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秦淮八艳绝句(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陵秦淮⼋艳马学敏前天 六朝古都秦淮梦,⼀枕烟⾬⽯头城。
⾝为南京⼈,与朋友聊天谈论最多的南京名胜古迹,如秦淮河、明故宫、中⼭陵、明孝陵、梅花⼭、夫⼦庙、总统府、⾬花台、⽞武湖……,当然了,谈论中永远有⼀个话题,那就是秦淮⼋艳。
其实,任何时代都会有“⼤众情⼈”出现。
“秦淮⼋艳”便是明代及清初的⼤众情⼈,如同现在的“⽹红”。
虽然她们⾝在青楼,但个个名声清⽩,诗词绘画,样样精通。
她们之所以被成为“秦淮⼋艳”,不仅仅是她们样貌美丽,才华横溢,也更是她们都有爱国的民族⽓节。
当时从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动乱中,她们中间有七⼈经历了这次动乱,当时很多⾼官贪⽣怕死,卖国求荣,⽽她们却都能表现出崇⾼的民族⽓节,与当时的怕死⿁们形成了鲜明的对⽐。
她们在诗词和绘画⽅⾯都有着很⾼的造诣,她们⼋⼈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书法和绘画作品也创造了不少,只是留存于世的较少。
故宫博物院曾经展出过马湘兰的兰花长卷,⽆锡博物院也曾在南京展出了董⼩宛的蝴蝶图。
这些留下来的作品,也曾让多少⼈为之感叹。
另外马湘兰、柳如是的多幅字画辗转漂流海外,被美国、⽇本等国家收藏。
(秦淮⼋艳部分书法绘画作品附本⽂后)秦淮⼋艳尽管才貌双全,但毕竟是青楼出⾝,尽管卖艺不卖⾝,却依旧⾝份低下。
但她们的⼼却总是向往着那⼀份简单纯真的爱情,向往着简单⽽真挚的友情。
在那个时候来讲,这种情况实现起来难度太⼤了。
所以,她们感情之路,都是坎坷的;她们的命运,也是多⾇的。
秦淮⼋艳有别于历史上的其他美⼈,也许在于她们不像中国历史上其它的美⼈那样,专门是为帝王准备的。
她们⽆需承担红颜祸⽔的罪名,在爱情⽅⾯,她们也享有较别⼈更多的⾃由。
她们有选择的权利,她们可以爱上⼀个普通的男⼈,她们让⼈感到更多⼀些平民化的⼈情味。
外在美可遇,内在美难求,时穷节乃现,只有到了国破家亡的最后关头,才能看出⼀个⼈的节操。
秦淮⼋艳就是⼀⾯镜⼦,通过这⼋位不同凡响的风尘⼥⼦,⼈们看到的是传统⽂化的颓败和男性知识分⼦和官僚的虚伪与装腔作势。
桃花得气美人中……清柳如是七绝30首,看才貌双绝奇女子气节情怀……柳如是,明末清初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辛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浙江嘉兴人。
为“秦淮八艳”之首。
曾与大词人陈子龙相恋,后嫁明朝大才子钱谦益。
柳如是幼即聪慧好学,由于家贫,5岁时就被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志操高洁,举止慷慨,诗词委婉激烈,令人敬慕。
1.西湖八绝句其一(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东韵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思逢。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2.西湖八绝句其二(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齐韵年年红泪染青溪,春水东风折柳齐。
明月乍移新叶冷,啼痕只在子规西。
3.西湖八绝句其三(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灰韵湘弦瑟瑟琐青梅,些是香销风雨嵬。
无数红兰向身泻,谁知多折不能回。
4.西湖八绝句其四(清·柳如是)七言绝句南屏烟月晓沉沉,细雨娇莺泪似深。
犹有温香双蛱蝶。
飞来红粉字同心。
5.西湖八绝句其五(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麻韵亚枝初发可怜花,剪剪青鸾湿路斜。
移得伤心上杨柳,西泠杜宇不曾遮。
6.西湖八绝句其六(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支韵青芜烟掠夜凉时,落尽樱槐暗碧池。
恨杀杨花已如泪,春风春梦又相吹。
7.西湖八绝句其七(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先韵晴湖新水玉生烟,芳草霏霏饳雁钿。
苦忆青陵旧时鸟,桃花啼里不曾还。
8.西湖八绝句其八(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微韵愁看属玉弄花矶,紫燕翻翻湿翠衣。
寂寞春风香不起,残红应化雨丝飞。
9.寒食雨夜十绝句其一(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庚韵玉帘通处暗无声,春草翻为明月情。
记得停桡烟雨里,那人家住莫愁城。
10.寒食雨夜十绝句其二(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阳韵红绡蛱雾事茫茫,不信今宵凤吹长。
留得春风自憔悴,伤心人起异垂杨。
夜游秦淮河发朋友圈句子1. 夜游秦淮河诗句1、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2、秦淮夜泊宋贺铸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赏析:《秦淮夜泊》是五言律诗。
贺铸这首诗色调明丽,人们从“春条”‘新月”“灯火”“朱箔”等意象中可以感受到一股温馨的气息,一种优美的清调。
与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那样迷蒙清冷,因为它和杜牧诗感叹兴亡、讽喻现实的着眼点不同。
3 、七绝·秦淮河锦瑟微澜棹影开,花灯明灭夜徘徊。
一池春水胭脂色,流到前朝梦里来。
注释:在琴声中,小船的桨荡起的微波慢慢散开,花灯忽明忽暗,我在夜里徘徊。
一池的水被灯光映射为红色,慢慢的不惊会想到前朝的那些忧愁的事。
4、《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赏析:此诗选取了山水明月加以拟人化的描写,在低徊感叹中充满了对兴亡变化的无限沉思。
诗中淮水指秦淮河。
5、《泊秦淮》唐杜牧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金陵烟雨中的秦淮河。
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秦淮河畔,六朝烟雨中。
注释:秦淮河,是多年来梦中一道纤柔的身形。
不同于“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的风姿,秦淮河是内敛的,连岸边的水草,也是怯怯地摇曳。
是受了秦淮河畔那些娇柔的女子的影响吧。
古时的气息,在秦淮河的心底,不曾褪色。
古诗中长用秦淮二字来表达对前朝的感慨怀念与借鉴。
2. 晚上逛夜景的说说原发布者:李鹏亚一个人欣赏夜景的说说【篇一:一个人欣赏夜景的说说】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幻想以后可以买一套房子在高层,可以看见有水有桥有过往的车辆欣赏到夜景,一个人傻傻的抱着笔电发呆的地方,那是飘窗。
晚明时代的大众情人——秦淮八艳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大众情人,晚明时代的大众情人就是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都属卖艺不卖身,自小进入“乐籍”,自幼便接受了琴棋书画诗词曲赋的训练,长大后无不色艺双绝,至今仍然保留下来一些她们的书画诗词作品。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妓,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
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秦淮八艳。
柳如是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访秋水阁吊柳如是隐隐河东柳,迎酬尽党人。
序题戊寅草,帐设绛云茵。
殉国艰于死,悬棺矢不臣。
皇皇多列士,侠骨让红唇。
柳如是书法作品一柳如是书法作品二柳如是书法作品三柳如是绘画作品一柳如是绘画作品二柳如是绘画作品三柳如是《雪山探梅图》陈圆圆字畹芬,原姓邢名沅。
中国常州武进人。
曾是姑苏名妓,亦为清人张景祈所评选的秦淮八艳之一,后为明末山海关名将吴三桂妾,最终被李自成手下刘宗敏掳走成为其妻。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
康熙28年,陈圆圆在庵内一病身逝,被葬于商山寺旁。
墓联曰:“尘劫中不昧本来,朗月仍辉性海;迷障里能开觉悟,净莲更邮污泥。
”横匾为“圆光寂照”四字。
访商山寺吊陈圆圆花底哀弦咽,飞泉洗劫尘。
羞蒙声色误,枉诘是非论。
易帜翻流寇,冲冠委贰臣。
圆光归寂照,名节俱沉沦。
清焦秉贞陈圆圆小像立轴设色纸本陆次云在《陈圆圆传》里称赞她说:“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八艳简介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爱情故事的八位才艺名妓。
明末在秦淮一带的八个名妓,有两个版本:顾梅声马湘兰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卞玉京寇白门陈圆圆李香君李贞丽王月寇湄陈圆圆杨宛王微柳如是又称“金陵八艳”。
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
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
她们八人有几个共同点,首先都具有爱国的民族气节;秦淮八艳除马湘兰以外,其他人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
当时好多明朝的贪官贪生怕死,卖国求荣,而和她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淮八艳虽然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节气。
然后呢,她们在诗词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她们八人个个能诗会画,只是大部分已经散失,只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来较多,她们创作勤奋,努力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故宫博物馆曾展出了马湘兰的兰花长卷,无锡博物院也曾在南京展出了董小宛的蝴蝶图;最后一点就是她们对爱情和友谊十分忠诚。
秦淮八艳都是被逼上青楼的。
有谁想过这样的卖笑生涯呢?她们无不想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终生厮守,可她们的从良,总是以爱情和友谊为择偶标准,但是却历经坎坷。
这固然是当时社会妇女的悲剧,也体现了她们自身高尚的品质。
明朝末年,以色貌才气而名冠秦淮河的金陵八艳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时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者何止百千?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命运皆与她们有着重大关系。
美女爱英雄,妓女爱才子。
她们的艳丽不仅令凡俗之人动心,更令许多英雄才子为之神魂颠倒,乃至历史随之改变。
明末的秦淮河一派勾栏瓦肆,歌舞升平,笙歌彻夜的景象。
其中青楼林立,尽是风尘女子的世界,俨然成为明代最为繁华的歌舞地。
许多青楼都收留有父母双亡,孤苦无依的童女。
她们教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舞。
待其长成后便成为青楼中的招牌。
金陵八艳柳如是、李香君、卞玉京、郑妥娘、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董小宛皆是由雏妓养成至秦淮河一“绝色”的。
“秦淮八艳”是哪八艳?导读: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妓,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江两岸,分别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即今中国科举博物馆),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著名的有旧院、珠市。
一、柳如是我认为她应该排在榜首。
柳如是在她二十多岁的时候嫁给了当时东林党魁钱谦益,两人年龄相差三十六岁,于是他俩最著名的莫过于那段对话——柳如是说:“我爱你白的发,黑的肉。
”钱谦益说:“我爱你黑的发,白的肉。
”迁客骚人,表达爱意有时候就是这样遗世独立。
后清军入关,钱谦益做了南明礼部尚书,不日清军兵临城下。
南明失败,柳如是劝钱谦益与之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试了试水,曰:“水太冷,不能下”,羞乎哉羞乎哉!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
后来钱谦益投降去北京,后因黄毓祺案被株连下狱,但在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下得以免祸。
此事之后,钱谦益在柳如是的鼓励下开始组织反清复明的运动,同时柳如是也全力资助和慰劳抗清义军。
1664年(清康熙三年)钱谦益去世后,钱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用缕帛结项自尽。
恶棍们虽被吓走,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
呜呼兮,“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
”二、陈圆圆八艳里面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她了。
明朝末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
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掠走。
正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听闻了此消息,顿时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李自成军开战。
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晚明也因此事,气数尽尽,可叹可叹。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
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三、李香君李香君最著名的是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
崇祯十二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李香君和久已闻名的复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一见钟情。
咏古绝句36首1、易水送人(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过华清宫(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5、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6、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9、越中怀古(唐)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0、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1、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3、瑶池(唐)李商隐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14、金谷园(唐)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15、息夫人(唐)王维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16、过三闾庙(唐)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7、汴河怀古(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8、焚书坑(唐)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销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19、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0、乌江亭(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柳如是诗词导读: 柳如是诗词1、《秦淮八艳题咏》绣阁漾淮水,夭桃灼灼开。
抚琴余韵歇,掩卷尾声回。
溅血嗔权贵,却奁皈草莱。
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
2、《水绘园吊董小宛》水绘青莲碧,隔帘梅影幽。
眉楼訾阉党,桃叶慕清流。
转叹琴台寂,堪怜镜阁休。
偶因尝洗钵,奁艳足千秋。
3、《访秋水阁吊柳如是》隐隐河东柳,迎酬尽党人。
序题戊寅草,帐设绛云茵。
殉国艰于死,悬棺矢不臣。
皇皇多列士,侠骨让红唇。
4、《寻访眉楼遗址吊顾横波》夕照清溪水,秋波脉脉横。
曲萦推第一,墨洒拟全能。
邀寿外味友,义延东蹈僧。
典封虽一品,风骨却崚嶒。
5、《访只陀庵吊卞玉京》锦树纤尘绝,叩门乌鹊惊。
酒垆酣欲醉,弦索冷无声。
不忍经行处,偏教此处行。
惜哉莹玉质,空诵法华经。
6、《金明池·咏寒柳》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7、《江城子·忆梦》梦中本是伤心路。
芙蓉泪,樱桃语。
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
砑红笺,青绫被。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8、《南乡子·落花》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
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
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
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
愿他少识相思路。
9、《杨白花》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
10、《杨花》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柳如是本姓杨,名影怜,改姓柳,名隐。
后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浙江嘉兴人,幼年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
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柳如是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
柳如是与董小宛也是一对好姐妹。
为何她会是“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
柳如是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明覆灭,清入关后,钱谦益一直从事抗击清军的事业,柳如是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
柳如是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
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去世。
钱谦益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如是为了保护钱谦益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
恶棍们虽被吓走,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
享年四十六岁。
柳如是死后葬于虞山佛水山庄。
是年其女年17岁,已嫁给无锡赵玉森编修之子。
柳如是墓址位于常熟虞山锦峰拂水岩下花园浜,钱谦益牧斋墓西边,墓碑刻有"河东君之墓"五字。
自康熙三年归葬,清嘉庆时常熟知县陈文述曾经重修墓墩。
于抗战初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两遭盗掘,至今已三百三十多年,今保存完好。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
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
她的诗词出众,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烟⽔竞其风华梅柳滋其妍翠——明清秦淮画舫唱曲情形述略按:昨⽇⽂章因复制粗⼼,第⼀部分起⾸脱落数句,今⽇补发并致歉意。
摘要:明清秦淮画舫唱曲的历史源远流长。
⼥妓唱曲,内容上有雅俗之分,对象和场合也有讲究。
对秦淮画舫唱曲情形的细致讨论,有助于深化、丰富南京地⽅⽂化和明清民歌史、⽂化史的研究。
关键词:秦淮;画舫;唱曲戊戌仲春,有电视媒体做“秦淮⼋艳”专题纪录⽚,主事者询其时“⼋艳”群体唱曲事,因有此章。
李⽃《扬州画舫录》备载“扬州郡城之地”“上之贤⼠⼤夫流风余韵,下之琐细猥亵之事,诙谐俚俗之谈”,⽽仍以“画舫录”名之,踵武者有《秦淮画舫录》《画舫馀谭》《吴门画舫录》等。
吴⼈汪度为《秦淮画舫录》作序,云各类⼈物零星整⽐,次第编排,棒喝⼀声,书成三叹,“然则命⽈秦淮之画舫,实即觉岸之慈航乎”。
私意“觉岸慈航”四字,可堪玩味,此处即循其例,以画舫替“青楼”“⼥闾”“娼寮”,⾮特指船妓云云。
江南佳丽地,久闻弦歌声——画舫唱曲源流长秦淮画舫唱曲有着⾃⼰的历史渊源。
永明⼋年(409),谢朓从随王刘诞赴荆州途中奉王命写《⿎吹曲》⼗⾸,《⼊朝曲》是其中之⼀,起⾸四句云:江南佳丽地,⾦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迢递起朱楼。
“佳丽”“朱楼”云云,是当时“帝王洲”情景的实写。
既有“佳丽”“朱楼”,就少不了曼妙的歌舞。
⾦陵有歌的记载也很早,王献之(344—386)《桃叶歌》就很著名。
“桃叶歌”是东晋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中的⼀个曲调,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桃叶歌》解题引《古今乐录》说:《桃叶歌》者,晋王⼦敬所作也。
桃叶,⼦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
《隋书·五⾏志》记其事,⽈陈时江南盛歌王献之《桃叶》诗,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楫。
但渡⽆所苦,我⾃迎接汝”。
“江南盛歌”,是说其时已经有群唱“流⾏歌曲”的景况。
晚唐杜牧《泊秦淮》出,则进⼀步强化了这种印记,“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024高三二模现代文二汇编【24二模徐汇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6分)绝响杜卫东①画舫行至湖中。
水面,清波荡漾;舱内,酒断肠愁。
②此刻,站在你身旁的是一位头戴乌纱、身着锦袍的黑脸汉子:钱谦益,你的夫君,南明政权礼部尚书。
崇祯皇帝于煤山自尽前,下诏宣他进京任礼部侍郎,刚要启程,城破。
崇祯击鼓呼唤百官,竟无一人至。
③你双手持杯,走到船头,深情望着丈夫,话未出口泪已流:“尚书公,金陵城破已无悬念。
既然公无一兵一卒可供驱使,后事就无需再议。
今日,公死殉国,我死殉公,取义而保全大节,如是所愿!”④钱谦益不敢与你对视,目光投向水面:“如是,水冷……”水冷,如寒霜骤降,瞬间将你冰冻。
⑤柳如是,人如名字般妩媚,“秦淮八艳”之首。
你曾飞蛾扑火般找到他,他的见识如箭穿云,他的才华如花绽放。
谁承想,你仰慕的男神瞬间如泥塑般坍塌。
⑥你一声冷笑,默默将杯中酒洒入湖中。
一抬手,将空杯掷于脚下,在钱谦益和丫鬟的惊叫中,纵身一跃,跳向湖中……⑦你的生命是一场放逐。
十岁的你因家贫路绝被卖入青楼。
所幸,接住你的是江南名妓徐佛,她教你弹琴,听高山之音;与你读诗,赴李杜之约,并主动为你脱籍赎身。
从此,你寄身于松江,乘画舫、逐长川,半部《诗经》引火,三卷《汉书》烹茶,来往于名士之间,唱和在雅士宴中。
⑧你无视传统礼俗,脱籍后一直为自己留心佳婿。
你不在乎年龄和相貌,只看对方的才识与学养,憧憬着有一佳木能让自己筑巢而鸣。
崇祯十四年的一天,你青巾束发,淡妆素容,着一袭书生布袍,主动去拜访江南名士钱谦益。
后堂读书的钱谦益读到“晚生柳儒士叩拜钱学士”的名帖,寻你至泊舟的湖畔,拱手施礼。
从此,你是他的彼岸,他是你的归舟。
⑨那日,你被钱谦益救起,心如枯槁。
⑩细雨蒙蒙中,丈夫锦衣纱帽,率南明一众亡国之臣开城乞降,匍匐在地的丑态让你无地自容。
当他顾影惭形,前往京城效命新朝时,你甚至不愿望一眼他的背影。
⑪后来,你原谅了他——人的纯洁,不是一尘不染,而是洞穿世事后的从容。
1.《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7.《观书有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浣溪沙》(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9.《山中杂诗》(南朝)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0.《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1.《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2.《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4.《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5.《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6.《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秦淮八艳人物介绍1、柳如是[清] 秦淮八艳,中国古代十大名妓,中国古代十大才女(1618~1664)•明末清初名妓,生于1618年,本名杨爱,一说杨朝,杨影怜。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
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
她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五十年,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详细]2、陈圆圆[清] 秦淮八艳,中国古代十大名妓,中国古代十大美女(1623~1695)•陈圆圆(1623-1695),原名邢沅,别名圆圆、畹芳,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
陈圆圆母亲早亡,育于姨夫家,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
江阴贡修龄之子贡若甫曾以重金赎陈圆圆为妾,但为正妻不容;后与冒襄有过一段情缘,后又不幸为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辗转多人后成为吴三桂的爱妾。
陈圆圆日渐失宠,遂辞宫入道,于1695年逝世。
人物生平年少丧母陈圆圆出身于货郎之家,母亲早亡,育于姨夫家,从姨父的姓“陈……[详细]3、董小宛 [明] 秦淮八艳,中国古代十大名妓,古代十大名厨(1624~1651)•董小宛,明末“秦淮八艳”(亦称“金陵八绝”)之一。
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
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
崇祯十五年春,小宛从黄山归来,母亲去世,自己又受田弘遇抢夺佳丽的惊吓,患了重病,闭门不出。
辟疆到时小宛已奄奄一息。
小宛支撑着起身,牵着他的手说:“我十八天来昏沉沉如在梦中。
今天一见到君,便觉神怡气旺。
”她吩咐家人具办酒菜,与辟疆在床前对饮。
董小宛,本名董白(1624-1……[详细]4、李香君 [明] 秦淮八艳,中国古代十大名妓(1624~?)•又名李香,为秣陵教坊名妓。
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
咏秦淮八艳绝句(汇编)
文 / 王淼琛
秦淮八艳,又称“金陵八艳”,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爱情故事的八位才艺名妓。
她们是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
七绝·总兵欲壑在江山
——陈圆圆
冲冠一怒为红颜,一曲圆圆万口传。
明季清初纷逐鹿,总兵欲壑在江山!
注:
(1)清·吴伟业《圆圆曲》有“冲冠一怒为红颜”句。
(2)吴三桂,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
七绝·横眉血溅桃花扇
——李香君
横眉血溅桃花扇,弱女凛然冰玉贞。
名士彬彬藏媚骨,香魂岂恤意中人!
七绝·男装儒服结清流
——柳如是
才气秦淮占上游,男装儒服结清流,
可怜夫子水嫌冷,蒙垢终留后日羞。
注:
(1)柳如是才气过人,称秦淮八艳之首。
(2)明崇祯五年壬申(公元1632年)柳如是流落松江,自号“影怜”,表浊世自怜意。
在松江常着儒服男装,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纵谈时势、和诗唱歌。
(3)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缡,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传为一时佳话。
明亡,柳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
柳“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硬托住了。
钱降清后遭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
钱氏家族乘机逼索柳如是,柳投缳自尽,得年仅四十又六。
七绝·相望嘤鸣难比翼
——马湘兰
兰心蕙质秦淮女,苦恋书生三十年。
相望嘤鸣难比翼,依然斜雨又风寒。
注:
(1)马湘兰生长于南京,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常挥金以济少年。
她的居处为秦淮胜处,慕名求访者甚多,与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谊甚笃,她给王稚登的书信收藏在《历代名媛书简》中。
在王稚登70大寿时,马氏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前往苏州置酒祝寿,“宴饮累月,歌舞达旦”,归后一病不起,最后强撑沐浴以礼佛端坐而逝,年57岁。
(2)王稚登曾向马湘兰求画,湘兰点头应允,当即挥手为他画了一幅她最拿手的一叶兰。
这种一叶兰图,是马湘兰独创的一种画兰法,仅以一抹斜叶,托着一朵兰花,最能体现出兰花清幽空灵的气韵来。
画上还题了一首七言绝句:一叶幽兰一箭花,孤单谁惜在天涯?
自从写入银笺里,不怕风寒雨又斜。
诗中描写了兰花的幽寂无依,其实是马湘兰在倾诉自己的心曲,并以试探的口吻,隐约表达了以身相许的心意。
七绝·诗意韶华厌浊尘
——董小宛
诗意韶华厌浊尘,幽林远壑悦清音。
生于乱世逢知己,堪慰夭殃似玉人。
注:
(1)董小宛性好清静,每到幽林远壑,就眷恋不舍,因厌弃喧闹奢靡,独居苏州半塘达六年之久。
(2)董小宛与冒辟疆恋爱,嫁入冒门,与冒家上下相处极其和谐。
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
她特别善于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
(3)清兵入关南下,冒家险遭涂毒,董小宛随夫一路南逃,身体十分虚弱,加上照顾辟疆连续几场大病,顷刻间垮了下来。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在冒辟疆痛彻心扉的哀哭声中,小宛去世,年仅28岁。
临终之时,她手中紧握着冒辟疆镌有“比翼”、“连理”四字的那对金钏。
七绝·风流女侠虽潇洒
——寇白门
静美清纯婚恋乖,短衣匹马返秦淮。
风流女侠虽潇洒,迟暮美人终可哀。
注:
(1)崇祯十五年(1642年),17岁的寇白门嫁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
朱国弼实际上是一个圆滑狡黠的官僚,数月后就将白门丢一边,依旧走马于章台柳巷之间。
1645年清军南下。
朱国弼降清入京,被清廷软禁。
朱欲将连寇白门在内的歌姬婢女一起卖掉,白门对朱云:“若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
”朱思忖后遂答允,寇白门短衣匹马带着婢女斗儿归返金陵。
寇氏在旧院姊妹帮助下筹集了2万银子将朱国弼赎释。
这时朱氏想重圆好梦,但被寇氏拒绝,她说:“当年你用银子赎我脱籍,如今我也用银子将你赎回”当可了结。
(2)寇白门返金陵,人称之女侠,她“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幕,嗟红豆之飘零”。
最后流落乐籍病死。
七绝·秦淮八艳独奢华
——顾横波
识尽飘零恋小家,秦淮八艳独奢华。
称臣俯首男儿事,一品夫人俏晚霞。
注:秦淮八艳中,顾横波是地位最显赫的一位。
崇祯十四年顾横波嫁龚鼎孳。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下京城,龚鼎孳与顾横波阖门投井,未死,被俘虏,受拷掠,接受直指使之职。
五月降清,仕途亨通,后来做到了礼部尚书,顾横波也堂而皇之接受诰命,封为“一品夫人”。
龚鼎孳在京城经常陪伴顾横波,遍游名胜古迹。
一天,龚鼎孳为顾横波画了一幅春风满面的小像。
顾横波在上面
题了一首诗:“识尽飘零苦,而今始得家;灯蕊知妾喜,转看两头花。
”这首诗真切表露了她此时的心境。
在政局风云变幻之中,龚鼎孳随波逐流,听天由命,谁坐天下,他都俯首称臣,仕途一直亨通。
顾横波曾劝丈夫以死殉国,可龚鼎孳舍不得自己的前途和美满的家庭,她也就不多做干涉,小家庭的日子始终安安稳稳。
康熙三年时,他们都已是年近百岁的人了,可兴致不减当年,盛夏时相携出游杭州,月夜泛舟西湖之上,卿卿我我,还胜似新婚夫妇。
七绝·应知一切只随缘
——卞玉京
浮萍聚散几缠绵,乏力东风花暗残。
绣佛长斋严戒律,应知一切只随缘?
注:卞玉京芳心所系是儒林中名重一时的吴梅村。
崇祯十四年,在一次交谈酒酣时,卞玉京热情向吴梅村抛出了爱情的彩球。
然而,梅村却没有勇气承接,只能“长叹凝睇”,“固若弗解者”。
应当说,这一无言的结局并非出于梅村的轻慢,实由其“生平规言矩行,尺寸无所逾越”的性情使然。
明灭亡后,吴梅村长期躲避战乱,无法与卞玉京再相见。
顺治七年(1650年)秋,吴梅村在钱钱谦益的撮合下,约与卞玉京见面,但卞玉京姗姗而来,随即又托辞称旧疾骤发,请以异日造访。
面对咫尺天涯、同样也有着难言之痛的卞玉京,吴梅村黯然神伤,挥笔写下了四首著名的《琴河感旧》诗篇。
直到三个月后,一叶扁舟载着这对天涯沦落之人,前往他们初识之地横塘重聚。
卞玉京一身道装,为梅村鼓琴,娓娓诉说南都崩溃之后明季贵族少女和秦淮佳丽们的悲惨遭遇。
经历了这场“美的毁灭”的悲剧,镜花水月已经淡出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吴梅村长诗《听女道人卞玉京弹琴歌》中更多的是流淌着他们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自此,两人各自星散,再未谋面。
两年后,清廷强行征召,吴梅村被迫就仕;而卞玉京历两度婚姻之后,长斋绣佛,刺舌血书《法华经》,又十余年之后凄然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