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分析框架

公共政策分析框架

公共政策分析框架
公共政策分析框架

第1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1.1政策科学的兴起

1.2什么是政策科学

1.2.1政策科学的概念

◆政策科学的概念(定义)?——P14

1.2.2政策科学的学科性质

◆政策科学的四个基本特征?——P14

1.2.3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

◆政策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P16

1.2.4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

◆政治学的研究途径和作用?——P17

◆经济学的研究途径和作用?——P20

1.2.5政策科学的划界

(1)政治科学与政治学

(2)政治科学与经济学

(3)政治科学与社会学

(4)政治科学与其他科学(法学、哲学、自然科学)

1.3中国政策科学的构建

1.3.1中国政策科学发展的现状

◆中国政策科学发展的成就?——P27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P29

1.3.2中国政策科学研究的取向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的取向?——P31

(1)紧密跟踪国外政策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大胆借鉴其新理论和新方法成果;

(2)大力加强政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研究,迅速提高中国政策科学的学术水平;

(3)全面展开对政策科学分支领域的探索,建立健全中国政策科学的学科体系;

(4)立足于对中国现实政策问题的调查研究,增强政策科学的应用性、现实性和本土化。

1.3.3中国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根据目前政策科学发展的状况以及我国的具体情况,)怎样构建中国政策科学的理论

体系?——P34

1.4案例:葛洲坝工程决策、实施的曲折历程。

1.5课后题:

题1.什么是政策科学?如何看待它的学科性质?

题2.如何评价公共政策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

题3.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的政治学途径与经济学途径的内容及作用。

题4.试分析政策科学与政治学和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题5.结合案例,论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极端重要性以及研究政策科学的现实意义。

第2章政策与政策系统

◆政策系统的概念?——P41

2.1政策的内容与实质

2.1.1政策的概念

◆政策的定义?——P43

◆政策的内涵?——P43

2.1.2政策的本质

◆政策的本质?——P44

2.1.3政策的基本功能

◆政策的基本功能?——P46

2.1.4政策的分类

◆分配性政策、总政策、政治政策等11个政策的名词解释?——P47

2.2政策系统的构成

2.2.1“主体”和“客体”的概念

2.2.2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

2.2.3政策客体

◆什么是政策客体?包括哪两个方面?——P50

2.2.4政策环境

◆什么是政策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P52

2.3政策系统的运行

2.3.1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P61

◆政策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2.3.2政策子系统的划分

◆现代化、科学化的政策系统(公共决策系统)分为哪五大子系统?——P62

◆咨询子系统(“谋”)与决断子系统(“断”)的关系?——P64

◆公共决策中,对五个子系统的要求分别是什么?——P66

2.3.3政策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

◆政策系统的运行(政策周期)由哪些环节构成?——P68

2.4案例:广州抗击非典病毒。

2.5课后题

题1.什么是公共政策?

题2.简述政策的本质与功能。

题3.解释政策系统、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概念。

题4.试比较各种政策分类方法的优劣。

题5.现代公共决策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它们的关系如何?

题6.结合全球化趋势以及我国加入WTO的现实,论述政策环境的重要性。

题7.在上述案例中,面对不明病毒传播的危机,广州市的政策系统尤其是信息子系统是如何做出反应的?从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案例见课本)

第3章政策活动者

◆什么是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P49

3.1官方的政策活动者

◆官方的政策活动者的构成?——P73

3.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

◆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主要包括哪四种?——P79

3.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

◆什么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思想库、脑库)?——P87

◆“思想库”的基本特征?——P88

◆根据服务对象、研究领域、作用不同划分,“思想库”的类型?——P89

◆“思想库”的功能?——P93

◆中国政策研究组织的五个类型?——P99

◆如何推进政策研究组织的改革与发展?——P102

3.4案例:美国对中国采取的“遏制接触政策”与“有限接触政策”。

3.5课后题:

题1.简述官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及其相互关系。

题2.如何看待非官方政策主体尤其是公民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题3.试比较中西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及发挥作用方式的异同。

题4.为什么说思想库是现代公共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题5.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发展与完善我国的政策研究组织。

题6.分析上述两个案例,指出兰德公司与布鲁金斯学会的政策分析家所提出的美国对华政策建议的联系和差别,以及它们对美国现实对华政策的影响。

第4章公共决策体制

◆什么是公共决策体制?——P113

◆人们设计决策体制的目的是什么?——P113

4.1公共决策体制概述

4.1.1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

◆公共决策体制的主要构成因素?——P114

4.1.2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

◆根据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不同,将决策体制划分为纵向和横向结构?——P115

4.1.3决策权力

◆什么是决策权力?——P117

◆为保证决策权力,决策者(权利主体)控制自己决策权力的手段?——P117

4.2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当今国外的两种主要的公共决策体制?我国的公共决策体制是什么?——P121

4.2.1公共决策体制的分类

4.2.2议会制

◆议会制的基本模式?其三种分类?——P123

4.2.3独裁制

4.2.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作为中国特色的决策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点?——P12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决策体制其不够完善的地方?如何进一步改革、完善?——P128

4.3现代公共决策方式

4.4案例:岳阳市选举出风波,市长二选才通过。

第5章政策工具

5.1政策工具概述

5.1.1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

5.1.2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

◆政策工具的定义?——P147

◆政策工具三大分类?——P148

5.1.3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

◆政策工具研究的四种基本途径?——P149

5.1.4政策工具研究的主题与走向

5.2基本的政策工具

◆论述(基本的政策工具之一)市场化工具?——P153

◆论述工商管理技术?——P158

◆论述社会化手段?——P163

5.3政策工具的选择

◆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P167

◆选择政策工具的方法?——P172

5.4案例:苏州建筑保护与纽约市公园及与娱乐局的全面质量管理技术。

5.5课后题:

题1.简述政策工具的兴起及其原因。

题2.政策工具研究有哪些基本途径?

题3.简述主要的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的内容、特点和优缺点。

题4.根据我国转轨时期的政策实践,论述政策工具选择的重大现实意义。

题5.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在政策执行实践中如何进行政策工具的选择。

第4章课后题

题1.什么是公共决策体制?它有哪些构成因素?

题2.公共决策体制有哪些基本类型?

题3.试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议会制、独裁制三种决策体制的异同。

题4.为什么说民主集中制优于一般的代议民主制?

题5.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完善作为决策方式的民主集中制?

题6.你是如何看待“岳阳选举出波折——市长二选才通过”这一案例的?该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6章课后题

题1.什么是政策制定?它包含哪些功能活动环节?

题2.什么是政策议程?社会问题是如何进入政府议事日程的?

题3.方案规划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题4.如何看待政策合法化的地位、作用与程序?

题5.简述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及基本经验。

题6.上述案例中路桥收费年票制听证会的主要缺陷是什么?它说明了目前中国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方面的什么问题?

◆什么是政策制定?——P181

6.1政策议程

6.1.1政策议程的种类

◆政策议程的两种分类?(两个阶段?)——P182

◆一个问题要想成为或达到系统议程的程度,必须具备的条件?——P183

◆政府议程的四种类型?——P184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P184

6.1.2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

◆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途径?——P186

6.1.3建立政策议程的策略

◆建立政策议程的策略?(社会问题是怎样被政府注意并试图去解决的?)——P188

◆建立政策议程的模型?——P189

6.2方案规划

6.2.1方案规划的含义

◆什么叫方案规划?方案规划包括哪些环节?方案规划的特征?——P191

◆方案规划的原则?——P192

6.2.2方案规划的程序

6.3政策合法化

6.3.1政策合法化的概念与作用

◆什么叫政策合法化?其内涵有哪些?——P197

◆政策合法化的地位与作用?——P198

6.3.2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及其权限

◆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是什么?——P200

6.3.3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行政机关政策合法化的过程?——P203

6.3.4政策法律化

◆政策法律化的主体?政策法律化的条件?——P207

6.4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与经验

6.4.1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

◆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P208

6.4.2中国政策制定的原则性要求

◆中国政策制定的原则性要求?——P211

6.4.3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和群众路线

◆国外的可借鉴的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方式和程序?——P212

◆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意义?——P214

6.4.4“摸着石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

◆“摸着石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的特点?——P214

6.5案例:重庆路桥年票制,听证会成“走过场”?

6.6课后题。

7.1.1政策执行的研究

7.1.2政策执行的含义

◆政策执行的含义?——P225

7.1.3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政策执行的地位与作用?——P225

7.2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

7.2.1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

◆政策执行过程的环节?——P227

7.2.2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

◆政策执行的手段?——P230

7.3创造性执行政策的问题

◆政策执行中最基本的要求?——P233

7.3.1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要求

◆什么叫政策执行的原则性?什么叫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原则?——P233

7.3.2政策变通

◆什么叫政策变通?——P235

◆为什么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P236

◆如何做到政策变通正确、合理?——P237

7.3.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有哪些表现?——P238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成因(原因)?——P240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危害?——P242

◆如何治理(防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P243

7.4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7.4.1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

7.4.2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诸因素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有哪些?——P250

7.5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执行的基本经验

◆中国特色的政策执行的原则与方法?——P255

7.5.1注重政策宣传

7.5.2重视政策实验

7.5.3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统一的执行手段

7.5.4抓中心工作、以点带面的领导方法

7.6案例:土地承包,“定心丸”变成“闹心丸”。

7.7课后题:

题1.什么是政策执行?它在政策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题2.政策执行包含哪些基本功能活动环节?

题3.如何理解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要求?

题4.简述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基本因素。

题5.分析上述案例,指出“土地延包”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1.1政策评估的概念

◆什么叫政策评估?——P268

8.1.2政策评估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政策评估的类型?——P268

8.1.3政策评估的标准

◆政策评估的五个标准?——P271

8.1.4政策评估的意义

◆政策评估的意义?——P271

8.2政策评估的过程和模式

8.2.1政策评估过程的三个阶段

◆政策评估过程的三个阶段?——P273

8.2.2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

8.2.3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

◆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主要有哪些?——P282

8.3推进中国政策评估事业的思考

8.3.1政策评估面临的困难

◆(对公共政策系统、全面的)政策评估面临的困难?——P286

8.3.2我国政策评估的现状

◆我国政策评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P289

8.3.3发展我国政策评估事业的思考

◆(从思想、组织、制度和手段等方面)如何推进我国的政策评估事业?——P291

8.4案例:高雄市社会发展评估

8.5课后题:

题1.什么是政策评估?政策评估的意义何在?

题2.政策评估有哪些基本类型?如何看待评估标准?

题3.简述政策评估的过程及方法。

题4.政策评估有哪些基本模式?

题5.政策评估面临哪些困难?如何推进政策评估事业?

题6.分析上述案例,说明“高雄市社区发展项目”的评估过程。

第9章课后题

题1.什么是政策监控?政策监控的作用何在?

题2.政策监控机制由哪些基本因素构成?

题3.简述政策监控的三个功能活动环节。

题4.西方的政策监控机制有哪些特点?

题5.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

题6.分析上述两个案例,说明美国国会是如何对政府及其政策进行监控的。

◆政策监控的意义?——P298

9.1.1政策监控的含义

◆什么叫政策监控?其内涵包括哪些点?——P299

9.1.2政策监控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对)政策监控的分类?——P299

9.1.3政策监控的作用

◆政策监控的作用?——P301

9.2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9.2.1政策监督

◆什么叫政策监督?——P303

◆政策监督应该具备的四个条件?——P303

◆政策监督活动的内容?——P303

9.2.2政策控制

◆什么叫政策控制?——P307

◆政策控制的分类?——P307

◆政策控制的程序或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P308

◆政策控制的主要功能?——P309

9.2.3政策调整

◆什么叫政策调整?——P310

◆政策调整的内容?——P310

◆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影响?——P311

◆政策调整的功能活动或程序?——P312

9.3中外政策监控机制的比较

9.3.1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立法机关政策监控的活动内容及其方式?——P313

◆司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表现在哪几方面?——P314

◆行政机关实施政策监控主要采取的形式?——P315

◆执政党的政策监控采取的方式?——P316

◆利益集团在政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P317

◆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重要影响?——P318

9.3.2西方政策监控机构的若干特点

9.3.3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

◆我国政策监控机制由哪些方面组成?——P323

◆人民代表大会的政策监控两方面的主要内容?——P324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政策监督的制度与程序的主要内容?(人大监控方式?)——P324

◆政府机关的政策监控的主要内容?——P326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监控主要采取的方式?——P327

◆人民群众及人民团体进行政策监控主要采取的方式?——P329

9.3.4完善我国政策监控机构的若干思考

◆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P330

9.4案例:伊朗门事件和国税局改革。

9.5课后题。

第10章政策终结与周期

10.1政策终结

10.1.1政策终结概述

◆什么是政策终结?——P339

◆政策终结的特征和实际意义(基本作用)?——P339

10.1.2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

◆政策终结的一般原因?——P341

◆政策终结的四种类型?——P341

◆政策终结的方式(主要形式)?——P342

10.1.3政策终结的障碍

◆政策终结的障碍有哪些?——P343

10.1.4政策终结的策略

◆论述政策终结可以采取的策略?——P346

10.2政策周期

10.2.1政策周期的内涵

◆什么叫政策周期?——P350

10.2.2研究政策周期的意义

◆政策周期研究的实践意义?——P352

10.2.3政治—经济周期

◆我国政策周期变化与经济发展呈现的周期性的相互关系?——P353

10.2.4我国的政策周期及其特点

◆中国政策周期的显著特点?——P354

◆中国政策周期性变动现象的原因?——P356

10.3政策变化

10.3.1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

◆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P359

10.3.2常规的政策变化和政策风格

◆影响政策风格的两大因素?——P361

10.3.3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

◆“政策范式”变化过程的六个阶段?——P362

10.4案例:1.7万亿市值换来纠错机制。

10.5课后题:

题1.解释政策终结和政策周期的概念。

题2.简述政策终结的种类、方式与作用。

题3.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加以克服?

题4.试论述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

题5.如何评价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

题6.分析上述案例,指出国有股减持政策终止中的问题及教训。

第11章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从理论上说,一个完整的政策分析过程包括哪六个步骤?——P371

11.1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与步骤

11.1.1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

◆政策分析的基本任务(程序)?——P371

◆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P371

11.1.2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

◆政策分析过程的模型(基本步骤)?——P374

11.1.3理性过程模型的基础及其局限性

◆什么叫“政策分析中的理性”?——P374

◆什么叫“政策分析的理性模型”?——P375

◆理性的政策分析包含哪几个基本假定?——P375

◆理性模型的主要缺陷?——P375

◆理性模型的重要性?——P375

11.2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

11.2.1政策问题界定的概念

11.2.2政策问题的性质

◆政策问题的性质(特点)?——P376

11.2.3政策问题界定的过程

◆政策问题界定过程的7个基本步骤?——P377

11.2.4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

◆政策问题界定的9大方法?——P379

11.3目标确立的方法

11.3.1澄清政策目标在政策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

11.3.2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

◆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有哪三方面?——P384

11.3.3澄清和确定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澄清和确定目标的途径和方法?——P385

11.4方案搜寻的方法

11.4.1备选方案的必要性与来源

◆备选方案的主要来源有哪些方面?——P388

11.4.2备选方案产生的步骤与方法

◆备选方案产生的步骤与方法?——P389

11.4.3若干应注意的事项

◆在搜寻、发现或创造备选方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基本要求)?——P394

11.5结果预测的方法

11.5.1政策分析中的预测

◆预测的作用和意义?——P395

◆一个完整的预测过程,包括的基本步骤?——P395

◆三种主要的预测的方法是什么?——P396

11.5.2外推预测的方法

◆利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一般包括哪六个阶段?——P397

11.5.3理论预测的方法

◆什么是理论预测?——P398

11.5.4直觉预测的方法

11.6方案比较的方法

11.6.1方案比较中的绩效标准

◆什么是绩效标准?常用的绩效标准有哪些?——P402

11.6.2确定绩效标准的活动及其困难

11.6.3方案比较的内容与方法

◆方案比较四种主要的评估标准?——P403

11.7效果评估的方法

◆科学的评估活动的意义?——P407

11.7.1政策效果的概念

◆什么是“政策效果”?——P407

◆政策效果包括的内容?——P408

11.7.2政策效果的类型

◆政策效果有哪些类型?——P408

11.7.3评估标准

◆政策评估的五个标准?——P409

◆建立政策评估标准的困难?——P410

11.7.4效果评估的方法

◆效果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哪五种?——P410

11.8案例:广州的士降价?偷换概念!

11.9课后题:

题1.政策分析的基本构成因素有哪些?应如何划分政策分析过程的步骤?

题2.问题界定的过程包含哪些基本步骤?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界定问题?

题3.简述澄清和确立目标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题4.备选方案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形成政策方案?

题5.试比较外推预测、理论预测和直觉预测的异同。

题6.什么是政策结果和评估标准?如何进行政策评估?

题7.你是如何界定案例中的政策问题的?

第12章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在政策分析中的作用?——P423

◆系统分析在政策分析中的局限性?——P424

◆系统分析的四个主要内容?——P424

第13章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假定?——P460

◆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政策研究的可供借鉴之处(启示)?——P 472

第14章公共政策的伦理学分析

◆论述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P516

◆如何加强我国政策分析的职业伦理建设?——P519

第15章政策分析中的创造性思维

◆理性分析方法的作用(优点)和局限性?——P530

◆什么是政策分析中的创造性思维?——P533

◆创造性思维适用于政策分析中的哪些情况?(适用范围)——P538

◆决策者及政策研究者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P540

◆德尔菲法的工作程序包括哪几个步骤?——P547

◆概括运筹博弈论的政策分析步骤?——P553

第16章结论:走向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必要性?——P558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公共决策提出的新要求?——P560

◆怎样推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P566

(END 2011-8-10)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17秋《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1. 现代西方政治体制多以( )为原则构建国家的公共权力。 (A) 总统制 (B) 三权分立 (C) 君主识 (D) 内阁制
[参考答案:B] 分值:5
2.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个论断 说明了社会问题的 ( ) (A) 渐进性 (B) 重要性 (C) 客观性 (D) 系统性 [参考答案:D] 分值:5
3. ( )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A) 政策条件 (B) 政策环境 (C) 政策主体 (D) 政策客体
[参考答案:B] 分值:5
4.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 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 ( ) (A) 阶断性 (B) 政治性 (C) 权威性 (D) 普遍性 [参考答案:B] 分值:5
5. 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 ( ) (A) 总统决策 (B) 国会立法 (C) 执政党政策 (D) 司法命令
[参考答案:B] 分值:5

6. 20 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派继续鼓吹“市场万能”的神话,其代表人物是 ( ) (A) 亚当·斯密 (B) 马歇尔 (C) 凯恩斯 (D) 马克思
[参考答案:B] 分值:5
7.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 (A) 托马斯?戴伊 (B) 威尔逊 (C) 拉斯维尔 (D) 理查德?罗斯
[参考答案:C] 分值:5
8. 政策评估应该以( )为核心。 (A) 政策方案 (B) 政策过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效果
[参考答案:D] 分值:5
9.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 ) (A) 威尔逊 (B) 拉斯维尔 (C) 托马斯·戴伊 (D) 理查德·罗斯
[参考答案:A] 分值:5
10. “意见完全一致时不轻易做出选择”,这属于 ( ) (A) 兼听原则 (B) 谨慎原则 (C) 效益原则 (D) 客观原则
[参考答案:A] 分值:5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知识点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 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 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 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 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 构的出现 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 越来越大 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 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 发展 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 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 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 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

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 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 战术(微观决策) 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 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 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 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9.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 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 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 制性 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 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 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 论) 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

公共政策调查报告

公共政策调查报告 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权益部于1999年4月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经网上搜索来的资料) 通过对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的案例进行分析,对政策实践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到带着普遍规律性的东西,促进公共政策实践水平的提高。所以,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公共政策学的教育和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1. 案例本身就包含着理论材料,涵盖理论观点。案例提供了观察理论如何运用于实践的机会。 2. 对案例的分析,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同时,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基本任务或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据广州、深圳等地的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以来经过铁路南下的民工总量已超过14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左。在这些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17.0%,二年以上的占19.0%。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 45.6%,“永远不回乡的”占2.1%,表示“说不清”的占23.2%。三项之和为70.9%。

2、外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了。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滞贸群体人数增多了。以广州为例,1998年外来务工青年约100多万,已经就业的有70多万,还有20多万人暂时不能就业。比1997年上升了16.6%。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定,职业变换频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的一年中,有26.1%的外来务工青年变换过工作。其中,变换过2次以上的达12.8%。工青年变换过工作。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处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他依次为深圳(31%)、北京(28.5%)、上海(26%)、烟台(14%)。从年龄分组数据看,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各工青年以14-18岁最多,达到39.4%;其次为25-28岁(28.2%)、19-24岁(27%)、29.35岁(24.6%)。这表明,外来务工青年进城以后,经常处在一种职业流动的状态中。 3、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1000名外来务工青年中,无任何经济收入的占5.9%,去年个人月平均收入在399下的占20.8%,400元至799元的占43.9%,800元至999元的占14.5%,1000元至1999元的占12.4%,2000元以上的占2.3%。 虽然多数外来务工青年有数量不等的经济收入,但是却很不稳定。在回答“您今年以来是否有经济收入”时,选择“有时有,有时没有,很不稳定”的外来务工青年达25.1%回答没有收入的达7.9%,两者之和为33%。占外来务工青年总数的三分之一。 4、外来务工青年的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当问及“进城打工以后。您是否受到过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时。回答“经常受到”的占3.8%。“偶尔受到”的占51.7%,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28.5%。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1 1.目前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 政策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历的一个循环。它以政策过程的完成阶段即政策的调整或终结为标志,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政策周期由于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阶段性政策周期 2、功能性政策周期 3、反复性政策周期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是息息相关的,政策周期的循环发展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快慢与走势强弱。举个例子而言,看一下从我国的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视角看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我国已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其经济发展、生态稳定、社会生活等带来的实际危害以及潜在威胁。同时,作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气候问题,我国的气候变化状况及政策应对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对此,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控制温室气体

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但是一段时间内,这些政策并未得到很好地落实,气候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从碳循环与政策周期关系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发现,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差异已经成为我国相关环保政策没有得到落实的深层原因。因此,无论在将来的政策制定还是推行过程中,都应当将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不一致这个隐形障碍作为其内生变量,予以足够重视,从而为我国气候治理进一步扫清道路,以取得显著效果。 2.请你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公共政策是基于公共选择基础上的政策。公共选择是和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选择,它基于财产不能靠私人竞争在自愿的双边契约中来配置的成本和收益不能内部化的决策。由于公共选择不涉及双向的付出和收益,只涉及非相互性的收益,因此容易导致塔便车、败德、公地灾难和代理人机会主义。因此,公共选择需要有强制。 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制定者、执行者、实施对象、既得利益集团等,也包括下面所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1、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1. 公共政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 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孤立的解 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 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 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 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心得体会

《公共政策分析》学习心得体会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公共政策主体为解决各类社会公共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应用社会科学。《公共政策分析》一书更是一部有关公共政策分析的概论性、入门级教材,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上,全面系统地对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框架、与政府市场的关系、系统、构建、制定、执行、评估和方法论等方面以及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探索,具体介绍了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系统和分析方法等基本内容。通过对《公共政策分析》一书的认真学习,使我对公共政策的内涵及其分析方法的有了初步的学习和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深刻体会到了公共政策的内涵和实用技能,并得到了极大的收获。现将所获心得表达如下: 一、第一章导论的心得体会 所谓政策,在工具书《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而公共政策是某类政策主体,如政策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的基础上,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指定的行为准则,且与人们在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政策”略有不同,公共政策更突出

“公共”二字。但此书所涉及到的政策主体仅指政府,不研究其他主体的作用。因此,包括对公共政策的界定,我们都会从“政府管理”而非“公共管理”视角下进行阐述。 在众多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中存在着认识与解释的差异:1.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2.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3.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4.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5、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从中外学者研究公共政策理论的成果考察,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多数人认识到的一种客观事实,表现为社会利益的失衡和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冲突,利益作为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对公共政策的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语录中提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每一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达为利益”、“这种共同的利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且首先是作为彼此分工的个人之见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这些论断证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无论是政治的本质、内容、形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房地产“限购令” 内容摘要: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性和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不成熟,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收入比过高、房价涨幅过快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不少城市出现了房价增长幅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相协调的现象。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试图抑制房地产过快上涨,而“限购令”无疑是其中调控力度最强的政策,足以体现出中国政府打压房价,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决心。笔者试图结合公共政策动态运行过程来分析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原因以及效果,并就这项政策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案例回顾 (一)“限购令”的出台: 我国于2010年出台“限购令”,通过加大对购房者购房条件的限制来打击房地产行业的投机行为,控制房价过快增长。2010年4月17日,“新国十条”出台,其中第3条明确指出要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条例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新国十条”出台后,各地根据其房地产现状陆续颁布“限购令”。2010年4月30日,北京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率先规定“每户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2010年9月29日国家多部门再次出台调控新措施,其后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陆续公布“限购令”。随后有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杭州等16个一二线城市推出限购政策。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通知明确规定,原则上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要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通知还指出,已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凡与本通知要求不符的,要立即调整完善相关实施细则,并加强对购房人资格的审核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尚未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其他城市也要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出台住房限购措施。 2011年8月17日,住建部下发二三线城市限购标准。12月,住建部知会地方政府,对于限购政策将于2011年年底到期的城市,地方政

公共政策分析(含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分析》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政策法律化:就是政策执行组织和成员根据相应的政策执行职责,凭借着公共权力,配置政策资源,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2.政策执行: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3.政策方案的评估和论证:是对备选政策方案的手段措施、有效性、将产生的后果等方面所作的一系列分析、证明和综合评定,从不同的角度为方案抉择提供科学依据。 4.评估主体:是指政策评估者的主体构成,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以及政策的目标群体等。 5.政策效果:是指在一定成本投入基础上的执行结果。 6.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不做硬性规定,对评估的最终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 二、简答题(每空10分,共50分) 1.什么是损益分析? 答:损益分析是将政策过程中准备付出或已经付出的代价与已经取得或准备取得的收益的大小相比较,衡量其得失的一种方法。 2.什么是线性规划? 答:线性规划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考虑如何最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使政策效益达到最大化的方法。 3.政策监控的目的在于哪两个方面? 答:(1) 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此为其一般性目的或政治意义所在。公共政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政治活动,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合法性是它的必然指向。 (2)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此为其特定目的或管理意义所在。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一

0318公共政策复习重点资料参考(1)

公共政策复习题 1.什么是公共政策? 在本教材中,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现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2)什么事公共政策 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3)公共政策的作用 3.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①从科学角度而言,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 知识,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②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③从政治角度而言,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4.公共政策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②管制功能 为避免一些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职能。(1)积极性管制;(2)消极性管制。 ③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④分配功能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5.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 ①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一种权利的相互制约,有一定的规范。 ②公共物品③公共职能④公共问题 ⑤公共利益:公共利益要遵循四项基本标准:公共、合理、正当、公平⑥公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考研笔记总结

育明教育 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 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 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五年积淀综合模型 综合模型的提倡者认为上述两种模型都或隐或显地使用了两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即国家能力和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由此,它用这两个变量建构了一个政策工具选择的二元四维模型。 考试时,列出表格之后,要对每一个选择进行解释说明。 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1.从本章开始就进入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模块阶段了,整个政策分析过程从政策问题的构建开始。所谓 “公共政问题的构建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公共政策本质上是问题取向的,关心的就是解决社会问题,这一点我也提到过。首先必须明白,政策问题是构建的,不是自然形成的。政策问题远远不是社会问题本身。 2.本部分的内容包括: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分类;政策问题构建的环节;政策问题论证的种类 以及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的几种途径。 3.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更因为传统的政策研究忽视 了对问题的分析,只把政策分析的任务看作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政策问题看成是特定的客观存在而忽视了它其实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传统的政策分析只重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也被忽略)所以导致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错误的问题,而不是错误的方法解决正确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第三类错误”

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答题攻略 (一)名词解释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在复习的时候要把重点名词夯实。育明考研专业课每个科目都有总结的重要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很多高校考研名词解释会重复,这就要考生在复习的同时要具备一套权威的、完整的近5年的真题,有近10年的最好。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案例——》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 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它的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 第三,总结,可以做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教育答题示范 例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什么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答案的核心) 第二,它的几个特征,并简单做一下解释。 第三,和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等进行对比。 4.危机应对 如果出现没有遇到的名词解释,或者不是很熟悉的名词解释,则尽量把相关的能够想到的有条理的放上去,把最有把握的放在第一部分,不要拘泥于以上的答案框架。 5.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二)简答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察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

公共政策期末案例分析参考(共8个)

第一节案例 分析: 一体现了国家的一种信念、一种立场、一 种挚爱; 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三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四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 第二节案例 分析: 一政治性工具: 二经济性工具: 三社会性工具: 第三节案例 此政策坚决依靠群众,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事,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正常实施,没达到政策精神。 1、自然环境。在农村,土地的获得比城市容易得多。 2、政治环境。很多时候政治环境与公共政策相互影响,其中公共权力的配置是关键。 3、经济环境。镇政府财力薄弱,靠死人剑财,百姓为了改变下辈子的财气,象富人一样地活着。 4、文化环境。传统的民间陋习。 5、社会环境。是指总的社会状况,人口,群体、职业,规范等的总和。现代社会公共政策的实施要求有成熟的公民社会。 第四节案例 核心内容:1、规定商品零售场所不得销售使用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塑料购物袋,2是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向消费者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是一项利在长远的公共政策,要取得好的实施效果,还需要引入利益平衡、责任均衡的理论,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管理部门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人性化管理理念出发,多为消费者提供使得方面动脑筋,设溘减少服从成本,确保政策的更好执行。 比如,本案例中缺乏良好的消费观念才是造成污染根本原因,对环境的破坏不是塑料本身的过错而是人的不良习惯造成的。 第五节案例 存在的主要问题:(1)选择执行(20 附加执行(3) 机械执行 政策执行效能的障碍因素:(1)、政策规划障碍:政策方案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案例里的政策变化令村民组长尴尬无法和农民交代走上绝路(2、)\政策认知障碍案例对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误种粮食要被罚款无奈选择自杀(3)、政策资源障碍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退耕还林的补助很少,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再加上宣传的问题,导致农民误种粮食遭罚款,无力支付无奈选择自杀如果你是一名政策执行者,你将如何推行该项政策的执行:(1)、提高公共政策主体的政策执行水平和执行能力;(2)、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对象的政策认同感;(3)、有效利用公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试题解答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 单项选择题: 第一单元 1、被人们当作政策分析学科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B.拉纳和托克维尔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新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政策分析学科起到方法论解放作用的学者是:C、库恩 3、在政府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上,亚当。斯密的基本态度是:B:不主张政府介入资源配置过程 4、政府干预主要针对以下哪种市场失灵:A、市场固有失灵。 5、政府失灵的最一般表现是:D: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 6、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属于政策特征的:C:政治性 7、把政策分析界定为“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的学者是:B拉斯韦尔 8、以下不属于政策分析的政治学研究途径的选项是:A:公共选择理论 9、在政策分析研究中,把“政治行动者个人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有利的行动方案”,这一假设作为基本出发点的理论是:D:公共选择理论 10、从政策分析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政策理论,总结党和政府政策实践的基本经验,这种状况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策分析学科的发展的:B:第二阶段 第二单元 1、上世纪50年代论及政策工具基本原理的著作《政治、经济和福利》一书的作者是:C:达尔和林德布洛姆 2、以下哪一项是不属于推动工具研究盛行的选项:D:社会团体的推动 3、在政策工具研究中“后现代工具”的提出者是:B:休普 4、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政策研究的古典途径:A:工具主义 5、用木工匠和园艺业比喻政府治理工具的学者是:C:胡德 6、把政策工具分为法律工具、经济工具和交流工具的学者是:D:狄龙 7、以下属于全面质量管理(TQM)核心业务的选项是:B:不断进行员工工作流程分析 8、关于听证会开始于哪个国家的说法,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英国 9、以下不属于影响政策工具因素的选项是:C:社会团体 10、以下不发球政策工具选择策略的选项是:D:以政策执行者的偏好为标准 第三单元 1、把政策问题觉察机制形象地称为“扳机触发器”的学者是:C:安德森 2、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是:C:代议制 3、以下不属于方案规划环节的选项是:D:听证票决 4、以下不属于政策目标规范性要求的选项是:A:政策目标要体现决策集团的利益 5、政策方案抉择要依据有关标准,以下不属于这些标准的选项是:C: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属于中度水平 6、把合法化严格限定在政治秩序被认可层面的学者是:B:哈贝马斯 7、以下关于政策合法化含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法律法规不存在政策合法化问题。 8、以下关于政策合法政府化地位与作用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A:政策合法化是领导意志转变为群众意志的过程 9、政策合法化的主体要有合法依据,以下国务院有关构成部门哪个即使经国务院批准也不能发布规章:C:国家统计局 10、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我国政策制定的原则性要求:B:群众路线 第四单元 1、将政策执行看作,在目标的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提出这个观点的学者是:D: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政策执行的地位和作用的确主要表现方面:B:保证法律法规实施的主要手段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A:政治性 4、政策执行过程有诸多环节,包括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定,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度:C:质量监测制 5、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传统的政策执行手段中行政手段的特点:D:结果的不容置疑性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就是政府这样的权威机构运用其职能来实现规与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以及有效地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等价值目标的方案或决定。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定义 公共政策分析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 (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资源(5)政策评估标准(6)政策效果(7)政策环境(8)政策信息 第二章 一、公共政策系统的定义 二、公共政策主体构成 (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政党(5)利益集团(6)思想库(7)大众传媒(8)公民个人 官方政策主体: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执政党 非官方政策主体:1、利益集团2、非执政党3、大众传媒4、思想库5、公民和选民 三、什么是公共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客体是相对公共政策主体而言的,是指公共政策发生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方面。 四、公共政策环境的定义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五、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一般把公共政策环境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 六、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 1、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2、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 在地位上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1、政策环境制约政策主体的行为; 2、政策主体又能能动改造政策环境 (3)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1、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高度融合在一起;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在地位上具有相 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章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 公正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对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生存、发展条件和价值规中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并经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条件 (1)客观情势的存在;(2)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3)问题的影响程度深,影响围广(4)属于政府及其有关政策部门职权围;(5)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 三、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过程 1、问题察觉; 2、问题描述; 3、问题分析; 4、问题界定 三、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核心环节,是由一系列功能活动或环节构成的复杂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政策问题的形成与确定、政策议程的设立、政策方案的规划和政策方案合法化几个活动相互关联的过程。 四、公共政策议程的定义 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公共部门的议事日程,公共部门正式决定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决定如何制定有效政策加以解决的过程。 五、公共政策方案规划程序 (1)确定政策目标 1、政策目标的含义及作用; 2、政策目标的性质和特点; 3、确定政策目标过程中遇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白色污染”到底如何解决 问题:今天你是否依然“我行我‘塑’” 中国目前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也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不断改善和更新。然而,在人们追求更便捷、更舒适、更优质的生活的同时,我们的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就拿“白色污染”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来说,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介绍,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北京目前每年废弃23亿个塑料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9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10万吨。塑料垃圾带来的问题非常严重,一,漫天飘飞的塑料袋或挂在树梢,或飞到建筑物上,破坏了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二,塑料袋系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稳定,难以在自然环境下被微生物分解,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

需要200年以上。混入土壤的塑料袋,会引起土壤结构的改变,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减产;三,抛弃在陆地和水体的塑料袋会被动物和鱼类当做食物吞食,造成动物和鱼类死亡,或影响它们的生存;四,如果对塑料垃圾进行焚烧,会造成二次污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特别是塑料的焚烧会产生强致癌物质—二恶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四,对塑料垃圾进行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也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些塑料垃圾还会对土地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五,生产塑料袋要耗费大量的石油资源。我国每年为生产塑料袋要消耗480多万吨石油,塑料袋的过度使用对我国的能源资源以及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已不容忽视,能源的紧缺必然带来生产成本的攀升和物价的上涨,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是极为不利的。 为此,2007年12月31日,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时至今日,“限塑令“到底效果怎么样一份2009年民间限塑政策小组发布的《限塑政策研究NGO合作项目综合报告》表明,我国大中型超市限塑令执行情况比较乐观。在本次调查中,北京和杭州等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2015年,10家印刷公司产出利润增长较快,主营业务高度集中,各公司经营情况差异明显。部分印刷公司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整体情况:全年实现营收269.17亿元 2015年,10家印刷公司产出利润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9.17亿元,较2014年度增加16.53亿元,增长6.54%;净利润26.33亿元,较2014年度增加3.96亿元,增长17.70%。各公司经营差异化明显,康得新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取得了40%以上的增长,其净利润占10家印刷公司净利润总和的.53.51%;珠海中富、陕西金叶、鸿博股份营业收入、净利润大幅下滑,净利润下滑比例在50%以上。珠海中富所在饮料包装市场需求不振,竞争激烈,公司营业收入下滑20.92%,净利润大幅下滑257.14%,全年亏损6636万元,成为报告期唯一亏损的印刷公司。 分业务经营情况:技术创新成赢利关键 主业高度集中,各公司差异明显。 印刷公司主业高度集中于各自印刷包装细分业务及相关衍生业务,主业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在60%以上。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各公司大多采取收缩战略,营业收入呈现向各自主业集中的趋势,7家公司主业营业收入占比提升。

印刷公司各自细分业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跨越出版物印刷、饮料、橡胶和塑料制品、高分子材料、烟标、彩票、电子发票等多个业务领域,经营环境差异性大。各公司主业营业收入变化差异明显,毛利率基本稳定,波动在5个百分点以内。 以技术创新驱动公司发展。 报告期内,部分印刷公司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康得新前期技术研发投入获得回报,光学膜项目全面投产,光学膜业务营业收入大幅增长65.85%,占主营业务收入77.85%,成为拉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超过4亿元,大幅增长58.9%,在高分子材料、碳材料、柔性材料以及裸眼3D、大屏触控、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全息显示等新兴显示技术领域均已领先全球。 劲嘉股份报告期内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新申请专利150项,新获得专利授权135项。通过发挥在新产品开发及设计方面的优势,公司克服国家卷烟行业结构升级、同行业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报告期包装印刷业务营业收入增长超20%,毛利率水平超过40%,拉动公司营业收入整体增长17.09%,净利润增长24.10%。 东港股份持续推进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当期对智能卡、射频识别(RIFD)电子标签、电子发票、彩票销售系统等多个项目进行了技术研发,研发投入合计7437万元,增长20.77%,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5.92%,推动公司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印刷业务毛利率水平维持在40%的高位。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实现了13.05%和27.81%的增长。

公共政策分析题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D ) A. 利益集团 B. 公民个人 C. 大众传媒 D. 代议机关 2. 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 A. 工具学习(B ) B. 概念学习 C. 社会学习 D. 组织学习 3. 下列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中,属于政策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是 A. 公众的支持(D ) B. 执行人员的精神状态及领导策略 C. 监督机关的支持 D. 明确而一致的政策指令 4.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C ) A. 政策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 B. 政策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C. 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 D. 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的变动 5. 下列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 公共政策无法实现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 B. 公共权力机关代表公众制定政策,不存在自身利益 C. 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D. 政策的确立和改变完全由民意决定

6. 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与产出之间的(A ) A. 比例关系

B. 叠加关系 C. 扩散关系 D. 互动关系 二、多项选择 7. 资源是政策执行过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条件,是公共政策得以有效执 行 的重要保证,这些资源主要包括 (ABCDE ) A. 人力资源 B. 财物资源 C. 信息资源 D. 权威资源 E. 制度资源 8.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 (ABCE ) A. 政策目标 B. 政策方案 C. 政策措施 D. 政策环境 E. 政策主体和客体 8?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有 (CDE ) A. 执政党 B.领袖人物 C.在野党 D.利益集团 E.选民 B.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C.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E.社会价值的分配 【、辨析题 9.当代中国,具体的行政决策程序包括 ABC A.法制部门的审查 B. 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 C.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D.通过议案 E.公布政策 10.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为 ABC A.公共问题的形成 D.公民的参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