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绝之董小宛是什么人物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人物联】系列展播NO.8——董小宛【人物联】系列展播NO.8——董小宛作者:三少爷的微笑【编者按】为历史人物题联,古来有之,但同时为上百名历史人物题联的,并不多见。
来自福建龙岩的知名联家三少爷的微笑(真名:罗增富),近二十年来潜心研究对联并笔耕不辍,创作出了大量的对联作品,其中一组题历史人物联,清新脱俗,栩栩如生;在创作手法上,除了自撰外,还使用了集句,让人耳目一新。
联都网站微信公众号特选录了一组,欢迎各位联友批评指正。
董小宛剧照【人物简介】董小宛(1623年-1651年),名白,字青莲,南直隶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
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
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1、题董小宛落花风雨低红袖;寄酒诗词解玉人。
2、题董小宛一灯一雨一春夜;小字小眉小海棠。
3、题董小宛莺花不管人间事;儿女且濯万里尘。
4、题董小宛眉间一二温柔字;梦里六七旖旎花。
5、题董小宛前身许是六朝客;今日暂为一朵花。
6、题董小宛历历风尘归酒里;期期花片落窗前。
7、题董小宛古砚轻研风雨墨;红花小访女儿窗。
8、题董小宛灯下美人填小字;花间红蝶枕东风。
9、题董小宛楼外芭蕉听绿雨;镜中儿女惜红衣。
10、题董小宛空花落落诗经页;细雨斜斜儿女肩。
11、题董小宛三千小字花梅味;四五薛笺儿女心。
12、题董小宛乌蓬小小摇秋月;红袖香香检旧词。
13、题董小宛媚发轻垂十五月;香衫软著六朝春。
14、题董小宛白云归小筑,青蚨绿蚁相惜,自信春花分玉露;流水话平生,红袖弯眉不忘,可于沧海定风波。
15、题董小宛试解红尘,轻惜红衣,道一声风雨温柔,第六桥头油纸伞;偶思旧燕,又飞新燕,忆几瓣花泥新浅,初三日里女儿腰。
秦淮⼋艳都是哪⼋位?她们各⾃都有怎样传奇的故事?秦淮⼋艳是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的⼋位名妓,分别是: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门、卞⽟京、李⾹君、董⼩宛。
我见青⼭多妩媚,料青⼭见我应如是——柳如是柳如是算得上是传奇⼥⼦,妙龄时被卖⼊风尘,颇有才⽓,著有《湖上草》《尺牍》等佳篇妙⽂,在⼠林中亦有才名。
柳如是与陈⼦龙互有情愫,可惜的是陈⼦龙丧命于抗清起义。
后来辗转嫁给了东林党⼈钱谦益,东林党祸国之名到今⽇仍有朗朗余⾳,南京城破时,柳如是劝钱谦益投湖殉国,⽆奈钱谦益畏死降清。
⼀品诰命夫⼈——顾横波顾横波是秦淮⼋艳⾥⾝份最显赫的名妓,曾受封“⼀品诰命夫⼈”,⼈称横波夫⼈,更有“南曲第⼀”的美誉,颇受风流名⼠的青睐。
据说顾横波曾与⼀位读书⼈私定终⾝,这位读书⼈最后因顾横波变⼼嫁给明朝官员龚⿍孳⽽以死殉情。
濯濯如春柳早莺——马湘兰马湘兰是多才,善画⼯诗词,⼈称“四娘”,因擅画兰⽵,故有“湘兰”美称。
马湘兰与江南才⼦王稚登相交甚深,在王稚登70⼤寿时,更是云集歌姬数⼗⼈前往苏州为他祝寿,“宴饮累⽉,歌舞达旦”,后来回到南京后便卧病不起,最终⾹消⽟殒。
倾国软⽟——陈圆圆陈圆圆的传说更有意思,⽐如⾦庸笔下的陈圆圆,先是被崇祯皇帝掳⼊皇宫,后来李⾃成攻破北京⼜将陈圆圆占为⼰有,再后来李⾃成兵败⼜被吴三桂霸占,上演了⼀场似乎是因陈圆圆美⾊⽽亡国的悲情故事,当然悲的是陈圆圆。
后来吴三桂另觅新欢,陈圆圆受到冷落,渐渐对吴三桂死⼼,最终削发为尼。
风姿绰约寇⼥侠——寇⽩门寇⽩门⼜名寇湄,出⾝世娼之家,有“风姿绰约,容貌冶艳”和“今⽇秦淮总相值”的美誉。
寇⽩门曾被明朝保国公朱国弼蒙骗,嫁作⼩妾,后来⼜被抛弃,最后流落病死。
酒垆寻卞赛——卞⽟京卞⽟京名赛,⾃号“⽟京道⼈”,出⾝官宦⼈家,⽗亲死后沦落为歌姬,尤善⼯画。
卞⽟京曾与吴梅村结缘,不过吴梅村因惧国舅权势,不敢娶她,吴梅村后来也郁郁⽽终。
卞⽟京⼀⽣孤苦,流离失所。
中国历史故事-“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简介董小宛是怎么死的?董小宛是明末清初,明清交替之际,闻名金陵的名妓,与顾横波、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等七人并称为“秦淮八艳”亦有“金陵八艳”之称。
明末清初,国家动乱,英雄美人层出不穷。
“秦淮八艳”在那一段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她们每一个都才情无双,才艳双绝,受诸多文人雅士追捧。
“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原名白,字字宛君,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后因家道中落,为给母亲治病堕入风尘。
她才情无双,精通诗词女红,琴棋书画,受名士追捧。
在乱世洪流、风尘烟火中,董小宛一直洁身自好,后与当时著名的抗清志士冒辟疆相恋,于战乱中嫁与冒辟疆为妾。
从良后,一心一意为冒辟疆操持家业,完成了从一代名妓到贤妾的转变。
名士风流,名妓惊艳,董小宛与冒辟疆两人的结合,算是一桩佳事。
虽然在这段爱情中,冒辟疆居高临下,董小宛一直都是处于下位,但董小宛能嫁给自己倾心之人,也是幸事。
“秦淮八艳”的名声不止在当时流传颇广,她们的故事就算是现在也一直为人称道。
人们不仅好奇她们的爱情,同时也她们最后的结局。
而其中董小宛的人生结局,更是有多种说法,让人争论不休。
第一种说法,董小宛是病死的。
董小宛嫁给冒辟疆之后,一直安分守己。
后来清军入侵,董小宛随冒辟疆一路避祸。
等辗转回到冒家的时候,发现已经家产尽失,要不是董小宛精打细算,过日子都成问题。
后来冒辟疆几次身患重病,都是董小宛费心费力照顾,甚至在病中的时候,董小宛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
所以后来冒辟疆身子康健以后,素来体弱的董小宛身体越来越差,最终在她十八岁的时候,受病痛折磨而亡。
第二种说法,董小宛被掳劫进宫中,殉节而死。
董小宛与冒辟疆躲避清军的时候,与冒辟疆在战乱中走失,后来因为名声太大,加之洪承畴在顺治帝身边教唆,被清军掳劫入京。
被关在紫禁城的董小宛想要自尽而亡,听说冒辟疆来到北京之后,辗转与其相见,告诫其千万不要降清,随后在冒辟疆走后,撞柱而死。
秦淮八艳1.李香,人称李香君。
活动区域:南京秦淮旧院。
气质才艺:身材短小,冰清玉洁,知书析理,调笑无双,善辨别士大夫忠奸贤愚,人称“香扇坠”。
交游名士:张溥,字天如,复社盟主。
夏允彝,字彝仲,几社盟主。
杨文聪。
侯方域,字朝宗,复社名士,与李香关系甚为亲密,他俩故事,孔尚任戏剧《桃花扇》中有详细描绘。
最后归宿:明亡后,不知所终。
2.李贞丽,李香的假母,字淡如。
活动区域:南京秦淮旧院。
气质才艺:工书画,有豪侠之气,曾一夜在赌场将千金输尽。
交游名士:陈贞慧,字定生,复社四公子之一。
最后归宿:不知所终。
3.王月,字微波。
活动区域:南京珠市。
气质才艺:巧于修饰化妆,修身婷婷玉立,明眸皓齿,妖冶异常,名动公卿,曾被公认为花榜状元。
交游名士:孙临。
蔡如衡,字香君,官至安庐兵备道。
张岱。
最后归宿:开始为蔡如衡所娶,后张献忠攻破庐州,将其俘获,定为压寨夫人。
一天,因一事触怒张献忠,被张砍头处死。
4.寇湄,字白门。
活动区域:南京珠市。
气质才艺:娟娟静美,跌宕风流,既能度曲,又善画兰。
略知诗词韵律,天姿聪颖,但后天不肯努力。
交游名士:钱谦益。
杨州某孝廉。
吴伟业。
最后归宿:开始被保国公买进公府,后来被人赎身来到金陵,老病而死。
5.陈圆圆,字畹芬,名沅。
活动区域:主要游冶于吴郡等地。
气质才艺:芳心丽质,淡秀天然。
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18岁时,初登梨园,每一登场,花明雪艳,独冠群芳,观者无不消魂。
交游名士:冒襄。
吴伟业。
最后归宿:开始为达官贵戚田畹独占,明亡后,被明重臣刘宗敏所得,后来依从吴三桂,晚年剃度为女道士。
6.杨宛,字宛叔。
活动区域:金陵歌妓。
气质才艺:能诗善词,书法上尤工行楷,能以瘦硬中逞现姿媚。
交游名士:茅元仪,字止生,此人有匡世之志,诗文才气横溢,随明将孙承宗在东北三省为国尽忠,终因得罪权臣,失意纵酒而死。
最后归宿:初始归茅元仪所有,后从贵族外戚田弘遇。
守城为清兵所破后出逃,被强盗所杀。
董小宛,明末名妓,才貌厨艺一样出众,特别是她制作的各种糖食糕点及腐乳、腌咸菜、桃膏、瓜膏等颇有造诣,闻名遐迩。
尤其她对丈夫的忠贞爱情和敢于同权贵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被人称颂,为纪念她,把她制作的糖称为“董糖”。
董小宛,本名董白(1624—1651),字小宛,号青莲,明末“秦淮八艳”(亦称“金陵八绝”)之一。
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李白,号青莲居士)。
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又称“针神曲圣”,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曾“自西湖远游于黄山白岳之间”。
董小宛不但厨艺出众,棋琴书画样样精通,其代表诗作《绿窗偶成》:“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
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
一直流传至今。
董小宛与丈夫冒辟疆的各种经历,在许多书刊上已有详尽的说明。
小宛娇媚动人,才艺双绝,并醉心于山水,柔情涌动。
冒辟疆年少气盛,顾盼自雄,主持清仪,矫激抗俗,并胸有报国之志,二人一见钟情,演绎了一场浪漫而凄美的爱情故事。
小宛虽温柔似水,与婆家人及其和谐的相处,但个性光彩率真,向往自由,寻觅真情,不畏权贵。
她的书画才艺更非同一般,经常挥毫泼墨,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
早期曾醉心于钟繇的字画,着意临摹,后来觉得钟繇的字体偏瘦,特别是看到他的《戎铭表》中将她推崇的关羽称为贼将,便愤而弃钟贴改学他体,其性格可见一斑。
小宛天性淡泊,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上都处处清净淡如,特别是她制作的各种饮料、点心、腌菜、肉食、鱼鲜,样样精美绝伦,小巧玲珑,富于情致,脍炙人口。
解酒饮料,本是小宛针对丈夫冒辟疆而制的。
她采渍各种初放的有色有香的花蕊,将花汁渗融到香露中,制出几十种不同的花露汁饮品,入口透全身,奇香四溢,消渴解酲。
尤其她用本无香味的海棠制作的秋海棠露,是露凝香发,鲜洁可口,为中国古代饮料中的极品。
腌腊制品,是小宛的拿手好戏。
小宛擅长腌制各种菜品,她制作的咸菜如黄蜡般的油亮,翡翠般的鲜绿;各种野菜大凡一经她手,便有一种异香绝味。
董小宛与董鄂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很多人以为董小宛和顺治帝的董鄂妃是同一人,而且野史更言之凿凿地这样描绘道:董小宛是秦淮名妓,她的色艺双绝,最后连顺治皇帝都听说了,于是把她抢入皇宫,称为董鄂妃。
但这时的董小宛已是才子冒辟疆的夫人了,于是宁死不从,并且以死抗争。
孝庄皇太后怕伤及皇帝儿子,而且由于祖训“汉女不得入宫”,便将董小宛缢死,顺治心灰意冷之下,便出家为僧。
因此,顺治的孝陵里是没有棺椁的。
这种传说广泛流传,许多小说、影视作品中都可见它的痕迹。
看得多了,许多人也就认为董小宛就是董鄂妃,而顺治皇帝正是为了她才不做皇帝的。
其实董小宛与董鄂妃,是不同的女子。
董小宛名董白,除了“小宛”,她还有一个号“青莲”。
她和陈圆圆、柳如是、李香君、顾眉、朱无瑕、赵令燕、马湘兰等等,都是明末举世艳称的名妓。
她出生在明天启四年(1624年),到崇桢十七年(1644年)明思宗朱由检自尽时,作为早已艳名远播的美女,她已经二十岁了;而此时的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他的年纪最多也超不过七岁(因为直到七、八年之后,十四岁的小皇帝才够年龄册立他的第一位皇后)。
在那个早婚的年代,十六年即为一代人,尚不谙世事的七岁小皇帝怎么可能爱上一个“阿姨辈”的女人呢?真正的董小宛在崇祯末年便从良了,当时她十九岁。
她的丈夫冒辟疆,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一起,被共称免费范文网免费范文网为明末的“江南四公子”。
是江苏如皋人氏,名襄,号巢民。
明朝灭亡之后,他便隐居乡里,终生不仕。
才色双绝的名妓,嫁给颇具民族气节的名流公子,这段姻缘还是十分般配的。
但是董小宛一生也没有成为“冒夫人”。
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的丈夫冒辟疆没有足够大的官爵(明清制度,只有朝廷一二品大员的正式妻子才能称为“夫人”,享受诰命),更主要的原因是:她只是冒辟疆的妾室。
然而她对冒辟疆的感情非常深厚,对正妻冒太太也充满感激之情。
因为她出身娼家,身份低下;在当时的法规中,即使是做妾,也要是“平民良家”的女子才有资格。
董小宛的简介资料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董小宛简介,希望对你有用!董小宛的简介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本名董白,字小宛,号青莲,明末“秦淮八艳”之一。
董小宛十三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母亲去世后债务缠身,最终流落风尘。
董小宛与冒辟疆相爱后,赎身嫁冒为妾,然而好景不长,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入关,二人一路难逃,相互扶持。
顺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安详离世。
董小宛的生平大家闺秀董小宛出生于苏州城内“董家绣庄”,“董家绣庄”是苏州小有名气的一家苏绣绣庄,因活计做得精细,所以生意一直兴隆。
董家是苏绣世家,到这一代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别看刺绣属于工艺制造行业,可十分接近于绘画艺术,所以董家还颇有几分书香气息。
女主人白氏是一个老秀才的独生女儿,老秀才平生不得志,只好把满腹经纶传给了女儿。
白氏为董家生了个千金,为寄夫妻融洽之情,取名白,号青莲,小闺女不但模样儿俊秀,脑子还十分灵慧,父母视如至宝,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一心想调教出一个才德具全的姑娘。
家道中落这本是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董白十三岁那年,父亲在暑天患上了暴痢,药不凑效,不久便撒手人寰。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将董白母女打击得心神憔悴,料理完丈夫的后事,白氏不愿在城中的旧宅中继续住下去,睹物思人,倍感悲伤;于是花了一笔钱,在半塘河滨筑下了幽室,带着女儿隐居其中,过一种与世相隔的恬淡生活,绣庄的事则全委托伙计去掌管。
两年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淡淡流走了,此时已是明朝末年。
朝廷腐败,枭雄四起,天下陷入战乱之中。
到了崇祯九年,乱象已迫近苏州,人们不由得惶惶不安,白氏也打算关闭绣庄的生意,收回资金以备随时逃难。
谁知绣庄伙计一算帐,不但没有银两剩余,反而在外面欠下了上千两银子的帐。
分明是伙计从中捣鬼,白氏又无法把握,又气又急,终于病倒在床。
中国古代名女传奇故事--董小苑董小宛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号青莲,金陵人(今江苏南京),歌妓,“秦淮八艳”之一,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
1639年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
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另有认为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额妃实为一人,并导致了顺治出家,不过,此系误传,顺治皇帝生于1638年,董小宛长他14岁,董小宛去世时顺治皇帝仅13岁,况且董小宛从未去过北方。
董小宛的诗>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
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董小宛小传董小宛,本名董白(1624-1651),字小宛,一字青莲,明末“秦淮八艳”(亦称“金陵八绝”)之一。
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
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又称“针神曲圣”,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曾“自西湖远游于黄山白岳之间”。
清代诗人、画家吴伟业题董白小像诗,对他游历黄山作了描述:“钿毂春浇斗画裙,卷帘都道不如君。
白门移得丝丝柳,黄海归来步步云。
”性好清静,每到幽林远壑,就眷恋不舍,因厌弃喧闹奢靡,独居苏州半塘达六年之久。
小宛醉心于山水之间,。
在旖旎风光的衬托下,她也容易涌动柔情,而真心真意地给人以娇媚之笑。
因此,她三番五次地受人之邀,游太湖、登黄山、泛舟西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
就在董小宛离开秦淮河不久,却有一公子慕名到秦淮河去寻访她,那位公子就是冒辟疆。
冒襄,字辟疆,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三月十五日。
明清时期,如皋城里的冒氏家族人才辈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也是一个文化世家。
当时的明王朝已成溃乱之势,东北在清兵的铁蹄之下,川陕湖广是“流寇”驰骋的战场,而江浙一带的士大夫依然过着宴安鸩毒、骄奢淫逸的生活。
秦淮河畔,妓家所居的河房开宴沿宾,樽酒不空,歌姬的翡翠鸳鸯与书生的乌巾紫裘相交错,文采风流,盛于一时。
辟疆也沾染了一般豪贵子弟的浪漫风习。
一方面,他年少气盛,顾盼自雄,主持清议,矫激抗俗,喜谈经世大务,怀抱着报效国家的壮志;另一方面,又留恋青溪白石之胜,名姬骏马之游,过着脑满肠肥的公子哥儿的生活。
秦淮八绝之董小宛是什么人物
秦淮八绝之董小宛是谁?董小宛为明末“秦淮八艳”之一。
生于明代天启年间,享年二十八岁。
下面是为你搜集生于明代天启年间,享年二十八岁。
,希望对你有帮助!
董小宛的原名是董白,是分别取自父母的姓氏,是其父母恩爱的表现,小宛只是她的字而已。
董小宛在明朝末期的时候出生的,她家在当地也算是个有地位的家族了。
家里是做苏绣生意的,生活环境比较富裕。
因为董小宛是家中的独女,所以父母把所有的爱都放在了她身上。
可惜好景不长,董小宛十三岁的时候,其父因为患病去世了。
留下了她们母女二人和家业,但母女二人毕竟都是妇道人家,在生意方面没有什么主意,所有她们把绣庄的生意都交给了下人打理。
而她们自己则是在外买了一座房子居住。
两年后,董家的绣庄因为下人私吞最终破产了,董小宛和董母的生活也变得拮据起来了。
而这时董母也因此家中生意的事情病倒了。
才十五岁的董小宛无奈之下只能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一向高傲的董小宛先是去画舫谋生,之后还到妓院去陪客人,但不论怎样,她都保持着自己的初心。
而这一切都只为了生病的母亲。
后来在因缘巧合下,董小宛结识了才子冒辟疆,二人在几次相处下定下了盟约。
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冒辟疆帮董小宛赎了身,并且
成了亲。
之后二人就过上了相濡以沫的生活。
董小宛的丈夫是谁董小宛的丈夫名冒襄,字辟疆,后人长称为冒辟疆。
冒辟疆为南通如皋人,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比董小宛大十三岁。
冒辟疆是明朝人士,还发起了反清复明的运动,最后也以失败告终。
冒辟疆不仅是爱国人士,也是位伟大的文学家,他开创了国语体文字的先河。
后来,当人们一提到冒辟疆的时候,也会联想到董小宛,以及他们美丽缠绵故事。
冒辟疆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饱读诗书,冒辟疆在十二岁的时候便已发表诗歌,有很高的才气。
冒辟疆想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他屡屡碰壁。
冒辟疆在十六岁的时候便参加乡试,到他三十一岁的时候已经参加过了六次乡试,但是每次都未中举。
冒辟疆至仕途上的信心备受打击,后来冒辟疆和自己同有遭遇的侯朝宗等人参加复试,并大胆揭露政治上的弊端,他们的做法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应。
除此之外,冒辟疆很有才情。
他擅长写词作诗,并且留下了相当一部分的作品。
比如《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等等,深受后人的追捧。
明朝末年,政局动荡,冒辟疆和家人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当时,有人劝说冒辟疆让他投靠清兵,为其效力,但是冒辟疆自有原则,坚决表明一仆不侍二主。
董小宛作品董小宛是位美丽温婉的江南女子。
董小宛,号青莲。
是苏州人士,生于明末天启四年,后因秦淮八艳之一、十大名妓之一
等头衔,而被人熟知。
董小宛出生在苏州一个苏绣世家,父亲承接祖上的苏绣生意,并加之经营有方,董家的生意一直很好,而董小宛也衣食无忧。
董小宛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所以,自小双亲便让她得到诗书的熏陶。
加上董小宛聪慧伶俐,琴棋书画、能歌善舞无一不精通。
在董小宛十五岁的时候,因父亲得了一场大病离开人世,于是家道中落。
董小宛十六岁时迫于生计,在秦淮一带的青楼里做艺妓。
当时,慕名前来想一睹芳容的爱慕者有很多。
他们一方面是被董小宛的容貌所吸引,另一方面也是被董小宛的才情所吸引。
董小宛在青楼里做艺妓时,她并没因此而堕落,反而更加注重情操的陶冶。
在她闲暇之时,便读诗书,和文人一起吟诗作对,除此之外,董小宛喜爱养菊花。
《绿窗偶成》便是董小宛的代表诗作之一。
“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
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
而这首诗就刻画了董小宛的内心活动,即孤独寂寥之情。
董小宛不仅能作诗,在写词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她曾写下“松径丹霞染,幽壑白云归。
”而这首词恰好体现了董小宛闲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