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取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静脉注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采集每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的外周血样本,测定内皮祖细胞数量,并评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结果:治疗组患者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内皮祖细胞数量,从而可能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价值。
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内皮祖细胞;治疗Introduction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溶栓、手术疏通,以及保守治疗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足,而且有效的神经再生治疗方法是目前世界上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
内皮祖细胞是一类来源于骨髓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多样化的分化和生成能力。
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能够在缺血性脑损伤后定向转移到损伤部位,促进缺血区域的血管重建和神经功能再生,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新型辅助治疗手段,已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等综合治疗中。
其中的丁苯酞和氯化钠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效应,进一步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生和分化。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影响,以期为神经再生治疗提供一种新型的辅助治疗手段。
Materials and Methods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均经颅脑CT、MRI等检查确认诊断。
符合以下条件者纳入研究对象:1)年龄在45岁以上,2)首次患病,3)入院时间在24小时内,4)国内相同条件下病情评分≥3分,5)未接受过任何干预治疗。
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及抗炎型小胶质细胞神经修复研究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由于视网膜缺血缺氧,既可诱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又可导致谷氨酸大量释放,促使神经元细胞死亡。
在缺血性疾病中,“神经血管单元”的概念强调神经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在疾病的神经与血管修复过程中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皮祖细胞(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高度增殖的潜力及血管内皮的特性,能够聚集到不同的缺血组织中促进血管内皮的修复,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作用。
小胶质细胞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不同的活化状态,经不同刺激因素活化后可表现为促炎型M1和抗炎型M2。
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神经细胞的凋亡增多,小胶质细胞通过在低氧条件下使神经细胞表达和释放细胞因子参与视网膜神经细胞死亡调控。
基于此,本研究将EPCs注射到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玻璃体腔内,观察其对视网膜血管的作用,并体外培养小鼠视网膜神经元并使用海人藻酸(KA)(谷氨酸结构类似物)诱导建立兴奋毒性神经元损伤的体外模型,与不同激活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共培养,观察小胶质细胞对损伤后的神经元的作用,为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细胞治疗及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探讨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玻璃体腔移植的EPCs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视网膜血管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激活的不同亚型小胶质细胞对KA介导的视网膜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的免疫调控机制。
方法:(1)用60%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人脐带血中EPCs,用5μmol/L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EPCs。
应用混合气体(75%氧气:25%氮气)制作C57BL/6J小鼠OIR模型。
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NC组)24眼、高氧组(OIR组)48眼、EPCs组30眼和磷酸盐缓冲液组(PBS组)18眼,其中EPCs组和PBS组分别与OIR小鼠玻璃体腔内注射CFSE标记EPCs或PBS。
分时段处死各组小鼠,行视网膜石蜡切片、冰冻切片、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伊文思蓝心腔灌注视网膜铺片等检查,比较EPCs移植前后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示踪EPCs。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循环内皮祖细胞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张银善;张敏;赵志英;高昊【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7(026)028【摘要】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NHISS评分、EPCs数量、EPCs迁移能力及血脂水平,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与双因素相关分析方法分析EPCs数量和迁移能力与LDL-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HISS评分及血清TC、TG、LDL-C 水平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EPCs数量、EPCs的迁移能力及血清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每高倍视野下EPCs数量和24 h迁移能力与血清LDL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2.75,P=0.25;r=-0.78,P=0.15).结论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增加循环EPCs数量,增强其迁移能力,有助于促进血管再生,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并有助于调节血脂水平.【总页数】3页(P3131-3133)【作者】张银善;张敏;赵志英;高昊【作者单位】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诊抢救中心,北京100192;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诊抢救中心,北京100192;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诊抢救中心,北京100192;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诊抢救中心,北京1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影响 [J], 熊军;胡增2.阿托伐他汀对颅脑损伤大鼠内皮祖细胞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J], 金卫篷;王彬;赵子龙;尉辉杰;张永强;张建宁3.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影响 [J], 方晓霞;陈俊;何国厚4.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J], 潘金生5.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 [J], 彭俊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