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

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

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
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

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

文章目录*一、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二、如何解决农村养老的问题*三、我国目前几种养老模式优劣比较

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1、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

1.1、养老院、夕阳院

一提起养老院,不少人脑海里就会蹦出「无儿无女」「被抛弃」「可怜人」等字眼。

其实近几年,情况已改善了许多。倒是有不少老人,反而也愿意去养老院过,因为有伴儿。

咱们这一代,哪还指望着儿女给养老呀,他自个儿过好自己

就成!老了咱们老姐妹一起入住养老院,打打牌、唱唱曲,多好!

中国老龄化日益加快,与此同时,养老体制尚不完善,养老院床位的供需矛盾,以及专业的护理监管等,也的确是还存在的问题。

1.2、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依然是绝大多数人退休后的生活方式。

1.3、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的环境、氛围、护理等都比一般的养老院要优越些。住进老年公寓,老人既能有居家养老的体验,又能享受到社会提

供的各种服务。

2、老年人养老问题

2.1、孤寡老人难防老

虽然这几天天气明媚,家住里河新村79岁的田阿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现在几乎不能行动,生活要靠近70岁的弟媳妇照料,弟媳妇也一大把年纪了,照顾自己都成问题,还要照顾我……”由于田阿姨一生没有结过婚,无儿无女,而且身体残疾,一直以来,都是由70多岁高龄的弟弟和弟媳妇照顾着。“像我这样的三无老人,以后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2.2、70多岁老人很孤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物质生活而言,大多数老人对自己的晚年生活都很满意,但在精神生活上,许多70多岁的老人却常常觉得孤独。

2.3、老人不愿与子女同住

现一个人生活在彩香的朱阿姨一直以来都不愿意和女儿住,去年女儿买了房子,准备接她到新家,可是她就是舍不得原来的居住环境,不愿和子女一起生活。

2.4、碍于面子不愿去敬老院

记者了解到,苏城大多数老人在选择养老方式上大多选择了居家养老,很少有老人选择在托老机构养老。

3、老年人的优势

3.1、感冒、过敏几率低

研究发现,人们到50岁后,受季节性影响而造成的过敏反应

会逐渐减少,比如花粉过敏。

3.2、头痛、牙痛减少

偏头痛经常困扰年轻女性,但多项研究表明,40%的女性偏头痛患者到65岁时就不再头痛;67%的女性在更年期后,偏头痛会消失或得到改善。

3.3、出汗更少

美国《应用生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生理期在52~62岁的女性比20~30岁的女性出汗更少。

3.4、睡得少不易累

跟年轻时相比,人上了岁数后睡觉时间就会慢慢减少。美国睡眠学会发布的一份报告说,虽然年纪大的人睡得少,但这种减少并不会让他们白天感到更累,需要白天通过睡眠补充体力的情况也并不多。

如何解决农村养老的问题1、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众所周知,目前农村老人所能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和城市老人相比,差距较大,农村老人可能就是上百元,甚至几十元,但城市老人所能领取的是上千元。

2、完善农村养老基础设施

随着农村青壮年不断涌入城市发展、定居,目前农村老人越来越多地被留守在农村,养老问题不能再仅仅依靠子女的关怀和

照顾。

3、强化医疗卫生保障

对于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最重要的保障就是医疗,说到底老人养老就是要养身体,但是看病贵、看病难又是农村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

我国目前几种养老模式优劣比较1、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我国沿袭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模式。在我国传统家庭伦理及社会道德文化的支撑下,家庭养老模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直到今天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仍然延用这种模式养老,尤其是在农村。

2、社会养老模式

从现阶段中国国情和发展趋势看,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形式的养老模式仍不可能成为目前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养老模式。

3、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社会居家养老能有效节约社会资源,减轻机构养老服务的压力,而且投资少、本钱低、收费少、服务广、效益佳,是一种很受老年人欢迎、很有发展前途的城市养老模式。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

我国养老模式类型

我国养老模式类型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数量也居世界首位;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儿女的职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女们工作、学习等需要离开家,空巢老人也急剧增加,传统农村养老模式受到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家庭结构核心化、土地被征用等的冲击,农村养老在物质供养、精神照料和生活照顾等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农村现有几种养老模式及其利弊 一家庭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模式是中国最古老的养老方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子女、配偶或其他直系亲属为老年人提供经济、生活和精神照顾,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养老的实质是由谁来提供养老资源,这是区分养老方式最重要的标准,同时也可以看出,家庭养老是相对应于社会养老来说的。因此,从实质上来说,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 家庭养老模式的优势 1、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 2、家庭养老促进代际交流,给予老年人精神归属感。家庭与老年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于中国老年人,尤其如此。家庭是老年人毕生精力和努力的结晶,保留了老年人整个生命历程的印记,使老年人感到安全和对亲情需求的满足,满足老年人“叶落归根”的心理。老年人更多的是从子女身上获取那种情感慰藉,“儿女孝顺,含饴弄孙”是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高理想和最大精神寄托。 3、家庭养老降低社会成本。与社会养老相比,家庭养老是把这个社会的养老负担转化为子女的负担,一旦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不能兑现,可以规避社会养老在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同时也不存在服务和交易费用支出问题。

老年人养老服务论文

老年人养老服务论文 一、社会养老服务面临“三大转变” (一)服务方式上从家庭养老、福利服务向福利经营和市场经营相结 合的转变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是多子女共同生活居住,子女照料是最 主要方式,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家庭规 模趋向小型化,“四二一”代系结构渐趋普遍化。根据相关部门统计 和预测,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约1.5亿,约占全国家庭总数 37%,今后还将继续增加。老年人家庭呈现空巢化和独居化趋势,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失去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人力基础支撑,我国传 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很多家庭难以为继[4]。2010年全国65 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口4150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25%,到20 15年,将超过5100万人[3]。近10年来,80岁以上高龄 老年人增加了近一倍,目前超过2000万,据测算,到2020年、2050年将分别超过3000万和9000万,占老年人口的12.37%和21.7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均寿命延长, 重度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6]。2010年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 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实际空巢率为74.96%,农村实际 空巢率为59.56%,和2006年相比,分别上升0.97个百 分点和4.07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独居老人户和只有一对老年夫 妇的一代纯老家庭户分别占老年人家庭户的67.37%和55.81%。[7]为减轻子女压力,有稳定收入的老年人倾向于用社会化 方式,享受专业、优质的养老服务,改善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 活水平,开始从封闭的供养救济型向开放的自费寄养型转变。尤其对 医疗护理与康复服务、日常维护、日间托养、心理咨询等项目有强烈 需求,如浙江省即将迎来独生子女父母需要社会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 的最迫切时期。 (二)服务运作上从政府管办为主向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转 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供给逐渐减少。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是近4个劳动力养1个老年人[8]。大多数地

城市老人养老护理的5种模式

城市老人养老护理的5种模式 随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多,许多不同模式的养老护理方式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城市老人的养老护理模式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居家养老和社区照顾5种模式。1老年护理院 老年护理院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且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机构。 但是这种养老护理方式经济费用高,无论是给老人还是其子女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在老年护理院里老年人没有家的归属感,并且伴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所以说老年护理院也未臝得多数老年人的青睐。 2养老院 养老院又称敬老院,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性组织。这种养老护理方式一般适于经济收入不乐观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养老费用基本由国家承担,提供给老人基本的生活保障。 某些养老院缺乏相对完整配套的医疗服务设施,对于慢性病多发的老年群体而言,无疑是一种缺陷。所以相对于当今的现实而言,这种养老护理模式是不为提倡的。 3家庭病床 家庭病床是指医疗单位对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某些患者,在其家庭建立的病床。家庭病床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因为大部分老年人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与康复,而家庭病床既能解决这种需求又能解决经济费用,具有方便、经济、环境熟悉的优点。但是家庭病床增加了子女的负担,尤其是对于现代“四二一”式的家庭。对于家庭小型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而言,家庭病床模式的养老护理似乎背道而行。况且家庭病床在养老护理方面还有待于完善。 4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即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为外围,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6]。居家养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具有经济、实用、灵活、相对专一等特征,多适于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与护理。在这种养老护理模式中,社区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医疗护理等服务,并且与老年人联系方便、及时。 在我国许多城市居家养老护理模式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在宁波海曙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即由当地政府出资,向非营利组织——宁波海曙区星光老年协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落实居家养老人员,每天上门为辖区内600余名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服务[7]。这种新兴的养老护理模式,目前适于我国人口老龄与高龄化趋势,同时也被人们所青睐。 5 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是被西方国家广泛运用的概念。苏珊特斯特认为:最广泛的社区照顾包括室内保健、居住地保健和福利机构服务、日间照顾服务,以及有助于保证老人生活质量的社交的、休闲的和教育的设施等等。换句话说:社区照顾包括了对居家老人的所有照顾[8]。我国目前城市老人的“社区照顾”界定为:自国家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日常生活自理有困难的城市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而提供的养老服务。 这种老年人的养老护理模式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方式而探求的适于中国国情与老龄化现状的一种养老护理方式。具有社区照顾功能的全方位性、社区照顾资源的多元性等优势,与居家养老相比更为系统与全面,与政府的扶持功能更贴切。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更适用于所有城市社区的老年人养老护理。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和模式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是在人均84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010年11月,我国,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拥有床位266.2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和模式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就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就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与。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与“未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就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她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与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就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与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就是在人均GDP84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就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养老床位总数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全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

中国养老模式现状资料

中国养老模式现状 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式下,养老问题不仅是老年人口的福利问题,而 且是一个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即将到来,养老问题日益 突出,养老模式正在向新的方向发展。通过对主流养老、机构养老、旅游养老、迷你型 家庭养老模式的分析,揭示了现阶段中国养老模式的多维变化及未来养老方式的多元化 发展趋势。 “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两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其他一些养老模式一般都是从这两种基本养老模式衍生出来的。 (一)传统的居家养老困难重重 居家养老是与社区养老相对应的一种养老模式,它是指人进入老年阶段后,居住在 家并由子女或其他亲属负责照料生活,实质上是将人的养老问题全部由家庭自我解决, 从而是一种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与自助行为获得老年生活保障的机制。中国是奉行居家养老的国家,不仅历史上将“养儿防老”视为天经地义,即使进入现代社会,除少 数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依靠国家或者乡村集体供养外,居家养老几乎仍然是所有中国人的自觉选择。2007年中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与亲属同住的户占70.9%,在主要生活来源上,除了有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的老人外,90%以上的老人主要靠家庭成员供养。除目前享受国家五保户政策的530.8万孤寡老人由国家建立相应的敬老院集中供养或者国家发放补贴由其邻里帮助照料,其他独居老人和老年夫妇即使子女不在身边也很少选择住进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与习惯。 然而,近年来,这种传统与习惯已经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和人 口老龄化造成的直接且显性的影响——家庭内部的老年供养需求持续增加而供养来源 持续减少,造成居家养老供需日益严重脱节,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便日益难以为继。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和老人高龄化现象突增了人们的养老需求,尤其是服务照料需求。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越过50岁、60岁之后,又从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获得的平均71.4岁提高到现在的73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岁。人口学家预测,到2050年时,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越来越多的老人进入高龄行列,在老龄化速度大大快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同时,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增长速度又大大快于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因此,人口老龄化与老人高龄化同时并存, 构成了少有的人口年龄结构现象。 另一方面,家庭规模小型化又使居家养老的供给能力急剧减弱。照顾生活不便的老人,对于多子多孙的大家庭来说可能并不是什么负担,因为在多子女家庭结构中,子女 间互相监督、相互制衡, 彼此间往往会达成一种默契或隐性的赡养父母协议,老人多是 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中国的俗话“家有老人便是福”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但是,如前 所述,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多年后、家庭规模普遍小型化的今天,对于家庭来说, 便是一个日益难以完全承担的负担。

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保利, 兰志敏, 韩学青, 陈建, 李娟, 冯锋, 杨甫德 作者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科19区,北京市,100096 刊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年,卷(期):2009,15(10)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8条)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1998 2.Cromwell DA.Eagar K.Poulos RG The performance of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in screening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elderly community residents 2003 3.Wlodarczyk JH.Brodaty H.Hawthorne 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of life,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and the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2004 4.Mulrow CD.Gerety https://www.doczj.com/doc/e412055531.html,ell J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ease and function and perceived health in very frail elder 1994 5.Nathan DM Long-term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1993 6.Meguro K.lshii H.amaguehi S Prevalence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s of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0.5 and mild congnitive impaitment in Japan:the Tajiri Project 2004 7.张映琦.周华东.李敬诚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2003(22) 8.李娟.吴振云.许淑莲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02(0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吴振云.李娟.许淑莲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1) 目的比较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老年心理健康问卷,评定对象为441例年龄55~106岁集中养老者和1 010例年龄55~96岁北京城区居家养老者.结果两类养老方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类似特点:心理健康水平有随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改善的趋势;年龄差异不显著.居家养老者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集中养老者.结论两类养老方式最大区别在于养老机构中亲情纽带作用减弱,老年人缺少天伦之乐,容易产生负性情绪,使心理健康水平下降.这提示当前养老机构应重视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物质与精神养老相结合已提到日程. 2.学位论文姚学丽适合老年人需要的城市养老方式研究2005 在我国,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日益受到重视,整个社会都希望它们能解决我国沉重的养老问题。为促使我国选择和发展正确的养老方式,本文对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分别做了评估。1、方法:本文所依据的数据和资料主要源于2003年10月到2005年4月的实际调查。深入访谈、问卷、观察法等是调查使用的主要方法。2、假设:1)机构养老老年人社会性孤独范围广、程度深;2)机构养老老年人孤独感严重;3)机构养老方式不是老年人理想的选择。3、内容:首先,通过总结国内外对“孤独问题”的研究成果,作者发现了已有研究中的不足,明确对“孤独”和“孤独感”做了区分;其次,实际调查老年人在家庭关系、朋友关系、与组织的关系、兴趣爱好和环境5个方面的状况;再次,研究社会性孤独和孤独感的关系、老年人自评孤独感状况和老年人的情绪性孤独感。 4、结论:1)老年人社会性孤独范围广、程度深;2)老年人各类孤独感严重;3)机构养老老年人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决定机构养老方式不适合老年人的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3.期刊论文袁浩斌.杨英华.吕探云.曹育玲.马敏芝.吴莎.李子芬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现状调查-上海护理2001,1(2) 目的探究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现状.方法调查65岁以上老年人的年龄构成、文化程度和职业背景、主要经济来源、主要照顾者和养老机构利用情况.结果青老年人以自我照顾为主;中老年人也以自我照顾为主,但家庭成员照顾比例上升;老老年人以家庭成员照顾为主.结论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正处于家庭养老社会化的趋势,即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年龄或文化程度不同,养老意愿也不同. 4.学位论文刘颖长春市朝阳区高校教师养老方式需求选择研究2007 中国在20世纪末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其特点是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化速度快、养老资源不足等。人口老龄化的过早到来以及家庭养老受到的冲击与挑战,使得我国的养老问题突显出来。这些都决定了中国的养老制度改革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和老年人群的实际需求来进行。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本论文选择了长春市朝阳区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在养老方式上的需求与选择作为研究主题。高校教师群体在生活保障上有稳定的收入和较好的福利待遇;在精神追求上有较高的期望值;在养老方式上也就会相应地呈现出多元化。朝阳区在吉林省甚至全国来讲是知名度很高的科教大区,因此,研究朝阳区高校教师的养老方式需求选择问题就不仅仅局限在其自身的意义上,更是为长春市朝阳区的其他社会群体,甚至是对域外的各省市区县的高校教师以及其他社会群体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样本。在实证方面,这一点是本论文的一个创新之处。 本论文在对理性选择理论的系统梳理和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归类总结基础上,以理性选择理论为指导,以研究个体行为的微观视角为切入点来研究长春市朝阳区高校教师的养老方式需求与选择的现状和预期,并进行实证性的调查研究。理性选择理论是社会学应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学问题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其核心观点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以理性的行动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使其效用最大化。理性选择理论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行为理论,把个人层次的行动作为研究社会向题的切入点。理性选择理论的主要目标不是理解特别的行动在行动者看来为何是合理的

国外养老模式体系建设经验简介

国外养老模式体系建设经验简介 经验一: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全方位需求 综合来看,老年人的需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经济提供,二是生活照顾,三是医疗护理,四是精神慰藉。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收入较高,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体系较健全,经济提供和医疗护理不再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问题,而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却受到了重点关注,特别是精神慰藉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为了使老年人生活更加充实和情感需求得到满足,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让老年人回归社会的各种措施,比如鼓励老年人重新就业、参加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各类公益性活动等,也包括让老年人重新回归家庭。 经验二:建立分阶段、分层次、分级别的养老模式体系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承受能力、个人喜好等有所不同,采取的养老模式就有所不同。首先,从年龄阶段来看,刚退休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非常好,更多地是选择家庭养老或居家养老。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和疾病困扰,老人才有可能寻求机构的帮助。其次,从经济承受力来讲,有的老年人经济条件较好,希望选择高档的养老服务形式或机构,以提升生活品质,而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一般,希望选择普通的经济型养老服务形式或机构,低收入老人则需要政府提供保障。再次,从自理级别来看,老人分为自理型、半自理型和完全不能自理型,半自理到完全不能自理又分成若干级别。每个类型和级别的老人需要养老服务的内容都会有所不同。最后,从个性差异来看,有的老人喜欢休闲聊天,有的老人喜欢旅游、收藏,有的老人希望继续工作体现价值,有的喜欢集体生活,有的喜欢清静独居。因此,应根据老年人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健康级别,建立不同的养老模式。

经验三:实行养老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在入住养老机构之前,西方发达国家就对老年人分级。采用的通常是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标。该指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I-ADL指标,测量的是维护日常生活环境、独立获取生活必需品的能力,包括购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打扫室内卫生、做饭四个方面;另一部分是P-ADL指标,测量的是穿衣、吃饭、洗澡、上厕所等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级别的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如对不能自理者主要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对自理者提供基本日常照料服务等。服务的项目和标准都有明确规定,老人一旦入住即可无所顾虑。西方发达国家还对居家日间照料服务出台了标准。如美国的康复设施鉴定委员会和全美日间照料协会就于1999年联合颁布了日间照料服务标准,对服务的内容和标准都作了明确规定。养老服务是一项高风险行业,老人很容易出现意外,导致很多投资者或机构因畏惧风险而不敢从事此项服务。通过出台明确的标准,一方面保障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规避了养老机构和人员的风险,解除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后顾之忧。 经验四:居家养老是当前的国际趋势 起初,欧美国家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的照料问题时,大多采取对老年人集中供养的方式,即建立敬老院、护理院等。虽然这种方式设施完善、照料周到,但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机构养老不利于老人与亲人等交流,容易造成情感缺失的弊端不断显现。于是,很多国家提出了让老人回归家庭的号召。但这种回归家庭的养老方式已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而是一种将居家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即通常所说的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不必使老年人脱离原有的居住环境和社会关系,也方便子女在闲暇时照顾老人,老人的情感需求能够

老人开心子女放心的几种养老模式

老人开心子女放心的几种 养老模式 一、传统的养老模式,养儿防老 即子女来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 二、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三、养老院

即养老院养老。 1.大型养老机构,老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如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院、颐养院、养老院等等。主要提供生活、医疗、健身、心理等方面的服务,一般还具有精神卫生式、休闲康复式、临终关怀式、医疗救助式、才艺特长式、完全自理式、介助介护式、综合式等特色服务。 2.家庭式小型养老院 即开办者利用自有住房,在照料自家老人的同时,招收社区老人养老。小型家庭养老院床位设置一般为6~15张,由开办者家庭成员为老人服务,具有易于开办、资金投入少、家庭气氛浓、服务细致周全等特点,深受社区老人的欢迎。全市小型家庭养老院现已发展到20多家,有的还通过连锁经营扩大了服务规模。 四、居家养老模式(虚拟养老院) 虚拟养老院,就是政府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一个电话给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企业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虚拟养老院实现了居家专业化养老。 想养老还不想到养老院去?可以参加“居家养老”,养护员上门伺候您。 五、异地养老模式 即老人在当地养老机构或中介机构登记,由养老机构或中介机构联系到外地养老机构养老。 1.异地疗养型 指一些身体健康状况欠佳但可以远行的老年人,到环境优美、气候适宜地区的养老院或疗养院进行疗养的一种异地养老方式。如有哮喘病的老年人可以到气候始终温暖如春的云南去疗养。此种方式适合所有老年人尤其是体弱或有慢性病者,但往往费用较高。 2、休闲度假型 适合想到外地休闲度假的老年人。可选择环境比较幽静、安逸,适合休闲养老、修身养性的养老院入住。 3.旅游观光型 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旅游观光的一种异地养老方式。不仅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还能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适合身体健康及经济能力较好的老年人。 4.候鸟式安居型 是指冬天到南方过冬,夏天到北方避暑的一种异地养老方式,适合所有老年人。因为过冷、过热都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常常是发生意外的诱因。异地生活对于一些季节性发作频繁的疾病(如哮喘)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经典案例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英国老年社区特点: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 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经典案例——丹麦老年住宅特点:环境优美,设计精当 乡村城市——田园风光般的美丽和宁静,众多的庄园点缀广阔绿野上,开阔的乡间公路,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构成和谐的生活画卷。 经典案例:德国的养老社区特点:老年住宅与养老院相结合 德国老年产业分为两种体系:社会住宅体系,养老院体系。 社会住宅体系里的老年住宅,内部多为无障碍设计,政府对老人住房采取补贴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产主与民间福利团体签订提供服务的合同。该合同可成为房产主获得建设资金贷款的融资条件。 养老院体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种接近住宅形式的养老院。在规划上,设计者把社会体系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毗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共用。 先进的国外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

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经典案例(2)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一)国外养老社区 世界上较早进入“银发”时代的国家——英国,对老年人采取的社区照顾的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这一模式,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中国,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现在,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万。英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已增至71岁,女性更是增至77岁。如今英国已出现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邦等,这些度假城市风景如画,退休的老年人纷纷迁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龄人口已占20~50%。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的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的模式。 各国养老产业经营模式、服务特点借鉴之处: 美国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 代表楼盘:太阳城中心、凤凰城。 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 日本日本的老龄人的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能

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发展、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发展、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作者:何进卿学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摘要】我国已经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这一趋势正在加速发展,相应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对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进行了调查,并发现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现状。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仍是城市老年人首选的期望养老方式同时也是所占比例最大的实际养老方式,但是却逐渐呈现出弱化的趋势;而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尚未普遍开展,不过可以有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未来的独生子女很难承担起年迈老年人家庭养老的重担,但机构养老方式又急需政府规范和监管;认为在中国城市老龄化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应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模式以及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养老政策。 1.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老有所养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会面临的现实需求,也是每一个人都会关注的热点社会话题。按照国际上认可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老年人占走人口的7%,即可宣告进入“老龄化社会”【1】。中国在20世纪末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总人口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大约为1.7亿,占中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了2.93个百分点,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2】 2.概念界定和数据资料 2.1数据来源 本文关于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的分析,以随机发放共计150份的调查问卷的结果数据为依据。小组成员前往社区、公园或者街头进行样本数据采集,在采集过程中尽量保持男女比例大致相同,年龄段分布合理。不足之处在于:对于行动不便、卧病在床的老年人的信息可能采集不足,会有些许误差。 2.2概念界定 老年人,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称为老年人。我们调查的年龄段为60周岁以上。【3】 家庭养老方式,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家庭成员为其提供经济供养、生

兰州市老年人养老生活调研报告 研究性学习剖析

兰州市老年人养老生活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已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群体。据最近的人口调查统计,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预计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1.67亿,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换句话说,到时全世界每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有什么不同吗?子女对老年人的关心是否有些不够呢?国家应不应该加大养老投入呢?养老院等福利机构是怎样运行的呢?除了养老院,还有什么好的方式可以供老年人安度晚年呢?一系列问题困扰了我们,出于对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现状的关心,我们开始了此次课题活动。 老年人怎么养老?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大多数老年人有生活经济来源,能独立生活,是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此外,还有一部分老年人依靠儿女提供生活费生活;极少数的老年人在敬老院或托老中心养老。 一、独立生活 大多数老年人拥有基本经济来源如退休工资、基

本养老保险、或退休前的储蓄。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此类经济来源大多不高,导致老年人普遍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下降,如果再考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恐怕只能在温饱线上。 二、养儿防老 目前比较多的老年人依靠儿女提供生活费生活,与独立生活的老年人人数相当。“养儿防老”虽然是中国人的传统养老观念,但是随着“4:2:1”甚至是“8:4:2:1”的家庭结构在中国逐渐普及,仅仅靠儿女赡养实现养老越来越难。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如今的“80后”、“90后”面对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已经举步维艰,又如何周到地顾及赡养老人? 三、机构养老 也有少部分老年人选择在敬老院或托老中心养老。此类老年人分两种:一种是无基本经济来源也无法得到亲人赡养的,由国家接纳入公立敬老院免费供养;另一种是生活水平能得到保障,但残疾或患有慢性疾病,需要护理而儿女无法周到赡养的,由自己或儿女出资,送入私立托老中心托养。对于此类老人的生活状况,我们课题小组十分关心,因此,我们对兰州市兰铁老年公寓运行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

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

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 文章目录*一、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二、如何解决农村养老的问题*三、我国目前几种养老模式优劣比较 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1、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 1.1、养老院、夕阳院 一提起养老院,不少人脑海里就会蹦出「无儿无女」「被抛弃」「可怜人」等字眼。 其实近几年,情况已改善了许多。倒是有不少老人,反而也愿意去养老院过,因为有伴儿。 咱们这一代,哪还指望着儿女给养老呀,他自个儿过好自己 就成!老了咱们老姐妹一起入住养老院,打打牌、唱唱曲,多好! 中国老龄化日益加快,与此同时,养老体制尚不完善,养老院床位的供需矛盾,以及专业的护理监管等,也的确是还存在的问题。 1.2、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依然是绝大多数人退休后的生活方式。 1.3、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的环境、氛围、护理等都比一般的养老院要优越些。住进老年公寓,老人既能有居家养老的体验,又能享受到社会提 供的各种服务。 2、老年人养老问题

2.1、孤寡老人难防老 虽然这几天天气明媚,家住里河新村79岁的田阿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现在几乎不能行动,生活要靠近70岁的弟媳妇照料,弟媳妇也一大把年纪了,照顾自己都成问题,还要照顾我……”由于田阿姨一生没有结过婚,无儿无女,而且身体残疾,一直以来,都是由70多岁高龄的弟弟和弟媳妇照顾着。“像我这样的三无老人,以后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2.2、70多岁老人很孤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物质生活而言,大多数老人对自己的晚年生活都很满意,但在精神生活上,许多70多岁的老人却常常觉得孤独。 2.3、老人不愿与子女同住 现一个人生活在彩香的朱阿姨一直以来都不愿意和女儿住,去年女儿买了房子,准备接她到新家,可是她就是舍不得原来的居住环境,不愿和子女一起生活。 2.4、碍于面子不愿去敬老院 记者了解到,苏城大多数老人在选择养老方式上大多选择了居家养老,很少有老人选择在托老机构养老。 3、老年人的优势 3.1、感冒、过敏几率低 研究发现,人们到50岁后,受季节性影响而造成的过敏反应

养老地产:六大盈利模式及案例

养老地产:六大盈利模式及案例 1、旅游度假型养老酒店 这个应该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50后的老人,55年以后的老人、60后 的老人,他们肯定不会待在家里去养老,很多人希望到处旅游,一边旅游、一边养老。刚才提到了现在正在做养老养生的产业联盟,会制定一定的标准,如果符合这样标准的项目,你当地的老人买了你的产权或者使用权,可以获得这个联盟里面其他项目的使用权,这个未来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现在的旅游人口当中,40%的老人比例可能还会再增加,老人旅游的消费能力还会增加,所以我们应该去参考悦榕庄精品酒店的方式,很好的结合温泉、康复、理疗、营养、膳食等功能。我也知道很多朋友手里有旅游风景区的用地,如何跟养老结合,如何争取旅游养老的老年人群,这个也需要深入的做很好的定位和规划设计。 2、城市型养老公寓 这也是一种共识,老人都不愿意离开城市到郊外去,但是城内的土地非常少,我们只能到城乡结合部去做开发,也会引导一批未来的老人,如果你创造了这样全新的生活方式,你会引导一批老人去远郊或者城乡结合部。但是有大量的老人都是生活在城市环境里面,他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所以创造一个城市型的养老公寓,在竖向上把健康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做一个区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 发展方向。它的盈利模式会员制和产权销售都是可以的。 日本木下介护的福原君给我们讲过,他们增加了一个养老服务的领域,就是由 他创办的,在日本2000年介护保险制度实行之前,他们这五年的时间是通过商业化的发展已经可以盈利了,当时他们在公司内部有一个争论,选址到底是去富士山脚下还是城市里面,后来他们选择了在城市里面,现在在东京都周围他们一共服务了3000多名中高端的老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