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的饲养管理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51
蛋用种鸡的饲养管理饲养种鸡和饲养商品蛋鸡,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饲养方法也基本相似。
不同的是,养商品蛋鸡只是为了得到商品食用蛋,而养种鸡则是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可以孵化后代的种蛋。
所以饲养种鸡要求更高。
在某些饲养管理环节上亦有所不同。
种鸡的选择除在育种场进行综合选择外,一般种鸡场选择鸡时主要看鸡的外貌有无缺陷,体重是否恰当,健康状况如何。
选择主要在以下各阶段。
1.生长阶段在6~8周龄时,选留体型良好,冠髯发育明显而鲜红,羽毛生长迅速的雏鸡,淘汰外貌有缺陷者,例如胸骨、腿、喙弯曲,胸部有囊肿等。
选留的公母比例为1∶8~1∶10。
2.开户阶段在17~18周龄进行.选留体格健壮、发育匀称、体重符合标准、外貌符合本品种要求的鸡。
选留公母比例:自然交配1∶9,人工授精1∶15~1∶25。
3.配种后在配种后15~20天,约20周龄,褐壳蛋鸡可推迟1~2周。
主要根据精液品质和体重选留。
淘汰那些冠子发紫萎缩,体质瘦弱,有腿脚病,无论采食、饮水、活动都处于低位次的公鸡;在鸡群普遍开产后,将冠小苍白,皮肤粗糙,耻骨未开张,近期内开产无望的母鸡淘汰掉,选留公母比例约为:自然交配白壳蛋鸡1∶12~l∶15,褐壳蛋鸡为1∶10~1∶12,人工授精1∶20~l∶30。
如果种鸡场全年都实行人工授精,则应留有15%~20%的后备公鸡或补充新公鸡。
配种方法1、自然交配平养种鸡一般采用此法。
(1)大群配种:指公母鸡同群饲养,公母鸡按一定比例搭配(白壳蛋鸡1∶12~l∶15,褐壳蛋鸡1∶10~l∶12),公鸡可随时与母鸡交配。
配种群的大小一般为100~1000只。
(2)小问配种:一个配种小间,一般容纳母鸡8~15只,配1只公鸡。
这种方法适用于育种场。
公母鸡均编号,配置自闭产蛋箱,能确知雏鸡父母。
此法受精率低于大群配种。
2.人工授精近年来采用笼养的种鸡,普遍采用人工授精方法。
(1)采精:一般采用按摩法采精,两人协作完成。
一人保定公鸡,另一人按摩与收集精液。
种雉鸡的饲养管理
一、雉鸡饲养管理
1. 屋内环境
(1)适当提高温度
适当提高雉鸡断定的温度是必不可少的,雉鸡的体温是39℃,为了保持最佳的活
动状态和提高饲养效率,温度应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约50%即可。
冬季室温不宜过低,以免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
2. 饲料
(1)牧草
给予新鲜牧草是雉鸡最健康也是最佳的饲料,也最能满足雉鸡营养需求。
牧草营养丰富,但也含有不少硫磺、氮素、半胱氨酸等营养型分子,不利于鸡的消化吸收,所以在饲喂牧草要根据鸡的重量和年龄来调整饲料量。
3. 饮水
(1)保持水清洁
水可以均衡雉鸡体温,也是雉鸡生存的必须,所以它对于雉鸡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必须定期更换饮水,确保水是新鲜的,同时注意饮水的温度,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4. 保健疫苗
(1)控制寄生虫
为了有效控制寄生虫,给雉鸡施放一定量的常用药物,如抗寄生虫药注射剂或口服剂。
同时,夏季高温,也容易引起寄生虫,要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如在场地内施放杀虫剂,给雉鸡施食防治药物,以减少或避免感染寄生虫。
5. 控制病害
(1)营养不良
雉鸡在喂养、料理和保健上应严格坚持,定期检查和治疗;不要随意添加新的饮食,营养不良会导致雉鸡表现出免疫力下降和生长发育障碍,可以使用营养增补剂矫正营养缺乏等情况。
种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1 育雏前的准备在进雏前要将育雏舍的地面、墙壁、天花板及各个角落,尤其是死角,清扫、冲洗干净,然后做三次消毒(使用不同的消毒剂,不同日龄)彻底清扫,把全部料槽、水槽等用具清洗干净,并进行浸泡消毒处理,待消毒完毕后进行安装网箱,加热,饮水,照明系统等以及喂料设备。
如果采用地面的平养育雏方式,应该在进雏鸡的前一周左右将其垫料进行暴晒,进而起到去潮消毒。
在雏鸡进入育雏室前,应对育雏室进行预温,特别是在早春、秋末、冬季这段期间,必须要提前2~3d做好预温工作,能够将地表面、墙表面、舍内其他设施热透,这样育雏舍内的温度才能平稳且容易进行控制。
2 育雏期的温度与湿度温度是决定育雏期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供给适合的温度可显著提高鸡雏的成活率。
因为雏鸡对体温的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而对温度也特别敏感,若是温度过低,雏鸡则容易齐堆,进而易造成挤压死亡现象的发生:若是温度过高,则造成雏鸡身体内水分出现蒸发现象,进而产生雏鸡脱水现象,从而影响雏鸡成长。
通常第一周雏鸡舍的温度应为31.5~35.5℃,之后每周应降3℃,降温的幅度不应过大,当下降到18~21℃时可进行脱温。
原则上昼夜温差不超过3℃,主要是看鸡施温。
当降低温度时,应逐渐降,采取2~3 d降1℃,当有应激或疾病时,应立即恢复加温。
如果采用网箱育雏,要注意上下层的的温差,及时调整温度。
湿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
育雏第一周尤其重要,可通过喷雾消毒或在过道洒水的办法来增加湿度。
观察方法:羽毛光亮,脚爪圆润,呼吸顺畅,为湿度适中。
羽毛干燥,脚爪皮肤粗糙,甚至干瘪,若湿度出现偏低,湿度通常在1~10日龄应为65%~70%,10日龄之后则保持在55%~65%左右。
3 育雏期的科学饲养雏鸡在开食前需要先饮水,苗鸡放入网箱后即可开饮。
方法是轻敲饮水器,对于不会喝水的鸡,要将其喙浸入水中诱导开饮(一部分即可),此时注意的是饮水器不要放得太远也不要太近,太远喝不到水。
种用土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土鸡从育雏结束,一直到开始见蛋的时期称为育成期,也叫后备鸡阶段。
相对于培育鸡种,土鸡的性成熟期较晚,育成期时间长,即便是早熟品种的土鸡,如浦东鸡、萧山鸡、固始鸡等,开产周龄也在26~30周;晚熟品种,如北京油鸡、寿光鸡等,需要到32~34周龄才能开产见蛋。
一、种用土鸡育成期的生理特点和培育目标(一)育成期的生理特点种用土鸡育成期已经长出称羽且羽毛丰满,体温调节功能健全,对外界环境具有了较强的适应能力。
同时,消化功能渐强,采食多,容易过肥;钙磷的吸收能力强,骨骼发育旺盛,肌肉生长最快。
因此,要适当降低日龄的蛋白质水平,保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足量供给,到了育成后期,还要增加钙的喂量。
小母鸡从第11周龄开始,卵巢滤泡开始逐渐积累营养物质,滤泡渐渐增大;小公鸡12周龄后睾丸及副性腺发育速度加快,精细胞开始出现。
到了18周龄,性器官发育更加迅速。
从12周龄以后,土鸡的性器官发育很快,对光照时间的长短反应敏感,所以应注意光照控制。
(二)育成期土鸡的培育目标育成鸡的培育目标是通过育雏育成期精心的饲养管理,培育出个体质量和群体质量都优良的育成新母鸡。
鸡群个体要求健康无病,活动灵活,反应敏锐,食欲旺盛,采食有力,体型良好,符合本品种特点,羽毛紧凑光洁;鸡冠、脸、肉髯颜色鲜红,眼睛突出,鼻孔洁净;肛门周边羽毛清洁无污染,粪便色泽、形状、气味等正常;个体挣扎有力,胸骨平直,肌肉和脂肪配比良好。
为保证鸡群群体质量良好,雏鸡应来源于有生产许可证厂家的优质土鸡品种;体重发育符合品种标准,均匀度好,大小一致;抗体水平符合安全指标。
二、种用土鸡育成期的饲养(一)种用土鸡育成期的饲养方式1.笼养用蛋鸡育成笼饲养育成期土鸡。
笼养的优点是:相同房舍饲养数量多;饲养管理方便;鸡体与粪便隔离,有利于疫病预防;免疫接种时抓鸡方便,不易惊群。
笼养投资相对较大,每只鸡多投入1.5元左右,适合大规模、集约化土鸡饲养。
2.网上平养在离地面40~60厘米的高度设置平网,把育成期的种用土鸡养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