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气预报常识(20200524204719)

天气预报常识(20200524204719)

天气预报常识(20200524204719)
天气预报常识(20200524204719)

天气预报常识

1、在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听到“今天白天”、“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和“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

“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这12个小时。“晴”指云量占10—30%;“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占80—100%。

2、气象单位对降水量标准的规定,有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指的是降水量

30 0.6—5毫米;“中雨”的降水量 5.1—15毫米;“大雨”15.1—毫米;“暴雨”30.1—70毫米;“大暴雨”70.1—200毫米。24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降水量指的是1—10毫米;“中雨”的降水量指的是10.1—25毫米;“大雨”降水量指的是

25.1—50毫米;“暴雨”指的是50.1—100毫米;“大暴雨”是100.1—250毫米的降水量。

预报时间没有超过12小时,就是指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如果预报今天白天或晚上有雨雪,则指的是12小时内

的降雪。如果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雪,则指的是24小时内的降水量。除12.24小时预报外,还有48小时预报,72小时预报,还有未来天气分析等。

12个简单方法可以预测天气

远山可见,天晴;近山模糊,天雨。因为空气干燥,天气晴朗,远山才可看清楚。

可很清楚听到列车的声响,会下雨。天气阴沉时,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变小,声音容易传远。

看到猫洗脸,会下雨。猫用前脚洗脸的动作,是因为将下雨时,湿度增高,跳蚤在猫身上活动起来。

春天吹南风,易引起雪崩。春天南风,是由于海上低气压引起。温暖的南风,易造成冬去后未解冻的雪崩坍。

青蛙叫鸣不停,会下雨。青蛙皮薄,能够敏感到湿度的变化,因此比平常叫得更激烈,表示湿度大,就会下雨。

霜受到朝阳照射,发出灿烂光彩,会天晴。霜的成因是夜晚寒冷,与白天温差大,白天温度高,会天晴。

早晨见蜘蛛网上有水滴,会放晴。天气好的时候,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就会变大,遇到冷空气的水蒸气,就变为小水滴。

鱼跃出水面,会下雨。远处天气转坏,迅速传到水中,鱼吃惊而跳跃起来。

燕子低飞,会下雨。天气转坏时,昆虫多靠地面飞行,

燕子想吃昆虫,所以低飞。(注:燕子低飞及蜻蜓低飞有雨这一说法不一定正确,这一现象只能说明气压低,有时就不下

雨的)

冬天雷鸣,会下雨。面临海岸,冬天有雷鸣时,西北季

风吹来,会降大雨。

蚯蚓钻出地面,会下雨。天气转坏,湿度增加,地面变

暖,蚯蚓就会钻出地面来。

早晨的雨,容易停。古时女性,认为早上下雨,下午容

易停,便卷袖洗衣服。

天气预报

电台、电视台每天都有天气预报节目,这里提供一点小常识:“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的12h;“今天夜间”是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的12h。“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占80%~100%;“晴”指云量占10%~30%。

预报时间没超过12h,是指12h降水量级标准。比如,预报今天白天中午或晚上有雷阵雨,指的是12h内的降水量。如果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雨,则指的是24h内的降水量。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上帝之女”之意。它是一

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枉过正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

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

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科学家认为:“拉尼娜”这种

水文现象对世界气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将会给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较多并持续一定时期的降

雨。

2、天去预报常用符号很多,晴、阴、多云、小雨、中雨、

大雨、小雪等等!

看下面图:

3、天气预报新标志$,是什么意思

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多了个新的标志$ ,像个美元标志的那个,美元符号中间的一横是横着的,我打不出来,所以只能用这个美元符号代替,谁能告诉我是什么意思

来自一线预报员的回答:

S中间竖着的向上箭头是扬沙或浮尘天气

S中间横着的向右箭头表示沙尘暴天气

5、怎么从天气预报上那个表示风力和风向的符号中获得它们的

信息啊?

“F”

的“横”表示级,一“横”是2级,超过8级就变成小三角形了,“竖”表示风向,“尾巴”就是风来自的方向,它指向哪里即是XX 风。

6、天气预报中怎样看懂风向与风力的表示符号,用什么符号表示几级风??

由风矢表示,由风向秆和风羽组成。

风向秆: 指出风的业向,有8个方位。

风羽: 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

右侧(北半球)

1--2级: 1 竖杠 1 横

3--4级: 1 竖杠 2 横

5--6级: 1 竖杠 3 横

7--8级: 1 竖杠 4 横

8级以上:1 竖杠 1 三角像个小旗子

风力等级表

风级和符号名称风速(米)* 陆地物象海面波浪浪高(米)

0 无风0.0-0.2 烟直上平静0.0

1 软风0.3-1.5 烟示风向微波峰无飞沫0.1

2 轻风 1.6-3.

3 感觉有风小波峰未破碎0.2

3 微风 3.4-5.

4 旌旗展开小波峰顶破裂0.6

4 和风 5.5-7.9 吹起尘土小浪白沫波峰 1.0

5 劲风8.0-10.7 小树摇摆中浪折沫峰群 2.0

6 强风10.8-13.8 电线有声大浪到个飞沫 3.0

7 疾风13.9-17.1 步行困难破峰白沫成条 4.0

8 大风17.2-20.7 折毁树枝浪长高有浪花 5.5

9 烈风20.8-24.4 小损房屋浪峰倒卷7.0

10 狂风24.5-28.4 拔起树木海浪翻滚咆哮9.0

11 暴风28.5-32.6 损毁普遍波峰全呈飞沫11.5

12 飓风32.7- 摧毁巨大海浪滔天14.0

8、天气预报图标的图和解释!

s 是沙尘暴的意思

小旗叫做风矢,由风向秆和风羽组成。

风向秆: 指出风的业向,有8个方位。就是旗杆,汗~

风羽: 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右侧(北半球是这样的)

旗杆上每一长横代表4米/秒的风,就是我们预报中所说的二级风,短横约为长划的一半,代表2米/秒的风,即一级风

这么说虽然不专业,但是很好理解O(∩_∩)O哈!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思考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12374711.html, 关于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思考分析 作者:刘雅琳易洛锋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05期 摘要:提高天气预测预报准确率是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气象保障,应从提高多种 探测资料综合应用能力、加强数值预报和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中尺度研究和天气会商、强化预报员队伍建设及提高预报员整体素质和技能等多方面出发,尽可能缩小天气预测预报与实际天气状况的偏差。 关键词: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 中图分类号:P45 文献标识码:A 天气、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靠气象科技,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提高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是气象部门的首要工作,也是气象工作者肩负的光荣重任。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境内以丘陵山区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81.4%,受地势北高南低差值悬殊大影响,形成较为独特的气候特点,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高温、大风、冰雹、强降温等,并可由此引发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环境污染和城市渍涝等次生灾害,常常给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提高天气预测预报准确率对于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加强防灾救灾工作开展、制订突发气象事件应急预案等,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有着重要作用。 1 提高多种探测资料综合应用能力 目前,市级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探测资料有加密自动雨量站、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及多通道卫星等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并结合天气系统模型和数值预报技术,对天气系统结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增强数值预报产品与卫星、自动站和雷达等综合探测资料的应用水平和分析应用能力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可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为加强短时强降水、雷暴、冰雹、龙卷风等突发性灾害天气预报准确率,应强化中尺度数值模式的高频率输出产品和短期集合预报产品及探测资料的快速融合产品,开展强对流天气落区预报及其发生概率的潜势预报业务,逐步建立以提取雷达产品参数自动识别、报警及定量估测为应用手段的强对流临近预报预警系统。 2加强天气会商 加强天气会商是培养建立预报员实践总结分析提炼能力的有效手段。遇天气有大的变化时,主班预报员应根据预报需要通知台长和相关人员进行会商,预报员和雷达值班员都要与会并做好会商记录。2009年6月27至29日,绵阳市出现了入汛后范围大、强度强、持续时间长

天气预报通用术语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常规天气预报要素包括:天空状况、天气现象、降水量、降水等级、风向风速、气温等。、 1、天气预报分类: 预报时效是天气预报的有效期限。在现代天气预报业务中,根据时效的长短分为以下四类: 长期天气预报:是指10天以上(月、季、年)的旱涝、冷暖、雨量等天气趋势的展望,一年以上的预报称超长期预报。 中期预报:对未来4~10天内的逐日天气预报,内容针对灾害性天气和转折性天气。 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3天的逐日天气预报,其内容是对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其中0-12小时的预报称为超短期预报。 短时临近预报:是指未来0-6小时的预报,其中0-2小时的预报称临近预报。对短期预报进行补充和订正,一般是对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尺度较小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 2、天气预报常用时间用语

气象部门以北京时20点为日界,天气预报中描述的白天和夜间与我们常规的认知是有区别的。了解了天气预报中的时间划分,就能够更好的使用它了。常用时间用语如下: 白天:08时~20时; 夜间:20时~08时; 早晨:04时~08时; 上午:08时~11时; 中午:11时~13时; 午后:12时~14时 下午:13时~17时; 傍晚:17时~20时; 上半夜:20时~24时; 下半夜:24时~04时; 半夜:22时~02时; 凌晨:02时~04时; 3、天气预报常用范围用语 个别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5%的区域。 局部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10%的区域。 部分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有10%~30%的区域。 大部分地区: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大于50%的地方。 4、天气预报中天空状况是如何规定的?

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 ⑴学生通过阅读P55“天气”、“气候”二个框题的内容,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⑶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是该节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学生在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为此,教材还安排了P57练习2加以实践。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求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图。

气象知识大全

气象知识大全 生活中的理想温度:居室温度保持在20-25℃;饭菜的温度为46-58℃;饮水时的温度为44-59℃;泡茶的温度为70-80℃; 洗澡水的温度为34-39℃;洗脚水的温度为50-60℃; 冷水浴的温度为19-21℃;阳光浴的温度为15-30℃。 ?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 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 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 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 “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 “暮霞行千里”。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 、“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 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关于天气的谚语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十雾九晴。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夜星繁,大晴天。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 冷得早,暖得早。

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棉花云,雨快淋。 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云交云,雨淋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东北风,雨太公。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南风头,北风尾。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昼雾阴,夜雾晴。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瓦块云,晒死人。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一日南风,三日关门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东风下雨,西风晴。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一场春雨一场暖。 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

天气预报准确率追赶期望值解读

是生活好帮手和防灾“发令枪”,有时也会“空报、漏报” 天气预报:准确率追赶期望值(绿色焦点) 本报记者刘毅 《人民日报》(2013年07月27日09 版) 入汛以来,我国多地遭遇强降雨等气象灾害,从中央气象台到各地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备受瞩目。 气象工作者付出巨大努力,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服务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一些地方也发生了预报失准的现象。例如,北京7月8日气象预报显示,7月9日至10日,北京城区和南部将有大暴雨天气,局地降雨量可能会达到或超过历史同期极值。结果北京的降雨强度远没有预计的严重。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为什么会出现空报或漏报,应该怎样用好天气预报?记者最近采访了多位专家。 ①世界性的难题—— 天气预报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从科学上讲不可能完全准确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节目主持人宋英杰,曾经担任过天气预报员。他说,有很多人一说起天气预报,就有“不靠谱”的印象。在网上流行一个句式“我再也不相信……”,这个句式当中流行最广泛的句子,一是“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二是“我再也不相信天气预报了”。 对网上调侃天气预报的段子,宋英杰了如指掌:

气象台有10个预报员,领导问明天下不下雨,7个举手认为下雨,3个认为不下雨,于是得出结论“降雨概率70%”; 问:什么时候容易下雨?答:不带伞的时候容易下雨,预报不下雨的时候容易下雨; 老奶奶对小孙子感慨地说:“局部地区”的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天气预报天天说那里不是刮风就是下雨,好在我们没有生活在“局部地区”…… 如今,天气预报已经成为防灾减灾的“消息树”和“发令枪”、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天气预报靠不靠谱、准不准,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张庆红看来,“从科学上讲,天气预报不可能完全准确。只能不断努力朝更准确的方向走。” 专家告诉记者,现代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天气预报由大气综合探测、气象资料采集、气象信息加工处理、天气预报制作、气象信息服务等几个系统“接力”产生。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 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现代天气预报方法的建立只有几十年时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②误差为何难免—— 制作天气预报,从“原材料”、“加工厂”到“产品检验”都不完美 张庆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等专家表示,制作天气预报相当于一个制作产品的过程。从“原材料”、“加工厂”到“产品检验”,都是不完美的,都可能产生误差。 首先,作为原材料的观测资料不全,而且会有误差。

天气说课稿

天气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生了解了 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又为以后学习气候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的具体特点。 考虑到地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既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 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三)三维目标的确定。 在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理念指导下, 结合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节课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天气的概念,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专业术语, 识别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让学生阅读几幅天气的景观图片和资料,训练正确描述 天气特点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展示天气预报,让学生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并能听懂、 看懂各种新闻媒体中的一般的天气预报。 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因为天气跟日常生活、生产、交通、军事等密切相关,而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我将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

短期天气预报

短期天气预报 一、气旋1、锋区:锋区及其附近地转风涡度平流和热成风涡度平流一般都较强,气旋常发生在锋区的下方。(52页)2、空中槽:气旋通常发生、发展在西风带中东移的空中槽前部的下方。因为这种空中槽的前部通常有水平质量辐散,而使下方产生动力减压。(52页)3、冷暖空气:在空中槽前下方有暖平流的地方,地面气旋生成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气旋生成后,后部如果有冷空气侵入,气旋就会发展,否则,一般就不发展。 二江淮气旋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生命史在12小时以上,具有明显的冷暖锋结构的低值系统称为江淮气旋(53页)。 1、江淮气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生频率以春季最高,秋冬季最少。 2、移动路径:(54页)有两条,偏北路径从淮河上游出发,经洪泽湖向东入海;偏南路径从洞庭湖出发经黄山北部、晼中平原到江苏南部沿海,过长江口入海。 3、天气分布:(55页)江淮气旋发展时,可以产生大风、暴雨和雷暴天气。(1)在两湖盆地生成的气旋,到达宁沪杭地区,几乎每次都要出现底云和降水;(2)在长江以北发生的气旋,宁沪杭地区处于暖区内,云系变化较大,一般多中云。有时江南较强的暖高压脊北抬,甚至出现多云天气。但

一旦冷锋过境后,随之出现低碎云,并伴有降水天气;(3)夏季在淮河流域发生的气旋,每当冷锋过境时,多数会出现对流云和雷阵雨天气;(4)当气旋发生位置偏西(中南地区),移向偏东,空中切变线明显时,雨区移动与气旋中心移向一致。 4、江淮气旋发生的形势:(56页)(1)500Hpa图上,江淮气旋发生初期,通常在25-40°N、95-110°E之间有一条槽线,105-120°E的低纬地区,一般存在一支较强的中空西南风急流;(2)700Hpa和850Hpa图上,长江上游地区有一条东西向的切变线,并原先就有一个低涡或低压环流,也存在一支很强的地孔西南风急流;(3)地面:静止锋上波动发展成气旋,冷风进入倒槽暖锋锋生形成气旋,倒槽内锋生形成气旋。 5、江淮气旋的预报:(61页)(1)气旋发生前24小时,地面气压场大多为“东高西低”形式;(2)高空500Hpa通常有低槽自高原向东移动,700Hpa和850Hpa图上,长江中上游地区有一条东西向切变线,低涡自西向东移动,暖式切变北抬;(3)地面图上雨区和负变压区从西南地区向长江中下游扩展,江淮气旋总是先有降水,然后出气旋。 三、西南涡的预报(62页) 西南涡是副热带的天气系统,是我国青藏高原及西南地区特殊地形影响下,在700Hpa和850Hpa低层中所形成的具有

《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气温和降水》 说 课 稿 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学校 甘先凯 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指导!

《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预测反思六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这是本课的指导思想,也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2、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共2课时,这是第1课时。主要讲了气温与气温的变化、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三个内容。本节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体现了地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也为后面天气和气候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课标解读和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的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课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会读、会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气温分布图的阅读,让学生初步学习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识程度,我确立了如下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并归纳我国气温分布规律。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优点:好奇,爱置疑、爱表现,爱发表见解,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 缺点:自主学习,分析、归纳能力不够。抽象思维差,空间想象力不够。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多提供生活中图片和案例,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小组合作探究案例,使得小组成员优势能够互补。 三、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识到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情景教学法——导入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法——探索新知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法——遇到重难点时,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团队精神,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 2、学法 读图法——充分锻炼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锋与天气说课稿

锋与天气说课稿 一、说教材 “锋与天气”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 二节“常见天气系统”的第一目。本部分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为“运用 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大气是自 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分别从全球尺度和地区尺度认识 这一要素。本章前两节介绍大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大气环流 与气候,本节从生活需要出发,讲述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因此,本部分内容在本章不可或缺。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叙事 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并重,图文并茂,让学生对锋面系统有较直观 的认识。教材中知识的铺垫也很到位,为学生扫除认知障碍。教材 紧扣课标要求,对冷、暖锋过境的天气特点分析得很详细,方便学 生预习和复习。 二、说学情 学生对天气现象虽不陌生,但对各种天气的成因并不了解,还 不能从更加专业、科学的角度加以解释。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很强,很想探寻生活中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规律,这为本节课 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向。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立体 感较强,加上有初中地理、物理学习和本章节的两节知识做铺垫,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的方法,自己分析、归纳出锋面系统控 制下天气的特点并不是很难。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在锋面结构图上指出锋面、锋线和锋;能够 借助简易天气图说出冷锋和暖锋在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 特点,并分析原因;能够结合示意图,说出冷锋和暖锋在锋面坡度、降水位置等方面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暖锋过境的天气,培养 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更加科学、深刻地认识到不同天气 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而体会到地理的实用价值和学习地理的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简易天气图上判断不同类型的锋,并分析它们在 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特点。之所以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是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在生活

气象常识

气象常识 一、气象名词 (一)天气图与气象卫星云图 用于分析大气物理状况和特性的图统称为天气图。主要有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两种。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拍摄发送回来的云的图片,能显示出大范围的云况,是天气预报的参考依据之一。 (二)地面等压线和3000m上空,308线 由于降水云系主要形成于3000m左右的上空,因而分析700hPa 等压面的天气形势尤为重要。气象广播中经常提到“3000m上空,308线在......一线”,指的是700hPa等压面的天气形势,为了便于理解,故称为“3000上空”,308线就是气压为700Pa,位势高度为3080m (以什米为单位,即位势为308什米)的各地连成的等高线。 (三)高压、高压脊 在分析天气图时,有些等压线是闭合曲线,如果其中心的气压值比周围高,这个区域叫做高压控制的区域,其中气压最高的地方,称为“高压中心”。自高压中心向外,气压逐渐下降。由于沿各个方向气压的下降率不同,所以等压线不是以高压中心为圆心的一组同心圆。气压降得慢的部位,等压线就从高压中心向外凸出,该凸出部分,叫做“高压脊”。在高压(或高压脊)控制的地方,空气由于受地球自转的作用,不断沿顺时针方向向外流散,在它的上空,就会有空气下沉补充流走的空气。在高压中心附近,一般都是晴到少云天气。 (四)低压、低压槽 在分析天气图时,如果闭合等压线内的气压比周围低,就称为低气压(简称“低压”)。低压区域内气压最低的地方,叫做“低压中心”。自低压中心向外,气压逐渐升高,但是沿各个方向气压的升高率不同,

气压升高缓慢的部位,等压线就自低压中心向外凸出,该处的气压低于毗邻三面的气压,形似凹槽,故称“低压槽”。在低压系统影响时易出现阴雨天气。 (五)倒槽.气旋波 低压槽一般自低压中心伸向偏南或西南方,槽向北或东北方向开口。若低压中心伸向北或东北方向槽向南或西南开口,地面天气图上等压线呈“∧”型的低槽叫做“倒槽”。如果在低压的西北侧有冷空气侵入,东南侧有暖空气绕低压中心旋转运动,这样的低压中心就叫“气旋波”(或叫“气旋”)。 (六)槽线、切变线 槽线,就是连结自低压中心到低压槽内气压最低的点而成的一条线,通常呈东北~西南向或北~南向,槽线的两侧风向有明显转折。在水平方向,槽前盛行西南暖湿气流,槽后为干燥的西北气流。在垂直方向,槽前有上升运动,如水汽充沛,常产生降水;槽后为下沉气流,天气转晴。 在槽线的两侧有明显的温度差异和风向的转变。如果在某一地区范围内,只有风的转变,没有明显的温度差异,这就叫“切变线”。当切变线形成后,由于两测风向、风速的不一致,使切变线区域内形成辐合带,使大量气流上升,因此在切变线影响下,常出现阴雨 (七)冷锋、暖锋、静止锋 性质不同的冷暖气团相遇而形成的交界面,通称“锋面”。锋面分冷锋、暖锋、静止锋等。因为锋面附近,是冷暖空气的交会地带,因而这里往往伴有云、雨或大风等天气现象。 冷锋,就是冷空气势力校强,冷气团向暖气团地区前进,它们的交界面叫做“冷锋”(意即冷空气前锋)。冷锋一般向南到东南方向移动,

天气预报能报几天

天气预报能报几天 以前,人们都是从电视上获得未来3天―7天的天气信息,不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获得天气预报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网络和手机应用软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天气预报产品,其中不乏号称能预报未来15天,甚至未来30天内天气状况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对很多天以后天气情况的预测能准确吗?以现在的天气预报水平,究竟能预报未来多少天的天气状况? 大气出了道“难题” 目前,全世界普遍采用数值天气预报技术来预测天气。科学家把大气当成一种流体来对待,通过建立大气的运动方程组,用“解方程”来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 然而,大气运动的情况非常复杂。在数值天气预报技术中,得出预测结果所依据的方程组,是由连续方程、热力学方程、水汽方程、状态方程和三个运动方程构成的七元非线性方程组。要解这个方程组,计算量之大和运算过程之复杂,可以说达到了“恐怖”的程度。即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巨型计算机,面对这种计算也会“发怵”。 因此,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科学家不得不简化方

程组――否则就无法计算。可是对相关参数进行取舍的过程,必然会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取舍过程越不恰当,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就越低。 扇动飓风的蝴蝶翅膀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引起两星期以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就是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发现的“蝴蝶效应”,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混沌现象”之一。洛伦兹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误差会以指数级增长,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运动过程的不断推移,会造成巨大的后果。这在大气运动过程中表现为,即使各种误差和不确定因素的强度非常弱,也有可能积累起来,经过逐级放大,达到能左右大气运动的强度。 在理想的大气方程组之外,有无数只“蝴蝶”在扇动着翅膀。如城市热岛效应、工业排放所带来的温室效应,以及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因素,它们都会对天气的变化产生影响。植被、水体等因素也在时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并可能会影响天气状况。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无法在模拟运算中进行详尽的描述。 很显然,当人们想预测未来很多天以后的天气时,相隔的时间越长,这些“翅膀”带来的影响就越大,预报的准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锋面系统与天气》。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简单介绍。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 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了锋面系统与天气,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能够说明锋面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并为接下来的气候学习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2)学生情况: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课改,个性普遍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又活跃;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对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但我们应该清楚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由于地理并不被列入中考范围,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中间对地理学习有一年(初三)的真空状态,相对于其他科目,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学生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普遍较差,这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增加了困难;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情,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 ②理解锋面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③理解和掌握各种锋面形成的原因,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 ④学会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和锋面系统示意图的绘制。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介绍锋面系统,训练学生独立分析、推理的能力; ②运用所学知识,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的预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天气系统的学习,了解天气系统对全球各地天气变化影响,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②通过分析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天气的影响,增强学科学、爱科学,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生产,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4、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 ①锋面系统的识别; ②冷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③简易天气图的判读。 依据: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系统有关。例如:我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多是由于冷锋形成的锋面雨;北方冬、春季节的沙暴天气,也多与锋面有关。 【教学难点】 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与天气的关系。 依据:该部分内容比较复杂、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尤其是锋前锋后区分较难,过境前、过境后、过境时所受冷暖锋控制和形成的天气状况不易理解。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采用视频直观演示法、发现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讲解及讨论法、归纳法、角色扮演法等。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 1、直观发现教学法:本课锋面系统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接受。通过电教手段摸拟演示,提出探究问题,边演示边启发。使学生接触客观事物,把具体感受

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

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大气科学最重要任务之一是气象事业的立命之身、事业根本。郑国光局长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地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考虑的首要工作。”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气象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是各级领导和预报员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下任何成绩在一次预报失误面前都显得苍白尤其是重大活动的保障容不得预报失败(如__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济南站的预报)。从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公布的全国各省(市)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来看__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 6、 5、5位__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 9、 1 5、12位但是气温预报水平位居下游我省的天气预报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目前制约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主要问题

今年11月10日到20日省台领导班子分别到业务科室召开了三个座谈会围绕提高预报准确率、气象服务、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存在问题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对十七市气象台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研调查的问题主要涉及指导预报、天气会商、天气联防、科研等各市气象台均进行了认真的回答与反馈。同时省气象台领导班子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讨论。总体而言制约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省级天气预报技术方法较少且亟待整合 1、特色预报技术方法有待集成。 __年以来我省预报员在本地预报方法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基于实践研发的暴雨、冰雹、雷暴等预报技术方法曾经在业务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编程技术不统一造成这些方法分散独立运行环境有差异客观产品的显示各自为政有的没有实现自动化运行有的基于当时国家下发的数值预报产品而目前的数值预报产品已升级造成了业务系统无法运行有的由于人员工作变动等原因无法继续在业务上运行预报员们辛辛苦苦研制的预报技术方法没有继承下来。海雾及风暴潮等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需要进一步检验其准确率方能起到参考作用。 2、高影响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有待增强 灾害性天气是天气预报的重点其预报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整体天气预报的服务效果。突发强对流、内陆雾和海雾造成的灾害严重是我省高影响灾害性天气之一。对于这些天气短期和短时

天气预报原理

天气预报原理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准确地预报天气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天气预报的历史可以从最早的看云识天气和根据物像来推测天气开始,以后经历了单站预报,天气图预报,到目前的应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先进的探测资料和用计算机进行天气预报的阶段。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天气预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天气预报的种类按预报时效可大致分为:临近预报(1~2小时)、甚短期预报(2~12小时)、短期预报(12~48小时)、中期预报(3~10天)、长期预报(10天以上)等;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日常天气预报和专业天气预报(如航空天气预报等);按预报范围可大致划分为区域预报和站点预报等。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在预报项目、预报时效、预报用语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目前制作天气预报主要采用天气学预报方法、统计学预报方法和动力学预报方法,以及由这三种基本预报方法相互结合形成的天气—统计预报方法、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和天气—动力预报方法等。 天气学预报方法(或称天气图方法):是以天气图为主要工具,配合卫星云图、雷达图等,用天气学的原理来分析和研究天气的变化规律,从而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短期预报。 数值预报方法(又称动力学预报方法):是利用大型、快速的电子计算机求解描

述大气运动的动力学方程组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制作短期预报,也可做中、长期预报。近几年还开始用来做气候预报。 统计预报方法:是采用大量的、长期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概率统计学的原理,寻找出天气变化的统计规律,建立天气变化的统计学模型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中、长期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 这三种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的主导思想不一样。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的发生,包含着必然性和偶然性,统计预报方法是从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具有偶然性这一点出发,认为天气变化是一种随机过程,在相同条件下不一定出现同样的天气变化,只能求出某种天气出现的可能性或概率。天气学方法和数值预报方法则从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具有必然性这一点出发,认为天气变化不是随机的,它满足一定的规律(如动量守衡、能量守衡、质量守衡等等),在相同的条件下应该发生相同的变化,根据大气某一时刻的状态,可以推算出其下一时刻的确定的状态。 目前制作天气预报常常是将这三种方法配合起来使用,将天气图、卫星和雷达图像、动力分析和统计分析、数值预报产品等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做出天气预报。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天气的特点;学会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准确描述;了解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重要性。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宗旨是从感性材料出发,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天气”是指什么。。 (2)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 (3)知道评价空气质量高低的指标是什么 能力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能够体会到天气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够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知道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4)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5)能根据污染指数评价不同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等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⑵通过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⑶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⑷通过让学生用材料分析和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⑸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教学重点: (!)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并能看懂电视天气预报。

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天气与气温》说课稿

《天气与气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教材特点: 《天气与气温》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教学安排为一课时。教材中先介绍了天气的概念,这是第二单元的一个序,由于篇幅的关系和分节的需要,紧接着介绍了一个从属于天气的要素——气温,它和后面的其他的天气要素是并列的关系。教材的安排是在学过大气层之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突出探究性学习。天气与人类自然界关系密切,本节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进行家乡的天气预报均反映了天气情况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理念。 2、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温的概念、学会测量气温、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能力目标:会区别天气,加强判断、分析的能力。 会描述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会对气温进行观测,深化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能用实例说明天气对自然界的影响及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从此学会关注环境、关注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点:气温的测量 教学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 4、教具准备:课件、温度计及一份有关天气的资料 二、说教法 天气学是强调观测的科学,因此对天气要素的学习,一定要强调学会观测,所以这节课我以实验探究方法为主、讨论和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引导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从初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特点出发,在讲解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时,我主要是通过探究讨论的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解放和提高。而且,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研究,变个体学习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辅以在教室外实验,以实验讲解加以巩固。 三、说学法 本次任教班级为八年3班,学生整体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但毕竟是14岁左右的初中生,其思维方式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且正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总之,通过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发展的探究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的内容分为个4环节:课堂引入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005年10月12日是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日子,你知道吗?就在神舟六号发射前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一股冷气流入侵酒泉发射中心,神六是发还是不发,

天气预报技能竞赛题(一)理论基础知识

首届四川省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技能竞赛试卷(一) ----理论基础知识(满分80分) 单位:姓名:考号: ------------装-----------------订------------------线--------------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 1、天气雷达是探测降水系统的主要手段,是对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龙卷和)进行监测和预警的主要工具之一。 A、暴洪 B、暴雨 C、强降雨 2、天气雷达发射脉冲形式的电磁波,当电磁波脉冲遇到降水物质时,一小部分能量被降水物质向四面八方散射,其中散射的能量回到雷达天线,被雷达所接收。 A、向前 B、向下 C、向后 3、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定量估测、风场信息、改善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初值场. A、含水量 B、雨量 C、大范围降水 4、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与风害和相伴随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 A、暴雨 B、冰雹 C、龙卷 5、在雷达硬件标定正确的情况下,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的质量主要受到因素的影响。 A、地物杂波、距离折叠和速度模糊 B、距离折叠和速度模糊 C、地物杂波、超折射

------------装-----------------订------------------线-------------- 6、 0 dBZ、-10dBZ、30dBZ和40dBZ对应的Z值分别为1、0.1、、10000 (mm6/m3)。 A、1000 B、3000 C、100 7、电磁波在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在大气中由于分布的不均匀性,就会产生折射,使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 A、折射指数 B、温度层结 C、垂直风切变 8、每秒产生的触发脉冲的数目,称为脉冲重复频率,用PRF表示。两个相邻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称为,用PRT表示,它等于脉冲重复频率的倒数。 A、脉冲重复间隔 B、脉冲重复时间 C、脉冲重复周期 9、在瑞利散射情况下球形粒子的后向散射截面与粒子直径的6次方成正比,与波长的次方成反比。 A、2 B、4 C、6 10、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由、雷达产品生成器和主要用户终端构成。 A、雷达 B、天线 C、雷达头 11、从雷达回波中提取的反映降水系统状态的三个基本量是反射率因子、。 A、径向速度和径向速度谱宽 B、平均径向速度和谱宽 C、平均径向速度和径向速度谱宽 12、多普勒天气雷达能够测量的一个脉冲到下一个脉冲的最大相移的上限是。与180°脉冲对相移所对应的目标物径向速度值称为最大不模糊速度Vmax。 A、90° B、180°(π) C、360° 13、面对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气象事业必须把放在气象公共服务的首位。 A、公众预报 B、公共预警 C、气象灾害预报 D、防灾减灾

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天气预报就是对未来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天气预报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在不断提高,人们根据天气预报,可以适时安排生产和生活,使气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 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气作出分析和预测,这是大气科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对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趋利避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天气预报的时限分:1—2天为短期天气预报,3—15天为中期天气预报,月、季为长期天气预报,1—6小时之内则为短临预报(临近预报)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目前有天气学方法以天气图为主,配合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数值天气预报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解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气象学组成的预报方程,来制作天气预报;统计预报,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手段作天气预报。以上各种有时互相配合、综合应用,并广泛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 天气图 是指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在天气图底图上,填有各城市、测站的位置以及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标志。气象科技人员,根据天气分析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主要的天气系统,天气现象的分布特征和相互的关系。是目前气象部门分析和预报天气的一种重要工具。天气图分地面天气图及高空天气图主要层次如850百帕、700百帕、500百帕、300百帕、200百帕等天气图,同一时刻上、下层次配合,可了解天气系统的三度空间结构,根据需要可选用不同范围的天气图,在我国通常用欧亚范围的天气图,有时也用北半球范围,或低纬度(30°N ─30°S)图或某一省,地区范围的小图作辅助分析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