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孙子兵法》唯物世界观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研究《孙子兵法》唯物世界观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研究《孙子兵法》唯物世界观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研究《孙子兵法》唯物世界观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研究《孙子兵法》唯物世界观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一、《孙子兵法》表现出了唯物的世界观

由于人们科学认知水平和人类文化发展阶段的历史局限,我国古代先民在适应自然和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往往把不能认识之现象和不能把握之事物归于“灵异”, 并逐渐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古代先民们认为人死有灵,普通人之灵为鬼,圣贤伟人之灵为神,鬼神能够参与并影响人世间事件的发展进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处理好人与鬼神间的关系,获得鬼神的指引与护佑,是氏族部落、王室封国的头等大事之一,也是宗族、家庭、个人慎终追远,佑今荫后的大事。鬼神不断介入和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夏、商两代更是发展到神权巫术与世俗王权相结合共同治理国家社会的神权时代,正如《礼记·祭义》所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现代出土的殷商甲骨卜辞也可以发现商朝特别注重卜筮,商王每遇大事都“汝则有大疑,乃谋及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可见殷商时期的卜筮已经是参与国计民生大事决策的五大重要力量之一。[2]到了西周时期,虽说鬼神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直接影响有所下降,可是通过武王伐纣前反复强调的“天不受殷祀,殷已失天佑”思想和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天”作为一种新的客观外在力量出现了,在当时的人们心目中“天”是人格天,是有独立意志的神,“天”能够影响乃至决定人世的发展进程。在周朝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后来“天道远,人道迩”的思想出现并对“神权”“天命”观念有所修正,但“天”是决定一切的,天道就是人道,天命影响人伦,这是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人们的世界观还是具有明显的客观唯心主义特点。

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敬德保民”这样的民本意识进一步显现,“重人轻神”的观念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和“敬鬼神而远之”这样的零零星星、朦朦胧胧的“否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萌芽。可当时普遍而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仍然是唯心主义的,正如《国语·楚语》记载:“况其下之人,其谁敢不战战兢兢以事百神……自公以下至于庶人,其谁敢不齐萧恭敬致力于神!”春秋末期乃至战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整体仍然有较为普遍的鬼神和天命信仰。

就在这样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孙子兵法》竟然在《用间篇》里清晰而明

确地提出:“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孙子说遇事决策不要依靠卜筮问鬼神,不要通过八卦数术象于事,不要相信天象乩祥而验于度。孙子指出临事决策的信息必须依靠和来源于人!什么人?知道真实信息情报的人!这就是唯物主义的宣言书,这就是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这段话无可辩驳地证明孙子与春秋当世同时代的先贤哲人们相比,历史地站在了唯物世界观的最前沿。

通观《孙子兵法》十三篇,人们找不到其间有哪怕一句涉及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或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述与观点,就算涉及“天”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春秋当世与后世都普遍公认的客观唯心主义特点的对象时,《孙子兵法》的认识是“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没有赋予“天”半点客观唯心主义的人格特征,坚定地表现出清晰而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特征。

二、《孙子兵法》具有成熟的辩证思维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人已经表现出具有比较成熟的辩证思维方式,塞翁失马寓言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思维方式不仅普及而且深入人心。《孙子兵法》说:“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这说明孙子也充分认识到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实力和态势都具有多重属性,而且各种属性是运动发展变化的,某些对立的属性会在运动中相互转化。基于此,孙子提出在竞争(军事行动)中可以通过“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的策略来改变和转化敌我双方实力在某个具体时空点上的多寡关系与属性。

《孙子兵法》看问题不是片面而静止的,作为兵家的孙子是不相信“人性本善”的,孙子基于对人性普遍具有“求生避死、趋利避害、好逸恶劳”特点的深刻洞察,在面对战争中“利与害”“胜与败”“生与死”“存与亡”这样的矛盾对立面时,鲜明地提出“为将者”不应自以为是地机械地对士卒的这种本能进行“善”“恶”道德评价,而是应实事求是地利用人的这种“自救自利”本能,采取“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策略来实现军队和士卒“生、死、胜、败”等对立属性的矛盾转化;孙子认为“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只要对人的本能认识准确并利用

得好,即使是仇雠如吴越,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因“害之”而“相救如左右手”, 最后达成共同“活之”的结局。

《孙子兵法》也认识到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的价值和意义,在论及军队管理的赏罚原则和艺术时孙子提出要掌握好赏罚的时机,因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除了赏罚时机有度,孙子还提出要掌握好赏罚频率和力度,避免出现“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这种过犹不及,偏颇失中的情况。孙子强调的军队管理中赏罚时机、赏罚力度、赏罚节奏都要追求“刚刚好”, 这就是“执两用中”, 这就是“不偏不倚”, 这表现出标准的辩证法中和论思维特点。

三、《孙子兵法》具有理性的实证思维

所谓理性就是要能逻辑性地证明是什么和通过怎样的程序和环节将得到什么;所谓实证可验就是不仅能反复得到想要的结果,而且通过控制程序和环节能出现且必然出现特定结果。人们掌握的确切的知识才是科学,如果不能确切地证明是什么和通过怎样的程序和环节将得到什么,就算得到了想要的那个结果,也还不是科学,最多只是一种偶然的结果或者是一种非理性的经验而已;偶然的结果和经验可能也很美好,可是它不稳定,不能重复,没有规律性,不能通过控制程序和环节出现必然出现的结果,这种结果不具有确切性,那么此时的人们还是生活在偶然世界中,人们还是不自由,人们距离必然世界仍很遥远。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们告别偶然世界而追求必然世界的历史,在这个人类追求解放和自由,进入必然世界的过程中,可验实证思维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价值。

“人们是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的”, “怎样才能科学认识和改造世界并获得成功”, 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回答反映出人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典籍中,关于“有人生而知之”和“伟人天生异象”的认识论俯拾皆是。如《史记黄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姓姬,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 据此记载,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之所以能创肇始之功,是因为他的语言和思维天赋异于常人,“弱而能言”, 就是他还很稚嫩很幼小时就有自己的思想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史记黄帝本纪》说“黄帝曾孙帝喾,名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 据此,其潜在的意思就是帝喾之所以能创立华夏民族第一个王权国家,

自己成为夏朝的开国之君,也是因为他“生而知之”, 他不仅知识和思维禀赋特异,而且连自己的姓名都是从娘胎里自带自报的。《隋书》也记载:“皇妣吕氏,以(西魏文帝)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高祖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儿,致今晚得天下。’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沈深严重。”可见隋朝开国皇帝之所以成就伟业,也是“天生异象”.《明史太祖本纪》说“太祖(朱元璋)……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故事里有世界观,故事里有方法论,故事里有人们的思维方式。以上这些林林总总的惊奇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此类现象真实性无法确切考证,此类现象不能重复出现,此类现象的出现没有规律可循,不论这些现象多么令人向往,就是不可验证。这些故事反映出来的思维方式不能指引人们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并获得成功”的科学方法和途径。

如何清晰地认知和把握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认识和改造世界并获得成功”有没有规律可循?《孙子兵法》给出了一种与以上史书故事中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可验的思维方式。孙子说“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就是通过“实践”来认知世界,通过实践来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并获得成功”的方法和途径。孙子提出“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指出实践是连接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由于实践可以是自己亲身直接实践,也可以是学习借鉴别人经验的间接实践,基于此,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孙子认为只要认知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思维方式是可验的和可实证的,就能胸有成竹,达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因为知己知彼,因为可验实证,所以“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胜所必胜,败亦预知可控,胜败都“安全”, 结果当然“百

战不殆”.孙子通过反复强调告诉人们:所有经验和主观臆断都是不可靠的,实践(直接实践或者间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全知全悉是安全与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四、《孙子兵法》具有成型的系统思维

系统是多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整体。多个要素的搭配组合可以创生出新的整体系统;相同要素的不同联系组合可以创生出多种整体系统;系统可以通过对各种要素和条件有机联系与重新组合,建立获得大于原要素功能总和的新功能。[4]系统思维方式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这个世界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贝”, 田忌赛马就是典型的整体系统思维方式运用在竞争中并获取收益最大化的表现和结果。

《孙子兵法》在论述“决定是否发动或者迎接一场战争,并获得胜利的要素有哪些”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清楚的系统整体性、系统结构性与系统层级性思维。书中论述如何研判“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这一国防和战争战略问题时,首先提出了第一层级的系统要素,即“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紧接着对“道、天、地、将、法”五个第一级层级系统要素进行了第二层级系统要素的划分和论述:“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孙子兵法》的这种语言组织形式和表达方式有力地证明了孙子思维的整体系统性和结构层级性非常成熟。

《孙子兵法》中表现出了关于系统各要素的重新组合可以创生出大于原要素功能总和的新功能的观点。孙子说:“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五味之变不可胜尝,奇正之变不可胜穷”, 就像宫、商、角、徵、羽这五个声调的组合,可以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美妙乐章一样,战争和竞争中“出奇”和“守正”两种战术的组合使用,只要运用得妙,也可以部署出千变万化的战局,就是因为人们具有系统思维方式,处理好了系统各要素功能与系统总功能间的关系,就能像“田忌赛马”一样实现“1+1+1>3”.

由于孙子认识到了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层级性,所以他提出在战争

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坚持“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基于此种思维,某次军事行动“为”或“不为”, 就不该是一场具体战役和战斗的胜败,而应该是是否有利于“全胜”这一整体系统目标。故孙子提出“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正是基于“全”这种整体系统思维,孙子高屋建瓴地看待和评价某次具体战役或战斗的过程和结果,明确提出了“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的战略性评估标准。

孙子还认识到要让系统变得更优化,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和途径是将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一一优化,通过单个要素的功能逐一优化,为系统总功能提升创造条件。基于此种思维方式,《孙子兵法》提出要获得战争的胜利,就要优化影响自身国防实力和军队战斗力的五个要素:“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因为“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孙子清晰地认识到了可以通过从系统要素量变的积累寻求系统功能质变的突破,让各要素的优化为系统整体的优化提供基础和保障。

五、《孙子兵法》具有敏锐的直觉思维

直觉是人们在穷思竭虑过程中思维的飞跃和突变,具有感性模糊的“黑箱”特点。所谓感性模糊就是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直接到达结论和结果,不能数据化和逻辑性地证明是什么和通过怎样的程序和环节获得了结论和结果;直觉思维的结果虽然呈现了,已经有结果了,可人们往往仍然不能清楚还原和展示思维环节与过程。

《孙子兵法》中多处运用形象化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认识问题,以比拟化的方式表达观点。如在论证什么是“势”这一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概念时,孙子说:“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把复杂的内涵外延概念界定比拟化地表达出来,并用“势如彍弩,节如发机”简要而形象化地勾勒出“势”在两军对垒中对敌方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的威慑性价值,让人们虽然能体会到什么是孙子所说的“势”, 可又只可意会,不可机械量化地表达究竟什么是战争中的“势”, 因为“说即不中”.

孙子强调人们在战争中要认真观察,缜密思考,不断提升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总结出“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谋断心法;通过形象思维从外显的表象上面推断出对手内在隐藏着的真实意图,判断出“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孙子提倡在思考和决断时如通过“黑箱”思维,“以正合,以奇胜”, 凭借灵感直觉思维出奇制胜,就能在战争(竞争)中实现“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达到“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这种结果都已出现,原因却还隐秘的“黑箱”效果。

六、《孙子兵法》具有超常的破规思维

思维作为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总是具有模式化和习惯性。战争中的人们为了求取胜利,为了“致人而不至于人”, 都被迫重视“诡道”, 克服自己思维的模式化和习惯性,尽量有出人意料的思维和行为,给竞争对手施放浓厚的战争迷雾。[6]《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兵学圣经,其表现出了强烈的间接思维、逆向思维和批判思维等超常破规思维特征。

《孙子兵法》提出的“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至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只要人们摆脱了模式化和习惯性的思维枷锁,就有可能出现“我想战就战,想不战就不战,战与不战完全由我主动掌控”这种局面,因为“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围魏救赵”就是这种用间接思维认识世界,事半功倍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表现和结果。

逆向思维是人们反其道而行之地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比如在春秋及其之前的战争中,人们在战争中普遍遵循一些代代相传的战争规则、战争礼仪和战争习惯,比如“不阵不鼓”“不重伤”“不擒二毛”等。[7]《孙子兵法》大胆地突破了这些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鲜明地提出“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 逆向性地颠覆了“宋襄公们”的思维方式。孙子坚信,只要逆向思维运用得好,就可以通过“攻其所必救”来实现“故我欲战,敌虽

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 可以通过“乖其所之”来达到“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的目的。凭借逆向思维,就能“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后人发,先人至”, 在竞争中化患为利,变慢为快,实现弯道超车,成就意外之功。

批判思维表现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立体而全面,有原则底线,不人云亦云,具有“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的思维习惯,能从理所当然的“是”中看到“不是”的影子。[8]正如《三十六计》“瞒天过海”计所言:“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在习以为常,见惯不惊的现象后面往往隐藏着事物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侧面或属性,如果人们用批判思维的方式看问题,就能发现“大阳”本身其实就是“大阴”.比如人们普遍都认为战争的目的当然就是为了获取胜利,获取战争胜利的过程一定是轰轰烈烈的,激战后胜利的结局一定是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可是《孙子兵法》通过对“什么才是胜利?如何获得更有价值的胜利?真正可持续的胜利状态是怎样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批判性思考后,提出了“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以及“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凶,命曰废留”和“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等论断,让人们对战争(竞争)中关于“胜利”的认识更加深刻新颖和全面立体。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思维力的发展史,思维力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生产力的作用发挥。孙子兵法中的唯物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式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留给世人的一座思想丰碑,不仅可以指导人们在军事领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更科学、更清醒、更全面、更丰富、更灵活、更高效,而且通过进一步发掘和借鉴利用,其成熟的辩证思维、可验的实证思维、整体的系统思维、敏锐的直觉思维以及超常的破规思维等也必将在更广阔的非军事领域照亮和指引人们探索未知,攻坚克难的征途。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 答案:行则为阵 2、《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 答案:春秋战国时代 3、孙子的真实名字是 答案:孙武 4、“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做出这个评价的人是() 答案:茅元仪 第2章单元测试 1、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 答案:人民群众

2、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 答案:孙子通典 3、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 答案:严 4、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内容 答案:智谋孰强 5、“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中“兵”的含义是 答案:战争 6、“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下列不属于“五事”的是 答案:兵 7、《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配有士兵多少人 答案:25 8、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

答案:较多 9、《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 答案:务食于敌 10、现代战争后勤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 答案:物资耗用量越来越多 11、下列攻城工具的作用是观察敌情的是 答案:巢车 12、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 答案:德国 13、美国的“孙子核战略”的是主要参考了《孙子兵法》中()的观点制定的。 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 14、《谋攻篇》认为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则采用的战法是 答案:围之 15、“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 答案:知彼知己

第3章单元测试 1、《形篇》认为,在战争中使自己“不可胜者”是通过()来实现的。 答案:防守 2、《形篇》认为,“胜兵”的表现就好像() 答案:以镒称铢 3、《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地”可以推导出 答案:度 4、《势篇》认为,要达到“斗众如斗寡”的效果,则需运用() 答案:形名 5、下面不属于中国古代“五声”当中的是 答案:咪 6、对于“奇正”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答案:“奇正”都可以获得胜利 7、《势篇》认为“认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而下面选项哪一个造的“势”最强()

孙子兵法的结构艺术

孙子兵法的结构艺术 【摘要】《孙子兵法》高超的结构艺术与其思想内容相得益彰,均取得许多令人称道的成就。孙子开创了科学论文的全新样式,其结构体系和表达方式再也不是《论语》式的语录记载和主客问答式的对话,而是具有了统筹兼顾的科学安排和整体规划。其思想理论遵循传统文化的思维规律,在结构系统上按道法术的不同层面进行安排。为了理顺各篇的基本理则,又根据以意为主、以理定形的原则进行部署,创造了六种基本的结构样式。这些结构形式简洁明快、丰富多彩,形成了均衡对称的整体格局,科学完美的反映了孙子的思维形式和理论内涵,令人叹为观止。在艺术布局上,孙子通过明确中心突出重点的点题方式、过渡照应和名言警句的结构占位作到了结构严谨、要言不烦。在科学定义、材料展示、节奏韵律和文字体量的把握上也都有许多过人之处。从而使其思想理论得到高度有序化的表达,成为东方兵学当之无愧的鼻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而其高超的结构艺术运筹其中,实为扛鼎之作,名不虚传。 《孙子兵法》由十三篇论文组成,世称十三篇。这十三篇文章奇正相生、浑然一体,共同构建成其兵学理论的宏伟殿堂。千百年来,人们不仅对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极为感佩,也对其高超的结构艺术赞不绝口。宋李涂说:“《老子》、《孙武子》,一句一理,如串八宝,珍瑰间错不断,文字极难学,唯苏老数篇近之。”[1]明钱福说:“孙子之文,有精华、有关节、有眼目、有位置、有余波照应,起伏分段,难以具述。”[2]能够看懂汉文的日本学者也都争相指出其文法的高妙之处。山鹿素行曾经分析十三篇之间的关系,认为:“《孙子兵法》通篇自有率然之势,文章之奇不求,自有无穷之妙。”[3]尾川敬二也认为“孙子文章苍古雄劲,与内容之美满相映,大有优于六经之感,”是当之无愧的“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在“东方文学上,实给予巨大影响。”[4]西方学者也都交口称赞其结构艺术,并特别指出其简洁明确的特点。曾为《孙子兵法》英文译本作序的美国学者T.R.菲利普斯说:“《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古的兵典,言简意赅,以叙述基本原则为主,其中许多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即现代战争条件下仍能适用,对指导战争的实施很有价值。”[5]而且,吴子和孙子两个人的理论“都可以汇集在一本小册子里”,“不像克劳塞维茨那样写成了九大巨册”。[6]可见,其高超的结构艺术早就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影响深远。 一、统筹兼顾的整体构思 结构艺术,就是谋篇布局的艺术,就是如何使相关知识高度有序化的艺术技巧。所以,一部科学的理论著作有没有前后一致、统筹兼顾的整体构思很重要,这就像一座大厦的设计规划要有一套施工图纸一样,可以使整个著作做到条分缕析、序列清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其整体构思的理则规划和可能达到的高度,往往就决定了其理论著作的价值。我国散文虽然发展很早,但论说性文章的体裁结构问题在孙子之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风行一时的仍然是如《论语》式的语录记载和后来《庄子》、《孟子》式的主客问答,即使像《老子》那样相对完整的哲学著作,也充满神秘的韵语,远非一般人所能读懂。《论语》虽然散金碎玉随处可见,但从体裁看实际还处于散文发展的早期。《庄子》、《孟子》的主客问答和《老子》的神秘化韵语也都不适合面向实际的应用理论体系。从结构上看,当时还基本没有形成规范性的论文体裁。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孙子兵法》在体裁结构上进行的理论创新就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孙子十三篇均为有主名的学术论文,篇目内容是从决策到用间,反映了军事活动的全过程。这些文章分工明确,中心突出,每篇都集中讲一个主题。其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配合,共同组成了一个高度统一的理论体系。如《计篇》集中讲战略决策,《作战篇》集中讲战争投入和战争消耗,《谋攻篇》集中讲战争谋划,《形篇》集中讲战略部署,其他各篇也都有自己明确

2017尔雅孙子兵法与执政艺术期末考试答案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毛泽东所写的“老三篇”?()(2.0分)2.0 分 A、为人民服务 B、愚公移山 C、纪念白求恩 D、论持久战 正确答案: D 2毛泽东认为,革命事业的发展()。(2.0分)2.0 分 A、一靠正确的政治路线 B、二靠优秀的人才 C、领导者是整个人才队伍中最积极,最能动,最关键的因素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3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句话的内涵是()。(2.0分)2.0 分 A、领导者要善于发现人才 B、领导者用人时要因势利导 C、领导者用人时要善于授权 D、领导者要选贤任能 正确答案: C 4关于兵之虚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分)2.0 分 A、兵之虚实,如以碫投卵 B、水避高而趋下,如用兵避实而击虚 C、李世民推崇虚实,认为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战无不胜 D、毛泽东认为虚实之势以实为重,倡导用血和汗水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正确答案: D 5中国战略文化的巅峰之作是()。(2.0分)2.0 分 A、战国策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墨子 正确答案: B 6“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是《孙子兵法》的哪种价值取向?()(2.0分)2.0 分 A、哲学价值 B、经济价值 C、社会价值 D、政治价值 正确答案: D 7下列哪句话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2.0分)2.0 分 A、军争为利 B、静如处子 C、怯生于勇 D、饱能饥之 正确答案: D 8领导干部的应该成为用人的人,切忌()。(2.0分)2.0 分 A、瞎指挥 B、乱干预 C、错用人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9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这里的“政”为通假字,通“正”,意思是()。(2.0分)0.0 分 A、正确 B、政治 C、公正 D、方法 正确答案: C 10《孙子兵法》的战略目的是下面哪一项?()(2.0分)2.0 分 A、屈人之兵 B、攻城拔寨 C、国家权力 D、 长治久安 正确答案: D 11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这句话出自()。(2.0分)2.0 分 A、丘吉尔 B、毛泽东 C、拿破仑 D、司马迁 正确答案: C 12关于识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2.0分)2.0 分 A、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孙子兵法》概论课程作业习题

《孙子兵法概论》课程作业习题汇总 1.我国战争理论之结晶,百代谈兵之祖为(C) A司马法B尉缭子C孙子兵法D李卫公问对 2.孙子兵法始计篇中所谓军人武德乃(C) A忠孝勇义严B恭宽信敏惠C智信仁勇严 3.孙子兵法始计揭橥以「五事」、「七计」估量胜算,五事系指(C) A智信仁勇严B天地君亲师C道天地将法D地水火风空 4.孙子兵法始计篇旨在说明(D) A用间之法B统御之法C远交近攻D庙算之胜 5.孙子兵法中,以何者为战争之最上策?(D) A伐兵B伐交C攻城D伐谋 6.下列何者非孙子兵法的战略原则?(C) A兵者,诡道也B兵贵胜,不贵久C胜兵先战,而后求胜D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7.孙子兵法谋攻篇主张的作战理念,正确的是(C) A破国为上B上兵攻城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百战百胜,善之善 者也 8.有关孙子兵法理想,下列何者为非(B) A无恃敌不来,恃吾有以待之B胜兵先战,而后求胜C兵贵胜,不贵 久D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9.西方兵圣是克劳塞维兹,东方兵圣为何人(B) A韩信B孙子C吴起D诸葛亮 10.孙子兵法始计篇揭橥以五事、七计估量胜算,五事中首重「道」,其原因为 (C) A首重兵法B道德为要C得民心为要D兵者诡道也 11.《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此说揭示何种观念?(C) A避战B速战C慎战D好战

12.〈秦晋殽之战〉文中,烛之武游说秦君时所言:「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相当于运用兵法上的何种策略?(A)A利而诱之B佚而劳之C怒而挠之D实而备之 13.以下战役,何者可做为兵法「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的例证?(C) A信陵君救赵B田单复国C曹操赤壁之战D晋师假道灭虢 14.下列何者非造成〈谋攻篇〉所谓「乱军引胜」之因?(D) A縻军B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C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D悬权而动 15.三国时周瑜利用蒋干传言,使曹操杀蔡瑁、张允,运用的是何种间计?(B) A内间计B反间计C死间计D生间计 16.〈军形篇〉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文意与下 列何者相近?(C) A五声之变,不可胜听B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C多算胜,少算不 胜D战胜,不过奇正 17.曹刿指示鲁军必恃齐军三鼓而后攻之的战法,符合孙子所谓的:(D) A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B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C勇者不 能独进,怯者不能独退D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18.孙子主张作战时应采取何种措施,以减轻己方因战争所产生通货膨胀的压 力?(D) A坚壁清野B远交近攻C箪食壶浆D因粮于敌 19.孙子曰:「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此处「司命」是指 (A) A掌握人民生死者B负责狱政者C教民武艺者D子嗣后代 20.下列何人非先秦的军事家?(C) A孙武B孙膑C韩非D吴起 21.孙子所主张的战争策略,由优而劣应为(B) A攻城→伐兵→伐谋→伐交B伐谋→伐交→伐兵→攻城C伐兵→伐 谋→伐交→攻城D伐谋→伐兵→伐交→攻城 22.地略学上有谓「前有高山,后有大水,进则不得,退则有碍。」此种地形属 于〈九地篇〉中的(D) A争地B重地C衢地D死地

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应用的研究

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应用的研究 姓名: 班级: 学号: 生活在这个和平的时代,虽然说身边实战很少,其实生活是一场暗战,处处充满着战争,既然我们选择了《孙子兵法》,我们就要好好理解它给我们带来的生存在这个现实世界的种种道理。孙子,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伟人,大家应该知道,他为人类留下的不朽之作,虽然说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在这个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世界的矛盾出现了新的力量组合的时代,作为军事文化著作,《孙子兵法》不仅仅影响了古代历史,在现代,也对政治、经济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虽然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看不见的战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比如说,在现代军事领域,战略运筹、作战指挥、战场机变、军事地理以及特殊战法都可灵活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也很大方面体现了“仁”“礼”,这与当代和平发展的社会环境相适应。 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并经历千年传世而不衰,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战术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如果说我军是利用《论持久战》打赢了抗日战争,那么可以说孙子兵法的指导作用贯穿了自春秋战国纷杂、激烈的斗争以来,中华大地千年的军事斗争全过程。虽然,孙

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无论是在中原大地,还是在异域外国,孙子兵法都已经成为了战略决策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孙子兵法在非军事领域的应用也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开拓和发展。也正是由于孙子兵法这样不受历史局限性的战略指导意义,研究和应用孙子兵法在未来战争中的应用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话题。环顾当今中国的现状和周边战略环境,并不排除在未来发生局部或者更大范围战争的可能 在战争的旋涡中,大国胜败无常,小国安危不定,局势错综复杂。孙子从当时朝盟夕散、不宣而战的社会现实中认识到,战争只能暂时平息而不会从此废止。因此,他开宗明义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提醒人们要重视战争、研究战争和准备战争 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布什的桌子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凯撒传》,一本是《孙子兵法》。据媒体报道,在这次战争中,有90页之厚的《孙子兵法》英译本运往沙特阿拉伯沙漠,供参战人员阅读。美国记者从战云密布的海湾战场发回的消息称:“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亲临前线,操纵着作战行动,他就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当初的冷兵器时代,但是我们可以说《孙子兵法》从未过时。世界许多著名的军事分析家认为,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子去世将近2500年之后,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战场。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国

智慧树2018孙子兵法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行则为阵) 《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第一章 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人民群众) 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孙子通典)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参战多国部队共多少个国家组成(39 )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拉法特生前是哪国国家领导人(巴勒斯坦) 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严) 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内容(智谋孰强) 春秋时代宋襄公战于泓水的“君子之战”是与哪个国家进行的(楚) 第二章 《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由几匹牲畜来拉动( 2 ) 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是(物资耗用量极为巨大) “巢车”在攻城战中的作用是(观察敌情) 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较多) 《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务食于敌) 作战篇中“故杀敌者,怒也”,是让谁愤怒(己方士兵) 作战篇中“取敌之利者,货也”中的“货”是什么意思(奖赏) 对于《孙子兵法》中提出的“速战速决”与毛泽东提出的“持久抗战”理论所产生的矛盾,表述正确的是(两种理论都正确) 第三章 按照《司马法》记载“全旅为上,破旅次之”中的一“旅”为多少人(500 ) 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德国)

下面不是美国“孙子核战略”主要手段的是(战争威慑) 现代电子产品相对较昂贵的价格主要来自于(科技含量) 《谋攻篇》认为若与敌人兵力相当则采用的战法是(战之) “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知彼知己) 第四章 《形篇》认为,“败兵”的表现是(先战而后求胜) 《形篇》认为,在战争中使自己“不可胜者”是通过(防守)来实现的。 《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量”可以推导出(数) 《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称”可以推导出(胜) 《形篇》认为,“胜兵”的表现就好像(以镒称铢) 第五章 《势篇》认为,要达到“斗众如斗寡”的效果,则需运用(形名) 《势篇》提出的“奇正”概念,其中的“奇”是指(特殊战争规律) 下面不属于中国古代“五色”当中的是( purple ) 对于“奇正”作用表述正确的是(“奇正”都可以获得胜利) 《势篇》认为“认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而(圆石置于斜坡)造的“势”最强东汉末年至三国年代发生的合肥之战,交战军队属于哪两个方面(曹操与孙权) 第六章 虚实篇讲究“(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虚实篇讲究“(寡)之而知死生之地”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的原因是(自己还没有做出最终作战方案)“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中“错”的含义是(措施)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第七章 “军争篇”两军相争的重点是(先发制人)

《孙子兵法》的“五事”与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以“五事”治之 《孙子兵法》始计篇者有云:“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国之军事者,应以真实情形为纲基,通过具体比较双方五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以此来分析军情,以确定制胜谋略。所谓“道“者,人心之所向也;所谓“天”者,天时也;所谓“地”者,地之行势也;所谓“将”者,封将之质也;所谓“法”者,令也——浅显地说,就是分析民众与国君的意愿是否相一致,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是否在掌握之中,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是否心中有数,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等必备素,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是否严谨——这是制胜所需具备的基本要素。 “五事”褪去兵者神秘的外衣,其内在的法则完全适合于企业的经营之道——现代商业中, 早已以“五事“为基础形成全方位经营管理理念:“道”者, 治国用兵之道也,至于企业,则为经营管理之道,其保证企业的活动与国家的政策法令相一致, 职工与领导者的意愿相一致;“天”、“地”两者,具体指企业外部、内部之环境 ; “将”者之于企业,则为有才之人,管理之人也;“法”者,为令行之制度、规章。 一、“道” 企业的“道”,可以理解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精神, 最后终将升华演化成为企业文化。“道“ , 以“和”为本——企业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内部与外部要有一种良好的相互关系;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精神将通过企业自身的外在经营表现出来,而企业的外在经营又是以经营理念和精神为基础进行的,换句话说,企业创建后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就是企业自己的“道“之实体存在,企业之”道“需在自己特殊的载体上才能够表现出来,离开了载体,”道“就只是无根之谈。这个被称为”企业“的统从外部看, 只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一个小小的分系统;但从企业内部看,其所拥有的各个分系统又以其为总体;从企业的各部门到整个企业,再从企业到整个社会经济,由此形成上下左右、内外交叉而又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公共关系——当企业的内部催生了向心力, 外部粘附了附着力, 二者结合产生的巨大凝聚力, 将推动企业走向进步与和谐。 南京顺天实业公司极为重视企业之“道”——顺天实业公司把自身定位在带有服务性质的第三产业 , 以“为政府解决闲置房屋及闲置工人, 将高科技产业公司聚集起来, 以便争取政府各项优惠政策“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并创造性地开发了一系列的产业园区,如南京世界之窗都市经济园、南京世界之窗科技软件园、南京世界之窗文化产业园等都是该企业引以为傲的成果。要想成为一家综合性强科技发达的高科技企业,如何吸引分散在各地的高科技产业公司成了顺天实业的首要问题。在此情况下, 他们准确的制定了一整套有自我特色的经营理念, 将“道”付诸实践。自2001年公司成立以来,该公司以开发产业园为主,逐渐为麾下租赁的公司打造起良好的大平台, 树立起健康良好的经营氛围, 并多次策划开展各项活动的宣传,例如开创首个江苏正版软件市场、举办大型动漫节、紫金山动漫一号产业聚集地等等,逐渐把其本身打造成集产学研、科工贸、文化产业经营和新型服务业为一体的科技型综合化的民营企业——切实可行的经营理念必然吸引众多公司在此“驻扎”——目前,该公司的已形成有自我特色的国际化产业园区——世界之窗科技软件园已建成与国际接轨的高科技产业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的美国艾默生、印度蒙纳什系统工程公司、国内著名的联创科技股份公司、南自电力控制系统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公司、朗坤自动化公司、江苏广电网络公司等在内近100余家科技企业常驻此地;世界之窗文化园也已被打造成以动漫动画制作、音像产销、书画艺术创作为主的大型专业文化产业基地;为了体现企业文化,该公司设立了企业文化工作的八大定律,如树立起企业文化的标杆; 公司组织的每一个活动都必须有企业文化的主题;树立起公司良好的社会

孙子兵法试题

1.谈谈你对“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理解 军队的将领,要具备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果断,纪律严明的素质.将领是智谋为先,不能多谋善断,就会被敌人所欺骗;不能赏罚有信,则士卒不会用命;不爱护士卒,士卒不会赴汤蹈火,冲锋陷阵;不能身先士卒,勇敢带领部队,就不会给士卒做出表率;纪律不能严明,士兵就会譬若骄子,不能协调一致的行动。这几个方面是一个优秀的将领所必备的。 2.怎样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举一案例说明。 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有危险。 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利用一次孙刘联军的箭支快用完之际,故意挤兑诸葛亮想要他在10天的时间内交出20万只箭,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诸葛亮胸有成竹,为防周瑜另有毒计害人,就满口答应下来,并且告诉周瑜不用10天,只需3天足矣而且立下军立状,以安周瑜之心。 诸葛亮其实早已暗观天象知道第三天必定起大雾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计,果然第三天起了大雾诸葛亮问周瑜借来几十艘船只和百余兵丁,锣鼓齐备并且在船上遍扎草人开到曹营面前擂鼓呐喊明知曹兵在大雾天定不会出战,只会射箭退敌,果不其然曹操并不出战,直命曹兵乱箭拒敌在曹兵乱箭之下几十万只箭全扎在草人之上遍布船只俩边,诸葛亮估计箭支早已20万足够有余命众军士高喊谢曹丞相赐箭,待曹兵知道上当来追时,早已返回江东大营了 3.谈谈你对“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的理 解。 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谋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其一,“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其二,“其次伐交”是指当矛盾已经显现时,动员本国和有关国家的力量,显示决心,造成压倒优势或力量制衡,辅之晓以利害,经过折冲与妥协,达到不诉诸武力而达成战略目的。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方政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至全部领土。 4.《计篇》开篇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试述其哲学 思想及对待战争的态度。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观察和对待。这里所说的“兵”,指的是“战争”、“国防”和“军队”。 第一句话非常有气势,把战争问题提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语句也非常有分量,将研究战争问题的必要性点得非常到位,使我们会带着一种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入到战争问题的研究,而这一点,正是每一位战略家必须具有的战略感觉。 兵凶战危,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残酷的竞争,它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最后一种手段。战争的结局,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并且是用“生”与“死”、“存”与“亡”这种最惨痛的代价和最极端的选择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因此,国家的主宰者、战争的决策者,对战争问题不能有丝毫忽略,必须认真对待。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最大利益,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战争的发生或消失,并不以某个国家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不敢面对战争者,忽略战争存在者,最后都将被战争无情地

孙子兵法考试答案整理

1 2政治:经济:军事:赤壁之战 3五胜: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4战争观念,战略思想,军事思想的层次,治军的理论 5孙子用间可以简要分为五类,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因间:包括利用同学、同事、亲属、朋友等等具有渊源的关系,进行间谍工作。内间:就是收买敌人做间谍。反间:就是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使其为我所用。死间:是指故意散布虚假信息,让我方逃跑到敌方的人员传达给敌人。生间:是指派往敌方侦察后亲自返回报告情况的人 6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译文: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7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译文:所以,将领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坚持死拼硬打,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则可能被俘;性情暴躁易怒,可能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过分洁身自好,珍惜声名,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由于爱护民众,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采取相应的对敌行动 8①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之天之地,胜乃不穷。译文:所以,懂得用兵打仗的人,他行动起来不会迷惑,策略措施能变化多端而不会穷竭。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克敌制胜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再了解天时地利,那么,胜利的取得就有绝对把握了。 ②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译文:.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判断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得失;通过挑动敌人,可以了解敌方的活动规律;通过“示形”,可以弄清地形是否对敌有利;通过试探性进攻,可以探明敌方兵力布置的强弱多寡。 ③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译文: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 ④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译文:火攻形式共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粮草,三是焚烧敌军辎重,四是焚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运输设施。 ⑤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译文:在战场上,军力耗尽,在国内财源枯竭,百姓私家财产损耗十分之七。公家的财产,由于车辆破损,马匹疲惫,盔甲、弓箭、矛戟、盾牌、牛车的损失,而耗去十分之六。

孙子兵法 - 习题

《孙子兵法》考前复习笔记 一、填空 1.孙子名(武),字(长卿)。 2.《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 3.在日本孙武被尊称为“(武圣人)”,《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法盛典)”、“(百世兵家之师)”、“(世界第一兵家明书)”。日 本战国时代的著名将领(武田信玄)非常崇拜《孙子兵法》, 他把《孙子兵法》,中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 不动如山)”四句话,写在军旗上,竖在军门,这就是日本军 事史上有名的“(风林火山)”旗。 4.资产阶级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德国的(克劳塞维茨)也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他的著作(《战争论》)就继承了《孙子兵 法》的许多观点。 5.“五事”——“(道)、(天)、(地)、(将)、(法)。 6.“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7.孙子在分析和强调完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之后,开始讲述哪些人熟悉敌情,即何为“知敌之情者”。孙子把这类人叫做 “(间)”,并分为五大类:(因间),(内间),(反间),(死间), (生间)。 8.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9.故善战者之胜地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10.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11.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12.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13.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二、选择 14. “五事”——“(道、天、地、将、法)”。 15. “五德”——“(智、信、仁、勇、严)”。 16. 攻城之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17.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18.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气,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次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三、简答题 19. 孙武的战争观集中体现了哪几个思想观点? 答:①安国全军的慎战论; ②深谋远虑的先胜论;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论; ④五德兼备的将帅论; ⑤令文齐武的治军论;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

孙子兵法—翻译 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不细心研究和慎重考虑的。 二、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 五曰法。 译:所以要从五方面来比较、核算,探求其事实。第一是主义,第二是时间,第三是空间,第四是精神,第五是纪律。 三、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译:道的含义,就是使全国人民,意志统一,精神集中,人民和政府,才能同心协力,同生死,共患难而不怕牺牲。 四、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译:为将者,必须具有才智、威信、仁爱、英勇、严肃等精神与性格。 五、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 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自问:谁的主帅,能使全体军民意志统一与精神集中?谁的将领具有才能? 谁得天时地利?谁的法令能贯彻执行?谁的军队强大?谁的士兵有训练? 谁得赏罚,公正严明?根据这些事实判断,便能预先知道谁胜谁败。 六、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译:分析情况,计算利害,然后部署打击敌人之形势;并利用其他有利的手段与权宜之处置,掌握变化,进行机动。 七、兵者,诡道也。 译:兵法,是诡诈多端,千变万化的行为。 八、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译:有能力,故意显示没有能力,要用兵,故意显示不用兵。 九、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译:欲攻近处,故示欲攻远处;欲攻远处,故示欲攻近处。 十、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这就是军事家战胜的道理,但战争乃千变万化,必须灵活运用,决不可能事先传之其秘诀的。 十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译:战争未发生以前,要有精密周详的国防计划,得到胜利的,是因为计划精详。 十二、其用战也贵胜。 译:大军出争作战,以争取胜利为第一要务。 十三、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后矣! 译:如果军队疲惫,挫失锐气,经济枯竭,则邻近敌国,便会乘机入侵;虽有智谋的主帅,也将无法结束战争,确保胜利了。 十四、故兵闻拙速,未赌巧之久也。

浅谈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一、《孙子兵法》简介 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撰著的《孙子兵法》,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兵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其中管理思想不但适于领兵打仗,也同样适于今天的和谐管理,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而其中的指挥、组织思想,造势思想,因利而动思想都是很好的管理思想的体现。再次我们可以从孙子对将帅的论述做初步的探讨,总结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有的管理思想,即赏罚有道,民主集中,知人善用。 《孙子兵法》共6 000余字,13篇: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奠基作和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早形成战略思想体系的军事专著。《孙子兵法》通篇博大精深,结构严谨,说理精微,逻辑严密,它既表现为从理论的高度与实际的联系上议兵论战,也蕴含着从作战指挥哲理的深度表现出思想上的辩证思维。《孙子兵法》理论与实践的应用价值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影响和波及到其他众多的学科领域。本文试从管理学的角度做一些粗浅而有益的探索。 虽然这是一部以讲述战争规律为主的兵书,但是其内在的思想和理念却极具发展力,对各个领域都有借鉴价值。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有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借鉴和参考了《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据《史记》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目前,有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孙子兵法的商战应用价值有深刻的体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徐二明说:“在国外学习战略是将《孙子兵法》作为经典的参考书,他们认为战略中的许多思维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就解决了。其实外国人喜欢看的书,反而是我们的《孙子兵法》,他们觉得这本书很有用。近年来,很多管理学学者发现企业竞争与战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已经将《孙子兵法》的理念应用于管理运作上。” LG中国总裁卢庸岳说:“我很喜欢中国的《孙子兵法》,里面有很多智慧的东西。对于经营管理也很有用。” 二、《孙子兵法》管理思想简介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宝库中,《孙子兵法》是一颗格外耀眼的明珠。这部

B41 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 试题

1. 作为高层的管理者勇需要 A.勇猛 B.智慧 C.勇敢 D.果断 2. 危机管理最好的,最高的层次是 A.化危机感为动力 B.没有危机 C.置之死地而后生 D.趋利避害 3. 企业竞争本质上就是 A.利益的争夺战 B.人才的争夺战 C.主动权的争夺战 D.市场的争夺战 4. 避实击虚所着眼的是 A.对手的变化 B.对手的谋略漏洞 C.对手整体结构的瓦解 D.对手的局部结构调整 5.《孙子兵法》成为科举中武科考试的理论科目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是在 A.唐代 B.宋代 C.汉代 D.明代 1.《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成为全书纲领的一篇是 A 谋攻篇 B 计篇 C 势篇 D 军争篇 2. 孙子关于领导力的核心解释为 A 严 B 仁 C 信 D 智 3. 战略计划建立的基础是 A 资源 B 人才 C 资金 D 民心 4. 依据兵法的原则做企业应该把重心放到的层次是 A 伐交 B 伐谋 C 伐兵 D 攻城 5. 取胜原理核心中的核心是 A 在事先确定的对抗点上形成绝对的优势 B 控制竞争的进程与结局 C 立于不败之地 D 充分利用对手错误 6.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的目的是 A 使手中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B 全胜 C 先胜 D 不战而屈人之兵 7. 孙子作战理论的核心篇是 A 《计篇》 B 《谋攻》 C 《虚实篇》 D 《军争篇》 9. 下列思想和西方战略家利德尔?哈特提出的间接路线战略相似的一项是 A 攻心为上 B 以迂为直 C 避实击虚 D 后发制人11. 《作战篇》的核心是 A 攻其不备 B 出其不意 C 战争物资的准备 D 找出敌人破绽 14. 孙子实现其“知”的主要途径和实现其“先知”的主要手段是 A “火攻” B “用间” C “以利为患” D “虚实” 15. 选择下属的原则是 A 忠诚 B 围绕企业利益 C 可靠 D 听话 2. 中国历史上关于用兵的第一个战略管理模型是 A 四略 B 三才 C 七计 D 五事 4. 蒙牛用伊利的人才、市场、渠道甚至品牌迅速发展壮大自己所运用的策略是 A 上兵伐谋 B 利令智昏 C 因粮于敌 D 合作双赢 9. 企业里边要提防竞争对手使用间谍从我方获取信息,对我方的核心的材料要 A 学会分级 B 专人专管 C 严格保密 D 专职负责 11. 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在上项目的时候,首先要做可否性报告,这是运用了孙子的 A “防患于未然” B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 C “令民与上同意也” D “不战而屈人之兵” 13. 衡量战略胜负的标志是 A “势” B “行” C “谋” D “攻” 14. 最有效的击虚手段是 A 进攻对方的心理弱点 B 进攻对方的管理弱点 C 进攻对方的防备弱点 D 进攻对方的技术弱点 9. 今天的信息战就是 A 伐交 B 伐兵 C 伐谋 D 用间 12. 在现代商战中,要使企业的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战略家就要 A 因粮于敌 B 防微杜渐 C 知己知彼 D 知害知利 13. 巨大的风险背后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这就是孙子所说的 A 避实击虚 B 因敌制胜 C 置之死地而后生 D 以患为利

孙子兵法与管理演讲全文

孙子兵法与管理演讲全文 《办公伙伴》https://www.doczj.com/doc/e21903195.html, ( 日期:2006-11-10 10:02) 【https://www.doczj.com/doc/e21903195.html,编者按】孙子兵法是兵家圣典,号称天下第一兵书。 孙子兵法与管理演讲全文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举办了由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储小平教授主讲,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广东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张建琦教授担任演讲嘉宾的《孙子兵法与管理》专题讲座。 储教授演讲大概内容如下: 孙子兵法是兵家圣典,号称天下第一兵书。读书有6种办法:高山俯瞰、困惑求解、海边拾贝、蜜蜂采蜜、迷宫寻路、盲人摸象。当然也有囫囵吞枣、买椟还珠。我多翻阅了几次孙子兵法,不敢妄称精读,只能说浅窥,然而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也通过我的理解还有嘉宾张院长的批评指正,让大家增进对我们国家这一兵学宝典的认识。 孙子兵法有不同的版本,当然古今对孙子兵法的注解也是众说纷纭,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庄子也说得鱼而忘筌,获得精髓而忘却字句。当然,古代典籍字字珠玑,专家们必须很用心去理解每个字,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做到那种层次,所以我们今天的对孙子兵法的解读就是高山俯瞰、迷宫寻路--纵观大局,并在百家争鸣的孙子注解中寻找霍然开朗的解读。 我对孙子兵法的解读,可以提炼成以下几句话--系统思维,悟道知胜。仁心为本,佐以权谋。水形兵势,将为核心。下面我对这3点进行分析。 系统思维,悟道知胜 孙子兵法开篇:“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如何进行考察呢?“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五个基本要素:道,天时,地利,将领,法制。 要以决定战争胜负约五个基本要素为五事,配以由五事引出来的七个方面情况七计为纬,对敌我双方进行比较,作出估量,从中探索出战争胜负的情势。此外“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君主有没有道,将军有没有能力,能否取得天时地利,法律能不能顺利推行,有没有精兵强将,员工能否配合熟练,赏罚是否分明,在没有作战之前,已经可以得知胜败。“道、天、地、将、法”,“主有道、将有能、天地合、法令行、兵众强、士卒练、赏罚明”孙子从宏观大局对胜负进行事项判断,战争没有开始孙子已经告诉各位,我已经可以知道您的胜败如何了。 这是宏观大局,那怎么操空大局让情势偏向我们这边呢。“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本来能打却伪装成不能打;本来要用兵却伪装成不用兵;本来要从近处攻击,却佯成向远

好大学-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课后习题(完整版)复习课程

好大学-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课后习题(完整版)1[单选题]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此处指企业制定竞争策略时应该考虑何种因素? A、本身能力; B、竞争者缺点; C、消费者需求; D、皆是;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孙子所提及的五事中的道天地将法,其中「法」,是指组织的什么? A、企业文化; B、制度及作业流程; C、皆是;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 孙子认为战争态势的评估方法「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而索其情」指的是管理上的哪个理论? A、定性的评估方法; B、定量的评估方法; C、皆是; 参考答案:A、 4[多选题] 评估战略态势以下何者为重要? A、时机; B、制度; C、环境; D、人才; E、公理正义; 参考答案:A、B、C、D、E、 5[多选题] 庙算包括什么 A、国力; B、敌情; C、祷告; D、局势; 参考答案:A、B、D、 1[单选题] 作战篇的指导重点为何? A、速战速决; B、减少成本消耗; C、平时资源准备; D、皆是;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下列何者是企业「因粮于敌」的发展策略? A、采用当地原料; B、选用当地人才; C、幷购当地渠道; D、皆是;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孙子的作战方针为「兵贵胜,不贵久。」商场上要获得胜利,关键在于需具备何种能力?A、抢先上市;B、恰当的价格与质量;C、低价格产品;D、高质量产品; 参考答案:B、 1[单选题]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其意义在于 A、合作分享; B、百战百胜; C、百战不殆; D、皆是;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呼应企业竞争的理论指导? A、SWOT分析; B、市场需求分析; C、五力分析; D、皆是; 参考答案:C、

《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分析与研究

《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分析与研究《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分析与研究 考号: 姓名: [孙武《孙子兵法》战略经营管理政治 一、孙子及《孙子兵法》简介 (1)、孙子其人 孙武,又被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字长卿,司马迁《史记》有其传略。他是春秋末期齐国长乐(今山东惠民)人,大约与孔子同时期而略晚,主要活动在吴王阖闾和吴王夫差前期。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孙武从小生活在一个欣欣向荣且具有军事传统的贵族世家中。成年后,齐国发生内乱,他背井离乡来到吴国。在伍子胥的推荐下,吴王阖闾召见了孙武,对其所著《孙子兵法》连连称妙。孙武惊世骇俗的议论,新颖独到的见解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阖闾的共鸣,并予以重任,其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阖闾治理国家,又为吴王制定进攻楚国的作战计划,攻破楚国之后,吴王又北伐齐晋,孙武在其中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后来,孙武隐居,不知去向。 (2)、《孙子兵法》概要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它是对古代战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原书十三篇,今存《孙子兵法》约五千九百字:第一篇《计篇》,主要论述战争中谋划和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五事”、“七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重要军事原则;第二篇《作战篇》,主要讨论军需物资与战争的关系,提出了“因粮于敌”的思想原则;第三篇《谋攻篇》,主要论述“伐谋”的战略思想,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作战规律;第四

篇《形篇》,主要论述军事实力的重要性;第五篇《势篇》,主要论述军事态势和作战 的指挥问题;第六篇《虚实篇》,主要提出“示形”的思想,要求作战过程中要“避实击虚”;第七篇《军争篇》,主要论述把握战争主动权的问题,提出了“兵以诈立”的军事思想;第八篇《九变篇》,主要论述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军事原则的问题;第九篇《行军篇》主要论述行军作战,要准确判断敌情的问题;第十篇《地形篇》,主要论述作战要有效利用有利地形的原则;第十一篇《九地篇》,主要论述在九中不同的作战地形情况下用兵的原则,提出了突袭作战的军事思想;第十二篇《火攻篇》,主要论述实施火攻的条件和方法,提出了“五火之变”的应对原则;第十三篇《用间篇》,主要论述了使用间谍的战略意义,及各种间谍的使用方法。 二、《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 《孙子兵法》虽然只有六千字左右,但却是一部论述军事斗争领域内在联系和普遍规律的兵学杰作。它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及详备富瞻的内容,书中充满对智慧的弘扬,饱含着对昏聩的鞭挞,显示出对穷兵黩武的警告贯穿着对军事哲理的探索对用兵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这是一部从战略的高度论述军事问题的不朽之作。《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孙子兵法》在国内的历史地位 《孙子兵法》早在战国时代就广为流传,“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汉代则为兵官的教科书,隋唐称为兵经。明朝茅元仪在《武备志。兵诀评》中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此种评价虽为溢美之词,但确实道出了《孙子兵法》 在几千年封建社会军事学术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