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小剂量红霉素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红霉素老药新用途[权威资料] 浅谈红霉素老药新用途摘要:了解、开发、推广老药红霉素的新用途,达到药尽其用。
运用循证医学理论与临床观察的方法,探讨、考察红霉素的多种新用途。
关键词:红霉素;新用途;探讨R978.1 B红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近似,对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自喉杆菌、痤疮丙酸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通过抑制蛋白形成中肽链的延长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迅速发挥抑菌作用[2]。
主要用于治疗肺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急性乳腺炎、多发性疖、痈和白喉等。
其作为抗幽门螺杆菌(Hp)效果最佳的药物品种之一,随着对Hp 感染和非胃肠疾病相关性研究的深入.其治疗性研究及实验性[3]。
1治疗哮喘EM治疗哮喘,是因为它可抑制黏液分泌,抑制茶碱清除率,延长类固醇排泄时间,具有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降低细胞色素P-450复合体活性,改善通气症状。
因此,有助于治疗呼吸道疾患,尤其对弥漫性细支气管炎哮喘有特效,在患者无炎症时用药同样奏效,故认为与抗感染作用无关[4]。
治疗方法:EM200mg,3次/d口服,连续口服10w。
用量相当于治疗感染症的半量。
2逆转癌细胞耐药性肿瘤细胞耐药是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EM在非毒性剂量下能逆转纤维肉瘤、白血病细胞对放线菌素D、阿糖胞苷及高三尖杉酯碱、柔红霉素Ara-C等的体外耐受,加入EM500微克/毫升即可与抗癌剂竞争性结合p-糖蛋白,阻止后者流出细胞而高浓度聚集于肿瘤细胞内,使疗效增强。
3胆囊结石目前认为,胆囊排空低下与成石有关,约半数胆石症伴有餐后胆囊排空障碍。
利用EM的促胆汁分泌和抑制胆汁淤积作用,治疗胆石症伴胆囊排空障碍者,日服EM0.5g,对胆囊动力缺陷有逆转作用。
4便秘Hasler发现,EM对结肠粪便的转运具有推进作用,以0.25g,4次/d口服,连续8d,可增加患者的大便次数,缩短结肠运动时间。
可作为便秘患者的促结肠动力剂使用。
饮食原则支气管炎常发于冬春季节,咳嗽痰多,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由于病程长,多数患者身体虚弱呈肺气虚体质,尤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症状最为典型,是一种消耗性疾病,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补充营养,则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此症的饮食原则应适时补充必要的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鸡蛋、鸡肉、瘦肉、牛奶、动物肝、鱼类、豆制品等。
寒冷季节应补充一些含热量高的肉类暖性食品以增强御寒能力,适量进食羊肉、狗肉、牛奶、动物肝、鱼类、豆制品等。
寒冷季节应补充一些含热量高的肉类暖性食品以增强御寒能力,适量进食羊肉、狗肉、牛奶等对极度虚寒者可采用。
除荤食外,应经常进食新鲜蔬菜瓜果,以确保对维生素C的需要。
含维生素A的食物亦是不可少的,有保护呼吸道粘膜的作用。
饮食对症择食颇有益处。
预防(1)戒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但要首先戒烟,而且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因为烟中的化学物质如焦油、尼古丁、氰氢酸等,可作用于植物神经,引起支气管的痉挛,从而增加呼吸道阻力;另外,还可损伤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及其纤毛,使支气管粘膜分泌物增多,降低肺的净化功能,易引起病原菌在肺及支气管内的繁殖,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2)注意保暖在气候变冷的季节,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寒冷一方面可降低支气管的防御功能,另一方面可反射地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血液循环障碍和分泌物排出受阻,可发生继发性感染。
(3)加强锻炼: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缓解期要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心、肺的贮备能力。
(4)预防感冒:注意个人保护,预防感冒发生,有条件者可做耐寒锻炼以预防感冒。
(5)做好环境保护: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以免诱发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1)阻塞性肺气肿: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肺泡壁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
加上管腔狭窄和痰液阻塞,呼气不畅,故可发生阻塞性肺气肿。
(2)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症蔓延至支气管周围肺组织中,患者有寒战、发热,咳嗽增剧,痰量增多,且呈脓性。
多索茶碱罗红霉素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效果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壁的持续性扩张和变形,导致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咳嗽和痰液增多。
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临床上多索茶碱罗红霉素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方法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多索茶碱罗红霉素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是一种结合了中药和西药成分的治疗支气管扩张的药物,其临床应用已有数年历史。
多索茶碱是一种呼吸道扩张剂,可通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气道阻塞,增强呼吸道通畅度。
罗红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减轻炎症反应。
而桉柠蒎则是一种中草药成分,具有祛痰、止咳、抗炎等功效,能够改善支气管炎症状。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多索茶碱罗红霉素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疗效显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临床疗效观察1.1 患者基本情况本研究纳入了100例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年龄在40岁至70岁之间。
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咯血等并发症。
1.2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接受多索茶碱罗红霉素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治疗,每日1次,每次2粒,连续治疗4周。
治疗期间,患者需定期复诊,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1.3 治疗效果评价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减轻,部分患者完全消失。
肺功能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肺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呼吸道通畅度明显增加。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遵医嘱用药,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
部分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心悸等轻微不适,但均能够耐受。
二、疗效分析通过临床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多索茶碱罗红霉素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效果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症状改善治疗后,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慢性鼻窦炎的双途径抗炎治疗疗效观察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张家雄邹文焘吴医婕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双途径抗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加局部皮质内固醇激素)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小剂量的克拉霉素治疗3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剂型为0.25g 片剂,每天一次,每次一粒+局部皮质内固醇喷鼻+鼻腔冲洗,共用3月。
以视觉模拟评分对治疗前后疾病程度及控制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前视觉模拟评估平均分8±1.57,治疗3月后平均评分3±1.16,经统计学处理:同体比较自身对照t检验,t=2.57,p<0.01,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结论双途径抗炎治疗对慢性鼻窦炎具有一定疗效,其抗炎治疗的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拉霉素;慢性鼻窦炎;双途径治疗The two pathway therapy on chronic nasosinusitisZHANG Jia-xiong,ZOU Wen-tao,WU Yi-jie(Dept.of Otorhinolarynology,Tenth People’s Hospital,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observe the new effection of the two pathway therapy on chronic nasosinusitis. Method 30 patients with chronic nasosinusitis were treated with low dosage of Clarithromycin and local nasal spray. The usage of Clarithromycin was 0.25g qd po, the therapeutic period was 3 months. 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 was used for evaluation the severity of disease and the relief after treatment. Result VAS was 8±1.5 before treatment, while 3±1.16 after 3 months of oral therapy. 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two pathway therapy with long term of low dosage oral macrolide Clarithromycin and local nasal spray shows effection on chronic nasosinusitis, the therapy mechanism is still unknown and needs further study.Key Words macrolide, Clarithromycin, chronic nasosinusitis,two pathway therapy慢性鼻窦炎发病的病因学非常复杂,现有研究表明炎症因素、变态反应因素、细菌生物膜的作用、感染因素等均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有关。
不适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的抗生素类型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过程中的慢性炎症反应和气道阻塞。
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存在气道炎症和感染风险增加的问题,因此经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感染引起的加重。
然而,并非所有类型的抗生素都适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
合理选择抗生素对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感染至关重要,以避免不必要的耐药性和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不适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的常见抗生素类型。
首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例如红霉素)并不适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
红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以对多种细菌产生杀菌作用。
尽管红霉素在某些感染疾病治疗中有效,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红霉素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此外,红霉素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和肝功能异常。
其次,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应该谨慎使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然而,喹诺酮类抗生素与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的风险有关。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伴有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等体征,因此应避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减少潜在的肌腱损伤风险。
另外,相对而言,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也不推荐使用氯霉素。
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杀菌作用。
然而,长期使用氯霉素可能会导致有害的副作用,包括贫血、骨髓抑制、神经系统毒性等。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差,更容易出现这些副作用。
因此,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感染时,应避免使用氯霉素。
最后,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避免使用对该疾病无效或无优势的抗生素类型,如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氯霉素。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感染类型,并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
总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谨慎选择,以避免耐药性产生和不良反应。
红霉素、喹诺酮类和氯霉素是不适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的抗生素类型。
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咨询医生以获得详细的指导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罗红霉素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罗红霉素的概述罗红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黄色链霉菌产生的有效抗生素之一。
由于其广谱、口服吸收好、药物浓度高、半衰期长等特点,罗红霉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罗红霉素的作用机制罗红霉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菌生长和繁殖,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具体而言,罗红霉素能够结合到细菌的核糖体的50S亚基上,阻止新生肽链的扩展,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罗红霉素的主要作用与功能主治罗红霉素在药理学上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以下是罗红霉素的主要应用及其功能主治:1.治疗呼吸道感染:罗红霉素可以有效治疗支气管炎、肺炎、鼻窦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2.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罗红霉素对疖、脓疱性皮肤感染、痈等皮肤软组织感染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罗红霉素对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具有一定的疗效。
4.治疗消化道感染:罗红霉素可用于治疗腹泻、细菌性胃肠炎等消化道感染。
5.治疗其他感染性疾病:罗红霉素还可以用于治疗骨髓炎、淋巴结炎、乳腺炎等其他感染性疾病。
罗红霉素的用法和剂量罗红霉素的用法和剂量应根据具体疾病和患者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指导:•对于成人,一般的剂量为每日0.3g-1g,分2-4次口服。
但需注意,在治疗肺炎球菌肺炎等重症感染时,剂量可适当提高。
•对于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10-20mg/kg,分3-4次口服。
•对于特殊人群(如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罗红霉素大多数为胶囊制剂,口服后可迅速吸收,吸收率高达90%以上。
一般需要连续服用5-7天取得治疗效果。
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虽然罗红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1.胃肠道反应:口服罗红霉素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尤其是高剂量使用时更为明显,应注意控制剂量和避免空腹服用。
表1两组疗效[n(%)]2.2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分析:治疗前,两组PaCO2、PaO2和pH 值差异不明显(P>0.05)。
治疗后,研究组的PaCO2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aO2和pH值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明显(P<0.05)。
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分析(x±s)注:*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2.3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口干和皮疹各1例)略低于对照组的7.50%(恶心、皮疹、头痛各1例),差异不明显(P>0.05)。
3讨论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细菌、病毒等引发的临床常见、多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病情严重程度与免疫力降低、炎性反应增强等因素相关,主要表现出气急、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当处于急性发作期时,上述症状更加明显,且伴发其他肺部或支气管并发症,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以消除炎性反应和改善呼吸为主,对症治疗包括化痰、止咳、镇静等。
但临床实践显示,常规西医干预仅可缓解部分症状,疗效有限。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候特点,可将其归为“喘证”“咳嗽”范畴,发病机制在于痰湿内阻、肺久郁失宣,治疗方向在于解肺郁闭、温化痰饮[6]。
肺力咳胶囊是由黄芩、百部、前胡、梧桐根、红花龙胆等成分组成的中成药,不仅能止咳平喘、祛痰顺气,而且具有抗病毒、抗菌、增强免疫力和肺功能的作用。
本文中,联合治疗临床总有效率(92.50%)高,不良反应少,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各项体征恢复良好,病灶吸收良好,且治疗安全性高。
此外,联合治疗治疗后的PaCO2、PaO2和pH值等血气指标改善显著。
肺力咳胶囊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呼吸道黏膜充血。
总之,应用肺力咳胶囊和莫西沙星联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明显提高,血气指标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减少。
参考文献[1]徐达,谌晓莉,肖庆龄,等.朱启勇教授诊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6):1495-1496. [2]田亚楠.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9,16(3):30-31.[3]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30-441.[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52-53.[5]郑筱萸.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6]白云苹,李建生.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慢性支气管炎常见证候方药规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5):3666-3671.支原体肺炎作为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肺炎支原体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源为患者及携带者,研究表明[1],3~ 12岁的儿童是罹患该病的主要群体,肺炎支原体肺炎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平均3~5年流行一次。
慢性支气管炎的最好治疗方法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那么,患上慢性支气管炎要及时治疗!至于如何治疗呢?下面就随一起来了解下吧!慢性支气管炎的最好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不仅仅是中药治疗,还包括针灸,拔罐,熏蒸等其他中医治疗手法,磁药叠加调节免疫疗法正是如此,将这些中医治疗手段综合应用,运用中医穴位知识,在内埋外疏的中医理论下治疗慢性支气管疾病。
缓解期的治疗应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
采用气管炎菌苗,一般在发作季节前开始应用,每周皮下注射一次,剂量自0.1ml开始,每次递增0.1~0.2ml,直至0.5~1.0ml为维持量。
有效时应坚持使用1~2年。
核酪注射液(麻疹病毒疫苗的培养液)每周肌肉或皮下注射2次,每次2~4ml;或卡介苗素注射液每周肌肉注射3次,每次1ml(含卡介苗提取物于重0.5mg),在发病季节前用药,可连用3个月,以减少感冒及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
必思添(Biostim)(克雷白肺炎杆菌提取的糖蛋白)首次治疗8天,2mg/d,停服3周;第2次治疗8天,1mg/d,停服3周;第3次治疗8天,1mg/d,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
可预防慢性反复呼吸道感染。
除此之外。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要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医疗保健操、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并使用哮喘治疗带等医疗器械以调节和改善脏腑器官的机能坚持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活动量以无明显气急、心跳加速及过分疲劳为度。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缓解期要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心、肺的贮备能力。
急慢性迁延期的治疗应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加用解痉平喘药物。
⑴抗菌治疗:一般病例可按常见致病菌为用药依据。
可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SMZ)每次2片,每日2次;阿莫西林2~4g/d,分3~4次口服;氨苄西林2~4g/d,分4次口服;头孢氨苄2~4g/d,或头孢拉定1~2g/d,分4次口服;头孢呋辛1g/d或头孢克洛500mg~1g/d分2~3次口服。
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目的:分析研究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鼻窦炎寻找安全稳定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6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口服罗红霉素150 mg/d治疗,分别于治疗后3、6个月观察比较患者鼻塞、流涕、头痛、嗅觉方面治疗情况。
结果:患者经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3个月后,治愈36例,明显好转23例,好转5例,无效4例,有效率94.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全部治愈。
有1例患者未按照医嘱“饭后服药”,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经及时发现改进服药时间后,上述症状改善。
结论:对慢性鼻窦炎行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是一种安全稳定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少,无并发症,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是首选治疗方法。
标签:罗红霉素;慢性鼻窦炎;低剂量鼻窦炎在鼻科中比较常见,是一种鼻窦黏膜非特异性炎症,有急性与慢性之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传统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一般是手术治療与药物治疗。
药物法治疗慢性鼻窦炎一般采取抗生素静脉滴注与碘胺类制剂,这一类的药物治疗方法对慢性鼻窦炎疗效微小,且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与并发症[1]。
笔者所在医院对慢性鼻窦炎采取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13~68岁,平均(43.2±2.6)岁;发病到治疗时间最短为3月,最长为37年,平均(18.5±3.2)年;炎症类型:上颌窦、筛窦炎41例,额窦炎15例,上颌窦、筛窦炎、额窦炎并发12例。
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62例伴鼻塞、流涕症状,18例伴头痛,9例有重度嗅觉障碍,21例有轻度嗅觉障碍。
经鼻内镜检查,23例伴不同程度鼻道集脓、黏膜充血与息肉变化。
1.2 治疗方法由于本组患者中存在小儿患者,因此必须注意给予小儿患者低剂量治疗,成年患者行正常剂量治疗。
长期小剂量红霉素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作者单位:510800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讯作者:邹敏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应用红霉素类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1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予抗感染及止咳、祛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及增强免疫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250 mg/d,长期口服,两组均临床观察1年,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显效56例,占80.00%,有效12例,占17.14%,无效2例,占2.86%,急性发作住院1次,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显效37例,占52.86%,有效16例,占22.86%,无效17例,占24.29%,急性发作住院6次,总有效率75.7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占4.29%,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占2.8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长期小剂量应用红霉素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且明显减少急性发作住院次数,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长期;小剂量红霉素;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Long-term low-dose oral erythromycin treatment efficacy of chronic bronchitis ZOU Min, XIONG Cheng-wen, ZHANG Jun, XIAO Hui-zhen, CHEN Ren-shan. Guangzhou Hospital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uangzhou 5108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long-term low-dose application of erythromycin antibiotics’s clinical efficacy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bronchitis, summarize its clinical value.Methods 140 cases of chronic bronch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70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clinic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resistance to infection and cough, phlegm, the solution spasm, asthma and oth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enhanced the immune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ased on the use of low-dose erythromycin 250 mg/d, long-term oral, clinical observation in both groups a year, compared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effect observed, recorded relevant data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The markedly effective in 56 cases, accounting for 80.00%, effective in 12 cases, accounting for 17.14%, 2 cases, accounting for 2.86%, acute hospital 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7.14%; the control group that were 37 cases, accounting for 52.86%, effective in 16 cases, accounting for 22.86%, ineffective in 17 cases, accounting for 24.29%, acute hospital six tim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75.71%,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 with statisticalsignificance. Group of adverse reactions observed in 3 cases, accounting for 4.29%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adverse reactions in 2 cases, accounting for 2.86%,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compared two group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Long-term low-dose oral erythromycin treatment of chronic bronchitis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efficacy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anti-infective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acute hospital stay, and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reasonable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Long-term low-dose erythromyc; Clinical efficacy; Chronic bronchitis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通常因感染或非感染的因素引起支气管、气管的黏膜及周围组织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主要发生黏液分泌增多及支气管腺体增生等病理性改变。
临床表现一般为咳痰、咳嗽及气喘等一系列呼吸道症状。
发病早期症状较轻,冬季发作频繁,春季过后稍微缓解,发病到了晚期炎症明显加重,四季皆可发病。
病情恶化可并发肺源性心脏病及阻塞性肺气肿等,严重地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1]。
本文通过观察长期小剂量应用红霉素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1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气急,呈间歇性发作,夜间及清晨加重,白天症状减轻。
其中男75例,女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
观察组男36例,女34例,平均年龄(56.4±12.1)岁,平均病程(13.2±8.5)年。
对照组男3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2.9±13.7)岁,平均病程(12.7±7.7)年。
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观察组在常规抗感染及止咳、祛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及增强免疫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250 mg/d,观察疗效1年。
1.2.2 对照组在常规抗感染及止咳、祛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及增强免疫,观察疗效1年。
1.3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编制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制定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局部主要症状、全身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有效: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无效: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n,%)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3 讨论3.1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诊治分析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临床上通常认为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
内因主要为:(1)呼吸道的免疫及局部防御功能下降,降低正常的呼吸道对空气的过滤作用,无法及时排除过多的异物及分泌物,并使支气管与肺泡分泌的免疫球蛋白(IgA)减少,减低了防御病毒及细菌的作用,尤其对于老年人,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极易引起此病发生。
(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呼吸道的副交感神经加强应激反应,使得一般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皆可对支气管造成刺激作用,引起其收缩性痉挛,增多分泌物,继发咳痰、咳嗽、气喘等一系列慢支的典型症状。
外因主要是来源于外界的理化因素、各种感染、气候变化、过敏原等对呼吸道造成刺激,诱发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咳痰、咳嗽、气喘等典型症状,并发病超过3个月,持续时间2年以上,并且排除心、肺等疾病的可能性后,即可作出诊断,需鉴别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及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主要是具体依据患者不同的发作期对症治疗,急性发作期主要予以抗感染治疗,经痰液培养后,合理选用抗生素,并辅以祛痰止咳,解痉平喘等药物辅助治疗;临床缓解期患者,则以体能锻炼及适当加以免疫调节剂巩固治疗,重在预防复发。
3.2 小剂量红霉素长期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意义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其抗菌谱类似于青霉素,作用机制为结合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单位,对肽酰基转移酶进行抑制,从而对核糖核蛋白体的移位过程造成影响,阻碍肽链的增长,使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造成抑制[1,3]。
近年来多个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发现,红霉素可减少气道黏膜的黏液分泌,增强气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可通过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向气道内聚集而发挥其抗炎作用[4,5]。
由于红霉素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减少气道黏液分泌等作用[6],本文统计可见,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14%,不良反应发生率4.29%,急性发作1例,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多可耐受,表明长期小剂量红霉素长期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与其使用的剂量有关,长期小剂量应用红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可减轻其对肠胃道的反应、过敏反应及对肝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