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画法》知识点整理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画法》知识点整理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画法》知识点整理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画法》知识点整理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画法》知识点整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x的平方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抛物线。

如果所画图形准确无误,那么二次函数将是由一般式平移得到的。

二次函数=ax^2的图像的画法

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ax^2的图像时,应在顶点的左、右两侧对称地选取自变量x的值,然后计算出对应的值,这样的对应值选取越密集,描出的图像越准确。

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x^2的图像,它是一条关于轴对称的曲线,这样的曲线叫做抛物线。

因为抛物线=x^2关于轴对称,所以轴是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从图上看,抛物线=x2的顶点是图象的最低点因为抛物线=x2有最低点所以函数=x2有最小值,它的最小值就是最低点的纵坐标。

基本图像

当a>0时,=ax^2的图像

当a<0时,=ax^2的图像

二次函数=ax^2;,=a^2;,=a^2+,=ax^2+bx+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它们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如下表:解析式

=ax^2;

=ax^2+

=a^2;

=a^2+

=ax^2+bx+

顶点坐标

对称轴

x=0

x=0

x=h

x=h

x=-b/2a

当h>0时,=a^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时,则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0时,将抛物线=ax^2;向右平行移动h 个单位,再向上移动个单位,就可以得到=a^2+的图象;

当h>0,<0时,将抛物线=ax^2;向右平行移动h 个单位,再向下移动||个单位可得到=a^2-的图象;

当h<0,>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个单位可得到=a?+的图象;

当h<0,<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

再向下移动||个单位可得到=a?+的图象;在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平移抛物线时,可以简记为“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因此,研究抛物线=ax^2+bx+的图象,通过配方,将一般式化为=a^2;+的形式,可确定其顶点坐标、对称轴,抛物线的大体位置就很清楚了。这给画图象提供了方便。

多媒体技术图片音视频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图片音视频知识点 多媒体=多种媒体(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且具有交互性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媒体处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据压缩技术、软硬件平台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基本特征:数字性、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和实时性。其中交互性是关键特征。 多媒体计算机特征部件:光驱、音箱、显卡 声卡、视频采集卡、刻录机、摄像头、触摸屏、扫描仪、数码相机、数字投影仪……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教育培训、电子出版、影音娱乐、网络。 多媒体【例题】 1、多媒体技术不包含以下哪种技术(C) A、数据压缩技术 B、人机交互技术 C、机械技术 D、通信与网络技术 2、以下哪一项不是常用的多媒体设备(B) A、摄像头 B、U盘 C、数据照相机 D、数字投影仪 3、以下哪一项不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D) A、教育培训 B、电子出版 C、网络 D、数字投影仪 4、计算机可以处理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这种技术属于(D) A、智能化技术 B、自动控制技术 C、网络技术 D、多媒体技术 5、在多媒体计算机中,用来播放、录制声音的硬件设备是(B) A、网卡 B、声卡 C、视频卡 D、显卡 6. 下列关于多媒体技术主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D) ①多媒体技术要求各种信息媒体必须要数字化 ②多媒体技术要求对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进行集成 ③多媒体技术涉及到信息的多样化和信息载体的多样化 ④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 下面关于多媒体技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 多媒体技术只能处理声音和文字 B. 多媒体技术不能处理动画 C. 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音,文本,图像等信息的技术 D. 多媒体技术就是制作视频 8、以下属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是:(B) (1)远程教育(2)美容院在计算机上模拟美容后的效果 (3)电脑设计的建筑外观效果图(4)房地产开发商制作的小区微缩景观模型 A、(1)(2) B、(1)(2)(3) C、(2)(3)(4) D、全部 9、在多媒体课件中,课件能够根据用户答题情况给予正确和错误的回复,突出显示了多媒体技术的(D)。 A、多样性B、非线性 C、集成性D、交互性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复习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 知识点复习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四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课《祖国在我心中》 1、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 2、第五页的“学习屋”。 3、国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4、国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5、队礼: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代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6、绘画步骤:构思—打轮廓—涂色. 7、黑板报由哪几部组成:报头、标题、正文、插图等部分组成。它必须要有鲜明的主题,漂亮优美的文字,醒目、美观的版面,能吸引观众的目光,传递正能量。 8、设计和出黑板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报头是黑板报的核心,报头由标题字、单位名称、日期和一定的装饰纹样组成。字与画相辅相成,报头标题字应大而醒目、美观、突出板报主题,报头画面应结合板报标题和文章内容来画,色彩鲜艳。 9、黑板报设计步骤:(1)组织相关稿件。(2)绘制版面设计图。 (3)版块布局画格子(4)分工合作完成 10、黑板报要求: (1)正文设计要求:每个板块的标题文字比报头文字要略小,字体、颜色应有变化,但大小要基本一致,版面正文书写要规范工整。 (2)插图图案的设计要求:插图图案较小,一般用来补空,可设计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案烘托主题。 (3)黑板报四周要留等宽的空白。 1、《开国大典》是1952年董希文的油画作品,画面表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的盛况。画家用带有装饰性的手法和色彩,通过富丽堂皇而又庄严、热烈的场面,烘托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自豪与激情。 3、设计黑板报时应考虑黑板的长宽比例以及板块之间的协调性。报头时黑板报版面设计中的重点。 4、黑板报的基本要求是:A、每一个板块标题的字体大小基本一致。B、报头的颜色要鲜艳,内容要突出板报主题,大而醒目。C、板报四周要留有空白。D、每一个板块边框各不相同。板块之间要相互适合。E、版面文字书写要规范工整。F、插图烘托板报主题。 5、出好黑板报的几个步骤:(1)组织稿件(2)画版式草图(3)板块布局(4)分工合作完成 6、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它的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配以五颗黄色的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

四年级美术知识点 1、红、橙、黄是阳光和火的色彩,它们使人感到温暖、热烈、兴奋;而蓝、绿色使我们联想起天空、海洋和森林,让人觉得凉爽、寒冷、遥远、宁静。 2、冷色和暖色是对比色人们常在暖色或冷色中选取一种颜色作为主色,以同类色的其他颜色为辅色进行绘画或设计,有时会在加一点对比色,以求色调的丰富和生动。 3、一朵紫红色的花,在大红花旁显得较冷,在绿叶丛中却显得较暖。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4、以蓝绿紫色为主画的风景是冷色调的风景。夜色、海景、草地、森林······常常画成冷色调,显得静谧而幽深。以红黄色为主画的风景,是暖色调的风景。晚霞、秋景、丰收的田野······大多是暖色调的,传达出热情和温馨。 5、色调指画面色彩的整体感觉,有的偏冷、有的偏暖,有的明快,还有灰色调,色调有高压和低俗之分,高雅的色调具有打动人心的美感。 6、对动物脑电波的观察说明,动物也会做梦。 7、在文字尚未成熟的五千年前,车就出现了。民间独轮车是最古老的运输工具。 8、1956年,中国制造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58年,我国又制造出了第一辆红旗牌轿车。 9、将来,由电脑控制的高智能化的车,在行驶中能自动处理遇到的各种情况。 10、概念车是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它们处于实验阶段,而非投产产品。未来我们也许会驾驶这些年。 11、刻撕纸版画的方法:在卡纸上画好底稿,用美工刀将需要撕去的部分刻一刻,再用手将那部分撕去,撕去的部分还可以涂色。 12、远古的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后来的陆地逐渐扩大。现在,差不多3/4的地球表面仍然是海洋。海洋有40多亿岁了,生命在35亿年前诞生于海洋。 13、海洋最深处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地球上80%的氧气是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科学家预言人类如此滥捕滥捞,许多海洋生物将在50年内绝灭。 14、海中生物的总数超过陆地生物总数。鲨鱼是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在地球上已生存了大约4亿年,比恐龙还年长1.4亿岁呢。 15、用泥皮将废纸包裹在中间做成空心的泥工作品,烧制时不会炸裂。剪刀也是泥工工具。 16、鱼是漂亮活泼的生物,鱼是丰收和富裕的象征,鱼有美丽吉祥的纹样,鱼使生活色彩缤纷。 17、绘画和设计中的黑、白、灰元素营造了层次和节奏感,避免了沉闷、平板和含糊。深沉、厚重的黑,纯洁、轻盈的白,高贵、优雅的浅灰,朴素、沉郁的深灰······组成富有层次的世界。 18、考古发现,约7000年前我国南方河姆渡先民就会建造榫卯结构的吊脚楼了。山西佛光寺是目前能见到的保存完好的唐代木结构建筑。1937年为我国著名建筑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发现,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第一宝。 19、老房子是一座座纪念碑,经历过多少风雨。诉说不尽历史的传说,留下了几代人的回忆。 20、为躲避虫、兽的侵扰,南方原始先民向鸟类学习在树上搭房居住,称为“有巢氏”。现在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土著人仍然保留着这种居住习俗。 21、艺术家把原有的画用新的手法重新画过,画出面目一新的变体画。 22、笔尖在线条当中运行,叫中锋用笔。中锋线条浑厚、有力,常常是画面的主要线条。倾斜笔尖,使笔尖在线条的一边运行,是侧锋用笔。侧锋线条爽利、多变,有特殊的表现力。 23、汉代皇家或贵族墓室的砖石上常有浮雕装饰,其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想象和愿望,它们是古代珍宝。

(完整版)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 1、媒体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二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3、多媒体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组合。 4、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显示多种媒体信息,实现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文本的组合交互进行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一整套技术。 5、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可集成性、交互型、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通信线路的可传播性 6、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专用芯片、多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系统平台技术 7、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技术:超文本域超媒体技术、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智能输入输出技术、多媒体软件技术 8、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电子出版、视频会议、教育培训、影视动画、视频点播、家庭娱乐、广告宣传等等。 9、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化(缩短处理时间)、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标准化(以便于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 10、多媒体计算机(MPC)是指具有多媒体信息处理功能的个人计算机。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硬件设备和多媒体软件组成。 ①常见的多媒体硬件设备有:光盘驱动器、声卡、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 ②多媒体软件根据它的应用层面可分为三大部分: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多媒体创作和集成软件。 11、多媒体相关软件 (1)几种专用文字软件:Windows记事本、Word、神笔、COOL 3D等 (2)几种典型的图像软件:CorelDraw、Photoshop、Fireworks等 (3)几种典型的动画软件:Gif Animator、Flash、Director、3D MAX等 (4)几种典型的声音软件:Windows录音机、CoolEdit等 (5)几种典型的视频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超级解霸、Premiere等 (6)几种典型的集成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Director等 第二章图形、图像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吸收(选择性)臭氧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参考借鉴】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复习.doc

四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课《祖国在我心中》 1、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 2、第五页的“学习屋”。 3、国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4、国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5、队礼: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代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6、绘画步骤:构思—打轮廓—涂色. 7、黑板报由哪几部组成:报头、标题、正文、插图等部分组成。它必须要有鲜明的主题,漂亮优美的文字,醒目、美观的版面,能吸引观众的目光,传递正能量。 8、设计和出黑板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报头是黑板报的核心,报头由标题字、单位名称、日期和一定的装饰纹样组成。字与画相辅相成,报头标题字应大而醒目、美观、突出板报主题,报头画面应结合板报标题和文章内容来画,色彩鲜艳。 9、黑板报设计步骤:(1)组织相关稿件。(2)绘制版面设计图。 (3)版块布局画格子(4)分工合作完成 10、黑板报要求: (1)正文设计要求:每个板块的标题文字比报头文字要略小,字体、颜色应有变化,但大小要基本一致,版面正文书写要规范工整。 (2)插图图案的设计要求:插图图案较小,一般用来补空,可设计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案烘托主题。 (3)黑板报四周要留等宽的空白。 1、《开国大典》是1952年董希文的油画作品,画面表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的盛况。画家用带有装饰性的手法和色彩,通过富丽堂皇而又庄严、热烈的场面,烘托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自豪与激情。 3、设计黑板报时应考虑黑板的长宽比例以及板块之间的协调性。报头时黑板报版面设计中的重点。 4、黑板报的基本要求是:A、每一个板块标题的字体大小基本一致。B、报头的颜色要鲜艳,内容要突出板报主题,大而醒目。C、板报四周要留有空白。D、每一个板块边框各不相同。板块之间要相互适合。E、版面文字书写要规范工整。F、插图烘托板报主题。 5、出好黑板报的几个步骤:(1)组织稿件(2)画版式草图(3)板块布局(4)分工合作完成 6、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它的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配以五颗黄色的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星代表广大人民,人民紧紧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走向胜利。国旗是1949年由曾联松设计的。 7、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为清华大学梁思成和林徽因等8位教师设计。 8、国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① 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CaCO 3的分解等。 ②C +CO 22CO ③铵盐和碱的反应,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思考]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 点拔: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NH 4Cl 与Ba(OH)2·8H 2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 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 力、煤、石油、天然气等、 △ △ 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做电极(或其中一种是非金属);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级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Zn-2e-=Zn2+ 】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2H++2e-=H2↑】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总反应方程式: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Zn + 2 H+ = Zn2+ + H ↑】 2(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电子:负极→导线→正极。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③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四年级美术下册基本知识点

A四年级美术下册基本知识点 1、(点)、(线)、(面)是绘画的基本造型元素。点的聚散产生(疏密)关系,使画面更(生动)。 2、在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有不同的感觉。中间(稳定感)、最上面(下落感)、最下面(上升感)、两个黑点相邻(相互吸引感)、一排相同的黑点(线的感觉)、从大到小(远近感)。 3、一幅作品,总有主次之分。一般以一个形象作为主体,其他形象就成了陪衬(背景)。 4、当我们听音乐时,音乐的节拍由强而逐渐变弱,或由弱而逐渐变强,这就是(渐变)。绘画中,色彩由淡而逐渐变浓,或由浓而逐渐变淡,这也是(渐变)。 5、一种颜色加黑或加白就会产生色彩的渐变(明度渐变);红、橙、黄或蓝、绿、紫等颜色的排列,也会产生色彩的渐变(色相渐变)。 6、生活中的色彩赋予我们(联想),产生喜悦、愤怒、悲伤、焦虑等情感。色彩的情感表达与色彩的(冷暖)、(明暗)以及(色快的形状)有直接的关系。 7、动漫形象造型(夸张)而(有趣),将人或动物的某一部分进行(夸张),是画动漫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8、对称是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对称可用(剪纸)的形式表现。 9、版画是将(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 10、藏书票是用于藏书的一种标志。它通常采用(木刻)、(石刻)等版画形式,署上“xx藏书”“xx之书”“xx珍藏”等字样,并刻有国际通用的拉丁文藏书标志。藏书票起源自西方(15世纪的德国),

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刺猬(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 11、藏书票的制作方法:剪贴制版;木棍拓印;用蜡笔拓印。 12、光有自然光,如阳光等;也有人造光,如烛光、灯光等。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的制作也要依靠光,在光的映衬下,你的作品会显得更加生动迷人。 13、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五公里处。 14、雕塑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秦始皇陵兵马俑属于(圆雕),欣赏时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欣赏。 15、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的刻画。16、秦始皇陵兵马俑大体可分为:将军佣、士卒佣和军吏佣。 17、“佣”古代用来代替活人殉葬的一种偶像。除人物佣外,还有动物佣等。佣自商代后期开始出现。 B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作品类: 1、《春风》作者(吴冠中) 2、《墨梅图》作者(陈子庄) 3、《悄悄话》中国画作者(王有政) 4、《荷塘夏趣》中国画作者(周思聪) 5、《女孩与百合花》油画作者(阎平) 6、《有黑猫的风景》版画作者(陈邕) 7、《穿蓝衣服的少女》油画作者(莫迪里阿尼意大利) 8、《葡萄熟了》农民画作者(王毅杰) 9、《线

多媒体技术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选修部分) 第一章走进多媒体 1、媒体:能够传递信息的表现形式,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称作媒体 2、多媒体:把同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方式组成的媒体称做多媒体 3、多媒体技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集成的计算机技术,称作多媒体技术 4、媒体元素:文本、图形和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 5、身边的多媒体、网上的多媒体P3-5 6、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集成性、数字化、交互性、多样性、实事性、超媒体结构P11-12 7、多媒体的应用:教育与培训、桌面出版物与办公自动化、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通信、多媒体光艺术品的创作 8、多媒体技术未来研究的几个方面:数据压缩、多媒体信息特征与建模、多媒体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多媒体信息的表现与交互、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处理、多媒体的软硬件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应用开发 第二章计算机中的图世界 1、利用扫描仪扫描照片的操作过程:1)连接计算机和扫描仪,放好照片,并打开扫描仪电源开关;2)开机后启动Photoshop,选择菜单命令“文件/输入/从扫描仪输入”,出现扫描参数设置和预览窗口界面;3)以150dpi的分辨率和百万色彩的图像类型扫描照片;4)选择菜单命令“文件/另存为”,出现“存储为”对话框,以适当的格式和文件名将图像保存到硬盘上。 2、抓取屏幕画面的方法:1)使要抓取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按Print Screen(或Alt+Print Screen)键,将全屏(或活动窗口)的画面复制到剪贴板上;2)打开图像处理软件(如画图、Photoshop等),将剪贴板上的图像粘贴到编辑窗口中;3)以JPG格式保存图像 3、采集图片的途径:利用扫描仪扫描照片、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抓取屏幕画面、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能生长不能生长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XX四年级美术上册基础知识点整理

XX四年级美术上册基础知识点整理 、冷色:蓝、绿、紫;暖色:红、橙、黄。 2、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 3、对比色举例: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 4、校徽设计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5、邮票由图案、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国家、齿孔组成。 6、年历上有月份、日期,有反映人、事、物的各种图像。 7、一幅作品,总有主次之分。一般以人或物作为主体,而背景就成了陪衬。 8、绘画中色彩由淡而逐渐变浓或由浓而逐渐变淡,就是渐变。渐变有色彩的渐变和明度的渐变。明度渐变:加黑或加白;色彩渐变:红、橙、黄、绿、蓝、紫。 9、国际通用的藏书票标志:EX·LIBRIS 10、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和寓意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用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 11、

《三毛流浪记》作者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形象”,是旧中国苦难儿童的典型。《三毛流浪记》无情的鞭挞了了旧中国人家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 12、 《美育?》华君武先生的这幅作品讽刺了一些家长不是从孩子的爱好出发,强迫孩子学画,在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时的存在着功利心。 13、 《瞻瞻的车》是丰子恺先生的作品,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和丰富的想象力。 14、 《樱桃小丸子》围绕着一个叫“小丸子”的聪明活泼的小女孩在生活和学习中与家人、朋友、同学、老师之间所发生的一桩桩趣事展开的,令人捧腹。表现了一个俏皮、聪慧、富有创意而又缺点不少的小女孩形象。 15、 《蜡笔小新》蜡笔小新是由日本的臼井先生创造的,从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取材,叙述小新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以儿童天真的眼光略带调侃的看待世界。 16、 课本32页:以下漫画表现了什么内容?请写一篇短文。

自考27108多媒体专业技术重点知识(更新第三版)

自考27108多媒体技术重点知识(更新第三版) 第一章导论 1.1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1.媒体:指人们日常所接触信息的表示或传播的载体。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技术:指使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由微处理器控制的终端设备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其实质是通过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加以表现的一体化处理技术。 3.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 4.集成性:一方面是指把单一的、零散的媒体有效的集成在一起,即信息载体的集成,它使计算机信息空间相对的得到完善,并能充分得以利用;另一方面,集成性还充分表现在多媒体系统硬件和软件实体的集成上。 5多样性:信息媒体的多样化,输入与输出的信息多样化和输入与输出信息的转换、处理。 6.交互性:为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灵活的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也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7.如何理解多媒体应用“1+1>2”的系统特性:多媒体系统集成性是系统级的飞跃。它把单一的、零散的媒体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即信息载体的集成,它使计算机信息空间相对地得到完善,并能充分得以利用。通过多媒体的集成性构造出支持广泛信息应用的信息系统,使得1+1>2的特性在多媒体信息系统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8.多媒体应用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与处理;②多媒体应用数据的集成技术与创作工具;③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④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 9.多媒体计算技术中的关键技术:①音频、图像、视频等媒体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②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③多媒体存储和检索技术;④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⑤多媒体系统软件技术;⑥多媒体网络及传输技术; 数据压缩的技术指标:压缩比、恢复效果、标准化。 压缩比:指压缩过程中输入数据量与输出数据量之比。 10.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征:多感知性,临场感,交互性,自主性。 11.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所生成的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此环境,实现用户与这一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投入是虚拟现实的本质。 12.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目前可分为3种:投入式、非投入式、混合式。 投入式:看到计算机图像,看不到真实世界。 非投入式:看到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 混合式:虚拟世界图像叠加在真实世界的景象上,增强现实功能。 13.虚拟现实目前发展的方向是X3D景物、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和3D交互。 1.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 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多媒体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主机板、光盘驱动器、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设备、多媒体通信设备等组成;软件系统主要由硬件设备驱动程序、多媒体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多媒体创作工具和多媒体应用软件组成。 2.MPC主机构成:主机板、硬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输入输出接口。 https://www.doczj.com/doc/e18671248.html,B接口特点:①独立串行总线式接口;②运行速度快;③直接为设备提供+5V电源;④适合于移动办公设备。 4.音频卡:也称为声卡,是MPC录制、处理和输出声音的专用功能卡。 5.音频卡的功能:a.录制声音; b.音频信号的编辑与合成处理; c.语音合成与语音识别; d.控制电子乐器; e.播放音频文件与CD光盘; 6.音频卡的性能指标:a.数据转换位数:8-16-32,建议采用16位以上声卡。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整式的概念: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分母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 一、单项式: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 注意 ① 圆周率π是常数; ② 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1”通常省略不写。 例:x 2 ,-a 2 b 等; ③ 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例:23πa 6 的次数为 。 ④ 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⑤ 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例:h 2.1-系数是 。 ⑥ 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考点: 1.在代数式:n 2,33-m ,2 2-,3 2m -,22b π,0中,单项式的个数有( )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单项式- 3 22 4c ab 的系数与次数分别是( ) A. -2, 6 B.2, 7 C.3 2-, 6 D.3 2-, 7 3.25ab π-的系数是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是单项式,是的√,不是的打X x ab 2 ; a ; 2 5ab - ; y x + ; 85.0- ; 21+x ; 2x ; 0 ; 7x ; 2(1)a - ;6 2a - ; 1xy ; x π ; x π 5.写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 a -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25ab 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a 2bc 3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23 7 x y π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3 y x -2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23xy z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53x 2 y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_; 6.如果1 2b x -是一个关于x 的3次单项式,则 b=_______;若6 a -1 -m b 是一个4次 单项式,则m=_____;已知28m x y -是一个6次单项式,求210m -+的值 。 7.写出一个三次单项式__________,它的系数是_______;写一个系数为3,含有两个字母a ,b 的四次单项式_______。 知识点回顾 1.单项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四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汇编

四年级美术上册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色彩)会使人产生冷暖的感觉,(红)、(黄)、(蓝)是色彩的三原色,(红)、(橙)、(黄)使人感到温暖、热闹、兴奋,是(暖色);而(蓝)、(绿)、(紫)使人觉得(风凉)、(凉爽)、(渺远)、(宁静),是(冷色)。 2、一朵紫红的花,在大红花旁显得较(冷),在绿色丛中却显得较(温暖)。所以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3、以蓝、绿、紫色为主画的风景是(冷色调)的风景,夜色、海景、草地、森林?…常常画成(冷)色调。 4、以红黄色为主画的风景是(暖色调)的风景,晚霞、秋景、喜庆场面、丰收的田野?…常常画成(暖)色调。 5、物体通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6、文房四宝是(笔)、(墨)、(纸)、和(砚) 7.(邮票)是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邮资已付的凭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情况,被称为“国家的名片”。 8.邮票由(图案)、(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国家)等组成。邮票四周边缘还有整齐的(齿孔)。 9.邮票的种类分为(特种邮票)、(纪念邮票)、(普通邮票)三种,其中(纪念邮票)是纪念国内外重大事件或名人而发行的邮票,(普通邮票)是最 多见的邮票,印刷数量大,图案不经常变换的邮票,(特种邮票)是为宣传某些事物而特别发行的邮票。邮票上标记的T表示(特种邮票),J表示(纪念邮票)。 10.(1878)年(7)月发行的中国第一套邮票是(大龙)邮票;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1840)年(5)月在(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 11.(万里长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美术上册复习题 1.()会使人产生冷暖的感觉,()、()、()是色彩的三原色,()、()、()使人感到温暖、热烈、兴奋,是(暖色);而()、()、()使人觉得(凉爽)、()、(遥远)、(),是(冷色)。 2、一朵紫红的花,在大红花旁显得较(),在绿色丛中却显得较()。所以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3、以蓝、绿、紫色为主画的风景是()的风景,夜色、海景、草地、森林……常常画成()色调。 4、以红黄色为主画的风景是()的风景,晚霞、秋景、喜庆场面、丰收的田野……常常画成()色调。 5、物体通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出现()的现象。 6、文房四宝是()、()、()、和() 7、()是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邮资已付的凭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被称为“国家的名片”。 8.邮票由()、()、()、()等组成。邮票四周边缘还有整齐的()。 9.邮票的种类分为()、(纪念邮票)、()三种,其中(纪念邮票)是纪念国内外重大事件或名人而发行的邮票,()是最常见的邮票,印刷数量大,图案不经常变换的邮票,()是为宣传某些事物而特别发行的邮票。邮票上标记的T表示(),J表示(纪念邮票)。 10.()年()月发行的中国第一套邮票是(大龙)邮票;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年()月在(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 11.()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2.美术中的四个学习领域分为()、(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13.(荷兰)画家()的《夜间露天咖啡馆座》用()变现了夜晚宁静的天空,用()表现了灯光的温暖,中国人喜欢用()色代表热烈喜庆的气氛。 14.线条的()与()会使人产生(静)与(动)的感觉,()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我国隋代“敦煌莫高窟”第390窟壁画画家用(弯曲)的线条表现了飞天翩翩起舞的(动感)。 15.节奏原是音乐术语,指音响的()和节拍的()交替出现而形成的(规律),(节奏)同样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画面中俩种或多种(不同)要素(重复)出现,就产生了节奏感,画面中的()、(粗与细)、()、(疏与密)重复出现会使画面产生节奏感。 16.校徽设计可以用(),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校徽设计既要(),又要把所设计学校的(特色)表现出来。 17.年历由()、(日期)和反映()、(事)、()的各种图像组成。 18.天上的星星会按(时间)、(顺序)出现。如果把(同时期出现比较亮的星星群)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人们还根据它不同的()命名成了不同的星座。 十二星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魔羯座、水瓶座、双鱼座。 19.()、(扭曲)和()都是电脑美术变形的基本方法,你只要动一动(鼠标),就能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物象来。 20.漫画是一种具有()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比喻)、()和(寓意)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用来()、(批评)或()某些人和事。 21.《三毛流浪记》是我国著名漫画家()的作品。花寓意()、(顺利)、(心想事成)。 23.剪纸分为()、()等表现手法。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栓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的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在压在纸带上,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2.数据处理 (1)纸带的选取:选择两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确定零点,选取5-6个计数点,标上0、1、2、3、4、5; 应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相隔0.1s取一个计数点),选取的计数点最好5-6个。 (2)采集数据的方法: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 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到计数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毫米)的下一位。 (3)数据处理 ①表格法 ②图像法:做v-t图象,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像尽量分布在坐标平面中央。应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 ?运用图像法求加速度(求图像的斜率)。 ★常考知识点: 1、求瞬时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时间间隔的读取,是否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说明:“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标出”和“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都表明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有效数字”指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数起。 2、求加速度:逐差法(具体公式运用见下文) 3、要求用公式表示时,注意使用题意中提供的字母,而不能自己编撰。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任意相等时间内的△v相等,速度均匀变化。 (3)分类: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 公式的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确定正方向(一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2)画草图,根据正方向确定各已知矢量的大小和方向; (3)运用速度公式建立方程,代入数据(注意单位换算),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所求量的大小和方向。 (4)如果要求t或v0,应该先由v= v0 + at变形得到t或v0的表达式,再将已知物理量代入进行计算。 ★典型例题:如果汽车以108km/h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仍是6m/s2,则(1)3s后速度为多大?(2)6s后速度为多大? 解:取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题意知a= -6m/s2,v0=108km/h=30m/s, (1)3s后速度v= v0 + at =30m/s+(-6m/s2)×3s=12m/s (2)设汽车刹车至停止时用时为t, 由v= v0 + at 得s s s m s m a v v t6 5 / 6 / 30 2 0< = - - = - = 所以汽车刹车6s秒后速度为零。 ?对于刹车问题,一要注意方向,二要注意刹车时间。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