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商业化育种新趋势
- 格式:pptx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47
关于改良系玉米育种的管理与技术探讨摘要: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饲作物,在解决世界粮食和食品多元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杂交种的选育与推广是我国玉米产量不断提高的原动力,我国玉米的品种选育与推广先后经历了品种间杂交种、双交种和单交种3个发展阶段。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新单1号等一批杂交种的选育与推广,我国玉米品种经历了6次大的更新换代,在每一次品种更新换代过程中的代表性品种在生产上往往占有绝对的优势,不但为玉米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促进了我国玉米种植密度、栽培措施等耕作制度改变。
伴随着我国玉米生产上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的频繁发生,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季节高温、干旱等逆境天气的频繁发生造成了部分品种空秆、结实不良等严重的生产问题,急需多元化品种以防止极端气候发生和病虫害爆发给生产造成的巨大损失。
因此,育种家在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根据市场需求选育出适应同一生态区的多种类型品种组成改良系玉米,在满足生产上对品种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从而规避品种过于单一给玉米生产和企业造成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玉米;改良系玉米;育种策略;应用1改良系玉米的概念前人在小作物中提出的改良系玉米,是指在一定生态条件下,以几个相对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的良种为骨干,与若干个具有特殊适应性的品种相配合构成的一组优良品种。
广义的改良系玉米概念是指在一个生态区内种植的不同品种类型、不同杂优类群、不同株型、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以及对不同生物和非生物逆境抗性存在差异、优势互补的多个品种。
狭义的改良系玉米是一个单位、公司或育种家选育出的适应不同生态区、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密度和不同类型的多个品种。
品种类型主要指普通玉米、粮饲兼用性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以及高油玉米、高淀粉、高赖氨酸等专用型玉米品种。
杂种优势类群主要指多个杂种优势模式的类型品种,如SS×NSS、改良Reid×塘四平头群、Reid×旅大红骨等。
摘要:分析了在国家实施种业新政和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研究提出了科研单位育种竞争力提升的路径与对策,包括将商业化育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提升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能力和挖掘在非主要农作物育种领域的研发潜力等。
关键词:种业新政;商业化育种;基础性研究;育种竞争力2011年4月,被业内称之为种业新政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确立了农作物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地位,提出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201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发布,强调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突出以企业为主体,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1-2]。
国家对现代农作物育种体系进行战略布局,对科研育种的功能主体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育种竞争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周明月 刘 钦 孙洪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探索性研究项目[CX(12)5094]通信作者:孙洪武假冒伪劣种子的违法行为,有效的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积极维护农户的权益。
3.4 企业要加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意识 随着农户商品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选购玉米种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还要综合考虑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等客户需求。
未来种子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
企业自身一方面要加强科研创新,提高品种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服务意识,积极满足农户的合理要求。
对待品种在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企业要积极处理,找明原因,积极维护农户的权益,树立在农户中的信誉。
总之,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我国的玉米种子产业想要获得质变性的发展,必须要打破固有的传统模式,减少行政干预,增加市场调节,加快品种创新,增强品种保护,净化市场环境,重塑品牌形象。
玉米育种发展趋势玉米产业地发展受到品种、种子生产和加工等方面地制约.玉米品种是产业发展地基础,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玉米新品种地选育研究,包括玉米育种方法,优良种质资源地挖掘,高产、多抗和优质玉米新品种地开发.目前,玉米育种研究地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加强种质改良和创新研究,提高育种成效;培育专用品种、改良品质,以增强品种地国际竞争能力,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品种支撑;其它育种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建立高效率地商业化育种技术体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玉米育种方法上,常规育种仍然是主要方法,是不可替代地,但生物技术育种地发展对玉米育种产生了深刻影响,已形成了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地分子育种体系,对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和提高育种成效将会起到举足轻重地作用,是今后玉米育种地重要发展方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新品种研发地目标与方向调整育种目标增强抗逆性提高适应性高产优质多抗和广适是玉米育种永恒地主题试验研究发现品种和栽培技术地产量潜力与试验地地点年份有密切关系玉米产量潜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品种栽培技术对当地生态环境地适应性在玉米品种选育方面要强化逆境人工选择以适应自然选择培育抗逆性强地优良自交系增强品种地适应性从而大幅度提高甘肃省玉米产量水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更新育种手段,提升技术含量育种技术手段落后,影响育种效率,影响出成果.目前新品种研发工作已进入了分子育种时代,为了紧跟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育成新品种地科技含量和效率,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传统育种,应及时引进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先进地育种技术手段,不断改进育种手段,提高育效率.可以选派技术人员到国内外技术强势劲地分子育种研究机构培训,以更新育种手段.也可以合作开发,间接获取中间育种材料及优势种质资源,加快新品种选育进度,提高育种成效,降低育成品种成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强种质资源管理作物育种成效地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所掌握地种质资源数量与质量以及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地研究深度.种质资源地研究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克服盲目性,增强预见性,提高育种成效.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很重要,实现新地育种目标必须有更丰富地种质资源,社会地进步对良种提出了越来越高地要求,要完成这些育种任务,使育种工作有所突破,迫切需要更多、更好地种质资源.收集到地种质资源,应及时整理,进行初步整理、归类,将同种异名者合并,以减少重复,给以科学地登记和编号,此外,还要进行简单地分类,以便对其亲缘关系、适应性和基本地生育特性有个概括地认识和了解,为保存和做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加强建设属于自己地品种质资源管理体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强团队建设科学地模式、优秀地成员、统一地目标、良好地协作,才可以产生出不同凡响效果,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地到来,各种育种知识、技术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已很难完全进行育种工作并切实提高育种效率.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并进行必要地协调,开发团队地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地力量来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可以调动团队成员地所有资源和才智,团队合作能激发出团体地潜力,集体协作干出地成果往往能超过成员个人业绩地总和.团队精神地核心就是协同合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育种研发又是一项连续性强、劳动强度大、工作辛苦、工作环境差地工作.没有稳定地研发团队,很难保证育种研发工作地延续,给育种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地影响,造成不必要地损失,公司可以适当在某些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以调动全体技术人员地激情和工作主动性,稳定人心.防止挫伤积极性,造成人才流失不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强团队建设也离不开技术人员自身努力和组织培养.强化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培养,加快科技人员成才.可以通过以老带新、座谈交流等方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定期择优选送技术人员到科研育种机构学习,尽可能提供技术人员外出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地机会,以拓宽知识面和转变思维观念,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在农业科学中占有核心地位[1],其根本任务是从基因型和环境2个层面研究并形成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关于大田作物生产与品种遗传改良的学科。
学科的创新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粮食产量的“十一连增”[2]离不开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创新和进步。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传统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在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发了1批重大的科技成果,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1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主要研究进展1.1基因组学等新技术广泛渗透近10a ,由“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技术引领的基因组学技术正在一个空前的高速度推动下迅猛发展。
目前,高通量NGS 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研究手段。
例如,完成了小麦A 、D 基因组等图谱的绘制[3,4];构建了第2代玉米单体型图谱,其中包含了5500万个SNP 标记[5];对二倍体棉花———雷蒙德氏棉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阐述了棉花基因组的多倍化及其纤维发育[6]。
此外,基DOI :10.16318/ki.hbnykx.2015.06.018河北农业科学,2015,19(6):66-70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编辑蔡海燕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十三五”发展重点张江丽1,董文琦2,杜晓东3*(1.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北京100081;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51;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摘要: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创新发展,对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作物遗传育种学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从基因组学、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基因挖掘、作物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分子标记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作物细胞工程和诱变育种等方面分析了“十三五”重点发展的方向。
畅谈种业新变化 展望种业新未来——以甘肃黄羊河集团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尚 能(甘肃黄羊河集团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武威733008)摘要:十八大期间,我国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创新、项目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家倾向“三农”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了高效的高科技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石和指明了方向。
黄羊河种业是受益者,也是创新发展的实施者,在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黄羊河种业将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结合自身发展优势,认清自身不足,以崭新的姿态和面貌迎接十九大的顺利召开。
关键词:种业;发展;前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十八大期间,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十九大即将召开,让我们再次聚焦十八大,畅谈种业新变化,喜迎十九大,展望种业新未来。
1 聚焦十八大 畅谈黄羊河种业新变化种子企业是种业发展的主体,十八大期间,黄羊河种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快品种科技创新,以市场和营销为主体,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围绕品种推广和使用,加大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力度,加强品种管理、质量管理,打造品牌形象,推进黄羊河种业健康良性发展。
1.1 发展科研育种,补齐种业短板 面对种业市场大浪淘沙的困境,黄羊河种业只是一家以代繁、靠赚取服务费维持生存的种子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种和核心竞争优势。
因此,公司从2013年开始探索科研育种,建立南繁基地和黄羊河试验田。
2014年购买3个品种和种质资源材料,聘请育种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逐步使科研育种走上了轨道。
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公司与安徽皖垦种业合作报审的玉米品种凤玉288产量表现突出,顺利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生产试验,予以审定;丰禾96进入了甘肃省生产试验;甘垦95和甘垦130分别在甘肃省参试的200多个品种中以产量及各方面性状表现第三和第六的成绩通过预试,进入了区域试验。
甘肃武威玉米制种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董军亮(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武威733000)摘要:对甘肃省武威市玉米制种产业的生产优势和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武威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存在的种子基地质量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育种行业生产秩序不规范、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度不够、种业监管服务力量较弱等突出问题。
因此,提出了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推进制种基地建设进程、加大科技人才储备和科研力度、加快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设、强化种业监管服务体系建设5方面发展对策,为推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种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玉米制种;现状;突出问题;对策制种产业作为甘肃武威的特色产业之一,近几年,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严重影响玉米制种产业长远发展。
从武威市种业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全市制种产业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ize Seed Production Industry in Wuwei City,Gansu ProvinceDONG Jun-liang(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Team of Wuwei City,Gansu Province,Wuwei 733000)米机械抽雄、病虫害统防统治、父本采收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课题,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遴选科研院所、企业等科创团队,协同解决玉米制种领域技术难题。
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设施装备,实现肥水利用高效化、生产管理智能化、展示观摩信息化,发挥示范效应。
3.3 着力研究县企共建支持措施 研究支持企业的政策措施,探索企业与基地紧密型共建模式,吸引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入驻,推进优势基地和龙头企业结合共建。
玉米常识育种知识一、常规育种:二、转基因育种转基因研究作为生物技术的前沿,以其可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不同物种间基因交流的巨大优越性,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在农业高技术领域各国努力抢占的制高点。
由于有益性状目的基因的分离、载体构建、基因转化等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转基因技术已用于改良作物的多种特性,如抗病、抗虫、抗逆、生长发育、品质等方面。
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面积的第二大国。
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由于它对目标性状的选择不受基因表达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在早世代和植株生长的任何阶段进行、对分离世代可以快速鉴定植株的基因型而不受显隐性的影响、可以通过选择剔除连锁累赘,因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加速了育种进程,为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创造了条件。
起源和历史玉米是神奇的作物,是印地安文明的基础,也是印地安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因为玉米是印地安人长期选育驯化的结果。
玉米已经完全失去了其野生性,如果没有人类的帮助,玉米会立即灭绝。
说玉米神奇在于它广泛的适应性、类型的丰富及不同于其他作物那样具有明确的祖先。
玉米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它的祖先似乎消失的无影无踪,它与任何近缘种属都有显著的差异,它的起源另科学家大伤脑筋,争论了一个多世纪至今未有定论。
多数人认为,玉米大约起源于7000~8000年前的中美洲地区,经历了数千年的进化,它的果穗由2.4厘米增加到现在的25厘米左右。
1500~1510年间,玉米传入我国,传入途径大约有两条,一条是海路,一条是陆路,海路是通过船只传入东南沿海地区,再传入内地;陆路是由印度传入西藏,再传入四川及内地。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玉米育种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更换了5次单交种,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很多。
玉米带和玉米的分布玉米(Zea Mays L.)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俗名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六谷、芦黍和珍珠米等。
中国转基因种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转基因种子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2021年中国转基因种子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显示,转基因技术是指人为将一种生物的已知功能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使该生物获得新功能的一种技术,是遗传学与基因技术发展的产物。
本质上,不同育种技术的目标都是通过对生物进行基因重组而获得优良的形状,驯化、人工选育、诱变、杂交、转基因等方式都改变了生物基因组的构成。
根据特性,可以把转基因性状分为输入性状、输出性状、增值性状三类。
转基因性状中国是人口大国,尽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总体保持增长,但现阶段仍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产品需求。
推进转基因种业发展,是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势所趋。
2011-2021年中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增速2011-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及增速根据中国现行种子法规定,转基因种子上市前需要经历安全正式获批及种子审定上市两个阶段。
目前,中国已有多个转基因领域企业研发的生物品种接连获得农村农业部安全证书,标志着转基因种子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已获得农村农业部安全证书的相关转基因企业2019年下半年以来,转基因相关的利好政策/事件层出不穷,2020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2020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要点、2020年种业市场监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把中国转基因的研发、推进、监管、技术保护都提升到了崭新的高度,市场将会逐步接受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种业崛起在即。
中国转基因种业相关政策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转基因玉米出厂端规模为69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85。
9亿元。
2020年,中国转基因大豆出厂端规模为8。
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3。
6亿元。
2016-2025年中国转基因玉米出厂端规模及预测2016-2025年中国转基因大豆出厂端规模及预测。
体穗位高度的加性效应可能是主要基因作用方式之一。
3、玉米DH 系的穗部特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发现,同一个玉米DH 系穗行中,不同自交系果穗的穗型、粒型、颜色等性状表现出均匀一致。
玉米穗粒数、玉米穗长度、玉米穗轴直径平均表现和变异性方面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
通过广泛理论研究可以得知,控制玉米穗轴颜色的遗传性状基因基本固定,且穗行数属于显性遗传。
在种植过程中,一旦出现穗轴颜色或者籽粒颜色发生变化、存在明显的性状分离时,可以断定在这个玉米DH 系培育过程中,可能因为串粉形成的杂交一代种子进一步自交,导致遗传性状分离。
从同一个玉米DH 系在同一种种植环境下的籽粒性状表现情况来看,经过单倍体育种技术处理过的DH 系玉米籽粒容积和质量都比亲本籽粒性状有所提高,父本和母本所生产的子代农艺性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进一步利用QTL 分析方法对玉米DH 群体品质性状、籽粒、蛋白质、油分含量、淀粉含量检测发现,不存在三个品质性状相同的QTL 位点。
此外,通过检测还发现,玉米籽粒中油分含量、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均出现了双向超轻分离现象,超越亲本的优势值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油分含量超清值范围最大,其次是蛋白质含量,最后是淀粉含量[2]。
二、利用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优质玉米DH 系的技术措施1、材料收集和处理收集优良的受体材料:Mo17、吉846、先玉335、郑单958、九育27、通单24等,诱导系采用中国农大培育出来的玉米诱导系“农大高诱1号”,将诱导系与受体材料错期播种,通过诱导系的花粉去诱导受体材料的雌穗,得到的种子进行单倍体籽实鉴定去除杂合种,第二年将单倍体材料种植于田间,用人工加倍的方法进行染色体加倍,用以恢复单倍体材料的育性。
对单倍体加倍形成的二倍体材料为双单倍体材料,对其进行自交得到后代为DH 系(双单倍体),通过性状考察和配合力测试,再从中选择高产、高抗、高配合力、优质的玉米DH 系。
2、技术路线单倍体材料的获得。
经验育种和商业化育种我们常看到某位育种者突然横空出世一个大品种,紧跟着大面积推广,辉煌几年后,一般没有后续品种跟进,然后奇迹又发生在另一位育种家身上,一个新品种又崭新登场。
当国内育种人看到国外商业育种公司可以每年都能拿出品种的时候,不禁生出疑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的持续性出品种是如何实现的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看商业化育种和经验育种有什么不同。
商业化育种在此是指大型跨国种子公司所采用的现代商业化育种模式,经验育种指的是国内传统育种模式,或者叫经验育种模式。
一经验育种的产生经验育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叫法,也基本接受,同时也是一种有分量的叫法,因此育种者成为了有经验的专家,经验育种赋予了育种家神秘的色彩,使人琢磨不定,也使人乐在其中。
一天,某君立志要做育种了,苦于手头没有材料,所以刚开始要积累材料,走出育种的第一步。
逐渐的积累,手头的材料从无到有了。
有了材料的积累,可以开始杂交试验了,从2、3个组合,逐渐积累20、30的杂交组合,育种规模在逐渐扩大中。
育种规模从小到大。
几年坚持下来...某君从不了解,不熟悉育种工作,凭借自身好学,坚持、勤奋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了熟悉育种工作的专家,积累了育种实战经验。
成为一名育种专家。
带助手,传经验,育种队伍得到扩大,经验得以传承,某君终于选出了满意的品种这是很多育种家走过的育种道路,不能说是全部,但有普遍性。
经验育种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的。
今天,大多数的育种者还是沿袭着这样的育种模式,也习惯了这种工作模式,同时也束缚于这种育种模式。
经验育种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们那么多的优良品种可以说都是经验育种的产物。
经验育种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有科研的大环境影响,经费充足,衣食无忧,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有试验地规模小决定了育种规模小的客观条件制约等等。
经验育种向商业化育种转变其实很简单,但由于是个新事物,不少人心有顾虑,要不要上育种管理系统,是先上育种软件信息系统,还是先上育种规模?先上育种规模,再上育种软件信息系统,在育种规模上来后,自然需要育种信息系统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