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开采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大倾角薄煤层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摘要:沿空留巷技术是实现无煤柱开采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是实现减少掘进成本,提高资源回收率,缓解采掘接替紧张的关键技术。
为解决我公司柏林煤矿045采区各区段回采巷道取消区段煤柱,实现无煤柱开采,实现沿空护巷,减少巷道顶板压力、变形严重、二次维修等技术难题,在该面试验采用深孔预裂爆破切顶技术。
通过该技术实现改变巷道顶板与采场顶板作为整体岩梁结构在运动上的连续性,弱化顶板岩梁活动压力对沿空巷道顶板压力的传递作用,在采场顶板周期来压作用下,采空区顶板沿着预裂面在巷旁切落,切落的矸石则隔断老塘并支撑上位移动岩层,达到减小沿空巷道围岩压力的目的,实现巷道稳定。
留巷后,巷道断面能够满足通风、行人和设备安装运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深孔聚能预裂爆破切顶卸压预裂爆破川煤集团达竹公司柏林煤矿煤层属须家河组三叠纪煤层,目前开采深度距地表500~600 m,开采水平在-200 m水平,各煤层均为近距离大倾角薄及中厚煤层,两主采煤层间距平均0.66~1.93 m,煤层平均倾角35~42°。
在现场实践过程中发现,采用目前的巷旁充填式沿空留巷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出现巷旁充填体压裂、外鼓等大变形,下帮片帮量大,范围广,底臌严重等严重影响沿空巷道二次复用的非线性大变形现象,目前的巷旁充填式沿空留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该水平煤层安全、高效、经济开采的需要,因此,针对对达竹须家河组近距离大倾角煤层开采矿山压力显现剧烈,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的特点,从矿山压力这一根源入手,进行治理,进行“近距离大倾角煤层切顶卸压沿空护巷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无巷旁充填沿空留巷,不仅能够消除充填体对下伏邻近煤层的应力集中,降低下层煤开采困难,还能够降低护巷成本、缓解采掘关系、简化施工工艺等诸多优点。
该技术试验的成功研究给整个达竹矿区须家河组煤层无煤柱开采技术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1 柏林煤矿0456(24)工作面概况045采区位于矿井南翼,上起+230 m标高下至±0 m标高,走向长1200 m,共划分为5个区段,下行式开采,试验工作面为0456(K24)工作面,该工作面北以开切眼为界,南以采区运输上山煤柱为界,上以0456(k24)风巷为界,下以0456(k24)机巷为界。
薄煤层托伪顶开采安全高效技术实践摘要:薄煤层的开采离不开合理的配套设备与回采工艺的改革,经历了几次技术革新后,薄煤层托伪顶开采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实现了标准化的工程质量,薄煤层的开采目前呈现出四个特点:煤矿质量优、开采高效、作业安全、开采快速。
本文主要针对薄煤层托伪顶开采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改善方案。
关键词:薄煤层开采采煤工艺采煤技术煤矿的开采一般是在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它的作业难度大,对开采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没有对煤层进行托伪顶开采技术的煤矿集团所生产的原煤产品质量很差,能源消耗大,成本高,例如双河煤矿就是如此。
原有的传统回采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煤矿行业的需要,薄煤层托伪顶的开采技术要得到完善,只有革新后的技术才能适应现代煤矿开采行业的需求。
1 薄煤层托伪顶开采的现状我国薄煤层托伪顶开采具备的有点有很多,例如薄煤层开采的活动范围小,对邻近煤层不会造成影响;薄煤层工作面顶板容易控制,位移不大;它的开采相对比较安全,不会导致地面大面积塌陷。
薄煤层托伪顶的开采优点虽多,但在实际的开采操作过程中却存在很多困难,很多因素都限制了薄煤层托伪顶开采技术的实施。
合理的薄煤开采技术才能保证开采过程的安全高效,目前迫切需要改变的就是要减少工人的工作强度,完善煤矿开采技术。
2 矿井概况本文以双河煤矿为例。
双河煤矿位于煤田南部,矿井采用分区石门的方式,有火车线从矿区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双河煤矿的年产值非常高,它有13个可采煤层,年产量按110万吨来计算,它够开采20年。
由于双河煤矿开采的地势条件极为复杂,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煤矿的倾斜倾角开始逐渐变大,久而久之,煤矿区内的地温越来越高,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煤矿开采的因素,加大了煤矿开采的难度。
煤质较好的地段位于浅部,煤质页岩较厚的煤层位于中部,含有较高的灰份,如果要将整个煤矿层一起开采,机械超负荷的工作,这样会损坏煤矿开采设备,原煤的质量也会大大降低,销售市场更是无望。
薄煤层开采技术作者:李锐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5期李锐(山西省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矿党政办山西华晋 033300)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炭工业的管理模式和建设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就目前我国工业现状而言,薄煤层开采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延长煤矿矿井的开采年限以及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虽然现在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关设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从实际效果上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技术创新思路,以期为我国煤炭生产工业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薄煤层开采技术创新思路探究中图分类号:TD8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b)-0100-01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煤炭赋存量比较大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保有工业储量98.3亿吨,其中薄煤层赋存量约占总可采储量的19%,但目前实际产量却只占总产量的10%左右。
因此,为了实现我国煤炭工业的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我们必须改进现有的薄煤层开采技术、创新开采思路。
1 薄煤层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关于煤层厚度的测评标准,将厚度小于1.3m的煤层定性为可以开采的薄煤层。
目前来看,在薄煤层的开采过程中主要会面临如下问题。
第一,在实际煤层开采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薄煤层所处空间的制约,开采设备的安装以及操作维护的难度相对增大;由于煤层开采空间的限制,煤矿工人的工作范围非常有限,使得瓦斯的排放变得更加困难,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第二,由于薄煤层的赋存煤矿厚度比较低(一般小于1.3m),因此该煤层的开采进度将变得非常快,这就要求相关设备运转的周期变短,进而使得薄煤层开采工作异常紧张;第三,较之于厚煤层或中煤层而言,薄煤层的煤矿产量较低、煤矿抛洒浪费比较严重。
同时,由于该煤层所处的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对该煤层的煤矿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极薄煤层采煤机配套技术一、极薄煤层采煤机发展现状为满足0.9~1.0m薄煤层开采需要,国内主要煤机装备公司推出多款采煤机,主要机型MG100/238-WD、MG150/346-WD、MG200/446-WD、MG2×70/325-BWD、MG100/240-BWD、MG180/420-BWD等型号。
除MG100/238-WD、MG180/420-BWD采用特殊总体布置方式外,其余均采用摇臂双电机布置方式。
MG100/238-WD型采煤机摇臂截割电机、牵引电机等布置在输送机铲煤板上方,充分利用了输送机铲煤板和槽帮上方的空间,截割电机纵向布置,有效降低了采煤机机身厚度,降低了机面高度和增大过煤空间,配套机面高度580mm。
MG180/420-BWD型采煤机采用爬底板布置,采煤机主传动部分均布置在煤壁侧。
从最低采高看,仅有MG100/238-WD型采煤机采高范围0.75~1.3m,最低采高低于0.8m。
可采用的滚筒直径750mm、850mm、950mm。
针对低于0.8m极薄煤层的开采,主要应用的采煤机有MG110/130-TPD、MG100-TP型。
四川达竹斌郎煤矿研发了MG110/130-TPD型小机身、大功率、高截割能力自动化爬底式电牵引滚筒采煤机。
该采煤机符合0.8m以下极薄煤层赋存条件,能满足截割顶、底板和坚硬夹矸的需要,块煤率高,装煤效果好等,性能参数满足工作面高效生产要求;滚筒有足够的下切深度(100~300mm),适应工作面过构造时割平底板;机身和人身安全保护完善;机电保护能防止过载、过温、防爆,对液压油和冷却水能抗污染,有可靠的防尘机构。
技术特征为:采高0.52~0.8m;煤层倾角≤35°;生产能力315t/h;装机功率128.5kW;滚筒直径550~800mm;截深600mm;重量11t。
MG100-TP型单滚筒爬底板采煤机是国内机身最薄的采煤机,机身尺寸:3848mm×910mm×380mm,适用煤层厚度0.5~0.9m,煤质中硬(f≤3),倾角<30°的煤层,整机重量7t,电机功率100kW,生产能力75~100t/h,双向采煤,牵引速度0~3m/min,采煤机正常割煤速度1m/min,当倾角>15°时,机器增加防滑绞车。
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中国薄煤层煤炭资源的储存情况、薄煤层开采机械的几种类型。
对制约薄煤层开采的设备、顶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艺创新管理等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对于综合机械化开采薄煤层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针对新泰市朝阳煤矿11705采煤工作面薄煤层的开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安全高效开采中国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是薄煤层资源却居多,很多都是1.3m 以下煤层。
11705回采工作面地面位置位于本矿工业广场以北东68°,距工业广场520m处,开采范围内地表无河流、湖泊、水库、堤坝,主要是丘陵、农田。
11705回采工作面回采的煤层为太原组十七层煤,煤层厚度0.45~0.65m,平均0.55m。
为结构简单、稳定的薄煤层,属于半亮~光亮型煤,条痕棕黑色,断口常有阶梯状。
该煤层属肥煤。
煤层走向大致为125°,倾向大致北东35°,倾角一般16°。
1 薄煤层开采机械普通薄煤层开采设备在中国的应用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可刨煤机、螺旋钻机和滚筒采煤机。
1.1 刨煤机早期的1976年,国内首先研制了MBJ.1型刨煤机,它分成拖钩式和滑行式两种类型。
滑行式刨煤机比较适用于较硬的煤层开采,且结构简单,也便于维护,与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定量推移系统相配合方便,可实现采煤工作面的连续化、自动化作业。
刨煤机的主要特点为:(1)能实现极薄煤层的综合机械化开采,便于实现开采过程中的自动化;(2)采煤过程连续进行,工作时间利用率高;(3)采出的块煤率高,工作面煤尘量少;(4)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1.2 螺旋钻机螺旋钻机适宜开采条件为:适应厚度0.4~0.8m的煤层厚度,具有“三无、五少、二高”的工艺技术特点。
即工作面无人、无固定设备、无支护材料;系统环节少、用人少、掘进巷道少、设备配置少、材料消耗少;安全系数高、经济效益较高。
1.3 滚筒采煤机现在使用的滚筒式采煤机,是传统的采煤设备,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也比较快。
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应用【摘要】鸡西矿业集团公司东海煤矿在平均厚度0.9m的薄煤层采用高档普采技术。
该矿引进新装备,在开采技术上创新,改进回采工艺,提高单产水平,实现了薄煤层安全高效。
【关键词】薄煤层;高档普采;安全高效0.前言东海煤矿位于黑龙江省鸡东县东海镇境内,于1958年建矿,后经过3次技术改造,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核定生产能力125万t/a。
由于该矿中厚煤层已基本采完,剩余可采储量薄煤层占82%,所以薄煤层安全高效势在必行。
多年来薄煤层一直采用炮采或高档普采,单产水平低、开采效益差,月产量一直在1.0-2.0万t。
为了提高薄煤层单产水平,对薄煤层高档普采的配套设备、回采工艺进行研究,并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实现了薄煤层高档普采安全高效开采。
在东海煤矿六采区193队薄煤层采煤工作面实现了平均月产3.6万t,最高月产4.3万t,最高日产1900t的好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工作面概况193队采煤工作面位于六采区34#上层左二路,倾角15~19°,采高0.8-1.0m,平均采高0.9m,工作面长145m,走向可采长430m,可采储量8.4万t,采深640-650m。
该区34#上煤层为城子河组中部煤层,煤层结构复杂,伪顶为页岩,厚0.2m,直接顶为细砂岩,厚度1.59m,底板为细砂岩及煤页岩。
34#上煤层本身瓦斯含量不大,但上覆32#煤层瓦斯含量较大,对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工作面通风方式采用“y”型通风方式。
运输方式为煤由工作面刮板机运至下巷,经1台转载刮板运输机,3台皮带运输机运至采区煤仓。
2.配套设备2.1采煤机选用mgl32/310w型采煤机,该采煤机最大生产能力300t/h,采高范围0.85-1.55m,滚筒直径0.83m,截深0.8m,滚筒转速84r/min,牵引速度0-5m/min,牵引方式为无链牵引,最小卧底量60mm,过煤高度220mm,最大牵引力22t,液压系统最大工作压强14mpa,电压为1140v,机面高度720mm,自身重量13.5t。
薄煤层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应用0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煤炭需求大幅度上升,而传统的老煤炭矿区的煤资源储量在不断的下降,因此,煤炭企业逐渐开始重视对于薄煤层的开采。
薄煤层资源在我国较为丰富,煤质好、分布广,可采储量基本能够占到总的煤炭可采储量的20%,许多矿区厚、薄煤层并存。
为了提高薄煤层开采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薄煤层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应用就浮上了水面。
1 薄煤层机械化采煤的应用薄煤层作为解放层开采,由于过去薄煤层机械化程度低,开采速度慢,使下部厚煤层资源得不到开采,影响工作面的正常接替,有时甚至被迫丢失一部分薄煤层资源。
进入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采煤机制造厂虽相继开发了几种型号薄煤层采煤机,有的因受采煤机机面高度限制或适应工作面地板起伏变化较差等诸多因素影响,均不能普遍推广使用。
目前我国自主开发的mg100/238-bwd型等多种薄煤层非机载交流电牵引采煤机,为我国薄煤层综合机械化技术装备提供了高端产品。
该薄煤层采煤机研制成功后将对提高我国薄煤层综采机械化程度,改善工作面安全生产环境,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保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目前薄煤层采煤机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用于煤层厚度0.85m~1.55m的薄煤层开采;2)液压调速,齿轮销轨行走;3)过载、过热等保护功能齐全;4)多点操作,使用方便;5)功率较大,机身尺寸短、窄、薄,对薄煤层工作面的适应性强;6)主机身为整体箱体结构,强度高;7)液压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设计裕度大,可靠性高;8)截割部进行了优化设计,提高了采煤机的装煤效果;9)截割部电机装有离合装置和弹性扭矩轴,提高了安全性。
我们以四川柏林煤矿为例,该煤矿于1973年建成投产,矿井煤炭赋存条件差、煤层薄,开采困难大。
矿领导班子不等不靠,从2001年开始,积极探索矿井机械化,坚定不移发展薄煤层采煤机械化。
截止到目前,柏林煤矿4个采煤工作面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采煤机械化水平达100%。
薄煤层开采技术摘要对于我国资源储量比较大的薄煤层来说,随着国内外采矿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在采用大功率、高可靠性工作面设备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地的煤层赋存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采煤机械,并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努力实现薄煤层的高产高效开采。
关键词薄煤层开采工艺分析回采技术发展趋势支护技术现状我国把厚度小于1.3 m的煤层划归为薄煤层,厚度小于0.8 m的煤层属于极薄煤层。
我国薄煤层资源丰富,分布面广,而且煤质好。
据统计,全国薄煤层的储量占全部可采储量的20%,在近80个矿区中的400多个矿井中就有750多层为薄煤层。
其中,厚度在0.8 m~1.3 m的共占86.02%,小于0.8 m的占13.98%,0.8 m~1.3 m的缓倾斜煤层占73.4%,开采条件相对较好。
一些地区薄煤层储量比重很大。
贵州省占37%,山东省占52%,四川省占60%。
尽管有较好的储存条件,但由于受“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系数低、工作效率低”的“一大三低”影响,每年从薄煤层中采出的煤量仅占全国总储量的10.4%,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产量与储量的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矿井服务年限。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始对薄煤层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与装备展开研究,先后研制并生产了多种类型薄煤层工作面综采配套设备,但没有解决关键性技术装备问题,薄煤层开采成本高、单产低、效益差、工人劳动强度高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一、薄煤层开采的特点目前我国薄煤层多数采用普采,高档普采,效率低,经济效益差,一直制约着薄煤层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一些矿井虽然使用了综合采煤设备,但是三机装备配套性能不佳,生产效率低,工作面生产能力很低。
薄煤层由于其开采厚度较小,与中厚及厚煤层相比,开采主要存在以下特点:煤层薄、采高低、煤质硬、劳动效益低煤层厚度多在1.3 m以下,并且煤层硬度多大于3~4,使得人员进入或在工作面内作业以及设备移动都十分困难。
采掘比例大、掘进率高,采掘接替紧张随着刨煤机、螺旋钻机等设备的投入,工作面推进加快,而回采巷道多为半煤岩巷,综掘设备难以投入。
煤层的厚度、角度变化,褶曲、断层等构造对采煤方法影响很大。
目前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发展的还不是很好。
1)机械化程度低。
由于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空间非常狭小,工作条件也比较差,这样就给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井下移动带来诸多困难。
2)生产效率低下。
薄煤层由于煤层厚度变化、断层等地质构造,对煤层开采有很大影响,生产能力低,一般薄煤层单产只为中厚煤层的1/3或更少。
3)投入产出比高。
由于效率低,掘进率高,其开采成本明显高于中厚煤层,而经济效益则不如中厚煤层。
可见,发展机械化、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是实现薄煤层开采高产高效的唯一出路,我国在这方面一直在不断努力。
二、薄煤层工作面设备选择与工艺分析(一)采煤设备及工艺的选择高效高产的采煤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是否合理的选择回采工艺,它与设备的选择、员工的综合素质、煤层倾角有关。
尽管采煤机械化水平是煤矿高产高效的必由之路,但薄煤层地质复杂,遇构造难以通过,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采煤工艺及参数,否则会出现采煤机组不适应地质条件或不配套、劳动作业循环不容易组织等情况。
对煤厚在1.0 m~1.3 m、赋存简单的缓倾斜或倾斜煤层,选择综合机械化开采是最佳选择,结合现国内薄煤层刨煤机开采的实践,应用刨煤机全自动化开采系统是实现薄煤层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
由于采煤机截深大,自重不足,且有时需要挑顶割底,截齿磨损严重,因此选用浅截深、速度快、适应性强的刨煤机综采工艺是1.3 m以下煤层高产高效的首要选择。
(二)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工作面合理工艺参数的确定,是综采配套设备实现工作面高产的基础。
1截深的选择。
考虑采煤机功率、煤质硬度系数、煤层厚度及采高、顶板节理发育情况、支撑压力压酥煤壁深度、支架支护方式等因素来确定截深。
通过认真分析工作面地质条件和设备配套情况,确定截深。
当顶板节理发育、片帮严重时,每刀拉架时进行超前支护,以提高循环单产。
2支护与移架方式。
采用邻架操作,及时支护。
在采煤机割过后,先移支架撑住顶板,然后再移输送机。
结合煤层厚度掌握加长杆伸缩范围,以便以合理架位及高度支护顶板。
当顶板情况允许时,顺序移架与隔架移架相结合,保证移架速度满足采煤机割煤速度,以实现连续快速割煤的需要。
3采煤机进刀方式。
在薄煤层的开采中,可采用采煤机落煤,单向采煤,中部斜切进刀。
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自开缺口。
(三)综合机械化技术现状目前,我国薄煤层开采综合机械化有许多种,大致分以下几类:滚筒采煤机;刨煤机;连续采煤机(房柱式采煤);螺旋钻采煤。
滚筒采煤机我国薄煤层采煤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用于改装、革新类机组。
这类薄煤层滚筒采煤机主要有mlq系列采煤机,如mlq-64、mlq-80、mlq3-100型等采煤机,装机功率60~100 kw。
三、回采技术现状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国内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水平已经大幅提高,并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开采方式:刨煤机配液压支架综合机械化开采方法、滚筒采煤机配液压支架综合机械化开采方法、螺旋钻采煤法。
综合机械化采煤要达到高产高效,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等主要设备(统称“三机”)的生产能力和有关技术参数必须匹配,有配合关系的结构尺寸必须互相适合。
“三机”配套的核心环节是采煤机。
现就各采煤方式的应用情况作一比较。
(一)刨煤机配液压支架综合机械化开采方法核心部件是刨煤机。
刨煤机在薄煤层开采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适用于煤层倾角小于25o,工作面坡度稳定,煤体硬度小于25MPa、煤体硬度小于底板硬度以及地质条件稳定的煤层,如果煤体硬度大于25 MPa,则需使用动力刨煤机。
刨煤机块煤率高、煤尘小,结构简单、运行平稳可靠、易于维护和相对较低的能量消耗,采煤过程连续进行,工作时间利用率高。
刨煤机可采没岑高度厚度仅仅相当于滚筒采煤机可采煤层厚度的60%,相对于其他薄煤层设备而言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在发达国家如德国、乌克兰、美国等得到广泛应用。
现阶段,刨煤机的技术水平已发展到了采高0.6-3m,截深最大可达300mm,可刨硬度f=4,刨速最高可达3m/min,装机功率最大可达800kw,铺设长度达300m。
铁法小青矿采取国内配套的方式引进一套德国DBT公司全自动化刨煤机系统,271天生产煤炭106万吨,最高日产6480吨,小青矿全自动化刨煤机开采技术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国内煤炭行业使用刨煤机的积极性。
刨煤机的缺点和不足:适用范围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总装机功率偏小以及刨头的破煤能力和刨硬煤能力不强、刨煤机部分元部件的寿命较短、调高比较困难、刨头与输送机和底板的摩擦阻力大、电动机功率的利用率较低。
(二)滚筒采煤机配液压支架综合机械化开采方法核心部件是滚筒采煤机。
滚筒采煤机适应于煤层厚度变化大的工作面,对煤层顶底板起伏变化适应性强,对含有夹矸煤层的回采效果良好,过断层能力强以及对工作面长度要求比刨煤机短。
滚筒采煤机由于适应性强、效率高、便于实现综合机械化作业,因而发展迅速。
它的整体结构、性能参数、适应能力、可靠性等诸方面,较之以往有了较大创新和提高。
薄煤层滚筒采煤机是在中厚煤层滚筒采煤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具有许多有点:1、积木式无底托架结构、液压螺母紧固、多台截割电动机横向布置、抽屉式不见安装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薄煤层滚筒采煤机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更加轻便;2、整体结构和传动方式的改进,使得滚筒采煤机的机身变得更窄、更低;3、采煤机功率的不断加大,以及电气调速行走和远程无线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薄煤层滚筒式采煤机更能适应较复杂的开采地质条件;4、薄煤层采煤机比较适合小型煤矿的综合机械化开采。
(三)螺旋钻采煤法螺旋钻采煤法是一种新型无人工作面采煤方法,也是一种开采缓倾斜薄煤层的新型采煤方法,可将煤层可采厚度由0.6-0.8m下延到0.4m,对开采松软煤层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螺旋钻采煤法的主要优点:1、投资较低;2、人员和机组设备全部在工作巷内,人员在宽敞直呼良好的巷道内就可将煤采出,安全状况良好;3、煤的可采范围达总面积的95%以上,可以多出煤,并充分释放瓦斯。
螺旋钻采煤主要存在的问题:留设钻孔间煤柱和钻孔组间煤柱,降低了采出率;2、接长和缩短钻杆所用的时间占工作总时间的比重较大。
我国近几年引进了一些螺旋钻采煤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新汶矿业集团从乌克兰引进的2台薄煤层螺旋钻采煤机(适用于0.6-0.9的薄煤层),在传统开采方法无法开采的薄煤层范围内取得了突破。
四、薄煤层开采技术发展趋势薄煤层比中厚煤层经济效益差的现实,决定了其开采技术及装备的相对滞后,尤其受条件影响,设备的安装、检修、操作等均受到很大的限制。
此外,薄煤层生产能力低,单产水平低,巷道消耗率高、接替紧张等特点使得设备难以进行有效开采,部分条件极为复杂的薄煤层只能弃而不采,资源损失严重。
实现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当前,开采技术和设备重要性凸显,尤其对中小矿井而言,精选适合薄煤层开采的液压支架、采煤机、运输机等“三机”配套设备,大功率、重型化、小体积和高可靠性的设备,实现工作面的自动化操作和控制是恰当的是实现矿井增产增效的有效手段。
五、高效掘进与支护技术现状(一)煤巷高效掘进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矿井设计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岩石集中巷布置方式,将开拓巷道和采准巷道布置在煤层中,增加了煤巷在井巷工程中的比例。
目前,煤矿掘进巷道中大量的是煤巷,约占总掘进巷道工程量的70%左右。
我国煤巷高效掘进方式主要有3种:第1种是悬臂式掘进机与单体锚杆钻机配套作业线,也称为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在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掘进机械为悬臂式掘进机,它适应范围广;第2种是连续采煤机与锚杆钻车配套作业线,在我国神东、万利等矿区及鄂尔多斯地区进行了推广应用,主要掘进机械为连续采煤机,它需要多巷掘进,交叉换位施工;第3种是掘锚机组掘锚一体化掘进,仅在一些矿区进行了使用,目前处于试验阶段。
1.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由悬臂式掘进机、转载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或刮板输送机)、单体锚杆钻机、通风除尘设备及供电系统等设备组成。
悬臂式掘进机是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的关键设备,掘进机的性能对于提高掘进工效和掘进进尺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煤巷悬臂式掘进机的研制和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30~50kW的小功率掘进机为主,研究开发和生产使用都处于试验阶段。
80年代初期,为适应煤矿机械化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国引进了AM50型、S-100型掘进机两种为代表的机型,对发展我国综掘机械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国内加强对引进机型的消化吸收工作,积极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地质条件和生产工艺的综合机械化掘进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