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均安中心小学黎嘉欣

【教学目标】

1、复习“秋、气”等7个生字,学习生字“飞、会、个”,认识偏旁人字头。会写“了”“子”。

2、通过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说话,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

3、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他们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注意力范围狭窄。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但他们对能引起自己兴趣的事物,注意力就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他们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积累识字方法。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夏秋图片对比,初步感知秋天特点。

2、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自由读,请小老师带读。去拼音,开火车检查读。

3、出示带“一”的词组,复习“一”的不同读音。同桌练读,互相检查。

4、出示含生字的句子,分组读。

(设计理念:在导入环节,利用直观的图片,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入到美丽的秋天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认读生字后连词读,复习“一”的不同读音。通过读句子,复现、巩固生字的识记。)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第一个自然段。学习书写“了”:

请学生观察“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识笔画:横钩。老师范写,学生书空笔顺。猜字谜,学习书写“子”。

3、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交流识字方法,口头组词。

(识字方法,预设:读课外书;借助拼音;加一笔、减一笔,组词等。)(设计理念:学生年龄小,识字量比较少。通过渗透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写字前,先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三、再读课文,了解秋天的特征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还提到秋天的哪些事物?

2、出示图片,秋天的天空是怎么样的?指名回答。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指导朗读。

3、随文识字“飞”“会”“个”。

小松鼠在蓝蓝的天空中看到什么呢?学习生字“飞”。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比较学习“会”“个”两个生字,认识偏旁人字头。

4、课件出示图片。请学生欣赏图片,补充句子。

5、秋天这么美丽,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让我们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试着背一背。(借助板书,引导背诵)

6、跟读儿歌《秋天的颜色》。

(设计理念:借助插图,学习课文,认识秋天的特点,随文识字。欣赏图片,让学生说完整的话,表达完整的意思,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

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丽的秋天景色,你想说点什么?请你画一画心中的秋天,用一句话介绍一下你眼中的秋天。

(设计理念:本环节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1 秋天

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

天空蓝、高

大雁往南飞

【教学反思】

本文是学生入学后第一次学习的课文,我努力营造自然、轻松的读书氛围,适时提供机会,在鼓励与欣赏中,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为此,开课伊始,我通过直观的图片,设置夏秋景色的对比,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特点。授课过程中,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反复提醒坐姿、读书姿势、写字姿势的要求。其中,在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我请他们对比“了”“子”两个生字,首先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特点,再书空,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教学本文后,我还设计拓展说话练习,出示秋天果实成熟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固定句式仿说,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本课的不足在于,指导朗读时忽略对学生朗读的反馈。在指导读“天那么蓝,那么高。”一句,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由于时间比较紧,学生集体读的效果还可以,但个人读的时候,就读得不够到位,不能突出天空“蓝”“高”的程度之深。在渗透识字方法的

过程中,老师讲解较多,如果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对比、发现,多表达自己的想法、识字方法、记忆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堂的实效会更高。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说课稿)

《秋天到了》说课稿 《秋天到了》是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作者抓住初秋季节景物的变化及特征,描绘秋季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篇描写秋景的散文,作者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文章虽短小精悍,三个自然段共5句话,但合在一起却描绘了一幅初秋全景图。 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门,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直呼方法,初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与学文。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处于好奇状态,对于语文课亦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学生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还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根据一年级学段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 4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了解阅读方法; 3、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步骤 1、激趣揭题,范读感知; 2、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3、反复读文,读熟读通; 4、指导书写,落实双基。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边解读文本边站在学生的视角思索,“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孩子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一年有四个季节,谁愿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接下来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示动物朋友“大雁飞飞”带来的一组图片,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之时,我适时小结:“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啊,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通过秋天里事物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给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教学过程中,我力争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板书课题时,我请学生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并将拼音标注,使学生在书空的同时对生字“秋”、“到”有了初步的感知。阅读过程中我尝试改变从头到尾串讲的模式,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新课伊始,借助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了秋天的美景,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中,我

部编版一年级《秋天》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秋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树”等10个生字和人字头、口字旁、木字旁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和儿化音,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说说秋天的景物。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认识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一)听儿歌猜季节 1、PPT出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这是哪个季节呀? 2、PPT出示:“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这又是哪个季节? (二)初步感知秋天变化 1、当我们看到红叶满天的时候,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么,你还

从哪些知道秋天来了? 预设: (1)秋天我们的衣服穿得多了。 (2)树叶都黄了。 (3)天好蓝。 2、同学真了不起,这么会观察秋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课文吧! 3、 二、认识课文、初读课文、多样识字。 (一)认识课文 《秋天》是课题,下面是课文内容,那么,双横线里面是什么呀? 田字格里呢? (二)初读课文 1、认识了课文,再来看老师写课题。(板书:1、秋天)“秋”是一个生字,但是我们可以拆开来看,左边是一个“禾”,右边是一个“火”,“禾”“火”在一起就是“秋”。再写个“1”,表示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谁来读读课题呀? 2、指名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三)多样识字 1、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第一封信。(PPT出示:请小朋友们圈出

双横线里的生字,再读准生字的音哟!)拿起笔,在文中圈出来吧! (1)读双横线中的字。 (2)开火车读。 (3)齐读。 2、认识偏旁部首。 (1)PPT出示:会个(人字头) 你发现了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它们呢? (2)PPT出示:叶(口字旁) (3)PPT出示:树(木字旁) 3、儿化音和“一”的变调 PPT出示:凉了黄了来了叶子那么 (1)你发现了什么?(轻声) (2)指名生读、齐读。 PPT出示:凉了——天气凉了 黄了——树叶黄了 来了——秋天来了 叶子——一片片叶子 那么——那么蓝那么高 (3)指名读、齐读,师示范读。 PPT出示:一群一片片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你发现了什么?(都有“一”字) (4)师示范读儿化音,指名生读、齐读。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秋天》

秋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仿写歌词来体会诗歌的情感。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教师:1、搜集资料,利用Microsoft 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课件。 2、阅读何其芳的其他诗作,丰富自己的底蕴,为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作准备。 3、与学生一起在课外收集描绘秋天的诗文,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的秋天,为课堂学习中做到旁征博引做准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人。 秋天,在多数人的眼里是一个失落的忧郁的季节,清代女诗人秋瑾就有“秋风秋雨秋煞人”的名句,但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眼里,秋天却是胜过春天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的浓浓秋意。 (板书课题) 二、师配乐范读诗歌,指导朗读,生扫清障碍。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过渡)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 .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 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四、精读诗歌,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

2017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

总课时 课题《秋天》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启发式教学、培优辅差学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2.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⑴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⑵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3.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⑴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⑵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⑶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⑴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⑵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⑶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二、研读与赏析 1.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课文背景: 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上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养成了持续阅读是学习语文非常重要的一点。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达到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汉字,会写4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反义词,了解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产生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写“了”“子”“人”“大”四个字;认识自然段。 难点:读准“一”的读音,产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关于秋天的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 2.引题过渡:短短的两行谜语,展示的只是秋天的一个小小的特点,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和秋天有关的课文,一起去体验秋天的美! (通过谜语导入,活跃课堂的气氛,引发同学们对秋天探索的好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边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寻找方法解决生字词。(提

醒坐姿) 2.PPT出示生字词,引导同学们回忆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字,尝试大胆的读出来并组词。(在日常生活中识字是非常好的识字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同学们留意生活的好习惯,不仅可以借助日常生活认识大量的字,还可以整体的提高语文素养) 3.对于多音字“会”,要善于引导孩子们联系日常生活(kuai:会计;hui:开会) 4.ppt出示打乱顺序,随机排列在火车上的生字,请同学们开小火车来读音并组词。 5.请一位同学来领读。(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老师要善于引导) (三)对比理解,再读课文 1.ppt上出示《秋天》这篇文章的分段和不分段的格式。(通过对比让同学们来找出不同,从而加深对自然段的理解) 2.同学们自由举手发言,同一篇文章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引导同学们自己说出自然段是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文章一共有三个自然段:第1段写的是秋天树的变化、第2段写的是大雁的变化、第3段写的是作者的感情;引导同学们说出每个自然段前面都要空两格,从而能标清文章的自然段) 3.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提醒坐姿) 4.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老师进行鼓励式点评并进行全文的范读,引导同学们说出老师与同学读的“一”的字音的不同,请同学们注意“一会儿”这个词的读音) 5.请同学们分段来读课文。(注意文章的流利,情感的充沛) (四)字斟句酌,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并讨论(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 2.分别来说一说最喜欢的话,以及喜欢这句话的原因。通过对比引导孩子们自主的说出文章写的美的原因(第1段:你觉得第1段写的美是因为写了大树,那请看老师PPT上的这句话——天气冷了,树叶黄了,树叶从树上都掉下来了。引导同学们找出与原文的不同在于“凉”“一片片”) 3.出示“一片片”引导同学们说出相似的短语。 4.出示“一会儿…一会儿…”请同学们造句。(老师要进行示范:鸟儿叽叽喳喳的,一会儿飞到这棵树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说课稿

《秋天》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秋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秋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抓住初秋季节景物的变化及特征,描绘秋季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篇描写秋景的散文,作者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文章虽短小精悍,但合在一起却描绘了一幅初秋全景图。 二、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门,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直呼方法,初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与学文。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处于好奇状态,对于语文课亦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学生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还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段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 4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了解阅读方法; 3、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步骤 1、激趣揭题,范读感知; 2、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3、反复读文,读熟读通; 4、指导书写,落实双基。 四、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人教版小学秋天优美句子

秋天优美句子 1、秋天,大部分树叶都渐渐变黄了,有的已经枯落下来了,唯有枫叶红了下来,火红火红的,为秋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 2、秋天的天空里,团团白云像弹好的羊毛,慢慢地飘浮着。 3、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令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4、秋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的菜地间。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5、秋天,杨树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落在树旁的小河里,仿佛是金色的小船。 6、梨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走近一看,梨子脸上还长着许多小雀斑呢!梨子很多,把树枝越压越弯,越压越弯,有的梨子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 7、上坡上,一穗穗的高粱高傲地矗立着。秋风吹来,它们像一把把胜利的火把,高兴地晃动着。 8、仰望天空,只见有一群大雁从北方飞来,又向南方飞去。它们排列着整齐的队伍,变换着阵容在空中飞翔着,一会儿排列成“一”字,一会儿排列成“人”字,一会儿又排列小草成“大”字…… 9、一片金黄的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秋风习习吹来,掀起层层金浪,飘来阵阵稻谷的芳香。 10、秋天的来临,也让小草换上了黄色的衣裳。这时的小草虽然已不像春天的那个嫩娃娃了,也不像夏天那个穿着绿色衣服的小伙子,但小草依然挺立着,风儿轻轻一吹,它们便把身体扭向一边,以优美的舞姿博得人们的赞赏。 11、清晨,晶莹的露珠便会和草叶做游戏,滚来滚去的。用手接一滴,一不小心,露珠便会滚落到地上,一下子不见了,仿佛也和我在玩游戏呢! 12、如果说,燕子是报春的天使,那么落叶就是迎秋的顽童。秋天一到,落叶就毫不犹豫地从树丫上纷纷飘下来。它们好像在对大树说:“亲爱的妈妈,我们要回到大地的怀抱中去,请允许我们随风阿姨飞吧!”树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在说:“走吧!走吧!”叶子飞过墙头,来到野外,看!大地上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落叶,你给地面铺上了一层金地毯。 12、天渐渐地转凉了,一片片枯黄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纷纷离开了大树妈妈温暖的怀抱,轻轻地从树上飘落下来,飞落到草地上,小河、庄稼上,这落叶似乎是报信员,告诉大家“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小草们也脱下了绿衣裳,换上了金灿灿的秋装。 13、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一大片鲜艳的一串红,一串红的叶子并不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一串红的花,那鲜艳的小花,开得娇巧别致,一簇足有数十朵,长在翠绿的茎上,就像一串串用绿线连起来的红铃铛。他们一朵朵紧密排列,整齐划一,就像我们班组成的一个纪律严明紧密团结的集体。仔细观看,花儿里面还藏有像头发一样的小花。微风拂过,玲珑别致的花朵轻轻摇曳着,向你点头,好像一个个小朋友正张着笑脸朝你笑呢。 14、红艳艳的大苹果撩开绿叶往外瞧;金灿灿的柿子像正月十五的灯笼压弯了枝头;小红灯似的枣子在枝头上一闪一闪的;像玛瑙的葡萄一串串的挂在葡萄架上荡秋千;有的荔枝太胖了,把衣服撑破了,露出白白的肚皮,玉米特意换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黄的牙齿;大豆也许太兴奋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西红柿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便把口红涂在了脸上…… 15、秋天,大部分树叶都渐渐地变黄了,有的已经枯落下来了,唯有枫叶红了起来,火红火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日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三、教学策略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书写指导过程中,可通过师范写、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或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同异进行认字、写字,并关注学生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朗读指导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文结合,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进而激发学生朗读和说话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四季是哪几个季节吗? 2.你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去学一篇和季节有关的课文,题目就叫──《秋天》。 3.齐读课文标题。 4.“秋”还是生字宝宝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多种方式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师范读课文。 下面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轻轻打开语文书,左手扶书,右手指字。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生自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和下面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拼一拼,问一问,猜一猜。 (2)同桌做你指我读的游戏。 3.学习标自然段。 (1)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和之前的课文不一样,每个段落前面都空了两个格子,这就叫自然段。 (2)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标自然段吧。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

课文教学:《秋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三个偏旁,认识一个笔画“横撇”。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概念】 秋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实物秋天的风景图 【教学流程】 课前体验: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捡落叶,引导孩子分类(形状、颜色等)捡拾落叶。 一、分享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课前我们在校园里捡拾落叶,请你们观察一下,面前的落叶,分享自己的发现。

2.是的,秋天到了,树叶开始变黄,那么秋天还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今天学习一篇描写秋天的课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借助《猜字谜》其二指导认识“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段,并数一数本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3.检查自学情况(瞧!生字宝宝来了,跟他们打打招呼吧。) (1)我会读 出示字: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注:要带拼音。) ①指名拼读,学生正音。 ②齐读。 过渡:这些生字宝宝带着它们的朋友来和大家见面了,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2)我会读 出示带拼音词:秋天、天气、来了、树叶、一片、大雁、飞机、一会儿、一个 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 ③全班齐读

(3)我会认 出示不带拼音的字: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 游戏:捡落叶游戏。指名一列孩子开火车玩,其他孩子正音。 4.识字方法多巧妙 ①交流识字方法: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相机认识认识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三个偏旁)(学生小组内合 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学生回应补充) ②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合理。 ③相信大家已经记住了它们的样子,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⑤当堂小练习。 二、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出示会写字,请学生们观察4个会写字书写需要注意的点,分享交流。(相机认识一个新的笔画“横撇”) 2.老师总结强调: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什么位置,也需要注意书写笔顺。 3.老师范写了和子学生练习书写相互评价。 4.老师范写人和大学生练习书写相互评价。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现在字宝宝又回到了家,你能把句子读流利吗?指名读。

部编版一年级上《秋天》教案

1《秋天》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优质课教案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说一说课文 我们前边学过的课文都是诗歌,课文还有一种是自然段的形式。有的课文是由一段段自然段组成的。怎样找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都要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每一个自然段是由一句一句话组成的,怎样找每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就要找这个自然段中有几个句号“。”,几个问号“?”,几个感叹号“!”,几个省略号“……”等。今天呀,我们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开始找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同学们可要细心呀。 三、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1、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2、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四、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3个)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3个开头空两格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样确定的?(有1个句号。) (3)天气怎么样了?(凉了) (4)树叶怎么样了?(黄了) (5)一片片树叶怎么样了?(从树上落下来)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让学生说一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话) (2)你是怎样确定的?(有2个句号。) (3)天空什么样?(那么蓝,那么高) (4)天空上有什么?(一群大雁) (5)它们怎样飞?(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排成一字) (6)大雁为什么南飞? 大雁南飞: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 (7)雁群为什么总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队伍飞行呢? 这是因为大雁飞行的路程很长,它们除了靠扇动翅膀飞行之外,也常利用上升气流在天空中滑翔,使翅膀得到间断的休息空隙,以节省自己的体力。当雁群飞行时,前面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膀尖上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后边的雁为了利用这股气流,就紧跟在前雁膀尖的后面飞,这样一个跟着一个,就排成了整齐队伍。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让学生说一说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话) (2)你是怎样确定的?(有2个感叹号。)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秋天》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秋天》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和人字头;会写“了”2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结合生活观察,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会有许多发现,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播放图片) 2.你知道刚才看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生:秋天。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我觉得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师:你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 3.喜欢秋天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这篇课文。师板书课题。师:小手伸到半空中。生:老师写字我书空。师拿出生字卡片(秋),秋姑娘来了,你认识吗?秋姑娘想让大家记住她,你有什么

好方法吗?生:秋是由禾和火组成。师:你可真厉害,禾和火就是秋,这就是加一加的识字方法,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认识好多字呢!你能给秋找个好朋友吗? 二、闯关识字,朗读课文 1.课文究竟是如何写秋天的呢?老师非常喜欢这篇课文,想读一读,大家认真倾听,小耳朵,生接认真听。配乐范读。你想像老师这样读吗? 2.我们要进行一个闯关游戏,只要你闯关成功,就能像老师读的一样,还会比老师读得更好呢? 3.第一关,生字宝宝来了,(出示带拼音的生字)你会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读,小小火车开起来,生接读快快开到这里来。请一组学生读,齐读。去掉拼音还会读吗?(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①“秋”字我们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它,看看这些生字,你觉得还有哪些字还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树是木加对,树是木字旁,木字变成部首时,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叶是口字旁,口加十组成叶。“会、个”这两个字,我们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人+云=会,人+1=个,这两个字都是人字头。 ②出示“气、了、大、片、飞”这些生字你还认识吗?认识哪个字就读这个字,还可以给它找朋友,组个词。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补充。大的反义词是小,飞可以做动作,大家做张开双臂飞翔的动作。汽去掉“氵”变成了气。了读轻声,片,一片树叶,我们还可以说一片()。

部编版一年级上《秋天》教案

秋天 一、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5、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2、背诵课文。 四、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2.秋天树叶的实物。 3.大雁图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过渡: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抓住初秋季节景物的变化及特征,描绘秋季天高云淡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虽短小精悍,但描绘了一幅初秋全景图。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门,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直呼方法,初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与学文。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处于好奇状态,对于语文课亦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学生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还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一年级学段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 4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了解阅读方法; 3、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四、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1、联系实际,提问导入;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3、认识笔画,指导书写; 4、初识课文,了解大意; 5、总结; 6、布置作业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边解读文本边站在学生的视角思索,“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孩子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一年有四个季节,谁愿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接下来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示动物朋友“大雁南飞”带来的一组图片,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之时,我适时小结:“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啊,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通过秋天里事物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给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人教版《秋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4、能用“……像……”说句子。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3、能用“……像……”说句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秋天的天和云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可用咱们则学过的哪个词来表现 出秋天的这个特点呢?除了秋天的天和云你还想说说秋天的什么呢?秋天美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幅秋天的美丽图画。(出示挂图)这幅 图上都有什么?(稻田、树、树叶、蚂蚁、小鱼、燕子)看到了这美丽的图画有人写出了一篇十分美的文章,板书课题《秋天》,你想不 想来读一读呢?这篇文章就在咱们课文的第3页上,快点打开书来看一看,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铺设感情基调 在你读课文的时候,如果遇到不认识的怎么办?(读拼音、问同学、问老师) 自读课文,同桌合作读课文。自读思考:这篇文章里都写出了哪些景象?都是怎样描写的?

你喜欢的是对哪种景象的描写? 生答:我喜欢的是“……”,课文中是这样描写的:…… 三、细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优美语言 1、秋天的天和云是怎样的?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课文中是怎样写的?……那么……那么…… 你能用……那么……那么来说一句话吗? 指导朗读:(读出秋天的美丽来,天高云淡,蓝天白云) 2、学习课文的二、三段 (一)蓝天白云的下面都有什么?跟我一起去看一看: (放录音,教师伴着美妙的音乐动情地朗诵二至三段。) (二)、学生跟着录音,自读二至三段。 你最喜欢蓝天下的什么景象?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讲解这些内容,不必按顺序。) 蓝天下的稻田大吗?你是怎么知道? “一眼望不到边” 熟了的稻田是什么样的? “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学习“澄、铺”。 黄澄澄是一种什么颜色?还有什么是黄澄澄的?你能用……像…… 来说一句话吗? 指导背诵第二段。 师提示学生想像背诵(蓝天下是,稻子熟了,的,像。)学习第三段 池塘边的梧桐树叶美吗?你是通过哪些词句知道的? 学习“梧、桐、当”三个生字。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可真有趣,有的落到,有的落到。 落到水里后的情景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现在你就是一条小 鱼, 落到岸边后的情景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现在你就是一只蚂蚁,缘语生像,模仿练习。 再接着想像一下,落叶还有可能落在什么地方,你能模仿课文中对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材分析 及相关素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材分析及相关素 材 一、内容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全文有 3 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秋季景色优美,作者所选的景象都很具有代表性。课文有两幅插图,其中“落叶、雁群”与课文描述情景对应。“成熟的庄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揭示了秋天更多样的特点,留给读者对于秋天美好的遐想。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 10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3 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 个字和横撇 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三、与课文相关的素材 1、“一”不是多音字,为什么在课文中会有三种不同的读音?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在注音的时候做了变通的处理,直接注“一”变调后的读音,如“一片片”“一会儿”(二声)、“一群”(四声),是为了避免讲授规则,而是让学生直接在大量的语言现象中体会“一”的不同读音。 在教学的时候,不需要讲变调规则,也不要过度拓展,只需要让学生了解有这个现象,并且借助注音在课文中读准这几个词语就可以了。 2、“一会儿”的“儿”字上面为什么没有注音? “一会儿”的“儿”在这里读儿化音。本套教材对儿化音注音的规则,就是“儿”字不注音,前一个字的音节后增加“r”。如,“一会儿”中注音就是“yí huìr”。教学中要提示学生在读的时候自然儿化,避免读成两个音节。

部编本一年级秋天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时目标 1.认识“秋、气”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两个偏旁。会写“了,子”两个生字和横撇一个笔画。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自然段。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秋、气”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两个偏旁。会写“了,子”两个生字和横撇一个笔画。。 2.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认识自然段 三、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2017年11月1日上午第一节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背诵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2.耳语:玉米、小麦、花生、南瓜、瓜子、西红柿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词都和什么有关系啊? 那你们知道这些食物是在多会儿成熟吗? (预设)生:秋天(板书题目) 师:咦,这个题目里边藏着两个小秘密,谁能够找出来?学习“秋”:禾+火;秋千、秋天、秋风 师: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秋天的

风景吧。 (二)随文识字 1.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师:根据自读要求自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检查字词:(第一组)一片片、一群、一会儿、一字 (第二组)凉了、黄了、叶子、那么、来了(重在轻声)男女齐读、女生男生混合读 师:请你认真再读一次,边读边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了和子是一对兄弟,了加一笔就是子。 “了,子”书写教学: ①复习田字格 ②观察汉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看占格位置。 ③师范写,学生书空。(明确横撇的撇不能太长,弯钩从横中线) ④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指导双姿。 (预设)生:这几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 师:读轻声时要注意轻而快,带着这些轻声我们一起走进秋天,请大家跟着我来读。 3.自然段学习: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都有两个空格。 师:通过刚才的自己读课文,你找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第一自然段是?(指名读、齐读)。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秋天

1 秋天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会认“秋、气”等十个字,会写“了、子”等4 个字,掌握字的笔顺,学会横撇1种笔画,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秋、气”等10个字,会写“了、子”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自然段,知道秋天来了,有哪些变化。【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1)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四个)谁愿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2.(课件出示2)图片出示田野里庄稼成熟的景象。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秋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师板书课题)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齐读课题:秋天到了。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认识段。 (1)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开始的标志, 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 自然段。(课件出示3)(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 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 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课件出示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3. 自由读,圈画生字。 按照段再读一读,把课后要求我们会认和会写 的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4.指名读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导字音:“那”不要读成nènɡ;“一”的读音。 (2)指导难读的句子:一片片叶子\ 从树上\ 落下来。 5.认读生字。 (1)读带拼音的词语。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已经都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