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反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减负、有效也日渐成为评价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词。
要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需学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机智地调控课堂氛围,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下面,本文试图通过《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案例与《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案例,对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策略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有效性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理念也是如雷贯耳,广大一线教师对“素质教育”、“有效教育”的认识也逐步深入。
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在现实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穿“新衣”、演“旧戏”的现象依旧很是普遍。
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理念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讲解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频频出现,只留下新课改理念的空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或无效。
在此状况下,我们教师亟需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很多一线的教师一直在为教育事业辛勤地工作。
但是对于一节课的有效性,可能只有部分老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
在这里,我把自己的三个教学案例拿出来,对其有效性进行反思,从反面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与分析。
案例一:课本如是说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为了改变课堂的氛围,我想了许多办法,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要么走极端,要么摸不着方向。
我也曾向同行找了很多高手来指导我的课堂。
音乐、电影、表演、图片、朗诵、写板书、讲故事、竞赛、奖励等不少的被运用于我的课堂,但是,课堂虽是热闹的,脑瓜却是一片空白,心灵是空虚的,热闹之余深入不够,徘徊在有效历史课堂之外。
确实,历史课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是三寸不烂之舌,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讲述法,但是,课是不能随便讲的!下面就是我在上人教版必修二第十五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的板书: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传统的交通工具南舟北马二、铁路的发展①19世纪70年代②19世纪80年代③辛亥革命前夕④民国时期⑤新中国三、公路的发展本课基本按照课本的编排,仅仅是让这课死板的文字会说而已。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假期教研反思
我有幸参加了主题式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研活动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发言,把自己的想法、感触、反思、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感受颇深。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关于教学的有效性我的理解就是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的有效。
十几位老师的精彩发言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一位老师提出的运用手势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运用手势语唤起注意引发参与;借助手势语启发联想促进理解;利用手势语进行课堂评价;利用手势语积累信心,体验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手势语,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的有效,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还有城关学区的老师提出的用游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很不错,其实在教学中我也再用这种方法,只是由于班容量有些大,有时候力不从心,为了节省时间,早点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游戏教学用的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给学生提供动的操作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其他老师的发言同样精彩,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思路,使我受益匪浅。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数学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
在课堂上老师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大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同时给予适时的引导和及时的点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思作者:李梦梅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第26期什么样的课才是有效的课、高效的课?新课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学会,学会是为了会学、乐学。
可以用这一标准来反思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兴趣导课,直指有效教学在学习遗传定律之前,设计问题导入:1.一瓶红墨水与一瓶蓝墨水混合,颜色是什么?2.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子代的牡丹花是粉色的吗?3.高个男人与矮个女人结婚,所生子女的身高都介于父亲和母亲之间,你同意这些观点吗?用生活中学生关心的问题层层设问,引起学生对遗传学习的兴趣。
因为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
”而浓厚的兴趣应是热爱的前提,所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是生物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环节。
二、课堂实例生活化,构筑有效课堂在“神经调节”这节课上,有些资料将“突触间隙比喻成一条河”。
我将此信息用于教学,然后设问:神经冲动如何跨越这条河,将冲动传到后膜?学生各执一词:有的说建桥梁、有的说用船。
于是我做出适当的引导:船,快、灵活,符合“调节”的本意。
那这船究竟是什么?从而引出“神经递质”。
从而加深学生地理解,为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间地传递作区别打下伏笔。
三、“课堂意外”生成“精彩的课程资源”,提高有效教学例:■Aa■Aa的概率?学生有两种解法:法1:■(■AA:■Aa:■aa)→■×■法2:■×■(■AA:■Aa:■aa)→■×■×■如何区别呢?只能引出“自交”与“自由交配”,让“自由交配”这一课堂意外展放精彩,提高教学效果。
四、朴实也可撑起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一定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的老师讲课声音并不洪亮,语言也不煽情,但学生爱听。
有什么法宝呢?1.设计问题既有挑战性又有现实性,学生还感兴趣例如:何时观察子二代豌豆的黄种皮?子一代高茎豌豆的种子结在哪个亲本上?2.精心设计板书怎样判断细胞的分裂方式?板上绘出细胞分裂图,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总结:■学生自然会将这些板书凝固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组织性和有序性。
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摘要: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已经引起了许多地理老师的高度重视。
本文从教学目的出发,分别论述了课前预习、教学方式、教学氛围应在叫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形。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课堂;反思新大纲规定初中地理课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应以地理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为一体,使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盲目追求效果,而忽略了所选择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通过对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认为在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关键。
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目前对如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总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应该由原来的主体地位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二)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这里所说的实践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实践,还包括对理论的探究过程。
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的任何知识都应该经过自己的亲身体会,通过实践的经历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程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三)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施对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值得注意的地方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合理的教学方式的选择。
(一)重视课前的预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比较重视课前的预习,其重要性也是人所共知的。
但如果学生的学习任务日渐加重,对于地理这样一门相对来说被忽视的课程来说,预习也往往就流于一种形式。
有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5篇有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
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这次我学了《有效课堂教学与实践》。
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有了好的很大的帮助和指明了我们以后工作的方向,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
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其次,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
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第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
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
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教学反思课堂评价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一种随机的、即时性的评价,是课堂信息的一种反馈形式;也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认识、交流思想,达成共识的一种良好的方式,更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有效的课堂评价会使学生在心里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
目前的数学课堂上虽然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仍然存在着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都是泛泛而谈。
教师在评价时缺乏激情,与学生不能真正地进行文本交流,仅仅为了评价而评价,师生并没有真正融入课堂。
那么,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才能使评价更有效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注重教师的评价语言1.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有激励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赞扬!”一句激励性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心理的催动和激励作用,使学生的信心被树起来,在课堂上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
但激励性的语言要有量度控制,过多或不和谐的激励性语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浮躁心理,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入思考,影响学生对课堂评价的正确认识。
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用“你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你真行”“我完全同意你的说法”……这些语言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师的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
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或根据要求展开活动后,教师对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针对性的评价需要教师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回答,实事求是地给予分析,恰如其分地给学生以评价,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哪些感悟和见解是对的,应该肯定;哪些理解是错误的,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让学生彻底大悟。
这样针对性的评价会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正确认识教师的评价。
二、课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1.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评价。
平时课堂教学中一般是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给予评价。
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资丘中心学校 覃春红
读了这位学生很勉强做的“学习经验介绍”,联想到我们自
己的教学实际,不禁哑然失笑,在我们身边何尝没有这样的案例呢,
前几天还听5班一位老师风趣地说,班上林某某同学老生病,一学期
有近两个月病假,可他总是年级前10名,更为有意思的是,化学考
试他还考满分,班上甚至连高分都没有,简直是不可思议!最后这位
老师自我解嘲说:“在我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把班上成绩搞下去了!”
是啊,我们辛苦的教啊讲啊,批啊改啊,反而不如他在家里的学的好,
我们的确需要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
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
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
间×100%,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指教学
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通过学习,我的反思有如下两点。
反思之一:我的课堂是高效课堂吗?我们应努力使自己的课
堂成为有效课堂甚至是高效课堂。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
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
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
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
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教法多样化等,感到
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
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
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通俗地说,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
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
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
体现出价值。
反思之二,我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吗?就如我们英语
教研员常说的:你讲得时间越多,学生记得时间就越少!在实施素质
教育的今天,人们都在传诵着这样一句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时间还给学生。" 有时上课顺着教材自我感觉良好的在讲台上夸夸
其谈的讲,学生在下面聚精会神的听。讲的精彩,听的专心,但是否
真的有收获呢?最多算是是一堂秩序良好的有些收获的课.我想我们
更应该撒开我们的双手,还学生自由,让他们拥有自己的蓝天,让他们
在自己的思索中学习。的确,我们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