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188.22 KB
- 文档页数:13
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
肉种鸡育雏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种鸡以后的生产性能,若育雏期任何一个环节管理
不好,将会给我们的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下面结合现场实际操作情况,对育雏期
饲养管理的要点列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育雏准备工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提前制定合理的育雏计划。育雏准备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鸡场空舍期的清理冲刷,
因为彻底的清理冲刷可除去鸡舍中90%的有机物,而消毒只可除去6-7%的有机物,
熏蒸只可除去1-2%的有机物。鸡舍的清理冲刷是切断鸡群间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千万不可轻视。
2、种鸡舍接鸡前预热工作对雏鸡至关重要,预热时间需要根据季节适当调整,冬
季一般3-4天,其它季节一般2-3天,最终目的使雏鸡到场后前48小时伞下垫料温
度高温区达40摄氏度,低温区达30度,舍内空气温度达32摄氏度。注意:育雏期
不要吝啬加热设备的投资。
雏鸡体内有60-70%是水分,当体感温度与体温平衡时,水分不蒸发,就不会加重鸡
只脱水,理论上讲雏鸡到场前几个小时应视为孵化过程的延续,温度、湿度控制应
与孵化厅出雏期的内环境相一致。
3、育雏加热用保温伞的使用,育雏伞应悬挂在水线周围1.5米范围内,便于以后水
线的提前使用,伞下围栏内的垫料至少7-8厘米厚。
电加热保温伞的使用应注意:
(1)、伞下的温控器探头建议应放在伞下垫料上。
(2)、保温伞在使用前应了解本场保温伞加热效率的情况,掌握保温伞的高度与加
热辐射面积的关系,以便根据伞下垫料控温要求灵活调整保温伞的高度与温度设定。
(3)、雏鸡到场时期,应把保温伞的温度设定调至最大,保持持续加热,开始伞边缘离垫料面30厘米高,因为第一天雏鸡饮水后有冷感,会出现向伞内挤堆现象,通
过保温伞的低高度、持续加热,能降低鸡群挤堆程度,避免鸡只造受冷应激,尽早
散开,均匀采食。
(4)、鸡开食3-4小时后,可根据鸡群情况,通过慢慢提高伞的高度来扩大温区的面
积,给鸡群创造一个更大的舒适温度空间;
(5)、12-24小时伞底中心垫料的温度由50℃可降到40℃,从2日龄开始至3周末
由35度逐渐降至24度,先通过提高伞的高度(只要方便工作便于观察鸡群就可以),
后调低加热管温控器温度。
(6)、育雏期前48小时温度管理原则——无论外界天气温度如何,建议都要使用育
雏伞,一定要以满足鸡只分布区域的热料温度要求作为控温目标,而不是以鸡舍的
空气温度来管理温控系统,要做到看鸡施温,可把鸡爪放在脸上试温,来评估垫料
温度是否合适。伞的高度与伞加热器要灵活运用,为鸡群创造更大更舒适的温区。
一般三周末以后才可逐渐撤出育雏伞。
4、湿度管理原则:
(1)、环境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70%,前三天相对湿度保持在70%,育雏期相对湿
度低于50%会造成鸡只脱水和其它问题,高于80%会引起垫料问题。有关数据证明,
当舍外空气加热后进到鸡舍内,每提高1倍的温度,相对湿度也会降低1倍;空气
温度每降低1℃,相对湿度可提高原有相对湿度的5%。
(2)、现有的提高湿度的方法有:地面洒水、育雏伞上挂湿布。地面洒水增加湿度
时应小量多次,以地面潮湿为准,不能将水洒到垫料上,否则会适成雏鸡受凉,另
外喷热水或喷雾都不可取。鸡舍内内使用火炉时,也可将水煮沸加湿。
(3)、湿度偏高时,不但会造成垫料潮湿和霉变,由于水分蒸发要吸热,还会降低
空气和垫料的温度,造成冷应激。湿度太低会造成鸡只脱水,还易引起垫料粉尘,
加重呼吸道繁殖疫苗的反应,影响鸡群健康。5、饮水管理:
(1)、尽可能的延长雏鸡饮用凉开水的时间,水温应达到26-28℃,水温太低,雏鸡
饮水后有冷感,易挤堆;温度太高,降低鸡只的饮水量。如果有条件前一周饮用凉
开水效果最好。
(2)、第一天的饮水质量对雏鸡影响很大,雏鸡发育较快,吸收迅速,一旦水的质
量有问题,饮水后5-6小时就会出现症状,因此必须保证鸡群前期的饮水质量。
(3)、在由凉开水转换为自来水,水中可适当添加抗生素,饮3-4天,降低肠道应激,
同时有利于减少断喙造成的感染等。
(4)使用钟形饮水器时,避免将饮水器直接放在育雏伞加热器正下方,以免水温升
高,降低水质。钟形饮水器内的木花、稻壳要随时清理,每次加水最好都要刷洗,
并且加水应随时补加,避免集中一起灌水,保证每个饮水器不断水。
(5)、一周后开始使用乳头饮水线,水中要加2-3个ppm的氯,若是饮水或滴口免
疫时要在免疫前后3天停用,并对饮水系统进行冲洗,其他免疫不受影响。
6、饲料管理:
⑴、使用开食盘期间,如果所有料盘中始终占占满了雏鸡,则说明料位不够,一般
80-100只/盘,提供足够的饲料,盘内至少要保证1厘米厚的饲料;保证饲料清洁及
及时清理饲料中的木花、稻壳、鸡粪,增强雏鸡采食欲;开食盘内饲料要勤加,保
证饲料的新鲜,不能出现开食盘漏底或半空盘现象,保证采食均匀。
⑵、1日龄雏鸡采食情况的评估标准:采食后8-10小时——80%的雏鸡嗉囊充盈,24
小时后——95%的鸡只嗉囊充盈,7日龄体重一定要达到体重标准;若比例较低应及
时检查饮水及饲料情况,尽快采取措施,否则将影响均匀度的管理和后续生产性能
的发挥。
⑶、雏鸡到场后若鸡群情况良好,无脱水现象,建议水料同时供给,若鸡群脱水严
重,可先开水,并根据鸡群情况及时开食。若开食过晚,会影响鸡肠道的发育,影响肠道绒毛的长度及密度,使消化酶减少,不利于鸡的生长及均匀度。
⑷、母鸡应在四周末蛋白累计170g左右,体重达到此时可由育雏料过渡到育成料,
若累计不足将会影响鸡群均匀度以及影响以后产蛋鸡的产蛋数,若体重不足或蛋白
累计不够可适当延长育雏料的供给。公鸡四周末体重应达到690克,一旦体重达标
就应开始限饲,不要拖延,达到并保持理想的均匀度是获得较高受精率及成活率的
关键。
7、育雏期垫料的要求:
⑴、通过现场饲养经验,建议育雏期的垫料使用木花和稻壳的混合物效果最好,原
因是二者混合使用,既能降低鸡舍内的灰尘,又能起到对舍湿度很好的调节作用。
⑵、鸡舍的垫料管理好坏,直接影响鸡舍空气的质量,影响鸡群对疫苗接种的反应
及鸡群健康。
⑶、使用育雏围栏时,因为雏鸡生长发育快,如果扩栏不及时,密度大,会导致各
种问题,所以特别强调根据鸡群分布、采食饮水、鸡舍温度等情况及时扩栏,接种
球虫疫苗的鸡群建议扩栏注时带一些旧垫料。
8、光照管理
雏鸡到场时,光照强度应在50LUX以上且分布均匀,以便雏鸡开水,第二周后可根
据需要降低到5-10LUX;育雏期在8小时光照之前,光照时间长度应根据体重实现
情况进行调整,有必要时应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采食,实现体重目标。
总之,育雏期的管理是一个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管理,并不能说哪一个环节是孤
立存在的,如果有一点做得不好,其它工作做得再好也只是一种弥补手段。所有管
理细节的执行和实施,还是依靠场区管理技术人员的共同协作。做好员工的培训,
保证每项工作按制度认真的执行贯彻,抓好鸡舍的细节,才是取得育雏成绩的关键。
肉种鸡的育成期一般是指种鸡7-24周龄,实际上随着种鸡遗传育种的发展及生产性
能的不断改善,对种鸡体重的控制越来越早,育成配方日粮早的从第3周开始使用,也就使得育成期的生产管理在种鸡生产过程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育成期生产管理
目标简单的讲,就是通过控制鸡舍环境条件和鸡只的饲喂程序及疫病防治等培育出
适合种用的均匀度高的后备种鸡。育成期在鸡群的整个生产周期中是一个承上启下
的阶断,如果饲养管理得当,将确保整个鸡群获得有效的生产性能。
谈到肉种鸡育成期的管理,除了确保鸡群的健康,就是实现对后备种鸡的有效体重
控制,获得良好体重合格率和均匀度,现场管理中实现体重控制目标一般比较容易,
但要想获得高均匀度(体重均匀度和性成熟均匀度)的后备种鸡且不那么容易,所
以均匀度的控制可以说是育成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我们结合现场实际从以下几
个方面去进行探讨。.
一、加强种鸡场及孵化场的管理:鸡群的均匀度应该从种鸡孵化场抓起,每批雏鸡
要来源于同一批种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对种蛋进行按重量分级处理,在孵化
和出雏过程中严格控制种蛋均衡适当的失水,生产出均匀度好的高质量的苗鸡。
二、做好雏鸡育雏工作:从雏鸡到场第一天起,提供合理的密度,舒适的温度湿度,
充足的料位、水位,每周体重要达到标准体重。从1日龄开始,记录鸡群每天的只
日采食量、饲料消耗累计、雏鸡到场体重、每周末的体重及增重等相关参数,同时
饲养管理者应清楚知道本公司饲料的品质状况及加工工艺。每次做疫苗或断喙时挑
出弱小鸡单独饲养(可通过增加光照时间延长采食或延长育雏料的供给来使小鸡体
重每周达标)。
三、加强后备种鸡的饲喂管理:饲喂管理不善应该是影响鸡只均匀度的最关键因素,
特别是由于多数现场的饲喂设备布料速度慢且不够均匀,大大增加了饲喂管理难度,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控制,生产现场要尽可能的改善饲喂设备并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
保养工作。
四、有效利用全群称重:全群称重分群建议要早,一般情况下两周时,鸡群会分布
满整个育雏栏,且需要向其它栏扩群,为了使前期鸡群均匀度一致,此时可利用扩栏机会用电子称全群称重分群。目的保证4周末时均匀度和合格率最低达到80%以
上,体重达到标准要求,因为4周末鸡群的均匀度不好,会影响到随后的工作质量。
根据体重情况建议4周末时再全群称重分群一次。现场管理经验可知,鸡群在全群
称重分群后4周左右均匀度会上升到最高,随后各栏体重离散度会拉大,且均匀度
出现下降趋势,为了使均匀度一直处于一个高的水平,我们应在鸡群体重分布离散
度拉大均匀度有下降趋势之前进行全群称重(这样可以缩小大鸡与小鸡的体重差距,
便于体重和料量的管理,且均匀度会始终处于一个高的水平),因此建议8周时应再
进行全群称重分群一次,12周末之前再进行一次全群称重,这样15周时的均匀度会
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且各栏体重基本一致,有利于以后的体重控制以及性成熟发
育的均匀一致。
母鸡在分群后体重的管理:若4周时鸡群体重比标准高或低100克以上应重新制定
体重曲线标准,在12周时拉回标准(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若4周时鸡群体
重比标准高或低50克以内,应在8周时拉回标准(这也是第三次分群的合适时间,
因为此时各栏体重分布基本达到一致了)。15周以后鸡群体重若超重应重新制订曲线
标准,平行于标准曲线,而不能往下压体重,若体重不够,可以在19周前慢慢赶到
标准,由于15周以后性成熟发育很快,一定要保证有效的周增重。15周以前主要抓
体重均匀度及体重合格率,15周后主要通过周增重的均匀增加来实现体况和性成熟
均匀度的有效控控制。
五、通过日常挑鸡维护全群称重效果:通过加强栏间挑鸡对提高均匀度有一定的帮
助,但挑鸡只能作为一种弥补手段,在现实管理中不能过于依赖。如果安排栏间挑
鸡的话,建议在限饲日进行,挑鸡要按一定的顺序的进行且保证调换数量一致,这
样有利于鸡只料量和采食空间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调群应激。
六、完善体重抽测方法,做到及时准确:抽样称重方法必须准确,衡器要经常检查,
确保称重准确。体重抽测一般来说,每栏应至少称取1%或至少30只鸡为宜,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