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商业化育种新趋势
- 格式:pptx
- 大小:848.92 KB
- 文档页数:46
我国糯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于晓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糯玉米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文章阐述了糯玉米的特点、糯玉米的发展概况及今后的发展前景.【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2页(P4-5)【关键词】糯玉米;生产现状;前景【作者】于晓莹【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附属试验场沈阳110161【正文语种】中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糯玉米作为鲜食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并且其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许多研究表明,我国是糯玉米起源地,拥有非常丰富的糯玉米种质资源。
我国糯玉米育种工作起步较晚,但糯玉米生产发展很快。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糯玉米特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糯玉米的用途越来越广泛,需求持续增长,糯玉米制品越来越受人们喜爱,加之糯玉米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糯玉米必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糯玉米又称蜡质玉米、粘玉米。
糯玉米是受隐性基因wx控制的突变类型。
据Roberta等研究,VdX基因位于玉米第9条染色体短臂,与普通玉米相比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编码一种60kd的蛋白质,能使尿苔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活性极度降低,因而基本上不会成直链淀粉,纯和的wxwx玉米胚乳和带有wx基因的花粉粒几乎全部合成支链淀粉。
糯玉米籽粒中淀粉、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组成明显受wx 基因剂量的影响。
当wx基因与其他玉米胚乳基因结合产生相互作用时,可以使胚乳中的成分发生变化,改善食用品质和风味。
糯玉米营养品质较好,籽粒中营养成分含量高于普通玉米,含70%~75%的淀粉、10%以上的蛋白质、4%~5%的脂肪、2%的多种维生素,还含有钙、谷胱甘肽、镁、硒、脂肪酸和核黄素等多种营养保健物质。
黄色糯玉米中含微量元素硒和水溶性黑色素。
根据品质测定结果,糯玉米籽粒中VA、VB1、VB2的成分比稻米还多,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比糯玉米粉高2.75%和1.70%。
关于改良系玉米育种的管理与技术探讨摘要: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饲作物,在解决世界粮食和食品多元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杂交种的选育与推广是我国玉米产量不断提高的原动力,我国玉米的品种选育与推广先后经历了品种间杂交种、双交种和单交种3个发展阶段。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新单1号等一批杂交种的选育与推广,我国玉米品种经历了6次大的更新换代,在每一次品种更新换代过程中的代表性品种在生产上往往占有绝对的优势,不但为玉米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促进了我国玉米种植密度、栽培措施等耕作制度改变。
伴随着我国玉米生产上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的频繁发生,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季节高温、干旱等逆境天气的频繁发生造成了部分品种空秆、结实不良等严重的生产问题,急需多元化品种以防止极端气候发生和病虫害爆发给生产造成的巨大损失。
因此,育种家在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根据市场需求选育出适应同一生态区的多种类型品种组成改良系玉米,在满足生产上对品种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从而规避品种过于单一给玉米生产和企业造成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玉米;改良系玉米;育种策略;应用1改良系玉米的概念前人在小作物中提出的改良系玉米,是指在一定生态条件下,以几个相对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的良种为骨干,与若干个具有特殊适应性的品种相配合构成的一组优良品种。
广义的改良系玉米概念是指在一个生态区内种植的不同品种类型、不同杂优类群、不同株型、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以及对不同生物和非生物逆境抗性存在差异、优势互补的多个品种。
狭义的改良系玉米是一个单位、公司或育种家选育出的适应不同生态区、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密度和不同类型的多个品种。
品种类型主要指普通玉米、粮饲兼用性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以及高油玉米、高淀粉、高赖氨酸等专用型玉米品种。
杂种优势类群主要指多个杂种优势模式的类型品种,如SS×NSS、改良Reid×塘四平头群、Reid×旅大红骨等。
玉米育种发展趋势玉米产业地发展受到品种、种子生产和加工等方面地制约.玉米品种是产业发展地基础,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玉米新品种地选育研究,包括玉米育种方法,优良种质资源地挖掘,高产、多抗和优质玉米新品种地开发.目前,玉米育种研究地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加强种质改良和创新研究,提高育种成效;培育专用品种、改良品质,以增强品种地国际竞争能力,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品种支撑;其它育种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建立高效率地商业化育种技术体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玉米育种方法上,常规育种仍然是主要方法,是不可替代地,但生物技术育种地发展对玉米育种产生了深刻影响,已形成了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地分子育种体系,对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和提高育种成效将会起到举足轻重地作用,是今后玉米育种地重要发展方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新品种研发地目标与方向调整育种目标增强抗逆性提高适应性高产优质多抗和广适是玉米育种永恒地主题试验研究发现品种和栽培技术地产量潜力与试验地地点年份有密切关系玉米产量潜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品种栽培技术对当地生态环境地适应性在玉米品种选育方面要强化逆境人工选择以适应自然选择培育抗逆性强地优良自交系增强品种地适应性从而大幅度提高甘肃省玉米产量水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更新育种手段,提升技术含量育种技术手段落后,影响育种效率,影响出成果.目前新品种研发工作已进入了分子育种时代,为了紧跟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育成新品种地科技含量和效率,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传统育种,应及时引进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先进地育种技术手段,不断改进育种手段,提高育效率.可以选派技术人员到国内外技术强势劲地分子育种研究机构培训,以更新育种手段.也可以合作开发,间接获取中间育种材料及优势种质资源,加快新品种选育进度,提高育种成效,降低育成品种成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强种质资源管理作物育种成效地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所掌握地种质资源数量与质量以及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地研究深度.种质资源地研究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克服盲目性,增强预见性,提高育种成效.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很重要,实现新地育种目标必须有更丰富地种质资源,社会地进步对良种提出了越来越高地要求,要完成这些育种任务,使育种工作有所突破,迫切需要更多、更好地种质资源.收集到地种质资源,应及时整理,进行初步整理、归类,将同种异名者合并,以减少重复,给以科学地登记和编号,此外,还要进行简单地分类,以便对其亲缘关系、适应性和基本地生育特性有个概括地认识和了解,为保存和做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加强建设属于自己地品种质资源管理体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强团队建设科学地模式、优秀地成员、统一地目标、良好地协作,才可以产生出不同凡响效果,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地到来,各种育种知识、技术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已很难完全进行育种工作并切实提高育种效率.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并进行必要地协调,开发团队地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地力量来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可以调动团队成员地所有资源和才智,团队合作能激发出团体地潜力,集体协作干出地成果往往能超过成员个人业绩地总和.团队精神地核心就是协同合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育种研发又是一项连续性强、劳动强度大、工作辛苦、工作环境差地工作.没有稳定地研发团队,很难保证育种研发工作地延续,给育种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地影响,造成不必要地损失,公司可以适当在某些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以调动全体技术人员地激情和工作主动性,稳定人心.防止挫伤积极性,造成人才流失不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强团队建设也离不开技术人员自身努力和组织培养.强化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培养,加快科技人员成才.可以通过以老带新、座谈交流等方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定期择优选送技术人员到科研育种机构学习,尽可能提供技术人员外出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地机会,以拓宽知识面和转变思维观念,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在农业科学中占有核心地位[1],其根本任务是从基因型和环境2个层面研究并形成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关于大田作物生产与品种遗传改良的学科。
学科的创新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粮食产量的“十一连增”[2]离不开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创新和进步。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传统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在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发了1批重大的科技成果,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1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主要研究进展1.1基因组学等新技术广泛渗透近10a ,由“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技术引领的基因组学技术正在一个空前的高速度推动下迅猛发展。
目前,高通量NGS 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研究手段。
例如,完成了小麦A 、D 基因组等图谱的绘制[3,4];构建了第2代玉米单体型图谱,其中包含了5500万个SNP 标记[5];对二倍体棉花———雷蒙德氏棉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阐述了棉花基因组的多倍化及其纤维发育[6]。
此外,基DOI :10.16318/ki.hbnykx.2015.06.018河北农业科学,2015,19(6):66-70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编辑蔡海燕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十三五”发展重点张江丽1,董文琦2,杜晓东3*(1.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北京100081;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51;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摘要: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创新发展,对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作物遗传育种学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从基因组学、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基因挖掘、作物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分子标记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作物细胞工程和诱变育种等方面分析了“十三五”重点发展的方向。
甘肃武威玉米制种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董军亮(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武威733000)摘要:对甘肃省武威市玉米制种产业的生产优势和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武威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存在的种子基地质量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育种行业生产秩序不规范、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度不够、种业监管服务力量较弱等突出问题。
因此,提出了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推进制种基地建设进程、加大科技人才储备和科研力度、加快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设、强化种业监管服务体系建设5方面发展对策,为推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种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玉米制种;现状;突出问题;对策制种产业作为甘肃武威的特色产业之一,近几年,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严重影响玉米制种产业长远发展。
从武威市种业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全市制种产业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ize Seed Production Industry in Wuwei City,Gansu ProvinceDONG Jun-liang(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Team of Wuwei City,Gansu Province,Wuwei 733000)米机械抽雄、病虫害统防统治、父本采收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课题,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遴选科研院所、企业等科创团队,协同解决玉米制种领域技术难题。
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设施装备,实现肥水利用高效化、生产管理智能化、展示观摩信息化,发挥示范效应。
3.3 着力研究县企共建支持措施 研究支持企业的政策措施,探索企业与基地紧密型共建模式,吸引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入驻,推进优势基地和龙头企业结合共建。
玉米新品种宜单161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第一篇范文玉米新品种宜单161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玉米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新型玉米品种宜单1619的选育过程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一、宜单1619的选育过程宜单1619是河南省宜阳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其选育过程经历了多年临床试验和品种改良。
该品种以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为目标,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选育:1. 亲本选育:宜单1619的亲本选育采用系谱法,从多个优良玉米品种中选择具有高产、抗病、抗倒伏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
2. 杂交组合:将选育出的亲本进行杂交,以获得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杂交组合。
3. 后代筛选:对杂交后代进行多代筛选,保留高产、抗病、抗倒伏等优良性状的个体。
4. 品种鉴定与试验:将筛选出的优良个体进行品种鉴定和试验,验证其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5. 品种审定:经过多年试验和生产示范,宜单1619于2019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推广应用。
二、宜单1619的高产栽培技术为了充分发挥宜单1619的产量潜力,需要掌握以下高产栽培技术:1. 适期播种:宜单1619适宜在春播和夏播季节种植,具体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确定。
2. 合理密植:宜单1619适宜密度为4000-4500株/亩,根据土壤肥力和栽培目的进行调整。
3. 科学施肥:宜单1619施肥方案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需求制定。
一般建议亩施复合肥50-70公斤作底肥,拔节期追施尿素20-30公斤。
4. 水分管理:宜单1619生长期间应注意水分管理,特别是在拔节期和抽雄期,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
5. 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宜单1619的生长安全。
6. 适时收获:宜单1619在成熟期应及时收获,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中国转基因种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转基因种子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2021年中国转基因种子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显示,转基因技术是指人为将一种生物的已知功能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使该生物获得新功能的一种技术,是遗传学与基因技术发展的产物。
本质上,不同育种技术的目标都是通过对生物进行基因重组而获得优良的形状,驯化、人工选育、诱变、杂交、转基因等方式都改变了生物基因组的构成。
根据特性,可以把转基因性状分为输入性状、输出性状、增值性状三类。
转基因性状中国是人口大国,尽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总体保持增长,但现阶段仍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产品需求。
推进转基因种业发展,是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势所趋。
2011-2021年中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增速2011-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及增速根据中国现行种子法规定,转基因种子上市前需要经历安全正式获批及种子审定上市两个阶段。
目前,中国已有多个转基因领域企业研发的生物品种接连获得农村农业部安全证书,标志着转基因种子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已获得农村农业部安全证书的相关转基因企业2019年下半年以来,转基因相关的利好政策/事件层出不穷,2020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2020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要点、2020年种业市场监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把中国转基因的研发、推进、监管、技术保护都提升到了崭新的高度,市场将会逐步接受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种业崛起在即。
中国转基因种业相关政策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转基因玉米出厂端规模为69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85。
9亿元。
2020年,中国转基因大豆出厂端规模为8。
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3。
6亿元。
2016-2025年中国转基因玉米出厂端规模及预测2016-2025年中国转基因大豆出厂端规模及预测。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20期粮食作物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宜机收粒玉米新品种选育”(20220202015NC )。
作者简介焦仁海(1971—),男,山东曹县人,硕士,研究员,从事玉米育种研究;张俊花(1985—),女,甘肃通渭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共同第一作者*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3-08-03国审玉米新品种吉单67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焦仁海1#张俊花2#刘成元3刘洪娟4刘兴二1仲义1徐艳荣1黄威1代秀云1*(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136100;2哈巴河县中草药发展研究中心,新疆哈巴河836700;3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公主岭136100;4敦化市官地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敦化133722)摘要吉单672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吉D5344为母本,自选系吉D797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早熟国审玉米新品种。
本文探究了吉单67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以加快推进其商业化育种机制,提高吉林省玉米生产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和多抗等优点,适宜吉林省中早熟玉米种植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内蒙古中早熟玉米种植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吉单672;选育;栽培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20-0018-03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分布区域较广的粮食作物,是我国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重要战略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3]。
吉单672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中早熟玉米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和多抗等优点,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90100。
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吉林省玉米生产能力、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6]。
本文探究了国审玉米新品种吉单67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以加快推进商业化育种机制,提高吉林省玉米生产能力、抵御风险能力。
体穗位高度的加性效应可能是主要基因作用方式之一。
3、玉米DH 系的穗部特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发现,同一个玉米DH 系穗行中,不同自交系果穗的穗型、粒型、颜色等性状表现出均匀一致。
玉米穗粒数、玉米穗长度、玉米穗轴直径平均表现和变异性方面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
通过广泛理论研究可以得知,控制玉米穗轴颜色的遗传性状基因基本固定,且穗行数属于显性遗传。
在种植过程中,一旦出现穗轴颜色或者籽粒颜色发生变化、存在明显的性状分离时,可以断定在这个玉米DH 系培育过程中,可能因为串粉形成的杂交一代种子进一步自交,导致遗传性状分离。
从同一个玉米DH 系在同一种种植环境下的籽粒性状表现情况来看,经过单倍体育种技术处理过的DH 系玉米籽粒容积和质量都比亲本籽粒性状有所提高,父本和母本所生产的子代农艺性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进一步利用QTL 分析方法对玉米DH 群体品质性状、籽粒、蛋白质、油分含量、淀粉含量检测发现,不存在三个品质性状相同的QTL 位点。
此外,通过检测还发现,玉米籽粒中油分含量、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均出现了双向超轻分离现象,超越亲本的优势值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油分含量超清值范围最大,其次是蛋白质含量,最后是淀粉含量[2]。
二、利用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优质玉米DH 系的技术措施1、材料收集和处理收集优良的受体材料:Mo17、吉846、先玉335、郑单958、九育27、通单24等,诱导系采用中国农大培育出来的玉米诱导系“农大高诱1号”,将诱导系与受体材料错期播种,通过诱导系的花粉去诱导受体材料的雌穗,得到的种子进行单倍体籽实鉴定去除杂合种,第二年将单倍体材料种植于田间,用人工加倍的方法进行染色体加倍,用以恢复单倍体材料的育性。
对单倍体加倍形成的二倍体材料为双单倍体材料,对其进行自交得到后代为DH 系(双单倍体),通过性状考察和配合力测试,再从中选择高产、高抗、高配合力、优质的玉米DH 系。
2、技术路线单倍体材料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