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五 连贯题因“找不到突破口及标志性词语”而失分
- 格式:ppt
- 大小:974.00 KB
- 文档页数:42
专题六 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考向一 补写句子语句补写题是2018年浙江卷新出现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其答题的实质是:让考生在一些隐性提示的指导下,使这个文段恢复原貌。
语句补写题选取的语段从性质上来说基本上是说明性语段、议论性语段;从语段的结构上来说,多数可以分为起始、展开、过渡、结束四部分。
命题人在选好语段后,下一步就是对语段进行挖空,挖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的位置和性质,主要有三种情况,根据这三种情况我们可将其分为四大类型。
类型一 总提(起)句的补写所谓总提(起)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
这时的语句补写,实际上就是一个压缩语段题,只要能概括语段或下文内容即可。
当然,要考虑到前后句子的衔接连贯问题。
[例1] (2017·全国卷Ⅲ,改编)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6个字。
太阳能与风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
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
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晴朗的白天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答案: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解题演示] 第一步――→通读文段确定类型这是一则说明性文段,从横线所在的位置和前后语境看,应补写一个总提句。
第二步――→结合前后文确定内容从后文看,“白天”“夜晚”“夏季”“冬季”是时间,而“白天”和“夜晚”、“夏季”和“冬季”的太阳能和风能的情况是互补的,由此分析,空格处所填内容应该强调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互补的特点。
第三步――→结合要求揣摩答案在确定横线处要引出“强调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互补”这个特点后,再根据字数不超过16个字的要求,用一个陈述句表达。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纲解读】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从不同角度对语言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能力层级为E。
所谓“简明”,即语言要简要清楚,不要重复累赘,让人产生歧义。
所谓“连贯”,即上下文之间要有明显的联系,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尽可能保持一致,句子的组合与衔接要自然。
所谓“得体”,就是语言表达得体,恰如其分,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等。
所谓“准确”,要求用词能完全表达概念的内涵,切合语境与对象,涉及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
所谓“鲜明”,是指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告诉读者,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它是就表达观点、态度而言的。
所谓“生动”,是就表达效果来说的,它要求用语具体形象,注意炼字炼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运用灵活的句式。
【“安徽考试说明”解读】(见“优化”P15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表达“简明”,指能通过删除多余语句、消除歧义等方式,达到表意简洁明确的目的;语言表达“连贯”,要求调整或选用语句,做到过渡自然、前后照应、衔接合理;语言表达“得体”,要求根据语境和语体特点恰当地使用语言;语言表达“准确”,要求用词造句能客观、恰当地阐明道理,说明特征,传达思想感情;语言表达“鲜明”,要求用富有感情的词语和不同语气的句子表明观点和态度;语言表达“生动”,要求用传神、鲜活的词句表情达意。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对考生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能力层次为E级,占3~6分。
“简明”要求语言表达简洁、明确、清晰。
它的具体要求是:第一,表达必要的信息,使用相应的简练词句,没有多余的信息及词句;第二,词句表意明确,没有费解的词句;第三,根据语境决定详略,没有详略不当的毛病。
快速破解语言表达连贯类试题的技巧“语言表达连贯”是《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重要考点之一,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都会以各种不同的面目出现,是个高频考点。
掌握此类题目的解题技巧,能够准确快速地破解,将会在考场上为我们赢得3-6分。
“连贯”是指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彼此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语序合理,脉络清晰,衔接紧密,呼应自然,文笔顺畅,能够清晰、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综观近五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本考点主要有两种命题方式:一、定句排序,二、定位补句。
笔者认为,无论哪种命题方式,只要牢牢抓住各个句子在意义、结构上的联系和照应,就能快速破解这些难题。
例如: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15题)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②⑥①③④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⑤②⑥③①④D.⑤⑥②④③①这是一道定句排序类的客观题。
解答时,我们只要抓住句子内部意义上的联系和外部结构上的照应,就能很快找到“突破口”,运用排除法快速破解。
例题1从上下语境分析,应该是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话题,代词“这样”提示我们,横线上填入的应该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具体做法或措施;①、③、④句语意相联,结构相似,应该排列在一起;②、⑥两句因果关系密切,顺序固定,据此可以先排除B和D项;⑤句是对其他句子的总括,理应排在首位,据此再排除A项,就只剩下答案C项了。
高考“语言表达连贯”常考大题型(附练习及答案解析)连贯题无论怎么考,可以说是变型不变质,都是对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考查。
将这几种连贯题型放在一起分类训练,有助于考生对题型的把握,练中体悟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考查特点。
1.(2015·全国卷Ⅰ)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__。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解析:选A整个语段叙述的中心是尾气排放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提升“成品油质量”都是为了降低尾气排放量。
所以,要填写的句子的叙述重点也应该落到尾气排放量上。
B项叙述重点是“汽车的改造”;C项中的“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与原文中“只要使用……和柴油”矛盾;D项“不管……都……”句式,不如A项的“即使……也……”语气强烈,更能显示出后文“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迫切性,所以A项更恰当。
2.(2015·全国卷Ⅱ)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
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专题02病句、排序汇总一、病句解答语病题很有技巧性,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判断时,不要草木皆兵,要善于寻找敏感点,善于比较,高考病句题的病点一般都是很规范的。
(2)要掌握合理的判断顺序:①句子成分分析法。
可以找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②逻辑思维判断法。
可以找出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错误。
(3) 六种主要类型①成分残缺或赘余(a)介词结构(b)较长的修饰语(c)重复概念②搭配不当(a)由并列性短语引起;(b)动宾搭配的固定结构。
如:“起到……作用”;“达到……目的”;(c)双面式的情况。
如:“能否…”“…高低…”;(d)介词结构搭配不当。
③语序不当(a)并列性短语的排列顺序;(b)复杂的定语和状语的内部排列;(c)分句间的前后位置;(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④结构混乱(a)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的混乱;(b)词语误用引起的混乱。
如:《消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c)杂糅。
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
⑤不合逻辑(a)矛盾。
如:《蔡文姬》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b)语意适反。
(尤其注意双重否定、反问句);(c)概念范围不清。
如: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
⑥表意不明主要由结构层次划分不清、指代不明、词义不明确、省略不当引起。
二、排序讲解(1)排序题及解答排序也就是指句与句之间的贯通。
所排的句子上下句间的联系、衔接和呼应等方面都要做到统一、合理、自然;陈述对象、句式、语气等都要与上下文统一、协调。
所谓排序题,就是给出一组打乱了顺序的句子,要求考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排列,使其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
1、辨文体,抓中心辨文体就是看看所给文段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
不同文体的语段有不同的排序思路:记叙文语段的语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过程为顺序;议论文语段的语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说明文语段往往把说明对象或说明话题放在前面,把事物特征及其形成等内容放在后面。
初中语文--语言连贯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语言连贯的八个基本原则语言连贯,是各种考试的重要考点。
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中选择或填写合适的语句呢?一、话题要统一语段衔接要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
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转换了话题,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
如:沙暴像魔鬼,它无情地摧毁前进路上的所有东西,但它又是一个独具匠心的“雕塑家”,,令人惊叹不已。
请在下面四句中选择一句填在横线上,使其语言连贯。
A.一些岩石和场面常被沙暴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B.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的岩石和场面是被沙暴雕琢成的C.常把一些岩石和场面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D.常把一些岩石和场面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的是沙暴解析:本题题干陈述对象是“沙暴”,A、B两句陈述的对象是“岩石和场面”,D句是的字短语。
只有C句承前省略了主语“它”(沙暴),故选C。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句意连贯,重点突出。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墓周围古松苍翠,石栏环卫,庄严古朴。
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即陷害岳飞的臭句昭著的*佞秦桧夫妇等人。
该段陈述的话题(主语)为“岳飞的墓”,全段只有紧紧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才能保证语意的贯通;而画线句的主语是“四个铁铸人像”,这就转换了全段的话题,破坏了语句的连贯性,所以应调整为“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二、形式要一致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
这样,既可以增强语势,又可以加强语句的通畅性如:或许,会有风暴,风暴只能摧折地上的茎干,却不能摧毁地下盘错虬屈的深根;或许,会有野火,野火可以烧焦大地,却。
而风暴和野火过后,满山遍野将依旧奔涌出那神奇的绿!A.不能泯灭根的顽强B.无法烧毁根的形象C.不能改变根的奋斗方向D.不能烧掉根的绿色梦想解析:粗看,四个选项都可以。
第05讲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解题指导及训练(解析版)【考查形式】主要考查对上下文语意连贯性的把握,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
分为两类:(1)选择排序型。
即打乱的几个句子的顺序已经排好,考生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2)嵌入式排序型。
即从一个语段中抽出几个句子,打乱顺序,要求考生排出正确的语序进行还原,抽出的这几个句子可以是连贯的,也可以是间隔的。
【应考指南】一、记牢“六要”策略(1)前后句式要一致。
(2)前后文意要照应。
(3)陈述对象要一致。
(4)前后色彩要一致。
(5)前后情景要和谐。
(6)语意条理要清晰。
二、遵循排序“三读三步走”法1.初读,把握排列总方向。
拿到练习题时,不要急于下笔标序号。
要先默读一遍,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熟悉段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如:谁做什么?谁怎么样?说了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这样能使我们把握住排列时的总方向。
2.细读,明确先后顺序。
仔细地读,根据其意知道这段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一般的顺序有:时间先后顺序;空间转换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顺序;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等。
)仔细地寻找句子中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
3.精读,巧排列。
我们读句子时,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来巧妙排列。
精,就是找句子中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巧,就是从句子中间寻找它们之间有联系或相同的词语。
如有些要求排序段落中有表示顺序的关键性词语,像“首先”“其次”“再次”“然后”“接着”“现在”“换句话说”“与此同时”“由此看来”“综上所述”等等。
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理顺句序也就简单多了。
如果没有明显的关键性词语,就要更加仔细地阅读,弄清发展变化顺序。
推敲句首,句尾词语,找出联系,使句子能合理衔接。
1.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②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