国家,跨国橡胶公司通过转移实现了最大收益。我国顺应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充分发挥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和产业配套能力强的优势,承接了大量国际产业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外资企业起到了主导作用,其结果突出表现为外资企业对国内外橡胶产品市场的影响不断扩大。2008 年,外资企业乘用轮胎在国内占70%市场,在出口中占60%。
5.3 来料加工贸易是陷入困境的结构性原因 橡胶产品出口中来料加工贸易占80%以上,一方面,来料加工贸易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增值有其必然性;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我国橡胶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国内制造业水平显著提高,来料加工贸易配套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迅速延伸,进一步助推了来料加工贸易的增长。来料加工比例过大,刺激了定牌加工的增长,抑制了自主品牌轮胎的出口。 5.4 橡胶进口高关税是陷入困境的政策性原因 我国作为战略物资的天然橡胶满足率仅30%,但目前天然橡胶一般贸易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