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相白云岩与海相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4.54 KB
- 文档页数:2
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湖相白云岩成因刘雪松; 贾海燕; 韩亚杰; 赵会民【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9(038)003【总页数】7页(P767-773)【关键词】白云岩; 成因; 准同生白云岩; 沙四段; 雷家地区【作者】刘雪松; 贾海燕; 韩亚杰; 赵会民【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长春130026;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地质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0 引言碳酸盐岩油藏是一类重要的油藏[1--3]。
湖相白云岩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沙河街组普遍发育,且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价值,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近年来,前人对雷家白云岩油藏从构造、储层、生油和沉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许多重要认识[4--6],但对白云岩的成因研究较少。
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内白云岩沉积特征的研究,深入探讨湖相白云岩成因机理、沉积环境及分布规律,这对雷家白云岩油藏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1 地质概况雷家地区位于辽河西部凹陷中段,北邻高升油田,南靠冷家及曙光油田。
构造上,雷家地区以陈家洼陷为主体,自东向西由东部陡坡带、陈家洼陷和西部斜坡带组成(图1)。
该区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地质条件优越。
勘探初期,雷家地区在沙四段白云岩中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2000年后,转以沙三下亚段砂砾岩为勘探目标;2006年,陈家洼陷雷77井沙四段火山角砾岩中首获油气,表明古近系油气勘探正在向纵深发展,沙三段—沙四段是雷家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
图1 研究区位置及井位图Fig.1 Geological map of study area and location of wells雷家地区沙四段陆相沉积砂体岩性复杂,主要有碳酸盐岩类、砂砾岩类、泥岩和页岩等,局部发育火山角砾岩。
这些岩性大多不纯,碳酸盐岩中含有一些碎屑岩矿物,碎屑岩中又含有较多的碳酸盐矿物。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白云岩成岩相地球化学特征王起琮;魏巍;赵静;马瑶;宁博;李百强;靳程光【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17(19)5【摘要】The dolostone,as the dominant rock type in carbonate rocks of the Ordovician Majiagou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is the main reservoir for natural ga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lithofacise,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tecting methods of dolostone diagenetic facies of the Ordovician Majiagou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Based on core and outcrop observation,thin section identification,X-ray diffraction test,elemental analysis,the stabl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test and strontium isotope test,eight kinds of dolostone diagenetic facies were recognized,which formed in the evaporation,poikilohaline,and normal seawater,as well as early and epigenic freshwater,formation water diagenesis environment respectively,and belong to near-surface,weathering crust and deep-buried diagenetic system.The new templates of Fe-Mn,Cs-Sc,(K ×Tl)/Na-(Sc × Ni) /St,δ13C-87Sr/86Sr are created to recognize dolostone diagenetic facies effectively.The evaporated seawater diagenetic facies is rich in immobile elements like Sc,Ni,as well as 13C and18O.The poikilohaline and normal seawater diagenetic facies is rich in mobile elements like Cs.The reductive environment diagenetic facies is rich in K and Tl,and the oxidation environment diagenetic facies is rich in Fe and Mn.The epigenic diageneticfacies is characterized by a great deal of adsorbed disperse elements and 87Sr.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ar-surface and weathering crust diagenetic system are key factors to decide lithofacie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olostone diagenetic facies of the Majiagou Formation in study area,and the microscopic petrography and geochemistry experiment are effective means of research on diagenetic mechanism of dolostone.%白云岩是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最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天然气藏的主要储集层.文中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成岩相的岩相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识别方法.根据岩心及露头观察、薄片鉴定、全岩X衍射、元素分析和碳、氧、锶同位素测试数据,识别出8种白云岩成岩相类型(准同生云化相、膏盐溶角砾相、活跃回流云化相、隐伏回流云化相、海水云化相、表生岩溶角砾相、埋藏溶蚀相和埋藏重结晶相),其分别形成于蒸发海水、中等盐度海水、正常海水、早期淡水、表生淡水及地层水成岩环境,隶属于近地表、风化壳及中—深埋藏3个成岩系统.建立了Fe-Mn、Cs-Sc、(K×Tl)/Na-(Sc ×Ni)/Sr、δ13C-87Sr/86Sr成岩相判别模版.弱活动性元素Sc、Ni和稳定重同位素13C、18O富集于蒸发海水类成岩相,较活动性元素Cs富集于中等盐度及正常海水类成岩相;K、Tl富集于还原环境成岩相,Fe、Mn富集于氧化环境成岩相;表生类成岩相以富含大量吸附态分散元素和87Sr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地表及风化壳成岩系统决定了研究区马家沟组白云岩的成岩相及其地球化学特征,且岩相学研究及地球化学实验是开展白云岩成岩机理研究的有效手段.【总页数】16页(P849-864)【作者】王起琮;魏巍;赵静;马瑶;宁博;李百强;靳程光【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J], 王保全;强子同;张帆;王兴志;王一;曹伟2.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J], 赵卫卫;王宝清3.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五5亚段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J], 于洲;丁振纯;吴东旭;魏柳斌;魏源4.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J], 吴兴宁;吴东旭;丁振纯;于洲;王少依;李维岭5.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 于春勇;贾雨萌;任战利;王起琮;任虎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云岩的成分和结构解析白云岩是一种常见的岩石,它由碳酸钙(CaCO3)主要成分组成。
这种岩石在地壳中广泛分布,其形成过程与沉积和变质作用有关。
白云岩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对于地质学家和科学研究人员来说,了解白云岩的成分和结构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和地质现象非常重要。
白云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的分子式为CaCO3。
这意味着它由一个钙离子(Ca2+)和一个碳酸根离子(CO32-)组成。
在自然界中,白云岩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包括晶体、微晶体和胶结物。
晶体状白云岩通常被称为结晶白云岩,而微晶体白云岩通常称为胶结白云岩。
白云岩的结构是由碳酸钙分子组成的。
在碳酸钙分子中,一个碳原子与三个氧原子形成一个平面的三角形(CO3)离子。
钙离子以正电荷与一个或多个碳酸根离子产生静电吸引力而保持稳定。
当大量的碳酸钙分子结合在一起时,它们形成结晶或微晶体的白云岩。
在自然条件下,白云岩的形成通常与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有关。
沉积作用是指由于风化和搬运作用,碳酸钙沉积物在湖泊、海洋和洞穴等环境中积累而形成的过程。
这些沉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覆盖和压实,逐渐形成白云岩。
另一种形成白云岩的过程是变质作用。
当碳酸钙沉积物被地壳内部的高温和高压作用所影响时,它们会发生化学和结构上的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碳酸钙晶体重新排列,并形成新的结晶白云岩。
白云岩中可能包含其他的矿物和化学物质。
例如,它可能含有石英、云母、长石、铁矿物等。
这些矿物的存在通常与沉积或变质作用过程中的其他地质条件有关。
白云岩的颜色和纹理可以因其成分和形成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晶体状白云岩常常呈白色或浅灰色,并具有均匀的结晶纹理。
微晶体或胶结白云岩则可能呈白色、灰色、黄色或棕色,并且具有不均匀的纹理和孔隙。
有时,在白云岩中还可以看到一些形状独特的构造,如洞穴、柱状结构和层理状结构。
总的来说,理解白云岩的成分和结构对于地质学家和科学研究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它们通过分析白云岩的成分和结构来推断地球历史和地质过程,例如了解地壳运动、地质活动和气候变化等。
塔深1井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塔深1井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一、研究背景
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在石油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物性良好,储层多孔、渗透性好,石油勘探领域对其研究非常重视。
塔深1井位于
寒武系白云岩地区,是一处石油勘探至关重要的区域,对其进行深入的
研究,对该地区的石油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塔深1井中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的特征及其地球化
学特征进行研究,探究该储层的物性特点,分析其成因,为该地区的石
油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
1. 对塔深1井中的白云岩储层进行地质描述,确定储层的岩性、储
层属性等重要参数。
2. 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手段,对储
层的孔隙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
3. 利用氧同位素、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方法,对储层形成的控制因
素进行分析,探究储层形成的成因。
4. 结合地震资料,对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进行分析,探究储层受
构造影响的情况。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塔深1井的白云岩储层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储层的物性特点,成因及其受构造因素的影响情况,为该区域的石油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西沙石岛礁相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环境分析修淳;张道军;翟世奎;刘新宇;曹佳琪;毕东杰;陈奎【摘要】Xisha Islands,characterized by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ypical reef systems,are the key area for ree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By determining the REE contents of 107 dolostone samples selected from Well Xike1 in Shi Island,Xisha Islands,an analysis of RE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rehole reef dolostone was conducted for the diagenetic environment and interrelation between paleo-climatic event and dolostone stratum.Seven layers of dolostone in Well Xike-1 were similar in RE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bundance,PAAS-normalized pattern and element anomaly,indicating a parallel diagenetic environment.Burial compaction and corresponding diagenesis caus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RE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olostone,which could basically reflect the nature of diagenetic environment and dolomitization fluid.Several geochemical indices showed that the emergence of dolomitization in Xisha Islands could be interpreted by a seepage-reflux model under a low-temperature and meta-reducing environment with the action of highsalinity seawater.The high-salinity brine,formed in relatively closed reef-shoal lagoon and infiltrating along the rock pore,resulted in the metasomatic alteration of dolomite for calcite.The distribution of dolostone strata,corresponding to cooling events since the Miocene,was controlled by the eustatic fluctuation caused by the climate change.%西沙群岛是南海生物礁体系发育的典型地区,也是我国生物礁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重点区域.对采自西沙石岛“西科1井”岩心7层共107个白云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含量测试分析,旨在通过分析白云岩层的REE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西沙岛礁白云岩的成岩环境及其与古气候事件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石岛礁相碳酸盐岩中7层白云岩具有相似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含量、配分模式和元素异常等),表明其形成于相近的成岩环境;埋藏压实及其所导致的成岩作用未造成白云岩层中REE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白云岩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反映了白云岩化作用的成岩环境及成岩流体的性质;多种地球化学指标(REE、Sr含量和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西沙岛礁白云岩主要形成于高盐海水作用条件下的低温偏氧化环境,潟湖环境下高盐卤水的渗透回流作用是导致白云岩层形成的主要形式;白云岩的形成在时间上与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冷事件相对应,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升降控制了岛礁白云岩层的分布;由于气候变冷在岛礁周围形成礁滩潟湖,相对封闭的潟湖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气候环境形成高盐度卤水,这种比重较大的高盐卤水沿孔隙下渗,交代蚀变早先形成的方解石类碳酸盐,从而形成了西沙岛礁中的白云岩层.【期刊名称】《海洋通报》【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10页(P151-159,167)【关键词】西沙石岛岛礁;西科1井岩心;白云岩层;稀土元素;成岩环境;古气候变化【作者】修淳;张道军;翟世奎;刘新宇;曹佳琪;毕东杰;陈奎【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山东青岛26603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4;P736.4南海是目前举世瞩目的油气资源远景区,因其地处热带,其内发育了众多的碳酸盐沉积体,成为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目标之一。
剖析白云岩中的微观结构和成分变化白云岩是一种常见的沉积岩,其特点是由碳酸钙主要成分组成,并呈现出白色或浅灰色的颜色。
在地质学和矿物学领域,深入了解白云岩的微观结构和成分变化对于了解岩石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白云岩的微观结构和成分变化进行剖析,从而揭示白云岩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白云岩的微观结构主要由矿物颗粒和孔隙构成。
在白云岩中,最常见的矿物组成是方解石和云母。
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其晶体结构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云母则是由层状硅酸盐矿物组成,具有典型的片状结构。
在白云岩的形成过程中,微观结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流体成分和流体运动等。
这些因素会引起矿物颗粒的结晶、溶解和重新沉积,从而改变白云岩的微观结构。
尤其是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对矿物的晶体形成和有序排列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流体成分和运动也能够作用于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导致白云岩中的微观结构发生演化。
另外,白云岩的成分变化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除了碳酸钙和云母之外,白云岩中还可能含有杂质元素,如硅、铁、镁等,这些杂质元素的含量和类型会对白云岩的性质和用途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硅质白云岩中的含硅量较高,可以作为建材或者酸性土壤改良材料。
而含铁或镁的白云岩则可能具有特殊的染色性能,可以用于装饰或者工艺制品。
白云岩中的微观结构和成分变化不仅与岩石自身的形成和演化有关,还与地质历史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环境条件下,白云岩的形成机制会有所差异,从而导致微观结构和成分的变化。
例如,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是白云岩形成的两个主要过程。
在沉积作用下,白云岩主要是通过水中溶解的碳酸钙沉积形成;而在变质作用下,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重结晶会引起白云岩中矿物颗粒的重新排列和转变。
通过对白云岩中微观结构和成分变化的剖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此外,对白云岩的微观结构和成分进行研究还有利于岩石学、地质学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