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419.19 KB
- 文档页数:2
特 刊载 新机制作为全部工作的主线.把促进资源节约集 约利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谋划工作布局, 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国 土资源领域积极为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提供实 践支撑和有益的经验。近年来我们在转变发展观 念中持续强化节约集约的责任意识,着力推进国 土资源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的重大转 变,切实树立新型的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注重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综合利用经济、 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推动资源管理从单纯的 数量管理走向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管理.从单 纯的资源管理走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 管理,不断提高资源管理效能,实现资源管理更 加理性、更加综合、更加平衡的目标。近年来。 我们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着力体现节约集 约的更高要求,在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工作 布局中,始终注重创新节约集约理论和政策,不 断完善节约集约指标标准体系,坚持开源与节流 并重,着重强化资源保障能力建设;我们探索建 立国土资源综合监管体系,坚决遏制闲置、浪费、 破坏资源的各种行为,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监管水 平和可持续利用的能力。近年来,我们在推动构 建工作新格局中不断凝聚节约集约的社会合力. 充分发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统筹引领作用, 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建 立和完善制度措施,不断强化国土资源“大家管、 大家用”的共同责任机制,并以开展国土资源节 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为平台.在全社会 大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管理的各项工 作,节约集约已经成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经济社 会发展大局的重要抓手和有效举措,显示出了强 大的生命力。 当前.我们依然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面对 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的基本 国情,过度消耗、低效利用资源的粗放增长方式 难以为继,依赖大规模开发后备资源的利用方式 难以为继。忽视城乡共同发展的思维定势难以为 继。面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 推进的历史阶段,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与资源供给 刚性制约的矛盾更加突出,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 的两难局面更加复杂,统筹和维护代际平衡发展 需求、空间和权利的任务更加繁重。这一基本国 情和历史阶段,是我们发展前进的最大前提,也 是我们推进工作的逻辑起点。这些问题和任务, 既是我们推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躲不开、绕不过 的坎儿.同时也为开展节约集约工作提供了广阔 的空间和舞台。我们将按照中央的要求,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引,以节约集约为统领,完善体制机 制,深化改革创新,加大政策储备,加快制度供 给,着力优化国土综合开发利用空间格局,着力 提高资源的支撑和保障能力,真正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与资源利用相协调,切实实现以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土资源工作支撑各行各业、影响千秋万代。 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管理,任务艰巨。 使命光荣。做好这项事业的责任,历史性地落在 了我们每个人的肩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今天,国土资源部与人民日报社共同举办这一论 坛,就是希望通过这一方式,在全社会营造节约 集约的浓厚氛围,使以节约集约为内涵的资源意 识成为公民意识的一部分,成为全社会共同倡导、 共同推崇的价值理念,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行动: 就是希望通过这一开放的平台,广泛凝聚社会各 界的力量,在推动节约集约的大思路上深入思考。 在促进节约集约的体制机制上精心论证。在加快 节约集约的制度供给上献计献策。我们真诚地期 待大家在论坛中紧紧围绕节约集约的时代主题。 畅所欲言,贡献真知灼见。真诚地期待论坛取得 丰硕的成果。 节约集约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文化。中华 民族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始终注重节约集约, 形成了优良传统,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思 想, “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的圣训,是我们 当代人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励和鞭策我们做好节 约集约利用和管理资源的精神动力。在以科学发 展为主题的今天,我们要进一步牢记和学习好古 之圣训,传承和弘扬好优良传统,切实发挥文化 和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 把节约集约这项“阳光事业”推向前进,为子孙 后代的福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 贡献。 (本文为国土资源部长徐绍史在“国土资源 节约集约利用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上的致辞) i庆国土房产・2012年第5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