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慢支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诊断需要综合考
虑临床症状、体征和特殊检查结果。
慢支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临床症状。
慢支患者常常出现反复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尤其在气候变化、感冒等诱
因下症状加重。
慢支的咳嗽通常为晨起时或在寒冷空气刺激下加重,同时伴有黏稠的白色或黄绿色痰液。
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咳血等症状。
这些临床症状对慢支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征。
慢支患者体检时可发现双肺呼吸音减弱、杂音增强,有时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严重慢支患者可出现杵状指、胸廓畸形、发绀等体征。
这些体征有助于医生对慢支进行初步判断。
三、特殊检查。
1.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慢支诊断的关键检查项目,包括呼气峰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指标。
慢支患者呼气流量受限,
FEV1/FVC比值减低,这些指标对慢支的诊断和分型有重要意义。
2. 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发现肺气肿、肺大泡、肺部感染等并
发症,对慢支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支气管扩张试验,支气管扩张试验是慢支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给予支气管
扩张剂后观察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有助于明确慢支的诊断。
综上所述,慢支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和特殊检查结果,通过分
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医生可以明确慢支的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希望本文对慢支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让患者能够及时发现并治疗慢支,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支气管炎如何鉴别诊断?中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依其临床表现多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
慢性支气管炎为久病,久病必虚,故本病的本质多属虚寒。
反映在肺、脾、肾三脏之虚,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缓解期。
如果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病情加剧,则出现实、热、痰、湿的证候,形成邪实正虚的复杂局面。
主要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
(1)实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①外寒内饮:证候:咳嗽气急,甚则喘逆,咯吐白色清稀泡沫粘痰,无汗恶寒,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紧。
证候分析:外有表寒里有水饮,外寒引动水饮,上逆射肺,肺气不宣,故咳嗽气喘,痰多泡沫;表寒外束,郁闭肺卫,故无汗恶寒,身体疼痛而重;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饮溢于肌表,故见肢体浮肿。
舌苔白滑,脉弦紧乃为寒饮内盛之征。
②痰湿内聚:证候:咳嗽声浊,痰白而粘,胸脘满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儒滑。
证候分析:痰生于脾,上渍于肺,痰湿聚于中焦,寒从中生故咳嗽痰白而粘;痰湿内停,中焦气机受阻,故胸脘满闷、纳差腹胀。
苔白腻,脉濡滑均为痰湿偏盛之象。
③燥热伤肺:证候:咳声短促,甚则气逆而喘,痰少不易咳出,口咽干燥,甚则胸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
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燥热伤肺,津液被烁,故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燥热伤津,故鼻燥咽干;咳甚伤络,气机不畅,故胸痛;燥邪伤肺,肌表被束,故有形寒身热等表证。
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均为燥热之象。
(2)虚证(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①脾肺两虚:证候:咳嗽气短,声低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纳差,胸脘痞闷,大便溏薄,每遇风寒则咳嗽气喘发作或加重,苔白薄,脉濡缓。
证候分析:肺为气之主,肺虚则气失所主,故气短而喘;脾虚不运,故胸脘痞闷,纳差便溏;肺气本虚、卫外不固,感受风寒,肺气更伤,痰湿转盛,故咳痰气喘发作或加重。
苔白薄,脉濡缓亦为肺脾两虚之征。
②肺肾两虚:证候:咳喘久作,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痰稀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痛,苔白而滑,脉细无力。
全科医生培训:慢性支气管炎的诊疗及转诊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气道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
且应除外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返流综合征等)。
【病因】本病与感染因素(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香烟、烟雾、粉尘等)、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及其他因素(免疫、年龄、气候等)有关。
【临床表现】1.症状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
咳嗽以晨起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
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
清晨咳痰较多,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
2.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
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罗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如合并哮喘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并伴呼气期延长。
长期反复发作者可有肺气肿体征。
【辅助检查】1.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
反复发作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野明显。
2.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时偶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3.痰液检查为病原学依据,可培养出致病菌。
或涂片可发现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
4.呼吸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当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
【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可诊断。
急性加重系指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突然加重。
多由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咳痰性质及量发生明显变化。
喘息或气急喘息明显者常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在症状加剧或继发感染时,常有哮喘样发作,气急不能平卧。
鉴别诊断:1.咳嗽变异型哮喘以刺激性咳嗽为主要特征,咳嗽夜间明显。
接触花粉、油烟、冷空气等容易诱发,常有家族或个人过敏史。
慢性支气管炎诊疗常规一、概述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如患者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其它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可以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二、典型病史患者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
三、临床表现症状:1、咳嗽:分泌物聚积支气管内、粘膜充血水肿、异物刺激,晨起时较多,白天少,临睡前有阵咳;2、咳痰:清晨较多睡眠时蓄积痰液;副交感神经兴奋,分泌物增多;变动体位时痰多,偶有痰中带血,感染时为脓痰;3、喘息或气短:喘息性支气管炎时有喘息,哮鸣音,早期无气短,并发肺气肿时有不同程度气短。
体症:1、早期可无异常体症;2、急性发作期背部及肺底有干湿罗音,咳嗽后减少或消失,位置不固定;3、喘息性可听到哮鸣音,呼气延长。
四、入院常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检查;2、肝炎病毒检测;3、血清生化学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离子);4、动脉血气分;5、胸部影像学检查(CR或CT);6、痰细菌培养+药敏;7、痰查结核菌;8、肺功能检查;五、诊断依据患者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其它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可以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分型:单纯型咳、痰喘息型咳、痰、喘,哮鸣音分期:急性发作期一周内脓痰、发烧、痰量多,咳、痰、喘之一。
慢性迁延期咳、痰、喘迁延一个月以上。
临床缓解期症状缓解或消失,偶有轻咳,少量痰液,达二个月以上。
六、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发病年龄多为幼年与青年,起病突然,为可逆性,无咳痰史支气管扩张:咳、痰反复发作,大量脓痰、反复咯血,罗音位于下部,位置较固定,杵状指趾。
Xray常见纹理紊乱,卷发样,确诊靠造影、HRC几肺结核:结核中毒症状,发烧、盗汗、乏力、消瘦、咯血;Xray检查,痰查结核均可确诊。
肺癌:年龄40岁以上,多年吸烟者,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
X-ray块影,阻塞性肺炎,痰查瘤细胞、支气管镜可确诊矽肺(硅沉着病)及其他尘肺:职业。
慢性支气管炎诊疗规范一、诊断要点:1、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
2、如每年发病持续时间不足3个月,则需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或呼吸功能改变,亦可作出诊断。
3、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
病变反复发作,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尤以下肺野较明显。
4、血象检可:缓解期多无血象变化。
急性发作期或并发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5、呼吸功能检查:早期无明显变化,以后可出现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显著下降,最大通气量减少,低于预计值的80%,流量-容积曲线的减低更为明显。
6、临床分型和分期:①分型:分单纯期和喘息型两种。
②分期:a、急性发作期;b慢性迁延期;c、临床缓解期。
二、鉴别诊断:1、支气管哮喘。
2、肺癌。
3、左心衰。
4、矽肺及其他尘肺。
三、治疗原则:(一)、急性发作期的治疗:1、控制感染。
2、止咳、祛痰。
3、解痉、平喘。
4、雾化治疗。
(二)、缓解期治疗:应注意避免各种致病因素,吸烟者须戒烟。
加强煅练,提高机体抵抗力。
阻塞性肺气肿一、诊断要点:1、症状:在原有慢性咳嗽、咳痰等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起初时为劳动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发展,静息时亦感气短,动则气促更甚。
2、体征:早期无明显体征,典型体征为桶状胸,叩诊呈过清音。
心浊音界缩小或叩不出,肺下界及肝浊界下降,肺底活动度减小,听诊心音减弱,呼气延长,呼吸音减弱。
3、胸部X线检查:肺透亮度增加,横膈下降,有时可见肺大泡,心脏常呈垂直位。
4、心电图检查:可有肢导联QRS低电压。
5、呼吸功能检查:残气量增加,残气容积超过肺容积40%,说明肺过度充气,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第一秒种用力呼气量/肺活量(FEV1/Vc)<60%。
6、血气分析:出现明显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并可出现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慢性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特征是呼吸道黏膜的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黏膜受损和痰液过度分泌。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往往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包括持续的咳嗽、痰液增多、呼吸困难、胸闷等。
这些症状常常伴随着气促、胸痛、嗓音嘶哑等不适感觉。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病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细菌、病毒感染等。
长期暴露于以上因素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引起慢性炎症反应。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方法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表现、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
对于确定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医生往往需要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1.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扩张症的鉴别:–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持续咳嗽、痰液增多,而支气管扩张症则表现为反复感染、咯血等症状。
2.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的鉴别:–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为持续咳嗽、痰液增多,而哮喘则表现为喘息、气促等急性发作症状。
3.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的鉴别:–慢性支气管炎常伴有吸烟史、呼吸困难,而肺气肿患者则常表现为肺功能减退、胸廓变形等特征。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行为治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抗生素等药物;物理治疗包括呼吸康复训练、气道清洁等;行为治疗包括戒烟、环境改善等。
结语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患者在得到医生明确诊断后,应根据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同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防止疾病的进展和复发。
慢性支气管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常伴有低热、乏力、盗汗、咯血等症状;咳嗽和咯痰的程度与肺结核的活动性有关。
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病灶,痰结核菌检查阳性,老年肺结核的毒性症状不明显,常因慢性支气管炎症状的掩盖,长期未被发现,应特别注意。
(二)支气管哮喘起病年龄较轻,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病史;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高,表现为广泛的支气管痉挛和管腔狭窄,临床上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咳嗽,发作短暂或持续。
胸部叩诊有过清音,听诊有呼气延长伴高音调的哮鸣音。
晚期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
哮嗜酸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痰中较多,而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痰中较少。
(三)支气管扩张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年期,常继发于麻疹、肺炎或百日咳后,有反复大量脓痰和咯血症状。
两肺下部可听到湿罗音.胸部X线检查两肺下部支气管阴影增深,病变严重者可见卷发状阴影。
支气管碘油造影示柱状或囊状支气管扩张。
(四)心脏病由于肺郁血而引起的咳嗽,常为干咳,痰量不多.详细询问病史可发现有心悸、气急、下肢浮肿等心脏病征象.体征、X线和心电图检查均有助于鉴别。
(五)肺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长期吸烟者,常有痰中带血,刺激性咳嗽。
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块影或阻塞性肺炎。
痰脱落细胞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慢支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慢
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慢支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慢支的诊断标准。
首先,慢支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气促和胸闷等。
这些症状通常是
慢支的早期表现,因此医生需要认真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其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和加重情况等。
此外,患者的吸烟史、家族史和职业暴露史也是诊断慢支的重要参考。
其次,慢支的体征包括呼吸困难、胸廓变形、呼吸肌肥大和颈静脉怒张等。
医
生在体格检查时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胸廓形态,以及听诊肺部是否有干、湿啰音等。
这些体征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慢支。
最后,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支的金标准。
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一
秒容积(FEV1)和FEV1/FVC比值等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客观地评
估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帮助医生明确诊断慢支。
除了上述内容,慢支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肺结核和
肺癌等。
因此,医生在诊断慢支时需要进行全面的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总之,慢支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检查。
通过综合分析
这些信息,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患者是否患有慢支,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对您了解慢支的诊断有所帮助。
临床慢性支气管炎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病理与临床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理变化主要为支气管黏膜的杯状细胞显著增生,黏液腺增大,管腔内分泌物增加。
病变早期,气道上皮细胞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变性、坏死,上皮细胞的纤毛粘连、稀疏脱落,清除功能消弱,分泌物淤积不易排出。
随着病变进展,出现支气管壁的充血、水肿、黏膜糜烂。
晚期黏膜发生萎缩性改变,气道壁弹力纤维破坏,周围纤维组织增加,造成管腔的僵硬或塌陷。
病变由较大的支气管延伸至细支气管和肺泡壁,肺组织结构破坏,形成阻塞性肺气肿和间质性纤维化,最后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
诊断标准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并排除全身或肺部其他疾病;或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月,而有明确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等)。
临床上常合并肺内炎症、阻塞性肺气肿、肺大泡及继发性肺源性心脏病。
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早期X线变化不明显。
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模糊、扭曲、紊乱,以两中下肺野显著。
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炎、肺泡壁的纤维化可于肺内形成不规则索条状及网格状影。
慢支常合并肺气肿,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
2、CT表现:与X线检查相比,CT能更加清晰地显示支气管管壁增厚、肺间质纤维化、肺纹理走形异常。
合并肺气肿者,因胸腔压力增高挤压气管两侧壁,气管可呈刀鞘样改变。
CT检查常能发现较小的肺大泡,表现为位于胸膜下或接近肺表面的局限性薄壁无纹理区。
鉴别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像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诊断标准。
需要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等鉴别。
前者主要好发于婴幼儿或年老体弱者,表现为两下肺野内中带肺纹理间的云絮状模糊影;后者表现为两肺野弥漫性分布的网格状及小结节状稍高密度影。
诊断慢支的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其主要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道黏膜的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狭窄和黏液分泌增加,而肺气肿则是由于肺组织的气囊状扩张和气道壁的破坏所致。
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首先,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气促和胸闷等。
患者常常出现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量逐渐增多,痰液呈粘稠、黏液或脓液性质。
气促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在运动或劳累时更为明显,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活动受限。
胸闷感是由于气道狭窄和肺功能减退所致,患者常感到呼吸不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其次,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重要手段。
肺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一秒容积(FEV1)和用力呼气一秒率(FEV1/FVC)等指标。
肺活量是指患者在最大用力呼气后能够吸气的最大气量,FEV1是指患者在用力呼气后一秒钟内呼出的气量,FEV1/FVC是指用力呼气一秒率与用力呼气容积比值。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常常表现为肺活量减低、FEV1减低和FEV1/FVC减低,反映了气道阻塞和肺功能减退的程度。
最后,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重要手段之一。
胸部X线片和CT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结构的变化,包括肺气肿、肺大泡和肺血管病变等。
肺气肿是肺部气体潴留和肺泡破坏的表现,可以在X线片和CT检查中清晰显示。
肺大泡是指肺部局部气囊状扩张,常常伴有肺气肿的表现。
肺血管病变是由于慢性缺氧和肺动脉高压所致,可以在CT肺血管造影中显示。
综上所述,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准确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慢性支气管炎【概述】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
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
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
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
【诊断】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症状。
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后,临床上凡有慢性或反复的咳嗽,咯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诊断即可成立。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三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单纯型与喘息型两型。
前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后者除咳嗽、咯痰外尚有喘息症状,并伴有哮鸣音。
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三期,以使治疗有所侧重。
(一)急性发作期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1周内“咳”、“痰”或“喘”任何一项症状显著加剧,或重症病人明显加重者。
(二)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到1个月以上者。
(三)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
【治疗措施】(一)预防为主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原因,烟雾对周围人群也会带来危害,应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要教育青少年杜绝吸烟。
同时,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因素,加强个人卫生,包括体育、呼吸和耐寒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改善环境卫生,处理“三废”,消除大气污染,以降低发病率。
(二)缓解期的治疗应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
采用气管炎菌苗,一般在发作季节前开始应用,每周皮下注射一次,剂量自0.1ml开始,每次递增0.1~0.2ml,直至0.5~1.0ml为维持量。
慢性支气管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常伴有低热、乏力、盗汗、咯血等症状;咳嗽和咯痰的程度与肺结核的活动性有关。
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病灶,痰结核菌检查阳性,老年肺结核的毒性症状不明显,常因慢性支气管炎症状的掩盖,长期未被发现,应特别注意。
(二)支气管哮喘起病年龄较轻,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病史;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高,表现为广泛的支气管痉挛和管腔狭窄,临床上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咳嗽,发作短暂或持续。
胸部叩诊有过清音,听诊有呼气延长伴高音调的哮鸣音。
晚期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
哮嗜酸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痰中较多,而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痰中较少。
(三)支气管扩张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年期,常继发于麻疹、肺炎或百日咳后,有反复大量脓痰和咯血症状。
两肺下部可听到湿罗音。
胸部X线检查两肺下部支气管阴影增深,病变严重者可见卷发状阴影。
支气管碘油造影示柱状或囊状支气管扩张。
(四)心脏病由于肺郁血而引起的咳嗽,常为干咳,痰量不多。
详细询问病史可发现有心悸、气急、下肢浮肿等心脏病征象。
体征、X线和心电图检查均有助于鉴别。
(五)肺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长期吸烟者,常有痰中带血,刺激性咳嗽。
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块影或阻塞性肺炎。
痰脱落细胞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